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次剖宫产术产妇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的处理探讨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的临床分析
形成> 7 c m 为较 好 。 麻 醉效 果 : 患 者 术 中疼 痛感 明显 , 肌 肉松 弛差 要 的 。 如 果 术 中造成 了血管 的撕 裂 , 应 当立刻 进 行 血管 结 扎进 行
视 为 麻 醉效 果 较差 ; 反之 则 较好 。
止 血 。但是 应 当注 意 的是 避 免过 多 的缝 合使 伤 口的 愈 合速 度 减
1 . 4统 计 学 处 理 : 所 有 数 据采 用 统 计 学 处 理 软 件 S P S S 1 5 . 0 进 行 慢。在缝合肌层的时候应当注意 : 将蜕膜缝合在内, 可以加速切 统 计 学处 理 , 组 间 对 比采 用 t 进 行 检验 , 方差值 P < 0 . 0 5 视 为 具有 口的愈 合 , 同 时也 降低 了感 染 发 生 的几率 ; 采 用 可 吸 收线 进 行 单 统 计学 意 义 。 层连 续 锁扣 缝 合能 够缩 短 手术 时 间 和减 少缝 线 刺 激 ;缝 合 时 应 Nhomakorabea摘
剖宫 产 术 是 一 种重 要 的 分娩 方 式 , 相 较 于 自然 分 娩 有着 能 4 . 0 5 %( 3 ) 。 而胎 先露 的 程度 、 子 宫 下段 形 成情 况 、 新 生儿 体 重 、 剖
够 回避 一些 高 危妊 娠 、 难 产 等危 险 因素 的特点 , 在 临床 上 的应 用 宫产 次 数 以及麻 醉效果 等 都会 对 子 宫下 段横 切 口撕 裂 的发 生 率 频率较高, 而近 年 来 随着 此类 方 法 的不 断 改进 和完 善 , 选择 剖宫 造成 一 定 的影 f l  ̄ [ 2 1 。 产 术 的产 妇 也越 来 越 多 。 然 而 随着 剖 宫 产率 的 上升 , 相 关 的并 发 枕后位、 枕横 位 的撕 裂发 生 率 均 明显 高 于枕 前 位 , 分 析 原 因 症 也 随之 增 多 , 而子 宫 下 段横 切 口的撕 裂 就是 其 中 之一 , 是 常 见 可能 是 因为 前两 种 胎位 的 胎儿 径 线较 大 ,而 临 床 上也 常 在 娩 出 并 发症 的一种 【 1 J 。为 了降 低撕 裂 率 , 笔 者就 近 年来 我 院收治 的此 时将 胎儿 转 向枕 前位 以免造 成 子 宫横 切 口的撕裂 。 类 患 者 资 料进 行 了分析 , 探 讨 其相 关 因 素 , 现 报 道 如下 。
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相关因素及分析
顾 性 分 析 子 宫 下 段 横 切 口剖 宫 产 术 6 0 0 例 病 例 资 料 。 结 果 :子 宫 下段 横 切 口撕 裂伤 5 2 例 , 占同期 剖 宫 产术 的 8 . 6 7 %,
枕 横 位 、枕 后 位 、胎 先 露 ≥+ 3 c m、胎 儿
影 响越 来 越 受 到 人们 的关 注 。其 中子 宫 下 段切 口撕 裂 伤是 一 种 较 常 见 的手 术 并 发 症 。 现 将 回顾 性 分 析 6 0 0例 2 0 1 1 ~2 0 1 2年 行 子 宫 下 段 横 切 口剖 宫 产 术 的病 例 资 料 ,探 讨 剖 宫 产 术后 发 生 撕 裂伤 的相 关 因 素及 临床 处 理 ,降 低手术 并发症 的发生率 。
阶 段 、 切 口位 置 高 低 以及 手 术 技 能也 是
臀位 发生撕 裂伤 ,其 中 2 例病 例为 巨大 新 生儿 ,横位胎 位并未发 生撕伤 。在头 位胎先露 中,胎先露 ≥+ 3 e m中,发生 1 8 例撕 裂伤 ,撕裂率 为 2 0 . 4 5 %,比胎先露
<+ 3 c m中的撕裂 率 6 . 6 4 %明 显 增 高 ( P<
论著 ・ 临床论坛
C H J N E S E C O M M U N I T Y D O C 丁 O R S
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横切 口撕裂伤相关因素及分析
赵 素 玲 4 5 0 0 0 7河 南 郑 州 市 中 医 院妇 产 科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6 1 4 x . 2 0 1 3 . 2 3 . 2 8
见 ,作 为 一 种 有 创 的 分 娩 方 式 ,其 可 能 带 来 的 术 后 并 发 症 及 对 母 婴 的 不 良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患者 5 O例 的临 床资 料及 病理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 析 ,现 在结 果
报道 如下 。
①湘西 自 治州人 民医院 湖南 吉首 4 1 6 0 0 0
腹痛的表现 ,8 例 表现出轻微的下腹胀痛 。经妇科检查发现 : 3 9 例宫颈外・ 观的大小正 常,1 1 例宫颈膨大 ; 1 5例宫体的大小 正常 ,
3 5例病患宫体增 大。
意义 ( 尸 < 0 . 0 5 ) ;Ⅱ组术 中出血量少 于 I 组 ( 尸 < 0 . O 5 ) ,详见表 2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 时间、出血量及住院 时间
目前 ,手术 仍然是宫 颈癌治疗 的首选方式 。尤 其是早期 宫 颈癌 的手 术 的治疗 方 式 ,对 宫 颈癌 死亡 率 的降 低有 决定 性 意 义 。按 照手 术 路径 的不 同笔 者将 临床 手术 大 致分 为 两类 :开
自巴. 氏染色应 用 以来 ,宫颈涂 片在 早期诊 断子宫 颈癌变 中 年 内复发率 。 发 挥 了举 足轻 重 的作用 ] 。然而 ,随着 医学技术 的发 展 ,许多 学 者认为 巴氏染 色 的临床应用 有非 常大 的局 限 [ 3 1 。阴道镜 也是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 第3 2 期( 总 第2 2 0  ̄ J ) 2 0 1 3 年1 1 月 临床 与 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观察及护理研究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观察及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观察及护理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在其生产过程中,实施产程观察和临床护理。
结果:成功分娩者89例,占总数的84.76%,在生产过程中医护人员均对其实施了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全面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减少手术时长,无并发症出现。
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实施阴道分娩者,只要符合相关指征,执行阴道分娩术的安全性较高,在进行产程监护的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全面提升阴道分娩率,减少生产时间,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观察;护理剖腹产的最初目的是挽救高危产妇与新生儿以及在解决难产的生产方式【1】。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我国育龄女性的生育观念得到了较大改变,有文献证实,截止到当前,我国剖宫产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
实施该项手术后,再次分娩方式分为经阴分娩与再次剖腹产,而后者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同时也是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现如今,经阴道分娩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的关注焦点,强化围产期观察,合理评估产程,实施有效护理可提升再次生产成功率。
