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生理复习

生理复习

名词解释内源性凝血:是指当血管损伤时,血浆中因子Ⅻ与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纤维接触而被激活为Ⅻa.参与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称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是指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因子Ⅲ)进入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心指数;是指以每平方米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5-6L/分,故静息心指数为3-3.5L/min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的贮备。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正常值为0.84血氧饱和度: 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称血氧饱和度。

静脉端是75%,动脉端时98%胃肠激素:胃肠黏膜下分布着40余种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被氧化时,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食物的氧热价。

血浆清除率:是指肾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此血浆毫升数即为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

下丘脑调节性多肽: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9种肽类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至腺垂体,对腺垂体进行功能调节,这9种肽类激素称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问答题1、何为血浆渗透压,简述其组成和作用?答:是指血浆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组成①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如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生理意义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它的机能。

②血浆中大分子有机物质主要为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胶体渗透压,生理意义是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维持血浆容量。

2、简述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释放的递质及其作用?答: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主要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激活节后神经元膜上的N1胆碱能受体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兴奋心肌细胞膜B1受体,使心率↑,收缩力↑,传导速度↑即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心迷走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兴奋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导致心率↓,收缩力↓,传导速度↓即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3、何谓中心静脉压?说出中心静脉压得正常值.决定的因素,测量中心静脉压得意义?答: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生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生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1、简述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新陈代谢是指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及能量交换,是生命的最重要特征。

兴奋性是指机体受到刺激时能作出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适应性是指机体代谢和功能活动能随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适应变化的过程。

生殖是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产生与亲代相似子代的过程。

2、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因为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要引起组织细胞兴奋,刺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要引起组织细胞兴奋,刺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刺激必须具有一定强度,如果刺激强度太小,细胞不会兴奋。

(2)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作用时间,如果刺激的时间太短,细胞也不会兴奋。

(3)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越大,刺激越有效。

4、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细胞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短暂可逆可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去极化过程。

随后细胞膜很快又恢复了对钾的通透性,钾离子快速外流,产生了动作电位下降支的复极化过程。

7、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比较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差别?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是局部电流的扩布有髓鞘纤维是呈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

无髓鞘纤维是非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慢。

8、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浆是血液抗凝后所析出的淡黄透明的液体。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透明的液体。

前者含有纤维蛋白原,后者不含纤维蛋白原。

(还有其它次要区别)9、交叉配血的概念?如何看待其结果?献血者的红细胞及血清分别与受血者血清及红细胞相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现象的试验称为交叉配血试验。

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为配血相合,可以安全输血。

只要有一侧发生凝集现象则为配血不合。

不能输血。

10、组织液生成的原理?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其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规律的学科,并试图揭示其机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能选择性地允许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

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起到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接受和传递信息。

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导信息。

2.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两种方式。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4. 大脑: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思维、感觉、运动等功能。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方向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3. 血压调节:血压通过血管阻力和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来维持稳定。

4.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机体停止出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四、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

2. 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中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分解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

3. 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和合成维生素等。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来完成。

人体生理资料复习

人体生理资料复习

第八章消化一、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3、机械消化4、化学消化5、胃肠激素6、吞咽7、蠕动8、容受性舒张9、胃腓空10、呕吐11、胆盐12、小肠分节运动13、蠕动冲14、集团运动二、填空1、食物在消化道内____的过程称为消化。

2、食物消化后的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____的过程称为吸收。

3、食物的消化有____和____两种形式。

4、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____,收缩____。

5、消化器官的绝大部分都受____和____神经双重支配。

6、副交感神经主要来自____神经。

其兴奋可使胃肠运动____,胆囊____括约肌____,消化腺分泌____。

7、胃肠平滑肌上记录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电位称____,当它去极达到阈电位时,可触发____电位。

8、胃肠道的内在神经丛由____神经丛和____神经丛组成。

9、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____。

10、消化道平滑肌顺序收缩而完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称____。

在食团的前方是____波,后面的是____波。

11、消化腺的分泌过程是腺细胞____的过程,需要消耗____。

12、促胃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液____,胃窦____,消化道粘膜____,促进胰岛素的____。

13、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因素是在小肠上部和幽门的____和____。

14、头期胃液分泌受____和____两种反射的调节。

15、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____中HCO3-的分泌。

16、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____。

17、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引起____收缩和____分泌。

18、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小肠上部的____和____。

19、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____和____。

20、胃腺的壁细胞分泌____,____;主细胞分泌____。

21、内因子是胃腺____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它能保护和促进____的吸收。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名词解释兴奋性: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兴奋:在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转为强活动。

