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政治)考研名词解释
2021年同济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真题-(643)国际政治理论
2021年同济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真题-(643)国际政治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家行为体利益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3.国际组织
4.均势秩序
5.全球治理
6.集体安全
二、简答题
1.简述古典现实主义的核心假定
2.简述国际冲突的管理途径
3.简述国际政治权力的制约因素
4.简述欧盟超国家治理的制度结构
5.简述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的关系
6.如何理解国家具有两重性
7.简述国家利益的内容构成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处理对外关系的思想
2.论述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问题(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021同济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真题-(859)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1.维也纳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
3.苏伊士战争
4.“人权外交”
5.参与扩展战略
二、简答题
1.简述俾斯麦体系走向终结的主要原因
2.简述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思想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对战时国际关系的影响
2.论述冷战后中国周围安全情况的变化。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这些中心力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与国家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
随着这些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背景下,为建立一个围绕美国经济和黄金运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1944年,由美国发起与组织的联合国家与联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协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2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种体系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利于美国对外扩张和掠夺,利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维持。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
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其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
雅尔塔体系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4、发展中国家:狭义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
2024考研 政治 名词解释
2024考研政治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民主民主是指人民通过选举、表决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管理和公共事务的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式。
民主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思是“人民的统治”。
民主制度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强调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建立在人民的支持和授权之上。
二、司法司法是政府机关通过审判活动进行的行政和公民案件解决活动的总称。
司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公正、公开,司法机关负责裁判案件,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法律公正颁发司法裁决。
三、公正公正是指在权力运行、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符合公认的道德、法律和公平原则的行为和状态。
公正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
维护公正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人们追求公平、合理和正义的基本要求。
四、代议制代议制是一种政治制度,通过选举形式选出代表,代表人民的意愿和权益,履行国家管理和决策权,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主要形式,倡导民众通过选举代表进而实现民主选举。
五、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国家法律范围内所享有的权利,它是贯穿于国家法律制度之中的一项法治基本概念。
公民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参与政治、参与公共事务及享有平等待遇等等。
六、宪政宪政是指国家政权的行使和制约受宪法约束,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政治制度的总基础和最高准则,宪政是一种以宪法为根本规范的政治体制,它倡导通过宪法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行使和限制政治权力。
七、政党政党是形成不同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的群体,是组织关注国家公共利益的政治力量载体。
政党通过竞选、组织和决策等活动参与政治生活,代表一定的社会阶层利益和政治主张。
在政治考研当中,对以上名词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政治基本概念和政治制度的认识和把握。
希望广大考研学子能够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政治理论和实践,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在2024年,考研政治作为考试科目之一,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
国际关系学院历年真题(完整版)
国际关系学院2006年考研题目一名词解释:1,普法战争2,白里安凯洛格公约3,德黑兰会议4,肯尼迪和平战略5,北约伙伴关系计划6,日本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纲领二:简答题1,简述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及影响2,试述20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背景行动及成果?三论述1,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立法,以及租界法案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2,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战略形态的成因的内容以及影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政治)综合简答 1简述东亚峰会的意义2简述中日关系僵局的原因短论 论911事件的影响简述一下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及影响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1,普法战争 2,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3,德黑兰会议 4,肯尼迪和平战略\ 5,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6,日本《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二:简答题1,简述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建立并评价其作用2,试述20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背景、目标及成果。
