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简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古代文学】简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古代⽂学】简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全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点:⼀是表达了诗⼈
政治⾰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是表达了诗⼈热爱国家关⼼
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了诗⼈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争
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
其⼀,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公屈原的⾃我形象。

其⼆,继承发展了《诗经》的⽐、兴⼿法,
将喻体和本体⽔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出现了由⼀系列
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

其三,⼤量运⽤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
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

其四,⼤量运⽤了楚国的地名、物称、⽅⾔、⼝语等,使全
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和民族特⾊。

其五,突破了《诗经》以四⾔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
的韵调和句式,采⽤散⽂化的长句,以六⾔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种⽐较⾃由
灵活的新诗体,扩⼤了诗歌的表现⼒。

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的重章迭句扩⼤
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磅礴,完美⽣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
会⽣活。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唯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开头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品德、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理想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何不改乎此度(也):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荃quán不察余之中情兮: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信谗而齌jì怒: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余固知謇謇jiǎn之为患兮: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忍而不能舍也:却不会因此而忍耐不进谏。

,斥责了楚王昏庸指九天以为正兮:上指苍天请他给我作证,夫唯灵修之故也:一切都为了楚王你的缘故。

曰黄昏以为期兮:分明约好了在黄昏(结婚)。

(此句为衍句)羌中道而改路:为什么中途又改变了主意?初既与余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后悔遁而有他: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伤灵修之数化: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余既滋兰之九兮: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树蕙之百亩: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屈原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美政”。

他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中充满了诗人不懈追求政治理想的热情。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为了楚国的强盛,诗人奔走操劳,主动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希望君王能赶上前代圣君的脚步。

2、强烈的主观抒情。

《离骚》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

诗人抱有“美政”理想,在现实斗争中惨遭失败,转而在想象中继续追求,终归失败。

后又设想离开祖国,但最终不忍离去。

通过这一历程,集中描摹了他受党人排挤而产生的“四种忧愤”,表现了屈原崇高的人格和深沉的爱国精神,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3、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采用大量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在现实斗争失败后,他在想象中向大舜陈词,上求天地,下索神女,命灵占卜,巫咸降神,并幻想去国远游,最后在太空中看到故乡而止步,中间穿插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呈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4、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人用佩戴香草表示博采众长,吸收营养,提高自己的才干;把治国之道比喻为道路;用种植香草象征广泛培植人才;人才的蜕化变质则是说众芳芜秽。

这一“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发展了《诗经》中广泛运用的比兴,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推进。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比兴艺术创作手法,在《诗经》中已经得到了确立,但是,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法不仅在《离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离骚》的比兴都是虚构、想象之辞,是诗人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比兴的发展;《离骚》的比兴,不只是以具体的事物比具体的事物,而且以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内涵极为丰富复杂;而且一系列的比兴,相互联缀,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构成一种诗的艺术境界,有机地表现出全诗的内容,因而给人以整体的美的享受。

特别是诗人创造的“香草美人”意象,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艺术传统。

值得特别研讨的,是屈原首创的“两性喻”和“芳草喻”以及《离骚》的比德艺术。

下面就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一、两性喻历史意识是属于理性的、刚性的东西,当诗人带着他的历史意识返回现实世界的时候,必须使之与情感的、柔性的东西相搭配,相融合,以期创造一种刚柔和济、情理互通的美学机制。

于是出现了《离骚》中的“两性喻”: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斋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离骚》艺术特色

《离骚》艺术特色

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屈原以前的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还 处于朴素的、自发的阶段。从屈原开始,积 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才得到比较自觉的运 用,并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在屈原的诗作中, 积极浪漫主义的运用集中表现在诗人自我形 象的塑造上,如开始对自己的介绍,第七节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 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第十节的“忽 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尽情 地发挥着他那神奇的想象力,把现实的背景 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 的浪漫主义气息。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 情, 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篇,其中 闪耀着诗 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 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 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 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 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 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交织在 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 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 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比兴手法的广泛应用
“以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 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尤以比喻最为突出。以披戴“江 离”、“芷”、“秋兰”喻重视修饰自己 的品德和才能,以“美人”比喻楚怀王, “骐骥”比喻贤能的人等。把比兴与表现 的内容合而为一,塑造了诗人独特的艺术 形象,使诗中的意象具有了象征意义。
艺术特色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 表现方法。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 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 织方式.
1
2 3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议论 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等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摘要:
一、离骚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离骚的艺术特色
1.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2.丰富的想象力与神奇瑰丽的境界
3.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4.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句式参差,通篇隔句句尾用兮
正文: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部长篇抒情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思考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离骚》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离骚》展现了作者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理想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追求,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是正义的,即使遭受打击和排挤,也始终不改初心,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其次,离骚的想象力丰富,具有神奇瑰丽的境界。

