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且多种多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并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风险增加众所周知,胃黏膜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当幽门螺杆菌侵入胃黏膜时,它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并可能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

这些变化不仅会损伤胃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还可能诱导细胞DNA异常增殖以及抑制DNA修复和凋亡机制。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一项由中国学者进行的队列研究发现,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相比,已知带菌者患上胃癌的风险增加了2到6倍。

这个结果表明了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二、幽门螺杆菌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探索幽门螺杆菌如何通过不同机制参与诱导胃癌。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致癌机制。

1. 慢性炎症反应当幽门螺杆菌侵入胃黏膜后,它会引起局部和系统性炎症反应。

这个过程会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产生,并促进肿瘤形成所需的细胞增殖和迁移。

2. 细菌致突变作用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特有的外毒素CagA对宿主细胞产生致突变作用。

CagA进入宿主细胞后,会与多个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干扰正常的细胞信号传导路径。

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炎症反应,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风险。

3. 激活慢性细菌消灭机制在胃中产生足够的胃酸是人体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重要机制。

然而,当人体暴露于长期低盐或低酸环境时,会导致免疫系统激活以提高成活率。

这也会使得本应死亡的幽门螺杆菌能够继续存活并引起更严重的黏膜损伤和癌症风险增加。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的影响除了直接参与诱导胃癌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对胃黏膜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人体胃部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源之一、这种细菌被广泛认为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还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已经发现,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例较高,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一项对6806名亚洲人进行的研究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两倍。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间越长、感染程度越高,患胃癌的风险就越高。

虽然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它并不是唯一导致胃癌的原因。

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和酗酒等也与胃癌有关。

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深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的机制。

一种可能的机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长期刺激胃黏膜,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这些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最终导致癌变。

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通过干扰机体的免疫应答,降低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能力,从而促进胃癌的发展。

在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株的毒力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有些幽门螺杆菌株具有一些特定的遗传变异,它们能够产生一些特殊的分泌系统和毒素,进一步损害宿主细胞。