内环境:为了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人们将细胞所处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稳态: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反馈:人们将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改变。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有效的刺激,细胞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可逆的、可向远端传播的电位波动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凝血因子:血浆和组织液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体的类型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所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每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指数:是指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值心力储备(心脏泵血功能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动脉血压:是指血液流经动脉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吸收:消化道内的水、维生素、无机盐及其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排泄: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通过血液循环,经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值肾糖阈:由于葡萄糖运转体的数量有限,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糖浓度超过9-10mmol/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渗透性利尿: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所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只有在较高浓度时才有升压作用,生理浓度时只有抗利尿作用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对肾脏的作用是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离子的排出,所以醛固酮有保钠排钾的作用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够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部位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具有在神经元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间传递信息的特殊化学物质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生理学简答题一.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三种,分别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3.人体功能的调节可使机体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方式,如动脉血压的减压反射调节;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分为4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理是K+外流。

3.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化)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

4.将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管。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是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中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为最重要的缓冲对。

2.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NaCl形成,其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从而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3.溶血是指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4.临床和生理实验中用到的各种溶液中,如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溶液,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在临床应用广泛,如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

生理复习

生理复习

1. 兴奋性、阈值的概念,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是指机体对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阈值是指刚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也称阈强度。

衡量组织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是阈值 2. 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所直接生存和进行功能活动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主要是组织液和血液。

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渗透压、pH、各种离子浓度、温度等保持稳定。

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当环境剧烈变化或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可发生较 大变化,影响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

当较多细胞受损时,各组织器官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稳态发生障 碍,机体从生理状态向病理状态转化,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疾病的症状、体征或综合征,需要通过治疗和护理来重 建稳态,恢复健康。

3. 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方式,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及意义。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可以保证某些生理功能迅速完成。

机体内的生理活动也有正反馈调节的例子,但较为少见。

比如排尿、血液凝固、分娩。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主要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负反馈在体内大量存在,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比如,环境温度经常高于或低于 37℃,而人体体温却保持 在 37℃左右,这就是负反馈调控的结果。

再比如,减压反射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血压的稳定。

4.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单纯扩散、载体扩散、通道扩散、主动转运、钠泵、入胸、出胞 单纯扩散\指脂溶性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载体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借载体扩散的过程 通道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借通道扩散的过程 有化学门控和电压门控两种) 。

钠泵\钠通过细胞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稳态:2.易化扩散:3.动作电位:4.量子式释放:5脑—肠肽:6.最大通气量:7.depolarization:8.基础代谢率:9. cholinergic receptor:10.递质:二问答题1.简述乙酰胆碱作为外周神经递质,它的分布、相应的受体和作用。

2. 何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各有什么生理意义?3.何谓主动转运,试以钠泵的活动说明Na+,K+的跨膜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4.激素之间有哪些相互作用?试举例说明。

5.人体的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6.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一名词解释5.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6.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

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7.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8.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Ach,Ach首先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5.脑—肠肽: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为脑—肠肽,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激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10.最大通气量: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7.depolarization:去极化,静息电位一般为内负外正,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

8.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9. cholinergic receptor:胆碱能受体:效应器上的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物质为受体,若阿托品与受体结合阻断其作用,则这种受体为胆碱能受体,它有M型和N型两种。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氧饱和度:Hb血氧含量占痒容量的百分比2.余气量:最大气呼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呼出的气量,又叫残气量。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生成的原尿量4.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囊内压5.肾糖阈:刚能使尿中出现葡萄糖的血葡萄糖浓度6.能量代:在生物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7.基础代谢: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8.静止能量代谢:动物禁食,处于静止状态时作为标准状态环境和温度时所测得的9.蒸发:体液中少量水分直接从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等表面渗出由液状转化为气态带走热式10.的方辐射:由温度较高的物质表面发射红外线,由温度较低的物体接收的散垫方式11.胃的排空:胃内食糜由胃分批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12.反刍:刘伟内被泡沫软化并经一定时间发酵后的内容物被逆呕回到口腔,再咀嚼与唾液混合,再吞咽的过程13.嗳气:瘤胃中的部分气体通过食管向外排出的过程14.容受性舒张:动物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部位的感受器,引起胃壁舒张,使胃容量增加。

