现代文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考点解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这个目标,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都出现了词语考查类试题。
词语是文章语言最基本的构成材料,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辨别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含义,就成了考查考生阅读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重要词语”指的是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一般来说,中考试题对词语含义的考查,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解释的意思,而是它在文中的指代义、语境义或隐含义。
知识梳理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需寻找本体释义,理解代词义需寻找上句释义,理解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则需要从整体阅读出发,结合作者的感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句进行释义。
“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这些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
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析词语的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
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技法点拨正确理解常用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理解和分析一篇文章的基础,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阅读理解的常见考题。
那么,怎样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词语构成的词素来分析推断词义。
例句:鲁迅洞察一切,与反动派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例句中“洞察”一词,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成“洞中察看”,首先要分析理解构成该词语的词素:洞,透彻、深入;察,观察、察看。
高中语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教师)
第 1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研习考纲重难点】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含义”,指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
“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章的词语理解,一是具体语言环境的词义。
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一定的临时的具体的意义。
所谓“重要词语”有下列内容:(1)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如2004年湖南卷《书》的第3题: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需踌躇你的肤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鞋在你的脚下。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2)使用了一定的表达技巧的词语如乐山一调中“放逐”一词的理解(3)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如2003年春季卷《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的第3题:文章倒数第5自然段中用了三个色彩词,请根据文意解释它们的含义。
①“蓝”。
②“灰” 。
③“白” 。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分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一、使考生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二、使考生能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三、使考生能熟练掌握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四、使考生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例题讲解,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讲练结合,并进行思维拓展,针对该考点进行相应训练。
教学思路:常见题型→考点例析(答题指津、答题范式、参考答案→思维拓展→考点训练→教参答案●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高考语文备考: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高中语文备考-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考情简述】本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每年在不同试卷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必备知识】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概括力,或显示事物差异,或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有的词语与全文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词语。
(4)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
如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5)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词语。
如在特定语境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
【设问方式】(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心灵的呼吸》)(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窗子以外》)(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比邻而居》)(4)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粮食》)【解题思路】1.审清题干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提示动词和“含意”“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解题思路(1)“三看”巧解文中词语。
一看词语本身: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组成。
二看上下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三看动态语境:看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而产生的临时新义,看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四联"透析句子词语。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内容,联系词语的上下语境,在句中解词,词不离句。
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3)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中一般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 词,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可以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句子 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 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 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 文中的含意。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要领:
(1)从语法分析入手。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 明确陈述的对象和修饰限制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 的关系。此外,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 的中心或重点。
(2)从修辞分析入手。对含有修辞方法的语句的理解应从 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入手。这是理解文章语 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 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 中心句、关键句等。
(4)从语句的情感和文章主旨入手。联系作者的思想 感情、文章主旨等分析句子的作用,如强调什么、突出什 么或表达什么等。
(5)常用答题模式:句子表层义+情感义+在情感、 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4)判断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从下文的内容入 手理解句意;如果是过渡句,要联系前后文来理解句意; 如果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的内容归纳意义;如果是照应 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 到了什么作用。