因此,幽门螺杆菌株的毒力可能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策略上。

目前,采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然而,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已成为困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挑战。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其他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如疫苗接种、中草药治疗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胃病分析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胃病分析相关性
析,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9例患者均为 20 6 0 2年 1 O月 ~ 0 5年 1 因上腹部 20 O月
1 , . m 以 上 1 5例 2 5 c 1例 。 胃 溃 疡 患 者 H , 性 率 为 P阳
8.%。 86
2 3 胃癌 .
在4 2例 胃癌 中, 腺癌 3 8例 , 鳞癌 4例 , 胃癌 中
H P阳性率 8 . %。 81
3 讨 论
目前 已经确认 H P与上 胃肠道疾病 中的慢性 胃炎 、 消化 性溃疡 、 胃癌和 胃粘膜相关淋 巴组 织淋 巴瘤 4种疾病密切 相 关 … , P是慢性 胃炎和消化性 溃疡最 常见也是 最重要 的致 H 病 因子 。慢性 胃炎是 常见病 , 年龄越 大 , 发病率 越高 。本组 19例患者均 合并 慢性 胃炎 , P感染率 7 . % , 6 H 57 萎缩性 胃炎 被认为与长期持续性 的慢性活 动性 胃炎有关 , H 其 P感染率 更高, 本组 6 萎缩 性 胃炎 H 7例 P感染率 8 . % 。消 化性 溃 36 疡, 尤其是 胃溃 疡 , 近年来 在 老年人 群 中发病 率逐 渐 上升 , 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 其致溃疡 的主要依据是 : 消 ① 化性溃疡 患者 胃粘膜 H P检 出率极高 , ②经抗菌 素治疗根 除 H P后 , 溃疡也 随之愈合 , ③对 H P阳性 的 患者 , 采用 传统 方 法虽可使 溃 疡愈 合 , 其 复发 率却 显 著 高 于 阴性 患者 L 。 但 2 J HP引发消化性溃疡 的机 制 目前 尚未 完全 明确 , 一些研 究 但 结果证 明 , H 除 P治疗可使炎症 所致的细胞损 害因子释 放减
l HE AGE NT D
Z E u , UJnin Q UHuca g H NGY n G il , I i n a h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胃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胃病的关系
7 . % (0 6 ) 明显 高 于 非 老 年 组 的 6 . % ( 3 8 ) 差 异 8 1 5 /4 。 28 5/6 , 有统计学 意义 ( < . 1 。结论 P 00) 十二指肠溃疡 H 感染则 相反。 p 关 键 词 : 年人 胃病 ; 门螺 杆 菌 老 幽 随 着 年 龄 增 长 , 年 人 的 老
无统计 学意义 ( P>0 0 ) .5 。
H P感 染率增高 , 胃炎 、 胃溃疡 Hp感染老 年人 高于 非老年 组 ;
目前认为 , 幽门螺杆 菌 H P相关 胃炎 易继 发 消 化性溃 疡 和 胃癌 。流行病学资料表 明, P感 染率有随年龄增长 而升高 H 的趋 势。本 研究对 1 0例患 者进行 回顾 性 分组 分析 , 5 旨在探
维普资讯
安 徽 医 药
A h i d a n h r aet a ora 2 0 u ;2 8 n u i l dP am cui l un l 0 8A g1 ( ) Me c a c J
’3 7 1’
幽 门螺杆 菌感染 与老年人 胃病 的关 系
呈正相关 的观点。
有关 资料 表 明 , 济落 后 、 生 条 件 差 , 经 卫 HP感 染 率 高 。 H P可在无症状 “ 健康 人 ” 胃黏 膜 中发 现 , 其 阳性 率远 较有 但 症 状 且 已 确 诊 的 胃 和 十 二 指 肠 疾 病 者 为 低 ” 。本 文 两 组 均 系慢性 胃炎 、 胃十二 指肠 溃疡 和 胃癌 等上 消 化道疾 病患 者 。 采用 1 C尿素 呼气试验方法检测 H 4 P阳性率 ( 特别 是老年组 ) 较高 , 与文献报道基本 一致 , 明 H 说 P感染 与上消化 道疾 病 的
计 学 意 义 ( > .5 。 P 0 0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工 业 出版 社 ,0 5 附 录 I 20 . A.
[ ] 孙传兴, 3 主编.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 自 愈好转标准 [ . 2版. 京: 民军 医 出版 社,0 2 M] 第 北 人 20 .
5l . 1
文章编号 :06- 2 3 20 )7-08 9—0 10 63 (0 7 0 01 3
[ ] 江苏新医学院编. 1 中药大辞典 ( 上册) M] 第 2 [ . 版. 上海 :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05 17 . 上 20 .5 0 [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2 中华人 民 共和 国药典( 一部) M]20 [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中 医认为其病因是风热侵入咽喉, 壅遏肺 系, 肺气郁 闭,
则咽 喉赤肿 欣 痛 , 咽 困 难 , 嘶 音 哑 , 嗽痰 滞 。若 吞 声 咳
饮食不节 , 恣食厚味则脾 胃积热 , 咽喉肌膜红赤糜烂 , 舌苔厚燥 , 口气秽臭 , 声嘶气粗 , 大便燥结, 脉象洪数有 力 。本研究根据上述理论基础 , 遵从传统治法 , 参考我 院使用多年并有 良好疗效 的 自制 岗梅合 剂, 对其剂型 进行改 良, 制成清热利咽颗粒。 42 本清热利咽颗粒处方 中的主要成分是岗梅根 、 . 金 樱根 、 丫 三 苦及鬼针草 。岗梅根具有清热 , 生津 , 活血 , 解 毒 的功效 , 可治 感 冒 , 痛 眩 晕 , 病 燥 渴 , 痈 , 头 热 肺 喉
扁桃 体炎 和腮 腺炎 的理 想 的新 药 , 有 较好 的应 用 开 具 发前 景 。 参考 文献 :
状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临床西药治疗本病仍缺乏对 本病 灭 活病 毒 和调 节 免 疫 的特 效 制 剂 , 可 能 造 成 滥 还
用抗 菌药 物 , 致 不 良反应 的 增 多 , 菌 耐 药 性 的增 导 细

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

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

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常生存在胃内。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幽门螺杆菌与胃炎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研究表明,约有50%的人类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进入胃内后,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这就是胃炎产生的原因。

此外,如果胃炎持续不治,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个常见结果。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破损,通常是由于胃酸和胃液刺激黏膜而引起。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使胃黏膜炎症加剧,导致胃液和胃酸对黏膜的刺激加强,从而诱发消化性溃疡。

事实上,约有70%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都面临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

适当的幽门螺杆菌清除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相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黏膜炎症,长期持续的胃黏膜炎症有可能会催生癌变,从而诱发胃癌。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有可能会加速胃癌的发生,特别是当胃癌早期就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时。

