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电离辐射是一种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辐射类型。
为了确保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受到电离辐射的影响,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首先,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这可以通过防护措施来实现,如合理的工作场所布局和合理的建筑设计。
同时,还应制定使用辐射源的工作程序,包括安装和维护辐射设备的规定,以确保工作人员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
其次,电离辐射防护需根据不同辐射剂量的情况进行分类防护。
通常分为个人防护和群体防护两个层次。
个人防护主要通过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等,来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辐射源。
群体防护则是通过设置辐射防护区、制定防护措施等来保护整个人群的安全。
此外,辐射源的安全也是电离辐射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辐射源的管理应从源头着手,确保辐射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必要时,还应对辐射源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以保证其放射性和辐射性符合要求。
最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标准也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制定和执行。
各国都应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辐射防护和辐射安全的标准。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教育,使人们了解电离辐射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应对。
综上所述,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是保护人类免受辐射危害的重要措施。
遵循相关的基本标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保障工作者和公众的安全,也有助于推动辐射技术的健康发展。
当涉及到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需要区分其能量和穿透能力。
常见的电离辐射类型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中子。
这些辐射具有不同的能量级别和通过物质的能力,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例如,对于高能量的伽马射线和中子,需要使用更厚的屏蔽材料来减少辐射剂量。
其次,不同工作场所和环境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人工电离辐射,可以说,电离辐射就在我们身边。
电离辐射可以造福于人类,它在工业、医学、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离辐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我们要学会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防护的三大原则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
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
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
来达到防护目的。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
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常见的电离辐射有哪些的相关辐射污染
小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引言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辐射类型。
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人们免受这些辐射的危害,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一、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电磁辐射是指由电磁场引起的能量传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包括电视、方式、微波炉等。
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主要包括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类。
热效应是指电磁辐射产生的热量对人体组织产生的影响,而非热效应则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1. 国际电磁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标准国际上最为广泛应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是由国际电磁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
ICNIRP标准主要关注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其基本原理为限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吸收量。
该标准将辐射强度、频率、暴露时间等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人体暴露在电磁辐射下不会对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2. 国家标准各国也都制定了自己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标准》GB 87022014 将电磁辐射分为10个频段,对于每个频段制定了相应的辐射限值。
该标准主要参考了ICNIRP标准,旨在保护公众和职业人员免受电磁辐射的危害。
二、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电离辐射是指能够电离物质、产生带电粒子的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
电离辐射具有高能量、穿透力强等特点,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下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包括遗传性效应和肿瘤等疾病。
为了保护职业人员和公众健康,各国也都制定了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1. 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标准国际上最重要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准是由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
ICRP标准将辐射量单位剂量当量作为评估电离辐射伤害的基础。
该标准规定了不同剂量当量下的安全限值,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国家标准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电离辐射防护标准,以保障人体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技术进步:随 着科技的发展,
