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一共有多少》(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一共有多少》(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一共有多少》(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学习目标•理解“一共有多少”的概念;•掌握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学习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2.学习重点•掌握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学习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

3.学习难点•学习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

4.预习内容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P1-P3页,回答以下问题:•数字有哪些?•数字可以怎样读?二、课堂学习1.新知讲解1.1 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数字有0、1、2、3、4、5、6、7、8、9这10个数字;•用这些数字可以组成无限多的数字,例如:23、986、78、1、100等;•数字读法:例如986,可以读作“九百八十六”,表示9个一百加8个十加6个个位。

1.2 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用算式可以简单地表示一个问题中“一共有多少”的概念,例如以下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12只狗,其中有6只黑色的狗,其他都是白色的狗,一共有几只白色的狗?那么这些问题可以分别用下面的算式来表示:•3+5=8•12-6=6因此,用算式可以更直观地表示一个问题中“一共有多少”的概念。

2.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如下练习:2.1 选择题1.下列数字中,有几个数字?()A.九十八B.56C.2十三D.1082.以下读法错误的是()A.300:三百B.12:一十二C.718:七百一十八D.999:九百九十九2.2 计算题1.10+5=?2.20-4=?3.58-20=?3.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如下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的2.2题; 2.观察你家里的餐桌上有多少个餐具,如果你和弟弟姐姐一起用餐,你们一共有多少个餐具?请用算式表示,然后计算出答案,并填写到作业本上;3.阅读课本P4-P5页内容,了解数的顺序大小关系和数的简单进位的概念。

三、学习反思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特别是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的概念。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 认识100- 数的组成及含义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 认识100- 数的组成及含义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 认识100- 数的组成及含义知识点:认识100- 数的组成及含义1.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学到:•了解数字100的组成及含义。

•掌握数字100的数形和读法。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字100的意思。

2. 教学重点•了解数字100的组成及含义。

•掌握数字100的数形和读法。

3.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字100的意思。

4. 学习内容4.1 数字100的组成及含义•数字100由1和2个零组成,百位为1,十位和个位分别为0。

•数字100表示十个十,又称作百,是由10个十相加而成的。

4.2 数字100的数形和读法•数字100的数形如下所示:100•数字100的读法为:“一百”。

4.3 数字100的意义数字10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它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我们有100块钱,有100个学生,我们要完成100个任务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理解数字100的含义和作用。

5. 学习方法与建议•端正态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思考、总结,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加高效。

6. 相关练习6.1 选择题1.数字100由几个零和哪个数字组成? A. 一个零,百 B. 两个零,十 C. 两个零,百2.数字100的读法是: A. 一百 B. 一千 C. 十6.2 讨论题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字100的含义及其作用。

7.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数字100的组成及含义,掌握了数字100的数形和读法。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数字100的意义和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注重观察、思考、总结,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加高效。

在课堂上,我们应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问,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共同学习进步。

第一、二单元(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第一、二单元(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的基础概念;
2.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3.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表达数学思想。

学习内容
数学的基础概念
1.数的概念
2.数值的大小和比较
3.数线
数学的重要性
1.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3.数学对人生的影响
数学术语和符号
1.数字、数位和数值
2.加减乘除基本符号
3.数学术语的使用
学习方法
1.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注重实践操作,强调理论应用;
3.整体思维,将知识点联系起来;
4.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学习评价
1.课堂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

第二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数的分解和组合;
2.掌握常见的数学方法;
3.能够应用数字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数的分解和组合
1.十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
2.二十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
3.数的分解和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数学方法
1.算式和计算法则
2.运算顺序
3.基本的计量单位
数字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1.数量的比较
2.数量的测量
3.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
1.注重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2.多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评价
1.课堂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西师大版一、学习目标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过程中,要求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掌握图形的基本要素,如点、线、角等。

2.认识并能够拼凑、分类和比较五种基本图形。

3.能够在实际生活或学习中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4.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二、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图形的基本要素图形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角、面等。

其中,点是图形的元素之一,代表空间中位置的标志;线则是连续点的集合,是一个长度无限的几何对象;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空间部分,用来描述图形中的拐角程度;面是由多个线条所围成的平面区域。

