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
描写竹影的句子唯美诗句(精选两篇)
描写竹影的句子唯美诗句(篇一)竹影,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它们随风摇曳,犹如舞者优雅舞动。
它们的叶子轻柔而绿意盎然,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礼物。
在静寂的夜晚,我注视着这些竹影,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宁静,仿佛时间也因此而慢了下来。
1. 竹影轻舞,如风婉转。
2. 清风拂过,竹叶萦绕。
3. 竹林幽静,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
4. 竹影摇曳,宛若精灵般起舞。
5. 悠然自得,竹影随风摇。
6. 柔婉的竹枝,倾听着风的低语。
7. 竹叶婆娑,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故事。
8. 竹影婆娑,犹如如蓝色的波浪在大海中飘舞。
9. 竹影下,世界变得宁静而祥和。
10. 竹影摇曳,宛若在讲述心灵的故事。
11. 竹林中,和谐的音符轻轻飘荡。
12. 温柔的阳光穿过竹林的缝隙,投下斑驳的阴影。
13. 竹叶摇曳,似乎在述说人生的起伏。
14. 竹叶沙沙,仿佛在述说一段悠远的回忆。
15. 竹影摇曳,亦抚慰着内心的荒凉。
16. 竹影幻化,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
17. 竹林间,湖水碧绿如玉石,倒映着竹影。
18. 竹叶翩翩,似雪花飘落。
19. 竹影起舞,似柳枝婆娑。
20. 竹叶如翡翠,光芒四溢。
21. 竹林幽深,迷失其中是种享受。
22. 竹叶摇曳,如涟漪荡起心湖。
23. 竹笋初露,唤醒一片新生。
24. 竹影庇护,给予安慰与温暖。
25. 竹林静谧,远离尘世喧嚣。
26. 竹林中,灵感迸发如泉涌。
27. 竹影清幽,使人心平静。
28. 竹叶翩翩,仿佛在呼唤人们追寻自由的梦想。
29. 竹影摇曳,心灵也在摆动。
30. 竹笋破土而出,坚强不屈。
31. 竹影倒映湖面,折射出美丽的天空。
32. 竹叶轻拂,触及内心的柔软。
33. 竹林静默,却有动人的力量。
34. 竹叶飘落,如繁星般闪耀。
35. 竹林间,静谧如诗。
36. 竹影摇曳,让人陶醉其中。
37. 竹叶润泽,细腻而充满生机。
38. 竹枝挺拔,如剑指天际。
39. 竹影低垂,如沾染了世间的烦恼。
40. 竹林中,鸟语花香扑面而来。
41. 竹叶纷纷落下,像是秋天的枫叶在飘舞。
《竹影》课件
你有我有他也有, 未出土时便有节,黑身黑腿黑黑头, 待到凌云尚虚心 。灯前月下跟你走,
就是从来不开口。
检查预习
惬意 qiè
朱砂 shā
撇竹叶 piě 徘徊 pɑi huɑi
口头禅 chɑn 蘸 zhɑn
参差不齐cēn cī 水门汀 tīng
▪ 弥漫(mímàn)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 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 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 觅亲知。
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 阳光般的快乐;拥有一双敏锐的 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 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请结合课文谈谈怎样 理解这两句话?
体验感悟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
中 国 画
写 意
西 洋 画
写 实
人 物
李
白
行
吟
蒙娜丽莎
图
静物
风景
中国画
西洋画
国画欣赏
中国画
例:咦,今天爸爸不在家?真是太好了。
我一溜烟试请爬着上描用了述富椅这有子幅童,漫趣一画把的的抓语内起言毛容描笔。述,。用哪只 手唉画 ,呢看可?爸以管爸推他画测呢画孩,的子先时的用候左也心手没理,费和累什行了么为再力,换气用一的第只呀呗,一! 人可现称在表这述笔怎。么就是不听我的话呢?
