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中考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中考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4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对文学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悟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现代文阅读材料取自课外。
课时安排 2课时一、考点解读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二、知识梳理(一)命题角度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4、词语的联想义(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三单项演练(一)词语的义项辨析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1、代词的指代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
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选自《川剧》文章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2、非代词的指代义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一、使考生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二、使考生能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三、使考生能熟练掌握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四、使考生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例题讲解,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讲练结合,并进行思维拓展,针对该考点进行相应训练。
教学思路:常见题型→考点例析(答题指津、答题范式、参考答案→思维拓展→考点训练→教参答案●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
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或反映深层含义或体现作者观点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或有修辞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所谓“文中”,即要联系上下,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二、方法指要1、借助固有含义理解词义【例】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
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
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
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参考答案: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例】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二、知识梳理〔一〕命题角度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4、词语的联想义〔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以《童年的朋友》为例:〔一〕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例】语段中“可爱的动物〞和“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二〕依据具体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松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通过比照分析,结合平常对某个词语的认知和掌握,结合前后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体会词语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特别含义。
【例】“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练习一童年的朋友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辉,在笑容里,快乐地露出巩固的白雪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旧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给弄坏了。
它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愉快的、温暖的光辉。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松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好像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宝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如何理解记叙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 •
•
方法三:明确指代法
• 作者为了表达简明,在同一个词语反复出现时,往往就会在所指代的 事物之后,运用指代性词语,理解这类词语时,考生可联系上下文,寻 找他指代的对象和范围。一般在此词的前段或前句。有时指代的内容 比较隐蔽,需要我们综合概括。 • 例句: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
•
方法四:巧用修辞法
• 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既要联系上下文,又要结合作者运用的 修辞手法理解深层含义。是比喻找出本体,是双关,找出本义引申义, 是拟人说出造成拟人这种修辞的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
• 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 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 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 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 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 着寒冷四散突围。 《冬日里温暖的鱼》 分析:心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一家人因为吃鱼厨房变得非常重要, 成为召集一家人围拢在一起的中心。 答案;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
方法二:抓住主旨法
• • 如果试题要求考生去理解体现作者思想观点的词语或变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 语,或文章标题的作用,可用这种方法。前提是考生必须理解了文章的基本 内容和中心思想。 例子分析: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 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 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 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 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 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 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问题;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什么? 方法指导:联系上下文,歌唱并不是什么人在歌唱,而是煮鱼时发出的声响, 说是世间最美的音乐,说明了煮鱼另全家人很高兴,所以可见歌唱指的是煮 鱼是的声音和全家笑声。那么其中蕴含的感情是什么呢?结合这两个分析写 出答案。 答案;歌唱指煮鱼时的声音和家人的欢笑。写出了一家人在冬夜里煮鱼时的温 馨与快乐,
中考语文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pp(18张)
考点例析
(三)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 词义或表达效果(作用) 例1. 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 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让 人心安”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喜 悦、欣慰等内心感受;结构上前后呼应,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知识网络
文中的重要词语: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常见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结合 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 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 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 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或 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或直接要求 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 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考点例析 (一)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例1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2分)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 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 捉摸。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 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
第二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汇总
第二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考点解读】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试卷中几乎是必出的考点。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考查方式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B、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分析以词语为题的题目好处。
2、分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指要】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如:下列句子中均使用了“人”,但其意均是不同:A、人是由类人猿转化而来的。
(人的本质属性)B、我才不给你买呢,买不好又要埋怨人。
(指说话人自己)C、这是给人捎的东西,你不要随意乱动。
(别人)D、人要有志气才行。
(泛指社会上一般的人)【提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社科文多用客观题,文学类常用主观题,多是简答。
,应注意两点:1.解释不能用比喻2.不能用指代词答题一、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
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2004秋)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解析: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
中考语文复习“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笔记整理
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1.理解词语含义。
记叙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等。
2.品味词语作用。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记叙文阅读中,品味词语作用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关键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品味特定语境中精妙动词、形容词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体会特定语境中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性、严密性等。
3.理解句子含义。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记叙文,当然要理解句子,把握语句的含义,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在记叙文文本中,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能够概括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的句子;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能够体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的句子;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语句等等。
4.品味句子作用。
记叙文中,句子的一般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
此类句子主要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中心句;揭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揭示文章脉落层次。
主要是文章统领性的、过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落层次的语句;语句自身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精妙运用所彰显出的表达效应。
中考语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复习笔记整理
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一)常见题型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字“这”指的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6、请你从……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二)答题思路1、理解词语的含义(1)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字词的“语境义”。
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注意不同类型的词语有不同的答题点:①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②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
理解词语的反义语就要将褒贬互换。
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④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3)要看词语是否有特殊性:①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反语,如果有,要结合这些写法分析。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②注意词语所在句子是否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
比如所在句运用了环境描写。
③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
比如是否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句中“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
④注意词语所处的位置。
如果是在段中,需要结合段意来理解;如果是在标题中,就需要结合主旨来理解。
(4)结合人物情感来分析。
有些词语需要根据人物的心情、心理等情感因素分析。
2、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1)赏析表达效果、妙处、作用①从情感的角度。
