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导学案
中国史第三册第17、18课
鸡西市第四中学初二历史导学案【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课型】预展型【课时】2【课题】第17课、第18课内战烽火、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史实,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国的情操和历史责任感【重点】三大战役【难点】重庆谈判【学习格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历史名家】吕振羽,1900年1月30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诞生于湖南武冈(今邵阳县),1980年7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名典爱,字行仁,学名振羽,曾化名柳岗,笔名晨光、正于、曾与。
出身世代农家,他怀“工业救国”志,入湖南大学,攻电机工程,1926年夏毕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大连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东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东北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教授及历史教研室顾问、中央军委顾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等。
【代表作品】《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简明中国通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中国民族简史》﹑《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中国历史讲稿》。
【自主学习】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在________等人陪同下,到达________,同________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年________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________________发动疯狂进攻,________________爆发。
3、________年________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________,指挥解放战争。
《2、5、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
《2、5、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一、学习内容:课本第17、18、19页二、学习目标:1、掌握 2 、3、5 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重难点: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一)、复习1、填一填2的倍数0 2 4 6 8……2、填一填5的倍数5 10…….(二)、学习新知1、(1)、根据你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认真观察呀)(2)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个位上是、、、、的数都是2的倍数(3)、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叫偶数(也是偶数,叫做奇(ji)数(4)、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655 5656 881奇数有偶数有2、(1)、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认真观察呀)(2)、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或的数是5的倍数。
(三)、课堂检测1、下面的数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哪些能同时被2和5整除?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130 521 280能被2整除的有()能被5整除的有()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有()思考: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填一填(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有()个。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
3、判断。
(1)、0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偶数()(2)、单数就是奇数,双数就是偶数。
()(3)、自然数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4)、30是5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一)、梳理旧知(1)、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从2、3、5、6、9这些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要求: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有(3)、自己写一写是3的倍数的数(二)、学习新知1、(1)、从2、3、5、6、9这些数字中能不能组成3的倍数呢?(2)、观察你组成的3的倍数,看看有什么特征?2、猜想一:个位是()、()、()的数是3的倍数。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云课堂核心理念:整合资源教自主合作学教师点拨导当堂分层练云课堂导学案....据此设计配套课件E 、日清测试卷(分ABC 三个等级,时值约20分钟)基础巩固(A )1、可逆反应H 2(g) + I 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H 2、I 2、HI 的浓度相等B 、H 2、I 2、HI 的浓度保持不变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 + B 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2同时生成nmolABB 、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 的同时生成nmolB 2D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2的同时生成nmolB 23、对于反应N 2 + 3H 2 2NH 3,下列说法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υ(N 2生成)=υ(N 2消耗), ②N 2、H 2、NH 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③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 3,同时消耗1molN 2,④N 2、H 2、NH 3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 )A 、①④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4、对于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 2足够长时间后18O 原子存在于 ( )A 、只存在于O 2中B 、只存在于SO 3和O 2中C 、只存在于SO 2和O 2中D 、存在于SO 2、SO 3和O 2中能力提升(B )5、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 )①提高燃料的着火点 ②降底燃料的着火点 ③将固体燃料粉碎 ④将液体燃料雾化 ⑤将煤气化处理 ⑥通入适量的空气A 、①③④⑤B 、②③⑤⑥C 、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6、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 2HI H 2 + I 2 (g )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H 2,同时生成amolHI② 一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 —I 键断裂③ HI 的体积分数与I 2(g )的体积分数相等④ 反应速率 VH 2 = VI 2 = 1/2VHI催化剂高温催化剂 高温⑤ CHI : CH2 : CI2 = 2 : 1 : 1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历史17 18课导学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型:新授课 组别:三年级历史 执笔:陈德先 审核:陈德先学习目标1.记住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国家和标志。