2. 五种基本图形的拼凑、分类和比较五种基本图形包括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形和梯形。

学生需要通过认真观察图形的形状和特点,能够将它们正确地拼凑、分类和比较。

3. 图形在实际生活或学习中的应用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需要通过探究图形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来加深对图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认真听讲,重点记笔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分块记录各种图形的特点和特征。

2.多观察实物、图片,积累图形认知。

3.进行小组讨论,听取同学的不同观点,共同探讨问题。

4.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例如计算家中窗户、门板的面积等。

四、作业安排1.完成本单元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图形的基本要素、五种基本图形的分类、拼凑和比较。

2.跟据实际情况,采集家庭、校园或社区中的图形素材,并写下你对它们的认识和感受。

3.在预习下一单元的时候,一定要回顾本单元内容,总结一下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和思考。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认识11-20各数(17)-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认识11-20各数(17)-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认识11-20各数(17)-西师大版
课时目标
•掌握数字11-20各数的写法和认识
•了解数字11-20在数轴上的位置和大小
•培养学生数字的直观感受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数轴、数字卡片等教具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
引入数字11-20,让学生感知这些数字的特点,比如它们都含有数字1等。


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感受和比较。

二、让学生发现数字的秘密
从数轴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找出这些数字在数轴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自己判断大小和位置,从中观察数字的秘密和规律。

三、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练习读写数字11-20的各种表达方式,比如阿拉伯数字、汉字、拼音等等。

同时在互动中也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巩固知识点,互动练习
通过数字拼图、数字填空和数字找规律等训练方式,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和发现数字的趣味和变化。

五、分组讨论和展示
让每个小组自主出题、发现数字间的重要关系和玩出数字的各种奇怪方式。

同时让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体会,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思考。

六、总结复习
在区域化学习和多媒体互动模式下,使学生在总览和回顾中传递和收获信息。

更好地巩固和细化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转变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认识、记忆和运用数字。

同时能够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索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再现美好与惊奇的魅力。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导学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导学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导学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目标1.能够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形状。

2.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学习重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形状和特征。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学习内容一、长方形1.形状特征:四边都是直线,相对的边长度相等,相邻的边垂直相交。

2.测量方法:测量长和宽,用公式计算面积和周长。

3.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周长= 2 × (长 + 宽)。

练习题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13cm,宽9cm,它的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二、正方形1.形状特征:四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测量方法:测量边长,用公式计算面积和周长。

3.计算公式:面积 = 边长× 边长;周长= 4 × 边长。

练习题1.一张正方形纸片,边长为5cm,它的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三、三角形1.形状特征:三条边连接成三个角,三个角总和为180度。

2.测量方法:测量三条边长和三个角的度数,用公式计算面积和周长。

3.计算公式:面积 = 底× 高 / 2;周长 = 边1 + 边2 + 边3。

练习题1.一个三角形,底是5cm,高是4cm,它的面积是多少?周长需要知道三个边的长度。

四、圆1.形状特征: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测量方法:测量半径或直径,用公式计算面积和周长。

3.计算公式:面积= π × 半径× 半径;周长= π × 直径。

练习题1.一个圆的直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学习小结学习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和特点,并掌握了它们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通过做练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拓展阅读•了解其它的图形,如梯形、菱形等。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文具-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文具-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文具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的第五章《文具》。

这一章主要让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文具,学会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来整理文具。

我们会学习如何数文具的数量,如何按照不同的特征来分类文具,并且还会学习如何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计算文具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各种文具,学会数数和分类。

难点:用加减法来计算文具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文具,比如铅笔、橡皮、尺子等等,还有挂图和黑板。

同学们需要准备自己的文具,以便上课时能够跟着我一起实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先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准备的文具,然后问大家:“你们看看这些文具,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回答这个问题。

2.数数:我会拿出一些文具,比如五支铅笔,然后问大家:“我们这里有几支铅笔?”大家需要用手指数清楚。

接着我会让大家自己拿一些文具,数一数自己有多少支铅笔,多少块橡皮。

3.分类:我会拿出更多的文具,然后问大家:“我们把这些文具按照什么特征来分类呢?”大家可以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来进行分类。