电离辐射防护 与辐射源安全 标准将不断提
高
法规完善:政 府将加强对电 离辐射防护与 辐射源安全的 监管,制定更 加完善的法规
国际合作:加 强国际间的合 作,共同应对 电离辐射防护 与辐射源安全
2007年,ICRP发布了ICRP 103号建议书,提出了 “辐射防护系统”的概念,强调辐射防护的全面性 和系统性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了一系列电离辐射防 护标准,包括辐射剂量限值、辐射防护措施等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了一系列电离辐 射防护标准,包括辐射剂量限值、辐射防护措施等
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个人剂量限制原则:个人剂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辐射防护剂量限制原则:辐射剂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辐射防护监测原则: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1928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成立,标志着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开始
监管机构:国家核安全局
评估方法:定期检查、监测和评估
监管内容:辐射源的储存、运输、使用 和处置
评估标准:辐射源的安全性、稳定性和 可靠性
评估结果:对辐射源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提出改进措施
监管与评估的互动:监管机构对评估结 果进行审查,确保辐射源的安全性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 射源安全标准的实 施
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电离辐射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明度和信任度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 射源安全标准的未 来发展
挑战:新技术和新 应用可能会带来新 的辐射源和辐射风 险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生活中的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之前那么,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有哪些?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对于射线检测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外照射的辐射防护,通过防护控制外照射的剂量,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辐射防护标准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
射线防护的三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或者说射线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射线防护的三大原则,其原理如下:
1、时间防护:。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一、时间:在电离辐射防护中,时间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当人体暴露在电离辐射源旁边时,会受到辐射能量的积累。
因此,缩短接触时间可以减少积累的辐射能量,降低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这意味着应尽量减少在辐射源附近的停留时间。
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辐射源的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轮班制度,减少每个人暴露于辐射源的时间。
二、距离:在电离辐射防护中,距离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则。
辐射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与辐射源的距离越远,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因此,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工作人员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并在离辐射源距离较近时使用屏蔽物。
在为公众提供家庭电器、医疗设备等服务时也需要注意与辐射源的距离,减少辐射对公众的伤害。
三、屏蔽:屏蔽是电离辐射防护的第三个重要原则。
通过合适的屏蔽物阻挡辐射源的辐射能量,可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直接暴露。
屏蔽物的选择需要根据辐射的类型和能量来确定。
例如,用于阻挡α粒子的材料可以是纸张、衣物或薄的金属层。
而阻挡β粒子的材料可以选择塑料、木材或厚一些的金属层。
用于阻挡γ射线、X射线和中子的屏蔽物一般需要使用更厚的铅或混凝土。
屏蔽物的厚度和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能够有效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除了上述三个原则,还有一些其他的电离辐射防护措施,如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背心、防护眼镜等)、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健康检查、加强辐射安全教育等。
这些措施在与时间、距离和屏蔽原则结合使用时,能够更全面地保护人体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
总之,时间、距离和屏蔽是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合理应用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辐射防护概论第一章1、为什么定义粒子注量时,要用一个小球体?粒子注量定义:单向辐射场:粒子注量φ,数值上等于通过与粒子入射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粒子数。
多向辐射场:以P 点为中心画一个小圆,其面积为da 。
保持da 的圆心在P 点不变,而改变da 的取向,以正面迎接从各方向射来并垂直穿过面积元da 的粒子。
da 在改变取向的过程中即扫描出一个以P 点为球心,以da 为截面的回旋球。
da dN =φ 球体过球心的截面面积(da)相等,粒子注量计算最容易,故而用一个小球体定义粒子注量。
2、质量减弱系数(μ/ρ)、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相同点:都针对不带电粒子(X 、γ射线和中子)穿过物质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而定义的;不同点:质量减弱系数(μ/ρ):描述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数目的减小,不涉及具体物理过程。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描述不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其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数值。
只涉及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而不涉及这些能量是否被物质吸收。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描述不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不带电粒子被物质吸收的能量。