为了全面探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观察及护理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强化其产程观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审查,产妇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产妇年龄区间为24.6-38.4岁,平均年龄为(28.5±1.6)岁。
孕周为36.4-41.2周,平均孕周为(38.9±0.5)周。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比较
51±4 8 6 6 ±5 o o 5 >O 0 5
2 0± l 8 7 5 8
3 0± 2 . 7 6 44 <0o 5
横切 口组( 4 ) n= 6 P值
连 情 况 、 2次 剖 宫 产 手 术 开 始 至 胎 儿 娩 出 时 间 第
(1 , T ) 总手 术 时 问 (I ) 术 中 出血 量 , r 、 1 2 以及 新 生
浙江l 医学 2 1 临床 0 0年 1 第 1 2月 2卷 第 1 2期
-
1 361・
腹 壁 横 切 口与纵 切 口对 二次 剖 宫 产 术 的影 响 比较
张 微
剖腹 产 横 切 口符 合人 们 的 审美 要 求 , 第 二 但
次 剖 宫产 时 增 加 了手 术 操 作 难 度 , 响 到胎 儿 娩 影 出时 间 、 生 儿 阿 氏评 分 等 。现 就 腹 壁 横 切 口和 新 纵 切 口对二 次 剖宫产 术 的影 响作 一对 比分 析 。
24 第 2次手 术预 后 与第 1次手 术切 口关 系 比 . 较腹 壁切 口愈 合 情 况 、 后 病 率 ( 后 测 量 体 温 4 术 术
次 中有 2次 ≥3 ℃ ) 肛 门排 气 时问 , 8 、 评估 第 2次 手
儿 阿 氏评 分 、 2次 手 术 后 腹 壁 切 口愈 合 程 度 、 第 手 术 病 率 ( 后 测 量 体 温 4次 , 2次 ≥3 ) 术 有 8【 、 c =
肛 门排 气 时 间 。 盆 腹 腔 粘 连 程 度 以 筋 膜 、 肌 、 腹
术 预后 , 组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两 P>00 ) .5 ,
见表 2 。腹壁横 切 口第 2次 手术病 率 1 . % , 0 9 高于
不同子宫下段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8No.2January 2021剖宫产是临床分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解决难产和产科严重合并症的重要方式,且在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1-2]。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不断增多,再次妊娠分娩成为临床产不同子宫下段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于晓川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辽宁大连116033[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子宫下段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时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根据剖宫产时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 组(66例,采用子宫双层缝合)与B 组(20例,采用子宫单层缝合)。
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盆腔粘连程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 组产妇的首次剖宫产时手术时间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产妇的首次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大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的二次剖宫产时盆腔粘连程度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产妇的二次剖宫产时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与子宫单层缝合比较,子宫双层缝合产妇的时间较短,出血量相当,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较厚,盆腔粘连程度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再次妊娠;子宫下段缝合;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1(b)-0094-04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of the lower uterus on the scar thick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lower uterus in re-pregnant womenYU Xiao-chu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Dal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3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of the lower uterus on the scar thick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lower uterus in re-pregnant wome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pregnant women who were pregnant agai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Dal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May 2017to May 2019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women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at the first time of delivery and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66cases,double uterine suture)and group B (20cases,single uterine suture)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turemethod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The clinical indicators,pelvic adhesion degre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first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loss of the first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and group B (P >0.05).The 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 in group A wasgrea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during the re-pregnanc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de⁃gree of pelvic adhesion during the second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second c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To com⁃pare with the single uterine suture,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double uterine suture is shorter,the blood loss is similar,the 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 is thicker,the degree of pelvic adhesion is lower,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er.