屈原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比喻,如日神羲和、月神望舒、风伯飞廉、雷师丰隆等,这些神话形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陶醉。

再次,离骚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屈原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兴手法,如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
喻治理国家等,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寓意更加深刻。

最后,离骚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屈原在诗中突破了四言诗的传统形式,采用了句式参差、通篇隔句句尾用兮的形式,这种新的诗歌形式使得诗歌更加自由、奔放,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简述《离骚》的艺术成就

简述《离骚》的艺术成就

简述《离骚》的艺术成就1、开创文人鲜明个性的创作楚辞出现以前,中国诗歌还基本上属于群性的创作,一般说来,它们内容比较单纯,句式和篇幅也比较短,特别由于是群众创作,因而还缺少全面反映诗人性格的作品。

屈原出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伟大诗人的名字,出现了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诗篇。

2、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吸收和发展了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离骚的前半部分,着重写诗人对于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描写。

但诗人在表现手法并不是完全实写的,而是把自己生活上的经历和感情升华为一种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不可调和的斗争,以新奇的比喻,夸张的描写。

表现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龌龊,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从而把一个时代的面貌整个呈现出来,启发人的认识,给人以正确的爱憎,激励人的心灵。

在后半部分,诗人更完全采用幻想的形式,虚构的意境,写出了他的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中用上天下地描写,希望和失望的回旋反复,尽情地吐露了诗人的郁闷。

3、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比兴手法运用独具特色《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

其具体表现为:在广度上,它较多地应用比喻,构成庞大的比兴系统。

在深度上,较之《诗经》更为注意比兴中“此物”与“彼物”的内在联系,用作比喻的事物与全篇所表达的内容统一,富有象征性。

如诗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4、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形成了一种新诗体(形式和语言)《离骚》的形式吸收和借鉴了南方楚地的民歌而成,但它有吸收了当时蓬勃发展着的新体散文的笔法,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

把诗句加长,结构扩大,既增加了内容含量,又增强了表现力。

它采用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入诗,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用得最普遍的“兮”,便是在当时民间诗歌,特别是楚地民歌中经常出现的口语,这一词语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又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

论述离骚的艺术成就

论述离骚的艺术成就

论述离骚的艺术成就《离骚》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创文人鲜明个性的创作:屈原的《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这篇富有个性的诗篇,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国激情,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峻洁人格的庄严而伟大的诗人形象。

2、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吸收和发展了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不是按照现实的本来样子去描写现实,而是更多的表现作者由于社会现实的刺激而迸发出来的激情,表现作者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

3、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屈原则对它作了重要发展。

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开始糅合,交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因此,屈原作品中的比兴,不再是简单的以某物比某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更多的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4、诗歌形式和语言:《离骚》的形式吸收和借鉴了南方楚地的民歌而成,但它有吸收了当时蓬勃发展着的新体散文的笔法,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把诗句加长,结构扩大,既增加了内容含量,又增强了表现力。

它采用了大量的口语方言入诗,用得最普遍的“兮”,便是在当时民间诗歌,特别是楚地民歌中经常出现的口语,这一词语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又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

综上所述,《离骚》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

扩展资料:离骚篇一篇二离骚(一)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或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或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二)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离骚》写作特点

《离骚》写作特点

《离骚》写作特点《离骚》写作特点《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

1、《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的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的编织幻想的境界。

它还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诗人品格刻画得异常的崇高,具有浪漫主义特质。

2、《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反之了它。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

《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段,《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来表现它的内容。

3、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

《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

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态度,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境界。

4、《离骚》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排内,既有利于包含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

《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数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