1、本文叙述……,引出……,获得……。 2、什么时间?在哪里?哪些人?做什么?简 要经过,结果如何?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竹影》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散文,通过作者对竹影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竹影的美丽和生动。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竹影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竹影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体会作者对竹影的喜爱之情。
2. 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共同提高。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竹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竹子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竹子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指导。
3. 深入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竹影的喜爱之情。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竹林之中,感受竹影的美。
(2)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竹子的作文,可以是描绘竹子的美景,也可以是讲述自己与竹子的故事。
描写竹影的文案句子唯美(精选两篇)
描写竹影的文案句子唯美(篇一)竹影,幽静而优雅的存在。
1. 清晨的阳光穿过竹林,投下斑驳的竹影,如诗如画。
2. 竹影婆娑,宛若律动的音符,在风中轻轻摇曳。
3. 竹林中,清风拂面,竹影摇曳,犹如世外桃园。
4. 竹影斑驳,思绪渐行,心境逐渐沉寂,仿佛身心都融入了这悠远的竹海。
5. 竹林中的竹影,宛若薄纱一般轻盈,轻柔地随风而舞。
6. 晨光斜照,竹叶摇曳,竹影在湖面上轻轻倒影,如同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7. 竹林中,竹影如画,仿佛置身于仙境。
8. 竹影交错,静谧的竹林中弥漫着一种恬静的美感。
9. 竹影摇曳,沁人心脾,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10. 竹林如丝带般纵横交错,竹影摇曳,唤醒内心沉睡已久的宁静。
11. 竹影婆娑,如诗如画,仿佛将时间凝固在这片宁静而美丽的竹海中。
12. 竹影随风飘舞,如诗如画,将寂静的竹林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
13. 竹林中,竹影倒映水中,美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14. 竹林幽静,竹影曼妙,仿佛置身于尘世的琼楼仙境。
15. 竹影摇曳,清香扑鼻,纯净的气息让人陶醉其中。
16. 竹影轻舞,如同一支无声的乐曲,在竹林中荡漾开来。
17. 竹影静谧,安静的竹海中,人们宛如进入了一个完全纯净的世界。
18. 竹叶沙沙作响,竹影摇曳,仿佛一曲悠扬的竹笛在微风中吹响。
19. 竹影婆娑,让人沉醉,仿佛身心都被这儿阳光煦煦的竹林所洗涤。
20. 竹林中,竹影交错,思绪也随之翩翩起舞。
21. 竹影拂过,凉风吹拂,仿佛洗刷了一身尘埃的心灵。
22. 竹林幽静,竹影清澈,宛如一面澄净的湖泊,映照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3. 竹影盈盈,如同一抹淡雅的细语,轻轻地唤醒心灵的深处。
24. 竹林中的竹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握住了我的思绪。
25. 竹林幽幽,竹影轻摇,仿佛一副恬淡出尘的画卷。
26. 竹叶沙沙,竹影婆娑,如同一首缓慢流淌的曲子,耐人品味。
27. 宁静的竹林,竹影摇曳,仿佛时间也在这无声的竹海中静止。
描写竹影的句子唯美简短(精选两篇)
描写竹影的句子唯美简短(篇一)1. 竹影婆娑,寂静优雅。
2. 晨风吹过,竹叶婆娑。
3. 风起竹影,舞动生机。
4. 青翠竹林,倒映竹影。
5. 竹林深处,竹影摇曳。
6. 世外竹林,竹影幽幽。
7. 竹影悠然,心灵宁静。
8. 竹影如画,美不胜收。
9. 水波荡漾,竹影摇曳。
10. 竹影斜斜,柔美如诗。
11. 一抹竹影,闪烁清晨。
12. 月色下的竹影,柔美动人。
13. 竹影轻摇,诉说岁月。
14. 竹影拂过,时光静好。
15. 风过竹林,倾听竹影。
16. 竹影翩翩,静待清风。
17. 春露点滴,竹影静谧。
18. 竹影流转,唤醒心灵。
19. 竹寺一角,竹影交错。
20. 晨雾悠悠,竹影婆娑。
21. 竹影簌簌,韵律绵长。
22. 竹篱茅舍,竹影悠悠。
23. 竹影清幽,如诗如画。
24. 竹影拂面,沁人心脾。
25. 竹影婆娑,迷醉神往。
26. 青竹丛中,竹影飘逸。
27. 竹影摇曳,夏日清风。
28. 竹林深处,竹影轻舞。
29. 竹蔓满地,竹影交错。
30. 雨后竹林,竹影清幽。
31. 竹林秘境,竹影婆娑。
32. 竹林深处,竹影沉醉。
33. 竹影斑驳,岁月流转。
34. 竹影交错,清新雅致。
35. 竹影婆娑,迷离荡漾。
36. 竹秧婆娑,月色如画。
37. 竹影摇曳,心神荡漾。
38. 竹影婀娜,清风满园。
39. 竹林深处,竹影摇动。
40. 竹影交错,韵律盈动。
41. 竹林深处,竹影幽香。
42. 竹篱之外,竹影婀娜。
43. 竹影微动,幻化成风。
44. 竹影细长,层层叠叠。
45. 竹影清幽,令人陶醉。
46. 竹林深处,竹影如织。
47. 竹影拂面,心境悠远。
48. 竹影交错,如画美景。
49. 竹影摇曳,凉风徐来。
50. 竹枝微动,竹影婆娑。
51. 竹林深处,竹影凝神。
52. 竹影流转,轻赋馨香。
53. 竹影映月,竹叶吟唱。
54. 竹影婆娑,映照心境。
55. 竹影拂过,纷飞思绪。
56. 竹影似箭,清风翩翩。
57. 竹影摇曳,生机勃勃。
58. 竹林深处,竹影入心。
竹影阅读参考答案5篇
竹影阅读参考答案5篇《竹影》阅读参考答案篇一(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竹影》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
文章按时间的顺序,以“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等活动为线索,引出了孩子们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孩子们借着月光画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不由自主地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
领路人——“爸爸”出现,给孩子们讲解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又因势利导地给他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美的表现形式,说明了艺术和美有时就蕴含在孩子们的童趣活动中。
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做类似的游戏,如用沙造城堡,用石块砌房子,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都是在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和体验。