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因此适当的幽门螺杆菌清除治疗和肠内菌群调节有助于预防胃癌。

最后,要指出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有可能引起其他的胃部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

因此,及早了解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之间的关系,积极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有必要,这样才能减少胃部疾病的风险,保护我们的健康。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因胃癌而死亡的人数超过78万,胃癌是各类癌症中的第三高致死率。

因此,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主要存在于胃黏膜表面。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本文将介绍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相关机制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一、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1. 流行病学证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胃癌患者。

此外,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越早,胃癌发病风险越高。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细菌毒素、细菌产生的酶等,引起胃黏膜损伤与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突变,最终可能发展成胃癌。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亚型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亚型的胃癌存在相关性。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与弥漫型胃癌相关,而不是与肠型胃癌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不同亚型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机制存在差异所导致的。

二、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机制1. 幽门螺杆菌的特有毒力因子幽门螺杆菌具有一系列特有的毒力因子,如细菌细胞外分泌系统(CagA和VacA)、尿素酶等。

这些毒力因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CagA蛋白可以影响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干扰细胞生长和凋亡机制,改变胃黏膜细胞的功能,并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和突变。

2. 免疫反应的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宿主免疫反应的异常,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白细胞增多和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

幽门课杆菌感染与老年胃病临床分析

幽门课杆菌感染与老年胃病临床分析
癌 的 发 生 有 关。 美t 词 : 年 胃病 ; p 慢 ・ 炎 ; 老 H; l 生胃 胃癌
中圈分类 号 : 2 7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2 62 0 )3 4—0 17 —14 (0 2 0 一O 1
自 Warn和 M r a 于 18 r e as l hl 9 2年 在 胃黏 曦 中发 现 了幽 门蠕
胃彝部黏膜 , 活幢标本 快速尿素酶试验幢洲 H . 变蛆双送病幢。蛄果 I 1 患者中慢性 胃更发病率t高 , p病 5倒 其斑为 胃癌. 其H p感染率明显 高于6 0岁以下患者 《 (. 1 , p o 0 ) 胃癌检 出率高于 6 0岁以下患者。 站论 Hp感染与老年 胃病 密切相 关, 胃 与
1 材料和方法
患者 均 为 19 99年 l 月 一 0 0年 8月 因 上 消化 道 出 血 、 0 20 上
陂疼痛 、 包块 、 纳差等原因来我 院进行 胃镜检查 的患者 . 中男 其
性 1 2 .女 性 2 例 .年 龄 在 6 I例 9 0一B 0岁 之 间 。用 电 子 胃镜检
态改变. 郾肠化生。肠化生是很常见 的胃黏膜病理类型 , 并认 为
2 2 l‘ 反奎 蛙囊 4 . 0例患者 中胃癌 3 5例 . 食道癌 5侧 , 其
中有细 胞 学 或 组 织学 证 实 的 3 5例 . 绝大 部分 为 蒜 癌 . 癌 占 4 鳞
病变要进行密切随访 . { 治疗幽门蠕杆菌癌 染 , 薯极 提倡 清淡饮
H p用性 13侧 . 7 % 《 1 占 4 见表 1 。本 文 重 点 分析 慢 性 胃炎 、 ) 胃

可能是 胃癌的癌前期病变 。报据 我们所得结果 , 慢性萎螭性

胃黄斑瘤45例相关性分析

胃黄斑瘤45例相关性分析

胃黄斑瘤45例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黄斑瘤与发病年龄、性别、好发部位、Hp感染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近3年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胃黄斑瘤42例,按年龄、性别、好发部位、Hp感染及相关疾病进行分类比较。

结果:男22例,女20例,以50~59岁发病为多,HP感染率为81.0%。

结论:胃黄斑瘤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Hp感染、腺体萎缩、肠化生及糜烂等炎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胃窦及胃体小弯侧是其好发部位。

关键词胃黄斑瘤相关性分析胃黄斑瘤又称黄色瘤、胃黏膜黄斑或脂质岛,是一种在胃黏膜内形成的黄色瘤样斑块,公认为良性病变,少数学者认为其倾向于癌前病变。

因该病发病率低,且无明确症状,临床对本病缺乏认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胃镜检查为人们普遍接受,胃黄斑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也被内镜医师广泛重视,笔者将近3年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胃黄斑瘤42例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2010年收治胃镜检查患者7256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胃黄斑瘤42例,其中单发31例,多发11例,黄斑瘤病灶共56处,年龄28~85岁,平均58岁。