拓展阅读:《离骚》与《楚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熔成的诗篇。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与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采用铺陈描述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吸取了楚地民歌的营养,运用楚地方言韵律,反映楚地的民风,写成诗歌形式。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肖旭这是这一章的关键问题。

因为通过全面了解《离骚》的情况,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握住屈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下面先讲《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离骚》是一首自叙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长诗篇幅宏伟,想象奇特,内容丰富。

诗人围绕着他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中国统一之前革新与反革新的激烈大斗争,预示了楚国革新失败后日趋危亡的前景。

屈原从塑造自我形象的角度,以抒情诗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历史转折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离骚》一诗具有史诗的深度,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从两方面概括《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思想和为祖国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诗人,他生活在“七雄并峙”的战国后期,这时出现了统一中国非秦即楚的趋势。

从根本上看,屈原的政治主张和理想,就是通过政治革新,振兴楚国,富强楚国,并进而使楚国统一全中国。

具体说来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所谓“美政”。

“举贤授能”实际就是打破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就是官位由世卿的子孙后代来拢断的制度。

不分亲疏贵贱地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开明的政治主张,也符合当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另外,“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也是屈原实现“美政”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求包括君主在内的上层统治者,要遵循法度规则办事,反对他们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以此来改造楚国的黑暗现实。

屈原这种“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主张,是他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针对战国分争的时局和楚国的内部形势而提出的,也是抑制旧贵族保守势力,使楚国富强的正确措施。

屈原用简明的语言提出鳞明的政治主张,而且这两句诗每句都以“而”字分为前后两章。

从形式上看两层的字数略有参差、错落有致;在内容上后一层是前一层的补充与强调。

“授能”补充“举贤”,即运用贤人发挥其作用,必须把权力交给他。

论《离骚》的浪漫主义独特艺术风格

论《离骚》的浪漫主义独特艺术风格

论《离骚》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摘要:《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

关键词:离骚浪漫主义《离骚》是战国诗坛的“奇文”,它反应了屈原眷恋祖国、热爱祖国和为了正义、光明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把浪漫主义带进文学领域,屈原并不是第一人。

在与他同时代的《庄子》散文中,已有了“荒唐"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

但是,作为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却是由屈原所开创的,相对于庄子散文来说,在表现对象上,有着自己的新创造,体现了一种新精神.在庄子的散文中,其浪漫主义想象可说是荒诞诡谲之至,反映出庄子的极大创造精神。

例如在“庄生梦蝶"中,作者自己还进入了某种神奇境界。

可以说,庄子在散文领域里作出的浪漫主义创造,实可与屈原在诗歌领域并驾齐驱.[1]但是,就表现对象来说,作者自己在文章中还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人物,终究还得借助于“梦境”才可与外界相联系,而在屈原那里则不同。

在《离骚》中,诗人为了表现他那不可遏制的理想主义追求,直接将自己的形象浪漫化了。

离骚》中塑造的出来的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

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离骚》所表达的这一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之所以如此深刻且形象生动、,就在于离骚的伟大的创作方法和高超的艺术魅力.它是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诗篇.在《离骚》中,出现了一个高高居于众神之上的“吾”、“余”.对于历来被尊崇和敬畏的神灵,“余”可以安坐于车骑之中,向他们发布一道道号令,昔日威风凛凛的众神,全都黯然失色:冲波而出的六龙,服服贴贴为“余"驾车;发屋拔木、撼山动岳的风神,也恭恭敬敬奔走在“余”的身后;“日神”得听令“弭节",雷神得受命“乘云,一切都得由“余”来驱使、评判和决定取舍,语言高雅流畅,体现出浓浓的爱国之情.同时,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离骚》的浪漫主义情怀

《离骚》的浪漫主义情怀

《离骚》的浪漫主义情怀《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被誉为浪漫主义情怀的代表之一。

作为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浓烈情感和对人生的反思。

本文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离骚》中蕴含的浪漫主义情怀。

一、景物描写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在《离骚》中,屈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

他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与人的内心状况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迷幻而又充满情感的氛围。

屈原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峨峨兮秀出于林,歌以咏予直如其人”。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折射了诗人内心的狂放豪情。

通过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在感受相结合,屈原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追求。

二、对人生的反思与追问《离骚》中,屈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追问,抒发了他浪漫主义的情怀。

