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22课学生案
部编版九上语文22 范进中举(名师教案)
部编版九上语文22 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认清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主人公命运,探讨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
【课前预习】自读疏通字词,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现在我们选拔人才是通过中考、高考等方式,那么有谁知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名于天下,有的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美梦成真从此平步青云,也有的人为科举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剧。
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正是以这些醉心科举的读书人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今天,我们走进其中的名篇《范进中举》,一起来看看范进在科举考试中的命运如何。
【设计意图】联系当前的中考、高考,追溯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方式,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即将要进行的中考,并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以下教学活动的快速展开。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参见《状元大课堂》P226“字词清单”),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看,一口气读完全文。
1.掌握字词课件出示:星宿.(xiù)斋.公(zhāi)醉醺.醺(xūn)啐.(cuì)报帖.(tiě)攥.(zuàn)簇.拥(cù)侥.幸(jiǎo)作揖.(yī)带挈.(qiè)相.公(xiàng)行.事(háng)腆.着(tiǎn)嗑.(hé)亚.元(yà)解.元(jiè)轩.敞(xuān)锭.子(dìng)绾.(wǎn)拙.病(zhuō)商酌.(zhuó)桑梓.(zǐ)2.梳理情节(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
出了场,即使回家。
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到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
"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
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
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母亲不知是甚事,吓得躲在屋里;听见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
"那些报录人道:"原来是老太太。
"大家簇拥着要喜钱。
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
第22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智取生辰纲素养目标1.赏析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2.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3.联读《水浒传》相关回目,探讨杨志性格形成的原因,激发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第1课时◎重点:理清叙事线索,把握故事情节;赏析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境预设有人曾经这样说:“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
其实,《水浒传》中塑造的水浒英雄并不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其中有一段故事叫《智取生辰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真切地感受一下智者与智者围绕“生辰纲”而展开的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较量吧!·导学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再读小说《水浒传》的任务,重点阅读《智取生辰纲》这一回目,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为课堂上顺利学习《智取生辰纲》打下基础。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施耐庵(1296—约1371),字子安,生于兴化白驹镇(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祖籍苏州,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著有《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背景介绍: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
但是,梁山英雄的故事流传甚广。
宋人的《大宋宣和遗事》描绘了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施耐庵根据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梁山好汉的故事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嗔.( )怪xiē( )息干.( )系怨怅.( )分xiǎo( )逞.( )能颠.( )倒gòu( )当聒.( )噪朴.( )刀恁.( )地着.( )意省.( )得兀.( )的喏.( )喏连声面面厮觑.(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22《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浏览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2.品读言行,分析杨志形象。
(重点)3.知人论世,解读志的内涵。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金圣叹:杨志是上上人物,写来是旧家子弟。
李卓吾:杨志是一勇之夫,如何济得恁事也!二、浏览全文,梳理故事情节1.小说围绕生辰纲的争夺,采取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析明线和暗线分别是什么?明确: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2.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利用明暗线教会学生巧妙概括文章内容。
三、品读言行,分析杨志形象1.一读杨志,观其行(1)《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杨志在押送生辰纲的过程中用了36计中的哪些计谋。
明确:十一个禁军扮作脚夫,老都管打扮成客人,两个虞候扮作随从的仆人——瞒天过海根据沿途的地形地势,更改行辰,由五更起日中歇改为辰时起申时歇——瞒天过海安排并催促一行人走偏僻崎岖的山路——暗度陈仓。
(2)晁盖吴用一行人又是如何对付杨志的?他们又使用了36计中的哪些计谋?明确:七人假扮成贩枣商人,一人扮作挑酒汉子——瞒天过海杨志对酒中是否有蒙汗药一直心存戒备时,白胜以退为进,打消他们的顾虑——欲擒故纵晁盖等人抓住杨志一行人天热又累又困的心理,以酒作饵,取走生辰纲——趁火打劫。
晁盖等人买酒喝酒饶酒、混淆视线,偷偷下蒙汗药——浑水摸鱼。
(3)一次抢劫,为什么吴用一方用计如此小心谨慎?明确:杨志武力高强,有丰富的江湖经验。
总结:吴用的智慧其实也侧面衬托杨志的智慧。
观其行,请用两个字评价杨志:(),杨志!明确:智也,杨志!【设计意图】分析两方“智”的表现,理解文章正面对杨志之智的描写,吴用之智也能侧面衬托杨志之智。
2.二读杨志,听其言(1)请在文中找到1—2处关于杨志的语言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明确:杨志大骂众军汉“你们省得甚么”——不善与人沟通“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粗暴,急功近利“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如今不比太平时节”“很多好汉被蒙汗药麻翻”——小心、精明谨慎(2)请你结合文本中老都管、虞侯的语言描写,以及链接材料,分析老都管和虞侯对杨志的态度。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概括杨志丢失生辰纲,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始末,理清小说明暗双线的叙事手法及双线之间的关联。
