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树
人教版语文2010年中考系统复习单元要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一单元)一、作家作品1.《新闻两则》的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2.《芦花荡》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白洋淀派”代表作家。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3.《蜡烛》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女,美籍华裔作家。
二、字音字形1.正音字锐不可当(düng)业已(yǐ)绥(suí)靖(jìng)阌(wãn)乡聿(yù)鄂(â)豫(yù)阻遏(â)疟子(yàozi)寒噤(jìn)蹿(cuün)仄(zâ)歪(wüi)张皇(huáng)失措拂(fú)晓瓦砾(lì)地窖(jiào)颤(chàn)巍巍(wýi)箱箧(qiâ)纳粹(cuì)荒谬(miù)荻(dí)港疟(nûâ)疾珐(fà)琅(lánɡ) 蜿(wün)蜒(yán)憧(chōnɡ)憬(jǐnɡ)高屋建瓴(línɡ)悼(dào)念杀戮(lù) 屹(yì)立晨曦(xÿ) 2.形近字陵(丘陵)获(收获)崇(崇高)馈(馈赠)淀(淀粉)竭(竭力)凌(欺凌)荻(荻港)祟(鬼鬼祟祟)溃(溃退)绽(绽开)遏(阻遏)珐(珐琅)筐(竹筐)砾(瓦砾)怯(胆怯)箧(箱箧)烁(闪烁)3.多音字殷:殷(yÿn)勤;殷(yün)红柏:柏(bǎi)树;柏(bï)林;黄柏(bî) 纤:纤(xiün)维;纤(qiàn)夫应:应(yÿnɡ)当;答应(yìnɡ)著:著(zhù)名;执著(zhuï) 迫:压迫(pî);迫(pǎi)击炮三、词语积累重点词语: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中考语文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考点归纳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6
6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2010诗词赏析第六讲【考查要点】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①欣赏诗歌,主要有以下五点: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从中获得对自然、领略诗歌的内涵,⑤能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疏理】古今诗词欣赏的知识点主要有:诗词曲的形象、诗词曲的情感倾向、诗词曲的思想内容、诗词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诗词曲的阅读体验、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诗词曲的语言品味、曲中的民俗知识、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
【试题特点】年全国各地中考诗词欣赏题的题型主要有:问答题、填写题、填空题、选择题、简2004 述题等,以问答题为主。
【解题导引】 1,完成(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002(.1例)题。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A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D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之一的王勃。
”初唐四杰“.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A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B.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C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D 泪。
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首诗中的3()题考查对1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项错在B诗歌的诵读。
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
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
宦游“和”离别“)题考查对常识和内2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1)
想象补写题。即通过想象,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3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4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荡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盲人学会用电脑,使他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9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必备资料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辅导必备资料前言复习方法(一)整体把握、抓住重点、攻克难点。
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胡子眉毛一齐抓,哪儿都想抓几下,结果什么也复习不好,反而会觉得越复习越乱。
翻开笔记,将所学过的知识的重点、难点都整理一下,可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各册书前面的简介提示找出重点、难点。
对照自己笔记,看看自己记得是否全面,查漏补齐。
看看哪些地方还是最薄弱的地方、自己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就要找老师彻底弄清,绝不能放过去了。
因为课本的编排知识点是系统化的,它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
因此,只要理清重点、难点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注意书后例题的复习,理清解题思路。
不管是哪一科,书后的例题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代表性。
换句话说,就是知识点的外在考核形式。
所以每一个例题都不能放过。
搞清了这些题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知识基本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引申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三)注意总结自己以往考试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可以将以往的试卷找出来,将所有的错题分一下类,找出错的原因,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自己还不能准确总结症结的所在,可以请教一下老师,看看自己今后应该多注意什么。
要知道“聪明的人不在原地摔跟头”。
(四)注意向课堂要效果。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上课时注意记好复习笔记,多动手解题,既可以提高自己答题的速度,又可以将老师所复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