数值上:质量减弱系数(μ/ρ)>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3、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吸收剂量(D ):同授与能(ε)相联系,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
dm d D /ε=单位Gy 。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辐射和受照物质,与一个无限小体积相联系的辐射量。
受照物质中每一点都有特定的吸收剂量数值。
比释动能(K ):同转移能(εtr )相联系,不带电粒子在质量dm 的物质中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的平均值。
dm d K tr /ε=单位Gy 。
针对不带电粒子;对受照物质整体,而不对受照物质的某点而言。
φ⋅=k f K实用时可先查比释动能因子表(国际上给出比释动能因子的推荐值),进而求得比释动能。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剂量限制: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建议,设
定适当的剂量限制,即个人暴露于电离辐射所容许的最大剂量。
这些限制根据不同类型的辐射和不同的职业群体进行了区分。
2. 时间限制:尽量减少与电离辐射源接触的时间,特别是在高剂量率环境中。
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3. 距离限制:尽量保持与电离辐射源的距离,减少辐射剂量。
辐射性物质越远离人体,辐射剂量就越低。
4. 屏蔽防护: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如铅、混凝土等,来减少电离辐射的穿透能力。
屏蔽材料的选择和厚度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辐射源的能量进行判断。
5.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铅手套、护目镜等,用于减少个人接触辐射源时的辐射剂量。
这些装备应根据辐射源的性质和辐射类型选用,并确保其合适的使用和维护。
6. 监测与控制:根据国际标准的要求,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确保人员暴露在允许的剂量范围内。
同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安装辐射检测仪器、建立辐射防护监控区域等。
总之,电离辐射防护基础包括剂量限制、时间限制、距离限制、屏蔽防护、个人防护装备以及监测与控制等方面,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暴露于电离辐射,并确保人员的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
电离辐射防护
电离辐射防护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或环境的伤害。
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γ射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离辐射防护方法:
1. 剂量限制: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剂量限制标准,确保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制。
2. 时间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长时间接触辐射源的时间,比如在操作X射线设备时,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3. 距离限制: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距离越远,接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小。
在操作辐射源时尽量保持安全距离。
4. 屏蔽防护:使用适当的防护屏蔽材料,比如厚度足够的铅屏蔽板、铅玻璃等,来阻挡辐射的透射和散射。
5. 个人防护:对于操作辐射源的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6. 空间防护:对于辐射工作场所进行适当的安全设计,包括隔离辐射源、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合适的通风等,以降低辐射的扩散和影响范围。
这些防护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的辐射工作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制定
和执行,在保证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电离辐射是一种能够使原子或分子电离的辐射,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和辐射伤害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等。
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遵循电离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1. 时间原则时间原则是指尽量减少人体接触电离辐射的时间。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与其辐射剂量和辐射时间成正比,因此,减少接触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辐射伤害的风险。
在进行X射线检查或其他电离辐射操作时,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迅速完成操作。
此外,长期从事电离辐射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接受辐射监测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防止潜在的辐射伤害。
2. 距离原则距离原则是指增加与电离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以减少辐射剂量。
电离辐射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因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暴露于辐射源的辐射剂量。
在进行X射线检查或其他电离辐射操作时,应尽量保持与辐射源的安全距离。
在电离辐射工作场所,应合理规划和布置设备和工作区域,保持足够的距离,减少辐射暴露。
3. 防护屏蔽原则防护屏蔽原则是指通过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来减少辐射剂量。
电离辐射可以被物质吸收和散射,因此,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的穿透。
常用的屏蔽材料包括铅、钨、混凝土等。
在进行X射线检查或其他电离辐射操作时,应使用防护器具,如铅衣、防护眼镜等,以提供合适的屏蔽保护。
在电离辐射工作场所,应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对辐射源进行屏蔽,以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包括时间原则、距离原则和防护屏蔽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此外,对于从事电离辐射相关工作的人员,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电离辐射的特性和防护方法,提高防护意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健康与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电离辐射是指具有充分能量的粒子或电磁波,可以从原子或分子中去掉一个或多个电子。
这种辐射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各国都订立了相应的法规、标准和规定来保护人类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电离辐射防护的法规、标准和规定。
