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第14周(七单元)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和整理数据。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及特点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表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整理和表示数据的?2.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特点(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各种数据的图表。
(2)特点:直观、形象、易于比较数据大小。
3.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1)确定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数据种类,纵轴表示数据数量。
(2)绘制长方形:根据数据数量,用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
(3)标注数据:在长方形上方或下方标注具体的数据。
4. 演示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以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例,现场绘制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
5. 练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绘制条形统计图。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应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1)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比较班级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分析哪种水果最受欢迎等。
(2)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总结与拓展(1)总结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及应用。
(2)拓展:介绍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饼图等。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表示班级学生的年龄分布。
2. 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班级男女生的身高、体重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及应用。
四年级第14周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四年级第14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内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推断和分析。
3.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图表的过程中,在数据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活动准备:
让学生通过和家长了解情况等途径调查2020年1-5月份水电费情况,收集数据。
四、活动学具:档案夹、铅笔、彩笔、A4纸、橡皮、直尺。
五、活动过程:
1.收集数据:和爸爸妈妈了解家里2020年1-5月份水电费情况。
2.整理数据:用A4纸绘制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在图表下方写下,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你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4.在家里和父母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
5.回校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你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6.教师小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情况,注意事项。
四年级数学上册周周练试题第十四周
四年级数学上册周周练试题第14周班级姓名学号一、直接写得数210÷29≈ 242÷37≈ 417÷60≈ 423÷70≈ 424÷69≈二、用简便的方法计算270÷(6×9) 800÷25 210÷42三、填空1. □52÷46,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可以填();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可以填()。
2. □÷32=9……△中,△最大是(),这时□是()。
3. 计算248÷18时,把除数18看作( )来试商,商是( )位数。
4. 甲数是乙数的12倍。
①如果乙数是24,那么甲数是()。
②如果甲数是276,那么乙数是()。
5. 某种商品降价一半后,原来可购买该种商品20件的钱,现在可以购买()件6. 在除法算式90÷30=3中,如果除数除以6,要使商仍是3,被除数应()。
7. 从840中连续减去60,减()次结果才等于0。
8. 根据360÷20=18填空。
3600÷20=() 360÷60=()()÷()=189. 两个数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就变成()。
两个数的商是8,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乘2,商就变成()。
两个数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乘2,商就变成()。
四、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在□÷42=17……△中,△最大是()。
① 16 ② 41 ③ 43 ④ 182.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 )。
①一位数②两位数③三位数④一位数或两位数3.除数和商都是25,被除数是(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9课时“练习十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9课时“练习十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9课时“练习十四”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高分数的应用。
教材提供了多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于复杂分数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假设妈妈买了5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小红吃了1个,请问小明和小红各吃了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共同解决练习题目。
教师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练习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如何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是“条形统计图”,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
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
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四年级第十四周练习
数学四年级第十四周练习班级:姓名:家长签名:(全卷100分,其中试题98分,家长签名2分)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每题1分,共16分)132-23 = 0.4×2.5 = 14.2÷0.2 = 15÷0.01 = 14-0.4 = 0.125×8 = 4.2÷0.1 = 12.5÷5 = 1-0.01 = 48÷0.01 = 0.56÷0.8 = 18.18÷9 = 19.9+0.1 = 0.3×0.4 = 1.86÷0.6 = 0.77÷11 =二、填一填、读一读。
(每空1.5分,共30分)1、两个因数的积是0.3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
2、2.4÷0.8 =()÷( 8 ) 4÷0.5 =()÷()5.6÷0.07 =()÷() 0.15÷0.05 =()÷()3、把0.630、0.603、0.613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4、三角形的特征是(),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5、填上>、<、或=。
4.6×0.6()4.6÷0.6 0.85×1()1×1.0210×3.76()3.76÷0.1 5.4×101()5.4×100+1 6、“0.905905…”是()小数,0.905905…可以简便记法写作()。
7、根据952÷34 = 28,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结果:28×3.4 =() 952÷3.4 =()8、100里面有()个0.25,()里面有30个0.4。
三、竖式计算。
(每小题4分,共16分)3.75÷0.15= 1.06×6.5=5.98÷0.23= 5.26×4.5=四、脱式计算(16分)0.125÷0.25×4 1.25÷0.25÷41.06×125×8 101×0.98六、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四周教案
第五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教学内容:第104页例4.教学目标: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预习提纲:1、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104页例42、完成书104页“做一做”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教学目标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复习引入(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2.5+1.8 0.5+1.5+1.5+0.5 5.26+3+1.740.25+0.15+0.75+0.85 27.85-(7.85+3.4)(2)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10.24+8.2+1.8=10.24+(□○□)18.76-(3.76+0.53)=18.76-□○□32.17-0.46-4.54=32.17-(□○□)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2、小组合作完成(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3、汇报:(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1、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2、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四、随堂练习练一练4.36+14.8+5.64+5.238.2-7.09-20.6-2.31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⑵指名汇报五、达标检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2.5+1.8 0.5+1.5+1.5+0.5 5.26+3+1.740.25+0.15+0.75+0.85 27.85-(7.85+3.4)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四年级数学第14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数学第14周集体备课记录表蒿坪镇中心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主备人参与教师参与教师教案补充(扩展延伸)四年级周安芳武春艳钟艳邱芳青文成兵课题小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知识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备课过程集体备课研讨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 —737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3.00 =()0.2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14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尝试笔算6.45+4.29=10.74 6.45-4.29=2.166.45 6.45+ 4.29 - 4.2910.74 2.16(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3)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5)计算:1.25+0.45 4.38-1.28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周次内容
单元课时
第1周比、比例第一单元 3课时
第2周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第一单元 2课时第3周直线、曲线及其特征第二单元3课时第4周实心几何体第二单元2课时
第5周图形旋转第三单元3课时
第6周实心几何体的体积第三单元2课时
第7周用数量表示图形第四单元3课时
第8周实心几何体的表面积第四单元2课时第9周数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五单元3课时
第10周求函数的最值第五单元2课时
第11周分类讨论函数第六单元3课时
第12周函数图学研究第六单元2课时
第13周综合训练第七单元3课时
第14周复习总结练习第七单元2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实际问题解决的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目和实际问题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场景中存在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实质,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进行计算,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小班教案第十四周
小班教案第十四周教案:第十四周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四周内容二、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黑板、粉笔、课件;二、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苹果,还剩多少?二、例题讲解(15分钟)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1/4 + 3/4 和 1/4 3/4。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1/2 + 1/3 和 1/2 1/3。
三、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四周内容二、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二、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但对乘除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主要是由于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不清晰,以及对运算规则的掌握不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运算规则。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能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3.练习法:大量的练习题,巩固运算顺序和规则。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PPT,包括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
2.练习题:准备大量的练习题,包括分数加减法、乘除法等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3.小组讨论工具: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白板、笔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水果店卖水果的图片,要求学生计算购买一定数量的水果需要花费多少钱。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PPT展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讲解运算顺序和规则,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直观的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十四》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笔算。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乘除法运算的重要阶段,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于乘除法的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笔算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笔算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笔算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笔算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笔算的运算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加减法的运算,引出乘除法的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笔算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笔算的运算规律。
3.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运算的规律。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件
第七单元课件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1)
下面是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
【课本P94页 例1】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 出来吗?
