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7章 微专题25 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古意[唐]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
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张惠言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二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专题十二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披文入情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二、[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
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第二节专题纠错练——专项补弱,突破重点【考情调研】主要考查方式有:①直接考查,要求分析某一联(某句)诗句的情感;②对比分析,考查两篇诗歌情感的不同;③隐性考查,通过诗歌内容、写作手法等推断、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几乎每一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都会涉及对思想情感的赏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A解析:(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7章 微专题25 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微专题二十三文言语句翻译一、读一读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好”原指女子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
特别要注意古今同形而异义的词语,如“妻子”“亲信”等词,必须拆开翻译。
2.注意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如: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影)”是名词作状语,译时加“像……一样”。
②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坚固的地方”。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④且庸人尚羞之。
“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羞耻”。
⑤以愚黔首。
“愚”,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
3.注意固定结构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
如: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是固定结构,应译为“与……比,哪一个……”。
②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是固定句式,应译为“恐怕……吧”。
4.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
判断句——译出“是”,被动句——译出“被”,疑问句——译出疑问语气,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变式句——还原位置(例句略)。
5.注意文言句内、句间对称的特点,学会推断词义。
如: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根据“用”推断“以”的意思是“任用”。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根据“择”推断“简”的意思是“选拔”。
6.注意翻译字字落实、句句对应的特点。
如: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文:以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现在形势危急求你帮助,是我的过错。
以上两句翻译都未做到字字落实,①句的“以”字未翻译,②句的“是”字未翻译。
7.注意专用名词不译的原则。
8.注意译时句不离篇的原则。
9.注意译后语句通顺,无语病。
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
正德十二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
时武宗数微行,畋游无度。
其明年,孝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
托言往视山陵,罢沿道兵卫。
芬上言:“陛下三年之内当深居不出,虽释服之后,固俨然茕疚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7章 微专题25 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特色训练限时规范训练[目标解说]考场上阅读一篇实用类文本或论述类文本大约用时20分钟。
先拿出五六分钟作整体阅读,因为篇幅稍长,结构大致固定,所以整体把握相对容易。
阅读中,仍要注意勾画圈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文本设题的阅读区域相对明确,故做题时的阅读要精读、细读。
答案大都在原文中,要有“就文解题”“借船出篙”的答题意识。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不愿被误解为是一个拒绝接受科技变革的人,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
尽管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僻远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
但一回到阅读,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与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
相反,忘记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一开放的结构,在引发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
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
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
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
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
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
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补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惰,因此毋宁说是弱智的,甚至有害的。
高考语文二轮 核心题点保温训练8 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1)
训练8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温馨寄语 1.对古诗思想感情分析概括题,不管是分析局部文字还是全诗的思想感情,都要认真阅读相关文字,抓住关键词语,尤其是情语和诗(词)眼,反复品读。
注意作者抒情的方式和特点,尤其注意情感表达的含蓄性、丰富性、变化性,不可单一、表面化地答题。
2.对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最关键的一步是准确指出所给文字运用的表达技巧。
为此,先要审准题,看题干问的是何种角度(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范围(整体还是局部)、明暗(明答还是暗答)、数量(是多个还是一个)等。
再仔细理解所给文字,并联系上下文作答。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注]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天末,即天边。
(1)颈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其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此二句议论中抒情,用“魑魅喜人过”,比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意味深长。
一“憎”一“喜”,前后两句形成对比,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这不但表明自己的对友人李白处境的同情,而且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2)①对李白的无比思念(怀念)。
②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
③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2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歌鉴赏02(二)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问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例①:阅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回答问题。
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答:“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例②:阅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回答问题。