老师教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学习领会多少还是最主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同是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却不同的原因了。
课内打基础,课外长才干。
(五)注重解题能力训练。
因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一次具有两种功能的考试,它既是初中毕业的水平考试,又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选拔考试。
水平考试是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选拔考试则是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阅读、写作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该注意多做一些典型的习题,使解题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有用初中语文总复习知识树
字 词
2、词语(包括量词)、成语的 运用 语境义 3、词义解析 比喻义 4、关联词语填空
近几年中考的语音、汉字题,更多地着眼于实际运 用,更加贴近生活。如在具体语境中给汉字注音,根据 拼音写出汉字,改正错别字。材料多取材于报刊、杂志, 在实践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的语言知识。
名著阅读共18部 a.形式:读书推荐卡、正反方辩 论等。 b.内容:书名、作者、人物、 情节、主题、写作特色、语言 风格。
前后矛盾重复、不和逻辑不合事理、修改符号使用方法)
9.修辞手法 10.标点符号的使用 11.给文章分段 12.概括段落大意、文章主要内容、中心 思想 13.作文 14.诗词歌赋
一年级 失分点: 拼音 汉字 看图说话
失分的问题:知识方面
对拼音部分掌握不扎实。主要表现在:1、在音节拼读方面 ,还不能熟练的拼读音节。2、给音节定调不准。例如:基本能 写出事物相对应的拼音,但是定调不准确3、音节的分合、标调 等还不扎实。 习惯方面: (1)学生还没有养成仔细听话的好习惯。主要表现在个别学生 不会听课。课堂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课下一无所知。降低 了学习效率。 (2)一小部分学生的书写还不过 (3)很多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不能认真的复习,改 正。
自然环境
三 要 素
环境:
社会环境
及作用
时间、地点,为人物 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 (3) 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 人物形象 (4)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为 下文作铺垫)
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2)散文:
1)分类: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选材自由,形式灵活
6、现代文文体划分:
2010年语文中考知识点梳理——写作
2010年语文中考知识点梳理——写作课标要求: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其中蕴涵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憧憬;能综合地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
命题规律: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抒实感”因此,中考命题具以下特点:1、从题型上看,话题作文成为命题“新宠”;2、从内容上看,“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唯一不变的宗旨;3、从命题内容上看,关注成长历程,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崇尚美德,体现辩证思维、人文特色;4、从具体要求上看,鼓励创新,文体自选。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扩缩法:将字数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语言,使其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目的“题眼”——题目中的关键字眼。
A、用独词作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了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出它的引申意义,这就是题眼;B、偏正型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C、并列短语的题目,题眼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D、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1、具体事物拟题法:以具体的事物入题,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如《难忘的那道彩虹》)2、抽象事物拟题法: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如《感悟春天》)3、特定情景拟题: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给人一个让人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容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如《我想再看你一眼》)4、特殊符号拟题法: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生动形象,给人耳目一新。
(如《失败+失败=成功》)5、条块分割拟题法:将所写内容“裁”成几个小块,择一来写。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知识树、思维导图(共32张PPT)
意动用法
字母表
汉语
拼音
方案
拼 音
声母表 韵母表 声调符号 隔音符号
拼写规则
朗读
音
象形 形
指事 汉字构造
会意
六 转注 书 假借
形声
文
笔画笔顺
义
字
音序检字法
查字典
部首检字法 笔画检字法
四角号码检字法
词汇
词义 词性 (词类) 词的构成 词的色彩
用途(语气)
结构
单句
成分
复句
句
子
句式
仿写 修改病句
陈述句 祈使句 感叹句 疑问句
把抽象的道理说 得生动形象。
把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相对或相反 的事物放在一起 进行比较,或把 一个事物的正反 优劣情况进行对 照分析来证明 论点的方法。能 更突出证明论点 的正确性,使论 证严密,更具说
服力
答题套路:运用了XX论证方法+证明了观点+论证的作用。
归纳论点
标题 文章开头 结尾
中间 自己归纳
句式
实词注释 虚词注释
省略句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注释要求 信达雅
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改变
实
通假现象
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
词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声旁相同的字相互代替
注
一词多义
字形不同读音相同
