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合集下载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镇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镇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甲方:吉林省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乙方:为简化乙方的缴费手续,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正公开的原则,就甲方采取大、小额支付系统委托收款方式收取乙方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的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乙方同意采取大、小额支付系统委托收款方式的小额定期借记业务支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

二、甲方每月通过指定银行向乙方开户银行以大、小额支付系统委托收款方式收取乙方次月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

若乙方账户金额不足,将导致银行无法划拨整笔应缴款项,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乙方负责。

三、乙方应确保其在本协议项下登记的单位名称、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真实有效,并已授权乙方的开户行采取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定期借记业务支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乙方在承付期内应确保其账户有足额款项用以划拨应缴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

因乙方提供的开户行账号有误,或者因账户余额不足、销户、冻结、未授权等乙方原因导致托收失败、托收错误从而导致欠费的,由乙方负责。

四、非甲、乙双方过失造成托收失败或延误的,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五、乙方如有单位名称或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变更,需于每月10日前分别到甲方的基金财务部和基金征缴部办理变更手续。

六、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在甲方未办理银行托收业务取消手续前,本协议有效。

本协议书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乙方开户银行各执一份。

签定时间:年月日甲方:吉林省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乙方:为简化乙方的缴费手续,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正公开的原则,就甲方采取大、小额支付系统委托收款方式收取乙方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的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乙方同意采取大、小额支付系统委托收款方式的小额定期借记业务支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

二、甲方每月通过指定银行向乙方开户银行以大、小额支付系统委托收款方式收取乙方次月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

若乙方账户金额不足,将导致银行无法划拨整笔应缴款项,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乙方负责。

三、乙方应确保其在本协议项下登记的单位名称、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真实有效,并已授权乙方的开户行采取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定期借记业务支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乙方在承付期内应确保其账户有足额款项用以划拨应缴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居民
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就医全流程移动互联网化服务 全程的健康管理和医疗关怀
建设 思路
平台主要建设思路
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 职能明确 制度建设
1
2
统一规划 标准规范 分级管理 资源共享
基础设施 健康档案 健康服务 互联互通
突出重点 互联互通
先易后难 稳步推进
4
3
信息标准 统一流程 统一规范 资源共享
共数享据采集/
数据采集/ 共享
数据采共集享/
区域卫生数据中 心
社区卫生服务业 务数据
数据采集/ 共享
区域卫生数据 共享平台
数据采集/ 共享
医院医疗业务 数据
数据采共集享/
妇幼保健机构业 务数据
数据采集
共享
/
数据共享 层
采集接口 层
共数享据采集/
卫生监督机构业 务数据
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业务数据
建设 方案
PIX
HL7/DECOM
HL7/DECOM
HTTPS/EDI
跨地域医疗机构
XDS 标准
PIX
远程医疗诊断 EUI IHE 医疗文档调阅
医保 系统
待遇审核 待遇支付
HTTP/XML 社区/药店
社区基本医疗 社区健康管理 社区公共卫生 社区综合管理 社区远程医疗 基础药物使用
XDS 标准
卫生管理部门
手段 建立三大数据库 建立数据交换平台 建立监管应用系统
效果 1、数据共享查询 2、实现自动报表 3、大数据挖掘,决策数 据支持和预警
医疗机构
手段 区域医疗数据集中 区域医疗数据应用协同 区域医疗资源均衡
效果 1、区域电子病历调阅 2、医疗资源均衡 3、集中检验、阅片

区域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操作说明(查询统计分析)

区域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操作说明(查询统计分析)

区域卫生健康管理平台操作说明(查询统计分析)一、县市区局级统计分析:(县市区局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的内容为:健康档案、慢病专项、传染病专项、保健管理、社区康复、通用慢病六大块;其进入方法为:根据账号登入区域卫生健康管理平台——责任医生工作平台——点击“查询与统计”——点击“统计分析查询”,如图:)(一)、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周期性健康体检、患病资料、死亡资料、管理与查询;1、健康档案统计分析包括的主要报表为:(1)、人口学资料包括:社区非活动人口统计表、人口数量报表、人口婚姻构成统计、社区居民体重指数统计、家庭人口类型统计、社区居民民族构成统计、人口比例构成、社区家庭人口构成统计、社区家庭类型构成统计、人口文化构成统计、人口职业构成统计;(2)、周期性健康体检包括:健康体检工作月报表、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统计、体检疾病分布统计表、体检疾病统计表、个人健康问题统计;(3)、患病资料包括:社区居民慢病患病、社区疾病年龄分布统计、社区疾病职业分布统计;(4)、死亡资料包括:社区居民死亡职业分布统计、社区居民死亡年龄分布统计;(5)、管理与查询包括:居民居住状况统计、社区残疾人员分类统计、居民行为习惯统计、居民吸烟情况统计、居民吸烟状态统计;2、相关报表的主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报表查询方式:根据相关账号登入区域卫生健康管理平台——责任医生工作平台——点击“查询与统计”——点击“统计分析查询”——点击“健康档案“前面的三角形按钮——根据展开的项目点击需要查看的信息及前面的三角按钮,如:——根据展开的具体报表点击需要查看的报表统计信息,如:——输入或选择年份点击“查询”按钮进行相关的查询;展示如下图:(2)查询报表注意事项及按键功能:(以上图为例)1)、在最左边的“社区报表统计”栏中:最上方的双箭头为“社区报表统计”栏的收缩按钮;在“社区报表统计”栏中间文字内容的前面的箭头按钮、分别代表内容的收缩与扩展,当箭头向右代表内容收缩,其下面还存在子集,箭头向下时表示内容已经展开,并且你可以看到相关内容;2)、中间区域“报表数据”栏中:需要输入上面的查询年份才可以查数据;第二行的工具栏中,前面的“向左向右的箭头”代表前后翻页功能,中间的“百分比”代表下面查询出来的数据显示大小,“Export”代表导出按钮,其前面的方框代表导出的数据格式,一般选择“Excel”,倒数第二个图标代表“刷新”功能,最后一个图标代表打印功能;3)、最右边的“机构区划地址”中:最上方的双箭头为“机构区划地址”的左右收缩按钮;第二行的上下三角箭头为“服务机构树”栏的上下收缩按钮;“服务机构树”中,“-”代表已经展开,“+”代表未展开,其下面有子集;最下面的“行政区划树”跟上面的“服务机构树”功能是一样的,分布以服务机构和行政地址统计;报表统计时注意事宜:必须要输入时间,同时需要选择右边的查询范围才可以查出数据,如果时间为选择按钮的可以通过按钮进行时间的选择。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