三论述1,20世纪3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中立法》与《租界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战略形态形成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政治)专业综合一、简答(每题25分)1试析首届东亚峰会的意义2简析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原因\二、短论 (100分)评估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国际政治专业综合一、名词解释1、“文明冲突论”2、欧洲一体化3、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4、国际政治行为体5、民族主义6、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二、论述题1、什么是世界格局?试论世界格局划分的基本理论及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试析当前中日关系及中国关于中日关系发展的主张。
3、试论新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流派及意义。
国际关系专业(文传)方向专业综合一、名词解释1、博客2、把关人3、公众4、意见领袖5、财经传播6、遣唐使7、文艺复兴8、和平崛起二、简答题(前4题选答3道,第5题必答)1、试结合信息社会中因特网这一传播新媒体,简析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2、当今美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中有所谓“管理学派”、“语艺学派”和“整合营销传播学派”,请选择其中一个学派,简述其对公共关系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主要的学术代表人物。
政治国际关系
政治国际关系政治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和相互关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日益紧密,国际政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政治国际关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
一、政治国际关系的定义政治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基于政治目标和利益而展开的相互联系和互动。
这些联系和互动可以包括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政治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是国家之间的平等性和主权性。
各国在政治国际关系中追求自身的国家利益,通过协商、对话、合作或竞争等方式来达到自身目标。
二、政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政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事关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外交政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
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每一次国际关系的调整都将对各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国际关系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科技创新以及和平稳定,也可以引发战争、危机和冲突。
因此,各国需要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政治国际关系的变化,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
三、当前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政治呈现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
首先,多极化意味着世界上存在多个大国或地区的力量平衡。
例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崛起使得国际政治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依性更加密切。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都需要各国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文化多样性的兴起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
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将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在当前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下,各国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政治对话和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时,各国需要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多边机制解决争端和矛盾。
只有通过平等和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总结起来,政治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基于政治利益而展开的相互联系和互动。
它对每个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历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重难点
国际关系考研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高分经验,考研辅导2015年人大国关考研真题专业课一:政治学原理(625)一、名词解释(6x5=30)1、参与性危机2、民主社会主义3、掮客型政党4、政治冷漠5、阶级分析方法6、抗争政治二、简答题(4x15=60)1、简述政治博弈的类型,要素,规则2、简述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理论3、简述总统制的特征4、简述国家目的的矛盾性三、论述题(2x30=60)1、印度历史上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印度独立后建立了英式的代议制民主制度。
英国印度虽有基本相同的政治体系,却有明显不同的治理绩效。
试用政治学原理分析之。
2、结合中国政治现状,试述作为文化权力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2014年人大国关考研真题政治学原理625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社群主义2、罗伯特达尔3、联邦主义4、政党适应性5、违宪审查6、社会资本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新制度主义的各个流派2、简述韦伯的官僚制3、简述传媒的政治功能4、简述政治革命的条件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1、结合中国实践,试论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的政治意义2、结合具体国家的案例,试论形式民主、实质民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2013人大国关考研真题政治学原理(625)1、名词解释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公民观国家自主性熊彼特式民主部门政治理论福利国家议会制政体2、简答(1)简述古典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点(2)简述现代国家建构中的主要危机(3)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4)简述吉登斯的国家形态理论3、论述(1)结合中国政治实践,试论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对国家治理的影响(2)试论政治合法性的建构政治考研资料相关知识点5: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一,实施互利共裹的开放战略,要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在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形成的,总体上有利于维护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
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概论卡尔:英国学者,他将理想主义批判为乌托邦,并提出现实主义。
他在1939年发表的代表作【二十年危机】,构建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国际政治思想核心包括三方面内容:1.国家必须在权力和道德之间寻求平衡2.权利仍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3.国际利益和谐是理想不是现实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
他的代表作【国家间政治】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标志着现实主义理论的成熟。