[Key words]Re-pregnancy;Suture of lower uterus;Scar thickness of the lower uterine;Complications[作者简介]于晓川(1988-),女,辽宁锦州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94科常关注的问题[3-4]。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术前的基础疾病,术中的精细操作、手术时间的长短以及术后的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等。
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多环节造成的结果,故围手术期的正确保健及手术精细操作、应用抗生素预防等共同降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关键措施【关键词】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妊娠分娩方法有阴道顺产和剖宫产术两种分娩方法,但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及高危妊娠的一种常见分娩方式。
随着麻醉水平的提高及各种社会因素参与,使得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但剖宫产是一种非生理性、有创伤性的分娩方式,故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一旦发生,轻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花费,影响床位周转,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为分析总结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26.3±3.2岁。
经产妇2例,初产妇30例,符合剖宫产医学指征10例,社会因素实施破宫产22例。
所有产妇采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耻骨联合处2指处作下腹横切口,依次进腹,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取出胎儿。
全部产妇术后发烧,手术切口红肿、热痛,挤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均有细菌生长。
1.2 感染的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的证据[1]。
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二次手术临床分析
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二次手术临床分析杨晓红(贵州省凯里市州中院医院,贵州凯里556000)[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采取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二次手术的利弊。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二次剖宫产产妇148例,其中腹壁横切口70例,腹壁纵切口78例,对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从盆、腹腔粘连、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情况、手术出血量及术口愈合情况相比较,腹壁横切口盆腹腔粘连较腹壁纵切口明显严重,腹壁横切口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增高,腹壁横切口愈合较腹壁纵切口愈合好(特别对肥胖产妇)。
结论:从二次剖宫产手术结果来看,腹壁纵切口优于腹壁横切口,在剖宫产选择方式上应充分考虑其远期影响效果。
[关键词]腹壁切口;二次剖宫产;粘连随着近代产科的发展及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剖宫产不断上升,二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一直以来剖宫产沿用腹部纵形切口术式,术后易留疤痕,外表不美观,易发生切口疝。
对我院148例二次剖宫产手术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 2011年我院收治入院需二次剖宫产患者148例,其中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者70例,腹壁纵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78例,年龄24 42岁,平均33岁。
孕周37 42周,平均39周,再次剖宫产间隔上次手术时间210年,平均6年。
1.2手术方法1.2.1腹壁切口:两组麻醉方式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腹壁横切口的手术方法:沿原手术瘢痕做横切口长约12 13cm (视胎儿大小),剔除原瘢痕组织,正中切开脂肪层约3cm至前鞘层,撕拉分离脂肪层至伤口够大为止,横行切开筋膜约3 5cm,暴露纵向白线及少许双侧腹直肌,钳夹提起筋膜上下切缘,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中指两侧钝性撕开前鞘及外斜肌健膜粘连部分6 7cm,沿腹白线纵行钝性分离,使前鞘与腹直肌完全分开,暴露左右腹直肌及锥形肌,均匀牵拉腹直肌,提起腹膜横形切开腹膜约3cm,避开血管、膀胱并用剪刀将腹膜的切口向两侧延长致胎先露的大小。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分娩方式。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对于母婴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包括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
本文将对这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经疤痕下剖宫产经疤痕下剖宫产(Classical Cesarean Section,CS)是指在子宫上段疤痕处作切口,其优点是操作技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
经疤痕下剖宫产术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术后瘢痕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远高于低横切剖宫产。
