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刚性财政预算制度的政策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政策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政策建议摘要:三十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走势,且近几年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日益膨胀。
本文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西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来解释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分析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影响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并就有效合理控制地方财政支出规模这个问题从明确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优化财政支出责权结构;完善政府支出的预算编制执行体及监督体系,保障财政支出效率和调整政府支出的结构比例,合理化分类支出的规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影响因素政策建议一、引言财政支出是财政活动对经济的影响作用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政府实现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职能的重要手段。
自19世纪后期近代财政学奠基人阿道夫·瓦格纳开始,国外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关注政府规模的增长,财政支出增长成为广泛讨论的问题。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深远作用。
鉴于我国历经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历程,西方财政支出理论对于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解释需要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来分析。
本文试图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现状,并探讨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并对于如何合理化财政支出规模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一)适用于解释需求方面的理论1、瓦格纳法则即“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法则认为许多公共物品比如教育和福利的需求具有正的收入弹性,当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随之以更大的比例增长。
david l.lindauer认为瓦格纳法则适用于需求的传统分析。
2、消费者偏好理论。
stiglitz等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是由于公民(即消费者)对于财政支出的偏好大于对其私人支出的偏好。
musgrave认为消费者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主要源自一下原因:自然垄断的行业生产更适用于公共生产、公共生产的雇佣关系更受劳动者欢迎;公共生产可以创造就业,并有助于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2023 克服财政困难 提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各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也日益凸显。
2023年,我国也将面临克服财政困难的重大挑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财政困难提供一些参考和解决思路。
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精准施策1. 合理调整财政支出重点领域。
对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基本民生需求。
对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可以逐步降低财政支出,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2. 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资金监管。
对于一些基建项目和重大投资项目,加强审计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高效,防止浪费和滥用。
二、增加财政收入,拓宽财政来源1. 扩大税收范围,提高税收效率。
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减少税收优惠,加大对高收入者和大企业的税收征收力度,提高财政收入。
2. 多渠道增加非税收入。
鼓励土地出让、资源开发等方式,增加政府非税收入,为国家财政提供更多来源。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宏观调控能力1. 完善财政体制。
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划分,形成合理的财政体制,保证中央财政有足够的支出和地方财政有足够的自主权。
2. 设立财政稳定基金。
建立一定规模的财政稳定基金,用于应对财政困难时期的支出和债务偿还,增强财政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范1.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的财政监督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于财政支出和投资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避免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
以上是我对2023年克服财政困难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财政问题是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我国的财政困难找到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
谨以此函,敬请批示。
此致敬礼经过前期的努力,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来克服财政困难,接下来我将继续探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的财政困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补贴为推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国的财政补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补贴规模庞大、项目繁杂、缺乏弹性、不够公平等。
本文对我国财政补贴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补贴;存在问题;政策建议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的需要支付给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能够影响、改变产品和生产要素现有的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财政补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
它是财政调节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经济形式,是财政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前的财政补贴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形势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补贴存在的必要性(一)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的提供、竞争失灵或垄断、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下,往往导致市场失效,即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和反应在价格中或者价格的确定偏离成本。
政府通常根据其产业政策,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就外部性、垄断性、经济波动性等情况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从而使边际成本达到边际收益水平。
如关系到我们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具有典型外部性,即存在收益的外溢,具有外部经济产品的产量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对于此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手段,可以提高产量以满足社会需求。
如在自然垄断行业,主要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共事业领域。
政府为了不损害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往往对这些公共事业实行限价政策。
对于企业执行限价政策造成的利润损失,政府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适当补贴。
另外在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必然存在摩擦,尤其是各经济主体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
为了减少改革面临的社会阻力,运用财政补贴来协调这些矛盾是非常有效的。
在经济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情况下,政府需要运用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当前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补贴为推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国的财政补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补贴规模庞大、项目繁杂、缺乏弹性、不够公平等。
