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分析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选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选题。
赵志峰
18979105625
econ_zzf@
二胎政策的制度变迁
“小产权房”的制度变迁
土地信托流转——草尾模式
“全民医保”,福兮?祸兮?
为何中国星巴克的咖啡会比国外贵?
为何中国的豪华轿车会比国外贵?
鲍赣峰
13979113570
baoganfeng@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防范研究初探。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反垄断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初探。
土地所有制改革与房地产危机防范之研究。
破产保险制度完善与我国经济质量提高之关系研究。
王宇锋
15079171515
sard_wyf@
电子商务提供商与商场关系研究
中国货币量的内生机制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来自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万 春
13979164716
angchung00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解决之路——基于XX地区的分析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抉择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农业产业化研究——基于XX地区的样本
城镇化道路研究——基于XX的案例分析
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淘宝电子商务中价格歧视问题研究
淘宝电子商务中的信誉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促销行为研究——经济学的视角
实体店与电子商务企业间关系研究
黄文华
13970943538
huangwhjxcd@
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控制
小产权房的流通制度设计
江西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
南昌房地产市场状况分析
从劳动力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看物价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韧性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韧性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韧性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6)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7)2.1 人居环境的概念 (8)2.2 韧性理论概述 (9)2.3 乡村人居环境韧性的内涵 (10)2.4 障碍因素的概念 (11)三、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12)3.1 自然环境特征 (14)3.2 社会经济条件 (15)3.3 建设与发展水平 (17)四、乡村人居环境韧性评价体系构建 (18)4.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9)4.2 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 (20)4.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21)五、实证研究——以某地为例 (22)5.1 研究区域概况 (23)5.2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25)5.3 数据分析 (26)5.4 结果讨论 (27)六、中国乡村人居环境韧性提升策略 (28)6.1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30)6.2 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31)6.3 社会参与与文化培育 (32)七、乡村人居环境韧性提升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33)7.1 经济因素障碍 (34)7.2 技术因素障碍 (36)7.3 社会文化因素障碍 (37)7.4 政策与管理因素障碍 (38)八、案例研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40)8.1 成功案例分析 (41)8.2 失败案例反思 (42)九、结论与建议 (44)9.1 主要研究发现 (45)9.2 对策建议 (46)9.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46)一、内容概览本章节首先阐述研究的背景,聚焦于近年来中国乡村经历的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

同时,提出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全面了解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韧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介绍研究采用了哪些评估方法,以及数据来源和选取时间范围,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工作,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文化讲座等。

在这些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专业人才、资源匮乏、传统文化传承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有必要深入了解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有效的对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和方向。

本文将就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现状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专业人才:由于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工作的地位和收入并不高,导致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直接制约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2. 资源匮乏:农村相对城市而言,资源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文化工作方面,由于资金、场地等资源的不足,很难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也导致了农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3. 传统文化传承不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农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能力日益弱化。

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情况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并不顺利,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濒临失传的危险。

1.3 研究意义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促进乡村振兴、传承民族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只有认清这些问题的本质,找准解决的对策,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农村文化工作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促进乡村振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能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又能够从根本上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起,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难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之路,必然需要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到2035年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达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远景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障碍因素;应对措施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巨大成果,实现了全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将贫困率控制在4%以下。

要实现全面脱贫,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乡村是脱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央1号文件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三农”领域提出的一项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下,加快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目前,乡村中存在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要正确认识贫困乡村存在的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经济实力弱、规划错位等困境,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影响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因素1.1农民收入增速较低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农村地区打破了原有低效的农业经营模式的限制和约束,多元化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

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分布较为分散且普遍经济效能低,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也并未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因此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较为单一且保守。

甚至因为农业经营收入低,农村小农经济出现了代际分工的“兼业”模式,代际分工中的中青年季节性地进城务工,老人和儿童留守农村,大片农业用地荒废,农民经济得不到根本性保障。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乡村文化振兴是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通过振兴乡村文化,可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乡村的文化软实力,激发乡村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文化资源匮乏。