4.计算:我会给大家一些文具,比如三支铅笔和两块橡皮,然后问大家:“我们这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和几块橡皮?”大家需要用加减法来计算。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上课的内容,把重要的点和步骤写在黑板上,比如“数数”、“分类”、“计算”等等。

七、作业设计1.数数: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并记录下来。

2.分类:请同学们把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按照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3.计算:请同学们把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进行计算,看看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多少块橡皮等等,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数数和分类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但是在计算的时候还有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会给大家更多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计算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家里多练习,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活动设计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理解算术加法,掌握简单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提高其算术计算水平。

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一章节的学习目标,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内容学习目标•了解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掌握算术加法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简单加法计算学习步骤1. 了解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打开课本3.1的内容,让学生浏览课本,读出本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各种合理的数的组合方法,为下一步的类似问题作好准备”。

2. 了解基础知识由于这一节是对加法的基础探究,故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法,以便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 学习加法组合方法通过将实际物品分组、列举物品和进行数学计算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加法的组合方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

4. 练习加法计算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并进行相互比较、讨论和归纳,增强学习效果。

5. 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发现数学规律,例如对于同一个数的不同加数组合,结果一定相同等,以加深学生对加法的认知。

巩固练习通过以下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1.完成下列组合数的计算1.3 + 52.7 + 63.9 + 14.2 + 82.填写空格1.4 + ___ = 82.3 + ___ = 73.9 + ___ = 134.___ + 6 = 10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掌握了算术加法的计算方法,增强了其对加法的理解和认知。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法计算,提高了其计算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被减数是6、7的减法-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被减数是6、7的减法-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被减数是6、7的减法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中的被减数是6、7的减法。

我们要明确教学内容。

我们选取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第68页的练习六。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掌握减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6、7的减法运算。

然后,我们要明确一下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被减数是6、7的减法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够将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6和7,以及一些小棒子,用来帮助我们进行减法运算的演示。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进行被减数是6、7的减法运算。

我会用小棒子来演示这个过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减法运算的步骤。

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自己尝试进行被减数是6、7的减法运算。

我会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来看看作业设计。

我会布置一些被减数是6、7的减法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且要求他们写出解题的步骤和答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和运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减法不仅是数学运算的一种,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减法的作用,并能够将减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被减数是6、7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点困难,因此我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完成这类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需要注意一些难点。

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可能会有些困难。

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减法就是简单的减少,而无法理解减法背后的逻辑和原理。

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减法的含义。

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减法,可能会对减法的步骤和规则有些困惑。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

2.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3.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进行位置描述。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左右”进行位置描述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区分“前后”和“上下”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卡片3.小纸人或其他物品,用于进行位置描述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拿起小纸人,问学生这个小纸人的位置在哪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位置描述。

然后把小纸人放到桌子上,再来一次位置描述。

询问学生,这一次的位置描述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的使用。

2. 引入新知识用PPT或卡片展示,分别展示“上下、前后、左右”这三个方向,然后给学生讲解这三个方向的概念。

- 上下:上面一般代表天,下面一般代表地。

- 前后:前面是往前走的方向,后面是往后走的方向。

- 左右:左面是往左走的方向,右面是往右走的方向。

3. 教学练习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完成相应的动作:向前走、向后走、向左边走、向右边走、向上跳、向下跳等。

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的演示,理解“前后、左右、上下”这些方向的含义。

4. 巩固练习老师可以进行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位置描述,如: - 请描述你坐的位置是前面还是后面。

- 请描述你手上的本子在桌子上的位置。

- 请描述桌子的位置是在你的左面还是右面?5. 拓展练习老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如: -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到指定位置。

- 让学生描述四周环境中的物品位置。

-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地图,团队成员通过位置描述找到指定地点。

五、课堂小结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同时,激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一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前和后-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前和后-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前和后-西师大版前导学案目标1.学习认识数字1~9;2.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和“减”运算符;3.联系生活,能够进行简单口算。