2.通过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理解性格对人物命运走向的影响。
3.根据语境推断古典小说早期白话文的含义,品味古典小说的语言特点。
问题链设置:核心问题:作者通过“智取生辰纲”的情节想要表达什么想法?下位问题:1.小说中有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2.小说是在什么场景中展开的?3.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人物之间有什么矛盾?面对这一矛盾,人物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反映出的是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二、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部编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片段。
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
主要写了杨志押送梁中书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经过。
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明暗两线双线并行,明写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
三、学情分析《水浒传》是九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推荐书目,因此《智取生辰纲》是从单篇到全本的纽带,执教本课需引导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貌。
本节课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概括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明清小说塑造形象与现当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
在《水浒传》中杨志的悲剧不是个别的,学习本课应引导学生用主客观分析法分析杨志的悲剧,以“杨志的点”带“其他英雄”的面。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了一场由一瓢酒引发的惊天大劫案,史称——智取生辰纲。
涉案金额庞大,涉案人员众多,作案手段奇绝,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问题1——什么是生辰纲?文中的生辰纲是由谁送给谁的呢?明确:生辰纲是编队运送的成套寿礼,由梁中书送给岳丈、当朝太师蔡京祝寿的。
问题2——速读全文找一找是谁智取了生辰纲?课文哪几段叙述智取生辰纲的经过?明确: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智取生辰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范进中举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如何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色?分析: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粗鲁没修养,一副市侩丑像。
胡屠户又道:“……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吃过两三回哩!”——讽刺、夸张意味很浓,胡屠户对“亲家”的嘲讽,反映了他的嫌贫爱富。
屠户见女婿的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替他扯了几十回。
——横蛮不讲理的胡屠户,一下子变得憨态可鞠,十分可笑,用意颇深,讽刺效果很强。
2.与《孔乙己》相比较,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分析:A、从人物形象上看,写孔乙己侧重写孔乙己自身思想意识和社会地位的矛盾,通过对几个场面及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完成的;写范进则侧重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通过他的疯和周围人的变化完成的。
B、从行文上看,《孔乙己》写了“笑”,笑得悲凉。
批判中见同情:,虽字面少见“笑”字,但却处处可笑,充满着嘲讽、批判。
C、从主人公的结局上看,一个悲惨,一个富贵,没爬上去和爬上去终究不是一回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实质。
3.本文如何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癫、荒唐。
统编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智取生辰纲》(第2课时)教学详案
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杨志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让他护送生辰纲。
杨志也是多年行走江湖,有勇有谋。
那么,晁盖、吴用是如何以“智”胜了杨志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智取生辰纲》。
二、合作探究(一)浏览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线索1.生辰纲是谁取走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明确: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2.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3.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明确: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4.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明确: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教师小结:双线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5.为什么本文会同时拥有两条线索?请说说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及如此安排的理由。
明确:文章所采用的是最常见的“包容式”双线结构。
故事的发展以一条线索为明线,另一条包容在其中的为暗线。
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全过程便是本文的明线,明线中特别突出了杨志的小心谨慎,杨志与众军汉的矛盾,以及失纲的全过程,明线构成文章的整体脉络。
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采取暗线写法,让读者猜不透,形成悬念,直到最后由暗线转到明线,读者才恍然大悟。
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更能引人入胜,从而增强艺术效果。
6.矛盾冲突是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吴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帝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22 智取生辰纲
22 智取生辰纲设计说明《智取生辰纲》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记叙了杨志押送生辰纲却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劫走的故事。
教授此课,要在厘清故事脉络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双线结构的精妙之处,将重点放在体会人物形象、探究故事原因、理解小说主旨上;还要注意运用小说要素分析的方法,体会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概括“智取”情节,把握小说的双线叙事结构。
2.探讨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把握人物形象。
3.深入文本,分析吴用等人的智慧之处。
4.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把握小说的双线叙事结构。
2.引导学生探讨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分析杨志的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梳理吴用等人用计劫生辰纲的过程,分析其中的“智”。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施耐庵《水浒传》。
2.影视作品:电视剧《水浒传》(1998年版)。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送给岳父当朝太师蔡京的寿礼被人劫走了,这在当时轰动朝野。
