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笔记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在大一学习预防医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现将其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1. 疫苗接种:了解各类疫苗的基本原理和接种程序,掌握接种时间及适应症。

2. 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定期洗澡、保持住处通风、饮食卫生等。

3. 食品安全:了解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学会正确存储、加工和烹饪食物。

二、环境与职业健康1. 空气污染防护:认识不同来源的空气污染物,了解空气质量指数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学会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2. 水质安全:掌握水质检测方法,了解常见水污染的危害及处理办法,学会正确饮水。

3. 职业病防护:了解各类职业病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学会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具,提高对职业安全的重视。

三、健康教育与促进1. 健康生活方式:了解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心理健康: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学会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积极维护心理健康。

3. 性教育:了解性知识,学会正确避孕和预防性传播疾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四、流行病学基础1. 流行病学概念与原理: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掌握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2. 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能够设计和进行简单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五、环境卫生基础1. 细菌学与病毒学基础: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点,掌握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2. 消毒与灭菌: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六、流行病学实践1. 疾病调查与监测:了解疾病调查和监测的流程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相关数据。

2. 疫情应急处置: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了解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

以上仅是我大一学习预防医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医学是一门广泛而实用的学科,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学知识点总结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疫苗是一种含有微生物抗原的制剂,通过注射进入人体,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对该微生物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可以帮助人体建立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特定传染病的风险。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儿童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等。

除了儿童疫苗外,成人也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有关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接种方法,应当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推荐。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向公众传达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公众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营养、运动健身、心理压力管理、饮酒戒烟、艾滋病预防、儿童保健等。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健康宣教、社区健康讲座、健康教育书籍、健康网站等。

健康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习如何保持健康,减少疾病的风险。

3.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与卫生,预防环境污染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环境卫生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和食品环境的卫生保护。

空气环境卫生包括减少大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措施;水环境卫生包括保持水源清洁卫生、饮水卫生等;食品环境卫生包括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

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某些疾病的传播。

4. 营养健康营养健康是指通过合理膳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营养水平,预防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

合理的膳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膳食指南,以指导公众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健康。

营养健康的重点内容包括:膳食搭配、饮食均衡、饮食习惯、食物安全等。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生活、工作和社交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自身情绪、心理状况的控制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已经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负担。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第一篇: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来源):1.一氧化碳对健康的影响 CO主要来自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与吸烟过程。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CO最高容许浓度1h均值=<10mg/m3.2..甲醛对健康的影响HCHO主要来源于室内家具与某些装饰材料,如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壁纸、油漆、涂料、黏合剂等材料均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

孕妇长期接触会引发妊娠,使新生儿染色体异常。

长期接触会导致鼻咽癌、脑癌、结肠癌、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3.总挥发性有机物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危害: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影响中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无力、胸闷等症状;感觉性刺激,嗅觉不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出现变态反应;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甚至可损伤肝和造血系统。

4.氡对健康的影响氡是无色、无谓、有天然放射性的一种惰性气体,氡原子的衰变产物成为氡子体。

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向室内释放,或通过水泥地面和墙壁连接处,地面的缝隙,空心砖墙上的小洞以及污水坑和下水道等进入室内,高浓度氡会导致机体血细胞出现变化,氡衰变过程产生的α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预防医学试题:1.举例说明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2.述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3.什么是三级预防?论述临床医师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4.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简述氯化消毒法的原理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5.根据我过居民的饮食习惯特点,拟出提高我国居民蛋白质营养水平的方案?6.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7.试述传染病的基本流行环节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8.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试述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9.试述疾病分布的描述方法及探讨疾病分布的意义?水是健康之本——世界著名的医学博士、日本的杜疗先生说:“长寿与健康的秘密尽藏在水中。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

绪论一、防止医学1、防止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当代科学理论和办法,摸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防止方略和办法,消除和控制危(wei)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的学科。

2、防止医学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涉及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重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防止为主观念,实行三级防止方略和办法;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关系;注重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防止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积极防止作用,具备更大人群健康效益;研究办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解决健康与疾病问题整体思维和办法及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防止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防止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状态,而非但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重要>、环境及卫生服务)5、三级防止方略与办法重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6、国内卫生工作面临挑战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1、环境:指在特定期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整体状态,这些因素也许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者远期作用。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荒漠等。

