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规考虑楼梯构件影响

合集下载

结构楼梯设计要点详解

结构楼梯设计要点详解

(7)《高规》6.1.5.4 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8)《抗规》13.3.4.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9)若在模型计算中未考虑楼梯刚度的影响,只是按惯用方法取板厚0,在楼梯设计中可按图集11G101-2设计滑动支座。
条文解释:震害调查中发现框架结构中的楼梯板破坏严重,被拉断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应进行抗震设计,并加强构造措施,宜采用双排配筋。
(4)据上,楼梯应计算地震作用,对框架结构需与主体整体计算,“对于楼梯间设置刚度足够大的抗震墙的结构,也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问题是足够大是多大?且目前没有可计算楼梯地震作用的小程序。因此,楼梯全部纳入整体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斜杆也好,PKPM中的楼梯也好,必须模拟出其层间斜撑的状态。
(5)因以上模拟,梯段板、休息平台板形成拉压杆件,因此:
a. 休息平台板配筋双层双向。
b. 梯段板上部负筋直径及间距同梯段板下部钢筋且拉通设置。
c.梯柱整层做通,不允许半层高梯柱。
d.楼梯周围构件(包括梯梁)配筋适当放大,尤其是梁的腰筋、箍筋。
(6)11G101-2《楼梯平法》大多数楼梯形式未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不符合《抗规》3.6.6条要求。目前设计时使用该图集的表示方法、钢筋排布、梯板形式,抗震构造措施采用(5)中措施。
(1)《抗规》3.6.6条“…..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条文解释:“考虑到楼梯的梯板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增加了楼梯构件的计算要求:针对具体结构的不同,“考虑”的结果,楼梯构件的可能影响很大或不大,然后区别对待,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但并不要求一律参与整体结构的计算。”

楼梯抗震设计问题总结分析

楼梯抗震设计问题总结分析

楼梯抗震设计问题总结分析本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 3.6.6条、第6.1.15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统一培训教材》、国家标准图集11G101-2以及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GB50011-2010》综合整理而成,以备审核时查阅。

一、楼梯抗震设计原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6.6条第1款: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针对具体结构的不同,“考虑”的结果,楼梯构件的可能影响很大或不大,然后区别对待。

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但并不要求一律参加整体结构的计算。

这条规定是从汶川地震后,2008年修订版增加的要求,新抗规进一步明确了根据楼梯对主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大小来决定是否参与整体计算,并增加了以下规定:GB50011-2010第6.1.15条第2款: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起到斜支撑的作用,对结构刚度、承载力、规则性的影响比较大,应参与抗震计算;当采取措施,如梯板滑动支承于平台板,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等的影响较小,是否参与整体抗震计算差别不大。

对于楼梯间设置刚度足够大的抗震墙的结构,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小,也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结合新抗规培训教材和新出的国家标准图集11G101-2,可以归纳出:1、楼梯与主体结构整浇的框架结构(包括梯间四周未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剪结构):(1)楼梯布置应避免特别不规则,楼梯应参与整体抗震计算;(2)楼梯构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与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包络设计;(3)楼梯构件应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②梯板按斜支撑构件设计,板厚不宜小于140mm,不应小于120mm【参照GB50010-2010第9.4.1、9.4.5条】;③梯板两侧设置纵向暗梁,暗梁纵筋一、二级不少于612,三、四级不少于412,箍筋不小于φ6@200【图集11G101-2第8页】;④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图集11G101-2第44页】。

框架结构中如何简化考虑楼梯的影响

框架结构中如何简化考虑楼梯的影响
关键词 : 楼梯 刚度影响 ; 楼梯 简化模 型 ; 框架结构楼梯建模
中图 分 类 号 :U 7 . T 923
建筑 楼梯 斜板 具 有 斜 撑 的受 力 状 态 , 结 构 的 对 整体 刚 度有 较 明 显 的 影 响 … 。而 当 前 常 规 的结 构
设计方法对楼梯的考虑仅限于竖向荷载的等效和加
分析结果反复对 比, 最终选择如下的简化模型 ( 模 型 3 来模 拟模 型 11 将 半 层 高处 楼 梯 休息 平 台板 ) :) 及楼梯梁上移至层高处 ;) 2 在楼梯问 Y向框架 内加 设斜梁来模拟梯板斜撑受力状态; ) 3 在楼梯问 x向 休息平台标高处加设层问梁 ;) 4 其余条件 同模型 1 。 如 图 6所示 。
状态 , 对结构整 体刚度的影响。然而 , 助有限元分析软件 MI A 借 D S—G n 建立 实际楼梯 模型与 简化楼梯 模 型( e, 简化 模型可在 P A MC D中建模 并在 S T A WE等程序 中进 行计算 ) 复对 比, 反 寻找一种合理且与含有实际楼梯模 型的整 体分 析结果一致的简化模型 , 以使考虑楼梯 的影 响能在 目前 国内广泛应用的结构软件 中得 以实现。
强局 部构 件 的截 面及 配 筋 , 并未 考 虑 楼 梯 的刚 度对 结构 整体 的不 利影 响 , 目前 , 国内广 泛使用 的结构设 计软 件 P P 系列 中的 T T S T KM A 、A WE不 能 胜任 完全 符合 实 际楼梯 模 型 的分 析计 算 。 因此 , 找 一 种合 寻 理 的简化 模型 进行 整体 分 析就显 得 尤为 重要 。通过
在 MIA e D SG n中建立 两种 模 型 , 型 1 有 实 模 含 际楼 梯模 型 ( 梯局 部模 型 如 图 3所 示 ) 为充 分反 楼 ,

