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第四课2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他的诗以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见称。
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在艺术表现上,语言质朴,意境宏大,常以壮阔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诗的创作背景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 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田畴的指引下取得胜利。
在凯旋的途中,曹操经过曾是秦皇、汉武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于是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写进了这首《观沧海》。
3、诗歌译文与赏析•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运的很啊,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吧。
这首诗是乐府题材,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寄情于景,北伐归来的曹操面对北方已定的局面,虽已是秋天,但他看到的却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盎然生机,心中所想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观之景,正如曹操想要安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4课《天净沙 秋思》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一、
教材
分析
《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的最后一首。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自然,欣赏四季美景,感受生命的美好。第四课的四首诗歌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采用了写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前三首古诗中借景抒情手法的学习,本诗的学习难度相对降低了。马致远的这首散曲《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
六、
教学
方法
工具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为主并结合点拨法、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七、
课程
资源
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八、
教学
过程
六部分:(一)导入;(二)读诗;(三)品诗;
(四)悟诗;(五)总结;(六)作业
2、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组内读、全班齐读,讲究抑扬顿挫;
3、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摘要本重点知识归纳涵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诗词基本信息、内容理解、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探究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词。
二、诗词基本信息1.《山行》●作者及朝代:杜牧,唐代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牧生活在晚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山行》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赠刘景文》●作者及朝代:苏轼,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苏轼一生历经坎坷,这首诗是他在元祐五年(1090 年)任杭州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的。
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仕途不顺。
苏轼以诗相赠,鼓励他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夜书所见》●作者及朝代:叶绍翁,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
叶绍翁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三、诗词内容理解1.《山行》●逐句解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主旨: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赠刘景文》●逐句解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课件4:第2课 湘夫人
3.香草美人,寄予情怀。 4.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 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 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 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 的如海深情。
THANK YOU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寄托着 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文学常识
(1)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 的一种新诗体。楚辞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感情 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和神话色彩。句式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 言。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故楚辞又称为骚或 骚体。
2.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介绍了湘君建筑水屋 的过程? 提示:运用铺陈的手法;(1)尽力地装饰爱巢, 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
(2)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 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 铺垫;(3)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 对象——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 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 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 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 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合作交流
1.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 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 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 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 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 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 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 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是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6.综合性学习。
为培养同学们对诗歌 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碣石(jig)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āo)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C项正确。ABD三项修改为:A. 子规啼(tí);B.断肠人(cháng);D.潮平(cháo)。
初中语文古诗第四课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第四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岳》、《春望》、《月夜忆舍弟》和《泊船瓜洲》。
(2)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领略诗中的自然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
(2)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巩固旧知识。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四首古诗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四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结合诗下注释,解释诗中遇到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中的意境,领略自然美、人情美。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6. 作业布置(1)正确书写四首古诗,提高书写能力。
(2)熟读并背诵四首古诗,提高朗读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20张ppt).ppt
二赏秋词
3.小令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 么?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也照应了 前文的“昏”字。“断肠人在天涯”写天涯 游子羁旅之愁,卒章显志。
三品秋词
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凄凉景色,烘托出了自己 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
词 大
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意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
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
方。
二赏秋词
1.这首小令描绘了哪些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是寄托了作者某种情感的事物。
知
识
贰 意境:诗中意象组合起来,营造出来一种整体
的环境和氛围,就构成了意境,表达出作者的
卡
一种心境和情感。
片
2.课文鲜明不同的画面是“小桥流
水人家”。
二 赏 孤独的游子走上弯弯小桥,看到流水潺潺,人家 秋 屋顶炊烟袅袅,一派幽雅、安宁、温暖的景象,
这样安详温馨的画面,突然撩起主人公无尽的归
作
1. 背诵并默写《天净沙·秋思》。
业
2. 以“秋思”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
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
布
之情。
置
天散一奈一诗乡的乡
边,缕,次篇愁一愁
。飘轻乡默,可个是
散烟愁叹一以重古
结
在,可,段化要典 遥缓以一情为主诗
束
远缓化场结一题歌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第1页共4页第四课羁旅乡思诗鉴赏【学习目标】1、掌握羁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由《望月怀远》迁移而探究“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指向。
3、学习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难点:提高羁旅诗的综合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熟读课内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借助“教材助读”能够对羁旅乡思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2、用10分钟左右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记忆。
【教材助读】一、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愁。
今天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旧知回顾: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三、知识点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 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实