部分乡村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度低,文化设施建设不足,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乡村地区文化设施普遍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 传统文化传承困难。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逐渐式微,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乡村的年轻人流入城市工作,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导致传统文化面临断代的危险。

3. 缺乏文化创新。

乡村地区文化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当地特色和资源的深入挖掘、整合和利用。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困难,乡村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产业链条不完善,乡村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无法吸引更多的文化消费者。

4. 缺乏专业人才。

乡村地区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文化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

乡村地区文化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了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对策分析1. 加大投入,优化文化资源。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文化资源配置,逐步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文化设施的品质和数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引导各方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农村文化资源的丰富化和多样化。

2. 强化传统文化传承。

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推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鼓励乡村学校、社区组织和文化团体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唤起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 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加强乡村文化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并支持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和扶持农民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生产,提高乡村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水平。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乡村历史遗产,更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推动乡村社会全面进步。

乡村文化振兴还能够促进城乡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农民创造力和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内容字数:148】1.2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乡村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外流,乡村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目前,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文化缺乏资金支持。

由于乡村资源、经济条件有限,文化振兴项目往往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导致乡村文化活动无法有序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受到限制。

乡村文化人才短缺。

在乡村地区,缺乏专业文化人才的支持和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传统文化传承也受到影响。

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

随着现代化的影响和外部文化的渗透,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冲突和对立,传统文化传承受到威胁。

乡村文化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

由于乡村交通条件落后,传媒设施不完善,乡村文化活动无法得到良好宣传,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乡村文化缺乏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导致乡村文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2. 正文2.1 缺乏资金支持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资金支持。

许多乡村文化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进行有效开展,导致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挑战。

缺乏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文化项目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筹备和实施。

比如修缮古建筑、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

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

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生活发展不平衡,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文化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严重的文化资源匮乏、文化活动单一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投入不足、乡村文化设施滞后等因素。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两项对策:加强农村文化宣传工作和提升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这些措施有望促进农村文化生活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使农村文化更加繁荣。

本文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希望可以为农村文化生活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文化生活、调查、现状、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农村文化宣传、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结论、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文化生活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

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和农村人口的持续流失,农村文化生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了解和调查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面貌,为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农村文化生活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推动农村文化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对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有助于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幸福感。

1.2 研究目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全面掌握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和生活状态,为未来的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可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原因,为提出有效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双赢。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也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有必要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顺利推进。

一、存在的问题1. 资金短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村庄环境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许多农村地区的财政并不富裕,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局面,这极大地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2. 投入不足除了资金短缺外,一些地方政府和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了“花钱办大事、效果不彰”的情况。

3. 规划不合理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地方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有的地方规划方案虽然庞大,但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需求和资源配置,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4. 缺乏长期规划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时缺乏长远眼光,缺乏长期规划,片面追求眼前的效果,却忽视了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往往难以持续发展。

5. 生态环境破坏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迎合旅游观光的需求,大规模开发旅游景点和建设旅游设施,但忽视了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

6. 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设施都存在较大问题,这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7. 传统文化淡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和提高知名度,会过度强调商业化和现代化要素,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淡化和失传。

二、对策分析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多方合作,尽快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76·
DOI:10.16675/14-1065/f.2021.22.066
山西农经 / 2021 年 22 期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
□ 张园园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辩
我国许多民俗文化品牌的形象定位比较模糊,不 利于传播与推广。此外,乡村传统习俗文化资源的开 发不能很好地与本地旅游业、工艺美术品、戏曲产业 相结合,整体比较单一。传统民俗文化濒临消亡的生 存困境,由于产业单一,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低,很多 本地人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不足,难以拉动其他产业的 发展[4]。 2.4 缺乏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
证关系,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针
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出现的传统民俗文化项目传承困难等问题,可采取挖掘、整理传
统民俗文化项目,完善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制度等对策,充分发挥传统民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民俗文化;文化传承
此外, 在传统民俗文化路线和资源开发的过程 中,可与省、市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平台和当地高校结 合进行路线设计、民俗资源的 SWOT 分析,借助科研 力量和平台优势开发出项目完善的产业,通过传统民 俗文化项目基地申请程序进行申请,而后结合本地优 势开发路线。传统民俗文化有其特殊性,不易被外地 人接受,在本地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民俗文化教学 与课程开发,依托网络资源进行传播,吸引更多人参 与文化建设,将传承人的身份泛化,不局限于某一代 或某一地区,丰富传承人身份,完善传承人制度[6]。 3.2 加强顶层设计, 优化民俗文化发展传承的社会 环境