15.肌节:是肌原纤维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粗肌丝,细肌丝以及粗细肌丝作为收缩蛋白附着点,维持精准几何位置的细胞骨架构成。

16.强直收缩:17.突触:神经元之间通过传导信息的结构,由一个神经元细胞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构成18.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能特异性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并引发一定生物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19.受体:分布于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的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激素)发生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20.去大脑僵直:21.内分泌:动物体内由内分泌腺或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通过向体液释放某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激素),实现对靶器官功能和代谢期调控作用的22.激素:机体由一些经典内分泌腺或具有内分泌的细胞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由高效生物学活性的物质23.发情周期:雌性动物在性成熟后,卵巢在神经体液调解下,周期性的排卵,并出现周期性的性反射和性行为过程。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1.生命活动最基本得特征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2.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3.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为1.0-.2.0L/天4.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5.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呼吸频率是 16-20次/分6.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使子宫发育B.促进水与钠排泄C.促进输卵管发育D.促进骨中钙的沉积E.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增生雌激素的生理作用①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变厚,血运增加,并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②使子宫内膜增生;③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④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⑤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⑥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乳晕着色。

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⑦雌激素对卵巢的卵泡发育是必需的,从原始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均起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⑧雌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⑨促进钠与水的潴留;⑩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青春期在雌激素影响下可使骨骺闭合;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骨质疏松。

根据题干相关知识可以选出正确答案7.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8.在微循环通路中,物质交换的部位是毛细血管9.兴奋在心脏内传导最慢是的房室交界10.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11.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12.凸透镜适用于 ( 远视和老花镜 )13睾酮产生的部位是睾丸和肾上腺14. 对蛋白质和脂肪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胰液15. 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骨骼肌细胞兴奋1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是反射17.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18. 内分泌系统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神经系统19. 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促进代谢20. 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腺垂体21. 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肝糖原异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22. 激素的一般特征不包括23. 谈论话梅时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24. 牵涉痛是指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生理复习概要

生理复习概要

4、红细胞是如何生成的?其数量是如何调节的? 红细胞的生成:
1)生成部位 成年人,红骨髓是红细胞生成的唯一部位。
2)生成原料 ①铁: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每天需要20-25mg铁用于 红细胞生成。铁的来源一为食物,正常膳食中,每人每天的食物 中含铁12~15g,仅需1~2mg补充吸收;二为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 释放的铁,每天约有25mg。 ②蛋白质: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由食物供给。3)成熟因子 维生素B12和叶酸是促进骨髓中幼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物 质,它们作为辅酶参与DNA的合成。如果缺少这两种物质中的一 种,红细胞生成的量就会减少,红细胞发育也比较幼稚,称为巨 幼红(大)细胞性贫血。
a.载体 易化扩散,结构特异性(高) 饱和(现象)性 竞争性抑制;b.通道 易化扩散,相对特异性 存在通道阻断剂 通道状态的可控性及突变性
6、试述Na+-K+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
1)转运的物质及方向 将胞内的钠泵至胞外,同时将胞外的钾泵至胞内,使细胞膜内外表 现出胞外高钠,胞内高钾状态。
3)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 等张溶液。0.9%NaCl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 3、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红细胞在通过口径比它直径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常发生 卷曲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正常 的红细胞为双凹圆碟形,有利于可塑性变形。
传递特点:①单向传递。②时间延搁。③可靠性传递。④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影响。
第三章 血 液
1、血浆与血清有何区别?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凝血的其他血 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凝血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生殖。

2.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的产生可传布的动作单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3.生殖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特征是错的4.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在体内相继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是错的。

5.内环境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通过体内调控机制实现的是对的。

6.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钾离子平衡电位。

7.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迅速大量外流。

8.横桥上具有ATP酶。

9.肌肉收缩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伸展性。

10.将肌细胞的兴奋过程与收缩过程偶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三联管。

11.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关键作用离子是钙离子(Ca2+)。

12.从高处跳下时,脚先着地,通过反射活动使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做离心收缩13.体操中的“十字支撑”“直角支撑”和武术中的站桩,参加工作的肌肉做等长收缩。

14.短跑项目的运动员应提高相对爆发力。

15.每一个终池和来自两侧的横小管构成的复合体,称为三联管结构是错的。

16.慢肌纤维不易疲劳与其氧化能力有关是对的。

17.投掷运动员对绝对爆发力的要求对相对爆发力的要求是对的。

18.健康成人的细胞比容约为37%~50%。

19.内环境稳态是指红细胞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0.血浆中最为重要的缓冲对是碳酸氢钠/碳酸。

