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古诗八大山人传翻译赏析
古诗八大山人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八大山人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
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
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
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
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
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
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
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
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
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醉后墨沈淋漓,亦不甚爱惜。
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
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
"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
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
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唏嘘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
”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夜宿寺中剪烛谈,山若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
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
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
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
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
八大山人1
八大:谢贻泉路人甲:凌韬路人乙、工人:彭会云房开商:王媛媛秘书:王纯洁尘音:周欣程京萼:胡玉婷总督:魏添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俗名朱耷,法号传庆,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绘画大师、艺术巨匠。
明皇室后裔。
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代孙。
佛教禅宗高僧。
后还俗下山。
【场景】破庙。
八大:走走走,游游游,这一路走来了愁愁愁。
临川知县把我留,没想到登门求画的挤破头。
这个要我画棵柳,那个让我画座楼。
一天到晚忙应酬,比那山门里还没自由。
我躲躲躲,我藏藏藏,这又来到了破庙旁,破庙堂住菩萨,还有一个失魂落魄的穷朱耷。
路人甲(结巴):我说这当今朝庭恁肾虚啊!,这大明都灭几十年啦,还抓什么叫朱耷的。
路人乙:有赏钱哪,抓个朱耷,纹银四十两。
路人甲(不结巴):哦?有钱啊。
走,咱得找找他,找着了换钱去。
路人乙:对!走,走,抓朱耷,换钱去。
八大:哎呀,又躲过一劫。
你说世上的人,想钱都想疯了。
多亏我在庙里呆了三十多年,这人都不认识我(进庙)哎呀,这个破庙还真有点冷,我已经两天没吃睡了,我得赶紧歇歇。
【八大席地而睡】【房开商和秘书上】房开商:我说秘书,多叫点工人加加班,把这破庙给我拆了!碍眼!秘书:是!不过,总裁,这庙可是个风水宝地呀!我查了资料,当年八大山人朱耷在这庙里呆过。
房开商:八大山人?谁是八大山人?秘书:就是那个嘉士德拍卖…房开商:一张画两千捌佰万!我知道!我知道!这可是国宝!文化名人!秘书:就是他!财神爷!房开商:哎呀妈呀!没想到咱圈的这破庙变成咱的聚宝盆!赶紧重修!以后咱这小区就叫八大山人小区。
秘书:我连广告词都想好了!房开商:嗯!说来听听。
秘书:(作态)以八大山人为邻,和文化名人作伴。
房开商(大喜):嗯!好!好!你真有才!赶紧把它送到电视台去,黄金时段播出!秘书:是!房开商:走!犒劳犒劳你,吃火锅去!【二人下台,四个符号上场】路人甲:你说这八大可真是有病,哪儿有好事就躲!人家胡大人聘他当首席艺术家,他又跑掉了。
路人乙:是啊!人家胡大人那儿,可是登高平台,人气市场,画多好卖呀!路人甲:放着大师的位置不坐,偏要当北漂。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赏析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朱耷的对后世影响极大。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大山人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何为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原为明朝宗室,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他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
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
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
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
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
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还有,他画上的题诗、签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
例如他自号“八大山人”,解释的人很多,至今学者们还有不同争论。
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有人说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有的人则持慎重态度,称之为“屐形印”,因为它的形状像只木屐。
八大山人以哑字署门阅读附答案
八大山人以哑字署门阅读附答案八大山人以哑字署门八大山人者,即朱耷,明宗室也。
为诸生,世居南昌。
弱冠明亡,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住山二十年。
临川令胡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居年余,意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还走会城,独身佯狂市肆间。
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其侄某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俗韵,人争宝之。
饮酒不能尽二升,乃喜饮。
贫士或市人屠沽邀之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不甚自爱惜。
数往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不拒也。
戚友馈遗之,亦不辞。
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
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
”以故贵显人求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
然善笑,而喜饮益甚。
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
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
醉则往往泣下。
——选自《清稗类钞•隐逸类》清•徐珂著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之官舍延:邀请B、独身佯狂市肆间 佯:假装C、山人工书法工:精巧D、雏僧争嬲之索画索:讨要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A.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B.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C.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D.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朱耷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明朝灭亡后,他因为害怕被杀,逃到山中做了和尚。
B.朱耷在临川令胡亦堂提供的官舍住了一年多,很好,突然有一天发了疯病。
八大山人介绍
作文素材积累——八大山人【人物小传】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八大,前承古人,后启来者。
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
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其倾倒如此。