他在书中提出了人性论、权力论、循环论,并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治于人性的客观原则的支配2.以权力定义利益3.以权力定义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4普世道德不能用来知道国家行为5.具体的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6政治现实主义是独立的理论学派沃尔兹: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国际政治理论】,并对古典现实主义进行了三大重要修改。
他认为:1.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2.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他的新现实主义又被称作结构现实主义,是一种强调安全的现实主义理论。
它是国际关系诸多理论中理论化程度最高、最为简约且影响最大的理论。
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以人类与其政治价值为焦点的探索世界政治的历史和制度的方法。
国际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国家体系和国际社会,其基本假设有:1.国际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部分,其核心包括诸如独立、安全、正义等基本价值2.以人为中心的方法:要求国际关系学者对参与国际关系活动的人(如政治家、外交官等)的思想和行为做出阐释3.接受国际社会无政府的前提,但是有些国际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是具有独特规则、规范和制度的无政府社会,政治家能运用这些规则、规范和制度来推行其对外政策,因而世界又是有秩序的(无政府,有秩序)非传统安全: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过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
例如经济制裁问题、资源争夺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跨国犯罪问题、人权问题、贫困问题等。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1.2+4方案:由美国提出的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方案。
随着1989年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欧局势的巨大变化,德国统一问题出现新情况。
同年11月8日,民主德国宣布开放同西德和西柏林的边界。
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统一德国的十点计划,统一进程明显加快。
由于德国统一的问题历来是牵动欧洲全局的最敏感问题,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密切关注。
1990年2月13日美国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讨论有关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内部问题”,然后由两德和美英法苏四大国就未来德国在欧洲的军事政治地位,欧洲结构,柏林地位,结束四大国的权利与义务,波德边界,对德和约等“外部问题”谈判,其结果提交欧安会35国首脑会议确认。
方案得到两德和苏英法的赞同,按照2+4方案,两德和苏英法美召开了多轮“2+4外长”会议,就德国统一的内外部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U-2飞机事件: 1960年5月1日,苏联在其领空击落美国U-2高空间谍飞机事件。
1959年9月15-28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访美,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会谈并发表了公告。
苏联同意收回限其他占领国在6个月内就德国问题达成协议的声明,美国也同意就柏林地位和德国统一问题召开四大国首脑会议。
苏联正式邀请美国总统1960年春后访苏。
艾森豪威尔决定出席巴黎四大国首脑会议后,于1960年6月10-19日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
1960年5月1日,美国一架U-2高空间谍飞机在深入至苏联维尔洛夫斯克附近进行间谍活动时,被苏联导弹击落。
5月16日,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巴黎举行会议期间,赫鲁晓夫要求艾森豪威尔对U-2间谍飞机事件公开道歉,遭艾森豪威尔拒绝,赫鲁晓夫退出了会议。
四大国首脑会议流产。
3.大西洋联盟政策:二次大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对西欧的总政策,形成与1946年动至1947年春。
这项政策的要点是支持西欧的复兴和联合,而这样的一个西欧要与美国密切协作。
【稷下智库】2021大学国际关系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2021大学国际关系考试名词解释简单题答案【稷下智库】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名词解释五道(每道15分)以下为题库:①安全困境安全困境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术语之一,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根据结构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无政府秩序下,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安全,通过扩充军备、结盟等方式实现自保,但此类行为在他国眼中可能是威胁。
因此,国家之间的猜忌和自保行为,可能导致军备竞赛和联盟体制,反而加剧了安全问题,形成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可以通过军备控制和裁军、签订条约等方式减轻。
②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假定存在一种客观"结构”,即"国际体系结构”。
沃尔兹认为国际关系之结构是由国际政治上权力分配的结果决定的,结构制约并影响国家之长期战略与外交政策。
国家在国际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是造成各国对外政策不同的主要因素。
结构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其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集中在: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重要关头,国家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研究国际体系的变化,既要注重单位层次,又要注意结构层次。
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可以说是最标准、最简约的科学理论。
③复合相互依赖复合相互依赖理论指一种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的理想建构理论,阐述了相互依赖、敏感性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相互依赖的概念。
复合相互依赖的主要内容有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跨国企业间的多渠道联系;问题之间没有等级之分,多个政府部门参与;复合相互依赖普遍存在,意味着一国政府不在本地区和某些问题上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军事力量起次要作用。
新自由主义的确把握住了国际社会的新变化和新进展,不再像新现实主义那样只关注军事安全这导致其理论,强在包罗万象,弱在不够简约。
④三种无政府文化无政府文化是结构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无政府文化建构了国家身份,从而决定了国家的利益和行为。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复习参考资料-国际政治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国际政治秩序与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历史范畴。
国际格局是指一定时段内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的实力对比和力量组合而形成的基本结构;其基本特征是一是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为一种世界权力体系,而不是地区范围的权力结构。
二是具有客观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世界权力结构,而不是一种主观设定。
三是具有相对确定性,它一经形成就会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体系的相对稳定。
四是具有均衡性,体系内的各种战略力量相互作用、牵制,使该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均势结构。
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则指的是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它是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实力和对外政策相互作用的统一产简言之,国际秩序就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特定的国际秩序总是同特定的国际格局相对应,国际秩序总是受着国际格局的影响和制约。