【典型例析】例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地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解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参考答案:孩子的天性就是对世界表现出无比的好奇,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描写得细腻、真实。
不需要再加什么修辞词语,以为孩子的一举一动已经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们的天性了。
【课时训练】一、将各句中的加点字注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我和弟弟就搬了téng()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2.唉,你们qiè()意得很!3、大家dūn()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4、我学他的口头chán()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支来!”5、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二、指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1、渐渐()2、挽救()3、摇动()4、相信()5、理解()6、姿态()三、文学常识。
《竹影》选自,作者是,原名是,浙江崇德人,现代家、家。
本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看、看、看。
充满童趣。
四、找出与下列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竹影》教案设计方案
《竹影》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竹影》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课文中描绘竹影的句子和描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竹影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竹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描绘竹影的句子和描绘方法。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竹影美景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竹影》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竹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竹影的美。
(2)简介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2)讲解课文中的竹影描写,分析描绘方法和意境。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竹影描写,分享自己的感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5. 朗读感悟:(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竹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默写课文中的竹影描写,提高书写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竹影的描绘方法和美景的感悟。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竹影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检查学生对竹影描写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生字词测试: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生字词,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短文写作:评估学生对竹影美景的感悟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后作业中的短文来评价。
《竹影》课程教案
《竹影》优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竹影》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及意境。
(2)通过解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绘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和艺术价值。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讨论《竹影》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运用绘画工具,将诗歌中的意境转化为视觉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竹影》诗的作者、背景及意境。
(2)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3)将诗歌中的意境转化为视觉形象。
2. 教学难点:(1)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将抽象的诗意转化为具象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与竹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竹影》诗。
(2)了解竹子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竹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竹子的特点。
(2)简要介绍竹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2. 新课教学:(1)讲解《竹影》诗的作者、背景。
(2)解析诗句,揭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诗句赏析,培养鉴赏能力。
3.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
(2)学生运用绘画工具,将诗歌意境转化为视觉形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2)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
(3)教学内容是否适量,学生学习负担如何。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描写竹影的句子
描写竹影的句子
1. 竹影婆娑,随风摇曳,如同一曲自然的舞蹈。
2. 清晨蒙蒙细雨,竹林中的影子分明而清晰,宛如一幅清新的水墨画。
3. 竹子的身影在微风中跳跃,轻盈的舞姿令人陶醉。
4. 那一片竹林中飘荡的影子,像是一支悠远而优美的曲子,引人深思。
5. 竹叶纤细,如羽毛般轻盈,在阳光底下投下斑驳的影子。
6. 竹林息影,倒映在水面,顿时美得令人心驰神往。
7. 竹林之中,那一串串竹影就像是由风漫过的音符,落在耳畔,令人静谧。