他对现实的直接批判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彰显了他作为浪漫主义者的态度和立场。

屈原在《离骚》中多次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对权力和压迫的批判尤为明显:“祸福无门,除非尔躬。

既莫尔躬,何用于世?”他对人们的盲从和从众行为表示质疑,呼唤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

三、对爱情的渴望与歌颂浪漫主义情怀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爱情的渴望和歌颂。

在《离骚》中,屈原对爱情的追求表现出了他浪漫主义的特质。

屈原对于爱情的描绘常常带有超越现实的色彩,他以寓言和象征的方式赞美了爱情的伟大与美好。

“蔽芾甘棠,勿翦勿摧,芾甘棠之华也,河之燕之它也。

”屈原以这样的形象描绘了爱情的纯洁和难以割舍,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四、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呈现在《离骚》中,屈原对于自我价值的思考和展示也是浪漫主义情怀的重要体现。

他通过自省和自我反思,用豪放的词汇和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和自身价值。

屈原以独具特色的自嘲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骚之不能已言之也!志余者也!”他以此突出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展现了他作为浪漫主义者的个人特质和情感表达方式。

简析《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简析《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简析《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离骚》不仅是汉赋中最伟大的诗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作。

《离骚》以芦檝之山中的一位先秦诗人刘邦为角色,其文章朴实而厚重,表达的内容贴近杨家牧羊的实际生活,对山林草木间天象转变的表现发家致富的憧憬,体现着那个时代古代文人的思想革新,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在于强调个人主观感受,表达了科学观念及思想自由的多样性。

诗中描写的山溪如洪水般向前追求,万物献纳乐曲如百灵,让人置身其中,为自己努力,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和酣畅淋漓;飞鸟在空中自由翱翔,四处飞驰,让读者一想到自由,自在,享受着自由和不受约束的空间;山花与杨柳附耳,枝叶宛若軍伍,令人想象中的山林和大自然的恢宏。

这些文字所描绘的浪漫景象,都为读者带来梦幻般的感受,充满着诗人对于一种与世界改革、完善生活的憧憬和坚定信念,是浪漫主义最典型的想象和叙述。

《离骚》让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不再是美育老师空洞的术语,而是具体的文学观念的表达。

它的浪漫主义精神,尤其体现在勇于挑战传统的思想,实现人们理想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以及强调自我价值观以及去发现生活的真理的精神。

因此,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古人的思想,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和思想。

可以概括认为,《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在于强调个人主观感受,表达了科学观念及思想自由的多样性,能够激发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探索和关注以及改变,是给每个读者以启示的伟大浪漫佳作。

离骚中已经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

离骚中已经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

离骚中已经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

在《离骚》中,具有壮阔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展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的精神追求。

此外,《离骚》中还有其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不断探索的精神,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勇气。

又如“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感慨。

总之,《离骚》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与诗人对自由、理想、爱情、自然的追求相融合,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以《离骚》观屈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以《离骚》观屈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以《离骚》观屈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很多人把屈原定位成一个浪漫主义者,无疑这把屈原简单划了,因为除了浪漫主义之外,他文章还有很多方面的特点,比如说现实主义。

屈原是一个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融为一体,为后世树立二者结合的优良典范的人。

关键字:屈原;浪漫主义;表现性;现实主义;典型性正文:辛亥革命以后,梁启超明确的指出屈原的作品为“浪漫的文学”,因此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屈原定位成浪漫主义精神的代表人物。

这本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信服的结论,屈原的作品能大胆的驰骋想像,创作出了许多奇特优美﹑奔放雄伟的艺术形象,这表露了他自觉运用“想象”这一浪漫主义者必用的艺术手法。

并且在神话传说﹑行文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纯熟运用都体现了屈原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

但是单凭文法词章就判定一个人似乎太过武断,也太过盲目。

这样做把一个本来多方位多层次的屈原单一化和简单化了,因为屈原除了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特征之外,现实主义的表现也是很明显的。

接下来我想根据他的代表作《离骚》来分析他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具体体现。

“浪漫主义”的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他的的表现性,即表现情感、表现理想和个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愤怒出诗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在屈原在仕途上因奸馋被逐,眼见国家内忧外患、民生多艰但他空有满身才华﹑满腔抱负的情况下发愤而抒的。