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因素,例如清洁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增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地区水或者土壤浮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者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预防医学是一门致力于通过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从疫苗接种到健康教育,从环境卫生到营养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整理一些预防医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疫苗是通过引入病原体的部分或者死去的病原体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方法。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在接触到真正的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常见的疫苗包括百日咳疫苗、麻疹疫苗等。

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比如,在感冒季节,提醒大家勤洗手、避免拥挤场所,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此外,健康教育还包括饮食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三、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对于预防疾病同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的机会。

比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保持食物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

另外,环境卫生也涉及到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

四、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预防医学强调均衡膳食,提倡多样化的健康饮食。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对于身体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钙有助于骨骼健康。

此外,预防医学也呼吁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以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

五、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定期的体检和检查,可以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就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常见的早期筛查项目包括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等。

早期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争取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预防医学的目标是实现“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通过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以上是我对预防医学知识点的一些整理,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预防医学笔记boss

预防医学笔记boss

人和环境1.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2.公害病:区域性的严重环境污染3.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4.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5.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主要反映环境因素与个体之间的关系6.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主要反映某环境因素与发生某一特定生物效应的群体之间的关系7.环境污染物有哪些主要来源?生产性生活性交通运输其他污染8.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哪些方式自净?1)物理净化:稀释、混合、扩散、沉降、挥发、逸散、凝聚影响因素:1环境物理条件((温度、流量、流速、风速温度、流量、流速、风速))2污染物的物理特性(比重、形态、粒度比重、形态、粒度)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水解及中和、光解影响因素:1环境化学条件(pH值、化学组分、氧化还原电势值)2污染物的化学性质3)生物净化:吸收、分解或降解、转化9.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体内?呼吸道吸收有何特点?1)呼吸道:气体、蒸汽、气溶胶特点:肺泡总表观面积大,壁薄,毛细血管丰富:吸收迅速不经肝,直接进入大循环影响因素:1肺泡/血液浓度(分压))差大,吸收快2血/气分配系数大,易吸收入血3颗粒大小、分散度、溶解度4活动强度、肺通气量5环境气象因素2)消化道: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特点:1主要经小肠吸收2绒毛增加吸收面积600倍3扩散方式为主,也可经载体4可在肠肝循环过程中反复被吸收影响因素:1pH值2胃肠道内容物多少、排空时间、蠕动状况3)皮肤特点:1主要经表皮,少量经毛囊、汗腺、皮脂腺2透过三层屏障【a表皮角质层b连接角质层c基膜(表皮与真皮间)】3不进入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影响因素:1脂/水分配系数:易溶于脂、难溶于水、易挥发:吸收少,如苯易溶于脂、水、不易挥发:吸收多,如有机磷2皮肤完整性10.环境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从机体排出?1肾脏2肠道3汗腺、唾液、乳汁、月经及毛发4呼吸道11.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12.环境污染可引起哪些疾病?1公害病:1伦敦烟雾事件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水俣病事件2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3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4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13.评价环境污染物(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什么?半数致死剂量(LD50):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14.试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表现形式。

预防医学2 知识点

预防医学2 知识点

.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al):是从医学中分支出来的独立学科,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制定预防措施和决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健康:身体、心理以社会适应都处于完好状态3.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以其中的各种因素。

4.生态平衡(ecologicalbalance):生态环境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生物学种群与数量,各生物群落之间的数量比例之间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5.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可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但金属及某些难分解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不断浓集,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高于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称为生物富集作用6.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s):环境污染物可沿食物链在生物体间传播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加,使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浓度远高于低位营养级体内浓度,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7.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结构的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平衡破坏,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8.公害(public nuisance):人为造成的广泛的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

9.环境污染物的自净:环境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后,在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的总量或浓度下降的过程10.毒物(toxicant):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很少剂量进入人体即能产生病理损害作用的物质11.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endocrine disruptors):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对整个机体及其后代,甚至整个群体的健康产生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又称环境雌激素12.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含有大量磷、钙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体,使藻类及其他水生浮游生物大量迅速繁殖,使水中的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13.生物地球性化学疾病(biochemical disease):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使当地土壤、水、植物中某些微量元素过高或过低,是当地人或其他动物从环境中对该元素的总摄取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需要而引起的疾病。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绪论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自然与社会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等目标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亚健康人群)。