8. 竹影婆娑,抖落下阵阵清香,弥漫在周围,错落有致。
9. 夕阳西下,竹影在光线下逐渐变长,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韵味。
10. 竹林苍翠,竹影摇曳,仿佛在讲述着它们悠久而绚烂的故事。
新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3课《竹影》(共40张PPT)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艺术创作中 “创造与模仿”的关系。
2、品析文中充满情趣的描写,把握课文主旨。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丰 子 恺 ( 1898—— 1975),原名丰润,浙 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 名画家、文学家、美术 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 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 大师。
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史上也有较 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 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 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 外,大多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 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 的生活情趣。
piě zhàn yōu
qiè
撇 蘸 幽暗 惬意
shū
疏密
包罗
shā
朱砂
chán
口头禅
Cēn cī
让我们来欣赏丰 子恺的漫画,感受 童年的趣味吧!
他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
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 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
要!
丝毫没有商量的余 地,对于天上的月亮, "要"字后面还要跟上 一个坚定的惊叹号。 那样明亮有趣的月亮, 没有理由不拿在手中 把玩把玩,至于上天 捉月是坐火箭还是架 梯子,这却不在他们 思考的范围里。
参 差不齐
shāo
梢头
xiāo
萧萧
shuò
tīng
闪烁 水门汀
yǎng
手痒
zhóu
立轴
bàn
几瓣
jiǎn
拣木炭
shuā
印刷
1、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2、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3、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 实行,
七年级语文《竹影》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来 欣赏丰子恺的漫画, 感受童年的趣味吧!
瞻瞻的脚踏车
这是丰子恺最广为流传的 一张画,主人公是他的长子丰 华瞻。幼年的瞻瞻就表现出惊 人的想象力,无怪长大成为著 名的教授。当成名后的丰华瞻 到外国的大学演讲时,礼堂上 就悬挂着这张画片。
要!
丝毫没有商量的余 地,对于天上的月亮, "要"字后面还要跟上一 个坚定的惊叹号。那样 明亮有趣的月亮,没有 理由不拿在手中把玩把 玩,至于上天捉月是坐 火箭还是架梯子,这却 不在他们思考的范围里。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
徘徊(páihuái)疑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
动、起伏。文中指(1)。
口头禅(chán)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
蘸(zhàn) 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惬(qiè ) 意 满意、称心、舒服
你猜,你猜,
你猜、猜、猜
你有我有他也有,
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
就是从来不开口。
(打一事物)
有一个成语是由画竹子的故 事而来的,你知道这个成语吗?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
• 一、想一想有“影”字的四字成语。 形影不离、 形单影只、 形影相吊(慰问)、 顾(看)影自怜 刀光剑影、 影影绰绰(形容模模糊糊,不真切。)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又比喻虚幻,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 真、童趣 。 2、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童趣的语言。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特点。
探究导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扫 读 ,思考:
鲁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3课《竹影》ppt课件(3)
例如:“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 们跳将过来.”这句好,好在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华明在月夜下向我们蹦跳着跑来的情态。
再如: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 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这句中的 “藏”字用得好,好在它生动地写出了华明害怕爸爸责 备的神态和心理。
是一位有耐心,擅长观察,懂得儿童心理,善于引导孩子 的好父亲。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启发我们:如何对待 孩子的爱好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变游戏为艺术活动。
父亲是如何引导孩子的?用两个成语来形容父亲 的话。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 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 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 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 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 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 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 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 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样的印象,本文给了你怎样 的启发?
