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修改
——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事叹人生【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必修3、必修4课内咏史怀古诗,能说出此类诗歌经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用的艺术手法;2、通过分析归纳,会用所学的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准确解答同类题材的诗歌鉴赏题。
【学习方法】自学法迁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课本复习——必修3、必修4咏史怀古诗词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分析高中教材必修3、必修4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思想情感和常用手法三、分析总结咏史怀古类诗歌的特点1.标题特点:2.结构方式:3.抒发感情:4.常用手法:四、典例引领、导学规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1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万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主编:使用时间:一.了解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之是非,引发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词:“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
咏史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过华清宫》《赤壁》《夜泊秦淮》行文特点: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表达的思想情感:1.通过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书写怀才不遇之叹。
3.借古讽今,抒发盛衰无常、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感慨国运衰微,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学习重难点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相关知识1、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表达情感大致类型。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二、先学后教:1.导入观察以下诗歌, 总结其共同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桂枝香·金陵怀古》(宋, 王安石)、《石头城》(唐, 刘禹锡)、《蜀相》(唐, 杜甫)、《乌衣巷》(唐, 刘禹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赤壁》(唐, 杜牧)、《金陵怀古》(唐, 许浑)、《咏怀古迹》(唐, 杜甫)。
总结:2.定义: 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怀古咏史类作品, 严格地说, 应该有“______”和“______”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 触景生情, 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 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_______, 思________, 忆______, 抒_______。
“咏史”是翻阅古书, 捡点旧说, 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解。
——长于议论精辟。
3.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4.类型: 诗人怀古咏史, 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弟子多俊才, 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 “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2)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评击社会现实。
我们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便是如此。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词复习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古今多少事,得失寸心知——咏史怀古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识,会背会写诗歌。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意境,领悟作者情感。
(重点)3、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难点)二、学习过程(一)咏史怀古诗1.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2.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3.表达情感: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物是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4.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5.解题思路(1)要弄清史实。
(2)要体会意图。
(3)要领悟感情。
(4)要分析写法。
(二)作者陈子昂,字,代文学家。
杜牧(803—852),字,代文学家。
后人称之为“”,又与李商隐并称“”。
有《樊川文集》。
辛弃疾,字,号,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张养浩,字,号,济南(今属山东)人,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三)诵读诗歌,读出节奏美。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全诗(四)理解诗歌,读出意境美(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1、解释词语怆( chuàng)然:悠悠:涕:将:踌躇:2、翻译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五)品读诗歌,读出情感美。
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我喜欢(哪首诗)中的(哪句话),运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诗人(情感)。
(六)总结主旨《登幽州台歌》这首诗通过登楼远眺,吊古伤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在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中,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诗人借相同的地名,引发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之气。
怀古诗赏析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1.(2011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④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⑤。
[注]①周朴(?一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⑤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词义解释(2)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3)萦纡:旋绕曲折。
(4)残阳:夕阳二、句子理解与翻译首联: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颔联: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
颈联: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尾联: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遥想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三、分句赏析(手法、情感)首联: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
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颔联: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颈联: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采用拟人手法尾联: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手法和情感(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学生版)
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我们的目标:1、通过预习案,了解咏史怀古诗,回顾学过的咏史怀古诗句,体会深刻内涵。
2、利用探究案,合作讨论,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探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主要特点。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4、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我们不能放过的知识点(重难点):系统梳理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和情感的主要特点我们要达到的要求(考纲要求):辽宁省《考试说明》要求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相关知识,拓展视野。
2、仔细阅读,独立自主完成“知识回顾”、“课前热身”中相应题目。