(2)修辞句:指的是那些表达比较生动、形象的或是 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既精彩又难理解的句子。
(3)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 深层意义,解答时又有利于发挥的句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湖北应城二中聂攀峰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目标:能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语境义——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基本原则:1)整体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结合具体语境。
具体有以下几点情况:1)“指代类”: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近指(这个、这些、这);远指(那、那个、那些);特指(某、某类)。
答题步骤:①找出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并作出相应记号;②锁定阅读范围;③找出指代的相关内容,并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验证。
2)“语境类”: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答题步骤:①要准确理解本义;②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反语义、色彩义);③代入具体语境中验证。
格式:本义+语境义3)“作用类”: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联系法则”:①联系本义(解说本词的含义);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即:突出……);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④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式:点出“某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作者情感态度一般格式:语境义+突出(内容【一般为对象】)+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解题指津: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解题前提2.借助语境,推断含义——解题技巧3.结合文本,巧借修辞——解题技巧4.拆换词义,合理描述——解题技巧典型例题1《洁身自好的莲花》节选——2009杭州中考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那么,什么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呢?所谓“重要词语”,应该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义的,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字词。
针对不同的考查方式,在解题时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1、自然科学类文章中的名词术语,其含义必须准确而严密,文章中对名词术语的准确认知,通常是给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的格式是: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
如定义“人”,人(被定义者)是会说话能制造工具(种差)的动物(属概念)。
由此可见,被定义者包含于属概念,属概念又包含若干种概念;种差,即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的差异,是种概念(即被定义者)的特有属性。
解这类题大致的思维操作步骤是:首先,明确筛选区间,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着对概念的解释;接着,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词句,并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
当然,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各选项进行对照,以便准确、快捷地选出答案。
比较法、排除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方法示例]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解题指导]解答此题的有效信息是原文第二段中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这一有效信息准确界定了“温室效应”(即被定义者)这一概念的三个要素:一是主体“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二是原因“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三是属概念“保温效应”。
其中一、二两要素可以看作种差,即被定义者的特有属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紧扣语境,挖掘“情”“意”
3.理解标题作用的方法 (1)注重结合标题含义分析其作用。理解标题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看是否点明了文章 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注重结合标题特点分析其作用。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 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情、暗 示主旨的作用。常见的作用术语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 兴趣等。 (3)注重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 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点明了文 章主旨;从标题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从标题与文章 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3)把握理解思路——由实到虚。从读“实”出发,探究“实”象 背后的虚指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
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 的红叶。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 炫目秋景。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与小站 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金岭秋景美丽, 引人观赏)
4.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金岭银杏再动人,面 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 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选自刘醒龙《炫目秋景话乡愁》,有删改)
1.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对句中“娇羞”含义的理解。
答案 (1)“娇羞”的本义是“妩媚含羞” (2)在文 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具体指:①人的 一种原始情怀。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但当 地人迷恋此地。②一番难以出口言说的穷苦。金岭这个小 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 贫困者。
高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附答案)
高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附答案)一、考点解读考试手册针对阅读提出六种三个层次的能力,即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
其中认读、理解的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试卷中几乎是必出的考点。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二、方法指要1、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
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
(2004秋)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
2.迷离,迷蒙。
3.低回凄迷。
指情感。
这三个义项,与题中每一个选项都不同。
文中的:“低迷”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那么特定的含义是什么呢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
关键就在“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这一句上。
【例2】①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
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且不)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单)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精品)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中考阅读指导之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技法指津】一、解释内涵“文中重要词语”指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上下词或上下句中对理解语句、段意,领会思想感情和主旨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