2.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及其成就。
3.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学习活动1、导入: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辆火车和轮船出现在哪国?是什么模样?它们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 根据目标,通读全文,勾画要点,完成以下知识建构:第 最早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一 最先开始的行业:次 主要标志:进入 时代工 纺织机的发明:飞梭(凯伊) 珍妮纺纱机( ) 骡机 水利织布机 业 动力机: 改良蒸汽机革 新交通工具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第一艘 (克莱蒙号)。
命 1814年,英国人 发明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1)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 。
(2)直接导致了 形式的出现。
(3)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人口的增长。
(4) 等国在工业革命后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3、合作探究(1)说一说: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2) 评一评:到19世纪上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已完成,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些什么影响?材料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2:1801年——1831年,英国曼切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
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
1870年进一步达到70%。
材料3: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进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温馨提示:反复阅读教材P107---117【第二环节:预习展示重要知识点记忆活动】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2、工业革命的时间、实质和最早发生的行业:(1)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2)实质:代替(3)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业。
3、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飞梭:发明者凯伊;(2)珍妮纺纱机:发明者;(3)改良蒸汽机:研制者;(4)轮船: 1807年美国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5)火车: 1814 年英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4、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5、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原因及标 19 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电磁感应现象: 1831 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至19世纪70年代初发电机、电动机被发明出来。
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时代跨入了。
(2)电话: 1876 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
(3)电报:19世纪 90 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
(4)内燃机: 1883 ,德国人戴姆斯发明汽油机; 1892 ,德国人狄塞尔发明汽油机。
(5)汽车: 1885 年,德国人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1896 年,美国人发明四轮汽车。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4课时 16,17,18减几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4课时16,17,18减几西师大版一、知识点概述本课时主要学习退位减法,包括16,17,18减几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应用。
2.掌握20以内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题目、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应用。
2.16,17,18减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退位减法的思维逻辑。
2.对减法计算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学生:教材、笔、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快速回答它的反码。
2. 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退位减法的概念。
退位减法就是在减法中,当被减数不够减时就向高位借位,然后在退位后再进行减法计算。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图示,让学生了解何谓退位减法。
3. 练习教师出示一道16减5的题目,要求学生利用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1 6- 5-----1 1可以看出,6不够减5,需要向十位借1个10,然后进行计算,得到11。
教师再出示一道17减9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向同桌演示计算过程。
4. 拓展教师出示几个16,17,18减几的运算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交换检查。
提醒学生注意退位减法的运用。
5. 延伸教师出示一个小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解答这道题目:12,13减6的值相等吗?6. 总结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思考,强调退位减法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记得复习今天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出示的退位减法运算练习。
2.在作业本上,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几道16,17,18减几的题目,并用退位减法解答。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退位减法的理解上还有些模糊,部分学生还是喜欢用借位减法,对退位减法的运用还不是特别熟练。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多强调退位减法的思维逻辑和应用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
八下18导学案:第17章专题: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之二
武穴市百汇学校八下数学导学案编号:0818时间:3-19主备人:徐国纲审核人:徐国纲课题:专题: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之二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体会、欣赏勾股定理问题中蕴含的主要四种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