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课,了解当时的情况。
1.字音字形。
嗔.(chēn)虞.(yú)候干.(gān)系恁.(nèn)地省.(xǐng)得怨怅.(chàng)逞.(chěng)能行.(háng)货窥.(kuī)望朴.(pō)刀聒.(guō)噪计较.(jiào)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指随从的差役或仆人:伴当书信,信函:书呈真的,确实:端的明白事理:晓事这样,如此:恁地指容易出麻烦的地方:尴尬去处指受了气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忍气吞声恭敬地连连答应:喏喏连声互相望着发愣:面面厮觑3.文学常识。
第22课《范进中举》导学案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19 范进中举1.《范进中举》节选自,它是我国代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及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星宿.长.亲桑梓.避讳.绾.了头发攥.紧带挈.相.公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课文哪能些地方透露像范进那样喜极发疯的并非他一个人?②文中范进清醒时并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这对表现他一见报贴欢喜得疯起来,有什么作用?③作者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走近科举: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
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禄取。
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5.科举花絮: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
考试内容中加中外政治历史。
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题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
出题的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于是赶出了笑话。
一位考生一开笔就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课后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带挈.()行.()事腆.()踹.()兀.()自绾.()啐.()高中.()2.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小说家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记述的是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文章以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学情分析:从九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文言积累和文言储备,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之前他们还学习了人物类的范文《陈涉世家》,对于分析人物形象也掌握了一些方法。
初三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也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些都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设想:本节课可以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主要以字词理解和疏通文意为主,以自学、总结、展示为主要活动,通过关键句子的翻译疏通故事情节,力争使学生当堂学习、当堂识记。
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以语言描写、课本剧和预设问题三个角度进行,最后简要分析一下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课堂训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借助注释和工具疏通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
4.理解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以文言现象的积累培养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以关键句的翻译疏通文意。
3.从朗读、课本剧、心里揣摩三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重点字词,感知故事情节,理解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
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唐雎和秦王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手段或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课本剧表演、课文朗诵五、教学过程(一)开放式导入外交是一种国与国之间重要的政治关系,在中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外交家,他们的故事如星子般熠熠生辉,请大家列举几个例子。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2.领悟文章寓意,明白对待事物应持的正确态度。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领悟文章寓意,学会正确对待事物。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理解。
2.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扁鹊这位神医吗?他有什么样的传说故事呢?二、自主学习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②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①扁鹊:医术高超,忠于职守,敢于直言。
②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刚愎自用。
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四、课堂讨论①扁鹊为什么敢直言蔡桓公的病情?②蔡桓公为什么讳疾忌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扁鹊和蔡桓公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二、课堂讲解1.教师继续讲解课文,分析文章寓意。
①对待事物要敢于直言,勇于面对。
②不能讳疾忌医,要勇于改正错误。
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三、课堂讨论①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②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扁鹊和蔡桓公的个性特点,领悟了文章的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扁鹊在故事中是如何发现蔡桓公病情的?他是如何劝说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扁鹊的语言有何特点?他用了哪些医学术语?这些术语又如何体现他的医术高超?”2.领悟文章寓意,学会正确对待事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22课 智取生辰纲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22.智取生辰纲积累与运用1.对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窥望(kuì)趱行(zǎn)怄气(òu)聒噪(ɡuō)B.嗔怒(chēn)省得(xǐnɡ)恁地(nèn)干系(xì)C.勾当(ɡòu)撇下(piē)怨怅(chànɡ)计较(jiǎo)D.兀自(wù)尴尬(ɡà)逞辩(chénɡ)朴刀(pō)2.对下列语言或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谙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
C.杨志拿来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D.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一桶里当面也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虑事周到。
