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通用)
如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4、理解词语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隐含的深层含义。
概而言之,一是理解指代含义,二是理解语境含义(二)词语的语境义1、多义词:多义词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即这个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或扩大了范围、中心的意义;比喻义: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产生固定意义2、其他词的语境义: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
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例: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隐了。
吞咽:尽情地享受。
1)语境义的理解:一个原则是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下面是方法技巧(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
2)从探究词语的搭配关系方面入手正确地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
也就是要看词语所在的句子,而关键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抓住句子结构,看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2、从释句处入手有些词语的理解从本句中找不到答案,从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这些词语往往比较抽象,对他们的理解同样离不开语境,从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这仍然是必由之路。
与其他情况不同的是,因为他们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的句子我们称之为释句,释句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必须从下句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最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学文稿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五是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二、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四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四、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
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
五、方法总结1、整体感知是前提,局部揣摩是重点,“前后联系”是要点。
2、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联系上下文,注意细节描写,抓住中心句、中心段落来理解。
5、代词的指代义,须紧扣上下文,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
六、答题模式: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格式: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格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这些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考向01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向01 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考点解读考点剖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重点考向(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主要考点:1.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2.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3.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或表达效果(作用);4.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目标:能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语境义——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基本原则:1)整体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结合具体语境。
具体有以下几点情况:1)“指代类”: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近指(这个、这些、这);远指(那、那个、那些);特指(某、某类)。
答题步骤:①找出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并作出相应记号;②锁定阅读范围;③找出指代的相关内容,并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验证。
2)“语境类”: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答题步骤:①要准确理解本义;②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反语义、色彩义);③代入具体语境中验证。
格式:本义+语境义3)“作用类”: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联系法则”:①联系本义(解说本词的含义);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即:突出……);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④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式:点出“某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作者情感态度一般格式:语境义+突出(内容【一般为对象】)+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解题指津: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解题前提2.借助语境,推断含义——解题技巧3.结合文本,巧借修辞——解题技巧4.拆换词义,合理描述——解题技巧典型例题1《洁身自好的莲花》节选——2009杭州中考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备战2020年中考 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之词句的意义及作用(解析版)

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之词句的意义及作用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重要词语”的内容1.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2.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3.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4.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二)常考词语类别①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④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有修辞的词语;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⑧概括性极强的词语;⑨多义词语(三)常考题型1、把握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含义;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4、理解词语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隐含的深层含义。
拉面周洁茹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
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
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
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
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
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
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
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
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
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
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
中考语文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pp(18张)

考点例析
(三)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 词义或表达效果(作用) 例1. 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 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让 人心安”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喜 悦、欣慰等内心感受;结构上前后呼应,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知识网络
文中的重要词语: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常见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结合 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 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 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 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或 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或直接要求 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 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考点例析 (一)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例1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2分)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 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 捉摸。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 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