二、学习方法课前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当堂反馈主题三:分类思想分类的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又叫做逻辑划分.不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都是深化研究对象、发展科学必不可少的思想.因此分类思想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数学中的分类思想主要是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当解决数学问题时,由于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因而需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
运用分类的思想,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利于提高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分类讨论,常能化繁为简,更清楚地暴露问题的本质.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必须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在勾股定理中,主要应用分类思想来进行对三角形形状的分类讨论或对已知边或点所在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完整地求解。
4、在△ABC中,AB=13,AC=15,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多少.分析:可以对三角形的形状进行分类,不同的形状高线的位置不同:锐角三角形的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在三角形的外部,而BC求解随高线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必须分类来讨论三角形的形状.解:5、有一个面积为160m²的等腰三角形草地,测得它的一边长为20m.现要给这块三角形草四周围上低矮栅栏,则栅栏的长度为____m.分析:要完整的给出答案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避免造成漏解.本题只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结果随已知边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可以先对已知的边长进行分类:该边可以为等腰三角形的底,也可以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其次,对三角形的形状进行分类:当已知边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这边上的高既可以在形内,也可以在形外.要完整的给出答案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避免造成漏解.解:主题四:转化思想转化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常用重要思维方法,它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它能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勾股定理研究的是平面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但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立体图形上的问题,这时就要考虑到运用转化的思想,把立体图进行展开等变化,形成熟悉的平面图形,再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进行求解.6、一长方体礼盒如图所示,其中A A'B'B,C C'D'D面为边长为10的正方形,BC=20.在底部A处有壁虎,C'处有一蚊子,壁虎急于捕捉到坟子充饥.(l)试确定壁虎所走的最短路线;(2)若立方体礼盒的棱长为10cm,壁虎要在半分钟内捕捉到坟子,求壁虎的每分钟至少爬行多少厘米(保留整数)?分析:求长方体表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就可以应用转换的思想通将长方体表面展开,把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就可以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于进行求解.解:7、有一圆柱物体,如图所示,一只蚂蚁要从A点绕物体的外壁爬行,正好到A的正上方相对的B点处,问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多少.(已知物体的地面半径是2m,高是4m.)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利用转换思想,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矩形,找出对应的A,B点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利用两点间的线段最短与勾股定理知识作答.解:主题五: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有时可以便问题直奔主体,少走弯路,使问题的解决方便、快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解题者的目标意识.8、已知a、b、c分别是Rt△ABC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且a+b=14,c=10,则S△ABC=分析:一般的想法,要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先求出其两条直角边a、b,则S△ABC即可求出,但这样求a、b非常繁杂,甚至在现阶段不可能,如果注意到:S△ABC =ab21,那么只要求出ab这一整体就可以了.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3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3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3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
教材分析: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本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创设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运动”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思路:因为教材中的“公园定向运动”的情境虽然来自现实生活的素材,但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故本节课笔者创设了“牧童指路”、“确定老师的家的位置、学生的家的位置”等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鲜明的教学层次性:导入时让学生在原有用“观测点”和“方向”确定位置的基础上,初步意识到确定位置时用上“距离”的必要性;新授时又从探索物体所在观测点的方向、探索物体与观测点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三个层次组织教学;自学教材是学生对新授知识的自我检测;实践应用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爱国、爱父母等教育。
整节课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试图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的帮助,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并适时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导学案检查表
19 蒋兵强 16 说明:1.导学案(固学案)本周检查语文、物理、政治,第21周检查数学、化学、历史,第22周检查英语、生物、地理;以后依次轮换。 2.学习部部长为导学案检查总组织人,每次检查由学习部成员一人负责组织、统计,各班学习委员安排本班课代表配合检查。 3.各班课代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下课,带着本班本周本学科的所有导学案到三楼会议室,交给相应人员检查,并检查相应班级的导学案。 4.检查顺序,10班查11班,11班查12班……19班查10班。
涡阳二中高二年级导学案检查记录
