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总结
1.作业成本管理的概述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
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制造和IT企业如惠普公司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中国的一些领先型制造企业如许继电气有限公司等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它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2.作业成本法的特点1.以制造费用发生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立作业中心,按作业中心建立制造费用成本库。
最主要的特点 2.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由单标准改为多标准,提高了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项目的准确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一个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细分为各个成本动因的费用,各个成本动因就按各自的标准进行分配。
如质量检验费以送检数量和次数为标准分配;设备调整、维修费用按调整、维修的工时,设备耗用电费、机油等则按机器工时为标准分配。
3.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并且在这种方法下,所有的成本均是变动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营销、产品设计等领域发生的成本,只要与特定产品相关就可通过有作业分配至有关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中,而不同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将其列为期间费用,一次性扣除。
同时,某些原先被视为变动成本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的观点下,它们虽然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但却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均被视为变动成本。
4.根据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不同特点,在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时结合使用作业成本法。
由于作业成本法仅仅是更准确的分配制造费用,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项目仍要按产品为对象归集。
对于多步骤生产,仍要在全厂范围内采用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ABCM)是基于作业成本法(ABC)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开展成本链分析,指导企业有效执行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一、作业成本管理(ABCM):精简作业、提高效能作业成本管理(ABCM)是基于作业成本法(ABC)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开展成本链分析,指导企业有效执行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制造和IT企业如惠普公司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中国的一些领先型制造企业如许继电气集团等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而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本期讲座就重点介绍作业成本管理中的核算要素及实施的主要方法。
二、ABCM的核算要素体系作业成本管理涉及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见图1)。
其中前三个要素是成本的承担者,成本动因则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就是成本动因。
资源作业成本管理中的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换言之,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或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
资源如果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作业或工序的完成情况,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按作业、工序、项目、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核算与分配的方法。
它适合于生产具有明确特征、相对独立的产品或服务,特别适用于订单化生产或项目型企业。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划分作业:根据作业特点和经济事物进行划分类别,将作业划分为不同的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工序、项目等。
2.确定作业成本:对每一个作业进行成本记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作业的原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到作业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制造费用则是间接费用,需要通过间接费用分配表决定。
3.计算作业成本率:以作业为单位计算单位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率=作业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可以是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材料数量等。
4.分配作业成本:根据作业成本率,将作业成本分配给特定的成本对象。
例如,将产品生产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产品,将服务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服务对象。
5.统计作业成本:将各个作业的成本进行统计,得出作业成本汇总表。
该表包括每个作业的成本细项和总成本。
6.分析作业成本: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包括成本差异分析、效益分析等。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优化成本结构。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精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对于成本管理和控制非常有利。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发现成本波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调整。
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产品定价和成本核算的精确度。
通过跟踪和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有效依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有助于企业的决策分析。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统计与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每个作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为制定营销策略、生产计划等提供依据。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成本计算的要求相对较高。
作业成本法
8
案例
中华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两 种产品2011年1月份的有关资料见表1。 甲产品为小批量生产,科技含量较高, 乙产品为大批量生产,科技含量较低。 该厂当月制造费用总额为395,790元, 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 料见表2.