读课文,梳理情节概括大意:_看___竹影→__描__竹影→__品__竹影
a)引竹:本文以“竹影”为题,是否开篇就写“竹影”呢? 以月夜乘凉引出即将所写主题。开头写天气闷热,为下文朋
友来找我们乘凉并发现竹影做铺垫。 b)识竹:(看——画——听)月下看、水门汀上画、听父亲介 绍。(本文重点) c)悟竹:艺术,蕴涵在美中;美,就在身边。
•想一想有“影”字的四字成语。
形影不离、形单影只、形影相吊(慰问)、
顾(看)影自怜
刀光剑影、
竹 影影绰绰(形容模模糊糊,不真切。)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又比喻虚幻,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初一语文竹影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初一语文竹影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
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
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己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着他的两脚。
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
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我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因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也要笑。
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
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
2023年《竹影》教案15篇
2023年《竹影》教案15篇《竹影》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2、在文学中体会艺术的美,在艺术中体会文学的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讨论;比较阅读;提问;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看到的两幅漫画是“瞻瞻的车㈡脚踏车”;一幅是“瞻瞻的黄包车”。
这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
二、学生简介作者丰子恺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朗读新字词:qiè tīng cēn cī piě zhàn chán惬意水门汀参差不齐撇蘸口头禅(过渡:生字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还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认真的读了课文,那么我们一起来思考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2、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3、__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明确:__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课文,体验趣与美1、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2、小伙伴和爸爸的谈话主要围绕哪两个方面来进行?你对这两个方面是怎么认识的?一方面:竹是否难画的问题;另一方面:画竹所用的颜料问题。
《竹影》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竹影”教学设计思路分析《竹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作者王安石以竹林为背景,借景抒怀,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之理的思考。
此诗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常被选为教学重点之一,本文在剖析诗歌语言特点的同时,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审美能力。
一、诗歌语言特点的梳理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文学形式,通常在字面上暗示许多意象和符号,体现出作者严谨的语言表达和深入的思考。
《竹影》诗歌呈现典雅清新、语言简练,其中还融入一些寓意和象征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探究的平台。
具体梳理如下:1.画面描写《竹影》中的画面描写非常生动,如“一片孤舟万里程,谁人曾向西湖去;浣花溪驿桥边柳,为问何人不系舟。
”(第一节),“长安古道马迟迟,碧玉楼前乌啼啼;深院度春半如梦,一枝红艳露凝脂。
”(第二节),学生可以通过艺术性阅读的方式感受到画面的美感,并借此了解到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修辞手法《竹影》诗歌中运用了押韵、比喻、拟人等大量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三节),通过“竹外”“桃花”“春江”等字眼的运用,概括出整个春季的景象,同时利用“鸭先知”这一意象,将人与自然相连通,熔铸出一种诗意之美。
3.象征元素《竹影》中还融入了许多象征元素,这些元素包括“青山”,“碧玉”,“良弓”,“细雨”,“离宫”等等,这些字眼在文中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呈现画面,同时也寓意了诗歌背后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南陵江上,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四节),很好地诠释了人生变幻的道理,这些象征元素能让学生在汲取美感的同时,培养起从多重层面阅读文本的能力。
二、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效果在教学《竹影》课程中,可以运用课堂讲解、互动研讨、情景教学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口语表达和审美能力。
1. 课堂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言之有物的课堂讲解显得尤为重要。
竹影打在墙壁上的诗句
竹影打在墙壁上的诗句1. 竹影在墙壁上摇曳,那难道不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吗?就好比微风中轻舞的丝带。
例子:我看着那竹影打在墙壁上,哎呀,真的好美呀,就像仙女在墙上翩翩起舞留下的痕迹。
2. 瞧那竹影打在墙壁上,多像灵动的小精灵在嬉戏呀!仿佛在讲述着神秘的故事。