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乡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由于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给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如修建道路、铺设供水管网、建设乡村医疗设施等,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乡村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在此背景下,可以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进高效农业生产设备,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等,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再次,要加大对农民收入的支持和保障。

乡村地区农民收入普遍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等因素导致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共享经济等,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要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建设。

乡村地区由于条件限制,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同时,应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或就业,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乡村建设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既需要政府的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也需要农民自身的主动参与和创新,共同推动乡村建设迈向现代化和繁荣。

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乡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乡村发展的瓶颈之一。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9.07•【字号】浙人社发[2012]264号•【施行日期】2012.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2〕264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踊跃申报。

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按照申报材料的承诺,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3年6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以L2012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R2012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对资助立项课题,省人力社保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立项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伟宏联系电话:*************传真:*************附件: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2年9月7日附件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省劳科院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就业与再就业L2012A001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蒋晓冬,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0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娟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3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研究,伊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4浙江省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张惠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5“蚁族”群体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高永良,浙江理工大学L2012A006劳动力回流的经济影响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刘央央,浙江财经学院L2012A007 "民工荒"视域下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侯玲,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8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贾淑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9高校就业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0浙江大学生就业“逆城市化现象”研究--基于台州四个农村的调查,郑苍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1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杨振华,湖州师范学院L2012A01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杨勇,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3网络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的网上公共创业基地运营机制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朱宝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4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王美云,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5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与就业变化关系的研究,唐伟,浙江科技学院L2012A016农民创业培育对策研究--基于湖州农村中小企业实证分析,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7民办高校大学生传承浙商文化与创业教育研究,陶元,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8诚信缺失视界下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研究,杨洁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9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职创业教育互动机制研究,伍小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0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应巨林,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21“开放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朱敏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2基于国际化视角下宁波创业型城市发展研究,翟东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3大学生网店创业的现状与生态环境构建--基于浙江省高校的研究,曾骊,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4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余益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6新媒体与就业:网络传播的崛起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徐晓昀,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7实践导向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王林祥,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8 90后职场新人“高离职率”问题研究-基于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组织双重承诺视角,陈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29基于“校-企-政”合作模式的海岛农村转移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研究--以洞头县为例,於佩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30基于体教结合视角下的退役职业运动员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退役职业运动员为个案,许为东,嘉兴学院L2012A031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职生就业研究,傅琼,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研究,洪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研究,汤国英,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4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研究--以义乌为例,李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5人才供需平衡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嘉兴商贸流通业为例,项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6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林海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7就业文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陈旦秋,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8“两创”战略下的绍兴创业型城市建设研究,吴永生,绍兴市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9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王丁路,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社会保障L2012B001 基于IPD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政府责任的研究,张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2 浙江省水库移民养老问题研究,陈海生,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3 浙江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毛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4 社保基金管理风险控制研究,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5 构建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研究,郭玲,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6 基于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影响研究--以浙江为例,张少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2B007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徐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8 对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9 激励相容约束视角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构建,崔庆,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2B010 浙江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11 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研究报告,朱俊华,浙江鑫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L2012B012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社区养老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肖娟,浙江工业大学L2012B013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考,吕美忠,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4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5浙江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情况研究,方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L2012B016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及基金平衡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戚伏堂,宁波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L2012B017 对加强社保基金阳光监管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8 浙江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研究,周翠元,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L2012B019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的可行性分析,裘凯音,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职业能力建设L2012C001 浙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萧山地区为例,廖君,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2基于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杨玉泉,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3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域下的翻译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胡囡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4 提升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探究,贾丽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5 高职教育区域性技能人才整合开发的系统性研究,陈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6 面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游戏研究,傅晶,浙江理工大学L2012C007 服务业技能人才专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为例,林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2C008技能与人格培养相融合的高职营销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09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颜碧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0 杭州中小制造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杨国强,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L2012C011 大学生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付姝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2 基于群岛新区背景下的舟山海洋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杨奇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3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与质量监控研究,林海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4 台州产业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互动效应研究,张三,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5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6 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孙建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7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8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启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9 提升职业能力促进技能成才创新培训模式研究,叶旻,浙江公路技师学院L2012C020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的对策研究,张英,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21 基于职业能力建设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庄永达,宁波大学L2012C02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以中国美院为例,郁新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3 校企合作视阙下浙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葛军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4以评价为手段的高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质量监控探索,沈建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5 基于职业生涯辅导师制度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韩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6 基于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7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赵艳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8 汽车金融服务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9 基于校企合作体制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黄象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0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汪永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1 职业技能鉴定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营销员为例,童旭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2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方军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33 