方法:将胃黄斑瘤42例按年龄、性别、好发部位、Hp感染及相关疾病进行分类比较。

结果42例胃黄斑瘤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Hp阳性34例,阴性8例。

其与年龄、好发部位、相关疾病分类情况,结果见表1。

讨论本组胃黄斑瘤发病率为0.58%,与国内的报道相近。

男女比例11:10,无明显差异,Hp感染率为81.0%,说明胃黄斑瘤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这可能与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损伤有关。

有的学者认为,当组织局灶性破坏或修复时,机体的炎症反应产生的细胞碎屑等产物。

经巨噬细胞吞噬后如果所吞噬的脂类物质较多,而又无法代谢出去,过多的泡沫细胞聚集于固有层内形成黄斑瘤。

从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胃黄斑瘤与年龄的有一定的关系,50岁(76.1%),60~69岁(28.6%)最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联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联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联性研究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联性,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证据。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生活环境:不良的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等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2. 年龄因素:年龄越大,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越高;3. 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胃癌病例时,患者感染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联早在1983年,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将其与胃炎疾病联系在一起,从此开启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联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关联:1. 流行病学调查: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患上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中,可能有高达80%的人发展为慢性胃炎,部分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2. 细菌产生的致癌物质: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中生存繁殖,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如尿素酶、细胞毒素等,这些致癌物质对胃黏膜的损伤和突变起到重要作用。

3. 幽门螺杆菌致癌潜能:幽门螺杆菌能够附着在胃黏膜上并形成螺旋形状,这种形态有利于抵御胃液的侵蚀,增加了菌体在胃内的存活能力,从而导致细菌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和炎症反应,最终可能导致癌变。

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尿素呼气试验:患者摄食标记尿素,随后通过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检测出含有尿素分解产物来诊断感染。

2.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液检查来寻找体内产生的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3. 糞便检测:通过糞便样本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抗菌治疗:采用靶向性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来消除感染。

2. 除菌治疗后的维持治疗:除菌治疗后,建议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来减少胃酸的分泌,帮助胃黏膜恢复。

老年胃癌患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老年胃癌患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幽 门螺 旋杆 菌 的 感 染 与 胃癌 的关 系 是 当前 国 内
外 的 一 项 重 要 研 究 课 题 。 目 前 已 初 步 认 定 , Hp是
皮糜 烂 等慢 性 活 动性 炎 症改 变 ,可 同时伴 有 胃粘 膜 上皮 分 泌 下降 及 胃腺 体 萎缩 。 近年 来运 用 聚 合 酶链 反应 ( C P R)方法 在 不 同 疾病组织 ( 或菌 株 )中检测 C g a A、Va A 的报道 较 c 多, 一致 发 现 胃癌 、 前 状 态及 溃 疡病 患 者 胃内定植 癌 的 Hp菌 毒 力 高 于 单 纯 胃炎 者 。阎 小 君 等 发 现 ,
g s r ts w ih nt s i lm e a l s a a g s r c a e I he pa t r f t hr ni a t ii a t ii t i e tna t p a i nd a t i c nc r. n t t e n o he c o c g s rts— t e to h a r phy a t ii — g s rts t e at o h r phy a t ii w ih n e tna m e a a i — s r c a e . he g s rts t i t s i l t pl sa ga t i c nc r T H p
维普资讯
第 8 卷 天 津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V l8 o 第 2期 J U TM 20 N . 02 o2
17 4
老 年 胃癌 患 者 与 幽 门 螺 旋 杆 菌 感 染 关 系 的研 究 六
刘 国 民 ’ 刘 树 业 ,
S u y o h e i ns p b t e n t e o d pa i nt t t d n t e r ato hi e w e h l te s wi h

湛江地区老年人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湛江地区老年人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湛江地区老年人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陈娇莲陈平湖刘艳【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老年人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 p)感染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根除H p对部分胃息肉的治疗价值。

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9年经胃镜活检及病理诊断的116例胃息肉老年人H 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窦炎且病理报告静止期的86例对照组老年人H 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老年人胃息肉组H p感染率为58.6%(68/116),对照组H p感染率为43.0%(3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9例H p检查阳性胃炎性及增生性息肉患者经根除H p治疗,2~6个月后复查胃镜发现40例息肉消失。