【创作】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三百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
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
创作风格留白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毕具。
他的书法具有劲健秀畅的气格。
篆刻形体古朴,独成格局。
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这里大有文章。
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
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
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
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洇),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的画家,中国画的一代宗师,,也是画坛“四僧”之一。
那八大山人是八个人还是指一个人,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八大山人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又名朱耷,字雪个,号个山、驴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八大山人的祖父和父亲都擅于书法和绘画,对他也是细心地教导,因此朱耷对绘画、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作诗,十岁左右便能画山水画,从这可以看出朱耷极其聪慧。
明朝灭亡之后,他削发为僧,不想与清朝有任何的瓜葛,更是以明朝遗民自居,更不愿接受清朝的施舍与恩惠。
八大山人对山水画和花鸟画有很高的领悟能力,他的画苍劲有力、笔触豪放,与自己孤傲、冷峻的性格又相之辉映。
画里的鸟、鱼、草、虫形象逼真,鸟和鱼的眼睛向上,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表达他对现世的不满。
画中的鸟,展翅欲飞,翅膀扑闪有力,同时体现出他想要冲破现世的枷锁。
八大山人除了对绘画有很大的成就外,对诗文写作也有自己的独家见解。
他的诗文以神秘、幽深而著称,令人十分费解,不知所云。
在他还在为僧之时,他的诗文大多借书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品以及自己的遗民思想。
但在他改为做道士之后,所作的诗文更显成熟,大胆而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八大山人的画八大山人的画主要以山水、花鸟、石等水墨画著称,那么这些画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中又能卖出一个怎样的价格,在对拍卖的视频、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之后,发现八大山人的画的价值如此之高,而且拍卖作品的成交率也非常高。
近几年来,有超过20件的绘画作品超过百万元,甚至超过千万元,使得人们对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都想亲眼目睹它的真身。
他的画虽多处取法与其他画家有相似之处,但是他的画又有别于其他的画家,整幅画形象夸张生动,笔法充满灵性,技艺精湛又显得稀奇古怪,把人带入一个空灵神秘的世界。
2004年以484万元拍出了八大山人“鱼”的作品,此作品中的鱼画法精美、精神饱满,有种跃然于纸上的感觉。
画家朱耷的简介
画家朱耷的简介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又称作八大山人,擅长书画,其中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中国画的一代宗师。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画家朱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画家朱耷的艺术特色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
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
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
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
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
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
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
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
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
八大山人——朱耷
• 朱耷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 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说朱耷葬于南昌 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 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 衣冠冢。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墓 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 吐珠山。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 载:朱耷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 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 考了。[
• 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 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 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 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证,朱耷从二十八 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 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朱耷生活清 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 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 必应,慷慨相赠。 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 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 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 思。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亥处现存 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 “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
• 朱耷从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 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朱耷正式定居青云 谱,约在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 道院,历时二十多年。朱耷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 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 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 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便延 请他随其僧长饶宇朴等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这使他十分 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一年 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当 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 愚主持。
八大山人学习资料
•
字:雪个
•
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
•
别名:八大山人、雪个、个山、驴屋
•
民Hale Waihona Puke :江右民系•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 所处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江西南昌
•
出生时间:公元1626年
•
去世时间:公元1705年
•
代表作品:《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双鹰图》《松石图》
•
职业:画家
•
主要成就:花鸟、山水
跟着书法去旅行—南昌
桑洛
问题
• “八大山人”是哪八位?