活动1:认识数字1.带领孩子们观察世界,找出周围的数字,例如门牌号码,电视上的数字,眼镜的度数等等。

2.请孩子们围绕数字,谈论数字的特征,比如几条线,有点没有,从哪里开始等等。

3.给孩子们发数字卡片,请孩子们逐个辨认。

活动2:加法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口袋里有3颗糖,再加上2颗,一共有几颗?2.将上面的例子用加法符号表示出来。

3.对于更大的数字,可以使用小球、蚂蚁等教具进行演示。

活动3:减法1.在加法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减法运算,例如口袋里有5颗糖,拿出3颗,还剩几颗?2.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模拟减法,如从一堆珠子中拿出一部分。

总结通过以上活动,孩子们便能初步认识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口算。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数学,提高计算能力。

后导学案目标1.继续学习数的概念,扩展数的范围;2.掌握“前一位”、“后一位”、“比大小”等概念;3.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活动1:数字的范围1.带领孩子们了解更多数字,认识更大的数字,例如100、1000等等。

2.与孩子们进行问答交流,让孩子们尝试快速计算两个数字的和。

活动2:前一位和后一位1.教授“前一位”、“后一位”等概念,如数字68的前一位是6,后一位是8。

2.让孩子们自己找数字的前一位和后一位,巩固概念的理解。

活动3:比大小1.介绍比大小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大小关系。

2.通过数轴、计数器等教具进行演示,加深对比大小的理解。

总结通过以上活动,孩子们已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数学,提高口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 数一数 北京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 数一数 北京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 数一数北京版 (5)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 11、12、13、14、15、16、17、18、19。

2.能正确写出从 1 到 19 的数字。

3.通过数一数灯泡和箱子,能正确理解 11-19 的大小关系。

4.通过数一数小鸟的数量,能正确表示 11-19 的数量。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正确读、写从 11 到 19 的数字。

2.让学生能理解 11-19 的大小关系以及对应数字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1.数字 11-19 被称为“十一、十二、十三……十九”,学生可能会搞混。

2.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际物品和视觉辅助工具来加深对 11-19 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老师展示两个数字卡片:11 和 17,问学生这两个数字怎么读。

2.学生响应后,老师再问:“哪个数字更大?”3.学生可能会答错,老师需要耐心指导,让他们通过比较数码大小来回答正确的答案。

2. 感知新知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灯泡,并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后,老师说:“这里有十一个灯泡,我们来数一数是多少个灯泡?”3.学生用手指数一数后,回答 11 个灯泡。

4.老师再画一个箱子,里面有十七个灯泡,请学生数一数。

5.学生数完后,回答 17 个灯泡。

3. 学习新知1.老师运用物品或图片,让学生数一数:11 个葡萄、12 个苹果、……、19 条腿。

2.老师再以黑板上的示例,对学生进行与其他数字的比较,例如:“十五比十二多几个?”3.老师可在黑板上画出 11 个框,并询问学生:“这里有多少个框?”4.老师再画出 17 个框,并问学生:“这里有多少个框?”5.让学生将这些数字和框联系起来,理解 11-19 的大小关系。

4. 巩固与拓展1.老师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想象中的物品的数量。

2.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数一数的游戏,让他们在学习中愉快地获得提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数一数物品的数量、比较 11-19 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数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2 7~9的组成和分解|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2 7~9的组成和分解|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2 7~9的组成和分解|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7-9的组成与分解;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数字7-9的组合与分解。

二、教学重点1.数字7-9的组成与分解;2.利用数字7-9进行组合与分解。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成功进行数字7-9的组合与分解;2.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组成与分解的概念。