学科: 班级 任课教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何兆罗 蒋兵强 卢庆林 卢庆林 程建平 程建平 卢庆林 何兆罗 程建平 生物 导学案(固学案)1 份数 批改日期 批改情况 周次: 第 周 导学案(固学案)2 份数 批改日期 批改情况
2张试卷Biblioteka
17、18、19、20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方法: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参与适当引导。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不看书)
胚胎 蟾蜍 脊椎 栖息 濒临 渗透
(2)看拼音写汉字(不看资料)
繁yan ( ) rong ( )合nang()胚lin()ai()症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总体上是按顺序进行说明的。
六、总结、扩展
1.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
2.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同学们对此进行研讨、分析。
3.《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所写内容及所采用说明顺序的相关处。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人教版-英语-八上-《3单元 than my sister》导学案
【学习目标】1.根据单词表,预习第17-18的单词,能根据音标读出这些单词。
2.掌握重点句型:1.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2. Sam plays them better than Tom.3.She also sings more loudly than Tara.3.掌握如何表达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
【学习重、难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构成形式。
【课前自习】音标单词及词性中文音标单词及词性中文( )1.A.loudly B.house C. though D.hour( )2.A.who B. which C. whose D.whole( )3.A.clearly B.early C.dear D. near( )4.A.better B.red C. she D. end( )5.A. quietly B.shy C.friendly D. loudly三、预习第17-18页的1a-2c划出重点词组及句子并记住:1.更友好_____________ 2.会敲鼓________________3.比…更高__________4.她唱歌也比Tara更加响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Sam敲鼓比Tom_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那是Tara, 对吗?7.Tom比Sam 更聪明吗?不,Sam 比Tom 更聪明。
四、知识点拨。
(把它抄在P.17书上,并记住)1.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句子结构:A + 比较级+ than + B比如:Sam has longer hair than Tom./ But Sam plays them better than Tom.比较级用于两者(人或物)之间的比较,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或“较….”,后面用than 连接。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16、17、18减几-西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16、17、18减几-西师大版秋一、知识点梳理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16、17加几”的知识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6、17、18减几”的知识点。
减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
减法的本质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上减去,得到两数之间的差。
对于16、17、18减几的情况,首先要掌握的是这三个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16 < 17 < 18在求16、17、18减一个数时,我们可以利用减法的定义,将这个数从16、17、18中减去,从而得到差值。
例如:18减6等于12(18-6=12)16减7等于9(16-7=9)17减3等于14(17-3=14)二、思维拓展1.探究-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在减法运算中,减数与被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结果不变。
例如:10-3=73-10=-7以上两组式子等价,都表示“10减去3的差值为7”。
请你自己找一些数字进行验证,验证减数与被减数的位置互换是否成立。
2.发现-与减数相反的数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和差的关系具有对称性:被减数的相反数加上差等于减数。
例如:16减去5的差是11,那么11加上5就是16。
17减去9的差是8,那么8加上9就是17。
请你自己找一些数字进行验证,发现和验证被减数与差的对称性。
三、练习题1.16减去3的差是多少?2.18减去7的差是多少?3.17减去5的差是多少?4.某个数减去16等于8,这个数是多少?5.是否存在一个数,使得18减去这个数的差等于2?如果存在,请找出这个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6、17、18减几”的知识点,并且进行了思维拓展和练习题的训练。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好地掌握数学中的减法运算,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及自主学习单15、16、17、18减几的退位减法_冀教版
授课数学教材第87、88页
学习
目标
1、经历自主学习15、16、17、18减几的计算过程。
2、会计算15、16、17、18减几的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正确计算15、16、17、18减几的退位减法。
交流
展示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
合作
探究
(三)
16-7=()17-8=()18-9=()
16-9=()17-9=()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
交流
展示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
当堂
检测
课本第88页练一练第1、3题。
全课
小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板书
设计
15、16、17、18减几的退位减法
2、现在还剩下()辆汽车。
3、汽车公司卖出去( )辆汽车。
4、列算式为:□○□=□()
三、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
你是怎样算的?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二)
蓝灵鼠又问了:15-7=()||,你是怎样算的?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三)
16-7=()17-8=()18-9=()
16-9=()17-9=()
15-8=7 16-7=9 17-8=9 18-9=9
15-7=8 16-9=7 17-9=8
教学
反思
15、16、17、18减几的退位减法
自主学习单
一、复习
11-4= 14-8= 13-5= 12-6=
14-9= 11-5= 12-8= 13-7=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16,17,18减几(2)-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导学案-16,17,18减几(2)-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的定义,能够正确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和目的。
2.掌握数字16,17和18的减法计算,构建减法计算策略。
3.知道将先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减法运算中。
二、教学重点1.理解减法的定义。