结论H p感染与老年人胃息肉有相关性,说明胃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 p感染有关。

故对H p阳性胃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 p根除治疗,可使部分息肉消失。

【关键词】胃息内;幽门螺杆菌;老年人;病理学R el at i ons h i p be t w ee n gas t r i c pol yps a nd hel i cob act er pyl ori i nf ec t i on of e l der l y i n Z hanj i angC H E N Ji ao—l i a n,C H E N A,l g—hu,LI U Y an.D ep ar t m ent of G as t r oe nt er ol ogy,Cent r al P e opl e’s H ospi t al of Zhanj iang,Z舰,咖,l g524037,C hi na【A bst r act】O bj ect i ve To e xpl ore t he r e l a t i ons hi p bet w een gast r i c pol yps i n el der l y and he l i co-ba c t e r pyl oi(H p)i nf ect i on i n Z ha nj i ang.M et hods O ne hundr ed and si xt ee n el der l y pa t i e nt s w i t h gas-t r ic pol yps w er e s el e c t ed.G a s t ros cpi c and hi s t ol og i c m ucos al changes w er e di agnos ed by gas t r oscope and pat hol og y.and W as com p ar ed w i t h nor m al e l de rl y.R e sul t s H p i nf ec t i on r a t es w er e58.6%i n gas t r i c pol yp gr o up and43.0%i n cont rol group.The re W as si gni f i can t di f f er e nc e bet w een t he t w o gr oups.Fi f t y—ni ne c as es of H p i nfl am m at ory gas t r i c pol yps com pl et ed er adi c at i on and40cas es of end os cop i c pol yps had di s app ear ed af t er3t o6m ont hs.C o ncl us i onsTher e i s si gni f i cant r e l at i onshi p bet w een gas t r i c pol yps and H p i nfect i on i n e l der l y.H ow e ve r,t he occ ur r e nce and devel opm ent of gast r i t is pol yps and hype r pl a s t i e pol yps m a ybe r e l at e d t o H p i nf ect i on.Som e gast r i c pol yps m ay di sappear ed af t er t he er adi c at i on of H p m i ght be tr ie d.【K ey w ords】G ast r i c pol yps;H el i cobact er pyl ori;El derl y;Pat hol ogy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杆菌(H p)感染的研究和认识的深入,H p与胃部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间的相关性研究胃肠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它包括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是胃肠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胃肠病患者中,大约70%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研究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它生长在胃黏膜上。

科学家们认为,H. pylori感染和胃癌、胃溃疡和胃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细菌还与食管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癌症有关系。

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时,它会将一些致癌物质释放到胃中,这些物质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和破坏。

这将导致胃黏膜与胃酸和其他胃液的接触,从而引起疼痛、炎症和其他症状。

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肠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对胃肠病患者进行调查时,研究人员发现,在大约70%的胃肠病患者中存在H. pylori感染。

此外,许多临床实验都显示出,使用抗生素治疗H. pylori感染可以改善对胃肠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许多医生现在将H. pylori感染作为胃肠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通常会对H. pylori 感染进行检查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也有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H. pylori感染都会导致胃肠病。

在所有感染H. pylori的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胃肠病的症状。

这表明,在发生胃肠病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作用,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胃肠病与H. 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并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近年来,胃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

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胃癌,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则被发现与胃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所以,这篇文章将会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细菌,其主要生活在人的胃部内。

该细菌的长度大约在3到4微米之间,直径则为0.5微米。

它在胃部内的生存能力颇为强大,它能够跟胃黏膜直接接触,寻找能够生长的环境,并感染人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如何发生的?根据医学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通过口腔或肠道而进入人体的。

它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接触、食物污染、水源污染、虫媒或者是性传播等。

其中,食物污染是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

如果感染者不注重个人卫生,或者是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幽门螺杆菌就能够从口腔进入胃部并感染当地的黏膜。

此外,许多研究表明遭受胃溃疡或胃癌的病人大多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增加胃癌患病率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生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据调查,全球人口中约有50%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然而,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疾病症状,仅有小部分感染者出现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

这里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感染者都能拥有相同的疾病风险,所以必须随时都要注意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胃溃疡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在一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例中,会出现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

研究表明,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胃内的黏膜将面临长时间持续的炎症反应,而这正是引发各种胃病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胃癌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之一。