问:“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答: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阴以人的感情。
泉眼爱惜,树阴爱恋,富有情趣。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例①:阅读杨万里的《小池》(见上)一诗,回答问题。
问:“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们常用来赞美什么?答:这句诗常被人们引用来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初露头角,前程远大。
例②:阅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扛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回答问题。
问:“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答;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例①: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回答问题。
问: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答: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
全诗清丽自然,意境开阔,含蕴无穷。
例②: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答: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
(三)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1.对修辞方法的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例①: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系列——第2章 题点训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真题例示(2015·徐州二模,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姜 夔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
答案 诗歌运用了细节描写,指:什么表现手法写雪融化了一 半,细草已经从沙土里露头,析:什么细节突出了草预报春的消息之早,点一:写景效果点明了时令,暗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点二:抒情效果(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答案 以虚写实。
指:什么描写技巧(表现手法)夜色掩映,竹树掩映, 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梅花的形态,而是写了梅花的香气,析:用什么“虚”写什么“实”抒发了作者对梅的赞赏之情。
点:抒情效果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2015·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具体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1)局部和整体相结合。
反对脱离诗歌整体,仅就试题指向的句子作答。
要求答“一联”或“一片”的表现手法,不可答“一句”的表现手法;有时,单看所给句子是看不出其表现手法的,须联系整体文字。
(2)形式和内容兼顾。
对于赏析表现手法题,不能只考虑表现手法的判断和分析,应主要考虑对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分析。
2.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的区别(1)借景抒情、反衬、虚实结合的区别①虽说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区别,但在实际答题中写出任一个即可。
当景与情不一致,即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时,一般要答成“反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
②炯:光明,明亮。
③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
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
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
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
(2)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
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
(3)“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
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课件
(2)这首诗重点不在咏梅,明人王世贞却称赞它“古今咏梅第一”,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全诗没有具体描写梅花,但句句与梅相关:梅动诗兴,对梅遥忆,梅 引乡愁,梅催白头。②诗歌重在抒情,以早梅伤愁立意,围绕梅花,前两联忆友 情,后两联抒愁情。
【技法点拨】 意象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1.积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的寓意。意象的寓意是古今文人在长期的 创作中约定俗成的,如松、竹、梅分别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风亮 节的品行、不与世俗同流的人格。再如【典例1】中“梅”既有传统 文人的高洁清雅,还承载了诗人赋予的特殊象征意味,这需要结合诗
易错角度1 断章取义,摘句赏诗 失误诊断:对诗歌的内容缺少整体把握,只注意到最为熟悉或典型的物 象或情感面,只注意到个别的字眼或句子,便抛开其余而大加发挥。 示例分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对这首诗,有人只抓住诗中“残阳、瑟瑟、弯月”几个物象,便以为全 诗的基调是伤感凄凉的,却忽视了“铺”的平缓柔和,以及江面在残阳照 射下细波粼粼、光色变化的景象,忽视了关于“露”和“月”的描容绘形, 故而全诗和谐宁静的意境和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也便无从把握。 解决途径:鉴赏时,应该着眼全诗,从作者生平、时代特点、作者情感 等方面知人论世,既要着眼重点句子,懂得其妙,又要通读全篇,了解内 容。避免就句解句,断章取义。
感人至深。
3.要明确命题的要求。要明确命题是要求回答意象的寓意,还是寄 托诗人某种情感,还是表现意象的方法,还是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 用等。以【典例1】为例,如果要求回答梅花寓意,就从梅花角度陈 述,如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悼惜年华等;如果要求回答寄托诗 人怎样的情感,就要从诗人的角度陈述,如表达诗人不畏权贵、傲岸 不屈、清高孤傲、不与凡俗争宠、感慨年华流逝、珍惜友情等;如果 要求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除了阐述梅花的寓意,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还要阐述表达效果,如表达情感含蓄蕴藉、真挚感人等。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卷课件专题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关注诗歌的细节描写
注意诗歌中对人物、景物等的细致描绘,这些描写往往蕴含着作者 的深厚情感和独特匠心。
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细节描写和整体把握,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理解作者 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04
探究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
识别诗歌的开头、发展和结尾,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注诗歌的押韵和节奏
注意诗歌的押韵方式、节奏变化等,这些特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情 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把握诗歌的逻辑关系
分析诗歌中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条件等,以深 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匠心
品味诗歌的语言
展现地域特色的植物和动物
诗歌中描绘广西特有的植物和动物,如翠绿的竹 林、灵动的漓江鱼等,彰显地域特色。
3
反映广西的气候特点
诗歌中提及广西的气候特点,如温暖湿润、四季 宜人等,表现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
挖掘广西的历史文化底蕴
诗歌中展现广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如 古老的骆越文化、独特的壮乡风情等 ,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04
思想感情的表境表明爱 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 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
微,体情察意。
叙事抒情