写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想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诗词赏析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16学时、1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不同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提高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分析能力,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左倾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
二、课程教学要求诗词赏析是以阅读为前提的。
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结合起来,既要讲清赏析要点,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经典诗词作品的阅读。
三、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对诗词作品的阅读与体会课程难点:诗词作品的分析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中重视阅读与研讨等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专题讨论。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主体演讲等,并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全部采用多媒体,并且课程中适当引入视频。
六、课程教学内容专题一乐府诗赏析( 2学时)1.教学内容(1)乐府与乐府诗(2)鉴赏篇目:《陌上桑》、《迢迢牵牛星》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理解汉代乐府诗的特点(2)教学难点:分析乐府诗篇目专题二曹操诗歌鉴赏(2学时)1.教学内容(1)曹操、曹植其人其诗(2)鉴赏篇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白马篇》等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三曹诗”是重点(2)教学难点:曹植诗的鉴赏专题三两晋南北朝名诗鉴赏(4学时)1.教学内容(1)陶渊明与田园诗(2)谢眺与山水诗(3)鉴赏篇目:《归园田居》、《晚登三山还望景邑》等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陶渊明的田园诗(2)教学难点:“永明体”专题四唐诗名作鉴赏(4学时)1.教学内容(1)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其人其诗(2)鉴赏篇目:《野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军行》、《山居秋螟》、《蜀道难》、《将进酒》、《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春夜喜雨》、《长恨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出英雄失落之悲。
◎悟意旨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 和“夕”、“九重天”和“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 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朝”与“夕”说明时间快,“九重天”“路 八千”说明地位变化大。
参考答案: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 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鉴赏文本研读
部 分课
领悟探规寻律 应用体验之旅
积累鉴赏知识
A级必读诗歌 B级扩展阅读
古典诗歌的 起承转合
课后视野拓展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望月怀远 [资料助读] ◎释标题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 “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 清丽婉转。
◎析技巧
[精要赏析]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人是
怎样融情于景的? 提示:体会景是何景,情为何情。
参考答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
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
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
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
◎品语言
[精要赏析]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赏析。
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
境。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
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
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七年级上册语文四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四课【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主题。
3. 熟读并背诵这四首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揣摩诗句,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源远流长。
特别是古诗词,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喜欢和传诵的艺术奇葩。
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四首》,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1. 王湾《次北固山下》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进士及第,因任过荥阳主簿,故称王湾“荥阳主簿”。
他的诗都写于早期。
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
开元十四年(726),经洛阳,作《次北固山下》一诗,最为传诵。
只可惜他的单篇如《次北固山下》《哭补乐李衢》《奉使登太行绝顶》等都亡佚了。
《全唐诗》录其诗十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其诗三首。
2. 曹操《龟虽寿》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中国东汉末年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一位美食家和一位旅行家。
著有《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
3.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籍陕西韩城。
是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所著《白氏长庆集》共七十五卷。
4.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250年-1321至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被誉为“马神仙”,(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叹为“万中无一”的大家。
大都(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寓居杭州。
他的作品如《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被人们广为传诵。
三、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理解诗句所描述的景物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初中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 唐·杜甫《秋兴八首》
深入鉴赏版:叶嘉莹(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谈诗论词》 《迦陵说词讲稿》 《唐宋词十七讲》
一、诗是什么?
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读诗歌
押韵
1.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
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一、个诗是字什么?,都使用韵母相同或
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读诗歌
2.举例说明:《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大声读,去感受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一,、诗洪是波什么涌? 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zāi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jié
2.借注释,准确译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以:连词,来。
dàn
sǒng zhì
何:副词,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之: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
至:极点。
聆听叶嘉莹教授的款款讲解,畅游中国诗词古典艺术世界。 《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谈诗论词》不单是解释字义典故,也不 止于介绍学术研究的成果,而是把她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 的讴歌、对生离死别的同情、对豪情壮志的敬佩,对忠义气 节的推崇、对淡泊超逸的景仰熔铸入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讲 述中。
古诗题材——羁旅思乡
(一)题材特征
诗人因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 有所感,借此抒发自己情感。
秋词动画讲解
秋词动画讲解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诗句解析(一)“自古逢秋悲寂寥”1. 字词解释- “自古”:从古以来。
- “逢”:遇到。
-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这里反映了古人对秋天的一种普遍情感态度,认为秋天是万物凋零、萧瑟凄凉的季节,所以常常引发悲伤、寂寞的情绪。
2. 文化背景(二)“我言秋日胜春朝”1. 字词解释- “我言”:我却说。
这里的“我”体现了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与众不同的情怀。
- “胜”:胜过,比……更好。
- “春朝”:春天的早晨,春天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而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的早晨更美好。
2. 诗人情感与创新- 诗人打破了传统的悲秋观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情感。
他以独特的眼光看待秋天,看到了秋天不同于春天的独特魅力。
(三)“晴空一鹤排云上”1. 字词解释- “晴空”:晴朗的天空。
- “一鹤”:一只鹤。
鹤在古代文化中有高洁、长寿等象征意义。
- “排云上”:排开云层。
“排”字在这里用得很有力量,描绘出鹤奋力高飞、冲破云层的姿态。
2. 画面感与意境营造- 这一句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面:在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振翅高飞,冲破层层云朵。
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量感,给人一种开阔、高远的意境。
它展现了秋天天空的辽阔和鹤的矫健,与传统悲秋诗中那种衰败、消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四)“便引诗情到碧霄”1. 字词解释- “便引”:就引发。
- “诗情”:诗人的情思、诗兴。
- “碧霄”:蓝天。
2. 情感升华- 诗人看到鹤飞冲天的景象,自己的诗情也随之被激发,直上云霄。
这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豪迈奔放的情怀。
他的诗情不再局限于地面的悲秋情绪,而是随着鹤飞向了高远的天空,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三、动画制作思路(一)画面风格1. 整体风格- 可以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以淡雅的色彩来表现秋天的景色,如淡蓝色的天空、浅黄色的树叶等。
4《古代诗歌四首》
五言 七言
1.共有八句
律
诗 2.二、四、六句押韵
的
特 征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第29页,共44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第12页,共44页。
根据注释,理解 诗歌大意,体会诗 的意境。
第13页,共44页。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
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 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第32页,共44页。
诗意散译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潮 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 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江 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 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第33页,共44页。
1.如果本诗是写旅途中的乡愁,那首 联中有没有体现.