中考阅读指导之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技法指津】一、解释内涵“文中重要词语”指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上下词或上下句中对理解语句、段意,领会思想感情和主旨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
在考试中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义。
重要词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文本中出现的新概念(自然科学类)。
(2)代词或指代性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关联,照应作用的词语。
(4)文学作品中的多义词语和点睛词语等。
二、答题思路在词典义的基础上,我们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推断、确定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要有整体观念,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其实“语境”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
“内部语境”指语言性语境,包括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上句和下句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意义往往会在上下句中得到解释和延伸。
而作为句子的组成元素——词语,其意义会在上下词或上下句这些地方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透露出来。
而“外部语境”则指非语言因素,诸如文章涉及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和作者的身份、地位、生活经验、语言风格、方言基础、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等。
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语境都会起作用。
三、技法点拨1.根据上文语句,确定代词的指代内容。
代词不同于其他词语,它的指代功能决定了它的所在位置。
它一般会与所指代的事物、人物出现在同一语段或句群里,而且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
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上句或上文寻找答案。
代词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近指),也有远距离指代(远指),还有单纯因素指代和综合因素指代。
对复杂的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
如果不甚清楚的话,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是否与原来一致。
2.借用说明方法,准确理解新概念。
(1)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科技说明文经常运用下定义、作诠释等方法来说明事物,介绍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完整版)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二、知识梳理(一)命题角度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4、词语的联想义(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以《童年的朋友》为例:(一)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例】语段中“可爱的动物”和“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二)依据具体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平时对某个词语的认知和掌握,结合前后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体会词语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含义。
【例】“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练习一童年的朋友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给弄坏了。
它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考点内涵阐述】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
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一、词语辨析技法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
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
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
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
“必须和必需”。
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
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2.同义换言法。
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
3.词义辨识法。
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中考语文 阅读题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拆字组词法。
先解释构成该词的各语素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经典范例】生命的一抹(节选)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
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
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淡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
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
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
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
美是真理,美是永恒。
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
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问题: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一句中加点的词语“醇厚”的意思。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并列词语,依据上下文具体语境,拆字组词,醇为醇香、醇正的意思;厚为浓厚的意思。
合并组合即可得到答案。
“醇正浓郁”。
参考答案:“醇香浓厚”、2.词义替换法。
就是用浅显的词语去解释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词语的含义。
例如:奇异———奇特。
【经典范例】荔枝(节选)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
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
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
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来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清单部编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清单)七—九年级课内重点词语汇总七年级上册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比喻姿态优美。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沸,水开。
不求甚解: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截然不同:完全不同,区别很大。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产生。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煞,极、很。
介,这。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麻木不仁: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长出草木。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畏罪潜逃:害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走。
秾纤合度:胖瘦合适。
秾,丰满、肥胖。
纤,瘦小、瘦弱。
合度,适宜。
跼蹐缩缩:因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
跼蹐,局促、拘束。
缩缩,畏缩的样子。
据为己有: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中考语文考点40散文阅读之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全国通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作为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词语的把握。
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
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①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
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
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
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②“什么话呢?”③“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
就是这么一句话。
”④“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⑤“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
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
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
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
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
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
”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⑥“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⑦“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⑧“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⑨“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4、词语的联想义5、词语对表达情感和中心方面的作用。