21.血浆晶体渗透主要来自钠离子和cl-22.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23.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24.血浆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25.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体重的6%~7%。

26.假性贫血的优秀运动员会出现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不变或减少的现象。

27.血浆中的NaHCO3和H2CO3液这一缓对在正常情况下的比值为20:1。

28.通常把细胞内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是错的。

29.全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是错的。

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2024

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2024

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机能的一门学科,包括人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反应。

本文将介绍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涵盖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

1. 神经系统1.1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1.2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1.3 神经传导的过程和机制1.4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区别1.5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呼吸系统2.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2 呼吸的生理过程和导致呼吸的驱动因素2.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和交换2.4 呼吸系统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5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和症状3. 运动系统3.1 骨骼肌和平滑肌的结构和功能3.2 运动的类型和运动的作用3.3 神经肌肉连接和运动的调节3.4 运动的能量代谢和肌肉疲劳的机制3.5 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4. 消化系统4.1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4.2 摄取、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和机制4.3 消化酶和胃酸的分泌及其作用4.4 肠道菌群和消化系统健康的关系4.5 消化系统疾病和消化不良的常见类型和预防措施5. 循环系统5.1 心脏结构和功能5.2 血管类型和血液循环的路径5.3 心搏和心电图的原理5.4 血液的成分和生理功能5.5 循环系统的调节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总结:本文介绍了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理,从而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绪论、细胞、血液、循环)1.绪论解释下列名词:生理学新陈代谢兴奋性兴奋抑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兴奋性是指活细胞,主要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 生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足够强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如神经冲动的发放、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甚至动物的狂叫等。

抑制: 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活动减弱或变为相对静止.焦虑和精神恍惚会使身体机能减化,导致抑制.是与兴奋相反的生理现象.神经调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

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

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问答题1)阐述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阶段)构成机体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细胞,由许多不同的细胞构成器官。

行使某生理功能的不同器官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器官系统。

整个身体就是由各个器官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

因此,生理学研究可以从分子和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三个水平进行。

这三个水平的功能又是紧密联系的。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这个水平主要是指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理论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

各种细胞的特性决定着各器官的功能,例如,肌肉的功能是由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决定的、腺体的分泌功能是由腺细胞的生理特性决定的。

从细胞的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在多数情况下,需将某种组织细胞从整体取下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功能进行研究。

生理学复习参考

生理学复习参考

生生理理学学复复习习参参考考一、名词解释1. 体液调节2. 负反馈3. 内环境4. 动作电位5. 前负荷6. 后负荷7. 生理性止血8. 血液凝固9. 中心静脉压10. 有效滤过压11. 每搏输出量12. 射血分数13. 氧饱和度14. 肺牵张反射15. 生理无效腔16. 通气/血流比值17. 分节运动18. 吸收19. 蠕动20. 基础代谢率21. 体温22. 肾糖阈23. 渗透性利尿24. 滤过分数25. 暗适应26. 明适应27. 视野28. 近点29. 牵涉痛31.脊休克32.去大脑僵直33.反射34.激素第二信使35.神经激素36.月经周期37.稳态38.钠泵39.兴奋40.兴奋性41.阈值42.血细胞比容43.红细胞沉降率44.血型45.心动周期46.每搏输出量47.平均动脉压48.期前收缩49.呼吸运动50.用力呼气量51.肺泡通气量52.消化53.容受性舒张54.胃排空55.脑肠肽56.能量代谢57.食物的热价58.肾小球滤过率59.滤过分数60.感受器62.视敏度63.神经冲动64.轴浆运输65.突触6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6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68.激素69.应激反应70.激素的“允许作用”二、填空题71.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和,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

72.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是,该物质发挥作用后可被水解而失活。

73.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74.影响骨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和。

75.平滑肌可分为和。

7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与血浆相比血清中不含有而且增加了。

77.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维生素B12或叶酸将会导致,如果缺少铁将会导致。

78.在血小板黏附的过程中参与的主要成分包括血小板膜蛋白中的,皮下组织中的,血浆中的。

79.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

80.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_________和静脉回流速度。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

1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2.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3、去极化:随着离子的跨膜流动,膜两侧的极化状态将被破坏,一般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去极化。

4、牵张反射:与脊髓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如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被牵拉肌肉的收缩。