据国际癌症预防联盟的统计,胃癌的主要发病因素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

据调查,在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中,98%的胃癌患者都是由于这种细菌引起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长期处于不适合正常生活的环境中并且进化为癌症。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吗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吗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吗曾有报道称,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幽门螺杆菌不仅与消化道溃疡存在密切关系,且是胃癌发病的初始原因。

此观点受到医学界与人民的广泛关注,也引起胃癌患者的惊讶与恐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引起胃癌仍是现今临床关注的常见问题。

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早期胃癌患者中感染幽门螺杆菌几率较高。

相比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人群而言,感染幽门螺杆菌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明显升高4倍。

但是,幽门螺杆菌的种株较多,患者仅在感染极强毒力、致癌的菌株种后方有几率诱发胃癌发生,而多数幽门螺杆菌的毒力轻、致癌性较低,不会诱发胃癌,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无需恐慌,及时来院就诊进行早期诊断,可有效改善预后。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关系胃癌诱发病因较多,早期慢性胃炎患者需要经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等病情发展后,方可转变为胃癌,过程较为漫长。

胃癌患者体内的多种致病因素在不同阶段可发挥单独或协同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并非胃癌的唯一致病因素。

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在癌变初始阶段发挥主要作用,也为胃癌癌病提供病理基础。

但是,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无法直接引起机体内细胞DNA突变与细胞表型转化,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无法直接导致癌变发生,仅是癌变的助力而已。

人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分泌的氨、磷脂酶等成分,可对胃黏膜保护机制发挥破坏作用,保护机制丧失后,多种致癌因子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可直接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DNA突变机会大幅增加,进而使胃癌发病率升高。

临床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但是胃癌患病率却较低,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主要与患者自身抵抗力、幽门螺杆菌敏感性存在密切关系,也会使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出现不同感染结果。

复杂病理与生理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由于自身年龄、饮食因素、营养状况、身体状况、遗传与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出现不同表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联及预防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联及预防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联及预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可以在人类胃黏膜内定居的细菌。

多年以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相关性,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联1. 胃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常见的严重后果之一。

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比未感染的人高出两倍以上。

2. 幽门螺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和抑制免疫系统等机制,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和进展,从而最终演变为胃癌。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受到一系列因素的调节,包括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宿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的关联1. 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相关。

虽然其关联性相对较弱,但研究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增加这些肿瘤的发生风险。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调是其与其他消化系统肿瘤有关的主要机制。

三、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口—手—胃,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特别是勤洗手和饭前便后漱口,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2. 对于高危人群,如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溃疡患者等,应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如果被检测到感染,可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抗菌治疗。

3. 幽门螺杆菌抗菌治疗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方法。

一般采用三联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治疗期间需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和注意事项。

4. 饮食方面,适度摄入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有助于维持胃黏膜健康,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

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之间存在明确的关联,特别是胃癌。

通过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治疗感染、改善个人卫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我们可以降低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病风险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定居在人类胃部,并被认为是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

然而,除了这些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肿瘤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

一、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要高于未感染者。

据统计,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而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1.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长期的胃炎病变会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从而增加了胃癌的风险。

2.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并释放大量自由基,导致DNA和细胞膜的氧化损伤,进而促进癌变。

3. 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黏膜的萎缩和不典型增生,这是胃癌发生的癌前病变,同时也是癌变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二、幽门螺杆菌与其他胃肠道肿瘤的关联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其他胃肠道肿瘤的发病风险有关。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和大肠癌等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

1. 胃间质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间质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了宿主免疫反应,进而促使肿瘤的形成。

2. 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肠道间质基质细胞的肿瘤,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3. 大肠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之间的关系尚待深入研究,一些研究认为,细菌通过胃酸的中和和胃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间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肠道肿瘤的危害,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变得至关重要。

1. 生活方式与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有助于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致命肿瘤,许多因素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其中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生存于胃黏膜内的螺旋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数量很大,几乎占据全球人口的一半,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与胃癌发生有关,一直备受关注。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会导致胃癌?一些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许多胃部疾病的因素之一,其中就包括胃癌。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它会导致慢性胃炎,长期存在的慢性胃炎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增加胃溃疡、胃息肉、胃炎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从而增加了胃癌的发病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之间的机制研究正在进行。

根据目前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变性、胃黏膜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大量浸润,同时也会诱导胃上皮细胞的肿瘤形成。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导致胃内环境酸性程度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胃癌的发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筛查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成为一项防治胃癌的重要措施。