• 八大山人指的并不是八位圣贤的隐士,而是指清代的著名绘画大师朱耷,下面是关于 他的详细资料.朱耷,本名朱由桵,(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人,为明江宁献王朱 权九世孙,江西南昌人,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 姓名:朱耷
画眉行书
• 1130W
鹭石图
• 3300W
竹石鸳鸯 立轴 水墨纸本
• 成交价1.187亿元
• https:///v/dXMvMzE4NTEwMTEyLzkxMjg4NTY1LnNodG1s.html
• 八大的山水,曾近师董其昌,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诸家, 又影响了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 寿、李苦禅等巨匠,前承古人,后启来者,为中国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为什么叫八大
• 朱耷在三十九岁的时候 • 在江西奉新山耕香院削发为僧 • 对手中收藏的《八大人觉经》非常喜爱 • 于是便自号八大山人 • 有“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之寓意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作者:李玲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7期摘要:朱耷又名八大山人,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颗耀眼而璀璨的明珠,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形成水墨画独特的“真”情。
本文就朱耷在《安晚帖》中融入的道家、禅宗、遗民真性情的淋漓尽致的流露做一个浅谈。
关键词:禅学归真遗民水墨画一、生平简介和《安晚帖》的创作背景八大山人(约 1626—约 1705),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
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弱冠为诸生。
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
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
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归南昌,回到青云谱(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座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
他想把这里造成一块世外桃源,以求达到他向来“欲觅一个自在场头”的愿望。
但这个“自在场头”毕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统治之下,“门外不必来车马”是不可能的。
后来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
晚年生活孤苦,在此情境下创作了惊世名作《安晚帖》,画中真实再现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朱耷在这个草堂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二、前朝遗民的“真”情由于朱耷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他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
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
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上图中我们看到画中只用水墨表现了一条鳜鱼,这条鱼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眼向人。
自满清立朝,他有一腔国恨家仇,不得不隐姓埋名以避杀身之祸。
他画的这幅画,鳜鱼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停住在深水中,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懑可向谁言?朱耷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反清复国思想。
古诗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翻译赏析
古诗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翻译赏析“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出自文言文《八大山人传》,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
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
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
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
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
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
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
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
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
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醉后墨沈淋漓,亦不甚爱惜。
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
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
"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
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
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唏嘘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
”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夜宿寺中剪烛谈,山若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
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
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
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
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画家八大山人原名叫什么