释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状语
词性活用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状语
虚词
作者
作品
口诀:名 时 地 评 作
原名
姓名 时代 地点
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
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一、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作为中考语文的重要知识点,涵盖了古代文学的产生背景、文学流派、典籍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具有重要意义。
1. 古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古代文学的产生背景与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聚居和农业文明的形成,人们开始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文学活动逐渐展开。
古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野史、祭祀、宴会、战争等方面。
2.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的流派多种多样,包括诗、词、赋、曲、文、小说等。
每个文学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如诗的形式多样、含蓄且富有音乐美感,词注重情感表达,小说强调故事情节等。
3. 古代文学典籍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典籍作品,例如《诗经》、《楚辞》、《史记》、《论语》、《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学的特点,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饰和表达手段,能够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对于解读文学作品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相似之处的比较来进行形象化的表达。
比喻能够扩大作品的意义,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如,“他像一只孤狼般独自行走”。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生动感和形象感。
拟人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例如,“月亮低头似在思考”。
3. 对比对比是通过对两个事物或概念的对立状况进行形象对比,以突出其差异。
对比能够增强作品的矛盾冲突和表现效果。
例如,“犹如黑夜中的一束明亮光芒”。
4. 夸张夸张是用过分的言语来夸大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表现情感。
夸张能够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和效果。
例如,“他把一碗鱼翅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余味”。
三、古代文学作品解析古代文学作品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中考语文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其知识点广泛,涵盖了文学、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中考语文各单元知识点的归纳: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
- 掌握文章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 学会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 能够识别并理解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 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概括和推理。
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
- 学习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和成语。
- 能够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和文化内涵。
- 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 了解文言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诗歌鉴赏:-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其深层含义。
- 学习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 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写作技巧:- 学会写作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 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 学会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 能够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写作手法。
- 练习写作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文学常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 学习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基本知识。
- 掌握文学作品的分类和特点。
- 了解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综合运用:- 能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阅读理解和写作中。
- 学会在不同文体和情境下灵活运用语言。
-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结束语:通过对中考语文各单元知识点的系统归纳,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考试重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件中,所有图标的大概位置及作用说明如下:
返回知识树(主页) 链接相关知识点 返回相关知识点 链接到相关练习 返回首页 返回相关知识点 或
树
树
课件说明
如果上课演示出错时,可点击右键寻找“定位”, 再查看“按标题”,可以迅速找到所需大纲页码,不 必关闭“幻灯片放映”(这是本课件的最大优点之 一)。另外,敬请留意备注栏中的有关说明。 本课件框架: 01- 02 课件说明 03 首页 04-11 正文(05为主页) 12-13 结束 14-45 相关知识点链接 46 相关练习链接
查字典
笔画检字法 四角号码检字法
树
词义
词汇
词性 (词类)
词的构成
词的色彩
树
类型
并列短语 基 本 类 型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后补短语 主谓短语 复指短语 常 见 类 型 方位短语 的字短语 介宾短语 固定短语
结构(构成)
实词 实词 ____ + ____
兰色 表示 谓语
定语/状语 ____+名/代/动 /形