低横切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LSCS)是指在子宫下段作切口,相对于经疤痕下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低横切切口位于子宫下段,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较小;由于子宫下段的柔软组织较多,术后伤口愈合速度较快,恢复也相对较快;LSCS术式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一般的常规剖宫产。
效果对比在再次剖宫产的选择过程中,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选择成为了产妇和医生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手术效果而言,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经疤痕下剖宫产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但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的缺点是不可忽视的。
而低横切剖宫产术式的术后疼痛轻、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快、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低等优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综合评价通过对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选择再次剖宫产手术方式时,由于经疤痕下剖宫产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因此更多地应该考虑低横切剖宫产这一手术方式。
具体手术方案还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医生的经验以及医院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结语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对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次剖宫产行子宫瘢痕切除术预防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效果的临床效果
二次剖宫产行子宫瘢痕切除术预防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效果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比较二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与否对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6月择期二次剖宫产的产妇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组(n=40)患者采用先行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再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对照组(n=40)患者直接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异常阴道流血以及术后PCSD形成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异常阴道流血以及术后PCSD形成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切除原子宫切口瘢痕更利于切口的愈合,减少PCSD的形成,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瘢痕切除;切口愈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PCSD)是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处形成一个与宫腔相通的憩室,由于憩室下端瘢痕的活瓣作用阻碍了经血的引流,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相关症状包括经期延长,异常阴道流血,痛经甚至不孕[1]。
本文观察分析了二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与否对PCSD形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6月择期二次剖宫产的产妇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29.8±3.4)岁。
对照组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29.6±3.7)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横切口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子宫纵向破裂1例论文
横切口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子宫纵向破裂1例【关键词】横切口;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纵向破裂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2-0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急剧上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的比率也随之上升,剖宫产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再次妊娠的子宫破裂发生率日渐突显。
现将我院一例横切口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发生子宫自发性纵向破裂报告如下,且浅谈病例体会。
1 病例报告孕妇王某,36岁,既往体健,无出血性疾病史,g2p1a0l1,10年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因“停经36+5周,阴道大量流血1+小时”于2012-04-20,03:40入院。
入院后彩超:宫内单胎头位,双顶径89cm,股骨长62cm,胎心规,约146次/分,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呈2度,羊水最大前后径51cm,内透声差。
胎儿颈部可见“u”形脐带压迹。
cdfi:脐动脉血流参数ri042,s/d:17。
血常规示wbc62×109/l,hb92g/l,rbc357×1012/l,plt118×109/l。
血凝分析:pt117s,aptt2590s,fib414g/l,inr093。
入院时查体: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39/86mmhg,心肺未及明显异常,全腹无明显压痛。
产科检查:宫高28cm,腹围96cm,胎位loa,胎心规律,约140-160次/分,无宫缩,子宫下段无明显压痛,先露位置0-3,宫颈容受度0%,宫口容指,胎膜未破。
立即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下段(原疤痕以下)有一长约5cm的纵行破裂口,未突破浆膜层,有活动性出血,立即缝合修补,查无渗血后常规关腹。
患者术后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良好,阴道恶露正常,于术后第二天刀口换药,术后第八天拆线痊愈出院。
产后42天复查,刀口愈合好,子宫复旧良好,阴道无恶露。
2 讨论子宫破裂是指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直接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影响的分析
22 细菌 性 阴道 病 的 病程 与疗 效 关 系 .