本文对我国财政补贴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补贴;存在问题;政策建议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的需要支付给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能够影响、改变产品和生产要素现有的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财政补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
它是财政调节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经济形式,是财政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前的财政补贴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形势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补贴存在的必要性(一)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的提供、竞争失灵或垄断、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下,往往导致市场失效,即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和反应在价格中或者价格的确定偏离成本。
政府通常根据其产业政策,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就外部性、垄断性、经济波动性等情况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从而使边际成本达到边际收益水平。
如关系到我们国计民生的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具有典型外部性,即存在收益的外溢,具有外部经济产品的产量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对于此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手段,可以提高产量以满足社会需求。
如在自然垄断行业,主要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共事业领域。
政府为了不损害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往往对这些公共事业实行限价政策。
对于企业执行限价政策造成的利润损失,政府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适当补贴。
另外在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必然存在摩擦,尤其是各经济主体之间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
为了减少改革面临的社会阻力,运用财政补贴来协调这些矛盾是非常有效的。
在经济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情况下,政府需要运用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综合实力飞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国内疫情防控、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国内消费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
要想继续完成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各地在资金的投入上一直高居不下,大量的资金入场确实可以满足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需求。
然而,单纯依靠税收补给财政,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了保持当下经济增速,我国地方政府必然会因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各种债务,这些债务问题也将给地方的发展带来各种问题。
文章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对策建议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乏力、支出刚性需求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有效地支持了“六稳”“六保”工作,为拉动投资和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通过相继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举措,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包括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和风险处置,夯实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制度基础,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可持续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推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解决,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1.1城投债技术性违约与非标产品实质性违约交替发生,城投平台风险逐步暴露近年来,在公共财政债务接近偿债高峰期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加大以及强监管态势延续,导致存量城投债风险开始逐渐暴露,城投债刚性兑付的情况开始被打破。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财政预算的应急储备机制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财政预算的应急储备机制随着近年来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增多及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被不断放大。
由于美国政府长期对金融业采取宽松的自由放任的监管政策,在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风险,最终爆发了此次以次贷危机为引爆点的严重的金融危机。
同时由于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存在,使危机迅速传导到其他国家,并扩大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相同的是,那些财力(外汇)储备充裕的国家虽然也蒙受了各种损失但国家经济总体上还能正常运行;相反,那些没有储备的国家则举步维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俄罗斯,1998年危机时由于国家财政缺少以外汇为代表的财力储备,以致整个国民经济经受了巨大的震荡;面对此次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俄罗斯却能从容应对,形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俄罗斯在2003年设立了政府稳定基金,充足的政府(外汇)财力储备为政府有效面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手段,保证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平稳。
在当今世界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从中获益的同时,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在扩大。
政府通过集中部分财力设立财政稳定基金,将政府在资源丰沛期获得的一部分“超额”收入存储起来,以备资源枯竭和面临经济突变时使用,是化解财政收支不可持续性带来的财政风险,保持政府预算长期稳定的一种有效办法。
2007年,我国中央财政也设立了与此相类似的预算稳定调解基金,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地调节预算收入的峰值以保持财政运行平稳,这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从而维护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国际经验比较的角度,对于如何进一步规范我国预算稳定基金,并逐步形成与国情国力相适应的预算应急储备机制进行一些探讨。
一、充足的政府财政储备是俄罗斯应对危机的根本保障政府将部分财力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是自古以来中外不同时期都有过先例的。
关于深化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深化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作者:付森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21期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把发挥财政职能、推进财政改革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财经战线的具体体现,也是今后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
笔者从新时代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新内容、新任务出发,对深化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改进预算编制方式,不断规范预算编审按照《预算法》要求,实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理念的根本转变,突出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透明度。
一是扎实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编制。
合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计划,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纳入部门预算,并将预算细化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和经济分类项级科目,全面了解和掌握政府收支总量和结构。