例子:孩子们看到竹影打在墙壁上,兴奋地喊着:“快看呀,那些小精灵在墙上玩呢!”3. 竹影打在墙壁上,这般奇妙的景象,难道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吗?简直如同梦幻的投影。
例子:我站在那,痴痴地望着竹影,嘴里嘟囔着:“这也太神奇了吧,像是从梦里跑出来的呢。
”4. 那竹影在墙壁上扭动,岂不是很有趣吗?像极了调皮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
例子:他笑着说:“你看这竹影,多调皮呀,像我小时候在墙上乱涂的样子。
”5. 竹影打在墙壁上呀,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不正像一首无声的诗吗?给人无尽的遐想。
例子:我们静静地看着竹影,我感叹道:“哇,这就像一首诗呀,让我浮想联翩。
”6. 看那竹影在墙壁上变换,多么神奇呀,不恰似一场奇妙的魔术表演吗?例子:她惊奇地叫道:“哇,这竹影像变魔术一样呢,一会儿一个样!”7. 竹影打在墙壁上,多么让人陶醉呀,宛如优美的旋律在心中流淌。
例子:我沉浸在竹影中,自言自语:“这感觉,就像有美妙的音乐在耳边回响。
”8. 瞧竹影打在墙壁上的模样,好可爱哟,正好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脸蛋。
例子:小朋友指着墙壁说:“看呀,那些小脸蛋在墙上呢。
”9. 竹影在墙壁上的样子,真是太迷人了,就如同闪烁的星光点缀着墙面。
例子:我们一起仰望着竹影,都忍不住说:“这真像星光洒在墙上一样,太好看啦!”结论:竹影打在墙壁上真是能带来无尽的惊喜和美感,让人沉醉其中。
苏诗布《竹影》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要多多练习阅读理解,才能提高语文成绩。
下面给大家带来。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竹影苏诗布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小巧是出自于竹子本身,那些竹子不同于井冈山的翠竹,也不像那些张扬的毛竹,是细而软的黄间竹。
精致呢,是其面积不大,也就半亩左右,竹林的边缘有路和田地围着,远远看去像浓浓的一大篼绿意。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
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
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
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
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③许多年了,那片竹林用它的富有喂养着我们。
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
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
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
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
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
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来了。
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
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
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
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回家的孩子们。
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谷雨过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 影
第18课 竹影
文 章 简 介
重 要 词 语
课 文 分 析 拓 展 延 伸
感 悟 探 究
作 者
简 介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 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 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 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 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 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 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 也有较大的影响。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 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 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 活情趣。
看看这些问题(*^-^*)
速读课文,用一段话 概括课文的内容。
课文叙述了几个少年描竹影这一充满童真的 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 术美的发现
请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 划分层次。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 句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返回
句子赏析
一、月亮已经升的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隐”字把月亮人格化了,将月亮因害羞而藏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想西洋画那样 画的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 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 相,中国画像符号”
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中西两种体系的绘画形式的不同, 中国画注重神似,不重形似;西洋画注重写实,不重神韵。这个 比喻简单明了的点出了中西方审美体系的区别
口头禅: 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 实行,今指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光景: 风光景物
返回
多音字和一字多义 稍微 Shāo 稍: 树梢 Shāo 梢: n 禅机 禅 Chá
n 婵娟 婵 Chá
n 掸 dà 肆无忌惮
o 俊俏 qià 俏:
(dūn)蹲着 蹲 (cú n)蹲了腿
瓣(bà n)花瓣 辩(bià n
延 伸
返回
拓 展 延 伸
返回
感 悟
探 究
请结合课文以及下面几 组图谈谈怎样理解这两 句话?