治疗 目的。双 唑泰软膏为复方制剂 , 主要成分为 甲硝唑、 克霉唑 、
8 O例细菌性阴道病 , 药 1 2个疗程后 , 用 大部分患者 自觉 白带量减少 , 臭味消失 , 白带镜检 p H值正常 , 线索细胞 、 胺实验
均 阴性 。见 表 2 பைடு நூலகம்。
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 、 腹壁重度粘连例数及新生儿 A gr pa 评
分<7分例数方 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中出血量 、 术 腹腔重
度粘连例数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A、 B两组产妇行再次剖宫
产 术 时 情 况见 表 1 。
感而主动要求剖宫产 , 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使无
腹, 常规操作逐层切开腹壁各层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手术开始
至进腹时 间、 开子宫 至胎儿娩出时间 、 壁重度粘连例 数 、 切 腹 腹
粘连 ; ②腹壁横切 口剖宫产胎儿娩 出后 , 腹壁松 弛 , 腹膜 与腹直 肌间的剥离面大 , 腹膜切 口呈游离状态 , 参差不齐 , 对合欠佳 , 加
手术 时 间 。
综上所述 , 笔者认为对初产妇应积极做好健康指导工 作 , 宣
表 1 A、 B两组产妇行再次剖宫产术时的情况
( 下转第 14页 ) 3
1 2 中 国 现代 医生 C I AMODE o r 3 HN RN D C‘ 0R
・
临床探 讨 ・
21 年 l 月第 4 卷第 3 期 00 1 8 3
之 子 宫 切 口出血 、 伤 、 线 过 多 , 缘 欠光 滑 , 成 腹 腔 重 度 粘 裂 缝 边 造
腔重度粘连例数 、 术中出血量 、 新生儿 A gr pa 评分( 分 ) <7 情况 。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相关因素的处理分析
t r a n s v e se r i n c i s i o n l a c e r a i t o n t i o n ma i n l y a r e f e t l a a z i mu t h , f e t l a we i g h t , f e t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n d a n e s t h e t i c e f e c t .I n a d d i t i o n ,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 o p e r a t i o n s k i l l s p r o f i c i e n c y a n d wh e t h e r t h e c u t p o s i t i o n wa s p r o p e r we r e a l s o
2 . Z i g o n g Ma t e na r l a n d C h i l d r e n He a l t h Ho s p i t a l ,S i c h u a n P ov r i n c e , 6 4 3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i t v e T o a n a l y z e he t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t r a n s v e r s e i n c i s i o n o f l o w e r u t e i r n e s e g me n t l a c e r a t i o n i n e e -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267例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苏应 宽. 妇产科手术学. 3版. 第 北京 : 民 人
卫生 出版 社 ,0 5 16 2 0 :0 .
2 林 秋 华 . 难 妇 产 科 学 . 沙 : 南 科 学 技 疑 长 湖
术 出版 社 ,0 2 48 2 0 :5 .
次手术者 2 7例( 6 不包括其中 5例因采用 局部麻醉而作 纵切 口的病 例 ) 腹壁 纵切 , 口剖宫产二次手术 2 1 , 7 例 现以腹壁横切 口二次手术 2 7例为观察组 , 6 以腹壁纵切
验 , 00 P< . 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结 果
横切 口二次剖 宫产新 生儿窒息 率 明显 增 加, 目前这方 面的报 道逐渐 增多 , 致 导 医疗 费 用 增 加 , 成 医疗 纠 纷 , 造 医疗 赔 款 。 腹壁横切 口剖宫产二次手术时 , 腹直 肌 前 鞘 与 肌 肉粘 连 , 离 腹 直 肌有 不 同 程 分
2 0 1 61 . 0 2, 0: 5
直肌前鞘 , 分离腹直肌 , 剪开腹膜 , 再按常 规手术步骤进行 。对照组沿 原手术 瘢痕 做纵切 口, 去原瘢痕组 织 , 切 再按常 规操 作方法进行 , 两组缝合 皮肤均采用可 吸收 线美容缝合 , 无需拆线。 观察指标 : 记录手术开始至进入腹腔
成心理压力。
华妇产科杂志 ,05,0 7 5— 7 . 20 4 :5 7 6
4 杨 妹 , 娟 文 , 惠 娟 , . 良新 式 剖 宫 产 陈 冯 等 改 对 再 次 剖 宫 产 的 影 像 .中 国 医 药 导 报 ,
20 , (5 3 0 7 4 3 ):7—3 . 8
再次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改良的探讨
检验。
2 结果
计 数 资 料 用 检 验 , 量 资 料 用 计
12 方法 两组患者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 . 术前 准备 相同 , 两 组均 按原皮肤 疤痕横切 口不需切去 疤痕组织 逐层切开进 入 腹腔, 如有 粘连需 分离 粘连组 织 , 露术野 。 暴 对照 组采 用传
宫切 口选择与改 良进行 了探讨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选择我院 20 . 05年 1 一 07年 6 收住 月 20 月 疤 痕子宫再 次足月妊娠孕妇 8 , 中有一 次剖 宫产史 的 o例 其 7 4例 , 二次剖宫产史 的 6例 , 此次妊娠 与上次手 术相 隔时 间 最长的 5年 , 最短 1 4个 月 , 年 以往 的手术 方式全 部为 新式 剖宫产。随机 分 为 : 良组 4 改 2例 , 照组 3 对 8例 , 组 在年 两 龄、 孕周 、 孕产次及本次手术指征等方 面比较无 明显 差异 , 具
有可 比性 。( 0 0 ) P> .5 。
统手术 方法 , 首先剪开膀 胱子宫 腹膜反 摺并下推 膀胱 , 于子 宫 下段原疤痕处或疤痕上约 1c l n切开宫肌约 2c 破膜 , m, 吸 净 切 口处羊水 , 两侧 用子 宫剪 向上 弧形 剪开 长约 1 m, 1c 用 手 娩出胎儿 , 后续步骤与新式剖 宫产相 同 ; 良组手术方法 : 改 不需 分离膀胱子宫腹 膜反摺及下推膀胱 , 于子宫下段 原疤痕 切 口上约 3c m直接切 开子宫全 层约 2c ,吸净 切 口处羊 m. 水, 两侧 用子 宫剪 向上 弧形 剪开长约 1 l, 1c 用手 娩 出胎儿 , n 胎盘胎膜娩 出后用 4把皮 钳分别 钳夹子 宫切 口上下缘 及两 侧宫角 , 0 号可 吸收 线连续 扣锁 缝合 宫肌 全层 , 合 时 用“ ” 缝 注 意切 口边缘 的对合整齐 。 1 3 观 察指标 ①手术 时间; . ②术 中出血量 ; ③子 宫切 口撕 裂情 况; ④邻近器官损伤情况 ; ⑤术 后退 热时间。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作者:李秀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术前的基础疾病,术中的精细操作、手术时间的长短以及术后的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等。