二是规范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逐步淘汰“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法,规范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按照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对人均公用经费、车辆燃修费等确定综合定额保障标准。
对项目支出,采取“一事一预算”原则据实核定,结合财力情况、综合平衡情况,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支出内容及开支标准,致力构建细化精准、绩效优先、约束有力的预算编制方式。
三是深入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提升三年财政滚动预算编制质量,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科学研判未来三年财政收支情况,合理确定财政收支目标及重大项目资金安排,增强财政资金安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实现规划期内跨年度平衡的预算收支框架。
科学分析现行财政收支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可能面临改革的财税政策提前制定相关改革预案,准确测算改革后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是排挤效应。
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刘静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11期摘要:预算执行工作对使用好财政资金,发挥财政的调控监督作用意义重大。
而当前我国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违规退库、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预算执行;问题;建议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等公共财政综合改革的推行实施,基本建立起了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预算的执行管理也相应得到加强。
但是,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仍未能较好解决。
多级政府在财政支出管理上,依然存在着年初预算到位不及时、预算执行进度慢、授权支付比例大、项目支出管理、财政专户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造成了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影响了预算执行的进度、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阻碍了财政体系的发展建设。
一、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性1、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通过财政分配体系,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因而,提高财政分配的公开、透明,完善依法民主理财和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公众监督意识、建立官员问责约束机制,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预算执行工作对于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关系重大,体现着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财政收、支的客观要求。
2、提高财政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正处于财政收入增长迅速的时期,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有可能掩盖了财政收支管理的低效率。
而财政收入在长期内一直保持这样高速的增长可能性很小。
当财政收入达到一定的规模,增速放缓,这时,财政收支管理低效率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
我们有必要在财政收入增长上升时期就注意做好预算执行工作,推进财政收支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3、能够巩固财政管理改革成果。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我国的财政管理改革也在深化进行中。
改革政府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有利于解决财政支出的采购管理问题。
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詹红梅(吉林省审计厅)【时间:2008年12月25日】【来源:】【字号:大中小】目前,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发现,一些部门在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和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笔者认为应从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完善预算编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预算编制方面:一是预算编制内容过粗,分配随意性大。
上报人大批准的预算草案过于笼统, 执行中难以操作,预算安排没有细化到预算部门、单位和具体项目上。
二是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
例如,在编制预算时将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中央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很大部分,应该纳入地方预算而没有纳入。
三是部门预算编制不公开透明。
四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的预算与本级人大报批的预算不一致,财政预算因上报对象不同而数据不同。
此外还存在超范围安排专项资金预算支出指标等问题。
(二)预算批复方面:一是部分预算支出指标批复不完全,形成的待分配资金不适度、不合理。
这虽然是多年习惯作法,并有一定客观原因,但不符合预算法有关规定,降低了人大对预算分配的约束力。
二是向各部门批复预算不及时,批复预算时间过晚,失去了财政预算的意义。
三是基本建设资金、城市维护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批复的部分预算支出指标未细化到具体项目或单位,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三)预算执行方面:一是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追加、调减支出随意性较大。
专项资金的科目调剂、本年超收安排支出未履行向人大的汇报程序和备案手续,冲击了预算的严肃性,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二是预备费管理使用不规范。
预备费成为地方政府的机动财力,大部分在上半年被超范围动用,用于安排正常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政府用财政资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备费的审批程序不合规,有的未向政府办理请批手续,有的用款单位未经财政部门直接向政府请批,有的未按规定向地方人大备案。
(四)预算平衡方面:结转下年支出核算不规范,未真实体现地方实有财力。
新《预算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新《预算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作者:闫婷王嘉来源:《新经济》2016年第01期摘要: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配套制度环境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执行部门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和阻碍。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进一步完善现行财政管理制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新预算法问题建议一、引言新预算法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现了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不仅是现阶段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还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法律依据与保障。
但是在新预算法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配套制度环境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执行部门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和阻碍。
因此,本文概括了新预算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对进一步完善现行财政管理制度提供一些启示。
二、新《预算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新《预算法》缺乏配套操作细则。
新《预算法》科学、规范、条款全面,但是缺少执行操作的具体细则。
目前的情况是“营改增”实施后,地方在共享税中的分成比例较低,经过多年运行,地方财政困难加剧。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部分县区甚至连保障工资发放都有难度,执行中普遍采取有多少财力办多少事的方式。
有时年初预算放不下,只能等年中有钱时再做项目,一事一议现象较多。
这样编制的预算形式大于内容,预算执行难度较大,与新《预算法》中必须有预算才能支出的要求不一致。
因此,迫切需要落实新法的具体操作细则。
2、预算执行中上级指令的弹性与预算法的刚性规则相悖。
新预算法第70条规定,未经预算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程序,各级政府不得作出预算调整的决定。
但在预算实际执行中受到较多因素干扰:一是各级政府临时出台的各项增支政策;二是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需要地方财政配套;三是各级部门下达的临时任务;四是本级政府安排的未能在年初预算安排的支出需求。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及建议