4631-2工程”整体架构“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深圳市12361整体框架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又可简称为“12361”工程 ,即:“1”一个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连接深圳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部署、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建立权责明晰、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等。

“2”二个保障体系:即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既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化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架构、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推进健康服务领域万物互联,又包括深圳市智慧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认证和评价制度、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三大数据中心:即以深圳市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资源汇聚;是面向全民健康六大业务领域和大健康产业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用于实现深圳市各卫生计生机构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协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体系。

基于三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建立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

地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上传管理规范

地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上传管理规范

地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上传管理规范1.医院数据上传要求全民健康信息化是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深化医改的有力抓手,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我委自编制体制改革以来,委党组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标准建设为抓手,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依托,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和应用,为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22)30号)精神,以及《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豫卫规划(2017)26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豫卫规划[2018)27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地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和公卫数据上传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工作。

2.上传医疗数据表单地市级平台需要按如下列出的业务数据表单上传数据,但考虑到各地市业务开展与信息化程度的不同,地市级平台所汇聚的数据存在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上传数据表单,对于没有数据上传的表单,地市级卫健委信息中心要作出没有上传原因说明,并上报省里备案。

每个公卫、医疗业务表单上传要求详见省里下发标准。

允许各地在平台建设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业务数据表单,以及在省业务数据表单的基础上增加字段。

3.数据上传方式采用前置数据交换服务器方式上传公卫、医疗数据。

(1)地市前置服务器准备地市平台在上传数据之前需要准备好一台前置服务器机(具体配置要求如下),用于公卫、医疗数据的上传。

并在前置服务器上安装OraC1.e数据库(求12C及以上版本),以及安装OraCIe12C相应的32位客户端程序。

说明:如果地市平台已有前置服务器,且性能达到下列要求,则不需要另外配备。

如未配备或性能太低,建议按以下要求配置。

(2)公卫及医疗数据上传已建平台的地市:原则上要求从地市集成平台提取数据,然后按标准转换后上传到前置交换服务器上。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实践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实践

0引言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是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区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1],可全面提升区域医疗资源利用率。

2009年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下,《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系统”列为“四梁八柱”之一,医疗卫生系统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技术支撑。

《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入区域建设的新阶段,同时2012年区域卫生信息化被纳入“十二五规划”,使得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

为进一步加快医疗改革步伐,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建立标准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实践景慎旗1,2,3,凡豪志2,3,熊颖2,3,李飞4,王忠民2,3*(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210023;2.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210096;3.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与管理研究所,南京211166;4.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0)[摘要]详细介绍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具体结构、平台与平台的对接方式及相关区域性服务,综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优势,讨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顶层设计亟待统筹落地、标准落地水平亟待提升、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建,落实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通过明确“需求牵引、应用牵引”的建设导向,建立医院广泛参与、共建平台的机制,通过加强平台信息安全建设,全面提升平台信息安全等级等措施,充分实现区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医疗卫生数据的利用率,从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成功实施。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平台对平台;顶层设计;区域业务协同;卫生信息评价[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TP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868(2021)01-0085-06 DOI:10.19745/j.1003-8868.2021017Application of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JING Shen-qi1,2,3,FAN Hao-zhi2,3,XIONG Ying2,3,LI Fei4,WANG Zhong-min2,3*(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2.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3.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66,China;4.PKU Healthcare IT Co.,Ltd.,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the platform-to-platform docking method and the related regional service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were reviewed.The problems in top-level design implementation,standard launching and information safety were discuss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ly including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executed by multi departments,the determination of demand-driven and application-driven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ruction mechanism involving multi hospital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information safety,so that the regional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as well as the utilization of health data were improved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Healthy China"strategy.[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21,42(1):85-90]Key words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platform-to-platform;top-level design;regional business collabor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evaluation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314900);江苏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6002-4);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苏财工贸〔2017〕79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苏工信综合〔2019〕55号);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8003)作者简介:景慎旗(198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数据应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医学信息学和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cn。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项目建设背景 (3)1.2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4)1.3社会与经济效益 (8)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9)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9)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11)第三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3.1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12)3.1.1 项目背景 (12)3.1.2 项目现状分析 (15)3.5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19)3.6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3)(1)基础设施体系 (23)(2)信息共享与交换体系 (23)(3)终端接入系统 (24)(4)信息资源库体系 (24)(5)卫生管理决策体系 (24)(6)应用与服务体系 (24)(7)集成门户 (24)(8)信息标准体系 (24)(9)信息安全体系 (25)(10)项目管理与运维体系 (25)3.7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6)3.8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9)3.8.1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医改的必然要求 (29)3.8.2 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必然要求 (30)3.8.3 省级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必然要求 (30)3.8.4 市卫生管理与决策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31)3.8.5 市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31)3.8.6 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32)3.8.7 保护投资、扩大已(在)建系统实效的必然要求 (33)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建设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是我国从2009至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有关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医改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等八大体制机制(简称“八项支撑”)的建设,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简称“四大体系”),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简介 - 人口健康共享杯大赛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简介 - 人口健康共享杯大赛