建筑结构设计建模中考虑楼梯的一些观点

建筑结构设计建模中考虑楼梯的一些观点

建筑结构设计建模中考虑楼梯的一些观点建筑结构设计建模中考虑楼梯的一些观点(整理自网上)用一个三层框架结构教学楼的midas模型,分析了建立楼梯构件(楼梯板、楼梯柱、休息平台板等)的结构和不建楼梯构件的结构,用反应谱法计算了两者的结果。

发现其差异远远超出我原先的想象!下面是一些主要结论:1、考虑楼梯参与结构整体受力后,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小,振型改变,第1阶振型转变为扭转振型,而原先不考虑楼梯时第1阶振型为平动振型。

2、由于楼梯板在水平力作用下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将产生较大轴向拉压力(达到200kN以上);楼梯板由原先我们只考虑竖向力时的受弯构件,转变为“压弯、拉弯”构件,受力状态复杂化。

3、考虑楼梯间后,楼梯间处的水平抗侧刚度较大,结构整体的水平抗侧刚度分布将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楼梯间处。

故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楼梯间的柱分配到的水平剪力较其它处明显偏大。

特别是休息平台下的楼梯梁和楼梯柱,其受力非常不利。

4、此外,从结构上说,由于楼梯间的上下楼梯板(上下直行双跑楼梯为例)沿中心线并不对称,从而造成原先对称的结构考虑了楼梯的作用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布不对称!得到的初步结论主要是这些。

发现考虑楼梯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后,结构的自振特性、抗侧刚度分布、楼梯构件的受力状态发生惊人的变化。

汶川地震中,楼梯的震害照片似乎说明了这些问题。

我觉得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楼梯板的“斜撑”受力状态,加强了楼梯处的局部抗侧刚度,类似于在框架结构柱间打上了交叉支撑。

2008修订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结构分析一节中3.6.6条增加了楼梯的计算要求:“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注意:用“应”,而不用“宜”)条文说明中指出楼梯板构件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规范的变更,说明已经有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三层框架结构教学楼,现浇楼板。

考虑楼梯和不考虑楼梯进行结构计算。

楼梯板用板单元,楼梯梁用梁单元建模考虑楼梯时的结构第1阶振型,以扭转为主。

2013年版楼梯设计统一规定

2013年版楼梯设计统一规定

楼梯设计统一规定一、在不同结构体系中如何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1、规范依据:(1)抗规第3.6.6.-1条“……,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2)抗规第6.1.15-2条“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2、2012年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问答:问:新版平法图集11G101-2有楼梯板滑动支座的做法,图集中注有说明“可不参与结构整体抗震计算”。

该做法适用范围是什么?有的设计单位所有楼梯(包括疏散楼梯)均采用此做法,是否可靠?答:GB50011-2010第6.1.15条对楼梯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尚未见公认、可靠的方法,采用现有的商用软件计算时,往往出现不合理的结果。

建议框架结构的楼梯可采用国家标准图集提供的“楼梯板滑动支座做法”,一般的剪力墙结构或刚度较大的框-剪结构的楼梯仍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

3、根据以上依据以及实际工程情况,对应于不同结构体系中可考虑的楼梯类型如下:(1)对于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可不考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即楼梯构件可不参与抗震计算,仍按传统方法进行楼梯设计,即采用11G101-2中的ATx~DTx。

框架结构中的平面直角三跑楼梯也可以采用。

(2)对于框架结构,应优先考虑楼梯板与主体结构整浇,考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即楼梯构件需参与抗震计算,此时楼梯设计可采用11G101-2中的ATcx。

应优先选用休息平台与主体结构脱开的做法,避免楼梯平台处的框架柱出现短柱。

(3)框架结构中若考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最终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此时可考虑楼梯板设置滑动支座,使得楼梯构件不参与抗震计算。

楼梯设计可采用11G101-2中的ATax、ATbx以及本规定补充的类型CTax、BTbx、CTbx、DTbx。

考虑楼梯影响的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考虑楼梯影响的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第3 4卷 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工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造
Vo. 134. .1 No Fe b.2O1 2
Ea t q k ssa tEn i e rn nd Re rfti g rh ua e Re it n gn e i g a to i n t
第3 4卷 第 1 期
孟 凡 林 , : 虑 楼 梯 影 响 的框 架 结 构 地 震 响 应 分 析 等 考
计 规 范》 G 0 1 -0 0 规 定 : 计 算 模 型 的建 立 、 ( B 5 0 12 1 ) “
必 要 的简化 计算 与 处 理 , 符 合结 构 的实 际 工作 状 应 况 , 算 中应考 虑 楼梯 构 件 的影 响” 。 因此 , 地 计 对
Me g Fan 1 , n a g.u , a g We— l ( . in Is tt f c i cu ea d Cvl n ie rn , h n c u 3 1 8, n .i Me g Xi n r i Zh n ixz 1 Jl n tue。 ht tr n iiE gn eig C a g h n1 0 n e i i Ar e 1
群疏 散 的唯 一途 径 。但 汶川 地 震 震 害 表 明 , 梯 间 楼
往 往是震 害 易发生 部位 , 包括 楼梯板 的折 断 、 梯 间 楼 角 柱 的 破 坏 以 及 楼 梯 间 填 充 墙 的 倒 塌 等 震 害 现 象 。结构 设 计 基 本 理 念 是 在 地 震 作 用 下 将 楼 梯 间建 成人 员 逃生 和临 时避难 的 “ 安全 岛” 若 楼 梯 在 ,
E- a l fia xin r i 1 3. O m i :ey ng a g u @ 6 C B