产业升级背景下温州市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钟小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4 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徐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5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吕凤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6 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研究,郭宏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7 基于现代生态学的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整体开发研究,张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8 基于以信息化为主线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320”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孙秋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9 保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构建研究,张绪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L2012C040 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张艳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1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培训政策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学院L2012C042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窗口行业礼仪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3 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胡晓敏,浙江工业大学L2012C044 基于“集群效应”的工学结合实效模式构建及运转探索--以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为例,张素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5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朱一佳,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46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潘亚儿,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7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吕杰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8 基于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某高职学院餐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胡叶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国际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佘曙初,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50 体育锻炼行为对职业能力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C051 国家新职业标准开发与研究--以龙泉青瓷为例,蔡志阳,丽水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L2012C052 加强本土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和研究,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C053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衢州市为例,王国忠,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收入分配及劳动关系L2012D001职工收入公平感与组织稳定的结构研究,胡坚,浙江理工大学L2012D002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周琼,绍兴文理学院L2012D003基于财务绩效视角下职业年金DB模式与DC模式比较及应用对策研究,周艳,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04基于岗位绩效的劳务派遣工薪酬问题研究,姚钟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05慈善事业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吕鑫,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06最低工资对浙江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兼论收入效应的城乡差异,刘恩猛,中国计量学院L2012D007关于基层欠薪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余瑞,象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08劳动关系相关法学概念辨析--以劳动法律关系二元结构为视角,金荣标,浙江丽水广播电视大学L2012D009员工满意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邹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0浙江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隐性冲突研究--基于员工沉默行为的视角,佟雪铭,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1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马正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D012浙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宏宇,宁波大学L2012D013协商民主视角下劳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封红梅,宁波大学L2012D014构建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研究,边浩毅,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5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舒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6浙江省行业劳资集体谈判研究,胡靖春,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7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徐晋,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8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施卓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9基于社会资本视域的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胡洪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D020民营企业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理念认知及行为选择--以宁波为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1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顾玲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2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与义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朱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3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转向及秩序构建--以浙江省劳资群体性事件为例,宋红岩,浙江传媒学院L2012D024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和实践--以慈溪市为例,周干尔,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5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建兴,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6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以衢州市为例,陈连金,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5.浙江家庭服务业问题研究L2012E001 浙江家庭服务业的需求空间、现实困境、制度安排及发展趋势,徐建军,宁波大学L2012E002 浙江家庭服务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朱红缨,浙江树人大学L2012E003 浙江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研究,赵逸斌,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E004 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5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利及其实现--基于杭州家政市场的调查与分析,高周荣,浙江工业大学L2012E006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立法保护模式选择研究,周述荣,嘉兴学院文法学院L2012E007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问题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8 浙江发展月嫂服务业的对策研究,胡晓东,杭州市江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E009 家庭服务业项目开发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咨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黄国平,宁波大学L2012E010 京沪家庭服务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严先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二、公共行政和人才人事类(省人科所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务员队伍建设R2012A001杭州市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王加良,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A002 12333公共服务热线品牌塑造研究,沈珏,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R2012A003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统筹城乡工会帮扶网络研究,薛圣白,杭州市总工会R2012A004 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刘召靖,浙江工业大学R2012A005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王尧骏,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6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回归研究,杨勐,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7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邬红波,宁波大学R2012A00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研究,郁峰,中国计量学院R2012A009 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研究,朱丽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A010大学校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以及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裴剑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1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研究,林依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2区域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技术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吴佳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3转型时期政府治理结构变革中的行业协会职能发挥研究,白峰,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A014 食品安全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朱金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5 网络危机传播与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6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2A017 区域动态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陈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8 科举考试回避制度及其对现代公务员招考的借鉴价值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2A019浙江省乡镇公务员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应激励机制的构建,杜熙垚,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20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信度实证研究,邵锦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2B001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研究,钱逸昀,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2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开发模型与实证研究,陈晶晶,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3 高校校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本运营研究,郭振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4 促进知识型员工人才队伍稳定的对策研究,邱晓雯,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5 校企联合培养旅游本科人才的实践研究,宋国琴,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6 浙江企业家跨国并购能力提升研究,贺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2B007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朱麟飞,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8 浙江省服装企业版师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夏帆,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9浙江省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对策研究,邵慰,浙江财经学院R2012B010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包晓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B011宁波市金融业对英语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罗丽莉,浙江万里学院R2012B012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R2012B013经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2B014浙江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姚星垣,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5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唐春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6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何学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7 转型升级变迁下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陈晓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8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王珏,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19 浙江国际旅游传播人才需求特征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敬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0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丘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1 浙江省民航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宋静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2 高职院校数字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律薇,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3 艺术设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4 基于创新思维能力与训练基础上的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蓝少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5 经济转型期中小科技企业的团队建设研究,黄秋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6 产业调整视阈下人才队伍建设实证研究,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7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能力内涵研究,杨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R2012B028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研究,周春芬,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2B029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建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0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郑荷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1 杭州市技能型动漫人才培养研究,黄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2 中高职一体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丽霞,杭州职业技术。