画家八大山人原名叫什么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画家,那么八大山人指谁,八大山人原名叫什么?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八大山人原名叫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八大山人简介八大山人,名朱耷,本名由桵,又号个山、驴屋等,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的画家,中国画的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他的祖父朱多是诗人兼画家,颇有名气,而他的父亲朱谋觐、叔父朱谋均是比较杰出的画家,而八大山人在这样的宗室家庭成长,自幼受到父辈的艺术熏陶,本人由聪明好学,八岁就能作诗,十一岁便能画青山绿水。
明朝灭亡的时候,八大山人年十九岁,不久他的父亲去世,他内心忧郁、悲愤,于是假装聋哑,遁入空门,后改信道教,住在南昌青云谱道院。
八大山人擅长书画,其中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花与鸟的造型比较奇特、夸张,而山水画则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同时也擅长书法,能作诗文。
八大山人现存于世的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双鹰图》、《鹭石图》、《松石图》等。
八大山人有几个人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是朱元璋的后代。
但他并没有享受到皇家的荣华富贵,而是明朝灭亡的悲惨遭遇。
在他十九岁的那年,明朝的破灭、父亲的离世给他带来了双重打击,悲愤之情难以言表,便装聋作哑,隐居于山间,远离人世的纷扰。
在他隐居山里的期间,他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字刃庵,这个法名陪伴了他好多年,直至55岁。
又因为为了家族中的传宗接代,从当僧人改当了道士。
八大山人用过的字、号、别名极其之多,号雪个、个山、人屋、纯汉等,这些都是他不同时期用过的字号。
八大山人则是他弃僧为道士后所用,以前的字号他都舍弃没有再用,唯独八大山人是他唯一留下来的。
“八大山人”的用意十分巧妙和独特,他在书画上的署名总是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起来写,让人乍一看是一个“哭”和一个“笑”字,苦笑不得,其实质上是想表达对于国家破灭的悲痛之情。
八大山人字画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又名朱耷,江西南昌人。
他在字画上有很大的造诣,同时他的作品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八大山人,籍贯盱眙的绘画大师
八大山人,籍贯盱眙的绘画大师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约1705),清初画坛巨匠,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
宁献王改封南昌后,后裔散居江西各地,共分宜春、临川、弋阳、石城、乐安、瑞昌、钟陵、建安等八个支系,八大山人属于弋阳分支。
八大山人笔下的山水多为残山剩水,一派荒寒萧索;花鸟则怪异冷峻、一派凄凉,寄寓了深切的身世感伤和亡国悲痛。
他有一首题画诗说自己的画“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点出了他独特的绘画艺术特色和思想情感。
近年来,一本流落到美国的宁献王朱权家族的家谱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这部家谱就叫《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称“盱眙朱氏”,含义十分明显,表明其祖上来自盱眙。
这部家谱首记“朱氏盱眙始祖,明太祖元璋”,再记“江西八支始祖,宁献王权”,可见包括朱元璋、朱权及八大山人在内的明朝宗室朱氏的祖籍的确是盱眙。
《明史》称盱眙为“帝里盱眙县”,意思为皇帝的家乡,是有充分根据的。
在明朝早期,盱眙百姓沾朱皇帝的光,享受缴纳半税的优厚待遇,每逢新年还要派一位代表赴京朝贺,朱皇帝亲自接见,浓浓乡亲由此可见一斑。
顺治二年,清军入赣,江西盱眙朱氏后裔遭到残酷屠杀。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记载说:“明祚式微,改姓易氏,匿迹销声,东奔西走,各逃生命”,宁王府一夜之间九十余口惨遭杀害。
八大山人仓皇逃至荒野避难,瞬间从贵胄沦为贱民,亲历国破家亡的劫难。
为了生存,他被迫遁迹空门,薙发为僧,专攻书画,遂自成一派,成为清初“四大画僧”之首。
(载2013年9月8日《淮海晚报》》)有学者认为八大山人致死也从未在江西或南昌落籍。
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从后人修宗谱仍然按照朱元璋安徽凤阳的籍贯而冠以《盱眙八支宗谱》(盱眙原为安徽凤阳府,后划归江苏省,现为江苏所属)的做法中看出来,更可以从八大山人以局外人的态度,来对待江西人的一首诗中找到答案。
诗曰:“江西真个俗,挂画挂四幅,若非春夏秋冬,便是渔樵耕读。
八大山人《千字文》,极具灵气的作品
八大山人《千字文》,极具灵气的作品
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是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乃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作为他在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的隐痛寄意:他在书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八大山人工诗文,长于花鸟山水,寓苦笑,通禅理。
书学欧阳询、虞世南、黄庭坚、董其昌,又出入魏晋。
其小楷是清初书家之代表,颇具晋唐气韵。
晚年小楷尤为精彩,行笔从容不迫,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十分严谨、周密,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谈到八大山人的书法,自然是特指形成独特面目后的“八大体”。
他的书法以独特而强烈的个性特征屹立在书法历史上,以至于独特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其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
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
据王方宇先生考证,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
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此帖在八大山人笔下,不染尘气,一挥笔,便流淌出最空灵的《千字文》。
八大山人《千字文》欣赏▼。
翻白眼的八大山人
一只鸟,通体全黑,偶有几簇白毛,外加一张尖锐的鸟喙,以及一个大大的白眼。
你能想象就是这样一张简单且普通的画,当年竟然在拍卖市场上拍出了6272万元的天价吗?创作出这幅名为《孤禽图》的人来头也不小,他在画上落款“八大山人”,我们一听,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他的真名。
其实,他的真名,在当时叫出来是会被满门抄斩的。
那么,这位“八大山人”是谁?凭什么他画的一只翻白眼的小鸟,就能卖出天价呢?“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末清初人士,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明朝皇室后裔。
不仅如此,他还出身于一个诗书世家。
他的祖父、父亲、叔父等都是有名的书画家,耳濡目染下,朱耷打小擅长读书画画,小小年纪就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对毛笔的运用和笔法都非常娴熟。