2、研究内容:描述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健康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研究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法3、研究方法:主要是医学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4、研究重点: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疾病连续带:即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各种健康决定因素影响,有一系列渐进相连的集体状态或健康标志呈现。

A型行为:这种模式表现为主动不断地给自己工作加压,力求工作最佳;不知道休息,除必需的睡眠、吃饭时间外,都在工作或想着工作,没有休息日;竞争性强,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差,总想在各方面超过别人;时间紧迫感强,如自己休息,就感到浪费生命和时光,分秒必争。

→冠心病、高血压C型行为: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

行为退缩。

易出现无助、无望的心理状态。

→恶性肿瘤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高度哲学概括,是人们对生命过程、健康及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和历史总结,并据此指导卫生工作实践和医学教育,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是医学工作者重要的理论武器。

生物医学模式:是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在认同人的生物属性同时,兼顾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疾病谱:通常是指对发生较多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前十位疾病顺序的排列。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三版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三版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三版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宏观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建立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措施机体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疗措施和药品环境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传染病应做到“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1、环境: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预防医学所研究的环境是由环绕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构成的。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

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质量下降。

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迁移,自净,转化(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转化形成的称为二次污染物。

)4、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能从环境介质中浓缩某些污染物,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可显著高于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从而形成以食物形式进行物质转移的锁链关系。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

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

(LA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水俣病。

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一痛痛病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人类健康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包括许多知识点,下面将归纳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来防御病原体的侵袭。

常见的疫苗包括麻疹、流感、肺炎等,它们可以有效降低相应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公共卫生的关键措施。

二、健康饮食饮食是人类维持健康的基础,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许多慢性疾病。

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等。

此外,适当的膳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三、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强度,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体育锻炼都应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预防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适时寻求帮助,缓解压力,并培养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

同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环境健康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预防环境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净化空气、保障饮水安全、加强废弃物治理、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等。

此外,遵守环境卫生规范,加强环境检测和监测,也是预防环境疾病的重要手段。

预防医学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更是为了我们能够根据这些知识来预防疾病,保护自己的健康。

预防医学的核心是预防,而不是治疗。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注重预防,从小事做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才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的风险,提高我们的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预防医学的概念,特点及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预防和消灭病害,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生产环境与生活条件。

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个体和群体,侧重于群体;工作重点——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研究重点——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将环境与人体作为一体研究;研究策略——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具有先行性,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和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发展,侧重于宏观领域3.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1)各类疾病和健康在不同空间、时间和人群的分布规律及影响2)环境对健康的影响3)制定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4.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原因分析评价的基础: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维护个体和人群健康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个体),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群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环境因素和健康的方法:环境卫生与环境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决策、实施与控制费用:卫生管理学第二节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收入,社会地位,教育,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网络,就业,工作条件♦物质环境♦个人因素,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健康的婴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因素,个人的能力和技能♦社会服务2.医学模式即医学观♦是指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看法,以及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医学模式既体现医学观,也体现方法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又称“生态医学模式”健康或疾病是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系统到人,以及由人、家庭、社区、人类构成概念化相联系的开放系统,在这系统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互为因果、协调制约,共同影响人的健康。

3.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指导作用社会预防观建立;三维健康观建立;促进卫生服务模式向预防、医疗和保健综合转变;有利于公共卫生建立和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合格人才♦健康观的观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第五节1.三级预防策略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笔记【分章节】

预防医学笔记【分章节】

预防医学彩色笔记【分章节】第一章绪论一、预防医学的概述1.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主要对象。

2.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疾病的因子-—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已患病者,促康复3.任何疾病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

第二章医学统计学方法一、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同质:除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因素相同变异:同质基础上被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

总体:同质的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样体: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所组成。

误差:观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主要有①系统误差:仪器或标准不符等造成,可影响原始资料准确性,必须克服。