小东:统计表 小红:象形图
条形统计图
【点击文字跳转】
【课本P94页 例1】
你认为哪种方法能清楚表示出2021年8月A市的天气情况? 三种方法都能清楚地看出各种天气的天数。
6
24
12 6
24
12 65
半格 1
24
12 6
24
12 5
出现单数时,用半格 表示1 每个类别涂的格数要 与它的数据相对应
【课本P101页 “练习十九” 第3题】
1.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物的调查结果。
第一组: 动物
猫
狗
兔
乌龟
人数
5
4
0
3
全 班:
动物
猫
狗
兔
乌龟
人数
18
14
5
8
把统计的结果分别用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易错点:同一幅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的数量要一致。
机动车类型 轿车
辆数
50
机动车类型 辆数
轿车 60
面包车 30
面包车 30
大客车 25
大客车 40
卡车 10
卡车 10
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 的特点来确定每格表示几个数据合适。
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 可能是哪一种车,最不可能开来的 是哪一种车?
直条最长
直条最短
2.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完成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1)对比统计表、象形图和条形统计图。
(2)对比象形图和条形统计图。
(3)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生分析
用数字、图形、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不同方式表示数量;通过对比;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6.再读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要想办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出示条形统计图后;如果观察不够仔细;就难以说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在数据分析时的优越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交流;让他们观察、猜想、思考等;从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要经历统计过程;从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只有以问题的解决为驱动;让学生经历真实数据统计分析的全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从而体会数据之中蕴含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数据;等等;进而感受统计的意义与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统计的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等活动过程;初步建立统计观念。
2.能够用数字、图形、统计表和条形图等不同方式来表示数量;体会条形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感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通过读图活动;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7.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通过我们共同分析;现在能找到赵爷爷果园里的果子结得又少又难吃的重要原因吗?
学生回头解决情境创设中的问题
2020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上册四年级第7单元教案等
《条形统计图》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说教材、(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
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
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4周知识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14 周学习清单本周知识梳理同学们,本周我们主要学习了商的变化规律,在计算题中用好了商的变化规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解决问题中的好帮手。
希望你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用好商的变化规律,做一个计算小达人。
知识链接:1.商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一)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非0 的数,商就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商的变化规律(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非0 的数,商反而除以(或乘)同一个数。
商的变化规律(三)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非0 的数,商不变。
2.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学习清单内容一、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
1.计算850÷23时,把除数看作( )来试商,商是( )位数。
2.288÷38,试商时把38 看作40 来试商,商会偏( )。
3.除数除以5,被除数( ),商不变。
4.要使□57÷6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应填( )。
5.在里填“>”“<”或“=”。
57×6114×688÷2244÷22256÷16128÷8 6.□÷30=54……□,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7.根据143÷13=11 填空。
1430÷130=( ) 286÷13=( )14300÷()=11 ( )÷26=118.117÷39=3,那么(117×17)÷(39×17)=( ),(117÷7)÷(39÷7)=(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教学内容课本P94——P103页二、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难点: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四、单元教学安排条形统计图……………………………………………………3课时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备课时间:2016年11月17日上课时间:课型:新授课一、教学内容:课本P94—P95页例1。
二、三维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推理分析、归纳总结、讲练结合等方法。
五、重点关注学生:六、教学准备:教材光盘、课件、直尺。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探索发现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一、填一填
1. 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2、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过来,直线两侧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
3、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4、如图
五角星向 平移了 格,
六边形向 平移了 格,
长方形向 平移了 格。
5.如图,不是由平移设计的是(
)
① ② ③ ④ 6、如图,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A 、41
B 、31
C 、21
7、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和( ),只改变图形的( )。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二、选一选
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三、画一画,做一做。
1、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2、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得他们是轴对称图形。
3、分别画出把向下平移5格、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12分)
4、如图所示,请将图中的“蘑菇”画出向左平移6个格,再向下平移2个格。
四、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单位:厘米)五、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
(16分)
1、如图,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根据对称轴,分别画出下面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