第42页,共44页。
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 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 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 人浪迹天涯。
注释:(1)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2)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第43页,共44页。
“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舟” 行驶在绿水之间,因此我们可以 看出诗人是人在它乡,漂泊异地,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咏史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 女墙来。 刘禹锡《 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刘禹锡 石头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 旧日王谢堂前燕, 斜。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百姓家。 百姓家。 ——《乌衣巷》 《乌衣巷》 西晋楼船下益州,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 千寻铁锁沉江底, 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 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心事, 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 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 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 《 怀古》 怀古》
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 身无彩凤双飞翼, 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 一点通。隔座送余听鼓应官去, 走 马 兰 台 类 转 蓬 。 —— 李 商 隐 无题》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 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 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 梦为远别啼难唤, 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 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 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 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 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更隔蓬山一万重。
中国古典诗词
第四讲 诗与历史 (下)
唐代诗歌
3. 中唐诗歌(德宗、宪宗,尤其是宪宗元和时期) 中唐诗歌(德宗、宪宗,尤其是宪宗元和时期)
• 韩孟诗派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 韩愈《 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韩愈《调张籍》 韩愈 调张籍》 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 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玉 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 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 雪后》 《雪后》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 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 以和之 》
长空澹澹孤鸟没 , 万古销沉向 看取汉家何事业? 此中 。 看取汉家何事业 ? 五陵 无树起秋风。 杜牧《 无树起秋风。——杜牧《登乐游 杜牧 园》 千秋佳节名空在 , 承露丝囊世 唯有紫苔偏称意, 已无 。 唯有紫苔偏称意 , 年年 因雨上金铺。 因雨上金铺。——《过勤政楼》 《过勤政楼》
长安回望绣成堆,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 一骑红尘妃子笑, 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 荔枝来。 荔枝来。 ——《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 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 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 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
•
元白诗派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泊处或依沽酒店,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 多伴钓鱼船。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多伴钓鱼船。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 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白居易 舟中晚起》 白居易《 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白居易《舟中晚起》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 ——《钱塘湖春行》 堤。——《钱塘湖春行》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 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夜雪》
黑云压城城欲摧,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 角声满天秋色里, 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 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 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贺《雁 李贺 门太守行》 门太守行》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 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 渭城已远波声小。——《金铜仙人辞汉歌》 凉,渭城已远波声小。——《金铜仙人辞汉歌》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 钟。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 无由逢。 无由逢。——《醉留东野》 《醉留东野》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不得 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忽相逢, 相伴鸣,尔来三千秋。……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有耳 两鸟忽相逢 百日鸣不休。 聒皆聋,有口反自羞。 不停两鸟鸣, 聒皆聋,有口反自羞。……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不停 不停两鸟鸣 百物皆生愁。 两鸟鸣,自此无春秋。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輈 两鸟鸣,自此无春秋。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輈。不停两鸟 大法失九畴。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天公怪两鸟, 鸣,大法失九畴。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天公怪两鸟, 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两鸟既别处, 各捉一处囚 。 百虫与百鸟 , 然后鸣啾啾 。 两鸟既别处 , 闭 声省愆尤。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朝饮河生尘, 声省愆尤。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朝饮河生尘,暮饮海 绝流。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绝流。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双鸟诗》 《双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 东风不与周郎便, 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 春深锁二乔。 春深锁二乔。 ——《赤壁》 《赤壁》
本课结束 谢谢
4. 晚唐诗歌(敬宗以后) 晚唐诗歌(敬宗以后)
• 爱情诗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 自恨寻芳到已迟 , 往年曾见未开时 。 如今风摆花狼籍 , 绿叶成荫子满 杜牧《 枝。 ——杜牧《叹花》 杜牧 叹花》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 , 唯觉尊前笑不成 。 蜡烛有心还惜别 , 替人垂泪到天 明。 ——杜牧《赠别》 杜牧《赠别》 杜牧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 幽咽泉流冰下 白居易《 难。——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 “昆山玉碎凤凰叫 , 芙蓉泣露香兰 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凤凰叫 ”“女娲炼石补天处 女娲炼石补天处, 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 惊逗秋雨。 ” ——李贺 《 李凭箜 惊逗秋雨 。 李贺《 李贺 篌引》 篌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 李商隐《 烟。——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 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