附件1: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简介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下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2003年作为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重大项目立项,2010年通过科技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平台认定转为运行服务,面向全社会开放提供服务。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承担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主管部门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在平台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卫计委刘谦副主任担任理事长,卫计委科技司秦怀金司长担任常务副理事长,人大常委刘德培院士担任副理事长兼平台管理中心主任,副理事长单位还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平台由2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直接参与建设,其中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健和九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大学、中国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东北大学、广东省云计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平台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逻辑上高度统一,物理上合理分布”的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为政府决策、人口健康、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百姓健康提供权威、开放、便捷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了数据资源注册登记系统,研究制定出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包括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集制作规范,完成了数据资源唯一标识,这对于保护数据提供者权益,推进科学数据汇交、深化共享服务起到了示范作用。

目前平台已有772个数据集, 67.76TB的科学数据在线开放共享,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学、人口与生殖健康等多方面科学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资源服务。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汇报主题
1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试点成果 2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目标和效果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历程
电子健康档案录入系统 健康一卡通
区域平台应用建设 地州(市)级平台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基于健康档案的公共
区域平台基础建设 县级区域平台(叶城)
发放1000余万张健康 一卡通,实现区域医疗、 新农合就医、公共卫生、 医疗服务一卡通。
建设成果:一张网
建设成果:接入
✓12家三级医疗机构 ✓30余家二级医疗机构 ✓3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数据接入 ✓中小型数字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 ✓健康一卡通管理系统等
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配置; • 加强医生行为监管,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缓解医患关系。
医疗便民服务平台
建立区域统一的一站式医疗便民服务平台
提供诊间服务 提供预约诊疗服务
提供信息公示服务 提供医疗查询服务
提供导医导诊服务
支持移动支付服务
区域卫生监管分析
药厂医院关联分析
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 续健康发展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实现分级诊疗
• 推动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 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
均等化
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医疗行为管理

全民健康信息“五大平台”及公立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介绍

全民健康信息“五大平台”及公立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介绍
2018年9月1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 知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积 极作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文件首次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的定义: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医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 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主要任务:
1
建立分级诊疗信息化系统。 采用“1套软件+9个设区市部署 +1068个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的 建设方式,拓展基层卫生信息 系统功能,建设双向转诊、远 程影像、远程心电、检查检验、 家庭医生签约等区域医疗协同 应用子系统,接入全省1068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各级 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无缝对接, 打造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医疗 资源合理调配使用、医疗服务 成本最低的县域医疗协同新模 式。Fra bibliotek主要任务:
1
依托省级政务云平 台扩容升级现有省级全 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设 施和网络带宽,强化区 域平台网络安全体系建 设,满足各类业务应用 部署需求。
2
3
按照“数据统一采 集、标准统一使用、接 口统一制定、应用统一 整合、门户统一集成、 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 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技 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医 疗机构、区域平台标准 化改造建设,实现全省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规范化接入区域平台。 健全电子健康档案、电 子病历和全员人口数据 库,逐步推进全省健康 医疗大数据汇聚。
省级
投资估算金额 市级
合计
说明
二 系统集成费

(1) (2) (3) (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信息工程监理费 系统测试与安全测评费 建设管理费 可研设计费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设计指导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设计指导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设计指导》(胡建平)学习整理服务功能获得感强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双向转诊统一支付查验报告随访膳食中医未病档案查询健康评估慢病精病接种免疫医养用药健康教育农合结算生育登记计药配送计生服导分级分开贫困人口健康信息业务协同纵横联动疾病监测疾病管理突发公卫应急指挥妇幼健康卫计监督血液安全院前急救分级诊疗疗药联动药品耗材采使联动计划生育出生人口跨境疫情防控协同药品疫苗食品安全医保业务监管协同爱国卫生健危因素健康促进教育协同监管水平政令落地医改进展综合业务卫生服务资源监管医务人员职业行为医疗行为传染疾病慢病精病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基卫服务食品安全医院运营基建装备预约挂号查验互认医疗质量院感情况基效监管中医药服务基药监督合理用药健康促进教育业务人口决策人口信息远程医疗电子证照居民健康卡的应用平台基建支撑保障数据规范上报共享平台索引注册服务数据采集数据交换信息资管信息资目全称档案区域业同信息安全平台管理健卡注册数据应用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