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 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 、动静虚实)来抒发。
0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 ,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产生共鸣和共情。
结合自身经历,产生共鸣共情
高考语文二轮特训:专题3 古诗鉴赏 1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古诗鉴赏专题训练一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目标解说]毋庸置疑,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和二轮古诗复习的重中之重。
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
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特别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
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错题回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答案(1)比喻和对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训练一梳理概括内容
颔联句法新奇绝妙,诗意在每一句的前五字其实已道出,而耐人寻味的亮点,却 恰恰在貌似无意的末二字。前两联三次写到花,而意不重。第一句写初飞,第二句写 乱飞,第三句写飞将尽。面对这个过程,诗人的愁绪也逐步升级,故借酒以消愁。
12/10/2021
12/10/2021
12/10/2021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宋词+安贫乐道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洪咨夔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注]屋。 闲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注 卢仝:唐代诗人,相传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
贫放麹生疏,
12/10/2021
鉴赏 上片开头两句“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描绘了春季的美景,景色让人陶醉。 萱草,也称忘忧草。后两句由远及近,帘卷微风,燕子归来,多么令人陶醉啊,可 是作者仍然住在破屋里,表现了作者对贫困生活不以为意、安贫乐道,为下片抒情 蓄势。下片通过一系列典型细节,以“贫”“闲”道出了作者贫穷而且悠闲的现实,因 为无事可做,连粗陋的食物也懒得收拾,乐得逍遥自在,并无一点悲苦之情。“扫 地焚香”体现了作者情趣高雅,“人胜连环玉”,体现了作者十分满足,自得其乐。
12/10/2021
7.简要赏析上片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①色彩渲染,动静结合; ②描写的美景与作者住的茅屋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清贫; ③为下文作者叙写生活情形做铺垫。(每点2分) 解析 上片前两句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用多种色彩着力渲染芍药盛开、萱草碧绿 的美景。“帘卷疏风燕子归”写出了风卷门帘、燕子归来的动作,“依旧卢仝屋”是静 止的景物,动静结合,以美景反衬自己清贫的现实,为下文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做 了充分的铺垫,更凸显出自己安贫乐道、品行高洁的操守。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评估古诗的思想内容专题讲解 新人教版
2022高考二轮专题讲解评估古诗的思想内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高考对此项内容的考查,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情感、评价观点态度。
一、概括内容主旨诗歌内容主旨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2022·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简析: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慨。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慨,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二、分析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例】(2022·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古诗鉴赏核心题点训练
微专题二十五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读一读:如何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
1.看标题
标题一般蕴涵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标题既点明了事件(送友人),又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的偏远(蜀地),还暗示了整首诗所蕴涵的惜别之情。
2.看作者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李白的诗大多激昂豪迈、想像奇特;而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现的是社会疮痍、民生疾苦。
3.看意象
考生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意义和感染作用,就能真正地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4.看诗眼
一般来说,每首诗歌都有诗眼,即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或词。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5.看注释
有的诗歌后面会有注释,而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其隐含的有效信息。
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1)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2)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3)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
术风格及感情基调;(4)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注]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写了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不得志而压抑苦闷的心情。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
请问: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相同。
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感到愉快和超脱。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晴至江渡
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①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②在高树。
注①愚溪:冉溪。
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住地永州的冉溪改名为“愚溪”。
②浮槎:水中漂浮的木筏。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久雨蛰居的苦闷,远谪漂泊的孤独和痛苦,对遭受洪涝灾害的百姓的同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寒食
张挥
涌金门外小瀛洲①。
寒食更风流。
红船②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
恣嬉游。
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注①小瀛洲:位于杭州西湖中部,是一个湖心岛。
②红船:彩饰游船。
这首词结尾画线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代指美人美景,“一片云头”是把美人美景看做浮云,表达出词人荣华富贵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后庭花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
翠羞红倦。
雨窗和泪摇湘管。
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
自来相伴。
东风不管琵琶怨。
落花吹遍。
(1)“知心惟有雕梁燕。
自来相伴”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风不管琵琶怨。
落花吹遍”中,“落花”象征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哀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埋怨知心人羁旅不归,使自己孤独寂寞。
(2)“落花”象征青春流逝。
表达了对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逝去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