楼梯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楼梯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楼梯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一、引言在以往结构设计中一般是将楼梯部分的荷载转化为等效荷载加到周边构件,梯板、平台板、梯柱等构件单独计算,没有考虑楼梯参与结构整体的计算分析,关于楼梯构件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很清楚。

以往这种将楼梯部分简化为等效荷载的考虑方式使我们现在的设计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楼梯是重要的逃生通道,楼梯破坏意味着逃生通道被截断。

在5.12地震中大量楼梯构件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发生破坏,导致逃生人员不能顺利逃离,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地震中,楼梯对周围构件的影响主要有两种体现,一种为楼梯间的整体破坏,另一种为楼梯间角柱的剪切破坏。

作为结构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从灾难中总结经验教训,并运用到以后设计中。

汶川地震发生后,规范编制组对《建筑结构抗震规范》GB50011-2001进行了局部修订,在3.6.6.1条中新增了“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该条的条文说明中介绍“本次修订,考虑到楼梯的梯板等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建议在结构计算中予以适当考虑。

”。

之后规范编制组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规范》GB50011-20xx的征求意见稿,在6.1.5条中新增了“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显著不规则,并应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在6.1.15条中新增了“楼梯休息板的横梁和楼梯边梁不宜直接支承在框架柱上,支承楼梯的框架柱应考虑休息板的约束和可能引起的短柱”。

这也反映出楼梯做为整体结构的一部分要参与到整体分析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通过对典型算例的分析来探讨楼梯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二、模型简介本文研究的算例为典型的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宿舍楼,按楼梯位置的不同分为6种情况,其平面布置图如图2.1,2.2所示。

算例的基本参数为:纵向7×6m,横向6m+2.4m+6m,层高3.6m,楼板厚均为100mm,梯板140mm,楼梯休息平台板100mm;梁、柱、板采用混凝土C30,纵向钢筋HRB400,箍筋HRB335;场地类别Ⅲ类,抗震设防类别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等级三级。

浅谈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

浅谈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

浅谈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楼梯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规范规定和设计理念出发,对各种结构形式下楼梯计算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筑抗震设计时楼梯设计的一些建议。

1.概述楼梯作为重要的疏散工具,在抗震防灾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从地震被损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来看,其中一个特点是楼梯构件的破坏,影响了逃生通道安全,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的相关报告,楼梯对结构安全以及疏散时人身安全的意义非常重大。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读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认真对待抗震设计时的楼梯设计。

2.现行规范有关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6.6条提出: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6.1.8条针对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提出宜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宜设置抗震墙,但不宜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6.1.15条对楼梯设计做了具体规定:a.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b.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体现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抗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c.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13.3.4条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提出应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围护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相关条款:6.1.4、6.1.5、8.1.7条提出了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基本相同的要求,而6.1.5条第4款针对楼梯间的砌体填充墙作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3.楼梯与结构主体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楼梯对竖向构件的影响以及楼梯自身的传力。

新抗规考虑楼梯构件影响

新抗规考虑楼梯构件影响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
•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
• 2.楼梯对框架结构构件分析的影响
• 3.楼梯构件的地震内力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
• • 1.基本规律 楼梯构件作为一种支撑,具有较大的刚度。计人楼梯构件的刚度后,结构整 体的刚度加大且在楼层平面内刚度分布不均匀,使结构整体分析结果有所变 化。其影响的程度,与纯框架的刚度、楼梯的数量和布置的位置等情况有关。 基本的规律是:
(2)框架梁。 沿梯板延伸与框架柱之间的框架梁段,其受力与连接梯板和框架的平台梁类 似,梁端弯矩加大,两端对称布置时约为1. 55倍、中部集中布置时约为1.5, 1.6 倍,一端布置时约为1. 25倍。
3.楼梯构件的地震内力
• • 1.梯板受力 地震作用下,楼梯斜板处于非常复杂的受力状态:首先是明显的轴向受力,其次是竖 向受剪,另外,受压时尚存在不可忽略的面内弯矩和扭矩。 2.平台梁受力 楼梯休息平台梁普遍存在较大的轴力,而且受力状态复杂。其中,尤其以直接支撑楼 梯踏步的梁LTL1最为复杂,处于拉、弯、剪的复合受力状态;而顺梯方向的LTL3,位 于框架柱和踏步斜板之间,直接传递踏步斜板的地震效应,处于受压状态,且轴力最 大。因此,框架结构楼梯设计时,应充分的估计和考虑地震作用下楼梯平台梁的复杂 受力状态,尤其是轴向内力。.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
• 抗震墙、框架-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中 • 由于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楼梯自身刚度在主体结构中比值不大, 楼梯受主体结构的“保护”而很少破坏。
• 注:这种结构体系中主体的保护作用前提条件是楼梯间四周有抗震墙 和连梁形成围合。如果没有,楼梯的受力与纯框架中的楼梯有相似之 处,但其对主体的影响要小于纯框架。