建设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于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指导和促进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统计信息中心2016年组织编制了《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全面体现了国家对全面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充分考虑了各级平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如何加强惠民服务功能1.1预约挂号统一号源池管理、医疗机构号源管理、患者身份认证、预约规则管理,预约、挂号流程、医疗机构和专家介绍,预约黑名单1.2智能导诊医疗机构介绍(医院简介、医生简介、科室简介、人均费用/平均住院日/手术费指标等)、医生检索(提供按照医院、专家、症状、疾病等不同条件检索查找医生)、就医体检与评价(查看居民在就诊的机构的就诊体验和对医疗机构、医生评价)、就医推荐(根据推荐规则,如距离、热度(就诊人次等)、历史评价等,推荐就医医疗机构或医生)1.3双向转诊远程医患交流、诊间预约、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医保(新农合)转诊的业务联动1.4统一支付服务用户管理(个人用户、接入机构用户、黑名单)、个人用户实名制认证管理、接入机构资质管理、促销管理、积分管理、综合分析、手机app1.5检验检查报告查询报告提醒、报告查询、报告定制和推送1.6出院病人随访服务随访规则管理、随访方案制定、随访信息记录、复查情况记录、随访结果分析和推送1.7出院病人膳食指南膳食设置检索、膳食知识库、膳食推荐和评价1.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申请与服务签订、个人及家庭就诊记录的查询和推送、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查询和推送、居民健康咨询回复信息的查询和推送、健康常识及惠民活动信息的发布、社区医生信息的发布1.9中医治未病服务预防保健机构注册与审核、预防保健机构信用管理、“治未病”各类健康干预服务数据采集、“治未病”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1.10健康档案查询居民可查询个人自身的就诊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公共卫生服务记录、授权查询规则等1.11健康评估评估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建立、个人健康评估、群体健康评估、与个人健康管理互动、让健康大数据服务惠及百姓1.12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监护、随访评估信息、健康体检信息、健康状况信息、健康宣教和日常护理知识等1.13精神疾病管理就诊记录、随访评估信息、健康检验信息、日常心理健康和护理知识等1.14接种免疫服务免疫接种服务提醒、接种记录查询、跨区域免疫接种服务、接种知识定制与推送、接种档案记录1.15医养服务养护需求申请、服务计划推送、服务评价、全科医生与养老机构签约、需求评估、服务资源调配、服务计划制定、服务前提醒、服务档案记录、服务质控、服务机构排名等1.16用药服务药品信息查询、规范用药提醒同通用名、同品规药信息查询,适应证、剂量、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过敏症、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1.17健康教育资源库管理、信息推送服务、健康教育服务登记、健康教育评价1.18新农合结算服务报销费用查询、跨区地域转诊信息服务、定点医疗机构查询、跨地域费用核查服务、跨地域费用结算服务(急诊、住院)、跨地域骗保行为信息发布、新农合就医报销补偿政策查询、公布功能、就医报销目录对比功能和跨区域基金流转预警1.19生育登记网上办理办事指南、服务指南、申请登记、办事进度查询、资格审查、领证通知、证照管理1.20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计划生育药具申请申请、申领人身份核实、配送计划管理、申领规则库、异常申领警示、人员黑名单管理、免费药具需求预测功能1.21计划生育服务和指导各类避孕节育措施的特点、禁忌证、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与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的链接途径和方式等1.22医疗信息分级公开信息分级规则库、信息发布1.23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贫困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对比,贫困人口项目管理、贫困人口项目联动与协同二、业务协同2.1疾病监测业务协同疾病诊断与建档协同、疾病分级管理与临床路径协同、医院门诊与随访管理协同、医疗体检与随访管理协同、医疗质量与疾病监管质控协同2.2疾病管理业务协同社区门诊与传染病、慢病随访填报协同、社区体检与传染病、慢病随访填报协同、辖区居民新增病历情况查询、全科医生任务推送和全科医生服务计划管理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同应急值班信息、突发急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相关舆情信息的手机、分析和研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卫生应急指挥等会议保障;卫生应急队伍、专家、储备、预案、知识、案例等应急资源的管理;应急能力评估和工作评价等。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1.24•【文号】国卫规划发〔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委机关各司局,委直属和联系单位:为指导和规范“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我委制定了《“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1月24日“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及战略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