制造费用(元)
合计(元) 产量(件) 单位产品成本(元)
101800
116300 100 1163
294000
1483000 8200 180.85
15
产品成本计算结果比较表
产品 甲产品 乙产品 传统成本计 法 216.1 192.4 作业成本计算 法 1163 180.85 绝对差 946.9 -11.55
• 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产量的产品或劳务 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 的集合体。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 器准备、订单处理等。 • 作业动因就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 耗的方式和原因。例如,订单的份数
4
3
• • • •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适用条件
制造费用比重相当大 产品种类很多 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各项生产运行数量相差很大并且生产准备 成本昂贵 • 作业随时间变化很大但会计系统变化相对 较小 • 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
作业成本 (元)
机器调整准 备
生产订单
1000
2480 14 1680
10
15 300 30
10000
37200 4200 50400 101800
6
10 16400 20
60000
作业成本法实践要点知识点总结
作业成本法实践要点知识点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精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来提高效率、优化决策。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工具,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作业成本法的实践要点和相关知识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的成本核算方法。
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作业成本法认为成本的产生是由作业驱动的,而不是仅仅基于产量或直接人工工时等单一因素。
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1、确定作业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出各项主要作业。
这些作业可以是生产环节中的加工、装配,也可以是管理活动中的采购、销售等。
2、划分作业中心将相关的作业归集到一起,形成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是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其划分应遵循相关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3、确定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依据。
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可以按照机器小时作为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
4、归集资源成本到作业中心根据确定的资源动因,将各项资源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作业中心。
5、确定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依据。
比如,订单处理的作业动因可以是订单数量。
6、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作业成本分配率=作业中心成本总额 ÷作业动因总量7、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根据作业成本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中,从而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1、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由于成本扭曲导致的决策失误。
2、有助于成本控制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可以找出成本高的作业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什么意思?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
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认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
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1. 引言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针对单个作业或项目对成本进行核算的管理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每个作业或项目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其所有与成本相关的项目都被追踪和分配到该作业上。
作业成本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尤其是定制制造和批量生产领域。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优缺点。
2. 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成本分配到特定的作业或项目上,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和盈利情况。
它基于以下假设:•每个作业都是独立的。
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的成本和产出,不受其他作业的影响。
•成本可以明确地追踪到每个作业。
通过跟踪和记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成本可以合理地分配到作业上。
通过使用适当的分配基准或分配方法,可以将间接成本按比例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
3. 应用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1 作业识别和编号首先需要对每个作业进行识别和编号。
作业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项目或一个服务,关键是要能够明确地将成本追踪到该作业上。
3.2 成本分类和追踪每个作业的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作业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归属于作业的成本,如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通过记录和追踪这些成本项目,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3.3 成本分配间接成本需要根据一定的分配基准或分配方法分配到各个作业上。
常见的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劳动小时数、直接劳动成本或作业的产出数量等。
分配基准的选择应基于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3.4 成本汇总和分析最后,需要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汇总和分析。
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进而评估作业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效益。
4. 优缺点作业成本法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准确衡量每个作业的成本和盈利情况,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可以追踪和控制作业的成本,帮助发现潜在的成本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业成本法
作业中心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16
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以产品的品种、批次或步骤作为 成本计算对象。 2.确定直接生产成本类别。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3.确认作业类别,建立作业中心。 4.确定资源动因,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按作业项目记 录和归集的费用,将资源分配到各作业中心,计算各作业 成本。 5.确定作业动因,根据各产品所消耗的作业的数量,将作 业成本分配给各产品。 6.计算各产品成本。将各产品发生的直接生产成本和各成 本库中作业成本分别汇总,即得该产品总成本或单位成本。
产品研发 产品设计 产品生产 市场营销
售后服务
销售渠道
价值链是与作业链紧密联系的,当一项作业转移到下一项 作业的过程中,同时价值量伴随着转移并形成增值。作业 的最终完成使产品的价值积累和增值转移完成。所以作业 的推移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渐积累和转移增值过程。
基本概念-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分为资源 动因和作业动因。
500
1
2
1
女大衣
100
1
4
1
10
10
该服装加工厂该月发生加工成本(包括人工、折旧、水 电等) 33000元。根据资源动因发现每份订单需花费 1000元,每次设计制 样需花费2000元,每次采购需花费 1000元,裁剪缝纫每小时需花费 5元,每次质量抽检需花 费100元。 要求:用作业成本法计算该月男衬衫和女大衣 的单位产品成本。
作业链和价值链
成本动因
5
基本概念-资源 基本概念-资源