5、稳态: 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隔离而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外也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血液凝固: 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7、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8、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时,总是先在肌细胞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

由肌膜的电变化,导致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9.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

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10.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

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

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锥状。

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5、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有哪些?肾小管重吸收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液的过程。

医学生理学复习资料_五年版制、七年版制、考研必看

医学生理学复习资料_五年版制、七年版制、考研必看

医学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2.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刺激引起的机体变化叫做反应。

3.刺激引起反应必须三个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适宜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4.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5.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乃至整个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通过神经系统进行的调节方式称为神经调解,起主导作用。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8.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

9.体液调节的特点:反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较长,作用面较广泛。

10.自身调节是指细胞或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是由其自身特性决定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11.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反馈。

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12.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例如:血糖的调节。

13.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更加强,称为正反馈。

例如:排尿反射。

体内正反馈控制为数不多。

14.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控制指令的同时或稍后,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这一提前到达的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具有预见性和适应性。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是指物质顺其浓度梯度的跨细胞膜转移过程。

例如:O2、CO2、H20、尿素等。

2.易化转运是指物质借助膜转运蛋白质顺化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参与易化转运的膜蛋白主要为转运体(或载体)、通道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5部分。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 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实现的调节功能活动的方式。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3.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 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类型:代谢性和肌源性自身调节。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RP :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 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并可扩散的膜电位倒转。

阈电位 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膜去极化到一临界值,Na+通道爆发性开放产生AP,此膜电位称阈电位。

4、阈强度 threshold intensit : 将刺激的持续时间固定,测量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指标.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水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从高浓度侧到低浓度侧的扩散。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主动转运是消耗能量的、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兴奋性excitability: 可兴奋细胞或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反应或AP的能力。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一些物质(脂溶性)顺电位差或浓度差的跨细胞膜转运。

如:O2,CO2,乙醇,尿素,水等。

它是单纯的物理过程,扩散速率大,无饱和性。

扩散量与浓度差、电位差、膜的通透性有关。

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处于被拉长状态。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作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后负荷afterload:肌肉开始收缩后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

13、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细胞在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后的很短时间内,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其再次兴奋,这段时间叫绝对不应期。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兴奋-收缩耦联。

1、引起兴奋的刺激应具备哪些条件?刺激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①足够的刺激强度;②足够的刺激持续时间;③有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刺激强度的变化速率。

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于某一数值的情况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组织兴奋。

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即阈值。

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但可使组织细胞产生的局部兴奋性增高。

2、什么是静息电位?它是如何形成的?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RP),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发生机制: ①.细胞膜两侧Na+、K+和Cl-分布不均匀,存在离子浓度差,是驱动离子扩散的动力。

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K+ 通道开放,K+ 顺浓度梯度外流,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质等与K+ 隔膜相吸,形成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状态。

随着K+ 的进一步外流,阻碍K+ 外流的电位梯度逐渐增大。

当促使K+ 外流的化学势能与阻碍K+ 外流的电位势能二者对K+ 作用力达到平衡时,即K+ 的电-化学平衡,K+ 外流停止。

③静息状态下膜存在Na+-K+ 渗透通道,少量的Na+和Cl- 内流将抵消一部分由K+ 外流引起的膜内电位,但K+ 细胞外流量远大于Na+和Cl- 内流量。

这就是实际测量的静息电位小于K+ 平衡电位的原因。

④外流K+和漏入的Na+可以激活钠泵,维持膜内外K+、Na+浓度的相对稳定,因此钠-钾泵活动的水平对静息电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静息电位与Nernst公式计算的K+ 平衡电位近似,增加细胞外液中的K+ 浓度和用K+ 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四乙胺后,细胞的静息电位值变小。

3、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主要有:①刺激强度不同,阈下刺激引起局部反应;阈刺激、阈上刺激引起动作电位。

②局部反应激活的Na+ 通道开放的数量较少;动作电位则由大量的Na+ 通道开放所致。

③局部反应是等级性,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动作电位是“全或无”式。

④局部电位可叠加或总和,包括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而动作电位则不能总和。

⑤局部反应,只能电紧张性传播,影响范围很小,而动作电位能沿着细胞膜进行不衰减性传导。

⑥局部反应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

4、动作电位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细胞膜受到阈或阈上刺激,膜对Na+通透性增强,Na+ 通道开放,Na+ 内流,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Na+ 通道被大量激活,导致Na+ 大量正反馈内流,膜快速去极化。