在考试中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义。
重要词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文本中出现的新概念(自然科学类).(2)代词或指代性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关联,照应作用的词语.(4)文学作品中的多义词语和点睛词语等.二、答题思路在词典义的基础上,我们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推断、确定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要有整体观念,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其实“语境”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
“内部语境"指语言性语境,包括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上句和下句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意义往往会在上下句中得到解释和延伸。
而作为句子的组成元素——词语,其意义会在上下词或上下句这些地方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透露出来。
而“外部语境”则指非语言因素,诸如文章涉及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和作者的身份、地位、生活经验、语言风格、方言基础、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等。
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语境都会起作用。
三、技法点拨1.根据上文语句,确定代词的指代内容.代词不同于其他词语,它的指代功能决定了它的所在位置。
它一般会与所指代的事物、人物出现在同一语段或句群里,而且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
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上句或上文寻找答案。
代词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近指),也有远距离指代(远指),还有单纯因素指代和综合因素指代。
对复杂的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
如果不甚清楚的话,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是否与原来一致。
2.借用说明方法,准确理解新概念。
(1)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科技说明文经常运用下定义、作诠释等方法来说明事物,介绍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考点内涵阐述】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
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一、词语辨析技法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
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
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
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
“必须和必需”。
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
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2.同义换言法。
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
3.词义辨识法。
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专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专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通常来说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的考查有四种方式:一、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二、考查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三、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四、考查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等等。
下面结合高考试题答案作具体分析:一、考察词语的指代义所谓词语的指代义,一般指对文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所替代的对象的理解和确认。
代词(包括概括性的词语和运用了修辞的词语)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我们解题时,一般要从上文中找,而且由近及远地去找,即“取近不取远”。
找出所指内容后,要用“代入法”检验,即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直接代入原句中,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张炜(09广东卷)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
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
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
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
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
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
他在它们中间。
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⒗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参考答案】⑴“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
除了代词的指代,散文中有些词语是对文章中很多信息的概括和提炼,它的含义实际上就隐含在文章中,所以理解词语的指代义又包括对其他一些词语在文中所指代的信息的认定。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考点内涵阐述: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察考生对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4 、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二、解题技法点拨:品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情境,领会文章的主旨。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结合语境,正确解题。
具体方法如下:1 、字词含义辨析。
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词语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还可能是临时义。
因此要准确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的含义。
需要指出的是,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应用的,是临时的。
2、语言归类与词语互换,实际上是考察考生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情况。
做题时,我们可以从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上,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上,及词的用法上,词的搭配习惯上加以辨析。
一般情况下,带有喜爱,赞许意味时用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时用贬义词。
口语词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书面语庄重典雅,严谨准确。
3、回答词语的指代义,首先要找出指代词在文中的位置,然后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明确词语所指。
指代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
因此,我们重在“瞻前”,适当“顾后”。
一般来说,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指代词所出现处不远的地方。
找到指代的内容后,将其代入原文,检查与原文是否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研习考纲重难点】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含义”,指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
“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章的词语理解,一是具体语言环境的词义。
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一定的临时的具体的意义。
所谓“重要词语”有下列内容:(1)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如2004年湖南卷《书》的第3题: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需踌躇你的肤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鞋在你的脚下。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2)使用了一定的表达技巧的词语如乐山一调中“放逐”一词的理解(3)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如2003年春季卷《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的第3题:文章倒数第5自然段中用了三个色彩词,请根据文意解释它们的含义。