一般选取能体现作者情感、观点的词语,用来表达人物的热爱、赞美、思念或厌恶、批判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中考阅读指导之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技法指津】一、解释内涵“文中重要词语”指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上下词或上下句中对理解语句、段意,领会思想感情和主旨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
在考试中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义。
重要词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文本中出现的新概念(自然科学类).(2)代词或指代性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关联,照应作用的词语.(4)文学作品中的多义词语和点睛词语等.二、答题思路在词典义的基础上,我们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推断、确定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要有整体观念,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其实“语境”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
“内部语境"指语言性语境,包括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上句和下句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意义往往会在上下句中得到解释和延伸。
而作为句子的组成元素——词语,其意义会在上下词或上下句这些地方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透露出来。
而“外部语境”则指非语言因素,诸如文章涉及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和作者的身份、地位、生活经验、语言风格、方言基础、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等。
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语境都会起作用。
三、技法点拨1.根据上文语句,确定代词的指代内容.代词不同于其他词语,它的指代功能决定了它的所在位置。
它一般会与所指代的事物、人物出现在同一语段或句群里,而且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
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上句或上文寻找答案。
代词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近指),也有远距离指代(远指),还有单纯因素指代和综合因素指代。
对复杂的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
如果不甚清楚的话,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是否与原来一致。
2.借用说明方法,准确理解新概念。
(1)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科技说明文经常运用下定义、作诠释等方法来说明事物,介绍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高三语文温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从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论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较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咱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若是把它理解为通过念书和实践来取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2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即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归纳力,或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别,或情感偏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天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咱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咱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子手们这次杰作..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误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知道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归纳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误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睬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式理解重要词语的大体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讲,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语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4、词语的联想义5、词语对表达情感和中心方面的作用。
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例题讲解(一)词语的义项辨析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1、从代词的上句理解例1、依次指出下面语段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这些光都不是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①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了它.②的发育。
一位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来活着。
”我自然也是如此..③。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这灯光的指引,它.④有一天会永存海底。
①;②;③;④;例2、现在,人们对舍得的理解和运用已远远超出了本意的范围。
在坊间小巷,我们时常听到:“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
”在现实社会,我们经常看到:当权衡一件事情利弊时,许多人会考虑怎样舍得;当经营某项实际产业时,不少人更会考虑是否舍得;当遭遇天灾不可抗力时,大多数人都不能不舍得。
辨其现象,析其真谛:舍得是亏也是盈,舍得是出也是入,舍得是因也是果。
由此观之,“舍得”一词的广泛应用,表明了人们间的一种处事态度。
《舍得的哲学》问题:文中“由此观之”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非代词的指代义从释句处理解例1、夜黑得很深沉,天顶上只有一小块灰白和偶然的一颗星星。
(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考点内涵阐述】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
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一、词语辨析技法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
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
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
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
“必须和必需”。
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
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2.同义换言法。
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
3.词义辨识法。
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中考语文 阅读题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拆字组词法。
先解释构成该词的各语素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经典范例】生命的一抹(节选)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
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
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淡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
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
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
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
美是真理,美是永恒。
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
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问题: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一句中加点的词语“醇厚”的意思。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并列词语,依据上下文具体语境,拆字组词,醇为醇香、醇正的意思;厚为浓厚的意思。
合并组合即可得到答案。
“醇正浓郁”。
参考答案:“醇香浓厚”、2.词义替换法。
就是用浅显的词语去解释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词语的含义。
例如:奇异———奇特。
【经典范例】荔枝(节选)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
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
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
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来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中考语文考点40散文阅读之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全国通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作为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词语的把握。
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
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①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
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
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
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②“什么话呢?”③“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
就是这么一句话。
”④“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⑤“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
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
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
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
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
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
”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⑥“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⑦“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⑧“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⑨“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
中考语文复习“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笔记整理二
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考点梳理】一、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画线句子为什么说……3、从(修辞/描写)……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请从画线句中任选其一,做简要赏析。
二、答题思路1、理解句子的含义(1)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必须联系上下文。
(2)从句子的位置入手。
①如果是总领句,可以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
②如果是总结句,就要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③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
(3)从句子的特点入手。
此类题常常考查含义深远的句子,必须把握其深层含义。
①加点字词所在句子是否是文章的主旨句。
②要注意句子的标点、句式、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强调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感情色彩。
③注意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比如运用了比喻,就要答出比喻义。
④结合上下文,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分析其深层含义。
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4)从句子中的关键词入手。
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从句子的关键词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要注意句中的多义词或词义的转移、引申等用词方式,抓住关键性词语,借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2、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①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写人、事的词句)凸显人物(事件)……的特征,使描写更生动,具有真实感,为人物或情节的变化做铺垫。
(写景时)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从词语运用角度进行赏析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
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
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
2、词语的指代义
3、词语的语境义.
4、词语的联想义
5、词语对表达情感和中心方面的作用。
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
例题讲解
(一)词语的义项辨析
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
A、伪装面具包装
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
(二)词语的指代义
1、从代词的上句理解
例1、依次指出下面语段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这些光都不是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①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了它.②的发育。
一位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来活着。
”我自然也是如此..③。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这灯光的指引,它.④有一天会永存海底。
①;②;③;④;例2、现在,人们对舍得的理解和运用已远远超出了本意的范围。
在坊间小巷,我们时常
听到:“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
”在现实社会,我们经常看到:
当权衡一件事情利弊时,许多人会考虑怎样舍得;当经营某项实际产业时,不少人更会考
虑是否舍得;当遭遇天灾不可抗力时,大多数人都不能不舍得。
辨其现象,析其真谛:舍
得是亏也是盈,舍得是出也是入,舍得是因也是果。
由此观之,“舍得”一词的广泛应用,表明了人们间的一种处事态度。
《舍得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