一、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是全球电离辐射防护领域的权威机构,其对电离辐射防护的建议被广泛采纳。
以下是一些ICRP的建议:1. 建议采纳贝可勒尔为测量放射性浓度的单位,同时规定最高接触剂量限值不超过1毫西弗。
2. 建议采纳有效剂量来评估人体汲取电离辐射的情形。
有效剂量是各组织器官等效剂量的加权平均值,以考虑各组织对辐射的敏感度和暴露的位置。
3. 建议在辐射保护决策和规定中考虑可能存在的基因遗传效应。
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国家核与辐射安全局相关法规、标准和规定中国政府为保障公民对电离辐射的安全,订立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和规定。
以下是其中部分的内容。
1. 《放射性物质环境放射性监测规范》该规范是国家放射性监测网络的核心文件,规定了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根本要求和方法。
它包括了环境放射性监测的组织管理、测量方法、样品采集、数据评价以及传输处理等方面。
2. 《放射性污染掌控标准》该标准是规定必需实行的各项措施和标准以避开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遵从该标准进行掌控,可使人员的常规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剂量掌控在20毫西弗以下。
如必需操作时,可实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人员辐射剂量不超过200毫西弗。
3. 《工作场所电离辐射防护标准》该标准是规定电离辐射职业暴露的范围、受体分类、剂量限值、防护措施、人员健康监测等方面的标准。
依照该标准,电离辐射工作场所中的职业暴露剂量应当掌控在20毫西弗以下。
4. 《辐射防护管理条例》该条例是当今中国电离辐射领域中最具权威的法规文件。
该条例针对全部辐射源,包括天然和人工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引起的电磁辐射等,规定了生产、使用、运输、处置和放行一系列方面的管理要求,以起到防范和减轻辐射危害的作用。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0-1
10-2
10-1
100
101
102
X Title
数据表格中X、Y为对数时内插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内插法即线性插值法,因此对X、Y值之间的值需要线性关 系才能满足内插法条件,若X或Y需要以其对数值的方式出 现时,则需要把相关的值做对数化处理。
三、γ 辐射源
源类型:常见的γ源一般可以看作是点源,因此这里重点考 虑点源的剂量计算,对于其它如线源、面源、体源等均可以 看作是点源的集合体,结合高等数学,可以从点源出发进行 计算;
*对于非点源,除了需要考虑它的形状,体积外,还要考虑辐 射源自身的吸收与散射等因素对剂量的影响。
(2)以线状源为例计算剂量学量
dx
a
L
x
θ O
r
设源长L(m),总活度为A(Bq),则线活度(单位长度上 的活度)为η1=A/L,那么线状源上任一小段dx可着成点源, 其源度为η1dx,它在Q点造成的比释动能率为:
(2) Er 曲线在某个能量有极小值
原因:
Er
故μ 在某一特定能量(Eγ )min处出现最小值. 实践意义:在(Eγ)min附近的光子在物质中的穿透本领 最强,即最不易被减弱。
Z>50的物质: (Eγ)min在3~4MeV之间 低Z物质: (Eγ)min>10MeV
2.两个概念
a 发射率常数,单位Gy m2 mA-1 min-1;
r 参考点距离靶的距离,单位m;
a、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分量的单位的统一和确定!! b、查表时注意读取方法!! 课本P72例2的计算;
数据图中X、Y轴为对数坐标的读数方法(暂行):
105
104
103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电离辐射测量与防护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电离辐射测量与防护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离辐射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原子或分子带电的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等。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必须了解如何测量和防护电离辐射,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与准确。
一、电离辐射测量方法为了测量电离辐射,我们通常使用的仪器是辐射剂量仪。
辐射剂量仪是一种能够测量辐射剂量的设备,使用它可以获得电离辐射的强度和剂量。
目前常见的辐射剂量仪包括电离室、闪烁体探测器和硅探测器等。
电离室是一种常用的电离辐射测量仪器,其原理是利用电离辐射产生的电离电子在电场中移动而形成电流。
当电离辐射通过电离室时,室内的空气被电离,产生正负电荷。
这些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测量这个电流即可得到电离辐射的剂量。
闪烁体探测器是另一种常用的电离辐射测量仪器。
闪烁体探测器的原理是利用辐射粒子与闪烁体发生作用时,闪烁体会产生光信号。
这些光信号被光电倍增管放大后,可以测量光信号的强度,从而得知电离辐射的剂量。
硅探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电离辐射测量仪器,其原理是利用硅晶体中的探测结构对辐射粒子进行测量。
辐射粒子与硅晶体中的原子发生作用时,会产生电荷。
通过测量这些电荷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得到辐射粒子的强度和剂量。
二、电离辐射防护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实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离辐射防护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屏蔽物来阻止电离辐射的传播。
在实验场所周围设置铅板或混凝土墙壁等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挡大部分电离辐射的传播。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防护服或戴上抗辐射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电离辐射的侵害。
其次,定期检查和维护辐射防护设备非常重要。
例如,辐射剂量仪应定期校准和检验,确保其准确性和灵敏度。
同时,应定期对辐射防护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另外,合理安排实验操作流程也是电离辐射防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电离辐射防护
、病人的陪护者及医学实验志愿人员。
公众照射:与人工辐射无关人员受到的照射。
电离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三原则:
•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 辐射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 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
电离辐射防护
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辐射照射的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 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危害和 非健康危害)。 利益>危害 实践的正当性因时期、地点而异。
核医学工作场所分为三区: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 核医学工作场所监督区包括:显像室、标记实验室、诊断病人床位 区,不包括医生办公室。
电离辐射防护
放射诊断过程中降低患者、受检者剂量的方法有哪些?