3.对杨志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①杨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
②杨志与都管、虞侯各怀私心。
③黄泥冈地势险恶,天气炎热。
④生辰纲是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
⑤杨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
⑥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4.名著阅读那一丈青是个乖觉的人,心中道:“这厮无理!”便将两把双刀,直上直下,砍将入来。
这王矮虎如何敌得过,拨回马却待要走。
被一丈青纵马赶上,把右手刀挂了,轻舒猿臂,将王矮虎提离雕按,活捉去了。
上面语段出自《水游传》,文中“一丈青"是___________(填人名)的绰号,并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22课《智取生辰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2课《智取生辰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环境描写等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杨志和吴用等人的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 难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双线结构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智取生辰纲》。
这个故事充满了智慧与谋略,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其中的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 作品:《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字音教学1. 展示词语:趱行(zǎn) 嗔怒(chēn) 恁地(nèn) 怨怅(chàng) 区气(òu) 聒噪(guō) 朴刀(pō) 省得(xǐng)逞辩(chěng) 尴尬(gà) 勾当(gòu) 面面厮觑(qù)兀的(wù) 喏喏连声(rě) 晁盖(cháo) 剜口割舌(wān)2. 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四)整体感知1.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讲述了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被吴用等人用计夺取的经过。
2.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报案人:青面兽杨志嫌疑人:智多星吴用、托塔天王晁盖、白日鼠白胜、入云龙公孙胜、赤发鬼刘唐、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案发时间:六月初四中午案发地点:黄泥冈松树林案发经过:①慎押生辰纲,矛盾重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篇一:唐雎不辱使命自读要求1.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节。
2.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侧重点1.诵读训练,注意句读,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对话描写、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用。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注意揣摩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故“自读导言”旨在引导学生以诵读为突破口,在读懂题意、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艺术特色。
)自读程序1.默读。
(1)读“阅读提示”,略知文章大概情况。
(2)读注释①,了解作品、作者、编者及题愈等概略知识。
(3)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速谈。
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朗读。
分角色(唐雎、秦王、安陵君、叙述人)进行朗读,注意朗读的要求。
4.研读。
诵读全文,思考:后推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唐华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说唐华没有辜负使命?磨难的典型性格是什么?(解说:通过“默读一速读一朗读一研读”四步阅读法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读思结合、读练结合、读议结合,在熟悉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对话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介绍情节的发展过程、突出文章的十C思想,从而感悟文章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
)自读点投 1.总体把握。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唐维出使秦国的原因。
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为诱惑,企图吞并安陵国,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
这部分是情节的开端。
第H部分(第2、3段)具体叙写唐推出使泰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部分分为两层:第~层(第2段)唐唯义正辞严地驳斥秦王所谓不同意“易安陵”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谬论,并表示鲜明的态度‘“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二层(第3段)唐雎以“布衣之怒”与秦王“天子之怒”针锋相对,并效法‘三子”,挺剑而起。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课下注释和语境分析法,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2.通过片段精读、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把握《水浒传》中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写作主题,激发对《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清线索,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杨志的性格发展变化及形象特征。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对情节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片段精读、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把握《水浒传》中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展示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
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2.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智取生辰纲》来领略《水浒传》写法上的妙处。
(二)了解作者1.介绍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熟读群经诸子,辞章诗歌,精通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最终写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2.讲述作者争议:《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可以认为施耐庵是最早将短篇水浒故事整理成长篇的文人,后来罗贯中进行了增补,但主体仍是施耐庵的风格。
后来又有不少作者对其进行删改,比如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他说这是他发现的旧本,“不曾增减一字”,但实际上他做了不少修改,尤其是对宋江的描写。
(三)作品知识1.介绍《水浒传》: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智取生辰纲》 - 第一课时教案
读准字音
chēn
嗔
注意“勾” 的读音是第四声。 字音、字形易错。
xiē
ɡān
chànɡ
fēn
歇息 干系
怨怅
分晓
chěnɡ
逞能
dǎo
颠倒
只在本固定p搭ō 配下读“pō”。ɡān ɡà
朴刀
尴尬
ɡòu
勾当
sī
这厮
ɡuō zào
聒噪
nèn
恁地
yú
虞候