四、教学内容1. 数字7-9的组成数字7-9可以由以下组合方式得出:•7 = 7•8 = 1 + 7 = 2 + 6 = 3 + 5 = 4 + 4•9 = 1 + 8 = 2 + 7 = 3 + 6 = 4 + 52. 数字7-9的分解数字7-9可以被分解为以下组成:•7 = 7•8 = 7 + 1 = 6 + 2 = 5 + 3 = 4 + 4•9 = 8 + 1 = 7 + 2 = 6 + 3 = 5 + 43. 组合与分解练习1.根据以下数字,将组成与分解列出来:–7–8–9答案:–7 = 7–8 = 1 + 7, 2 + 6, 3 + 5, 4 + 4–9 = 1 + 8, 2 + 7, 3 + 6, 4 + 52.小甲鱼有8个糖果,他想分给小明和小红,每个人至少得到1个糖果,问小甲鱼最多可以给小明多少个糖果?最少可以给小红多少个糖果?答案:小甲鱼最多可以给小明7个糖果,最少可以给小红1个糖果。

3.请利用数字7-9进行以下组合,并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7 + 2–8 + 1–9 - 1答案:–7 + 2 = 9–8 + 1 = 9–9 - 1 = 8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课堂练习配合讲解。

六、教学过程1.复习通过口算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回忆数字1-6的组成与分解,巩固基础知识。

2.讲解讲解数字7-9的组成与分解,重点强调各种组合方式,以及数字的分解方法。

3.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数字7-9的组合与分解方法,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4.总结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数字的组成与分解方法,并进行总结。

上、中、下、左、中、右(导学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上、中、下、左、中、右(导学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上、中、下、左、中、右(导学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前导学1. 学习目标•掌握基本的方向术语,包括上、中、下、左、中、右•学会根据方向指令移动物体2. 学习重点•掌握方向术语的含义•学会根据指令进行移动3. 学习难点•教师需要多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方向术语的含义•学生可能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进行移动二、课堂探究1. 老师授课1.1 方向术语方向和位置的概念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应用的。

所谓方向,就是指人或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般用上、下、左、右、前、后表示。

1.2 课堂练习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操作,引导学生对方向术语进行理解。

1.2.1 每个学生拿起自己的小板擦,老师随机发出指令,让学生进行操作。

例如:•向前移动一步•向左移动两步•向右移动一步•向后移动三步1.2.2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的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按照指令移动自己的位置。

例如:•向前一步•向左一步•向前两步•向右一步2. 学生练习2.1 方向指令练习请同学看下面的小图,根据指令把小人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小人移动小人移动例如:•向上移动2格•向右移动3格•向下移动1格•向左移动2格2.2 趣味游戏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术语的含义。

例如:2.2.1 方向拍拍乐学生按照老师发出的指令进行拍拍乐,例如:•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两步向左,一步向右2.2.2 方向讲故事老师可以从中提取一些游戏道具,例如:飞碟、火箭、小熊等等,然后请学生讲述有关这些游戏道具的故事,并在故事中穿插相关的方向指令。

例如:故事背景:小熊坐上了一艘飞碟,要飞行到太空中去探险。

•小熊向上冲了一下,飞碟离地面上升了一米,小熊再向上冲了两下,飞碟终于进入了太空。

•在太空中,小熊向左转了180度,飞碟向右移动了10米,之后小熊向前冲了5下,飞碟飞行到了一个星球上。

三、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题;2.自己在本子上写下一组方向指令,试着让同桌完成;3.画出一个类似课堂探究中的小图片,并组织同学们来写出对应的指令。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认识11-20各数|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认识11-20各数|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认识11-20各数|北京版一、前置知识在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前置知识:•数的顺序:1、2、3、4、5、6、7、8、9、10,即为从小到大的自然数。

•数字的分解:将一个数按照各位数的大小,分解成10、100、1000等的整数倍之和,例如:56 = 50 + 6。

二、教学目标•能够准确表达11-20中每个数的名称和大小。

•能够正确地将11-20中的数分解为10和个位数之和。

三、教学重点•11-20中各数名称和大小。

•11-20中各数的分解方法。

四、教学难点•11-20中各数的分解方法。

五、教学内容(一)认识11-20个数让我们先一起来认识11-20中的各个数:数字数量名称11十一12十二13十三14十四15十五16十六17十七18十八19十九20二十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1-20中的数名中都有“十”这个字,因为它们都是10加上个位数的表示法,其中11等于10加上1,因此写成“十一”,12等于10加上2,因此写成“十二”,依此类推,直到20。