把整个生产作业系统看成是一个与外界进 行物资交换的投入产出系统, 所有进入该系 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 也可以说资源就是企业为提供一定数量的 产品或劳务而消耗的各项费用的总体。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常州注册会计师协会网上公布相关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等内容总结如下: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目前流行的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
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
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 成本动因 • 成本动因是指驱动或产生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
,是成本形成的原因。 • 物流企业里的成本动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作业批次数量 ②购货单数量 ③发货单数量 ④销货单和用户的数量 ⑤物流职工人数和工作通知单的数量
• 确定成本动因个数考虑两个因素: ①成本动因与实际制造费用的相关程度 ②产品成本的精确度和产品组合的复杂程度
• 能量水平作业(Facility- Level Activities) 是为维持工厂生产而从事的作业,例如工 厂管理、暖气及照明及厂房折旧等。这种 作业的成本,为全部生产产品的共同成本 。
• 作业中心
• 相同或相似的作业职能合并后称为作业中 心(Job Center)。
• 作业成本库
• 把相关的一系列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归集 到作业中心,构成这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 本库。
300 300 900 10 75 0
作业成本法——概念
• 作业成本法 • 资源 • 作业 • 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 • 成本动因: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 作业成本法
•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 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 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 成本计算方法。
• 4.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甲物资包装成本计算单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总成本 100 000
50 000 40 400 190 400
单位成本 10 5 4.04 19.04
乙物资包装成本计算单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总成本 70 000 30 000 49 600
成本管理的创新——作业成本法
接 费用 的分 配是 比较简 单 的。但 随着 自动化 程度 的提 高 ,生 产工 艺越 来越
复 杂 ,直 接 人工成 本在 产 品成本 的 比
加 企业价值作 业和非增 值作业 。
’
相 同的作 业 可 以形 成 “ 业单 元 ” 作
或 称“ 制造 单元 ” 。新 的生产组 织 将 企
的 。即作业 可 以采 用 一定 的计 量标 准 进行计 量 , 这是作 业最 重要 的特性 。
作业 按不 同标 准可 以划分 为不 同
费用分 配率 ,以直 接人 工工 时 或机 器 工 时等 为费 用分 配标准 将 间接 费用 分
配给完 工产 品 。复杂 的企 业将 间接 费 用 按部 门归 集 ,分 别按 部 门的直 接 人
重 不断 下降 。为 了满足 客户 个性化 的 要 求 ,企 业从 原来 的大 批量 生产转 为 s  ̄ 量 、 规 模 生产 , lt 小 ,L 品种 增 加快 , 花
业 的整 个生产 系统 划分 为若 干个 制 造
单 元 ,每一个 制造 单元 负责 一种 或一
组 产品 的生产 ,配 备一组 机 器设 备 和
技 术 的飞速 发展 ,企业 的 自动 化程 度 越来越 高 ,许 多企 业 的间 接费 用 比以
四 、 业成本 法 的优 缺点 作 ( ) 点 一 优
法管 理 成 本 , 作 用 就 越来 越 没 有 意 其
( ) 算 内容 有 限 , 能对 固定 二 核 不
成 本进行有 效控制
动过程 中它 即需 要投入 资 源 ,耗 费 资
源 , 在投入 或耗 费 的 同时 , 但 它又 产生
一
在过 去 ,由于技 术 的水平 和竞 争
作业成本法(ABC)
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 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 (Enterpr 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目前流行的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
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
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JIT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生产和采购,以消除企业制造周期中的浪费和损失的管理系统。
作业成本法
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
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 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业,作业耗 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 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2、认为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 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 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 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作 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 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 (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 以下简称ABM)。
(二)、确定资源动因,以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归集 费用
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知,资源动因揭示了资源耗 费分配给不同作业的基础,是建立作业成本库或明细账 的依据。故可根据资源动因,将所有间接成本归集到所 确认的成本中心,从而建立作业成本库。其中需要注意 的是在建立作业成本库时,应保证库内所归集的成本的 同质性,即库内所归集成本的变动可有共同的成本动因 来解释。
(三)、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至成 本计算对象
同样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知,作业动因是将作 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的基础,是将资源 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故根据作业动因,可 将上一步骤作业成本库归集的费用分配至成本计算对 象,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劳务的价值。
(四)、作业成本核算总流程图
间接成本 单位间接成本
$75 000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以成本对象为单位,将成本直接与制造或提供这些成本对象的作业或过程相关联。
这个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更准确的成本管理和决策分析。
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应用和优缺点,并介绍如何实施这一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1.个性化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对象(如产品、服务、项目等)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个性化的成本分配和核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种类较多、产品特征差异较大的生产环境。
3.精确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充分考虑了不同作业的特点和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
通过将成本直接分配到相应的作业或过程上,可以避免成本的过度或不足分配,使得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4.分析的基础: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详细的作业成本信息,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基础。
企业可以根据每个作业或过程的成本信息,评估其效益和盈利能力,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1.产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产品成本核算,帮助企业了解到底哪些成本与哪些产品相关,并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确定产品的定价、评估产品的盈利能力,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2.项目成本核算:对于项目型企业,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项目成本核算。