(一)降低受照部位的剂量
(二)防止非检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电离辐射防护
核仪器仪表常见的事故: 1.核仪器仪表质量问题、导致源脱落 2. 管理不到位,导致包括放射源在内的仪器被盗 3.运输中保管不善,源丢失 4.测井中放射源坠落 5故障维修中源下落不明 6.损 伤
电离辐射防护
日本原爆居民皮肤β烧伤
电离辐射防护
随机性效应
确定与辐射关联的肿瘤:白血病、甲状腺癌、皮 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遗传效应:生殖细胞非致死辐射损伤遗传至下一 代,致其变异及畸形的一类效应,是随机效应的 特例。
按照受照个体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电离辐射防护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按所用的放射性核素的毒性 、活度和操作方式分为甲、乙、丙三类。
电离辐射防护
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级
分 级
甲级 乙级 丙级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
> 4 ×109 2×107-4×109 豁免活度值以上-2×107
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放射性核素的最大日用量分 别乘以各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系数的积之和。
辐射剂量及防护
核工业辐射防护
核设施安全设计
通过合理选址、布局和安全系统设计,降低核设 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剂量。
辐射监测与控制
定期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确保 辐射水平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个人防护用品
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 套、鞋等,以降低辐射暴露风险。
环境监测与辐射防护
辐射水平监测
皮肤损伤
辐射暴露可能导致皮肤红肿、脱屑、水泡等,甚至发 生皮肤癌。
造血系统异常
辐射暴露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贫血、感染等。
长期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02
03
癌症风险增加
长期低剂量辐射暴露可能 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如白 血病、甲状腺癌等。
遗传效应
辐射暴露可能对生殖细胞 造成损伤,增加后代出生 缺陷和遗传疾病的风险。
医疗行业辐射防护
诊断用X射线防护
限制X射线曝光时间、优化图像质 量以减少辐射剂量,使用防护设 备保护非检查部位。
介入放射学辐射防
护
采用低剂量造影剂、合理选择投 照角度和曝光条件,以及穿戴防 护用品减少辐射暴露。
核医学辐射防护
在放射性药物制备、注射和显像 过程中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降 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风险。
辐射剂量单位
拉德(rad)
用于描述吸收剂量,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吸收 的能量。
希沃特(Sv)
戈瑞的国际单位,常用于描述高能辐射。
戈瑞(Gy)
拉德的国际单位,常用于描述大剂量辐射。
雷姆(rem)
美国常用的单位,等于0.01希沃特。
辐射剂量测量
01
02
03
04
直接测量
使用专门的仪器直接测量辐射 剂量。
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它能够去除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产生电离现象。
电离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X射线等。
为了防护电离辐射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屏蔽防护:使用适当厚度和材料的屏蔽物来阻挡电离辐射的穿透。
例如,使用厚实的混凝土墙壁、铅板、铅玻璃或钢板作为屏蔽材料。
2. 距离防护:远离辐射源增加距离可以减少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根据辐射强度的逆平方定律,将距离平方倍增可以将受到的辐射剂量减少到原来的1/4。
3. 时间防护: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减少接收辐射剂量。
尤其是在长时间暴露于辐射源附近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4. 封装防护:对于放射性物质,可以采用封装或密封措施,将其包裹起来,避免辐射物质的释放,减少辐射的扩散范围。
5. 个人防护装备:对于工作人员或需要接触辐射源的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制服、帽子、手套、护目镜等。
6. 定期监测:对于需要长期接触辐射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了解辐射暴露情况。
总之,防护电离辐射需要通过屏蔽、距离、时间、封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多种手段来减少辐射剂量,保护人体免受辐射的危害。
辐射剂量与辐射防护
称为外照射。
1、距离防护:
工作人员与放射源的接触,应尽可能
远距离操作放射源(距离防护),
如利用遥控操作来代替手工操作,
这是防止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放射性
物质,以减少放射性污染的最积极
措施;
2、时间防护: 另外减少在放射源周围的停留时间
(时间防护);
3、屏蔽防护: 工作人员还应在放射源与工作人员
天然游离辐射的来源:
英国室内平均氡浓度:20贝克/m3
美国室内平均氡浓度:150贝克/m3
台湾室内平均氡浓度:
10贝克/m3