国际秩序也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它表现出国家、国家集团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和顺序,稳定而有序。
二是具有一定时效性,它的机制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有效。
三是具有协调作用性,它体现为对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相互关系和相和相互利益的协调作用,对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排序有很大影响。
各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90年代,世界格局的转型与演进,为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与未来世界大国改变其国际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各国都想设计某种方案,为自己在未来世界格局中谋求一个有利的位置,并且展开了一场争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斗争。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有(1)美国。
雅尔塔体系瓦解以后,美日就有建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打算。
海湾战争为美国提出其主张提供了极好时机。
布什利用海湾战争的胜利来证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全能冠军”,以此构筑“单极世界”。
(2)西欧。
西欧主张未来新秩序应是“美欧日三极体系”,不赞成美国的“单极世界”。
北大国政常考知识点汇总,历年考点分析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国家利益一国内有利于其大部分居民的共同生存和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是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等。
决定国家对外战略、政策、行为方式及其变化发展。
具有抽象性、全民族性、具体性、客观性、阶级性等内涵。
综合国力即国家实力,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维护其生存发展的一系列物质和非物质力量的总和,及其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战略、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能力。
它是衡量行为主体的国际地位、作用的尺度,也是行为主体实现其目标的手段。
包括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等各项。
评价其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公式。
军事实力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以及向外扩张的武力,它是国力构成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的反映。
在历史上,一直与外交相互为用,为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强大的工具。
战后,其地位下降,但仍不可忽视,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后盾。
军事因素各国的军事状况和对外军事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军事因素,它是影响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之一,主要影响综合国力,对外战略和行为方式。
当代军事因素的作用有下降的趋势,但仍起很大的作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后盾。
自然环境国际政治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环境。
包括人口、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三人要素。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自然环境对于综合国力、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国家间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使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质的突破和飞跃。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推广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始于19世纪下半期;第3次科技革命始于二战后,以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技术为主要标志: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以材料、生命、宇宙工程为主要标志,实际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伸。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均势国际力量的分布人致相等,相互之间不依存,均势力敌。
考研政治名词解释与常见考点梳理
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添加标题
科学发展观:以 人为本,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中国梦: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人民幸福。
添加标题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要求
形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
阅读材料,理解 题意
分析材料,提取 关键信息
结合知识点,组 织答案
书写工整,条理 清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6
考研政治备考建议与注意事 项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明确目标:确定 考研政治的目标 分数和复习重点
制定计划:根据 目标制定详细的 复习计划,包括 时间分配、复习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名词解释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
2权力: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的影响,国际事件的综合能力3冲突(论):冲突与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有关。
由于各国追求的利益不同,所产生的“权力冲突各异”,因而导致频繁的国际冲突。
4均势(论):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
均势理论假定,在这种格局下,国家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
5霸权:指国际关系中一种支配性的领导地位和状态,也可指霸权国强行推行其意志的政策。
霸权国是指具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行为,操纵国际体系运作的国家。
6 博弈论: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7 合作: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策和行动上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行为及其结果。
合作并不是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状态(没有利益冲突),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冲突和利益趋同并存,虽然国家之间有着利益冲突,但调整各自政策之后,相互的实际或预期效用相吻合,从而克服利益冲突,达到实现共同利益的结果。
8体系:“部分或分体系的集合体”,任何体系均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任何体系都呈现一种结构,其组成部分处于互动关系之中。
体系论则是一种“抽象的,描述的和理论的概念。
”它提供一种广泛的分析观点。
9相互依存:基欧汉和奈把相互依存定义为:彼此之间的依赖。
并认为相互依存意旨敏感性和脆弱性。
他俩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者追求财富和追求权力的互动作用。
国际政治学概论1—7章答题答案(1)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P22)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
2、(P37)国际政治经济学:指讲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简答题1、请简述列宁分析的垄断资本和垄断同盟分割世界的几种形式?P32第一种形式是资本家同盟分割世界,即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垄断组织之间通过协议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和分配投资场所。