为指导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十二五”以来,按照“制度先行、统筹设计、强化应用、互联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在强化卫生与健康服务决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框架和任务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初步建立了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全国有27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连同44家委属管医院分别与国家平台实现联通。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目录 (I)1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背景 (1)1.1 政策环境 (1)1.2 某某市概况 (2)1.3 全市全市全市全市全市全市市级平台评估 (3)1.3.1 市级平台定位 (3)1.3.2 某某市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 (3)1.4 医疗机构评估 (4)1.4.1 医疗机构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定位 (4)1.4.2 医疗机构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中的优势与问题总结 (5)1.5 国内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状况和趋势 (5)1.6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现状 (6)1.6.1 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6)1.6.2 人口计生信息化成效显著 (7)1.6.3 医疗信息系统迅速发展 (7)1.7 健康某某市存在问题 (8)1.8 现状评估总结 (9)1.8.1 优势 (9)1.8.2 劣势 (9)2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需求分析 (11)2.1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业务需求分析 (11)2.1.1 公众服务 (11)2.1.2 业务协同 (12)2.1.3 政府监管 (15)2.1.4 专项业务 (17)2.2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技术需求分析 (18)2.2.1 性能需求 (19)2.2.2 数据存储需求 (20)2.2.3 网络需求 (21)2.2.4 信息安全需求 (22)2.2.5 标准化需求 (23)3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建设目标和原则 (24)3.1 建设目标 (24)3.2 建设原则 (25)4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架构 (27)4.1 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构架定义基础 (27)4.2 各级平台架构与功能定位 (27)4.2.1 市级平台 (27)4.2.2 县级数据中心或平台 (28)4.3 省市平台的关系 (28)4.3.1 健康档案归属地保存 (28)4.3.2 市县平台互联 (29)4.3.3 与外部系统互连的分工 (29)4.3.4 应用系统业务支撑的分工 (29)4.4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构架规划 (30)4.4.1 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32)5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应用系统架构 (36)5.1 总体应用架构 (36)5.2 市级平台应用架构细化 (39)5.3 人口健康核心应用平台设计 (43)5.3.1 基础目录服务 (43)5.3.2 电子健康档案服务 (52)5.4 公众服务平台应用设计 (61)5.4.1 个人健康档案服务 (62)5.4.2 网上预约、挂号服务 (62)5.4.3 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64)5.4.4 健康卡应用服务 (65)5.5 业务协同平台应用设计 (66)5.5.1 全市4)应用服务层影像中心服务 (66)5.5.2 临检中心服务 (67)5.5.3 转诊(转检)服务 (68)5.5.4 远程医疗服务 (71)5.5.5 医疗急救及院前急救系统 (73)5.5.6 远程教育服务 (79)5.5.7 电子处方服务 (80)5.5.8 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应用 (80)5.6 政府监管平台应用设计 (82)5.6.1 卫生资源管理 (83)5.6.2 卫生统计决策服务 (84)5.6.4 资源供应监管服务 (89)5.6.5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90)5.6.6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91)5.6.7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91)5.6.8 卫生财务管理系统 (92)5.6.9 基建装备及项目管理系统 (92)5.6.10 卫生科教管理信息系统 (93)5.7 专项业务平台应用设计 (93)5.7.1 健康卡管理平台 (94)5.7.2 社保和新农合管理平台 (96)5.7.3 区域在线学习培训平台 (98)5.7.4 医疗教学服务 (98)5.7.5 家庭诊疗服务 (98)5.7.6 医院信息管理服务 (100)5.7.7 临床决策支持服务-CDS (100)5.7.8 应用门户设计 (101)5.7.9 Portal 设计的原则 (102)5.7.10 信息门户功能架构 (102)5.7.11 集成关系 (104)6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技术实现体系架构 (108)6.1 技术路线 (108)6.1.1 S0A架构设计 (108)6.1.2 XML技术 (109)6.1.3 面向对象设计 (110)6.1.4 平台和应用分离 (110)6.1.5 信息的分布与集中 (110)6.1.6 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卫生服务网络 (110)6.1.7 跨数据库设计 (111)6.2 技术总体体系架构 (111)6.3 平台集成层次体系 (114)6.4 SOA架构设计说明 (115)6.4.1 利用SOA架构设计平台的意义 (115)6.4.2 应用服务层次及相关标准 (117)6.4.3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实现 (118)6.5 电子健康档案核心平台的服务 (123)6.5.1 数据服务 (123)6.6.1 全市健康某某市健康某某市全市全市全市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和大型医疗服务机构平台相关组件 (128)6.7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新技术应用 (133)6.7.1 云计算 (133)6.7.2 大数据 (136)6.7.3 物联网 (137)6.7.4 移动互联网 (142)7 人口健康信息基础设施架构 (144)7.1 整体架构 (144)7.2 广域组网技术方案 (145)7.3 市级信息网络设计 (146)7.3.1 组网技术方案 (146)7.3.2 三级等保设计 (148)7.3.3 IP地址和域名 (149)7.4 县级信息中心设计概述 (149)7.5 数据中心设计 (150)7.5.1 计算资源硬件平台云化方案 (151)7.5.2 存储资源云化解决方案 (153)7.5.3 备份软件设计 (158)7.6 市级集中灾备中心 (158)7.6.1 方案概述 (158)7.6.2 电源系统保障方案 (159)7.6.3 灾备中心机房建设 (159)7.6.4 业务应用保障系统方案 (159)7.6.5 主机系统保障方案 (160)7.6.6 数据库系统保障方案 (160)7.6.7 文件系统保障方案 (161)7.6.8 网络安全保障方案 (161)7.6.9 建设方案 (162)7.6.10 人口健康信息软硬件设备清单及推荐配置 (162)8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标准规范体系 (166)8.1 总体标准规范 (166)8.2 应用功能规范 (167)8.3 基础设施规范 (168)8.4 业务管理规范 (168)8.7 标准符合性和应用成熟度测试 (169)9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安全体系 (171)9.1 安全体系建设目标 (171)9.2 安全体系架构 (171)9.3 安全保护等级 (173)9.4 物理安全 (175)9.5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175)9.5.1 身份认证 (175)9.5.2 数据加密 (176)9.6 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 (176)9.6.1 网络管理 (176)9.6.2 网络安全 (177)9.7 安全管理 (179)9.8 安全技术实现 (181)10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实施方案 (184)10.1 建设设施原则 (184)10.2 组织与人员 (184)10.2.1 组织和人员分析 (185)10.2.2 管理组织和人员建议 (186)10.3 分阶段计划 (192)10.3.1 第一年:试点阶段 (192)10.3.2 第二年:推广阶段 (192)10.3.3 第三年:提升阶段 (193)10.4 运行维护 (193)10.5 人员培训 (194)10.6 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 (194)11 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费用估算 (196)11.1 预算原则 (196)11.2 预算内容 (196)11.3 概预算表 (197)名词缩写 (198)1某某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背景1.1政策环境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委、省政府等领导机构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6年9月目录一、惠民服务 (1)(一)预约挂号 (1)(二)智能导诊 (1)(三)双向转诊 (1)(四)统一支付服务 (2)(五)检验检查报告查询 (2)(六)出院病人随访服务 (2)(七)出院病人膳食指南 (3)(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九)中医治未病服务 (3)(十)健康档案查询 (4)(十一)健康评估 (4)(十二)慢病管理 (4)(十三)精神疾病管理 (4)(十四)接种免疫服务 (5)(十五)医养服务 (5)(十六)用药服务 (5)(十七)健康教育 (6)(十八)新农合结算服务 (6)(十九)生育登记网上办理 (6)(二十)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 (7)(二十一)计划生育服务和指导 (7)(二十二)医疗信息分级公开 (7)(二十三)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 (7)二、业务协同 (8)(二十四)疾病监测业务协同 (8)(二十五)疾病管理业务协同 (8)(二十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同 (9)(二十七)妇幼健康业务协同 (9)(二十八)卫生计生监督应用协同 (10)(二十九)血液安全管理业务协同 (10)(三十)院前急救业务协同 (10)(三十一)分级诊疗协同 (11)(三十二)医疗医药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三)药品(耗材)采购使用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四)计划生育业务协同 (12)(三十五)出生人口监测业务协同 (12)(三十六)跨境重大疫情防控协同 (13)(三十七)药品(疫苗)监管协同 (13)(三十八)食品安全防控协同 (13)(三十九)医保业务监管协同 (13)(四十)爱国卫生与健康危害因素应用协同 (14)(四十一)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协同 (14)三、业务监管 (15)(四十二)医改进展监测 (15)(四十三)综合业务监管 (15)(四十四)卫生服务资源监管 (16)(四十五)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监管 (16)(四十六)医疗行为监管 (16)(四十七)传染性疾病管理业务监管 (16)(四十八)慢病管理业务监管 (17)(四十九)精神疾病业务监管 (17)(五十)预防接种业务监管 (17)(五十一)妇女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二)儿童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 (18)(五十四)食品安全监测业务监管 (19)(五十五)医院运营情况监管 (19)(五十六)基建装备管理 (20)(五十七)预约挂号业务监管 (20)(五十八)检验检查互认业务监管 (21)(五十九)医疗质量情况监管 (21)(六十)医院感染情况监管 (21)(六十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监管 (22)(六十二)中医药服务项目监管 (22)(六十三)基本药物运行情况监管 (22)(六十四)合理用药业务监管 (22)(六十五)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监管 (23)(六十六)人口决策支持管理 (23)(六十七)人口信息服务与监管 (23)(六十八)远程医疗业务监管 (24)(六十九)电子证照管理 (24)(七十)居民健康卡应用监督 (24)四、平台基础建设 (25)(七十一)数据规范上报和共享 (25)(七十二)平台主索引 (26)(七十三)注册服务 (26)(七十四)数据采集与交换 (27)(七十五)信息资源管理 (28)(七十六)信息资源存储 (29)(七十七)信息资源目录 (30)(七十八)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30)(七十九)区域业务协同 (31)(八十)信息安全 (32)(八十一)平台管理 (34)(八十二)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 (36)(八十三)大数据应用支撑 (36)一、惠民服务(一)预约挂号为广大居民提供预约专家号、普通号服务,可以通过健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6年9月目录一、惠民服务 (1)(一)预约挂号 (1)(二)智能导诊 (1)(三)双向转诊 (1)(四)统一支付服务 (2)(五)检验检查报告查询 (2)(六)出院病人随访服务 (2)(七)出院病人膳食指南 (3)(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九)中医治未病服务 (3)(十)健康档案查询 (4)(十一)健康评估 (4)(十二)慢病管理 (4)(十三)精神疾病管理 (4)(十四)接种免疫服务 (5)(十五)医养服务 (5)(十六)用药服务 (5)(十七)健康教育 (6)(十八)新农合结算服务 (6)(十九)生育登记网上办理 (6)(二十)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 (7)(二十一)计划生育服务和指导 (7)(二十二)医疗信息分级公开 (7)(二十三)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 (7)二、业务协同 (8)(二十四)疾病监测业务协同 (8)(二十五)疾病管理业务协同 (8)(二十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同 (9) (二十七)妇幼健康业务协同 (9)(二十八)卫生计生监督应用协同 (10)(二十九)血液安全管理业务协同 (10)(三十)院前急救业务协同 (10)(三十一)分级诊疗协同 (11)(三十二)医疗医药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三)药品(耗材)采购使用联动应用协同 (11) (三十四)计划生育业务协同 (12)(三十五)出生人口监测业务协同 (12)(三十六)跨境重大疫情防控协同 (13)(三十七)药品(疫苗)监管协同 (13)(三十八)食品安全防控协同 (13)(三十九)医保业务监管协同 (13)(四十)爱国卫生与健康危害因素应用协同 (14) (四十一)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协同 (14)三、业务监管 (15)(四十二)医改进展监测 (15)(四十三)综合业务监管 (15)(四十四)卫生服务资源监管 (16)(四十五)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监管 (16)(四十六)医疗行为监管 (16)(四十七)传染性疾病管理业务监管 (16)(四十八)慢病管理业务监管 (17)(四十九)精神疾病业务监管 (17)(五十)预防接种业务监管 (17)(五十一)妇女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二)儿童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 (18) (五十四)食品安全监测业务监管 (19)(五十五)医院运营情况监管 (19)(五十六)基建装备管理 (20)(五十七)预约挂号业务监管 (20)(五十八)检验检查互认业务监管 (21)(五十九)医疗质量情况监管 (21)(六十)医院感染情况监管 (21)(六十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监管 (22) (六十二)中医药服务项目监管 (22)(六十三)基本药物运行情况监管 (22)(六十四)合理用药业务监管 (22)(六十五)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监管 (23)(六十六)人口决策支持管理 (23)(六十七)人口信息服务与监管 (23)(六十八)远程医疗业务监管 (24)(六十九)电子证照管理 (24)(七十)居民健康卡应用监督 (24)四、平台基础建设 (25)(七十一)数据规范上报和共享 (25)(七十二)平台主索引 (26)(七十三)注册服务 (26)(七十四)数据采集与交换 (27)(七十五)信息资源管理 (28)(七十六)信息资源存储 (29)(七十七)信息资源目录 (30)(七十八)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30)(七十九)区域业务协同 (31)(八十)信息安全 (32)(八十一)平台管理 (34)(八十二)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 (36)(八十三)大数据应用支撑 (36)一、惠民服务(一)预约挂号为广大居民提供预约专家号、普通号服务,可以通过健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目录一、惠民服务 (1)(一)预约挂号 (1)(二)智能导诊 (1)(三)双向转诊 (1)(四)统一支付服务 (2)(五)检验检查报告查询 (2)(六)出院病人随访服务 (2)(七)出院病人膳食指南 (3)(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九)中医治未病服务 (3)(十)健康档案查询 (4)(十一)健康评估 (4)(十二)慢病管理 (4)(十三)精神疾病管理 (4)(十四)接种免疫服务 (5)(十五)医养服务 (5)(十六)用药服务 (5)(十七)健康教育 (6)(十八)新农合结算服务 (6)(十九)生育登记网上办理 (6)(二十)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 (7)(二十一)计划生育服务和指导 (7)(二十二)医疗信息分级公开 (7)(二十三)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 (7)二、业务协同 (8)(二十四)疾病监测业务协同 (8)(二十五)疾病管理业务协同 (8)(二十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同 (9)(二十七)妇幼健康业务协同 (9)(二十八)卫生计生监督应用协同 (10)(二十九)血液安全管理业务协同 (10)(三十)院前急救业务协同 (10)(三十一)分级诊疗协同 (11)(三十二)医疗医药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三)药品(耗材)采购使用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四)计划生育业务协同 (12)(三十五)出生人口监测业务协同 (12)(三十六)跨境重大疫情防控协同 (13)(三十七)药品(疫苗)监管协同 (13)(三十八)食品安全防控协同 (13)(三十九)医保业务监管协同 (13)(四十)爱国卫生与健康危害因素应用协同 (14)(四十一)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协同 (14)三、业务监管 (15)(四十二)医改进展监测 (15)(四十三)综合业务监管 (15)(四十四)卫生服务资源监管 (16)(四十五)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监管 (16)(四十六)医疗行为监管 (16)(四十七)传染性疾病管理业务监管 (16)(四十八)慢病管理业务监管 (17)(四十九)精神疾病业务监管 (17)(五十)预防接种业务监管 (17)(五十一)妇女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二)儿童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 (18)(五十四)食品安全监测业务监管 (19)(五十五)医院运营情况监管 (19)(五十六)基建装备管理 (20)(五十七)预约挂号业务监管 (20)(五十八)检验检查互认业务监管 (21)(五十九)医疗质量情况监管 (21)(六十)医院感染情况监管 (21)(六十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监管 (22)(六十二)中医药服务项目监管 (22)(六十三)基本药物运行情况监管 (22)(六十四)合理用药业务监管 (22)(六十五)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监管 (23)(六十六)人口决策支持管理 (23)(六十七)人口信息服务与监管 (23)(六十八)远程医疗业务监管 (24)(六十九)电子证照管理 (24)(七十)居民健康卡应用监督 (24)四、平台基础建设 (25)(七十一)数据规范上报和共享 (25)(七十二)平台主索引 (26)(七十三)注册服务 (26)(七十四)数据采集与交换 (27)(七十五)信息资源管理 (28)(七十六)信息资源存储 (29)(七十七)信息资源目录 (30)(七十八)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30)(七十九)区域业务协同 (31)(八十)信息安全 (32)(八十一)平台管理 (34)(八十二)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 (36)(八十三)大数据应用支撑 (36)一、惠民服务(一)预约挂号为广大居民提供预约专家号、普通号服务,可以通过健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10.24
•【字号】陕发改社会〔2019〕1297号
•【施行日期】2019.10.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健康促进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
平台(一期)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省卫生健康委:
你委《关于报送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议书的函》(陕卫规划函〔2019〕484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实施陕西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