2.掌握数字16,17和18的减法计算,构建减法计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减法的本质和目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如下问题:•有15个苹果,小华吃了2个,小明吃了3个,那么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2. 引入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游戏、课件或者个人黑板练习等多种方式来呈现数字16、17和18,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讲解新知识讲解减法的定义,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本质和目的。
例如,如果你手上有10元的零花钱,你买了一个好吃的冰激凌,那么你现在还剩下几元钱?4. 练习新知识请学生通过应用减法的定义,计算以下算式:16 - 2 = 16 - 4 = 17 - 5 = 18 - 6 =请学生用类似的问题应用减法,并列举多组实际例子,例如如果班级有20个同学,其中有6个同学放学不回家并在校食堂吃晚饭,那么最后有多少个同学回了家?5.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减法计算技能,自己编造5个适合自己的小题目,并得出答案。
•让学生请家长或者自己去超市购买食品,计算购物车里商品的数量以及计算商品的价格,记录下来并截图,明天上课把实际购物过程及计算结果展示给老师。
五、课后反思本单元围绕16、17和18三个数字展开练习,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定义、本质和目的。
课程设置中穿插了例题和生活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整,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特定计算练习。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 第2课时 16、17、18减几 巩固算法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 16、17、18减几巩固算法一、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实际情景的演示分别感受16、17、18的数量大小;2.了解16、17、18减少几个数时,需要掌握的算法;3.熟练掌握16、17、18减少1、2、3个数时的口算方法。
二、学习内容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知16、17、18的数量大小;2.思考16、17、18中减少1、2、3个数的口算方法;3.多种方法的练习巩固16、17、18的减法。
三、学习过程3.1 学生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用到多少16、17、18呢?2.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能否想到16、17、18中的减法口诀?3.请同学们思考16、17、18减少一个数时的口算方法。
3.2 教师课堂示范1.教师分别拿出16、17、18个小糖果放在桌上,分别演示16、17、18的数量大小;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16、17、18中减少1、2、3个数的口算方法,并进行讲解;3.教师采用板书、口述等方式,带领同学们巩固16、17、18减法的口算方法。
3.3 小组合作练习1.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一起练习16、17、18的减法;2.同学们各自出题,给别的同学来练习。
四、学习总结1.请同学们自行总结此次学习的内容;2.汇报小组合作练习情况及获得的收获与不足;3.学生自评并给予他人建议。
五、拓展练习1.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巩固16、17、18的减法口算能力;2.请同学们在书本等资料中找到更多的16、17、18减法练习题。
六、学习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教师评价。
七、参考资料1.《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网络资料。
初一应知应会17、18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一历史导学案第三单元第17、18课基础知识过关编制人:郭兰波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11。
19-23编号:19【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掌握佛教和道教的简要史实、司马迁和《史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作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重点】掌握佛教和道教的简要史实、司马迁和《史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作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A)基础知识应知应会: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二、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编写《史记》一书。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200年,袁绍率大军进攻曹军,双方交战于官渡,结果曹军火烧袁绍粮草,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那时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后来经过诸葛亮、周瑜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刘备抗曹。
孙权刘备联军与曹军在赤壁一带对峙,结果采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三、三国鼎立的形成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经济状况魏220年曹丕(称帝)洛阳水利工程汉(蜀)221年刘备(称帝)成都丝织业吴222年孙权(称王)建业造船业吴国孙权派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17-18版:写作导学案(四)议论文如何运用对比论证ppt
如实向父亲承认了错误,决心接受惩罚。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父亲不但没
有责怪他,更没有惩罚他,反而还对他的诚实行为大加赞赏。也正是因为
父亲对他从小的正确引导,才使得华盛顿掌握住了自己此后人生的方向盘。
诚信诚信,诚实和信任是它的主心骨。但无奈的是,当今社会中的 “诚信”是越来越缺乏,越来越脆弱了。国家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大肆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与人之间隔着 的“心墙”却是越来越厚了,你不相信我,我不相信你,在人情世故这 张无形大网的笼罩下,人们只得无奈地选择沉默、居中的方式,小心翼
于乌江,因为一个小小的一念之差,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局。韩信如果
听蒯通的话,在手握大军三十万的时候造反,自己就不会被吕后杀死。 可是,他们没有经过深思就迈下了这一步,因此毁掉了他们的一生。 但是,周文王路遇姜尚而打败商纣;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话重用管 仲而称霸诸侯;秦穆公遇见百里奚而称霸;越王勾践重用范蠡和文种兵
个死心眼的老板又是无论如何不肯相信她。无奈之下,她只好再打电话
回家,让家人从很远的家中赶过来送几块钱的早点钱,而她却因为这个 “意外事件”,耽误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可笑吧?可这的的确确是 事实啊!掀开浮华,我们必须承认,在物质发展的同时,精神上的某些 方面还是没有跟上这快节奏的脚步。尽管这是社会存在已久并且愈演愈
了天下甚至生命。
提示
人生的每一步,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走下去。否则,脚下的就
不是路,而是万丈深渊。吴王夫差如果多听听大臣的,杀了勾践,也不 会被范蠡杀害。蔡桓公如听扁鹊的话病在皮肤时就医治,也不会变成那
样。秦始皇要在用赵高之前考虑一下,就不会造成天下大乱。项羽遇事
多听听范增的,再重用韩信,天下也不会被刘邦夺过去,自己更不会死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写数导学案
原数
要求
近似数
1843527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1、从学生的读书中让学生初步得出9058000的大概是几万。
2、做选择题时让学生充分体会9058000比较接近906万。
3、分析得出省略万后面的位数看千位的大小,总结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的方法。
最小是多少?