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多环节造成的结果,故围手术期的正确保健及手术精细操作、应用抗生素预防等共同降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关键措施【关键词】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妊娠分娩方法有阴道顺产和剖宫产术两种分娩方法,但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及高危妊娠的一种常见分娩方式。
随着麻醉水平的提高及各种社会因素参与,使得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但剖宫产是一种非生理性、有创伤性的分娩方式,故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一旦发生,轻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花费,影响床位周转,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为分析总结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26.3±3.2岁。
经产妇2例,初产妇30例,符合剖宫产医学指征10例,社会因素实施破宫产22例。
所有产妇采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耻骨联合处2指处作下腹横切口,依次进腹,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取出胎儿。
全部产妇术后发烧,手术切口红肿、热痛,挤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均有细菌生长。
1.2 感染的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的证据[1]。
子宫下段高位弧形横切口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出血量 比对 照组少 (一3 9 ,P . 5 ,差异均有 统计学 . 2 %0 o )
意 义 , 表 1 见 。
头盆不称 3 ,占 3 . 5 ,头盆不称并胎儿宫 内窘迫 2 8例 4 5 7 例 ,占 2 . 5 。全 部病 例均 为单 胎 、头 位 、初 产妇 ,均 4 5
一
1 .第二产程剖宫产术 原因及 预防 :第二产程 剖宫产术 般发生 于骨盆无 明显异 常 ,经 充分试 产后 失败 者 ,主要
原 因有 :① 对胎儿体重估计偏低 ,经试 产发现产程进 展异 常 ,胎头下降缓慢 ,胎头相 对较 大 ,即相 对头 盆不称 ;②
胎 位 不 正 ,多 见 于 持 续 性 枕 横 位 及 持 续 性 枕 后 位 ,经 试 产 失 败 ;③ 胎 儿 宫 内窘 迫 ;④ 由基 层 医 院 处 理 不 当 所 致 。我
切 口上缘 或下缘 ,暴 露子宫上 下段交 界处 。从 膀胱 上界 开 始 ,术者用镊 子从 下 而上 ,寻找 提不 起 的脏腹 膜 中央 点 , 在其下 2c l i 作横弧形切 口,弧长 约 1~ 1 m,上 翘垂直 i O 2c 距离约 1c ;③ 娩 头 :娩头要沉着 ,切忌慌乱 ,对枕后位 r n
资 料 和 方 法
术者在两组相对 固定 。观察 娩头 时间 、术 中出血量 和切 口 延裂情况 。 3 .判定方法 :① 娩头 困难判 断 :术 者手 娩胎 头时 间 在 1 n以上 ;② 出血量判定 :应用容 量法及称重法 。 mi 4 .统计学处理 :采 用 t 验 和 . 检 ) [ 检验 ,数 据采 用均
21 0 0年 1 月 第 l 1 1卷 第 6期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比较作者:陆桂秋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利弊。
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10例,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治疗组。
两组均按照原腹壁旧切口手术。
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
结果:治疗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粘连率为23.63%(13/55),对照组为54.50%(30/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瘢痕子宫;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剖宫产剖宫产是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此方式适用于产妇骨盆狭窄、胎位不正、脐带脱垂、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宫颈瘢痕和前置胎盘等。
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年剖宫产率不断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也随之升高,因其为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及子宫破裂的危险性增加[1-2],故往往需行二次剖宫产。
从母婴的安全出发,恰当地选择切口方式手术,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已成为产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
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术中损伤,本文通过对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二次剖宫产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患者的利弊。
现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的患者110例,上次剖宫产距此次妊娠时间均>20个月,入院后均未试产,患者除有剖宫产史外无其他腹部手术史。
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治疗组。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观察
先兆破 裂者改行 急症 刮宫产术。
1. 2 I , 2 t理指导
PS C 不仅惧怕 子宫瘢 痕裂开 ,还有对婴儿性 别的企盼 ,守护 人 员 持续耐一 的对其 进行心 要 t i ,
1资料 与方法
11资料 .