现将该项目建议书批复如下:
一、建设单位
陕西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

二、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标准规范建设,信息资源规划与基础资源信息、全省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四大数据库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含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运行维护系统建设等。

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为省级、市级信息化平台软硬件采购、各层级系统升级改造及应用定制开发,二期为信息化平台业务拓展软硬件采购及进一步应用完善和推广升级改造。

三、投资估算
陕西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估算总投资19905万元。

请据此抓紧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我委审批。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10月24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6年9月目录一、惠民服务 (1)(一)预约挂号 (1)(二)智能导诊 (1)(三)双向转诊 (1)(四)统一支付服务 (2)(五)检验检查报告查询 (2)(六)出院病人随访服务 (2)(七)出院病人膳食指南 (3)(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九)中医治未病服务 (3)(十)健康档案查询 (4)(十一)健康评估 (4)(十二)慢病管理 (4)(十三)精神疾病管理 (4)(十四)接种免疫服务 (5)(十五)医养服务 (5)(十六)用药服务 (5)(十七)健康教育 (6)(十八)新农合结算服务 (6)(十九)生育登记网上办理 (6)(二十)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 (7)(二十一)计划生育服务和指导 (7)(二十二)医疗信息分级公开 (7)(二十三)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 (7)二、业务协同 (8)(二十四)疾病监测业务协同 (8)(二十五)疾病管理业务协同 (8)(二十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同 (9)(二十七)妇幼健康业务协同 (9)(二十八)卫生计生监督应用协同 (10)(二十九)血液安全管理业务协同 (10)(三十)院前急救业务协同 (10)(三十一)分级诊疗协同 (11)(三十二)医疗医药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三)药品(耗材)采购使用联动应用协同 (11)(三十四)计划生育业务协同 (12)(三十五)出生人口监测业务协同 (12)(三十六)跨境重大疫情防控协同 (13)(三十七)药品(疫苗)监管协同 (13)(三十八)食品安全防控协同 (13)(三十九)医保业务监管协同 (13)(四十)爱国卫生与健康危害因素应用协同 (14)(四十一)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协同 (14)三、业务监管 (15)(四十二)医改进展监测 (15)(四十三)综合业务监管 (15)(四十四)卫生服务资源监管 (16)(四十五)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监管 (16)(四十六)医疗行为监管 (16)(四十七)传染性疾病管理业务监管 (16)(四十八)慢病管理业务监管 (17)(四十九)精神疾病业务监管 (17)(五十)预防接种业务监管 (17)(五十一)妇女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二)儿童保健业务监管 (18)(五十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 (18)(五十四)食品安全监测业务监管 (19)(五十五)医院运营情况监管 (19)(五十六)基建装备管理 (20)(五十七)预约挂号业务监管 (20)(五十八)检验检查互认业务监管 (21)(五十九)医疗质量情况监管 (21)(六十)医院感染情况监管 (21)(六十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监管 (22)(六十二)中医药服务项目监管 (22)(六十三)基本药物运行情况监管 (22)(六十四)合理用药业务监管 (22)(六十五)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监管 (23)(六十六)人口决策支持管理 (23)(六十七)人口信息服务与监管 (23)(六十八)远程医疗业务监管 (24)(六十九)电子证照管理 (24)(七十)居民健康卡应用监督 (24)四、平台基础建设 (25)(七十一)数据规范上报和共享 (25)(七十二)平台主索引 (26)(七十三)注册服务 (26)(七十四)数据采集与交换 (27)(七十五)信息资源管理 (28)(七十六)信息资源存储 (29)(七十七)信息资源目录 (30)(七十八)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30)(七十九)区域业务协同 (31)(八十)信息安全 (32)(八十一)平台管理 (34)(八十二)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 (36)(八十三)大数据应用支撑 (36)一、惠民服务(一)预约挂号为广大居民提供预约专家号、普通号服务,可以通过健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