②随机测量误差: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结果不一致,应米取措施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③抽样误差:总体抽样得到某变量值的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如发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用P 表示。

P值0-1,PWO.05或PVO.01―-小概率事件PW0.05为事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V0.01为事物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变量:观察对象的特征或指标;测量的结果为变量值。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一基础、最关键;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二、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频数表:组数通常选择8-15之间;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必须包含全部数据,一个数据只能归属某一组,实际组段在每组中只包含下限(一)集中趋势指标1.算术均数:u总体均数。

样本均数一x,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2.几何均数:G表示。

同一组观察值的几何均数总是小于它的算数均数3.中位数:M;奇数一-中间;偶数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4.百分位数:P;从小到大分成100等分,分割界限上的数值x就是百分位数。

(二)离散趋势指标离散二距方标差,正态标准差最佳,偏态四分数最佳1.极差/全距:R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越大说明离散程度越大。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绪论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医学工作在个体、社区、群体、水平进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防止劳动力过早丧失等医学实践的一门独立医学学科。

皇帝内经: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健康: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健康决定因素:生活及行为方式、人类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疾病自然史:生物学发生期、亚临床期、临床期、结局三级预防: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预防(提高生存率)自然环境与健康环境卫生学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

环境: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体或人类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地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者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大气污染的成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炉灶气态污染物:可以形成酸雨的酸性气体、温室气体、对人体有毒的气体大气颗粒物: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可入肺颗粒物PM2.5、PM0.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急性危害(烟雾事件、突发性污染事故)慢性危害(COPD等呼吸疾病)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微小气候、太阳辐射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燃料燃烧和烹饪、人类活动、建筑和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水污染的分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常见水体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汞--甲基汞-水俣病、酚、多氯联苯--米糠油中毒事件)生物性污染(介水传染病--接触饮用被污染的水源、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发生的传染性疾病、水体富营养化--含大量氮磷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死亡,以至水质恶化,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群健康的现象)公害病:环境污染引起,由政府认定的地区性环境污染疾病,具有医学和法律的双重含义。

水质标准:106项42常规指标64非常规指标水质净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土壤污染的来源:农业、工业、生活、交通痛痛病:慢性镉中毒肾脏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由于地壳表面元素的分布不均一,局部地区气候的差别,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1.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

3.三级预防理论:
第一级预防是病因的预防,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二级预防是慢性非传染病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传染病的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三级预防是合理治疗疾病并防止伤残,延长生命。

4.流行病学的n个原则:
(1)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的考查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

(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
(4)代表性原则
第二章
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特定人群中某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某期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2.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3.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

(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病例的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
(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4.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一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死亡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5.病死率(致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该病人数。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

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观点:预防为主对象:外界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任务: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提出有关卫生要求;采用公共卫生措施。

目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常用单位:空气mg/m3,水mg/L,食品mg/kg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

生活方式:营养、风俗习惯。

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管理与设施生物遗传:各类遗传性疾病三级预防即以人群为对象,针对健康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地搞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保健服务。

三级预防下分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要早报告、早隔离,可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对非传染病诊断愈早,预后愈好,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防止并发症、病残和死亡和康复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突然发生的四种情形:⑴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⑶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⑷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初级卫生保健是指对居民实施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内容:(1)增进必要的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

(2)创建清洁卫生的环境。

(3)开展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

(4)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5)地方性疾病的防治。

(6)针对主要卫生问题展开健康教育。

(7)常见病和常见伤害的有效处理。

(8)提供基本药物。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环境即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预防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笔记-任务2

《预防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笔记-任务2

《预防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笔记-任务2一、预防医学概述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旨在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它以“健康生态模型”作为其工作模式,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

二、疾病预防的基本概念1.健康: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三级预防策略:o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通过采取措施促进健康或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以及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o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o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传染病的流行规律:o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

o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

o人群易感性: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包括新生儿的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免疫人口的死亡或免疫力自然消退;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因素包括预防接种、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2.传染病防制措施:o控制传染源:管理传染源,如隔离、治疗等。

o切断传播途径:如消毒、杀虫、灭鼠等。

o保护易感人群:如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等。

3.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o禽流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做好环境消毒工作等。

o艾滋病: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安全套、血液安全检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

o性传播性疾病:安全性行为教育、早期检测和治疗等。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概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且病因复杂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环境与健康*职业病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剂量—反应关系3.在同一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4.如果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 预后良好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法定诊断机构集体诊断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与国家和患者的切身利益有关!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

