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习二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二)(原卷+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全考点覆盖(全国通用)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二)第一组(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__①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__②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__③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__④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填上恰当的诗句,符合原文意境的一项是()(3分)A.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B.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C.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D.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二)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卡普尔在谈到成为一个优秀雕塑家的秘诀时曾说:“①: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对此,他进一步作了解释:“鼻子大眼睛小,才能留下修改的余地。
你想想看,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②。
反之,如果一开始鼻子雕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如果眼睛一开始雕大了,也就没办法改小了。
”卡普尔的雕塑心得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在生活中,③,否则,很容易让自己走入死胡同。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
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
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
经过拨乱反正,②,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
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
因此,③。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①。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
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②: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③,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隐性就业正成为一种常态。
就在最近,笔者居住的小区里来了一位保洁阿姨,依靠微信预订、微信支付,她独自完成了上门服务,而她并非供职于固定的劳务公司,每月却有稳定的客户,并能获得5 000多元的劳动收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2(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
作为“晚辈”的戏剧艺术,在东西方至少有千年的历史。
中国戏剧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其①的艺术风格,使观众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使艺术美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西方戏剧传统基本上就是一种文人传统,剧中主人公的思想与言行都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是理想化的人物,不仅性格开朗,富于才情,而且勇敢热情,富有时代特色。
当然,戏剧艺术的实现不可能独往独来,也不可能②。
一方面,它需要剧作家、导演、演员与观众③地创造。
另一方面,戏剧要想超越时空的限制,则需要后来人的不断改编;新时代的戏剧若想征服观众,则必须突出戏剧的时代精神。
这一过程的实现,最为关键的是调整戏剧主题精神与人们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关系,这是戏剧艺术价值提升的过程。
因此,戏剧必须时时改革,时时④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4分)2.文中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晚辈”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
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C.哈姆雷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D.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筷子,古称“箸”,被看作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箸的出现,与当时热食、粒食、羹食的出现及陶制碗形盛食器的使用密切相关。
高中语文2023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共四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年新高考1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
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
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
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
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
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
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推出第4版。
与8年前的第3版相比,近千条新词语被增补,许多字词有了新义项。
“新常态”“弯道超车”“刷屏”……新词、新义像一面镜子,映照出______的时代变迁。
词语也同样存在_____的现象,一些词语会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被淘汰。
本次修订就删除了一些过时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以及个别见词明义、查阅价值不大的词语。
如单放机、八进制、夯机、打柴等。
这样的词汇更新,自汉语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只是速度时快时慢。
就像一条河流,不断有新溪流汇入,也一直有水分蒸发。
新词新义层出不穷,不少网言网语、潮词新语只在一时的热潮中______。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价值、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仅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更是新词能否进入辞书的标准。
权威辞书的与时俱进,背后是汉语言词汇系统及表达的更新,成为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小题。
最近,刘畊宏火爆全网,凭借健身操直播,收获了一大群追随者——“刘畊宏女孩”。
很多人都是为了减肥跟着刘畊宏跳操,不少网友高呼“瘦了5斤”“腰围缩小了2cm”,但也有人说“吃不消”“没效果”。