2008年“5. 12”汶川大地震的一个突出的破坏现象是,作为逃生通道的楼梯间破坏较 重,造成了相当的人员伤亡。为此,在2001规范的震后应急局部修订中明确要求:应 从计算到构造采取一系列综合抗震对策,力求将楼梯间建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安全 通道。即: (1)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2)对于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 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 上述局部修订的条款对指导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和全国工程抗震设计,确保楼梯间的 地震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仅仅是依据汶川地震的宏观震害现象而做出的定 性规定,尚需要进一步细致的深入分析,计算中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效应的规定需提 高其可操作性。 为配合2010规范的全面修订,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组 织了几大设计院开展合作,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构件影响的专题研究。 研究主要侧重于计入和不计入楼梯构件的对比,以便全面了解楼梯构件在框架结构中 的受力状态、作用效果及影响程度。下面对研究的成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楼梯梯柱新规

楼梯梯柱新规

楼梯梯柱新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楼梯作为连接建筑物不同楼层的重要构件,其设计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

楼梯梯柱作为楼梯的支撑结构,在新的规范中也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楼梯梯柱新规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楼梯梯柱的重要性楼梯梯柱承担着梯子的重量和人员的负荷,是确保楼梯结构安全稳固的关键部分。

合理设计的梯柱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确保楼梯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或塌陷,保障人员的安全。

二、楼梯梯柱新规的要求1. 梯柱结构根据新规,梯柱的结构需要经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选材上,应优先选择质地坚固、抗压性好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结构等。

2. 梯柱尺寸根据新规,梯柱的尺寸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调整。

一方面,梯柱的直径或截面积需要根据楼梯的规模和使用人数进行合理设计。

另一方面,梯柱的长度和高度也需要遵循新的规范,确保其在承受垂直荷载时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

3. 梯柱连接方式梯柱的连接方式也是新规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新规要求梯柱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不能出现松动或断裂的情况。

一些更为先进的设计中,还引入了防震连接装置,以增强梯柱的抗震性能。

三、楼梯梯柱新规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 安全性的提升楼梯梯柱新规的出台,从根本上保障了建筑物楼梯的安全性。

合理的梯柱设计可以减少结构变形和松动现象,增强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效降低了发生事故的风险,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水平。

2. 结构稳定性的提高梯柱作为楼梯的支撑点,其稳定性对整个楼梯结构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新规的要求使梯柱的结构得到优化和加强,进一步提高了楼梯的结构稳定性,减少了楼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抗震性能的增强一些先进的梯柱设计中引入的防震连接装置,提高了楼梯梯柱的抗震性能。

这对于地震频发的地区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抵抗地震产生的剧烈摇晃,确保楼梯的安全性,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总结楼梯梯柱新规的推行对于建筑设计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楼梯抗震设计问题

关于楼梯抗震设计问题

关于楼梯抗震设计问题本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 3.6.6条、第6.1.15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统一培训教材》、国家标准图集11G101-2以及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GB50011-2010》综合整理而成,以备审核时查阅。

一、楼梯抗震设计原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6.6条第1款: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针对具体结构的不同,“考虑”的结果,楼梯构件的可能影响很大或不大,然后区别对待。

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但并不要求一律参加整体结构的计算。

这条规定是从汶川地震后,2008年修订版增加的要求,新抗规进一步明确了根据楼梯对主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大小来决定是否参与整体计算,并增加了以下规定:GB50011-2010第6.1.15条第2款: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对于框架结构,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梯板起到斜支撑的作用,对结构刚度、承载力、规则性的影响比较大,应参与抗震计算;当采取措施,如梯板滑动支承于平台板,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等的影响较小,是否参与整体抗震计算差别不大。

对于楼梯间设置刚度足够大的抗震墙的结构,楼梯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小,也可不参与整体抗震计算。

结合新抗规培训教材和新出的国家标准图集11G101-2,可以归纳出:1、楼梯与主体结构整浇的框架结构(包括梯间四周未用剪力墙和连梁围合的框-剪结构):(1)楼梯布置应避免特别不规则,楼梯应参与整体抗震计算;(2)楼梯构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与正常使用荷载基本组合进行包络设计;(3)楼梯构件应采取如下抗震构造措施:①纵向面筋拉通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底、面纵筋均按充分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②梯板按斜支撑构件设计,板厚不宜小于140mm,不应小于120mm【参照GB50010-2010第9.4.1、9.4.5条】;③梯板两侧设置纵向暗梁,暗梁纵筋一、二级不少于612,三、四级不少于412,箍筋不小于φ6@200【图集11G101-2第8页】;④梯板双层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小于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图集16G101-2第44页】。

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及几点建议

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及几点建议

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及几点建议摘要:地壳结构的频繁运动,直接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要想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就必须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严格的要求。

楼梯是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是人们最重要的一种疏散通道。

在设计阶段提高楼梯的抗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重点针对楼梯设计对建筑抗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楼梯设计策略,旨在提高建筑楼梯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楼梯设计;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运行安全予以了高度的关注。

楼梯是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楼梯的设计不合理,不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将会因为地震的破坏力而出现楼梯构件损毁现象。