农村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难题。

首先,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很多老师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这使得农村学生无法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其次,农村家庭普遍缺乏对教育投入的意识,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导致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再者,由于交通条件落后,在一些偏远山区,孩子们上学非常不便,甚至出现辍学现象。

二、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尽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许多农民在销售自己种植或养殖的产品时遇到了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信息不畅、物流配送不便以及商品质量管理不严等原因导致的。

首先,由于农民对市场行情了解不足,他们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或产量过剩。

其次,农产品的运输和配送成本较高,这使得农民在销售中往往面临着困难。

再者,在农村地区,许多农产品质量管理不严格,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认证体系。

这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下降,也影响了销售。

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传统的耕种与养殖方式,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首先,传统的耕种方式使得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同时也增加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需求。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给农民增加了额外成本。

其次,在养殖方面,传统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密度过高、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愈发突出。

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源利用上还存在排放浪费现象。

四、医疗卫生服务不足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分布原因,许多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仍然薄弱。

首先,农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地方缺乏专业医师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这导致了农民在看病就医时需要长途跋涉或者花费高额费用,增加了就医负担。

其次,农村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医学观念欠缺。

这使得许多常见病和慢性病得不到及时诊治、预防与控制工作也存在一定困难。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薄弱。

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

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

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却没有与之匹配地提高,甚至逐渐低迷。

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化生活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更是健康生活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农村文化生活的对策。

1.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加上户籍限制等原因,导致很多农村青年并不愿意回乡扎根,而是到城市谋求发展。