西洋画像照相, 中国画像符号。
返回
感 悟
探 究
风 景
返回
感 悟
探 究
静 物
返回
感 悟
探 究
人 物
返回
感 悟
探 究
场 景
返回
感 悟
探 究 中 国 画 像 符 号
返回
感 悟
探 究 西 洋 画 像 照 相
认词语来着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惬(qiè )意 口头禅(chán )
参差(cēn cī )不齐 用笔蘸(zhàn )了朱砂( shā )来 撇(piě )的
水门汀(tīng )
返回
看释义来着
2.说说下面各词的词义
弥 惬 漫: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意: 满意、称心、舒服。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返回
相关人物
赵孟頫(1254—1322),字子 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 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 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 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 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 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 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 ,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 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 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 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 ,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起来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二、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參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这句话写出了孩子们陶醉于这美好境界之中 的情景,童真童趣,跃然纸上令人生羡。“参參差 差”一词准确地写出了竹叶的样子 三、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
返回
中国画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 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 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 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 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 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 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 “中国画”,简称“国画”。工 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 、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 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 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 上,体现了古人对自 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 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 的认识。
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各种姿态 我们用木炭在月光下描着竹影
略写(为下 文做铺垫 )
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月亮皎洁
月光下描竹影
竹影
父亲看见我满用木炭画竹影,并没有 怪我们,反而加入了我们。 父亲边画边介绍管夫人和赵子昂两位画家。 将画马和画竹对比起来写
乘凉 讲画竹的困难
童 真 中 的 艺 术 与 美
父亲给我们讲解绘画的方法和相关知识 爸爸进一步解答孩子们的问答
小结
一、文章题目的“竹影”是文章的一个关键 词,由一个词延伸到了观赏竹影、画竹影 、品竹子、既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也是 一个童年的回忆的象征。
二、文中的爸爸运用“因势利诱”、“循循善 诱”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潜移默化之中 就学到了知识,可以说“爸爸”是 “我”进入艺术大堂的引路人。
文章思维导图
饭后 院里乘凉 看天看月看人影
返回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 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 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 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 —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 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 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三、
四、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也应该都取这样的
看法。
“如此”代指:中国画注重神韵,而不注重形似。 “这样的看法”代指:不要过于注重神似,有时候形似也很重要。
感 悟
探 究
欣赏下面的两组西洋画和中国 画,你能不能用最恰当的话来概括 这两者的不同? 提示:可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 也可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讲用墨画竹的原因 回屋 再次品竹
为孩子们讲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与不同
饭后 院里乘凉(第一自然段)
2
看天看月看人影 竹影 乘凉 月光下描竹影 讲画竹的困难 讲用墨画竹的原因 回屋 再次品竹(第八自然段)
返回
到
7 自
然 段
管道升自幼聪慧, 能诗善画,嫁赵孟頫, 册封魏国夫人。元延裆 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 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 乡东衡村)。擅画墨竹 ,笔意清绝。又工山水 、佛像、诗文书法。著 《墨竹谱》1卷。传世 作品有《水竹图卷》、 《秋深帖》、《山楼绣 佛图》、《长明庵图》 等。
相关人物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竹,似觉更有意味。
“更”字在比较中道出了“我”的感受变 化,在爸爸的教导下,“我”的艺术鉴赏能力 有了质的提升。
一、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了寒色,由长音阶(大 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运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光影的变化表现的生动形象。
二、天空好像多了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减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夕阳渐渐隐去,天 空暗下来时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