那么,刘畊宏的健身操,①?其实长期健身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刘畊宏的操是科学的有氧健身操。
所以这个操减肥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重点问题是:你能跳吗?你现在能跳吗?如果你是真的很喜欢刘畊宏的健身操,想练起来,那么我给你几个建议。
首先,运动之前一定要先热身。
不管做哪项运动,热身必不可少,再忙也得五分钟热身。
新高考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类题】专练二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类题】专练二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走,去那边看看!大伯起身扛着锄头,边走边对我说。
一只黄蝴蝶绕着他头上飞,又定在肩上的锄头上。
我们向山谷里走去,走进一团鸟鸣里。
溪水哗啦啦淌过茂密的草丛,向山下大水库奔去。
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
拐过山腰,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菜地,点缀着些许绿意。
“这个是鸭脚板,城里人叫野蜀葵,口味像芹菜,城里人可喜欢吃了!”继续往里走,前头一亩多的菜地,盖着塑料薄膜,太阳一照亮晃晃的。
大伯说:“靠里边的是黄精,还有金银花。
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
”走到菜地的沿子上,他吸了口气,扬起锄头,一锄下去,又猛又深,用力一掀,吱的一声,厚重的泥土剜起一大块,透出地气,撕扯着草根丝连。
“我琢磨着改种山野菜和中草药材,效益比普通蔬菜高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我忽然想起来,便问:“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1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B.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C.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19.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伯说完对着我和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外媒评价:“中国高科技抗疫可以堪称参考范本。
”②从成功研制出检测试剂盒,到有效药物的及时筛选;③从大数据溯源、健康码识别,到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④这些攻关之举、防控之策,无不闪耀着科技的“高光”,无不体现着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①结构相同,均以间隔叠词的方式构成,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②表现了作者对舞龙习俗的热爱。
(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2.①原句一一罗列龙的各个部位,次第呈现出完整、生动的龙形象,更有动态感;
②这种列举凸显了稻草龙灯制作的精细与复杂,更能传达对传统手艺的喜爱。
(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3.第②处,修改为:春节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龙灯(春节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龙灯表演)。
第⑤处,修改为:共同营造了湘南乡村欢快祥和的年俗娱乐氛围。
(每处2分)。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的父亲曾是一位篾匠,凭借精湛的手艺而深受乡邻敬重。
当举家搬离农村时,父亲虔诚地取下他的那把挂在墙壁上的篾刀,还执意到灶房外的土里起出那块他磨了几十年刀的石头,用报纸①地包裹了,放进我车的后备厢。
进城后,父亲的篾刀和父亲一样,不再威风,沦落为只配砍骨头的家伙。
再后来,父亲终于找到钢筋水泥的一处软肋。
那块磨刀石在小区花坛的一个角落,②地立了起来,像它依然默默站在故乡的土里一样。
我一直在想:父亲固执地将坚硬的磨刀石插入柔软的泥土,是否也算在坚硬的都市生活中固执地留存了温柔的乡土记忆?这么多年,父亲日常磨刀的场景至今依然③。
磨刀时,父亲来回推拉,额头沁出汗珠。
父亲的汗水,和着石与刀的汗和血,磨成了石浆。
石浆从磨刀石上一股一股往下流,流成一条条灰褐的蚯蚓。
磨一阵,父亲直起佝偻着的腰,眯起一只眼,对着光看刀刃。
刀终于磨好了,我仔细观察父亲的那把篾刀,刃正,不偏不卷。
我的拇指在刀刃上横向轻轻滑过,有强烈而细密的颗粒感。
至此,父亲的篾刀又一次洗心革面,火中凤凰一样涅槃,成就了全新而锃亮的自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文中以“我”的视角来审视父亲的磨刀过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一般而言,失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入睡困难,即从上床到正常入睡的时间过长;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醒来,有效睡眠不足。
青年群体的失眠症状大多是入睡困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退化,①,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
高三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句中,“攻陷”一般指在战争某个地方被敌军占领,是用以表现人类行为的词语。
而这里的主语是“桃花”,显然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桃花比作人。
而人类的攻城掠地行为具有明显的迅捷以及压倒性优势的特点,作者在这里说桃花“攻陷”山村水廓,意在表明桃花盛开的行为也是迅速的、不可遏制的。
这样描写充分表现了春天桃花盛开、生机勃勃的特点。
改句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一般来说,分号停顿的时间比句号停顿的时间短。
所以作者在这里运用句号,就使得读者阅读时停顿时间长,相应的语气也就变得舒缓了。
而舒缓语气一般用来表示轻松惬意的场景或感情。
花开烂漫、蝴蝶飞舞、清风吹拂,这景象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美好、秩序井然,适合用舒缓语气来表达。
此外,四句话分别以“花”“英”“树”“风”为主语,分别展现了春天的不同景象。
而作者在这里用句号隔开,相对较长的间隔使得语句产生了较强的画面感,一幅幅图画的罗列铺展,也使得文字如电影镜头一般具有很强的镜头感,也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中“或者”连接前后的“头疼”和“恶心”,两者都属于“有些人看完3D 电影之后”会产生的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见此处是表示列举。
(2)句中,作者一开始说“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必然”表示肯定,说明过去的春天一定是这样美好,而后作者用“或者”衔接,说明现在有些地方的春天可能还依然如此,可见这是作者的推测。
因此,这里“或者”表示推测。
高三语文高考适应训练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①指昼夜平分②在阳光的拂照下
③牵引着文人墨客的无限诗情(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示例:而在北宋文豪欧阳修的笔下,明丽的春景则烘托了孤单人儿的宛转惆怅。
(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而北宋文豪欧阳修的笔下”,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修改为“而在北宋文豪欧阳修的笔下”;第二处,“明丽的春景则揭示了孤单人儿的宛转惆怅”,搭配不当,修改为“明丽的春景则烘托/引发/体现了孤单人儿的宛转惆怅”)(每修改对一处2分。
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给分)
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并进行合理联想的能力。