农村人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有待提高的。

2.文化设施不完善,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大型文化设施较少,很多村庄并没有公共文化场所,居民需要到城市才能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如电影、音乐会、艺术展览等。

所以,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3.传统文化遗失严重,文化认同感不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传统村落被拆迁或改造为现代化的居住区。

这就意味着,很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元素被破坏和丢失,如此一来,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亲和力就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二、改进农村文化生活的对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师配备和提高工资待遇,改善教育设施、教材和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农村青年回到家乡从事农村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2.强化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如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同时支持和鼓励村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文化设施的发展和文化活动的举办。

此外,加强现有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如利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旅游等。

政府可以加强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支持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如剪纸、织锦、草编等的传承发展,同时也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如开展文化节庆活动、推广民俗文化等,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

总体而言,要想改进农村文化生活状况,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投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进行开发和整合,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感,这样才能实现城乡文化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许多人开始回归乡村生活,推动着乡村文化的振兴。

但是,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乡村文化振兴的步伐就会受到影响。

本文将就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保护传统文化的缺失乡村文化的振兴需要依靠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现实中,许多传统文化的信息都因为历史原因、地理原因或其他不同原因而失传。

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增设一些乡村文化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到父辈们的辛勤劳动和生活。

二、文化活动的缺失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有更多的文化活动,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文化,同时拉近乡村和城市的距离。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于文化活动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例如举办文化节、乡村音乐会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乡村居民自己组织文化活动。

这可以通过政府提供资金、场地和网络资源的方式来实现。

三、基础设施的缺失乡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与城市存在差距。

很多乡村居民无法享受到良好的道路建设、网络覆盖和公共设施。

这对乡村的文化振兴和居民的生活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政府应当加大对于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四、人才流失随着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很多乡村人才流失到城市,人口流动造成了乡村居民中缺乏有经验和素质的人才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如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的乡村农民返乡就业,启动乡村振兴人才计划等方式,吸引乡村人才返乡。

同时,政府可以加强对于乡村培训、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五、资金问题乡村文化振兴要本着长期的要求来进行,但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它面临的一个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投资乡村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提高乡村文化的建设水平。

结论: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居民等方面联合开展,协同推进。

城乡传统文化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传统文化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传统文化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城乡传统文化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城乡传统文化的流失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由于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

这不仅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减少,而且对城乡的融合和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城乡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方面也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支持和保护措施,许多传统文化传承人缺乏足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来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一些措施可以考虑。

首先,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持久性发展。

这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以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并确保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支持和培训。

这可以通过提供经济补助、社会保障和专业培训等方式来实现,以帮助传统文化传承人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来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再者,应该加强对城乡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

这可以通过在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方式来实现,以培养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力。

最后,应该加强对城乡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这可以通过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方式来实现,以提高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城乡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总之,要解决城乡传统文化的问题,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从政策、教育、产业、推广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

城乡接合部初中语文在新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索城乡接合部的初中处于城乡接合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学校每年招收的生源群体结构多样,有城市的学生,有农村的学生,更有跨省来务工的农民工的孩子。

很多中学生价值观、荣辱观都出现偏差。

就连有着重大意义的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都了解不多。

家国情怀和孝、善等中国传统美德都已陌生。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了这个问题,进行了切实的走访以及问卷调查,把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和位于城区边缘的乡镇,居住在本地的学生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占多数。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话题。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建设美丽乡村、富裕农民、文明农村,而传统文化作为乡村的精神资源和独特符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历史、现状、需求、路径等角度入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一、历史背景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乡村地区是传统文化的最佳展示场所。

然而,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乡村振兴的提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现状分析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乡村地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首先,乡村地区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薄弱,许多传统技艺和习俗已经逐渐消失。

其次,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缺乏传承的动力。

再次,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相对较弱,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需要传统文化传承。

首先,传统文化是乡村的文化资源,有助于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乡村。

其次,传统文化是农民身份认同和乡村精神支柱,对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传统文化是研究乡村历史、地域特色和社会环境变迁的重要依据。