因此《离骚》中很多地方都抒发了屈原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比如说“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表现了宗国故土怀有深沉的情愫,虽屡次遭馋被逐,却是宁死不肯离去。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则表现的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之先后兮,及前人之踵武”反映了他不计个人安危,为祖国富强和政治修明而终生奋斗的政治目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则体现出他特别注重个人品格的修养与锻炼,终生汲汲于自身人格美得追求。

西方有位名人说过“把(自然界)这些与人类心灵有限性相适应的意象汇集到一起,从而根据这些意象来提取那些与他们相近的道德省察形式,再施加在这些意象之上,是外在事物内化,内在事物外化,是自然变思想,思想变成自然”。

《离骚》是写实的又是浪漫的

《离骚》是写实的又是浪漫的

《离骚》是写实的又是浪漫的,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瑰丽的一首抒情长诗,是一首现实的浪漫主义诗作。

《离骚》浪漫主义最大的特色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与现实主义精神的和谐统一,所以说它既是写实的又是浪漫的。

《离骚》是写实的:《离骚》的创作是源于作者屈原个人的生活,这首诗写作于屈原被楚怀王放逐疏远的时期,是屈原个人身世生平、不幸境遇、美好理想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楚国政治上的腐靡、君王的昏聩和楚国人民的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创作表现手法来看,诗的前半部分是屈原的身份经历、政治斗争以及遭遇的描写,虽然手法上不完全写实,但诗人所写的是从自己个人的生活实践中汲取出来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用比兴手法而创作的诗句。

例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等,都是屈原个人当时生活、心情等的现实描写。

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来看,诗的主人公形象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政治家形象,他渴望从先贤的智慧中去寻找救世治国的方法,“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他又是一个坚持自己理想的仁人志士,“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他还是一个品性高洁,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的人,“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这些都是屈原个人形象、内心和品行的真实写照。

《离骚》的写实风格虽然不明显,但是诗中的许多形象都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对诗人生活实践的直接描写,因此可以说《离骚》是写实的。

《离骚》是浪漫的:《离骚》诗篇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对作者想象中的事物进行描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极富梦幻色彩,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美丽高洁的事物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篇古今无双的浪漫主义诗篇。

诗的前半部分虽然说是以写实为主,但也加入了不少梦幻色彩,例如:制ji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女xu之婵媛兮,申申其ji予等等,都是可以称为现实中的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艺术特点

《离骚》艺术特点

《离骚》艺术特点《离骚》艺术特点我们在指出《离骚》的浪漫主义手法的时候,还要明白,屈原的浪漫主义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它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和污浊,揭示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并且展示了光明战胜黑暗,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前景,因此没有粉饰现实,而是激起人们向往光明,向往美好,唤起人们对黑暗现实的反叛情绪。

因此,《离骚》的浪漫主义是积极的,健康的,培养了我国人民高尚纯洁的品格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离骚》在艺术上的第三个成就就是发展了比兴的艺术传统,使之达到新的高度。

比和兴在《诗经》的民歌中得到很好运用,但《诗经》中的比和兴往往是单纯的,质朴的,很多情况下比和兴都能很清楚地分开。

《离骚》不同了,它的比兴更复杂、更广泛,王逸《离骚经序》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虽然在具体认识《离骚》的比兴内容上还可商榷,但是他已指出《离骚》比兴手法的复杂广泛。

我们很难指出《离骚》里哪些是兴,即使是比,诗中也没有给我们以某物比某物的明示。

朱熹在《楚辞集释》的《离骚经序》的注中说:“《诗》之兴多而比、赋少,《骚》则兴少而比、赋多。

”但他在《离骚经》的注文中,说了不少“赋也”、“比也”、“比而赋也”、“赋而比也”之类的话,却没有提到哪儿是兴。

《离骚》中确乎难找到明确的兴。

而朱熹说到的一些比,后世也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他在“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下注云:“比也。

……言己种莳众香,修行仁义,以自洁饰,朝夕不倦也。

” 我们现在大多不同意朱熹把种植众香看成是“修行仁义”的比喻,而认为是比喻对人才的培养延揽。

这说明《离骚》的比兴确比《诗经》的复杂得多。

其实《离骚》的比兴已不是《诗经》里的分而言之的比和兴,它已作为一个统一的名词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对《离骚》的评价