第二种形式是列强瓜分世界,及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2、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体系进行的系统阐述P31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帝国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垄断,它不仅垄断国内市场,还要垄断国际市场,以便从世界上将一切竞争者排除,到达垄断的目的。
第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
伴随生产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第三,“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系的国际网络方面所起的作用”。
自由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随着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第四,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
3、请简述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P35⑴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区分。
⑵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⑶民族自决原则。
⑷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
4、列宁认为殖民制度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意义?P36首先,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廉价原料产地的作用更加重要了。
其次,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输出资本,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的最有利场所。
再次,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了。
最后,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重要场所。
5、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P42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的主张是人的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有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人类社会仍旧会恢复到和谐、友善的美好社会。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
2权力: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的影响,国际事件的综合能力3冲突(论):冲突与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有关。
由于各国追求的利益不同,所产生的“权力冲突各异”,因而导致频繁的国际冲突。
4均势(论):??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
均势理论假定,在这种格局下,国家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
5霸权:?指国际关系中一种支配性的领导地位和状态,也可指霸权国强行推行其意志的政策。
霸权国是指具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行为,操纵国际体系运作的国家。
6 博弈论: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7 合作:?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策和行动上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行为及其结果。
合作并不是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状态(没有利益冲突),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冲突和利益趋同并存,虽然国家之间有着利益冲突,但调整各自政策之后,相互的实际或预期效用相吻合,从而克服利益冲突,达到实现共同利益的结果。
8体系:“部分或分体系的集合体”,任何体系均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任何体系都呈现一种结构,其组成部分处于互动关系之中。
体系论则是一种“抽象的,描述的和理论的概念。
”它提供一种广泛的分析观点。
9相互依存:基欧汉和奈把相互依存定义为:彼此之间的依赖。
并认为相互依存意旨敏感性和脆弱性。
他俩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者追求财富和追求权力的互动作用。
IPE已发展成一个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11国际机制:是指在某一特定问题领域里组织和协调国际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具体名词解释第⼋章杜鲁门主义(T rumen Doctrine):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
1946年9⽉24⽇克利福德报告全⾯勾画了美国在以后⼀个时期将推⾏的以军事抑制为主的遏制战略。
西南河⼟⽿其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来提供了机会。
1947年3⽉12⽇,杜鲁门在美国会参众两院特别会议上发表了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
杜鲁门把世界所有国家分为两类,⼀类国家的⽣活⽅式是“⾃由的”;另⼀类国家的⽣活⽅式是“不⾃由的”,是“少数⼈强加于多数⼈的”。
他说所有国家⾯临两种⽣活⽅式的选择,美国必须领导“⾃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威胁。
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终结和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正式实施与美苏全⾯冷战的正式开始。
美国对外战略正式进⼊冷战时代。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动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控制西欧的需要◎输出商品与资本◎遏制苏联。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947.6.5),Marshall Plan官⽅名字“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马歇尔计划的运作⽅式—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历史作⽤:◎西欧经济恢复到战前⽔平,政局趋向稳定◎美国是最⼤的受益者◎马歇尔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北⼤西洋公约组织(NATO):《布鲁塞尔条约》:1948.3.17签署(英、法、荷、⽐、卢五国)1948.8.25⽣效主要内容及其性质:以军事同盟为核⼼的多边军事条约,是在美国操纵下,建⽴欧洲军事集团的第⼀步。
始创成员国:美、加、英、法、意、荷、⽐、卢、丹、挪、冰、葡12国1949.4.4签署<<北⼤西洋公约>> 1949.8.24⽣效北约成⽴的宗旨是:通过集体防御,维护北⼤西洋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和利益。
当时12个缔约国签订的北约⽂件包括1个序⾔和14项条款,其核⼼是第5项条款,即“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的⼀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将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进攻。
国际关系名词解释(2)
国际关系名词解释(2)国际关系名词解释大西洋联盟政策战后美国加紧制定控制西欧的政策。
1946年冬至1947年春,逐步形成了美国对西欧的总政策,即大西洋联盟政策。
这项政策的要点是支持西欧的复兴和联合,加强美国和西欧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合作,以便控制西欧,进而称霸世界。
大西洋联盟政策的具体表现是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这一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为了遏制苏联,需要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西欧作为盟友;为了保持本国的经济繁荣,美国需要一个广阔自由的欧洲市场。
但它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复兴。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的通称。
二战后美国争夺全球战略的重点——欧洲的扩张计划。
1947年6月5日,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
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定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利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