四、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为了实现乡村振兴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明确传承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形式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再次,传统文化传承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新兴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五、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的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乡村振兴要从农业为主导发展模式转变为农业与乡村功能互补发展模式,而传统文化是农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地区婚丧嫁娶移风易俗难题分析及对策

乡村地区婚丧嫁娶移风易俗难题分析及对策

乡村地区婚丧嫁娶移风易俗难题分析及对策乡村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地区相比,具有自然美丽的风景和原生态的民风民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地区的一些传统风俗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冲击,乡村地区的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也逐渐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就乡村地区婚丧嫁娶移风易俗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乡村地区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乡村地区的婚丧嫁娶习俗根植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

在婚礼方面,乡村地区的婚礼通常会在节假日或重要的农事活动之后举行,以示农民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期盼。

在婚礼过程中,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仪式,如拜堂、接新娘等,以及一些传统的习俗活动,如喜宴、助婚等。

在丧葬方面,乡村地区的丧葬习俗也十分重要,例如进行祭祀、祈福、设祭坛等仪式,来安抚逝者的魂灵,缅怀先人情感。

二、乡村地区婚丧嫁娶移风易俗的难题分析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乡村地区的婚丧嫁娶传统习俗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乡村地区,由于农村人口的外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婚丧嫁娶习俗已难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一些年轻人由于受到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传统婚丧嫁娶习俗的重视程度不如之前的辈辈,甚至有些人会选择模仿城市的方式来举行婚礼和丧事,导致了传统习俗的淡化和失传。

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地区的婚丧嫁娶传统习俗面临着被淘汰和遗忘的危险。

三、乡村地区婚丧嫁娶移风易俗的对策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乡村地区居民对婚丧嫁娶传统习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传统节日活动、社区文化讲座等形式,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 支持传统婚丧嫁娶习俗的发展和传承,鼓励乡村地区居民继续坚持传统婚丧嫁娶习俗,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基地等方式来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使传统婚丧嫁娶习俗在乡村地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 引导和教育年轻一代乡村人群,传承和弘扬传统婚丧嫁娶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S i h o hi n h S u S Lu T锄
农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
基 于 传 统 文 化 视 角 的 分 析
张 怀 璧
[ 摘 要] 庞 大的农民群体的现代化程度如何 , 直接 关 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袁成败和国家稳定 、 社会 安宁。 本文以传
农业现代化 就是农村 工业化 、 农村城市化 、 农村信息化 、
实 现城 乡一 体 化 。 而农 民 又是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主要 承担 者 和 推
动 者 ,是推 动 农 村 生 产 力 发 展 和生 产关 系变 革 的 主体 力量 。 其 积 极 性 、 动 性 和 创造 性 发 挥 的程 度 如 何 直 接 关 系 到 农 业 主
任何一个 国家健全 完整 的现 代化都 应 当包 括政 治 、 经
济 、 化 、 会 的现 代 化 . 人 的现 代 化 是 其 整 个 现 代 化 的核 文 社 而
心。 这是因为 “ 一个国家只有 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 , 的国民 它
从 心理 和行 为 上 都 转 变 为 现 代 的人 格 . 的 政 治 、 济 和 文 它 经 化 管理 机 构 中 的 工 作 人 员 都 获 得 了 某 种 与 现 代 化 发 展 相 适
化 的 文 化 因素 . 提 出解 决 对 策 。 并

环境 . 一切进行现代化的努力都是无用的 。 所以 , 没有农 民由 传统 向现代 的转变 , 党制订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的政策措施都 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 长此以往 , 随着认 同感 的消失 , 必将 对现
有 的政 治 秩 序 构成 潜 在 的威 胁 , 进 而 影 响 到 国家 的 长 治 久 并
化 的主要障碍。其 主要表现 制 了农 民 多元 价 值 一 传 观 念 的培 养
传 统 文 化 普遍 弥漫 着 浓 郁 的 道 德 气 味 。 论 是 作 为 传 统 无 文 化 主 流 的 儒 家 文 化 所 强 调 的 道 德 至 L还 是 道 家 所 尊 崇 的
应 的现代性 ,这样 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 I 。