通过追踪项目的成本,企业可以了解每个项目的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3.服务成本核算:对于服务型企业,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服务成本核算。
通过将各项服务活动与成本直接相关联,企业可以了解每项服务的成本和效益,从而优化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优点:1.个性化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个性化的成本分配和核算,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
2.精确的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考虑了不同作业的特点和成本驱动因素,可以避免成本的过度或不足分配,使得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作业成本法简绍
局限性:高成本、技术要求高、员工抵制
04
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CHAPTER
制造业企业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生产流程优化,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价值分析,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进行产品定价决策,通过准确核算产品成本,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通过识别和计量产品消耗的作业,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数据分析和云计算
技术进步推动发展
VS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精细的成本管理来提高竞争力。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
企业战略转型
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战略转型。作业成本法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支持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解决传统成本会计方法在制造企业中无法准确核算产品成本的问题而提出的。
起源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作业成本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如今,作业成本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
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分析作业和价值链,企业可以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促进企业战略管理
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包括培训、咨询和系统升级等费用。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
作业成本法可能会改变员工对传统成本分配方式的认知,导致员工抵制和抵触情绪。
市场竞争加剧
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一: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本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产品或服务,且每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是相对独立的情况下。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归集。
首先是作业成本记录。
通过记录每个作业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并将其归属到相应的作业上,以便后续的核算。
第二步是作业成本分配。
在这一步骤中,将间接成本(如制造费用)按照成本驱动因素进行分配。
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产品的产量、直接材料或人工投入量等。
通过将间接成本按照占用资源的程度进行分配,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最后一步是作业成本归集。
在这一步骤中,将每个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汇总,得出作业的总成本。
这样就可以根据每个作业的成本来进行决策,比如确定产品价格或评估作业的效益等。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不同作业的成本,并提供了更详细的成本信息。
同时,它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的情况比较适用,而对于连续流水线生产等过程则不太适用。
其次,作业成本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记录和分配,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来说可能会增加管理成本。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产品或服务的情况。
通过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归集三个步骤,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为管理者提供更详细的成本信息,从而支持决策制定。
成本核算的方法二: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作为基准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且企业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标准成本的情况下。
标准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标准成本设定和实际成本比较。
首先是标准成本设定。
在这一步骤中,企业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方面。
作业成本法介绍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图
资源
资源
动因
作业
作业 动因
产品
基本的概念——资源
资源是企业的各种耗费,也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 费用。
基本的概念——作业
• 作业又可称为活动,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各种活动,比如:加工零件,检验零件 生产准备,运 输物料,编写数控代码,更改工艺。 作业一般是有人参与的活动,用动宾词组描述。
期间3作业成本运行
时间
数据接口
作业成本模型
图2 软件体系结构
企业级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结构
部门1作业成本 核算管理系统
企业作业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部门2作业成本 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
部门3作业成本 信息管理系统
DB
软件功能
• 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 • 核算作业成本 • 作业成本分析与控制 • 建立企业生产流程的作业链 • 按作业链及实际成本,及时、准确地核算公司各种装置、工序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有效地
作业的分类 之一
• 单位作业:与单个产品相关的作业 零件加工 • 批次作业:与一批产品生产相关的作业 如:生产准备 • 产品品种相关作业:如编写零件数控代码 • 支持作业:与具体产品生产无关的作业。 如:厂房维修,管理作业
这种分类的好处是可以把根据动因设定正确的分配标准
作业1
作业1
作业类别模型
作业1
用户关心软件的问题
• 数据能否自动输入 • 能否提供系统试运行 • 可否转化成常用数据格式,如EXCEL. • 是否提供分析工具 • ABCMS能否和已经实施的系统集成
作业成本软件开发的特点与难点
• 通用数据接口工具 • 建立与管理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需要不断变化 • 数据分析工具 • 企业不同的生产模式生产特点在实施作业成本上有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docs/BDDocument.asp?Action=View&ID={3AB3C88D-63F3-4B4F-8D A4-A9562D9DD39D}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地发生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
图1作业成本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把作业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元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支持作业,其中单元层次作业是与产品的产量成正比的,批别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批数成正比,产品作业的成本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成正比,支持作业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
显然不同层次的作业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
按照传统成本的处理方法:对批别作业和产品作业的成本按产品产量分配,这必然导致产品成本计算的扭曲。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下,这种扭曲尤为严重。