人们没有了畅通的逃生通道,其生命安全也会面临较大的威胁。

但是,如何在楼梯设计阶段,提高其抗震性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楼梯设计对于建筑抗震的影响(一)楼梯作用力的影响楼梯结构中的竖向构件与自身传送力,是楼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具体体现。

楼梯设计对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受到建筑结构与楼梯间相对刚度比的影响。

即如果建筑结构的刚度较大、性能较优,那么楼梯的刚度就会相对减小,并且不会对建筑主体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了装配式结构、框架结构或者砌体结构,那么楼梯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影响就非常大。

受到地震波的影响,地震荷载应力会传递给楼梯,进而使楼梯出现短柱或错层现象,甚至引起楼层的断裂。

一旦楼层断裂,那么建筑内的群众将无法安全逃生。

在地震荷载的持续影响下,建筑主体结构还会将正常情况的刚性状态,转变为弹性状态。

如果砌体承重墙或者填充墙没有开裂,或者开裂现象不明显,证明建筑主体结构的刚性结构没有彻底退化[1]。

如果地震强度较大,且超出了建筑结构的设计烈度范围,当建筑结构陷入弹性工作状态之后,建筑结构墙体就会出现明显的开裂问题,并且刚度开始快速退化。

试论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设计对策

试论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设计对策

试论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设计对策前言楼梯承担着逃生路线的重要作用,然而在震害调查中发现,楼梯间的震害较为严重,而且大部分楼梯间是在主体结构破坏前发生破坏严重影响了楼梯作为逃生路线的重要功能。

一、楼梯的震害调查及原因分析在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砖混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梯都出现了大量破坏,尤以框架结构中楼梯的破坏最为严重。

框架结构中楼梯的主要震害现象有:梯段板的破坏、楼梯间角柱的破坏、梯柱的破坏和平台梁的破坏等。

1、梯段板破坏梯段板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平裂缝处混凝土被压碎,梯段板弯曲下挠,甚至断裂,破坏主要发生在距离两端支座约1/4 跨处和楼梯施工缝处。

产生此类震害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梯段板上下端与楼层框架梁板相连,形成了一个空间的K 形受力体系。

在以往的配筋设计时,梯段板负筋长度通常按照跨度的1/4 来确定,造成楼段板1/4 跨处受力筋数量发生突变,成为受拉的薄弱部位。

在反复水平地震作用下,梯段板与主体框架协同工作,到很大的反复的轴向拉压力作用,造成梯段板在负筋截断位置发生断裂。

(2)樓体施工时,往往在梯段板跨中或1/3 跨处设置施工缝。

但因为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缝中存在残渣,导致后浇混凝土在与先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处强度较差,这样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剪拉内力极易使梯段板破坏。

2、楼梯间角柱的破坏楼梯间角柱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角柱中部发生剪切破坏、钢筋屈曲和混凝土被破碎。

这是由于楼梯休息平台通过平台梁和平台板与框架柱相连,楼梯间角柱净高降低很多,导致楼梯间角柱分配到比其它框架柱大数倍的地震剪力。

加上休息平台对楼梯间角柱的约束,地震作用下角柱中间极易发生剪切屈曲破坏。

3、楼梯梯柱的破坏楼梯梯柱通常为构造配筋,截面宽高一般为200mm~250mm。

地震中梯柱出现柱头破损和混凝土压碎。

出现此类破坏的原因是:(1)支撑梯段板的梯柱是双向压弯、双向剪切构件。

梯柱截面过小,平台梁在柱内锚固长度过短,导致节点混凝土被压碎,平台梁纵筋被拔出。

多层框架结构考虑楼梯作用的抗震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考虑楼梯作用的抗震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考虑楼梯作用的抗震分析摘要:对多层框架结构用PKPM建立带楼梯及无楼梯模型进行抗震计算,比较刚度、周期和位移等结果,初步分析框架结构如何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以及楼梯构件设计时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楼梯,多层框架,PKPM模型,刚度,周期,位移在以往(08年版抗震规范实施之前)的结构设计当中,对结构进行整体计算时,一般都是将楼梯简化处理,按楼梯间板厚为0,保留楼梯的荷载传递和导算,未考虑楼梯对整体结构的侧向支撑作用和影响。

08年汶川地震后,通过震害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的破坏现象是,作为逃生通道的楼梯间破坏比较严重,造成了相当的人员伤亡。

经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1]:砌体结构中,楼梯间的整体性不足,地震中楼梯间的墙体破坏或倒塌造成楼梯段支座失效,进而导致整个楼梯间的破坏;而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则由于支撑效应使楼梯板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地震时楼梯段处于交替的拉弯和压弯受力状态,当楼梯段的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混凝土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受拉破坏。

而楼梯间的平台梁,则由于上下梯段的剪刀作用,产生剪切、扭转破坏。

同时有些楼梯钢筋采用冷轧扭钢筋,延性不够,地震作用下钢筋脆断。

因此,08年局部修订版抗震规范和2010版抗震规范相继规定: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1.结构计算一般而言,楼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刚度影响较大,对框剪和剪力墙结构(楼梯间也为剪力墙结构)影响较小,本文通过对多层框架结构用PKPM 建立带楼梯及无楼梯模型,经抗震计算,比较刚度、周期和位移等结果,分析楼梯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选取三栋多层框架工程实例,各自分为带楼梯及无楼梯建模,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软件,用SATWE模块进行计算,计算参数完全相同,主要抗震设计参数如下: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III类,抗震等级三级,计算位移时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带来的影响