2011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442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4,2011(CumulativetyNO.442)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指某一具体的财政政策类型,而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动态适应性的财政政策举措,具体说来,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在一定的国际国内经济和政治环境下,通过适度、主动地扩大财政支出,全面地考虑了国家科学发展的需要和财政的可承受力,更有效、直接、快速地刺激我国国内需求,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因和特点,只有科学分析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宏观对策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不健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殊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相当弱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过于强调发展,为了发展拉低了生态环境的标准,人为地减轻了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其中的原因,除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市场资源配置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该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扩大内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在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需求总体上一直不足,是经济发展中众多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的结果。
主要表现在:(1)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非常缓慢,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得收入水平非常低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就社会就业的不充分,居民的总体可支配收入能力薄弱;(2)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负债率比较高,又由于央行的不断加息,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盈利率比较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息占用利润的现象,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资本积累受到体制内因素排斥,直接地导致了社会投资需求严重乏力,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很大的活力;(3)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参差不齐和相当大程度滞后增加了居民消费需求和社会投资需求的不确定预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
财政学论文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财政学论文姓名:宋茜茜学号:311310050215专业:金融1303班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与经济的发展相对应,人民却没能充分享受到的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由此反映出我国财政支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问题;改革建议前言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公共财产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
近年来,随着分税制的深入,各级政府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体现了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然而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
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刚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3.07•【文号】国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3.0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完善,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加之预算管理中存在统筹力度不足、政府过紧日子意识尚未牢固树立、预算约束不够有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有待提高、预算公开范围和内容仍需拓展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性。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挖掘潜力、释放活力,现就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加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实现有限公共资源与政策目标有效匹配。
新预算法实施中的思考和建议_0
新预算法实施中的思考和建议_0---------------------------------------------------------------最新资料推荐------------------------------------------------------ 新预算法实施中的思考和建议新预算法实施中的思考和建议新预算法实施中的思考和建议 2019 年是新预算法全面实施的第一年。
新预算法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吸收了近年来财政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引领了方向,在预算管理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贯彻落实新预算法不仅对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我市充分认识到新预算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以改革的精神、法治的意识,全面做好新预算法的组织实施,有效应对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整个预算过程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透明化。
但在新预算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疑虑,亟待上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解决或进行政策指导。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事项挂钩支出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
新预算法提出国家确定的各项重点支出,应当在统筹兼顾的原1 / 5则下,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予以优先安排,取消了法定支出的规定。
但新预算法未设立若相关法律的拨款安排与本法发生冲突,以本法为准的条款,《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财政预算安排的规定仍有效力。
同时,各级部门在自上而下的考核时,考核体系和指标并未改变,仍然十分强调经费落实情况,这些大大影响到预算法的法律效力,也为地方政府执行新预算法,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预算带来了困难。
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问题
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问题【摘要】现代财政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构建原则、核心问题、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实现财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是当代财政改革的重中之重,关乎国家长远发展。
各国应该认真研究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问题,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效率,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实现现代财政制度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核心问题、内涵、构建原则、影响因素、优化路径、财政改革、国家发展、因地制宜。
1. 引言1.1 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基础,是保障国家财政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基石。
它通过规范税收征收、财政预算、财政支出和财政监督等环节,确保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保障政府运转正常。
现代财政制度也是保障国家财政透明、公开、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现代财政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设计,可以有效调控经济发展,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现代财政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的财税政策和财政支出,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减少社会贫富差距,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不仅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需要,更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1.2 研究现代财政制度的必要性研究现代财政制度的必要性是因为财政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而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政府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扩张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