1947年7—9月,英、法、意等16国的代表在巴黎开会,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宣布接受),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后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
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余为贷款。
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增长。
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缓和了美国国内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国联盟军事集团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4日。
宗旨是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冷战时期它是美国协调和西欧国家关系、联合抗苏的军事同盟。
随着冷战的结束,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对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东扩和实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竭力向中东欧扩展影响,在欧洲安全和全球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包括:1,国政社会形成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政社会的一般特征,各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政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政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主要对象。
3,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
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
发展与变革,等。
4国社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既抽象又具体的范畴,必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政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政的发展规律。
其主要流派有理、现、新现等。
国际政治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是资本主义和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行为主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另外,还有许多虽不具行为主体资格,但是能于国际舞台发挥作用和影响的行为者,其中国际政治力量以及由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决定的国际政治格局对国际政治发展演化其重要的作用。
国际关系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
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即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
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是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
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三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范围最小。
国际政治环境即国际政治的基本环境状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这些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国际政治环境的理论分析出现于20世纪初,60年代以来,日益得到重视。
环境分析对指导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有重要作用。
国际行为者指那些没有国际行为资格,却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进行活动的群体和个人。
主要有个人、部分国际组织和大部分跨国公司。
战后,国际行为主体多样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条件下,国际行为者作用日益加强。
国际行为能力国际行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影响的作用力。
它是国际行为主体的必备要素之一。
是国际行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依据。
与其相近的概念有“作用力”、“影响力”等。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范围内各种经济力量的对比状态,它和国际政治格局一起构成国际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并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和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也反作用于经济格局,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社会中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并对国际政治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实体。
主要指一些强大的主权国家,国家联盟,国际组织等。
根据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划分国家格局,国际体系。
国际系统即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国际社会看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结构功能,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可以从中探索国际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又可以分为一般政治系统和国际政治系统两个层次。
世界体系国际范围内由各个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而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包括世界政治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它是资本主义与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
世界体系打破民族壁垒,把世界完全联为一体,其特点是:整体性、相互联系性和不平等性。
多极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种形态,国际政治多种力量彼此势均力敌、基本平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国际事务。
典型的如: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下英、法、普、奥、俄均势格局,一般认为其比单极格局稳定。
两极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种形态,两个大国或集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对整个国际事务起到决定性作用和影响,典型的如战后美苏对峙状态。
一般认为其比单极格局稳定,但又不如多极格局。
两极多元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种形态,一种由两极向多极,或有多极向两极过渡性格局状态,如当今世界由两极到多极。
国际竞争国际关系的主要作用方式之一。
即各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或争胜。
它和国际冲突、国际合作相互交织,相互转化。
国际竞争是国际关系最普遍的一种相互作用形式。
国际合作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国际领域或双边关系中所进行的协调、联合行前乃至结盟或一体化。
国际合作一般都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是互利的,有助于维护各自的利益,但是也存在非自愿合作的情况,这种合作往往是不公平的,是非互利的。
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存在于所有国际关系领域,是自国家间关系出现后即一直存在的一种国际相互作用形式,并随国际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深化。
它与国际竞争、国际冲突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国际冲突国际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即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的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放对性遭遇或相互作用。