如花佳人的生命却在
烂漫的春天消逝,更增添了黛玉悲剧命运的感伤。
(3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强化练习题2(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练习题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①__________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
他们受前辈感召,追寻艺术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传承莫高窟的保存、保护和研究事业,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文物修复保护是与时间赛跑,是②__________的精细活,既需要③__________的紧迫感,也要有“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
一不留神就会失去观察良机,导致无法掌握遗迹的细节;修复年代久远的壁画,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临摹古人作品,差之毫厘就会被懂行的人看笑话。
无论是编撰考古报告,还是修复出现病害的壁画,抑或是通过临摹恢复壁画原貌,“干这一行,真得磨性子,心要沉得下”,这是老一辈莫高人的殷殷叮嘱,也是年轻人参与其中的切身感悟。
传承的是技术,更是精神。
莫高人身上“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犹如旗帜,召唤着越来越多的人才会聚敦煌,传承事业。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句式整齐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甜味剂的代谢过程,与蔗糖等糖类先经过酶分解消化成单糖,再由血液运检到各组织细胞,最后释放出大量能量的代谢过程完全不同。
甜味剂可以通过小肠渗透进入而液循环,经肾脏通过尿液排出;或通过肠道,不进行任何吸收或发酵分解,直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因此,味剂的特征之一为低热量或无热量。
那么,甜味剂究竟是否安全?①据相关研究表明.很多甜味剂都存在对身体健康不利的风险。
②随着研究深入,即眼下看起来安全的甜味剂,未来也可能被发现有负面作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②。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
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③,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
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斜体加粗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
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
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
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
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
高三语文必会语言文字运用二(含答案)
高三语文必会语言文字运用二(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然而,就是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大陆上,① 。
这一科学发现,也再次警示了微塑料污染的扩散和风险。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的统称,微塑料作为看不见的污染,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蔓延。
随着各种研究的深入,② 。
比如,在水域环境中,微塑料会威胁水生生物。
还会与环境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微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变得更为复杂。
微塑料对人类的危害,更是难以估量。
比如,微塑料进入人体细胞后,可能会破坏细胞活性。
从而在血管中沉积,在器官细胞膜上附着,甚至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系统,紊乱生殖功能。
然而,③ ,所以,尽管这些年来微塑料污染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并未引起大众的足够警惕,相关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反应也比较迟钝,导致微塑料污染蔓延,难以得到强有力的遏制。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第一空,根据后文“也再次警示了微塑料污染的扩散和风险”可知,填入内容应是在南极发现微塑料,再联系“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可知,在南极发现微塑料出乎人们的意料,可以用副词“居然”来表现对这一发现的惊讶之情。
据此可以填入“居然也出现了微塑料的身影”。
第二空,从后文“在水域环境中,微塑料会威胁水生生物。
还会与环境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可知,这些是微塑料的危害,据此可知,填入内容与微塑料的危害有关。
再联系前文“随着各种研究的深入”可知,这些危害是逐渐显现的。
据此可以填入“微塑料的危害也逐渐浮出水面”。
第三空,从前文“微塑料作为看不见的污染”可知,微塑料的危害不容易为大众所知。
而后文“所以”这一连词可知,填入句子应和后文形成因果关系,应由表示原因的连词连接。
故可以填入“由于微塑料污染看不见”。
2.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条宣传语,提醒人们警惕微塑料污染。
高三高考语文考前语言文字运用习题练习二及参考答案
2.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进一步强调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的重要价值。
要求:使用设问、反问两种修辞,可适当增删词语,但改后的句子要保持连贯,不得改变原意。
(3分)【答案】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意义何在?这难道还不是突破了内容上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吗?【解析】本题考查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句子改写的能力。
题干要求使用设问、反问两种修辞改写句子,要求保持原意。
画横线的句子围绕“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的意义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内容上突破了有限和无限的界限;第二,阅读的意义在于启发思考。
在保持句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设问”的特点是:自问自答;反问的特点,表示肯定,加强语气。
故可以写成: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意义何在?这难道还不是突破了内容上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吗?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书本带给读者的独特馈赠。
首先运用比喻,贴切形象地写出了书本包罗古今、细大不捐的特点。
后面的三句话形式上构成的排比句,依次列举美丽意象,宏大场景,深沉思考三个方面,有代表性地论述了“书本”包含的辽阔的精神世界,富有气势。
引用诗句贴切,不仅增加了文采,而且带给了读者生动形象的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把握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
该句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