作业成本核算的运行需要先确定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以及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并根据实际的消耗关系建立资源向作业的分配和作业向产品的分配。
资源就是各项费用,来自企业总分类账户,成本对象通常是各种产品,作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作业成本采用二阶段分配实现成本计算,即资源成本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归集到作业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各产品。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提供完整的作业成本核算实例。
以下是传统成本的计算结果和作业成本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来对比分析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的优劣。
表1传统成本计算结果表2作业成本计算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成本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出现较大差异,尤其是产品z。
其原因在于产品z的产量小,但是其消耗的各种作业数量并未相应减少,因而消耗的间接资源多,导致实际的成本较高。
应用作业成本信息,可以对材料采购、产品包装以及质量控制等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这种成本信息对管理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作业的认定通常按各个部门或者生产小组划分,其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责任考核,明确成本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便于采取有针对性地行动,进行成本控制。
从表1 表2 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特点:传统成本与企业生产无关,作业成本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的目的,其作业的认定是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并结合生产过程确定成本动因,在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因此可以说作业成本法是按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定制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而传统成本则相反,它有固定的模式,虽然也有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并未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目的,企业必须选择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企业适应成本核算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核算方法适应企业,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作业成本法开发的最初目的是克服传统成本计算制度对成本的扭曲,但是后来,开发的结果却逐渐偏离了解决成本扭曲问题的本意。
随着运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逐渐增多,发现作业成本法给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于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进行顾客盈利性分析等应用纷纷出现。
这类实施颇具成效的方法被视为当代管理会计相关性的再获而受到普遍赞誉,以作业为基础的作业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
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
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作业成本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
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
国外作业成本实施时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组成专门实施小组,外部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作业成本的实施经验,使得实施可以借鉴其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
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
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5)作业成本运行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7)采取行动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
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学会1996年的调查资料,作业成本在美国应用情况如表3所示:表3 作业成本法在美国的应用美国匹兹堡大学1998年的调查显示美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情况如下:图2作业成本的应用情况香港1999年调查作业成本在香港的应用状况如下图所示:图3作业成本在香港的应用情况作业成本的应用已经由最初的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向澳洲、亚洲和欧洲扩展,在行业应用领域方面,也有最初的制造行业扩展到商品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机构、医疗卫生等公共品部门,甚至出现了在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应用。
公司内部会计和财务是使用作业成本法信息最多的部门,其他按照使用频率依次为生产部门、产品管理、工程设计和销售部门,应用最多的领域包括生产加工、产品定价、零部件设计和确立战略重点。
作业成本法于1994年介绍到国内,目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试点案例,如西安农机厂的实施案例、厦门三德兴公司的实施案例,在铁路部门的实施案例等,出版了有关作业成本的专著。
但是作业成本的宣传普及还不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还没有在企业扩展开来。
推广难点与发展潜力与传统成本法不同,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核算体系,必须结和企业的实际实施。
作业成本理论虽然先进,如果不能够成功实施则不能发挥作业成本的先进性。
目前作业成本在国内实施主要有以下难点。
(1)实施责任主体不明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国内企业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和相关部门,其功能分散在各个部门中,导致作业成本的实施可能无主管部门,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2)企业高层认同企业高层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关键。
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的认同与西方国家企业的认同的存在较大差距。
这可能与企业的体制有关,也与对作业成本的了解和理解有关,这与作业成本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3)组织行为阻力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
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
另外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在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和对作业进行核算,不可避免的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受到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可能会抵制作业成本的实施。
(4)基础数据获取作业成本实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 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不规范,数据的采集是一个难点。
在不影响实施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容易获取的数据或者已经有的数据,会大大减少实施成本。
(5)缺乏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成本软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软件工具。
没有软件工具的支持,作业成本的运行与数据分析都是困难。
尽快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使得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并加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是解决实施问题的关键。
作业成本法虽然具有较大的实施困难,但是也有巨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作业成本法理论基础上优于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的巨大缺陷是作业成本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使得作业成本具有广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