天然游离辐射的来源
宇宙射线
爬 山 食物链 地表辐射
洗温泉
核武 器
核爆落尘
工业用
医疗
研究 单位
核电站
(二)、内照射防护:
内照射
—— 放射性核素经由食道、
在医学上常用的辐射量除前面介绍过
的放射性活度以外,还有三种,现分述
如下:
一、照
射
量
照射量
—— dQ 除以 dm 所得的商,
即:
式中
E = dQ/dm
dQ 为当 X 和 γ光子运行在质
量为 dm 的干燥空气中所形成的同一
种符号(正或负)离子的总电量的绝对
值。
E
为照射量的符号,它的 SI 单位是
世界共同使
用的辐射示
警标志。
防护器材
防护器材
防护器材
辐射检测器
辐射检测器
辐射检测
辐射检测器
辐射检测
常用來偵測輻射的儀器
熱發光劑量計 手足偵檢器
劑量筆 輻射偵測的分類 輻射偵測的結果,常因使 用之偵測儀器、幾何形狀或條 碘化鈉偵檢 器或蓋格管 件不同而偵測出不同結果。輻 射偵測儀器可略分為偵測污染 的計數器與測取劑量率的偵檢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是用于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以下是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的一些重要方面:
1. 辐射限值:规定了人体能够承受的辐射剂量限制。
这些限值根据不同放射性源和辐射类型进行了分类,包括职业性暴露和公众暴露。
2. 辐射剂量测量:确保对辐射剂量进行准确测量,并确保各种辐射测量设备的准确性。
3. 工作场所监测:对核设施、医疗机构和其他可能存在辐射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以确保辐射水平不超过安全限值。
4. 工作场所设计和材料选择:确保工作场所的设计、布局和材料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暴露。
5.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手套和防护眼镜,以减少辐射接触。
6. 训练和教育:提供辐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了解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7. 废物和泄漏处理:制定适当的废物管理和泄漏处理措施,以防止辐射释放到环境中。
8. 紧急响应计划:建立紧急响应计划,以应对辐射事故和灾难。
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响应措施。
这些基本标准的目的是确保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并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第二章(第一节)
初始动能之和,用εtr表示,单位是J。
2.典型过程的转移能分析 (1)CE
能量为hυ的光子在V中的CE过程的转移能分析:
(1)在①中 CE+激发 hvk+俄歇电子;
(2)对反冲电子Ee,在②,③,④发生轫致辐射hv1, hv2 ´ , hv3 ´ (3) hv1在⑤发生CE过程, hv1 (4) hv´在⑥发生CE过程,hv´ 反冲电子E1+散射光子hv1´ 反冲电子Ee´ +散射光子hv´ ´
K (tr / )E ( E tr / ) E
K
j Ecut , j
E , j ( tr . j / ) E dE
j
Ecut , j
E , j E ( tr . j / ) E dE
五、碰撞比释动能Kc c 若定义: K c d tr / dm
∑Q是入射的不带电粒子在体积V内引起的任何核和基本粒子
的转变中,所有相关的核和基本粒子静止质量能改变(质量减少时 为正,增加时为负)的总和。
εtr还可以表示为:
tr
r tr
c tr
式中:εrtr辐射转移能,εctr为碰撞转移能(或净转移能)。 对于前面分析的CE过程:
通常⑤的过程很少发生,特别是V很小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
则:
K r d / dm
r tr
K Kc K r
根据我们前面已经学习的知识,不带电粒子转移给带电粒子的全 部动能中,最终损失于电离碰撞的那一部分所占的份额为:
en / 1 g tr /
则:
Kc
j
Ecut , j
tr , j E, j ( ) E (1 g )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辐射剂量学:研究电离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和沉积的规律,特别是转移和沉积的度量(量的定义、测量、计算等)的科学。
剂量计算或测量两种基本途径:(1)辐射场本身测量—辐射场粒子数、辐射的能谱分布、辐射能量沉积本领(2)直接或间接测量沉积能量第一章回顾1、辐射的分类i.电离辐射: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物质电离,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X 射线和γ 射线等。
ii.非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不产生电离的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2、辐射场的描述⏹ 粒子注量定义:⏹ 单向辐射场:粒子注量φ,数值上等于通过与粒子入射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粒子数。
按能谱分布:3、相互作用系数A 、带电粒子(e 、α、重带电粒子)总阻止本领:总线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单位路程上损失的能量。
- dE 是dl 距离上损失能量的数学期望值。
总线阻止本领与带电粒子的性质(电荷、质量、能量)和物质的性质(原子序数、密度)()/E d E dEΦ=Φ0()EE E dEΦ=Φ⎰能量注量: dadE ft /=ψ能量注量与粒子注量的关系 ⎰=m a x 0E E EdE φψda dN /=φdl dE s =有关。
去除物质密度的影响可得到总质量阻止本领公式:总质量阻止本领描述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路程时,因各种相互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它可分解为各种相互作用阻止本领之和。