作答时,具体指出语句是怎样比喻的,即将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才是回答其表达效果。
其他“排比”“引用”的答法一样。
首先,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将“书本”比作“时空容器”,其中本体是“书本”,喻体是“容器”,用此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书本包罗古今、内容丰富的特点。
其次是用“……的美丽意象”“……的宏大场景”“……的深沉思考”,三个整齐划一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具体而微地说明书本是非常辽阔的精神世界,给我们以无尽的精神食粮。
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Ⅱ-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语言文字运用Ⅱ真题回顾(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
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
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
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甚至比以前更胖。
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
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C2.①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②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③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
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
A.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
B.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刷题练习题2(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刷题练习题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有个无所顾忌毁坏风景的最可悲的事例在西部灌木蒿原野上演,那儿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要除掉灌木蒿换成绿草地。
如果有什么事业需要自然景观的历史和意义的观念去论证的话,这场运动就是了。
因为这儿的自然景观,雄辩地说明了创造这一景观的各种自然力量的相互作用。
它展现在我们眼前,像一本打开的书,我们能从这些书页中读到这片土地成为现有状态的____________以及为什么我们要保持其完整性。
但是,书页并未被阅读。
灌木蒿地地处西部高原,位于高山底坡,数百万年前,洛基山____________,形成此地。
这地方的气候极端恶劣:冬季漫长,暴风雪自山上滚滚而下,高原上____________;夏季炎热,雨水稀少,干旱使土地深深裂开,干燥的风偷走了枝叶的湿润。
这里的原野自然发展,饱受暴风雪的洗礼,一个接着一个失败,肯定经过长久的试错期,综合了存活所需的全部特性,试图扎根高原,有一群植物终于适应了。
灌木蒿在坡地和平原都能站稳脚跟,灰绿色的小叶子里保持着湿润,足以抵抗偷窃水分的干旱风。
这是自然多少个世纪的实验结果,绝非偶然,所以,西部大平原成了灌木蒿之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
2.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里的原野自然发展,饱受暴风雪的洗礼。
有一群植物经过长久的试错期,一个接着一个失败,终于综合了存活所需的全部特性,适应了,高原扎根了。
B.这里的原野自然发展,饱受暴风雪的洗礼。
很多植物经过长久的、一个接着一个失败的试错期,终于有一群植物综合了存活所需的全部特性,扎根了,适应了。
C.这里的原野自然发展,很多植物饱受暴风雪洗礼,有一群植物经过长久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的试错期,终于综合了存活所需的全部特性,适应了,扎根了。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天天练26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习二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习(二)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废墟”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说明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遇破坏或灾难后变成的荒芜地方”。
《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明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学问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
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词语( )。
''“废墟”的词义改变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起先的。
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觉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________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
古代那些雄伟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旧令人________,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人们对艺术创建的热忱也被触发了。
随着人的自我意识在“神”面前的觉醒和对古代宏大哲学思想的发掘和发扬,这样一种雄伟的追求成为可能。
在这样一个充溢朝气的时代氛围里,人们对前人宏大创建的历史证物,哪怕只是一方________,一堆碎石瓦砾,也________了!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被给予了文化和美学的内涵,变成了学术概念B.给予了它文化和美学的内涵,变成了学术概念C.变成了学术概念,给予了它文化和美学的内涵D.变成了学术概念,被给予了文化和美学的内涵答案:A解析:解题时要通读语段,将选项一一代入语段中,然后结合语境,选出与上下文连接最紧密的一项。
B、C两项“给予了”的主语是人们,而不是“这个词语”,应解除。
D项,不合逻辑,应当是先“被给予了文化和美学的内涵”,然后才“变成了学术概念”,也解除。
故选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生气勃勃顶礼膜拜残垣断壁另眼相看B.生气勃勃肃然起敬残垣断壁刮目相看C.朝气蓬勃肃然起敬满目疮痍另眼相看D.朝气蓬勃顶礼膜拜满目疮痍刮目相看答案:B解析:解答近义成语辨析题宜结合语境巧用解除法。
高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①此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②暗示了“我”心中一直不愿也不肯走完这两道门之间的路程。
③如换成句号,则表示一句话说完后的停顿,达不到上述效果。
(省略号和句号的作用各1分,情感表达1分)
2.A(文中加点的“就是”和A项中的“就是”都表示肯定陈述语气。
B表示假设让
步,下半句常用“也”呼应;C连词,与前者构成非此即彼的关系;D表示某种确定的范围,排斥其它,相当于“仅”“只有”。
)
3.①原句将“后来”和“有事无事”放在主语前,用逗号隔开,(1分)强调了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长久且深刻的印象(1分);改句无强调之意。
②使用“让”字,并把“这个情节”前置,(1分)强调“我”主动回忆起这个情节及这个情节带给了“我”喜悦和享受(1分);改句则普通,不能突出情感。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