句话 , 人是关键 因素 , 开了人 , 离 一切 都无从谈起 。具体 就
中 国而 言 , 国还 处 于 社 会 主义 初 级 阶段 , 没 有 实 现 现 代 我 远
化, 而农 民叉 占我 国人 口的绝大多数 , 这一 特殊 国情就 决定 了实现农民现代 化具有特殊重要性。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乡镇企业 的发展 和小城镇建设
的加快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 和城乡一体化的拓展 , 广大农民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 , 普遍 接受 了一次真正 的现
代 化 洗 礼 . 思 想 观 念 中 的传 统 因 子 在 不 断 减 少 , 代 性 在 其 现 逐 步 提 高 。但 由于 社 会 转 型 和 文 化 转 型 的 异 步 性 , 民并 没 农
安。 二、 传统 文 化 的 消 极 影 响 : 民现 代 化 的 主 要 障碍 农 农 村 是 传 统 文 化 积 淀最 深 厚 的 地 方 , 应 地 , 民也 是 相 农 受 传 统文 化 熏 陶 最 多 的 人群 。 观 地 说 , 革 开 放 以 来 , 着 客 改 随

农 民现 代 化 : 中国 现 代化 的重 要 维 度
( ) 民现 代 化 是 实现农 业 现 代 化 必 不 可 少 的前 提 一 农
有从传统 文化的藩篱 中解放出来 , 这就 决定了今天农村实际 是传统文化遗存于今 , 既有 积极 因素 又有消极 因素 。而其 中
的消 极 因 索 也成 了农 民继 续 社 会 化 的 嬲 绊 , 成 了农 民现 代 构
目标 的 稳步 推进 , 大 农 民 , 广 尤其 是 西 部 地 区 的农 民 并 未 实
我 国 还 处 于 社会 主 义 初级 阶段 ,这 是 我 国 的 基 本 国 情 。
这 一 国情 就 决 定 了 在 今 后 很 长 的 一 段 时 期 内 实 现 工 业 、 农
业、 国防和科 学技术 的现代化是我 国的基本任务。而要进行
人 的本 身 个性 的 培 养 .在绵 延 数 千年 的 传 承 与 演进 过 程 中 ,
现 代 化 的实 现 。 以说设 有 占我 国人 E绝 大 多 数 的农 民从 心 可 l
理 、 想 、 度 和 行 为 方 式 向现 代 转 型 , 何 先 进 的农 业 生 产 思 态 任
技 术 、管 理 经 验 和 制 度 安 排 在 传 统 的 农 民手 里 都 是 一 堆 废
现代 化是 一 个 长 期 的 历 史 过程 , 以 工 业 化 、 市 化 、 是 城 信
息 化 为 主 要特 征 的不 断 获 得 现代 性 的 过程 。在 这一 过 程 中 ,

方面 。 广大农 民不断摒弃传 统性 , 获得现 代性 。另一方面 , 随着我 国现代化 前两步战略 目标 的顺 利实现和第 三步战 略
现 代 化 , 定 是 压 倒 一 切 的 首要 问 题 , 有 一 个 稳 定 的 社 会 稳 没
现从传 统农 民向现代农 民的转变 , 在其思 想观念深处 , 然 仍 存在着传统农民所具有的保 守、 僵化、 封闭等价值观念 , 这与 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竞争、 开拓 、 求实 、 创新的价值 观念是 根本 对立的。 为此 。 文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 , 本 探讨影响农 民现代
统文化为视角 . 深入分析 了影响农 民现代 化的传统文化 因素 。 并相应地提 出了促进农民现代 化的对策 、 施。 措
[ 关键 词 ] 农 民现 代 化 传 统 文 化 障碍 对 策 ( ) 民 的 现代 化 关 乎农 村 的稳 定 , 二 农 并进 而影 响 整 个 全
中国 的稳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