突出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领域。
冲突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极端形式即为战争。
它与国际合作、国际竞争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当代国际冲突具有的特点有:(1)全球性、广泛性和联动性。
(2)国际冲突主要形式的转移与兼容性。
()国际冲突的频率与时间性发生变化。
(4)国际冲突潜在的危险性与可控性。
国际会议由各国政府或政府间国际组织所召开的会议。
多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问题,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其地位、作用日益重要。
当今重要国际会议多为国际组织成员国间的例常会议,如联合同大会、西方七国会议等。
国际法称国际公法,国际社会之法。
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关系,规定国家权利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具有是时代性、超阶级性两大特点。
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国家关系提供法律依据,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一系列仲裁、斡旋、协调的机制。
由于其自身特征性以及国际政治的现状,国际法至今仍经常受到践踏,不能完分发挥作用。
国际法主体即在国际法范围内权力与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和主要代表,包括主权国家和部分政府间组织。
国家法主体经历了一个范围扩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国际政治的民主化与主体多样化,至今仍有扩大趋势。
国际准则是各个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行为、处理对外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1.时代性,一种社会意识和道德范畴,反映出各个时代国际社会存在的现实2.共识性3.制约性。
一经确定,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主要表现:(1)基本的国际道德观念的无形影响。
(2)为国际舆论工具的制约作用。
(3)对危及国际安全的行为予以制裁的重要依据。
国际制裁采取行动的主要依据,一是国际法,二是国际准则。
4.非强制性,原因:(1)国社无政府状态,缺少强制机关。
(2)作为国家间相互关系的一般道德规范和普遍原则,对于如何实行以及是否违反国际准则,它是不象国际法那样明确具体,也难以达成共同的、一致的明确解释。
(3)在无政府状态以及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条件下,对公然违反国际准则的行为的制裁也是有限度的。
国际习惯由于长期普遍使用而被各国所承认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之一。
最早的国际习惯可以追溯到古代,三十年战争以后日益理论化、系统化。
国际宗教组织由各国的宗教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著名的有世界三大宗教的国际组织,即。
跨国政治由各种跨国行为主体在世界范围内所从事的超越国界的一系列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是当今国际政治或世界政治的一个新内容,是传统国际政治的发展和补充,也是国际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
跨国行为主体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组成的通过自己跨国界的行为来影响国际政治或国际政治发展进程的国际行为主体,即非国家行为主体,主要包括跨国公司,国际组织。
其特点是多元性,跨国性,协调性,非强制性。
其在国际政治,跨国政治中的地位,作用日益上升。
跨国组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和个人组成的,在两个以上国家活动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其特点是多元世,跨国性,协调性,非强制性。
跨国组织在当今国际政治或跨国政治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是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力量,但仍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使其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
跨国行为跨国行为主体影响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协调国家间关系而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
包括跨国行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行为,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行为。
协调性,非强制性。
跨国行为的出现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给国际政治增添了新的内容,跨国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
世界性运动由一定的国际组织发起领导的、为特定宗旨而进行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活动,往往能对两国或多国政府施加压力,甚至促使政府改组,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
当今最著名的是国际恐怖主义运动。
世界主题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存在的根本问题。
是全人类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课题,它具有时代性。
20世纪上半期,世界主题是战争与革命,80年代邓小平提出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认可。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表明和平与发展问题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解决这两个问题,人类任重道远。
民族国家一个拥有政治主权的民族,它具有社会凝聚力,并在政治上是有组织的或独立的,民族国家形成于1648年威会之后,是资本主义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
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民族国家是现代同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定居的人民、同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乎等权)。
共同体的核心基础是政治文化认同,种族、血缘、经济、关系都在下降,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语言、文化倾向、生活地域关系。
民族主义在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本民族的成员逐渐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习惯、风俗、生活方式的认同,是为了本民族求生存、发展的愿望的集中体现,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和历史渊源。
是强大的意识形态化的族内感情,是民族生存,发展,共同奋斗的纽带,是一种强大的内聚力,是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之一。
尽管民族主义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其消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往往成为当代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其两大职能是阶级统治社会管理。
国家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必然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走向消亡。
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主权、政府、人口和国土。
外交主权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官方行为。
是一国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外交采用的是和平方式,主要是谈判;从事外交活动的不仅仅是专职外交人员和外交机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外交是一种艺术和技巧,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外交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总是和军事方式相互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