一、沧海拾贝1、咏史怀古诗:▪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2、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六朝金陵)3、常用手法: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4.语言:含蓄蕴藉5.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二、知识回顾咏史诗名句默写: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锡《石头城》秦淮》⑹,。
(完整word版)咏史怀古诗答案
(完整word版)咏史怀古诗答案咏史怀古诗答案1、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3、(1)答案:CD(C应是“由虚写转入实写”.D《泊秦淮》重在“即景抒怀”。
)(2)。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揭露了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因极尽享乐而误国的行径,但表现主题的方式却不同:刘诗用的是对比手法,将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景色与当年“万户千门”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杜诗用的是曲笔,表面批评“商女”,实则讽刺沉溺于声色歌舞中的达官贵人,于婉曲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附【典故举隅】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
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4.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
咏史怀古诗学案答案
怀古类(怀古、登临、咏史)诗歌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类诗歌常见的意象,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方法和规律。
学习重点: 咏史怀古类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学习内容:滕王阁王勃/3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11※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30西塞山怀古刘禹锡/38九日齐山登高杜牧/45※安定城楼李商隐/46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92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99※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99相关知识导引一、咏史怀古诗的内涵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对历史遗迹的追思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讽刺时事),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二、咏史怀古诗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手法: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5、语言:含蓄蕴藉6、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六朝金陵)7、情感主题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docx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学习重难点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相关知识1、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 : 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苏教版必修1 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3、鉴赏《唐诗宋词选读》几首咏史怀古诗学习重难点: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第1课时1、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情感:情感1:情感2:情感3:情感4:情感5:情感6:2、检查几首赠友送别诗的背诵及默写。
(随机挑选一二首)【知识构建】一、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古代诗人们总是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咏史怀古诗特点: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古诗词鉴赏学案之咏史怀古诗鉴赏编制:2014-12-8导语:中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
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学习目标:1、识记咏史怀古诗相关知识,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一、定义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区别: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三、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江雨、芳草、鸟啼,都隐约透出昔时的梦幻。
但世事已非,令人感叹。
当时唐朝也快灭亡了。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第12课 咏史诗三首 学案(含答案)
第12课咏史诗三首学案(含答案)第第12课课咏史诗三首咏史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刘长卿.李贺.温庭筠的生平。
2.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构思。
3.学习诗歌寓言笔调和拟人化的手法。
4.体会诗歌中寄寓的深邃的哲理。
5.把握诗歌借史咏怀.借史讽喻的特点。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意解读穆宗长庆四年824,作者由夔州刺史转为和州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时,有感于当时朝政腐败,藩镇割据局面,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四句,以雄浑的气势描绘西晋伐吴,结束了国家分裂状况,情调高昂。
后四句,汲取历史教训,借古喻今。
颈联说往事可以感伤的,还不止东吴为西晋所灭,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也相继覆灭,只是西塞山依旧靠临长江,永远为人们所凭吊罢了;并照应上文,说明地形不足恃,“王气”不可凭。
尾联联系唐王朝的当前形势,赞扬“四海为家”,希望国家统一,但也必须警惕藩镇纷争。
以故垒隐伏在萧萧芦荻中的图景作结,包涵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力量。
名句识记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考点演示请以“今逢四海为家日”一句诗,说出这首怀古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
答案反对分裂,主张国家统一。
一.作者简介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州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尉。
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
被诬,贬睦州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
世称“刘随州”。
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内容广泛,各体皆备,诗名盛于中唐前期。
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苦在诗中亦有所反映。
但大多写遭谗贬谪.胸怀不平之意,以及感慨政治失意和山水闲逸的情怀,缺乏雄浑苍劲之作。
他的诗以五言.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其五言律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在当时很负盛名,自诩为“五言长城”。
高三古诗鉴赏复习之咏史怀古导学案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知识链接(一)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怀古咏史诗是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2、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3、诗歌的内容: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拟人、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8、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高中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习题含答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鉴赏怀古咏史诗要注意的几点: 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一首词再现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2、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
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doc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主编:使用时间:%1.了解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之是非,引发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 而抒发感慨。