1、注重圈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
2、继续强化省略的书写
16737700≈16740000
=1674万
3、强化省略万后面尾数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答案的多样化、
4、发展题的引导
审题是关键六位数≈60万
进1那么原来是59万多,舍去那么原来是60万多。
59万多最小是595000
60万多最大是604999
10
分
钟
课
后
感
95600≈()= ( )万
14078100≈()= ()万
804999≈()= ( )万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法。
三、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四、我知道: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位上的数;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看()位上的数;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要看()位上的数。
16737700 90793100
46769800 64400700
2、下面的□可以填几?
(1)99□485≈100万□可填()
(2)□9865≈9万□可填()
(3)74□982≈75万□可填()
(4)3407□754≈3407万□可填()
3、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大约是50万,这个六位数最大是多少?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导学案(17课、18课)【学习目标】了解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知道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7课)一战后美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呈现一派“繁荣”,但其繁荣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依然存在。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范围,破坏力,来势。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政策,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罗斯福新政(第18课)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危机,民主党人当选为美国总统,立即实行。
首先整顿,实行美元,刺激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
农业方面: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并稳定。
在社会福利方面,推行。
新政的影响(1)新政使美国经济走出(2)新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3)新政开创了的新模式。
美国经济从此走上和的体制,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C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2.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给美国开出的“药方”是( C )A.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推行福利政策3.罗斯福新政期间,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起到的作用是( C )A.恢复银行信誉 B.规定生产规模 C.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D.稳定农产品价格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等。
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 D )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还要难 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有要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D.股票价格普遍暴涨,出现“炒股热5.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学习目标】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知道聂耳的主要成就。
3.了解西安事变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30年代日军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2.难点: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知识链接】
九一八事变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
通过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
【达标测评】
选择题
1.“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歌曲反映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以下歌曲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
是()
A.《翻身农奴把歌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志愿军进行曲》
D.《学习雷锋好榜样》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4.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拓展延伸】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的组织者。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历任旅、师、军长,军团司令、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绥靖主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西北“剿匪”总司令等职。
1936年张学良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基础。
此后遭无限期软禁。
后移居台北、美国。
3 .西安事变
时间:地点:发动者:
目的
中共
措施
结果
和平解
决意义
广才成学明志致远学案编号:2012080717 编写:张昕审核:邵鹏科班级:组别:
姓名:一评:二评:2.《义勇军进行曲》
创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
九
一
八
事
变
时间:_______年___月___日;地点:___________;
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附近_______的一段铁路,反诬
是中国军队破坏。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
北大营,攻占_______城。
蒋介石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果:不到半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全部沦陷敌手。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装订线
第18课 全民族的抗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2.难点: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芦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像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
通过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1、为什么说“芦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战后处以死刑的东条英机、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十四名甲级战
犯及其他战争罪犯。
日本右翼势力竭力否认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血的历史事实,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达标测评】
1.“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 A .台儿庄 B .南京 C .卢沟桥 D .沈阳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红军长征胜利 C .全民族抗战开始 D .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3.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
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4.“……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
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
”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 A .东北 B .北京 C .上海 D .南京
5.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 .日本的官方言论
6.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学案编号:2012080718 编 写:王威峰 审 核: 邵鹏科 班级: 组别: 姓名: 一 评: 二 评:
广才成学 明志致远
1.
卢 沟 桥 事 变 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策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 ,师长 等壮烈牺牲。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京大屠杀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
罪行:_________ 2.南京大屠杀____________ 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共赴国难 国军: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军: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