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带来的影响

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带来的影响摘要:楼梯作为建筑结构的重要构件,在建筑工程使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楼梯能够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要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就应当科学合理的设计楼梯。

本文将以楼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震性;楼梯;建筑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很多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建筑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特别是建筑工程的抗震性问题,在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地震灾害中,由于建筑物抗震性能不优越,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所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成为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提升抗震设计水平,而楼梯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的重要构件,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楼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的影响,进而有效提升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

一、楼梯震害类型根据相关统计可知,地震中建筑结构破坏最为严重的是楼梯间,主要有三种形式楼梯破坏:1、楼梯整体坍塌破坏,例如建筑结构梯柱容易形成短柱,形成剪切破坏;2、梯板拉压损坏;3、梯梁中部受剪破坏。

产生楼梯间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楼梯具有过大刚度,进而最先被破坏[1]。

二、计算方法在传统楼梯设计中设计人员仅考虑在地震中楼梯构件等效重力荷载的影响,对于整体刚度受到楼梯构件竖向刚度和平面刚度的影响、梯梁和梯柱等构件受到(根据刚度分类的)侧力的影响缺乏必要的考虑。

有限元利用ETABS-V9构建结构模型,通过壳单元模拟楼梯的斜板和平台板并构建层间构件模型,不计斜板刚度和挠度受到踏步刚度的影响[2]。

三、计算模型某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的写字楼,开间方向(x向)柱距3.8米,为10跨,总长为39米;进深方向(y向)柱距为6,2.4,6米,为3跨,宽度和为14.4米;底层的层高为4.6米,其余每层为3.8米;柱510*510mm(C30),主梁310*510mm(C30),板厚110mm,梯梁210*410mm(C30),梯柱230*230mm (C30);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第3组,场地类别3类;基本风压为0.46kN/m;恒载为2.6kN/m,活载为3kN/m,均布荷载为24kN/m;特征周期为0.4s;场地粗糙类别是B类;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绘制楼梯采用线拉成面,采用双跑楼梯。

新规范修改i对构件及整体结果影响

新规范修改i对构件及整体结果影响
第一部分、混凝土构件设计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材料与强度
二、轴压力二阶效应
三、有效翼缘宽度计算
三、有效翼缘宽度计算
四、斜截面抗剪计算
五、拉弯梁的剪扭计算
六、框架梁支座受压区高度
六、框架梁支座受压区高度
六、框架梁支座受压区高度
七、裂缝宽度计算
七、裂缝宽度计算
八、挠度计算
八、挠度计算
九、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
十、连梁的构造配筋
十一、剪力墙边缘构件
十一、剪力墙边缘构件
十一、剪力墙边缘构件
十二、短肢剪力墙
第二部分 结构分析与内力影响
一、刚度系数变化
一、刚度系数变化
一、刚度系数变化
一、刚度系数变化
一、刚度系数变化
二、剪力墙倾覆力矩
二、剪力墙倾覆力矩
二、剪力墙倾覆力矩
二、剪力墙倾覆力矩
二、剪力墙倾覆力矩
二、剪力墙倾覆力矩
二、剪力墙倾覆力矩
二、剪力墙倾覆力矩
三、内力调整
三、内力调整
三、内力调整
三、内力调整
三、内力调整
谢谢

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在纯框架结构中设置楼梯构件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后,对整体结构的周期、位移、地震力产生的影响,并采取必要措施,做到简化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而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框架结构,楼梯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concrete examples, staircase components involved in the whole structure calculati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ycle, displacement, seismic forces generated impact analysis set in a plain frame structure, and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so that the simplified model is more realistic,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stairs.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长期以来,框架结构因具有建筑平面灵活,室内空间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在核电厂的BOP项目设计中。

现以福清核电厂一期工程生产办公楼为例,讨论一下楼梯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1.工程概况及方案确定工程概况福清核电厂一期工程生产办公楼,主要功能是运行期间为电厂人员提供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建筑平面为半环抱型,地上部分五层,总建筑面积11872m2,檐口高度26.1m。

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丙类建筑,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场地土类别为I类;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根据《福清核电厂一期工程厂区BOP子项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地基基础位于中风化花岗岩层。

考虑楼梯对整体计算影响YJK

考虑楼梯对整体计算影响YJK

考虑楼梯对整体计算影响一、楼梯计算模型YJK对于梯板和平台板按照细分的壳元计算,相当于弹性板6的单元,程序自动对各个楼梯跑和中间休息平台划分单元,单元尺寸为0.5米。

可在生成结构计算数据以后计算简图菜单的“轴测简图”下看到各个楼梯跑和中间休息平台划分单元的效果。

如果用户选择了自动设置平台梯柱,则在计算简图中可以看到程序生成的平台梁和支撑平台梁的梯柱。

程序可对任一根没有支撑连接的平台梁自动设置梯柱,梯柱可延伸到下层梁或其他构件上。

如图梯间休息平台所在一端没有布置柱,程序会在梯梁下自动设置一根梯柱。

二、对比是否考虑楼梯对计算结果影响实例一:框架结构,在建模中布置了楼梯,对计算参数“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分别设置为不勾选和勾选,然后对比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计算中考虑楼梯后周期减小,基底剪力加大,但是幅度在5%,不大。