质量碰撞阻止本领(包括电离和激发对能量损失的贡献)质量辐射阻止本领(由非弹性辐射相互作用导致的初级带电粒子的能量损失决定)笔形束辐射在水模中的纵向能量沉积X 、 γ射线与物质作用类型: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类型:⏹ 弹性散射(Elastic-scattering ):总动能守恒。
⏹ 非弹性散射(In-elastic scattering ):总能量、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 去弹性散射(Non-elastic scattering ):(n.p )(n.α)等。
⏹ 俘获(Capture ):(n.γ)。
⏹ 散射(Spallation )以上均属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B 、不带电粒子(X 、γ、中子)⏹ 质量减弱系数(μ/ρ):描述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数目的减小,不涉及具体物理过程。
⏹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ρ):描述不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其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数值。
只涉及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而不涉及这些能量是否被物质吸收。
⏹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ρ):描述不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不带电粒子被物质吸收的能量。
⏹ 当次级带电粒子动能较小、物质原子序数较低时,轫致辐射弱,g 值接近于零,此时μen/ρ 值近似μtr/ρ值。
⏹ 数值上:质量减弱系数(μ/ρ)>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ρ)>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ρ)4、辐射剂量学中使用的量A 吸收剂量(D )⏹ 同授与能(ε)相联系,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
⏹ /(/)(/)c r S S S ρρρ=+1(/)/c c S dE dl ρρ=1(/)/r r S dE dlρρ=dl dE s ρρ1/=)1)(/(/g tr en -=ρμρμdm d D /ε=单位Gy 。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辐射和受照物质,与一个无限小体积相联系的辐射量。
受照物质中每一点都有特定的吸收剂量数值。
B 、比释动能(K )同转移能(εtr )相联系,不带电粒子在质量dm 的物质中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的平均值。
单位Gy 。
针对不带电粒子,对受照物质整体,而不对受照物质的某点而言。
实用时可先查比释动能因子表(国际上给出比释动能因子的推荐值),进而求得比释动能。
C 带电粒子平衡不带电粒子在某一体积元的物质中,转移给带电粒子的平均能量,等于该体积元物质所吸收的平均能量。
发生在物质层的厚度大于次级带电粒子在其中的最大射程深度处。
吸收剂量与比释动能的关系带电粒子平衡下D=K (1-g )g 是次级电子在慢化过程中,能量损失于轫致辐射的能量份额。
对低能X 或γ射线,可忽略轫致辐射能量损失,此时D =KC 、照射量(X )X 或γ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
单位C/kg 。
针对X 或γ射线、空气。
空气中各点的照射量不同。
空气中某点的照射量X 与同一点处的能量注量ψ的关系:若粒子为单能的,则照射量与粒子注量有如下关系:第二章回顾1、照射量的标准测量方法A 自由空气电离室适用于测量50keV~3MeV 的X 或γ射线,基本原理根据照射量定义。
比释动能 B 空腔电离室测量较高能量的X 或γ射线的照射量,特点增加电离室的壁厚。
测量依据布拉格—戈瑞原理。
条件:介质内存在的空腔足够小以致i 腔内的气体电离几乎全部是介质中的次级电子引起的;ii 空腔的存在不会改变介质中初始光子和次级光子的能谱和角分布;iii 空腔周围介质厚度大于次级电子在其中的最大射程。
ρV Q X =VPQ g e W K a a a ⋅-⋅=11dm d K tr /ε=φ⋅=k f K dmdQ X /=)/()/(a a en w e X ⋅=ρμψφx f X =)/()/(a a en x w e E f ⋅=ρμ空腔位置处存在着电子平衡Sm,g 物质与腔内气体的平均质量碰撞阻止本领比2、中子当量剂量的测量⏹ 中子当量——不同中子能量范围的中子吸收剂量乘以相应的辐射权重因子,最后相加,即得中子当量剂量。
⏹ 实际测量中,测量不同中子能量范围的中子吸收剂量是困难的。
这时在一定能量范围内,调整仪器的响应,使仪器的探测效率 正比于 。
这样,辐射场中探测器测到的中子数Nn ,即正比于中子的当量剂量指数HI,no 。
第三章回顾第一节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影响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因素1、物理因素——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辐射类型⏹ 剂量率及分次照射⏹ 照射部位和面积⏹ 照射的几何条件2、生物因素——与机体有关⏹ 不同生物种系的辐射敏感性⏹ 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辐射敏感性⏹ 不同细胞⏹ 组织或器官的辐射敏感性辐射防护即从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入手来进行防护,如对不同的辐射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护方法、限制剂量和分次照射以使辐射损伤所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二、剂量与效应的关系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 )⏹ 随机性效应特征“线性无阈”。