理指导 ,倾心交谈 ,转 移产妇的注意 力,松弛肌 肉,消 除孕 妇的各种
胃,情志不遂 ;或 内分泌失调及代谢疾病 等均会造成瞻肪在肝 脏过量
浸润 以致肝气郁结 ,肝郁脾 虚 ,肝失健运 ,水湿内停 ,湿郁化热 ,聚
而成痰 ,痰浊 阻滞 ,气机 不畅 ,气 滞血瘀 ,淤血 阻络 。针对 上述 病 机 ,我们 采用 自拟活血祛脂 方 ,选用丹参 、赤芍具 有活血化瘀 、行 气 通络之 功效。现代药理学证 明 ,丹参 、赤勺 既能抑 制 内源性微循环 和
中图分 类号 :R 1 . 74 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00 4 0 9— 2 6 1 8 9 2 1)3— 20 0
缩 官素 ,适时人工破 膜 ,试产时 出现胎儿窘迫 、相对 头盆不称、子宫
随着科学 文化知识 、外科手 术技术的提高 ,一 些中小城市剖 宫产 一 率 已上升到5 %~ 0 ,远远 超过了世 界: 生组 织 ( O)要求 的剖 O 6% WH 宫产率 1 % 。为了降 低剖 宫产率 ,我院于2 0 年8 2 l 年8 5 0 5 月~ 0 O 月对 有 剖 宫产 史孕妇 ( r r ea a e t n C )经阴道试产获得 了满意 Pi s enS c o ,P S oC r i
☆尸< O O1
.
目前脂肪肝 的高发与高脂肪 高热量膳食结够及 不合理的饮食 习惯
有 关,所 以饮食治疗 至关重要 ,它是 目前 治疗 脂肪肝 的基本 方法 ,也 是预 防和控 制脂肪肝 的重要 措施。再者 ,现 代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方 法 两组常规 术前 准备 , . 采用 连续硬 膜外 麻醉 或腰
硬 联 合 麻 醉 。两 组 均 按 原 皮 肤 瘢 痕 横 切 口逐 层 切 开 进 入 腹 腔 , 有 粘 连 , 离 粘 连 , 照 组 采 用 传 统 手 术 方 法 : 先 分 如 分 对 首 离膀胱子宫腹膜反摺并下推膀胱 , 自子 宫 下 段 横 切 口原 瘢 痕
宁璇 宁歌 王丽 丽
将7 2例有剖
【 摘要 】 目的 探讨再次行子宫下段横切 V剖宫产 时子 宫切 口位 置的处理 。方法 I
宫产 手术 史 的 足月 妊 娠 孕 妇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究 组 3 研 7例 , 照 组 3 对 5例 。对 照 组 采 用 传 统 手 术 方 法 于 原 手术 瘢 痕 切 口或上 1c m剪 开 膀 胱 子 宫腹 膜 反 摺并 下 推 膀 胱 再 切 开 子 宫 肌 层 ; 究 组 采 用 改 良手 术 方 法 研 自子 宫下 段 横 切 口原 瘢 痕 2 5c . m上 处 切 开 , 接 切 开 子 宫 全 层 。 结 果 直 瘢 痕 子 宫 再 次 剖 宫 产 术 子 宫 切
1 3 观察指标 手术 时 间 、 中出血 量 、 宫 切 口撕 裂 情 . 术 子
口采取改 良切 口的病例与采取传统切 口的病 例相 比较 , 有没有 发生子宫 切 口撕裂 及邻近器 官损伤 情 具 况, 手术 中出血量较少 , 手术 时间短 , 娩出胎儿较快 , 新生 儿窒息率低 等优点 。结论 【 关键词】 再剖宫产术 ; 瘢痕 ; 口 切
随剖 宫产 率 上 升 , 痕 子 宫 逐 年 增 多 , 痕 子 宫 再 孕 分 瘢 瘢 14 统 计 学 方 法 . 著性 。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 用 2 1 0 0年 3月第 4卷 第 5期
C i Mo rgA p. r 0 0. o. N . hnJ dD u p 1Ma 2 1 V 14. o5
・
73 ・
对 二 次 剖 宫 产 术 产 妇 子 宫 下 段 横 切 口 位 置 的 处 理 探 讨