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弓I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词:“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
咏史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过华清宫》《赤壁》《夜泊秦淮》行文特点: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部表达的思想情感:1. 通过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2.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书写怀才不遇之叹。
3. 借古讽今,抒发盛衰无常、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感慨国运衰微,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占人吉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占人能一展抱负, 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途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学习时间】 4课时自学指导及检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2、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3、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
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两句何意?4、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5、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一、相关知识1、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咏史三首导学案含答案(DOC)
12.咏史诗三首高 ___级___班学生姓名:_______文题解读《长沙过贾谊宅》长沙就是今湖南省长沙市。
“过”是拜见的意思。
贾谊宅:西汉贾谊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因此长沙有他的故居。
题目点了然作诗的地址和歌唱的对象。
《金铜神仙辞汉歌》汉武帝刘彻暮年青信方士的胡言,在长安建章宫前造神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以铜铸之,上有神仙掌,承接空中露珠,认为饮服和着玉屑的露珠,就能长命百岁。
魏明帝曹叡景初元年(237),将铜人从长安搬出,准备移立在洛阳宫殿前。
途中因铜人过重,留在霸城。
金铜神仙临别时的“潸然泪下”,表达的主假如亡国之痛。
这此中隐含了年青的李贺对历史兴亡之感慨。
《过陈琳墓》陈琳,汉末三国时有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墓在今江苏邳县。
据载陈琳曾为袁绍起草讨曹檄文,文笔锋利,曹操看到此文后,不觉汗流满头,偏头痛的缺点竟不治而愈。
题目点了然作诗的地址和歌唱的对象。
走近作者刘长卿 (709 —约 780) ,字文房,世称“刘随州”,河间 ( 今属河北 ) 人。
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 ( 今属江苏 ) 尉,摄海盐令,因事坐牢,贬为潘州南巴 ( 今广东茂名南 ) 尉。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 ' 以“言长城”自负。
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李贺 (789 — 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 ( 今河南宜昌 ) 人。
唐宗室郑王李亮裔孙。
李贺罕有诗名,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土,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七岁。
李贺擅长乐府,想象丰富奇异,色彩瑰丽,炼字凝句,苦心经营,后代称为“长吉体”。
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 。
今存《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 ( 或名《李贺歌诗编》 ) 。
《全唐诗》编诗五卷。
温庭筠 ( 约 812— 866)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 ) 人。
才思矫捷,咸通七年(866) 任国子助教,竟漂泊而终。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导学案咏史怀古诗的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法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写人物,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一、相关知识1、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
(有时指淮河。
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5、咏史怀古诗常见的古地A.前代的都城:金陵、咸阳、长安、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西塞山、隋宫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武侯祠、昭君墓、贾谊宅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唐(安史之乱)、两宋、南唐后蜀等。
二、考试设题角度1、写景、用典意图以及分析作者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分析艺术手法课 堂 探 究 案一、课文引路,温故知新1.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蜀相》两首诗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1)结合诗句以及所学过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并且分析这两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结合表格分析分析这两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对比失落 同病相怜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下面问题。
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石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女墙,城上的矮墙。
即城垛。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考:(1)在《扬州慢》上片中,作者印象中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_春风十里,荠麦青青;现实中的扬州却是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用原句回答),抚今思昔,有力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的情感。
(2)《石头城》和《泊秦淮》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石头城》:表现作者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泊秦淮》: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思考:这两首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不同怎样的情感态度?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二、练习迁移学以致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史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藩镇割据厉害,朝廷采用求和政策。
思考:作者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首联开门见山,指出和亲是历史上最拙劣的政策。
颔联写和亲的实质就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于妇人之手。
颈联确切无疑地指出和亲政策不能打败敌人。
尾联则以问句形式说明为君主定下和亲政策的不是忠臣。
诗人一步步表明求和政策的失误。
借古讽今。
希望当朝皇帝做出英明的决断,要重用贤臣,不要一味地屈辱求和。
三、高考真题实战演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思考: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江苏卷)阅读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思考: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这两联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3、(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思考: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四、课后作业总结提升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长恨辞李觏马嵬袁枚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思考: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
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课后反思案咏史怀古诗有哪些情感主题?请简要概括。
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同病相怜)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借古讽今)理性反思(借古讽今,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