对《离骚》的评价

对《离骚》的评价对《离骚》的评价《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

而且其中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

《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

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离骚》中又多用对偶。

据统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前者如“郁邑而傺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等等。

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同时,《离骚》又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如“汩”、“搴”、“莽”、“冯”、“羌”、“诼”、“傺”、“阊阖”等,并常将状词冠于句首,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

《离骚》艺术手法

《离骚》艺术手法

《离骚》艺术手法引导语:《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艺术特色《离骚》深深植根于现实盼积极浪漫主义中国文学观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创作方法源远流长,现实主义导源于《诗经》,浪漫主义导源于《楚辞》。

《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离骚》展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这种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他殷切希望楚国能实行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美政”,再现尧舜禹汤文武和三后那样的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极力赞颂道:“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他为了理想,坚持不懈,上下求索,九死未悔。

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

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驰骋,这在诗的第二、三两大段里有充分的表现。

如上款帝阍一节,诗人幻想在太空中翱翔,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山出发,傍晚便到了西北昆仑山上的悬圃。

他在太阳洗澡的咸池给马喂水,在太阳升起的扶桑树下总辔启行。

月神、风神、雷师、凤鸟、飘风、云霓一大群神物前呼后拥。

神游西天一节,写他驾飞龙、鸣玉鸾,从天津启程,取道昆仑,渡赤水,过流沙,经不周,到西海。

想象丰富奇特,境界恍惚迷离,场面宏伟壮丽。

比兴手法的运用《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

其具体表现为:在广度上,它较多地应用比喻,构成庞大的比兴系统;在深度上,较之《诗经》更为注意比兴中“此物”与“彼物”的内在联系,用作比喻的事物与全篇所表达的内容统一,富有象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对待去国与否的问题上,矛盾和冲突也是尖锐激烈的。

诗人设计了灵氛和巫咸的话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激烈斗争。

灵氛告诉他楚国的现实昏乱黑暗,善恶不分,不如去国。

巫咸则说应该留楚求合诗人仔细地审度了两种意见,确认楚国的现实环境实在无可作为,于是听从了灵氛的话,开始“指西海以为期”的神游。

但神游中瞥见故国的时候,却仆悲马怀,终于“蜷局顾而不行”,留楚战胜了去国的心理,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后的胜利。

诗人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矛盾斗争,完成了抒情主人公完整的形象和性格描写,使之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最光辉灿烂的典型形象之一。

屈原的这一伟大创造,把抒情诗的艺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顶点,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二、《离骚》是一篇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屈原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诗人,热情而富于幻想,这就使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就是一部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杰作,它以热烈奔放的感情,奇特美妙的幻想,结构成一篇光怪陆离,神奇变幻,“金相玉质,百世无匹”(《文心雕龙·辨骚》)的艺术精品,千百年来激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灵。

《离骚》是一篇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

在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发轫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诗经》虽然有些作品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但基本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

到了屈原时代,终于产生了我国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两个浪漫主义大作家一一庄周和屈原。

庄子是个具有诗人气质的散文家,他的代表性的散文杰作《逍遥游》就是一篇浪漫主义文学的名篇。

而屈原则是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浪漫主义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离骚》里。

《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首先表现为诗人并不对现实作客观的描写,而是充分调动自己形象思维的创造能力,赋予描写对象以生动活泼的形象,也就是说把它们形象化了。

《离骚》是一篇带有作者生平的自叙内容的政治抒情诗。

但诗人并不是客观地叙述生平事迹,而是把自己的主张、理想、斗争等事实形象化,活动在诗中的不是枯燥的事实罗列,而是生动的形象描写,例如说到诗人“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时,他用“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说自己曾经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培养了大批人才以及这些人才后来却变质从俗时,把这些活动和现象,形象化为自己曾“滋兰之九畹”、“树蕙之百亩”,栽种过留夷、揭车、杜衡、芳芷,自己曾希望这些芳草枝叶峻茂,但它们却萎绝而芜秽了。

这种形象化的描写当然要比纯客观的事实的叙述要形象生动得多,因而使自叙生平的描写带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2、浪漫主义的最大特点是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而这种追求总是体现着作者的热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