瘢痕子宫再次 足月妊 娠孕 妇 7 2例 , 妇 年龄 2 孕 3~3 8岁 , 孕
周3 4 7~ 1周 , 为 有 一 次 剖 宫 产 史 孕 妇 , 次 妊 娠 与 上 次 手 均 此
术相隔时 间最 长 8年 , 短 2年 , 最 以往的手 术方式 均为 传统 子宫下段横切 口剖宫产术 。随机分为 : 研究 组 3 7例 , 照组 对 3 5例 , 两组在 年龄 、 孕周 、 孕产次及本次手术 指征等方面 比较
性 ( <0 0 ) P .5 。对 照 组 中 有 2例 膀 胱 肌 层 损 伤 修 补 占 57% , . 1 研究组 中无 1例 邻近脏 器 损伤 , 组邻 近脏 器损 伤 两
处或原瘢 痕上 1c m左 右切 开子 宫肌层 , 其他 手术 步骤 同经 典下段剖宫产术 ; 研究 组手术 方法 : 于子 宫下段 原瘢 痕切 口 约 2 5c . m上 直 接 切 开 子宫 全 层 , 需 分 离 膀 胱 子 宫 腹 膜 不
反摺。
情况对 比差 异有显著性 ( P<00 ) 具体见表 1 。 .5 ( )
23 两组新生 儿窒息 率的 比较 . 对照组新 生儿青 紫窒息 7 例 占 2% , 0 研究组新生儿青 紫窒息 2例 占 5 4 % , . 1 对照组 新 生儿窒息率 明显 高于研究组 , 组新 生儿 窒息率 比较差 异有 两
无 明 显 差 异 , 有 可 比性 ( 0 0 ) 具 P> . 5 。
有 显著性 ( 0 0 ) 具体见表 1 。 P< . 5 ( ) 2 2 两 组术 中子宫切 口撕裂情 况及邻近 器官损伤情 况的 比 .
较 : 照 组 中 子 宫 切 口 在 取 胎 儿 时 延 长 2 c 者 5 例 占 对 m 1.9 , 口延 长 4c 以 上 者 3例 占 8 5 % ; 究 组 中无 1 42% 切 m .7 研 例 子 宫 切 口撕 裂 。 两 组 子 宫 切 口撕 裂 情 况 对 比差 异 有 显 著
2 结果
再 次剖宫产术 时对
切 口的改 良处理 , 可减少子宫切 口撕 裂出血 , 术后愈合快 , 生儿窒息 率低 , 良的方法值得探讨。 新 改
采 用 S S 15统 计 软 件 对 结 果 进 行 统 P S 1.
娩时子宫破裂 的风险增大 , 以对剖宫产术 后再 次足月妊 娠 所
者 , 因 瘢 痕 子 宫 而选 择 再 次 剖 宫 。 为 了提 高 二 次 手 术 的 安 多 全 性 和 减 少 术 后 的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文 对 再 次 剖 宫 产 手 术 子 本 宫 切 口选 择 与 改 良进 行 了探 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选 择 本 院 20 0 6年 l O月 至 2 0 0 8年 2月 收 住
计学处理 ,1 两 组 孕 妇 手 术 时 间及 手 术 中 出 血 量 的 比 较 : 照 组 平 . 对
均手术时 间为 ) 80 4 . 8±6 2 m n 研 究组 平 均 手术 时 间 为 .5( i,
(61 3 .2±6 1 ) i , 照 组 手 术 时 间 明 显 长 于 研 究 组 , 组 .5 mn对 两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00 ) P . 5 。术 中 采 用 纱 垫 收 集 出血 , 术 后 称 重 对 比 出 血 量 的 方 法 , 照 组 术 中 平 均 出 血 量 ( 6 .5 对 25 4 ± 13 ) l研 究 组 术 中平 均 出 血 量 (9 . 5±3 .5 m , 2.6 m ; 15 1 2 5 ) l对 照组 出 血 量 明 显 多 于 研 究 组 , 组 术 中平 均 出 血 量 比 较 差 异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