8岁写诗,11岁画青绿山水,活脱脱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你别看他文艺范十足,也许是因为从小就饱读圣贤书,朱耷心中的梦想从来就不是做个闲散画家,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朝《国典》规定,宗室子孙一律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朱耷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甚至是自动放弃了无数人眼红的爵位,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应试,并且在15岁那年一举得中秀才。
正当他的人生志得意满,准备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时间来到了1644年。
这一年,是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一年。
在中国大地上,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并存,后两者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
这一年,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时,明朝也走向了灭亡。
而后,清兵入关,占领中原,历史进入大清时期。
朝代的更替,总伴随着一些人生活的动荡,一些人梦想的幻灭。
朱耷全家九十多口人被屠杀。
据说,他的母亲和弟弟因为逃到山里面才躲过了一劫。
可他的妻子跟孩子却没那么好命,在逃难过程中相继去世。
一夜之间,国破家亡,皇亲国戚朱耷就成了前朝遗民、亡命之徒。
为了躲避清朝的追击和屠杀,他不得不装34生涯/意公子翻白眼的八大山人35生涯聋作哑,远走他乡。
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在逃亡的五年里,朱耷究竟经历了什么,但山河不在、人事斗转的悲凉一定在每个夜晚都深深冲击着他的心灵。
朱耷-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朱耷-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八大山人传。
八大山人。
即朱耷。
明朝宗室。
江西南昌人。
明末清初画家。
书法家。
年轻时遭遇变故。
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
剃去头发做了僧人。
不几年。
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中文名,八大山人。
明朝,宗室。
资格,诸生。
世代居住,南昌。
为诸生。
世居南昌。
弱冠遭变。
弃家遁奉新山中。
剃发为僧。
不数年。
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
从学者常百余人。
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
延之官舍。
年余。
竟忽忽不自得。
遂发狂疾。
忽大笑。
忽痛哭竟日。
一夕。
裂其浮屠服。
焚之。
走还会城。
独自徜徉市肆间。
常戴布帽。
曳长领袍。
履穿踵决。
拂袖翩跹行。
市中儿随观哗笑。
人莫识也。
其侄某识之。
留止其家。
久之。
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
行楷学大令。
鲁公。
能自成家。
狂草颇怪伟。
亦喜画水墨芭蕉。
怪石。
花竹及芦雁。
汀凫。
翛然无画家町畦。
人得之。
争藏弆以为重。
饮酒不能尽二升。
然喜饮。
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
辄往。
往饮辄醉。
醉后墨渖淋漓。
亦不甚爱惜。
数往来城外僧舍。
雏僧争嬲之索画。
至牵袂捉衿。
山人不拒也。
士友或馈遗之。
亦不辞。
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
不可得。
或持绫绢至。
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
"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
乃反从贫士。
山僧。
屠沽儿购之。
一日。
忽大书"哑"字署其门。
自是对人不交一言。
然善笑。
而喜饮益甚。
或招之饮。
则缩项抚掌。
笑声哑哑然。
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
赌酒胜则笑哑哑。
数负则拳胜者背。
笑愈哑哑不可止。
醉则往往唏嘘泣下。
予客南昌。
雅慕山人。
属北兰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
至日。
大风雨。
予意山人必不出。
顷之。
澹公驰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
”予惊喜。
趣乎笋舆。
冒雨行相见。
握手熟视大笑。
夜宿寺中剪烛谈。
山人痒不自禁。
辄作手语。
势已。
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
烛见跋。
不倦。
澹公语予。
山人有诗数卷。
藏箧中。
秘不令人见。
予见山人题画及他题跋。
皆古雅。
间杂以幽涩语。
不尽可解。
见与澹公数札。
极有致。
清八大山人手札
[转载]清代八大山人手札原文地址:清代八大山人手札作者:中国书法八大山人手札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
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
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弱冠为诸生。
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
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
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归南昌,回到青云谱(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坐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
他想把这里造成一块世外桃源,以求达到他向来“欲觅一个自在场头”的愿望。
但这个“自在场头”毕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统治之下,“门外不必来车马”是不可能的。
因为常有清朝权贵来此骚扰,他常浪迹他方。
《孔雀竹石图》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便延请他随其僧长饶宇朴等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
这使他十分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
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
当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
后又隐避在南昌附近的北兰寺、开元观等处。
并常卖画度日。
后来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叶丹居章江有《过八大山人》一诗云:“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藏户暗,诗画入禅真。
遗世逃名老,残山剩水身。
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八大山人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
八大山人生平简介
八大山人生平简介朱耷(1626-1705)朱耷(1626—1705),明朝宗室、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谱名朱统(林金),别号雪个、个山、八大山人等。