再对比楼梯间处受影响对大的柱的配筋,增加的配筋量也不多。

为了进一步对比,再把该整体模型转到Midas-Gen计算,下图是Midas的计算模型和周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和YJK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

实例二:某工业厂房框架结构,在建模中布置了楼梯,对计算参数“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分别设置为不勾选和勾选,然后对比计算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和上例类似,计算中考虑楼梯后周期减小,基底剪力加大,楼梯间处受影响的柱的内力等加大,但是变化的幅度也不大。

转到Midas-Gen计算对比,周期完全相同。

实例三、三、考虑楼梯后计算结果的变化不会出现异常常听到用户反映使用某软件考虑楼梯的计算后总是出现异常的计算结果,如考虑楼梯后位移比就不能满足要求,相连的、甚至远不相连的柱梁构件配筋异常等。

YJK经过大量的计算实例对比,用YJK软件整体计算中考虑楼梯后,一般周期减小,基底剪力加大,与楼梯相连的构件配筋增多,但是变化的幅度有限。

把YJK带楼梯模型导入MidasGen计算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因此以前软件变化幅度多大造成计算异常可能是它的计算模型或软件缺陷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
结构设计建议
PKPM模型中建模操作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
• 3.6.6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l.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 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 6.1. 15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 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 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 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 响。 3.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



1.楼梯刚度占纯框架越结构刚度的比例大,则平动周期减少越多,总地震作 用加大越多,影响沿梯板方向大,垂直梯板方向影响很小;
2.楼梯在楼面的两端对称布置,扭转周期明显减少,扭转位移比减少较多;


3.楼梯布置在楼面中部,扭转影响不明显;
4.楼梯布置在楼面的一端,扭转周期有所减少,但扭转位移比明显加大。

• •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
• 3.地震剪力的变化

楼层地震剪力的变化,是各方向周期变化的综合反映,沿垂直于梯 板方向的变化不大,而沿梯板方向与周期变化情况有所差异:仍以三 跨的情况为例:
• 1.两端对称布置楼梯间时总剪力增加最多,达到20%; • 2.中部布置楼梯间时增加10% ~20%,随楼梯数量而变;
PKPM模型中建模操作演示
The End
结构设计建议
• 5.特别注意设置楼梯形成的短柱,箍筋除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外,宜提高一 级抗震等级进行设计。 6.梯柱的截面应满足框架柱的最小截面面积要求不小于300x300mm,当建筑 限制时,一边不得小于200mm,加大另外一边长度,建议不小于200x450, 同时箍筋应全高加密。楼梯柱应严格按框架柱要求进行设计。 7.楼梯四周有抗震墙与连梁围合时,楼梯宜与抗震墙整浇。 8.与框架柱、楼梯柱相连的平台梁应满足《抗震规范》对框架梁的构造要求, 并按双向受弯进行计算。
• 主体刚度越大,如抗震墙、框架-抗震墙结构等,影响越小。
• 主体刚度越小,如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等,影响较大。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
• 框架结构、砌体结构中 • 多遇地震下,楼梯基本处于弹性状态。 • 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填充墙,砌体承重墙开裂严重,刚度急 剧降低,楼梯刚度在主体结构刚度中比值加大,其影响也随之加大。 此时现浇楼板起局部刚性楼板作用,传递水平地震力,导致梯板拉裂, 框架柱形成短柱及错层柱而破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
• 基本计算分析模型和参数
(1)几何参数
所有模型的构件尺寸相同,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50mm×650mm,楼梯梯柱为 300mm×300mm,框架梁均为300mm×600mm,梯梁为250mm x 400mm,楼 梯间 次梁为300mm×600mm,其余次梁均为250rmu×500mm。地上6层,层高为 3.9m。
新抗规考虑楼梯构件影响 的理解及应用
2011-12-31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
结构设计建议
PKPM模型中建模操作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

2008年“5. 12”汶川大地震的一个突出的破坏现象是,作为逃生通道的楼梯间破坏较 重,造成了相当的人员伤亡。为此,在2001规范的震后应急局部修订中明确要求:应 从计算到构造采取一系列综合抗震对策,力求将楼梯间建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安全 通道。即: (1)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2)对于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 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 上述局部修订的条款对指导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和全国工程抗震设计,确保楼梯间的 地震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仅仅是依据汶川地震的宏观震害现象而做出的定 性规定,尚需要进一步细致的深入分析,计算中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效应的规定需提 高其可操作性。 为配合2010规范的全面修订,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组 织了几大设计院开展合作,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构件影响的专题研究。 研究主要侧重于计入和不计入楼梯构件的对比,以便全面了解楼梯构件在框架结构中 的受力状态、作用效果及影响程度。下面对研究的成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
• • 2.结构计算周期的变化 计入楼梯构件后框架结构沿梯板方向的侧向平动刚度加大,对应的自振周期 减少;纯框架前三个振型的顺序为横向、纵向和扭转;计入楼梯构件后,第 一振型大多数变为纵向。 1.以前面典型的三跨框架为例,设置两部楼梯时,结构沿梯板方向的基本周 期可减少20%左右; 2.结构沿垂直于梯板方向的基本周期略有减少,一般不到5%; 3.结构的扭转基本周期变化与楼梯布置和数量有关——两端对称布置时周期 减少25%左右,中部集中布置时基本不变,一端布置减少不到20%。
• •
• 3.平台柱受力 地震作用下,靠近踏步斜板的短柱LTZ1和LTZ2处于双向偏压(拉) 受力状态,而离踏步较远的LT23地震效应要小得多。因此,框架 结构楼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LTZI及LTZ2的地震作用效应。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
• 结论