(二)11-20中数的分解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11-20中数的分解方法。

以14为例,我们可以将14分解为10和4的和,即14 = 10 + 4。

同样的,我们可以将其他数也分解为10和个位数之和,例如:•11 = 10 + 1;•12 = 10 + 2;•13 = 10 + 3;•15 = 10 + 5;•16 = 10 + 6;•17 = 10 + 7;•18 = 10 + 8;•19 = 10 + 9;•20 = 10 + 10。

在数学中,这种分解方法叫做十位分解法。

通过十位分解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对数字进行运算和理解。

六、练习题(可自由选择,建议选择其中两至三道进行巩固)1.将以下10以内的数进行十位分解:7、9、10、12、14、15、20。

2.请用数字填空:8 = 10 + __ ;19 = __ + 9 。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教科书第64~66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数字10。

能够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能够自主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0的组成教学准备:10的点子图、计数器、直尺、花朵图、蝴蝶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用数字宝宝的故事复习0~9师:谁最大?谁最小?2、故事导入教师讲数字宝宝0被9欺负的故事,让学生帮助想办法帮助数字宝宝0。

师:数字宝宝1也想到了办法,他和0站在一起后就比9大了,小朋友们说一说1说的对吗?3、揭示课题“10的认识”二、新授1、认识10①数花朵图(只有9朵)师:慢慢地又有一朵花开了。

(学生又贴上一朵)现在一共有几朵花了?②数蝴蝶图(只有9只,再发一朵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表演飞来的蝴蝶)又飞来了一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教读10,并请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

2、出示计数器(抽学生在讲台上来拨一拨)先拨9颗珠子,再拨一颗,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珠子?3、教学直尺图(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带来的直尺)出示直尺让学生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

直尺上的刻度依次是0、1、2、3、4、5、6、7、8、9师:9后面是几?生:10师:10的前面是几?生:9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4、比较9和10的大小5、教学10的分合式(做游戏,教师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9,一起说1和9组成10)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三、教学10的书写和完成书上连线,填空练习。

四、课堂总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车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利用了故事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的数字的大小。

《5以内的减法》【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以内的减法》【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以内的减法》(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的概念;2.掌握5以内的减法运算;3.训练看图作答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5以内的减法运算,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减法的概念,并提高孩子们的看图作答能力。

2. 教材难点本节课的教材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减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引导孩子们通过看图作答,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结合练习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图形化的减法概念,再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孩子们进行练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场景来引入减法的概念,例如现在有三个苹果,你吃掉了一个苹果,那么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然后引入减法的符号“-”,告诉孩子们使用“-”来进行减法运算。

2. 讲授减法的概念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讲授减法的概念,例如通过一组图示来说明减法运算的过程。

例如,如果有5个球,我拿走了2个球,那么现在还剩下几个球?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减法的概念,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3. 练习5以内的减法讲解完减法的概念后,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分发一些练习题,练习5以内的减法。

例如,给孩子们出几道题目:3-1=?、4-2=?等,让孩子们进行练习。

这时,老师可以讲解解题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画图或者减法的规则来解题。

4. 提高孩子们的看图作答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看图作答是重要的数学解题能力之一。

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孩子们出一些看图作答的题目,例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孩子们拼图,找出图中缺失的数字等,训练孩子们的看图作答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图形化的方式理解减法的概念非常感兴趣,也更能够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

同时,孩子们在练习中也掌握了5以内的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孩子们的看图作答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多让孩子们进行看图作答的练习。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几和第几》导学案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几和第几》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
1.3 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说明物体有几个或是第几个。

2.感受“几”表示物体的个数,“第几”指的是按顺序排列的位置;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初步积累观察事物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辨析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初步形成学习自信心,发展语言表达与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几”和“第几”。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区分“几”和“第几”。

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

【课前预习】
自学教材相关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导学单独立思考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导学部分的学习,完成课后检测部分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复习巩固:各有几根?写一写。