江西南昌人,为清初写意派山水花鸟画大师。
明亡时他已十九岁,故对家道变幻、个人功名难求这一现实在有切肤之痛。
一度剃发为僧,好酒,佯狂,研习书画,过着耕田凿井的凄凉生活。
也曾一度被劝诱,企图出仕,但总觉屈辱,终生不仕清朝。
他留存下来为数不少的水墨写意画,笔情纵恣,不拘成法,意境荒凉,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些作品只画一鸟一意。
显然,那些怪异的形象寄寓着个人坚毅的个性,尤其画鱼鸟的眼睛,“白眼向人”,情态冷漠。
加上落款“八大山人”,“八大”二字联写成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字形,披露他对世事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心情。
八大山人的艺术就现代画史意义来说一种“表现主义”,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所有花木鱼鸟无不染有个人际遇色彩,这就把传统的文人画意境推向极致。
郑板桥赞扬他的画是“横涂竖抹千千万,墨点无多泪点多”。
八大生平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
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瀑泉流远故侯家,九叶风高耐岁华”(《个山小像》题跋),瀑泉即弋阳王朱多炡之号,字贞吉,善诗文,兼精书画。
八大山人出自多炡系下,他有一枚图章“西江弋阳王孙”。
目前关于他的身世,能确知的仅止这些。
“明祚式微,改姓易氏”。
因此即使与他“同宿北兰寺中作剪烛谈”的邵长蘅及其同宗同道的石涛,也只知道他是朱明王孙,都不曾提及他的俗家世系。
八大山人的本名,《朱氏八支宗谱》谓为统(林金),然疑点较多,尚不能确定。
朱耷,或为乳名,或因八大山人自号为驴,后来史家避俗就雅,称作朱耷,未见其自署。
最为人熟知的是八大山人。
他的书画上款印别号极多,五十九岁之前,以僧名字号署的有:传綮、法崛、个山、驴、驴屋、驴屋驴等,刃庵、雪个仅见于钤印。
这些名号均隐晦难懂,不外乎体现八大山人因国破家亡的孤愤思想。
草书“八大山人”朱耷书法作品浑厚天成,别具一格
草书“八大山人”朱耷书法作品浑厚天成,别具一格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
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
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
23岁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
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
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
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
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
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
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
据王方宇先生考证,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
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草书作品欣赏▼朱耷《草书采药寻真五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释文: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
款署:八大山人。
朱耷《草书小山野水七言联》纸本草书105×23cm×2 苏州灵岩寺藏▲释文:小山静绕栖雲室,野水潜通浴鹤池。
款署:八大山人书。
钤印: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朱耷《草书饭疏烧叶七言联》纸本草书120.8×28.4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饭疏对客有豪气、烧叶读书无苦声。
款署:燕文先生属书,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真赏。
朱耷《草书五言诗轴》纸本草书120×44.5cm 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藏▲释文:客自短长亭,愿画鳬与鹤。
老夫时患胛,鹤势打得着。
款署:八大山人钤印: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说明:195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朱耷《草书题画七言诗轴》纸本草书138.7×41cm 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藏▲释文:深树雲来鸟不知,知来缘想景当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八大山人传。
八大山人。
即朱耷。
明朝宗室。
江西南昌人。
明末清初画家。
书法家。
年轻时遭遇变故。
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
剃去头发做了僧人。
不几年。
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中文名,八大山人。
明朝,宗室。
资格,诸生。
世代居住,南昌。
为诸生。
世居南昌。
弱冠遭变。
弃家遁奉新山中。
剃发为僧。
不数年。
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
从学者常百余人。
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
延之官舍。
年余。
竟忽忽不自得。
遂发狂疾。
忽大笑。
忽痛哭竟日。
一夕。
裂其浮屠服。
焚之。
走还会城。
独自徜徉市肆间。
常戴布帽。
曳长领袍。
履穿踵决。
拂袖翩跹行。
市中儿随观哗笑。
人莫识也。
其侄某识之。
留止其家。
久之。
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
行楷学大令。
鲁公。
能自成家。
狂草颇怪伟。
亦喜画水墨芭蕉。
怪石。
花竹及芦雁。
汀凫。
翛然无画家町畦。
人得之。
争藏弆以为重。
饮酒不能尽二升。
然喜饮。
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
辄往。
往饮辄醉。
醉后墨渖淋漓。
亦不甚爱惜。
数往来城外僧舍。
雏僧争嬲之索画。
至牵袂捉衿。
山人不拒也。
士友或馈遗之。
亦不辞。
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
不可得。
或持绫绢至。
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
”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
乃反从贫士。
山僧。
屠沽儿购之。
一日。
忽大书”哑”字署其门。
自是对人不交一言。
然善笑。
而喜饮益甚。
或招之饮。
则缩项抚掌。
笑声哑哑然。
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
赌酒胜则笑哑哑。
数负则拳胜者背。
笑愈哑哑不可止。
醉则往往唏嘘泣下。
予客南昌。
雅慕山人。
属北兰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
至日。
大风雨。
予意山人必不出。
顷之。
澹公驰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