• (1)楼梯的支撑作用,垂直于梯板方向的影响一般小于10%,但在梯板方向是不可忽略 的;当楼梯偏置时必须计人扭转的不利效应,例如,边榀框架按扭转位移比不小于1. 35的要求设计,且同时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等。 (2)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柱、框架梁(楼面梁),应计入楼梯构件附加的地震内力, 尤其是轴力和剪力。附加地震内力的大小,随楼梯刚度占结构总刚度比例的增加而加 大。对类似于本文算例的基本对称的多跨、多开间的框架结构,楼梯间两根框架柱合 计承担的附加地震剪力值大体接近(70%~100%),框架柱轴向力增加较多,有的可能 接近3倍。而非相连的框架柱,楼梯对称布置时可仍按不计入楼梯构件的情况设计。 (3)楼梯构件地震下的受力复杂,必须予以重视。梯板应计入地震轴力和面内弯矩的 影响,按面外拉弯、面内压弯剪构件设计。连接梯板和框架的休息平台梁应计入地震 轴力影响,按压弯或拉弯构件设计。支承梯板的平台梁,按拉弯剪构件设计。支承平 台梁的短柱,取平台梁的轴向力作为剪力设计。

• •
结构设计建议
• 9.参与整体计算的楼梯,梯板两侧设置边缘构件(暗梁),宽度取1.5倍板厚。 (配筋要求见11G101-2-2.2.6第4条)
结构设计建议
• 10. 6.1.15条中“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是对 楼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结构,在建筑方案阶段就应该进 行考虑。 • 11.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的拉结要求按规范第13.3.4条要求执行。
2.楼梯对框架结构构件的内力影响
• 1.基本规律
垂直于梯板方向的地震内力略有变化,沿梯板方向有显著变化。 • 1.楼梯相连的框架柱的地震轴力和剪力加大,楼梯构件刚度占结构刚 度的比重越大,增加的比例越大; • 2.框架梁与梯板相连端的弯矩和剪力明显加大,另一端大多有所减少。 • 3.非楼梯间梁柱的地震内力,当楼梯间对称布置时有所减少,且楼梯 构件刚度占结构刚度比重越大则减少越多; • 4.当楼梯间一端布置时,无楼梯一端的柱剪力和梁端弯矩加大,同样, 楼梯构件刚度占结构刚度的比重越大则加大越多。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
• 3.层间位移的变化 沿梯板方向仍以三跨结构为例,最大层间位移 1.两端对称布置时可减少20%;中部布置时可减少10%;
2.而一端布置时,无楼梯的位置则加大20%。考虑偶然偏心的层间扭转位移比变 化的数量级,两端对称布置时因抗扭刚度加大可略为减少;中部布置时因抗扭 刚度减少可增加15%; 3.而一端布置时,因抗扭刚度明显减少,无楼梯的位置则加大20%,甚至接近 1.40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
•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
• 2.楼梯对框架结构构件分析的影响
• 3.楼梯构件的地震内力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
• • 1.基本规律 楼梯构件作为一种支撑,具有较大的刚度。计人楼梯构件的刚度后,结构整 体的刚度加大且在楼层平面内刚度分布不均匀,使结构整体分析结果有所变 化。其影响的程度,与纯框架的刚度、楼梯的数量和布置的位置等情况有关。 基本的规律是:
2.楼梯对框架结构构件的内力影响
• 2.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梁柱 依然以三跨标准模型为例: (1)框架柱。 轴力加大,两端对称布置时约4.1倍、中部集中布置时约4.4倍,一端布置时 约3.1倍。 剪力加大,两端对称布置时约2.4倍、中部集中布置时约2.8倍,一端布置时 约1.9倍。 弯矩加大,两端对称布置时约1.3倍、中部集中布置时约1.5倍,一端布置时 约1.0倍。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
结构设计建议
PKPM模型中建模操作
结构设计建议
• • • • 1.楼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框架、砌体等整体性较差的结构,应采取构造措施,阻断楼梯梯板对结 构侧向刚度的影响。(这也是6.1.15条的要求) 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主要是采取将楼梯平台与主体结构脱开或梯段板下端设置滑动支座 (11G101-2中ATa 及 ATb 型号楼梯)切断平台板与主体结构的水平传力途 径。此时PKPM建模中可以不考虑其参与共同作用。
结构设计建议
• 3.对抗震墙、框架-抗震墙等刚度大的结构,当楼梯四周有抗震墙与连梁围合 时,计算中可不考虑楼梯的影响,而采取有效构造措施确保楼梯及相应的抗 震墙端柱的安全 具体构造措施:1.加配板顶通长钢筋 抗震墙端柱箍筋加密等。

结构设计建议
• 4.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底部,要加强楼梯底部的抗震构造措施。 无地下室时,当楼梯在底层直接支撑在孤独梯梁上时,其无法承担梯板传来 的水平推力,应避免这种做法。必须采用时,应加大其平面内钢筋和加密箍 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