①“蓝”。
②“灰” 。
③“白” 。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分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
严格地说,这就是自然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感觉习惯、心理情绪、思想态度,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制约着人的生活状态。
“蓝”在文中反复出现,体现了西藏天空的颜色。
再结合三个词出现的段落,可以分析出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蓝”是指西藏的天空是没有受到污染的天空。
(4)有修辞的词语如2002年上海卷第3题:第四自然段运用“岔路”与“干道”的比喻,是为了说明。
你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所获得的了解,即使只有50%或更少——完全可以帮助你进一步尝试找寻第一遍所跳过的地方。
事实上,你会像游客在陌生的地方旅行一样,若曾到过某一地带,你就可以从以前所不知道的道路再去探险,只有这样,你才不至于把岔路看成干道,也不会被中午的影子所欺骗,因为你记得它们在日落时的景象,你所塑造的内心地图会指引你,谷地与山丘是如何构成整个风景的一部分的。
题目考查了运用修辞的词语的含义的理解。
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只有这样,你才不至于把岔路看成干道”,联系书中的“干道”就是主要的、整体的东西,“岔路”就是指次要的、局部的内容,这是从整体上看的。
(5)有特殊指代义的词(2005年上海春招试题·散文)上文第⑤段画线句中的“那一个时刻”是指。
④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一位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这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我愣住了。
⑤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过程。
文中画线的语句是“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
分析“那一个时刻”指代的内容,与之相照应的是第四段的“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所以,“那一个时刻”指这一株植物开放的那一刻。
【方法点拨】一、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词语指代有两种形式: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
文章使用词语指代的目的是使行文更简单流畅,这样词语的指代意义就可以在这个词语出现的句子或前文中寻找。
词语的指代内容可能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或者是一段文字。
指示代词含义的理解,可以从上文(有时也在下文)中寻找代词指代的内容,代入代词所在的句子,看是否符合句意。
非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要理解这个词语本身的意思,从理解词义入手,把握指代的内容。
具体有这样几种方法:(1)在指示代词的前文中(有时也有可能在指示代词的后面)找出代词指代的内容区间。
(2)划定区间后,客观题要注意分析找出的内容是否符合代词所在句子的意思;如果是主观题,要注重辨析、筛选,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最后整合成题目要求的语句。
(3)用“代入法”认真检验,看是否能完全替代这个词语。
(2004年·高考江苏卷试题·散文)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题目考查“草堂的文化意义”的指代意义。
分析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草堂”指诗人杜甫的住居,文段说“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筛选后整合为: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二、词语的情景义的理解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会产生临时意义,离开这个环境,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就消失了。
这样的词语往往有着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文中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要认真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中因修辞(比喻、反问、借代等)或感情色彩的变化产生的临时义。
辨析这类词语的含义,可以从下列方法入手:(1)理解词语的原意。
词语的情景义总是在词语的本意上引申、形容、比喻等,有时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有时是反语等,理解了词语的原意,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境推测临时义。
(2)明确产生词语情景义的原因。
产生情景义的原因大致有修辞、引申、反语等,分析时要注意区别。
是比喻的就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找出本体、喻体间的相似性;是反语的就分析讽刺、批判的内容等。
(3)分析语境意义。
情景义总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所以要认真分析语境的意义,以期理解词语的临时义。
(4)注重整体理解。
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一致的,特别是词语的引申义、隐含义,要根据文章的整体思想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我记得清自己是在哪天走向成熟的。
因为打从那天起我就开始畏惧美丽。
我会站在一朵美艳绝伦的鲜花面前呆呆地看上一个时辰,心中涌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热辣辣的感觉。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他看那“艳不可近,纯不可渎”的粉羊蹄甲花时,总是要看到绝望才肯离去。
老先生笔下这惊心动魄的“绝望”二字,真让我共鸣到几乎要掉泪了。
美丽的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有着一种无可抗拒的威慑力。
它召唤它的清香,一步一回头。
高尚的手永远是临花轻颤。
摘走鲜花的人在倾覆美丽的同时也倾废了自己。
……畏惧源于喜爱,却又超越了喜爱。
喜爱里往往包含了一种不知深浅的亲昵与轻狎,而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
畏惧美丽,是我最美丽的人生体验。
1. 谁都喜爱美丽,追求美丽,作者却偏说“畏惧美丽”,请你简要说出“畏惧美丽”中“畏惧”一词的深层含义。
作者在材料中说自己“畏惧美丽”是从走向成熟开始的。
要理解材料中的“畏惧”的含义,先分析“畏惧”本身的意思,畏惧是指害怕。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是“畏惧美丽”的,举了面对鲜花的感受,并引用余光中的诗证明,在这一段的结束用极富哲理的话揭示对花的态度是爱而不是毁坏。
第二段总结出面对美丽的态度是畏惧,体现在怜惜和恭敬上。
分析了材料的意义后,再从整体理解上把握“畏惧”的内容,作者不是真正的畏惧美丽,“呆呆地看上一个时辰”、引用余光中的诗、“是我最美丽的人生体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可见,“畏惧美丽”是体验美丽、敬爱美丽、思考美丽,“畏惧”是因为喜欢而生敬爱之情。
三、词语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文章的表达技巧,但往往与词语的含义一起设题,可以看作是对词语含义理解的最高要求,考查对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等。
(1)形象性。
在描写、叙事中,一些词语起着具体、生动、形象的作用。
(2)感情性。
词语表达一种思想倾向或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
词语表达概念上的精确恰切,起修饰限制的词语对中心词的严密表达等。
(4)结构性。
词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起到照应、过渡、点题、升华等。
如(2005年山东高考试验试题·散文)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
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
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伤害。
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有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
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
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
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文段说“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中“伎俩”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用“伎俩”这个词,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这是一题解说词语含义和语句作用的题目。
材料的第一段写燕子是两千多年前庄周时代的燕子,因为燕子特别,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因为燕子有处事的大智慧;第二段写燕子的“伎俩”。
要分析“伎俩”的含义与作用,先分析“伎俩”出现的位置,短语“重复着庄周时代”说明此时的燕子也和过去庄周时代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