”予惊喜。
趣乎笋舆。
冒雨行相见。
握手熟视大笑。
夜宿寺中剪烛谈。
山人痒不自禁。
辄作手语。
势已。
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
烛见跋。
不倦。
澹公语予。
山人有诗数卷。
藏箧中。
秘不令人见。
予见山人题画及他题跋。
皆古雅。
间杂以幽涩语。
不尽可解。
见与澹公数札。
极有致。
如晋人语也。
山人面微赪丰。
下而少髭。
初为僧。
号雪个。
后更号曰人屋。
曰驴屋驴。
曰书年。
曰驴汉。
最后号八大山人云。
澹公杭人。
为灵岩继公高足。
亦工书。
能诗。
喜与文士交。
赞曰:世多知山人。
然竟无知山人者。
山人胸次。
汩浡郁结。
别有不能自解之故。
如巨石窒泉。
如湿絮之遏火。
无可如何。
译文。
住在山中二十年。
跟随他学习的曾经有一百多人。
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
请他到官衙。
一年多后。
他心中空虚恍惚不得意。
于是就发作疯病。
忽而大笑。
忽而整日痛哭。
一天晚上。
撕裂了自己的僧服。
焚毁它。
跑回了会城。
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
常常戴着旧布帽。
披着破长袍。
鞋子破烂。
露出脚跟。
甩开袖子。
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
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
没有人认得出他。
他的侄子认出了他。
就留他住在自己家。
很长时间。
病才确实好了。
山人擅长书法。
行楷学习大令。
鲁公。
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
也喜欢画水墨芭蕉。
怪石。
花竹及芦雁。
汀凫。
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
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
把它看得很贵重。
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
但是喜欢饮酒。
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
宰杀牲畜的。
卖酒的邀请他喝酒。
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
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
也不很爱惜。
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
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
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
山人也不拒绝。
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
他也不推辞。
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
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
他就径直接受。
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
”因此。
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
竟然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
宰杀牲畜的。
卖酒的那儿买到。
一天。
忽然在他的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
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
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
有人请他喝酒。
他就缩着脖子。
拍着手掌“哑哑”地笑。
又喜欢游戏猜拳。
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
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
更“哑哑”地笑个不停。
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
我客居南昌。
一向仰慕八大山人。
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
到这一天。
刮大风下大雨。
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
不一会儿。
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
”我又惊又喜。
急忙叫了一顶竹轿。
冒着雨前去见他。
握着手相视大笑。
夜里在山中住宿。
点烛交谈。
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
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
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
直到蜡烛燃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我认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
却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
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
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原因。
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
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
无可奈何。
于是忽狂忽哑。
朱耷潜藏玩世之态。
而有的人看待他。
说是狂士。
说是高人。
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
简介。
朱耷明末清初画家。
明朝宗室。
号八大山人。
又号雪个。
个山。
入屋。
驴屋等。
入清后改名道朗。
字良月。
号破云樵者。
汉族。
南昌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
后改信道教。
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
并善于泼墨。
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在创作上取法自然。
笔墨简炼。
大气磅礴。
独具新意。
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成就影响。
怪异晦涩中隐含着痛苦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
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
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
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
寥寥数笔。
或拉长身子。
或紧缩一团。
倾是而非。
特别是那对眼睛。
有时是个椭圆形。
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
鸟的眼睛。
生活中鱼。
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
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八大的鱼。