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清学检测和呼气试验。

此外,还有内窥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式,但这些方式通常用于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进一步诊断胃炎或者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结论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胃癌的同时,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也非常重要。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是通过进一步研究机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胃癌,减少胃癌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伤害。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摘要:幽门螺杆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是人类胃癌发生的第一类致癌源,近些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和进行。

随着这些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从中掌握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系统肿瘤之间的关联,并且采取有效的医疗手段,帮助人们对疾病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

本文主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1982年的时候,澳大利亚的学者首次报道了在人类的胃溃疡患者黏膜当中成功分离,并且培养了幽门螺杆菌[1]。

从此之后也有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和萎缩性鼻炎以及胃12指肠溃疡等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对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2]。

近些年来,在医学研究界当中也有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会和其他部位的肿瘤有着紧密的联系,会和结直肠以及米线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联[3]。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部肿瘤幽门螺杆菌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源,用的药膜杆菌是导致人体出现散发性胃癌最主要的危险性因素[4]。

从生理的角度出发,幽门螺杆菌会引起一些慢性活动性的胃炎,同时在级联反应的作用之下,导致大约50%左右比例的胃癌发生[5]。

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大多数都会集中在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能否有效地预防胃癌的发生方法[6]。

此外也有大量的研究会集中在影响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相关性因素,以及相应的致癌机制当中[7]。

本文主要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能够对胃癌进行预防的系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我国有医学研究者在山东省的以上15年随访研究当中发现,接受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当中,他们的胃癌发病率为3%,相比之下,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当中,他们的胃癌发病率为4.6%,相比之下,接受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患者的胃癌发病率较低,同时通过这样的研究和数据也可以提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治疗并且预防胃癌的发生,使得胃癌的发病率得到下降[8]。

老年人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人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人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陶纲;谈小明;陈英;许跃【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2(28)12【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4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黄色瘤组186例和非黄色瘤组31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淋巴滤泡等病理表现.结果黄色瘤组与非黄色瘤组比较,Hp感染率(52.7%、37.3%)、中性粒细胞浸润率(35.5%、24.0%)、腺体萎缩率(36.6%、3.5%)均明显升高(x210.677、7.641、95.606,P<0.01);两组淋巴滤泡检出率(21.0%、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7).Hp 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浸润(45.8%)、淋巴滤泡检出率(42.6%)均高于Hp阴性者(14.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胃黄色瘤与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相关,淋巴滤泡形成与Hp感染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Hp的根治.【总页数】2页(P1787-1788)【作者】陶纲;谈小明;陈英;许跃【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6【相关文献】1.胃及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J], 赵宇阳;李慧;张艳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J], 党进胜;陈万军3.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J], 徐玉松4.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分析[J], 李剑;刘锦焕;陈俊平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J], 王进;牛正先;李志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黄色瘤(xanthelasma)又称黄斑瘤(santhoma)或脂质岛(lipid island),为一较小的黄色的黏膜内损害,以黏膜固有膜内含有中性脂肪的泡沫组织细胞集聚为特点,属于良性病变。

另外黄色瘤可以与癌共存[1]。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Hp感染与黄色瘤有无密切关系,既往文献观点不一。

作者通过对老年黄色瘤与非黄色瘤患者胃黏膜病理表现对比研究,探讨老年患者胃黄色瘤与Hp感染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499例,年龄60~90岁,平均(68.2±6.7)岁。

排除胃癌、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黄色瘤组和非黄色瘤组。

黄色瘤组186例,其中女90例,男96例,年龄60~90岁,平均(68.1±7.2)岁;非黄色瘤组313例,其中女152例,男161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8.2±6.4)岁。

两组患者年龄(t=-0.288,P=0.773)及性别比例(χ2=0.001,P=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FUJINON电子胃镜检查,取胃镜下有黄色瘤表现的病灶及病灶周围黏膜,胃窦大、小弯、胃角黏膜5块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活检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分别行HE染色及亚甲蓝-硼酸染色。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诊断标准,分别观察每块胃黏膜组织的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萎缩情况。

每例5块组织中任1块组织有黄色瘤、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腺体萎缩表现,即认为该例患者有上述病理表现。

Hp感染阳性诊断标准:组织学为亚甲蓝-硼酸染色Hp呈紫蓝色,菌体细长,形态弯曲、螺旋棒状或逗点状,位于胃黏膜表面小凹处或腺腔内,呈单个散在或呈团状排列。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见表1。