字形易错。
xǐnɡ
省得
nán nè
zhuó
喃喃讷讷 着意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2.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情节内容时,可采用完整叙述的方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 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六要素) 3.文章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 么?暗线是什么? 4.按小说结构梳理本文的结构。
2024/10/25
课堂总结
梳理完课文,我们了解了杨志是押送生辰纲的,吴用是抢 夺生辰纲的。他们双方在这场押与抢的斗争中,是如何斗智斗谋 的呢?为何在这场较量中吴用一方获得了胜利呢?请大家课后细读 课文,下节课我们一起揭开谜底。
作业本作业: 1.古代白话词语积累:请大家找出本文中与现代汉语 意思不一样的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2.完成《点拨训练》或《典中点》中对应练习。 实践性作业:请结合原著,给文章里的人物制作“人物 卡片”,下节课在班级里分享。
聒噪
互相望着发愣。
喃喃讷讷 喏喏连声
形容打消疑虑,完全放心。
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2.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优化阅读情境,品评赏析名著,分析人物形象。
3.探究主旨,归纳写法,拓展延伸。
2学情分析新课标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对于已经积累一定小说阅读量的九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掌握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并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品析能力。
所以在这篇古白话小说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个性化阅读和对文本进行质疑是很必要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多角度阅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主旨,归纳写法,质疑文本。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网络任务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
1.完成下列填空。
(1)《智取生辰纲》选自《》,此书又称《》,是一部以为题材的长篇。
(2)《智取生辰纲》作者是 (朝代) (姓名)。
(3)《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原书第十六回,原回目名叫做“ , ”。
二、再读课文,了解杨志。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概述杨志事迹,写在导学案中。
明确: 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军提辖使;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 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三、研读课文,把握整体。
对于《智取生辰纲》的情节设置和叙事手法,明末清初金圣叹已有论述。
请看资料:资料一: 《智取生辰纲》的情节设置,“花攒锦凑,龙飞凤走”。
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资料二: 从来叙事之法,有宾有主,有虎有鼠。
夫杨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与两虞候特宾也,鼠也。
设叙事者于此不分宾主,不辨虎鼠……将何以表其为杨志哉?《智取生辰纲》的“叙事之法”,妙在“有宾有主”以“宾”衬“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学生案)
第22课《隆中对》第1、2课时备课人:初三备课组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积累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及战略方针。
理解隆中对所体现出来的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2.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及战略方针。
理解隆中对所体现出来的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日趋黑暗,官府徭役繁重、刑罚极其苛刻,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
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
公元207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
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为他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做分析。
2、作者作品介绍
陈寿(233—297),字,巴西(今四川南充市北)人,仕蜀,后在晋任著作郎(史官),著史书《三国志》卷。
第1页
《三国志》分为《》、《》、《》。
属体的分国史。
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画,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文学价值很高。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4、思考:全文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怎样分?三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5、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积累古文知识,体会课文大意。
→重点词语解释。
⑴亮躬.耕陇亩( ) ⑵好为
..《梁父吟》( )
⑶时人莫之许.也( ) ⑷谓为信然
....( )
⑸先主器.之( ) ⑹此人可就.见( )
⑺故不错意
..也( ) ⑻不可屈致
..也( )
⑼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⑽汉室倾颓
..( ) ⑾欲信.大义于天下( ) ⑿跨州郡者不可胜.数( )
⒀然操遂能克.绍( ) ⒁挟.天子而令诸侯( )
⒂国险而民附.( ) ⒃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⒄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⒅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古今异义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义:。
今义:。
②此人可就.见古义:。
今义:。
③抑.亦人谋也古义:。
今义:。
④遂用猖獗古义:。
今义:。
第2页
第一课时
意图:
2.为什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宜枉驾顾之”
暗示诸葛亮
“就见”才能表现
3.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说明了什么?
4.“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奸臣”是谁?“主上”是谁?这句话指的是什么事?
“奸臣”指“主上”指
这句话指
5.刘备的“信大义于天下”具体是指什么?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蓝图:
方针:
根据:
7.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
态度:评价:
第二课时
1、分析曹操有哪些优势?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
结论:
2、接着从哪几方面分析孙权?结论是什么?
明确→
结论:
第3页
3、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怎样暗示刘备?
明确:
荆州
4、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可以攻取吗?
•益州有利条件:
•可以攻取:
5、刘备有哪些优势?
•刘备
6.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的作用
语句:
7.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备:
诸葛亮:
8.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1、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