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
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
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
浑浑圆圆。
上大下小。
头重脚轻。
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
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
立不立得住。
他画的树。
老干枯枝。
仅仅几个杈椰。
几片树叶。
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
他画的风景。
山。
光秃秃的树。
东倒西歪。
荒荒凉凉。
果真有这么个地方。
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还有。
他画上的题诗。
签名和印章。
也是怪怪的。
例如他自号“八大山人”。
解释的人很多。
至今学者们还有不同争论。
他有一方印章。
印文刻作。
有人说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
有的人则持慎重态度。
称之为“屐形印”。
因为它的形状像只木屐。
至于他画上的题诗。
许多句子更是令人难解。
然而。
八大明确地告诉我们:“横流乱世杈椰树。
留得文林细揣摩”。
又说:“想见时人解图画”。
他是很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的画中之意的。
因此许多学者经细心的研究。
从他的画意和字里字间。
探听出许多真消息。
例如他有一个画押写作。
很长时间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
因为其形状特别像一只乌龟。
后来才看出。
原来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
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个皇帝崇祯自杀的日子。
标志着明朝的灭亡。
那么这个画押。
也就表示对国亡的纪念。
康熙二十一年他曾经画了一幅《古梅图》。
树的主干已空心。
虬根露出。
光秃的几枝杈椰。
寥寥的点缀几个花朵。
像是饱经风霜雷电劫后余生的样子。
其上题了三首诗。
第一首写道:“分付梅花吴道人。
幽幽翟翟莫相亲。
南山之南北山北。
老得焚鱼扫虏尘。
”“梅花吴道人”是指元代画家吴镇。
自号“梅花道人”。
方框内的字。
显然是被当时或稍后的收藏者有意剜去。
以避免文字狱灾祸。
不难猜测。
这个字不是“胡”。
即是“虏”。
清代统始者以满族入主中原。
最忌讳的也是这两字。
要在“南山之南北山北”扫除“胡尘”。
朱耷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反清复国思想。
第二首诗写道:“得本还时末也非。
曾无地瘦与天肥。
梅花画里思思肖。
和尚如何如采薇。
”诗中用了两个典故。
一是元初遗民画家郑思肖。
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下。
画兰花露根不画坡土。
人问何故。
他回答说:“土地都被人抢夺去了。
你难道不知吗?”二是殷遗民伯夷。
叔齐在周灭殷以后。
耻不食周粟。
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
直至饿死。
原来八大这幅《古梅图》虬根外露。
也不画坡土。
是仿照郑思肖画兰之意。
暗含着国土被清人所抢夺。
他这个明代宗室子孙。
之所以成了和尚。
正如伯夷。
叔齐采薇首阳山那样。
不肯臣服于新王朝。
国破家亡。
复国无望。
这使他不能不“苦泪交千点”了。
八大题画诗。
是解开他画意的钥匙。
然幽涩难解。
如迷如雾。
许多学者都下过一番功夫进行破释。
例如康熙二十三年所作《甲子花鸟册》。
其中第七页画一只八哥站在枯枝上。
题诗曰:“衿翠鸟唤哥。
吭圆哥换了。
八哥语三虢。
南飞鹧鸪少。
”此诗之意。
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经过引经据典考释后结论说:“此诗画是讥‘虢’亡后。
忠臣如鹧鸪之志切怀南。
殊不多见。
”这就是说。
八大的作品。
除了一般的国破家亡的情绪表达之外。
有时还具体有所指。
《瓜月图》亦是件有所指的作品。
在题诗之后他记录说:“己巳润八月十五夜画所得”。
发展到明清时代。
出现了许多文人水墨画写意大师。
八大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
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
八大则两者兼而善之。
他的山水画。
近师董其昌。
远法董源。
巨然。
郭熙。
米芾。
黄公望。
倪瓒诸家。
例如康熙四十一年所作《书画册》共画了六幅山水小品。
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响。
其远笔的圆润则有着董。
巨和黄公望的遗踪。
墨法参照了米氏云山。
而某些树石的组合形式。
显然取自倪瓒。
但是。
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
却又强烈地感觉到朱耷的个性。
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则。
不过是他随手拈来为自己服务的。
那些山。
石。
树。
草。
以及茅亭。
房舍等。
逸笔草草。
看似漫不经心。
随手拾掇。
而干湿浓淡。
疏密虚实。
远近高低。
笔笔无出法度之外。
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
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
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
比起山水画来。
八大的花鸟画创作。
更具有他风格个性的典型性。
顺治十六年所作《传綮写生册》。
和康熙五年作的《墨花卷》。
是八大早期作品。
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创作。
深受沈周。
陈淳。
徐渭的影响。
其用笔较方硬。
题材。
布局也未脱离前人窠臼。
但是画中所表现出的兀傲之气。
以及不拘一格的大胆剪裁。
如不求物象的完整性。
却已预示着他的未来的发展。
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
用他的话说是”廉”。
少。
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
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鸟虫册》。
其《涉事》一幅。
只画一朵花瓣。
总共不过七。
八笔便成一幅画。
在八大那里。
每每一条鱼。
一只鸟。
一只雏鸡。
一棵树。
一朵花。
一个果。
甚至一笔不画。
只盖一方印章。
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
前人所云“惜墨如金”。
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这点。
朱耷可谓前无古人。
后难继者。
少。
也许能有人作到。
但是少而不薄。
少而不贫。
少而不单调。
少而有味。
少而有趣。
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
这是难有人作到的。
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
这里大有文章。
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
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
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
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