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例题讲解(一)词语的义项辨析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1、从代词的上句理解例1、依次指出下面语段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这些光都不是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①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了它.②的发育。
一位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来活着。
”我自然也是如此..③。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这灯光的指引,它.④有一天会永存海底。
①;②;③;④;例2、现在,人们对舍得的理解和运用已远远超出了本意的范围。
在坊间小巷,我们时常听到:“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
”在现实社会,我们经常看到:当权衡一件事情利弊时,许多人会考虑怎样舍得;当经营某项实际产业时,不少人更会考虑是否舍得;当遭遇天灾不可抗力时,大多数人都不能不舍得。
辨其现象,析其真谛:舍得是亏也是盈,舍得是出也是入,舍得是因也是果。
由此观之,“舍得”一词的广泛应用,表明了人们间的一种处事态度。
《舍得的哲学》问题:文中“由此观之”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非代词的指代义从释句处理解例1、夜黑得很深沉,天顶上只有一小块灰白和偶然的一颗星星。
黑暗里有一种呼吸,因为这些控制了白天,占有了黑夜的巨灵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觉,在它们深处的知觉里或许能彼此交感!我和这类东西(奇怪,我总无法把它们叫作树)来往了大半辈子。
我从小就赤裸裸地接触它们,我很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
但是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
他们怕危险,怕被关闭,封锁起来,怕抵抗不了那过分强大的力。
他们害怕,不但因为水杉的巨大,而且因为它们的奇特..。
怎能不害怕?这些树是上侏罗纪的一个品种的最后孑遗,那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那时水杉曾蓬勃繁衍在四个大陆之上。
人们发现过白垩纪初期的这种古代植物的化石,它们在第三纪始新世和第三世中新世曾覆盖了整个英格兰、欧洲和美洲。
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形象,在踏进森林时,巨人树是否提醒了我们,人类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还臭乳未干,十分稚嫩的,这才使我们不安了呢?毫无疑问,我们死去后,这个活着的世界还要庄严地活下去,在这亲友的必然性面前,谁还能作出什么有力的抵抗呢?问题:联系上下文的语言,在文中找出一句能说明划横线句子“奇特”一词所指的内容:例2、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避役(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遇上敌人来袭击,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问题:文中“有什么情况”指的是例3、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因此得到过这样那样的教训。
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永久地溶在了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
其实,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且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
因为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得你们一颗一辈子不去犯类似错误的心灵。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问题:本文题为“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一粒盐”指的是:(三)词语的语境义例1、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父亲当时任大学助教,母亲在工厂任中层干部,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一百出头些,在那物价腾贵..(普通麻饼被称为高级饼,要卖到数元一只,且还要凭票)的时期,靠这点钱养活一家五口,其拮据可以想见了。
父亲想到自力更生....了,他在大杂院井台边,沿墙种了十多株丝瓜。
我还帮助他浇水,且天天跑去看几次,一直看到丝瓜蔓爬满围墙,丝瓜花变成了一条条嫩生生的丝瓜,丝瓜又变成餐桌上香喷喷的丝瓜汤或者炒丝瓜,其间我不知流了多少馋涎呵!问题:(1)第一段加点词“腾贵”是什么意思(2)第二段的“自力更生”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例2、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
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问题:理解“竟然”的意思: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
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例3: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在离虎跳峡不远的地方,我意外看见了一个朴素..的纪念馆——-长江漂流纪念馆。
我屏着气踏进门,又屏着气看完所有的展品。
我此刻看到的漂、流,是险恶的漂流,沉重的漂流,完全属于男子汉的漂流。
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
关于他们的漂流,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种声音说,这是盲目的冲撞,是无谓的牺牲,是狭隘的英雄主义;另一种声音说,任何时代都需要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在这两种声音面前,我忘却了思索。
我不知道哪一种声音是对的。
我只觉得有关于此的全部呐喊,都是带血的。
问题:文中“朴素”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例4、那天上午,是两节作文课。
趁学生们蹙眉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的机会,我信步走出了教室,我看见见图书馆辅导员把一块小黑板立在了学校的公示栏前。
我走去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个通报批评。
大意是说一个同学昨天把一本杂志私自“拿.”出阅览室,被当场“抓”住,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而被批评恰竟是我班的学生。
我心头一热,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向阅览室。
我直截了当地向辅导员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班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们下课之前,把黑板撤了。
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语气一定很生硬,生硬得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命令。
辅导员的脸一下红了。
他生气了,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
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问题: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1)大意是说一个同学昨天把一本杂志私自“拿.”出阅览室,被当场“抓”住。
(2)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语气一定很生硬,生硬得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命令。
例5、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因此得到过这样那样的教训。
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永久地溶在了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
其实,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且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
因为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得同学们的一颗一辈子不去犯类似错误的心灵。
问题:“收藏”的含义是:(四)词语的联想义1、比喻义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样美妙的竹篾。
尽管我意识的平面上只是想跟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我终于将那根竹篾踩住了。
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感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个蛇。
(选自《竹篾》)问题:品析句中加点的词,并说说它的妙处: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
2、拟人义:例1、塞外的春天: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
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
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
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问题: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例2、当我来到止止庵的时候,这里只有空和白。
相传止止庵曾经有很好的磬声。
可如今,却只生长——白雾和白梅。
雾下面是雾,梅身后还是梅。
庵,只是几道断壁残垣,空旷、深远。
曾经以为止止庵适合白描,可临到面前,已是无庵可描。
止止庵已不存在。
庵去后,梅最先到来。
山谷几乎在一夜间住满梅树。
这里的梅既无疏影,也无暗香。
清一色的:素白、小瓣、清瘦、无味。
当开则开,背阴的总是意外地早开,面阳的反而在后,弄得人心里有些不情愿。
梅,因为冷傲,倒像开了一树一树的薄冰。
而谢的时候,忽拉一下全没了。
低头遍寻,也不见一瓣花尸,神仙一样、魂魄一样,似乎全化在了雾里。
问题:结合文章,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2分)山谷几乎在一夜间住满..梅树。
3、象征义: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
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女儿没有见过她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
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孩子的信。
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缠绕在孩子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别踩疼了雪》问题: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4分)反馈练习1、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
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
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
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
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