动词+名词/代词 补语 动词/形容词+____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代词 + 名词/代词 ____ ____
绿色 表主 语或 宾语
树
短 语
____+方位词 ____+的
部分成语
介词+名词/代词+谓语
陈述句 知 识
祈使句
用途(语气)
结构
成分
单句 复句
感叹句 疑问句
句子
句式 仿写 修改病句
《羚羊木雕》中的“木雕”
《分马》中的“分马”
4、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荔枝蜜》《荷塘月色》 5、以时间为线索 《荷塘月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树
6、以空间变化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有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 线索,阅读时应认真揣摩,理清思路。
详略安排
详略安排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突出中心---- 详写 有关中心---- 略写 无关中心---- 不写
相关学习网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K12教育网站
金山词霸网站
树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写 作
表达 修辞
诗 词
诗歌
言 文
文 学 常 识
文
现 代
标 点
句 子
拼 音
短 语
词汇
文字
树
知识树
基础知识
时间
中心
六要素
记叙文的分类( 散文 小说 对象) : 地点 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新闻 通讯 特写 人物(第一\第三人称)
童话 寓言 事件的起因 民间传说 神话故事 经过 游记 传记 笔记 结果 顺叙 戏剧 曲艺 倒叙 回忆录 访问录 描写方法 插叙 生动 形象 具体 修辞方法 开端 起因 发展
议 论 文
要素 方式 方法 结构
驳论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语言
准确 周密
解决问题(结论)
树
诗经 古体诗 古诗词
楚辞
乐府诗
词
曲 近体诗 律诗
诗 歌
(旧体诗)
现代诗 (新诗)
绝句
树
应用文写作
格式规范
目的明确
语气得体
树
常见文体
记叙文 记叙文 说明文 拼音 议论文 文字
阅 读
说明文 基础知识 议论文 应用文
树
记 叙 文
常见文体 线索 顺序 语言 详略 结构
高潮
结局
经过
写作 结果
表现手法 平实性
写作对象 事物
常见文体
文艺性
时间顺序
事理
课题 总分总 总分
说 明 文
对象特征
顺序 方法 结构 语言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总----分
分总
并列 承接
树
准确 简明 周密
政论
常见文体
评论
读后感 论点 讲演稿 论证 立论 悼文 论据
请假条
借条
留言条
树
现代文图示 议论
诗 歌 文 说明 应用文 文 记叙 文 写作 阅读
句 子 短 语 词 汇 拼 文 音 字 基础知识
标 点
现
写作 阅读
代
基础知识
文
树
返回
诗经 楚辞 曲 词 乐府诗
文言文图示
近体诗 实词注 释 记 说 表… 句式
绝 句 律诗
古体 诗
古诗词
古文
文 言 文
树
返回
练习
练习内容请根据需要另行添加。也可以超链接 到WORD文档或网页或POWERPOINT等文件。
单 纯 词
连绵词 音译外来词
树
褒义词
感情色彩
中性词
词 的 色 彩
语体色彩
贬义词
口语 书面语
树
句子结构成分
主谓句
口诀: 单句 基本短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特征: 主谓宾、定状补 非主谓句
—— ——
( 定语 ) 主语
宾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 定语 ) ﹏ ﹏ —— ——
偏正 动宾
树
后补
树
打比方 下定义 分类别
说明 方法
举例子 画图表 作比较 作解释 列数字 引 用
树
口诀
设问 反问 反复 反语 借代 引用 顶真 回文 对比 对偶 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通感 双关
修 辞 方 法
• • • •
两问两对 三反三比 借用夸人 顶回通关
树
互文 呼告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
描写 方法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树
写作过程
观察生活 审题立意 提炼中心 选材剪裁
布局谋篇
确定文体 重视拟题
安排结构 语言表达
树
构思写法
设置悬念 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 开门见山 首尾呼应 以小见大
树
联想想象
描写人物
抓住人物特征
精选典型事例
运用描写方法
要求具体形象生动
树
线索
一般记叙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以人或人物活动为线索 2、以物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我”
主谓句式省略句 判句加下划线的句式 也是 文言文中常见句式
肯定句(含 是字句) 否定句(含 双重否定句)
倒装句
被动句(被字句) 主动句 存现句 把字句
树
并列复句
承接复句
转折复句
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因果复句 条件复句
树
假设复句
应用文常见文体
书信
通知
启事 汇款单
计划
申请书
总结
慰问信
报告
祝贺信
说明文 议论文 注释 句式
阅读 文 言 文 阅 读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写 作
表达 修辞
诗 词
诗歌 文 学 常 识
文
现 代
标 点
句 子
短 语
词汇
语文知识体系
文言文
基础知识
拼 音
文字
文学常识
现代文
按体裁
记叙文 说明文
阅读
现 代 文
写作
议论文 诗歌 应用文
基础知识
图示
树
诗经
按体裁
楚辞
古体诗
古诗词
乐府诗
写 作
表达 修辞
式
诗 词
文
诗歌 词汇
短语 文 学 句子 常 识 言 标点 文 表达 修辞
现 代 文
标 点
句 子
拼 音
短 语
词汇
文字
树
知识树
基础知识
字母表 汉语 拼音
声母表
韵母表
拼 音
方案
声调符号
隔音符号
拼写规则
树
朗读
音
形 汉字构造
象形 指事 会意
六 书
转注
假借
形声
文 字
笔画笔顺
义
音序检字法
部首检字法
实词 注释 文 言 注释
通假现象 实词注释
虚词注释
词性活用
省略句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一词多义
文
句式
注释要求
树
信 达 雅
文学常识
姓名 时代 作者 地点 评价 所学课文
原名 笔名 古代
字 现代
号 /谥号 当代
对于 名家 要求 识记
树
作品
口诀:名 时 地 评 作
代表作
出处
再来识记一次 记叙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
树
记叙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阅 读 写 作
试述 议论文
注释
句式
阅读 文
说明文
复习
表达 修辞
语 法
诗歌 诗 词 文 学 常 识
言 文
现
代 文 基础知识 标 点
句 子 拼 音
短 语
词汇
树
按顺序再来 试说一次
文字
知识树
再见 语
文 知 识 树
注释 句式
阅读
文
记叙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阅 读
树
查字典
基本义 同义词
反义词 多义词
词义
引申义 比喻义
语境义
树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实词
数词
量词
词性
虚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助词 连词
树
叹词 拟声词
对比记 忆
基本短语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