扩张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扩张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方式,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升就业水平。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扩张财政政策措施。
一、增加政府支出1.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如修建公路、铁路、桥梁等,以推动经济发展。
2.放宽社会福利支出: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增加居民消费能力。
3.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加大对教育、卫生、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减少税收1.降低企业税负:对企业所得税率进行下调,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2.减少个人所得税:适当提高个人免税额度,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3.减免特定行业税收:对一些特定行业或地区减免税收,鼓励其发展,推动经济增加值。
三、增加政府债务1.发行国债:政府可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用于投资和财政支出,同时也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2.增加政府借贷:政府可以通过向国内外机构借贷来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3.扩大财政赤字:在一定范围内放宽财政赤字限制,以便增加政府支出,提升经济活力。
四、加强贴现和信贷支持1.加强中央银行贴现:中央银行可通过贴现政策,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促进信贷投放,刺激经济增长。
2.放宽贷款条件:政府可以放宽对企业和个人贷款的条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推动经济活动。
五、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支持1.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高对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资金支持,鼓励创新,并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2.减免相关税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企业税等给予减免或优惠,以激励创新活动。
3.加强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大对企业孵化器的支持,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服务。
六、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扶持1.加大农业投入: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等给予适当支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制度的完善
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制度的完善作者:刘雨姝闫永祺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2年第14期【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政府性基金预算制度概念及原则的理解,分析近几年政府基金预算收支,对其整体规模、发展趋势、收支结构进行简要概述,进而发现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制度在预算编制、收支科目分类、预算执行效益、预算监管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相关问题,通过对各个问题进行具体化分析,提出可参考的建议来提高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制度的有效性及资金利用率,杜绝财政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政府性基金预算;预算制度;财政资金【中图分类号】F810.6一、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制度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定义为“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其编制遵循“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
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如图1所示。
二、近年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规模及结构分析通过财政部预算司官网公布的2015—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决算表整理出的政府基金预决算收入情况(见表1)和政府基金预决算支出情况(见表2)。
通过表1和表2分析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规模结构以及近年来的增减变化(见表3)。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绝对规模呈扩大趋势由图2可以看出,2015—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及支出整体规模呈扩大趋势,中央政府性基金收支规模呈平稳波动状态。
其中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从42 338.14亿元增长到93 489.74亿元,支出从42 347.11亿元增长到117 998.94亿元。
2015年为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有11个项目转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收入来源变少导致成为收入最低点,决算数为上一年决算数的84.1%。
之后几年均呈平稳上升趋势。
2020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基金减收较多,同时出台阶段性免征政策,导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仍呈上升趋势,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大幅上升,主要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支出增加。
落实经费保障的政策 措施
落实经费保障的政策措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发展。
而这些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预算,因此,加强经费保障是保障公共事业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当前中国落实经费保障政策的措施和建议。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把公共事业的经费支出优先纳入考虑范围,具体而言,应该适当增加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财政投入。
当前,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与此同时,医疗、文化等领域的经费投入也需进一步加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共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了确保公共事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具体而言,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在财务预算过程中,强化对公共事业经费的审批和管理,防止公共事业经费被挪用或违规使用。
二是建立定向资金、专项资金等经费保障制度,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领域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等,以保证公共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探索多元化经费来源,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经费支持,如企业赞助、公众捐款、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等,实现公共事业经费的多元化保障。
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是保障公共事业经费使用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公共事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机构缺乏创新、文化事业缺乏市场化运作等,这导致了公共事业经费的部分浪费。
因此,政府应着力优化公共事业经费的使用结构,具体而言,应该推进公共事业的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事业中的作用,提高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对公共事业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加大对浪费和滥用公共事业经费的打击力度。
结论综上所述,落实经费保障的政策措施既包括对经费投入的加大,也包括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和优化经费支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