具体功能包括:统一号源池管理、医疗机构号源管理、患者身份认证、预约规则管理,预约、挂号流程、医疗机构和专科专家介绍。

(二)智能导诊针对患者提供就医导诊的互联网服务,主要是提供给患者安全、可靠、权威的就医指导意见,保障居民合理、有序、安全的就医。

具体功能包括:医疗机构介绍(包括医院简介、医生简介、科室简介、人均费用/平均住院日/手术费指标等)、医生检索(提供按照医院、专家、症状、疾病等不同条件检索查找医生)、就医体验与评价(查看居民在医疗机构就诊的就医体验和对医疗机构、医生的评价)、就医推荐(根据推荐规则,如距离、热度(如就诊人次)、历史评价等,推荐就医医疗机构或医生)。

(三)双向转诊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利用居民健康卡等实现转诊身份确认,可以通过跨院医生之间的交流、上级医院医生与患者交流,及时对患者做出临床诊断,并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为联系和安排相关医疗资源、利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等实现转诊身份确认及信息共享,为方便患者顺利转诊提供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远程医患交流、诊间预约、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医保(新农合)转诊的业务联动。

(四)统一支付服务基于居民健康卡整合居民就诊支付渠道,提供覆盖主流在线支付机构(基本/商业医疗保险、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统一支付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用户管理(个人用户、接入机构用户、黑名单)、个人用户实名制认证管理、接入机构资质管理、促销管理、积分管理、综合分析、手机APP。

(五)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广大居民可以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供的门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途径,查询近日在区域内医院进行的检验检查报告。

具体功能包括:报告提醒、报告查询、报告定制与推送。

(六)出院病人随访服务病人出院后一段时间内,由主管医师与社区全科医生协同对患者提供的随访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随访规则管理、随访方案制定、随访信息记录、复查情况记录、随访结果分析与推送。

(七)出院病人膳食指南为术后患者提供出院后的膳食指导,明确不同疾病、不同身体状况的饮食规则,避免常见的饮食误区,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膳食指导以及对特定人群开展指导。

具体功能包括:膳食设置检索、膳食知识库、膳食推荐与评价。

(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向社区、乡镇居民,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途径,预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查询服务记录、在线健康咨询。

具体功能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申请与服务签订、个人及家庭就诊记录的查询和推送、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记录的查询和推送、居民健康咨询回复信息的查询和推送、健康常识及惠民活动信息的发布、社区医生信息的发布。

(九)中医治未病服务为居民提供高可及性的疾病预防和常见疾病高危因素等知识,提供疾病预防保健指南、各时节多发疾病预防知识、简易验方、公共卫生常识等多种健康知识,力求降低常见疾病发病率、增加疾病康复成功率,从而实现降低医疗支出、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

具体功能包括:预防保健机构注册与审核、预防保健机构信用管理、“治未病”各类健康干预服务数据采集等、“治未病”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十)健康档案查询居民通过互联网、自助服务等多种途径,依据居民健康卡等进行身份实名安全认证与有效授权,实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查询。

具体功能包括:居民可查询个人自身的就诊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公共卫生服务记录、授权查询规则等。

(十一)健康评估依据健康评估模型对收集到的居民数据(诊疗数据、疾病管理数据、妇幼保健数据、健康体检数据等)进行健康评估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具体功能包括:评估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建立、个人健康评估、群体健康评估,与个人健康管理互动,让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惠及百姓。

(十二)慢病管理面向居民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途径,提供针对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信息查询和信息推送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慢病监护、随访评估信息、健康体检信息、健康状况信息、健康宣教和日常护理知识等。

(十三)精神疾病管理面向居民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途径,提供针对各种精神疾病的信息查询和信息推送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就诊记录信息、随访评估信息、健康体检信息、日常心理健康和护理知识等。

(十四)接种免疫服务通过免疫接种服务记录在区域内的共享和互认,为儿童提供跨定点机构的接种服务,加强免疫接种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对称,为居民提供免疫接种服务提醒和相关知识。

具体功能包括:免疫接种服务提醒、接种记录查询、跨区免疫接种服务、接种知识定制与推送、接种档案记录。

(十五)医养服务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机制,对社区内医疗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以平台为纽带,以居民健康卡等为介质,以老年人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为重点,实现区域内各类有需求的老年群体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具体功能包括:养护需求申请、服务计划推送、服务评价、全科医生与养老机构签约、需求评估、服务资源调配、服务计划制定、服务前提醒、服务档案记录、服务质控,服务机构排名等。

(十六)用药服务面向居民和社区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与安全用药知识查询服务。

针对艾滋病、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需要长期服药的疾病,面向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提供规范用药提醒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药品信息查询、规范用药提醒等。

(十七)健康教育为全省或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包括普及性教育和针对特定目标人群(如慢病、精神疾病、传染病、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的精准教育,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

具体功能包括:资源库管理、信息推送服务、健康教育服务登记、健康教育评价。

(十八)新农合结算服务面向参合农民、各级医疗机构、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等对象,以平台推送、网站信息发布、手机APP信息查询等服务方式,利用居民健康卡(含金融功能)等进行参合身份有效识别、费用结算、报销资金便捷发放,方便农民就医,保障农民健康,提高基金安全管理水平。

具体功能包括:报销费用查询、跨地域转诊信息服务、定点医疗机构查询、跨地域费用核查服务、跨地域费用结算服务(急诊、住院)、跨地域骗保行为信息发布、新农合就医报销补偿政策查询、公布功能、就医报销目录比对功能和跨区域基金流转预警。

(十九)生育登记网上办理夫妻生育第一个或第二个子女的,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等信息平台办理生育登记,并享受相关服务。

夫妻申请再生育的,也可以网上办理。

具体功能包括:办事指南、服务指南、申请登记、办事进度查询、资格审查、领证通知、证照管理。

(二十)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居民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等多种途径申领计划生育药具,填写电子申领表格,对确认身份并申领成功的居民提供线下药具配送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计划生育药具申领申请、申领人身份核实、配送计划管理、申领规则库、异常申领警示、人员黑名单管理、免费药具需求预测功能。

(二十一)计划生育服务和指导为人流或分娩后服务对象提供安全避孕咨询与指导。

针对已生育或未生育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指导与关怀,提高其保健意识和安全避孕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