由于Na+ 内流使膜内正电位不断升高,成为Na+ 继续内流的阻力,当Na+ 内流的动力(浓度差)与阻力(电场力)达到平衡时,则Na+ 内流净通量等于零,这就是Na+ 的电-化学平衡。

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当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Na+ 内流使膜内负电位减小、消失、变正形成了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相)。

人工增加细胞外液Na+ 浓度时,动作电位超射值将增大;应用钠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后动作电位不再产生。

钠通道激活时间很短,很快进入失活状态,随后膜上的电压门控K+ 通道开放,膜对K+ 的通透性增大,K+ 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迅速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构成动作电位降支(负极相)。

动作电位的特征有:①“全或无”现象。

当刺激未达到阈值时,动作电位不会出现;一旦达到阈值,动作电位便产生,并达到最大值,若继续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也不会随之继续增大。

这时因为阈刺激可使膜去极化恰好能达到阈电位水平,此时电压门控Na+ 通道的激活和膜去极化之间形成正反馈,出现大量Na+ 通道激活,大量Na+ 内流,从而爆发动作电位。

因此只要达到阈电位水平,都能触发Na+ 内流的正反馈,在正反馈作用下,Na+ 内流的数量则取决于Na+ 通道的性状和膜两侧Na+ 的驱动力,不再与刺激强度有关。

②可沿细胞膜作不衰减传导,由于兴奋部位和邻近安静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其电流强度远大于阈值,足以使安静部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而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幅度不随传导距离加大而衰减。

③可兴奋细胞不应期的存在,使动作电位不能融合叠加。

由于细胞在一次兴奋后,电压门控Na+ 通道迅速失活,出现绝对不应期,在神经和骨髓肌细胞该期大约相当于锋电位所持续的时间。

因此给予细胞高频连续刺激,动作电位只表现为单个脉冲式发放。

5、简述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并比较有髓和无髓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差别。

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

无髓鞘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某段纤维受到阈刺激而发生动作电位。

兴奋部位出现了膜两侧电位的暂时性倒转,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邻近未兴奋的部位仍处于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于是在兴奋的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出现电位差,引起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局部电流沿细胞膜传导,其方向由兴奋的部位→静息部位形成电紧张电位→引发局部反应→阈电位→暴发动作电位,兴奋将逐点推进,直至纤维末梢。

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的速度快。

髓鞘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反复包绕轴突形成,具有绝缘性。

有髓鞘纤维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在邻近郞飞节处产生,该处膜上Na+ 通道密集,易发生动作电位。

局部电流发生在兴奋的郞飞节与相邻静息的郞飞节之间,这种跨过每一段髓鞘而在相邻的郞飞节处相继出现的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

跳跃式传导时的兴奋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或肌细胞的传导速度快得多;而且它还是一种更“节能”的传导方式。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不衰减的,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6、试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基本传递过程。

当神经末梢处有神经有冲动传来时,引起接头前膜电压门控性Ca2+ 通道的开放→膜对Ca2+ 通透性增加→Ca2+ 内流入轴突末梢→触发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突触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在融合处出现裂口、量子释放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上的两个ɑ- 亚单接头后膜并与后膜上的N2位结合→终模板对Na+、K+通透性增高,Na+内流和K+ 外流→后膜去极化,称为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可以总和使邻近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产生动作电位。

7、为什么说在肌肉的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的效果最好?长度—张力曲线与肌节长度的变化有关。

当肌纤维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肌节内的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粗肌丝上每个横桥都处于能与细肌丝相互作用的位臵,因而出现最佳皱缩效果。

第四章血液循环spontaneous depolarization 自动去极化:自律性细胞动作电位4期跨模电不稳定,而是自动去极化,称为四期去极化。

去极化达阈电位即可爆发动作电位,它是心肌自动节律的电生理基础。

auto-rhythmicity 自动节律性:心肌组织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atrioventricular delay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速度缓慢,因此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要经过一段延搁。

这个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compensatory pause 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比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cardiac cycle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heart sound 心音:心动周期中,心脏收缩、舒张时发出的声音。

isovolumic contraction phase 等容收缩期: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启这段时间,心室肌收缩不能改变心室容积,称为等容收缩期。

1.简述心脏快慢反应细胞的不同。

在心脏电生理学中,通常将由快Na+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称为快反应细胞;由慢Ca2+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慢反应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