2.2Hp感染对患者组病理检查结果的影响499例患者中,共检出Hp感染阳性216例,其中黄色瘤组98例,非黄色瘤组118例。

Hp感染阳性黄色瘤组患者腺体萎缩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黄色瘤组,Hp阴性黄色瘤组患者与非黄色瘤组腺体萎缩、中性粒细胞浸润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老年人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陶纲1,谈小明1,陈英2,许跃2(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内科;2.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3)【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4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黄色瘤组186例和非黄色瘤组31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淋巴滤泡等病理表现。

结果黄色瘤组与非黄色瘤组比较,Hp感染率(52.7%、37.3%)、中性粒细胞浸润率(35.5%、24.0%)、腺体萎缩率(36.6%、3.5%)均明显升高(χ2=10.677、7.641、95.606,P<0.01);两组淋巴滤泡检出率(21.0%、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

Hp 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浸润(45.8%)、淋巴滤泡检出率(42.6%)均高于Hp阴性者(14.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结论胃黄色瘤与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相关,淋巴滤泡形成与Hp感染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Hp的根治。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黄瘤病;胃肿瘤;老年人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2-1787-02中图法分类号:R516文献标识码:ARelationship between gastric xanthelasma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elderly Tao Gang1,Tan Xiaoming1,Chen Ying2,Xu Yue(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2.Department of Pathology,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212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anthelasm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Hp)infection.Methods From January2010to December2011,499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 aged over60 years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gastroscopy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xanthelasma group(186cases)and the non-xanthelasma group (313cases)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Hp infection,neutrophil infiltration,glandular atrophy,lymphoid follicles and other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in gastric mucosa were observed in each group.Results Comparing the xanthelasma group with the non-xanthelasma group,Hp infection rate(52.7%vs.37.3%),neutrophil infiltration rate(35.5%vs.24.0%),glandular atro-phy(36.6%vs.3.5%)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χ2=10.677,7.641,95.606,P<0.01);the detection rate of lymph follicles (21.0%vs.20.8%)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χ2=0.003,P=0.957).In Hp infection patients,neutrophil infiltration(45.8%)and lymphoid follicles detection rate(42.6%)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p-negative group(14.8%,4.2%),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0).Conclusion Gastric mucosal xanthelasma is associated with Hp infection,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glandular atrophy and lymphoid follicle 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Hp infection.Ratical treatment of Hp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Helicobacter infections;Gastritis;Xanthomatosis;Stomach neoplasms;Aged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6月30日第28卷第12期J Mod Med Health ,June 30,2012,Vol.28,No.12对女性生殖道厌氧菌感染的抗菌活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27-128.[2]鲁海燕,孙文基,张龙,等.五倍子黄连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25-10726.[3]勾明玥,刘梁,张春枝.五倍子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1,30(2):90-93.[4]史桂兰,卿海燕,赵兵.五倍子酸对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24(6):542-545.[5]杜瑞莲,杨中林.五倍子中鞣质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8,30(6):839-841.[6]Engels C ,Schieber A ,G 覿nzle MG.Inhibitory Spectra and Modes of An -timicrobial Action of Gallotannins from Mango Kernels (Mangifera indica L.)[J].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11,77(7):2215-2223.[7]Lin LT ,Chen TY ,Chung CY ,et al.Hydrolyzable Tannins (Chebulagic Acid and Punicalagin )Target Viral Glycoprotein -Glycosaminoglycan In -teractions To Inhibit Herpes Simplex Virus 1Entry and Cell -to -Cell Spread[J].J Virol ,2011,85(9):4386-4398.[8]Adams LS ,Zhang Y ,Seeram NP ,et al.Pomegranate Ellagitannin -Derived Compounds Exhibit Antiproliferative and Antiaromatase Activity in Breast Cancer Cells In vitro[J].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2010,3(1):108-113.[9]Akiyama H ,Fujii K ,Yamasaki O ,et al.Antibacterial action of several tannin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J].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1,48(4):487-491.[10]Chusri S ,Villanueva I ,Voravuthikunchai SP ,et al.Enhancing antibioticactivity :a strategy to control Acinetobacter infections[J].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9,64(6):1203-1211.[11]Ishida K ,Mello JC ,Cortez DA ,et al.Influence of tannins from Stryphn -odendron adstringens on growth and virulence factors of Candida albicans [J].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6,58(5):942-949.(收稿日期:2012-02-14)(上接第1786页)2.3中性粒细胞浸润与Hp 感染499例患者中,中性粒细胞浸润141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