【课堂导学】
1.观察图片,数一数,一共有()人。

2.从前往后数,给这些小朋友一次排上顺序。

(第一)()()()()
3.思考:5人和第5一样吗?
5人,表示()。

第5,表示()。

4. 排在第(),他前面有()人,后面有()人。

5.从后往前数,排第()。

【课后测试】
1.数一数,涂一涂。

2.填一填。

3.填一填。

从前往后数
住在第()层。

有()只猴,是第()只。

小学一年级数学导学案模板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导学案模板大全
第(一)单元单元名称准备课第(1)课时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准备课——数一数,教材第2〜5页的内容。




知识技能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
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在他人的帮助下,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通过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②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③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④为什么?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
(2)活动二:帮一帮。
①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小明却被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作业布置
课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名称位置第(1、2)课时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位置——上下前后,教材第9页主题图以及“做一做”。




知识技能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第1课时 小兔请客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第1课时 小兔请客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第1课时小兔请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小于十以内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2.能够通过小兔请客的场景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3.能够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动的小兔请客场景呈现,引导孩子进行加减运算,提高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2.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3.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孩子在愉悦中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小兔请客的场景,让孩子长时间注意听讲并进行运算;2.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和特点。

2.难点1.孩子初学加减法,需要时间和练习来掌握;2.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和特点,需要形象生动的场景来呈现。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学内容小兔请客。

2.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出示小兔请客的图片,让孩子们注意看这张图片有什么内容;2.引导孩子们讨论图片中的东西、数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信息;3.老师向学生提问:“小兔请客一共有多少个馒头?如果小兔再请两个朋友来吃,小兔需要准备多少馒头呢?”第二步:呈现1.教师向学生介绍场景:小兔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准备了一些小点心,做了一些馒头、蛋糕等等,但是小兔朋友数量很多,可能会不够吃,需要孩子们来帮忙算一下需要准备多少食物;2.根据情境,老师提出问题:“小兔准备了 6 个馒头,如果有两个朋友来拜访,小兔需要再准备多少个馒头呢?请大家用数学的方法算一算。

”第三步:讲解1.根据孩子们的答案,老师引导孩子们正确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2.老师介绍减法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孩子们进行减法计算,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特点;3.老师提出问题:“小兔总共准备了 8 个点心,请问小兔一共招待了几个朋友?请大家用数学的方法算一算。

”第四步:练习1.学生们在书面练习中进行加减法计算的练习;2.教师设置带有连词的口算题,让孩子们进行连加、连减计算。

第五步:巩固1.教师请学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2.学生自行编写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加减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阳县启文小学
教师电子备课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班级一年级()班科目数学课题四、3.读数写数
主备
教师
执教教师备课时间3月 31日上课时间月日星期()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2.通过数数,拨数,猜数等活动理解数的读写法、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任意两位数的读、写法。

课前
准备教学难点知道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第 1 课时)
环节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个性化修

一、
复习导入5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
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
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
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
面有()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4)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
个一。

学生集体回答。

开火车回答问题。

二、
探究新知15
1.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看看图上都
有什么?
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绿
观察计数器。

识记数
位顺序。

生1.有40个黄色的
纽扣。

色的纽扣有多少?红色的纽扣有多少?
(2)这些数该怎么读,怎么写呢?
(3)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4)40怎么读?怎么写?27呢?33呢?
(5)学生说数,其他人在计数器上拨数。

2.读数和写数应注意些什么?
3.三种纽扣一共有多少个?
4.在计数器上应怎么表示?5.出示计数器。

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第三位叫百位。

6.100怎么写?怎么读?
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生2.4个十。

生3.27个绿色的纽扣。

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做完后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生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生:一共有100个。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三、
学习检测12
1.题读数。

老师出示卡片数字,
学生读数。

2.摆数(老师说一个数你能马
上把它摆出来吗?谁来试试?
3.猜数;老师这里有个数是5
个十和3个一,请同学们猜猜是
多少?
(以小组开火车形
式)。

学生用数字卡片摆
数。

(小组合作互相说一
说)
四、
课堂小结 5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板书课题)大家都会了吗?读
数和写数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
容。

五、
作业布置
3 课本36页1、2、3题。

课后自己完成。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