“无阈”指任何微小的剂量都可能诱发随机性效应。
“线性”指随机性效应发生几率与所受剂量成线性关系,但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所受剂量有关系。
⏹ 确定性效应有阈值。
超过阈值,效应肯定会发生,且其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大小有关,剂量越大,效应越明显。
ICRP 在其建议书草案(征求意见稿,2006)中将确定性效应也称为组织反应。
g m g m S e W q D ,)(⋅=g m g m S S S )/()/(,ρρ=⎰⋅=EEn H n I dEnEn f H 01,)(φ第二节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一、与个体相关的辐射量1、当量剂量(H ):与辐射生物效应相联系,用同一尺度描述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
⏹ WR 辐射权重因子——与辐射种类和能量有关;⏹ DT ,R 按组织或器官T 平均计算的来自辐射R 的吸收剂量;⏹ HT 单位Sv 。
WR 值大致与辐射品质因子Q 值一致。
所谓辐射品质,是指电离辐射授予物质能量在微观空间分布上的特征,传能线密度L Δ是描述加射品质的方法之一。
2、有效剂量(E ):与人体各器官对辐射的敏感度相联系。
描述辐射照射人体,给受到照射的有关器官和组织带来的总的危险。
在非均匀照射下随机效应发生率与均匀照射下发生率相同时所对应的全身均匀照射的当量剂量。
有效剂量单位Sv 。
WT ——组织权重因子,在全身均匀受照射下各器官对总危害的相对贡献。
组织权重因子(WT )——器官或组织受照射所产生的危害与全身均匀受照射时所产生的总危害的比值。
即反映了在全身均匀受照射下各器官对总危害的相对贡献。
有效剂量表示为表示了非均匀照射条件下随机效应发生率与均匀照射下发生率相同时所对应的全身均匀照射的当量剂量。
⏹ 评价危险时,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只能在远低于确定性效应阈值的吸收剂量下提供随机性效应概率的依据。
3、待积当量剂量H50,T 、待积有效剂量H50,E 描述内照射情况下,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对某一器官或个人在一段时间内(50y )产生的危害。
也可用来估计摄入放射性核素后将发生随机性概效应的平均几率。
第三节 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及其水平1、天然本底照射⏹ 宇宙射线 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包括质子、α粒子、其它重粒子、中子、电子、光子、介子等;⏹ 宇生核素 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如3H 、14C 、7Be 等; ⏹ 原生核素 存在于地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以238U 、232Th 、235U 为起始的三个天然放射系,及独立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如40K 等。
∑∑⋅⋅=T R RT R T D W W E ,⎰+=50,5000)(t t T T dt t H H ∑⋅=T T T E H W H ,50,502、人工辐射⏹医疗照射X射线检查⏹核动力生产核燃料循环⏹核爆炸第四节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它们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不平。
⏹辐射实践正当化涉及照射的实践,除非对受照个人或社会能够带来足以补偿其所产生的辐射危害的利益,否则不得采用。
⏹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对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辐射源,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照射发生的可能性,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应当全部保持在合理可行的最低程度(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为了保证公平性,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考虑个人剂量约束或个人危险约束。
最优化的定量分析技术-代价利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剂量限制个人剂量限值个人受到所有有关实践联合产生的照射,应当遵守剂量限值。
剂量约束值一种与源相关的个人剂量值,公众成员从任何受控源的计划运行中接受的年剂量上界。
干预的防护体系——ICRP60干预:任何旨在减小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源所致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行动.第四章回顾第一节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1.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内、外照射的特点1.2、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1、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2、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3、设置屏蔽1.3、屏蔽材料的选择α一般选低Z材料纸、铝箔、有机玻璃β低Z+高Z材料铝、有机玻璃、混凝土、铅X、γ高Z材料、通用建筑材料铅、铁、钨,铀N 高Z材料、含氢低Z材料、含硼材料水、石蜡、碳化硼铝、含硼聚乙烯第二节 γ射线的剂量计算2.1 γ点源的照射量率计算⏹ 点源:辐射场中某点与辐射源的距离,比辐射源本身的几何尺寸大5倍以上,即可把辐射源看成是点状的,称其为点状源,简称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