*职业病诊断应综合三方面的因素(1)职业史:重要前提主要内容---工种工龄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时间数量接触方式防护措施使用情况同工种其他人患病情况排除类似职业病的非职业性接触(2)生产环境的劳动卫生调查主要内容---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环境卫生条件防护措施及使用效果等车间中有害因素的水平(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等症状和体征是否符合某一职业病的特征特别要注意早期典型症状和体征铅(lead, Pb)(一)理化特性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密度11.3,熔点327℃,沸点1525℃,不溶于水,可溶于酸(二)毒理吸收:呼吸道40%(肺泡弥散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PbO入血消化道(5%~10%)皮肤分布: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小部分在血浆--血循环(血浆蛋白结合铅可溶性PbHPO4)初期:肝、肾、脾、肺、皮肤后期:骨毛发牙齿(不溶性Pb3(PO4)2形式)不溶性Pb3(PO4)2----缺钙、感染、饮酒、外伤、药物等---可溶性PbHPO4--入血--铅中毒症状发作排泄:铅的生物半减期5~10年:主要途径:尿 20~80 g/天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毒作用机理:对各系统器官均有毒性作用血液系统●卟啉代谢障碍(较为重要的影响和早期变化之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消化系统:平滑肌痉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肾脏:肾功能异常(三)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多为非职业性因素) : 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脑病(2)慢性中毒(生产中多见)1)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征: 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失眠和食欲不振等周围神经病: 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腕下垂铅中毒性脑病: 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或脑神经受损的症状2)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铅线:“蓝黑色”,硫化铅颗粒沉积铅绞痛(lead colic):常伴有铅麻痹等神经系统征象,中或重度急慢性中毒时发生腹绞痛是慢性中毒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

4)血液和造血系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轻度),周围血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4)其它症状: 肾脏:慢性间质性肾炎,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女性:月经不调、流产、早产婴儿:母源性铅中毒(五)诊断及处理原则诊断依据:①职业史②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③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诊断分级:观察对象/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EDTA)“过络合综合征”(六)治疗1、驱铅治疗①依地酸二钠钙(CaNa2②二巯基丁二酸钠③二巯基丁二酸胶囊2、一般治疗:葡萄糖酸钙(静注)or阿托品(肌注)3、对症治疗: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汞(mercury, Hg)(一)理化特性银白色液态金属,熔点-38.7℃,沸点357 ℃,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溶于硝酸、类脂质常温下可蒸发,表面张力大 ,易沉积在空气的下方汞蒸气易被粗糙的墙壁和地板、天花板、工作台、工具及衣服所吸附,成为持续污染空气的来源。

(二)毒理吸收: 呼吸道(75%)入血消化道(金属汞极少,汞盐及有机汞易吸收)皮肤(金属汞少量,有机汞可吸收 )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血循环初期:全身各器官数小时后:向肾脏集中其次是肝、心、中枢神经系统金属汞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胎儿的毒性远较无机汞化合物为强。

排泄:主要途径:尿(70%)次要途径:唾液、汗腺、乳汁、粪便、月经血半衰期:60d。

中毒机制(汞中毒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Hg-SH反应是汞产生毒作用的基础与体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Hg2+具有高度亲电子性,对体内含有S、O、N等巯基、羰基、羟基、氨基、磷酰基等有很强的攻击力。

*Hg2+尤其是对巯基有高度亲和力,结合成稳定的硫醇盐,是汞毒性机制的核心(三)临床表现(1)慢性中毒(长期接触汞蒸气所致)脑衰弱综合征(易兴奋症):脑皮层抑制减弱。

入睡困难、早醒多梦震颤:细微震颤→粗大的意向性震颤→类似帕金森病口腔-牙龈炎:“汞线”其他:胃肠功能紊乱、肾功能损害、脱发(2)急性中毒短时内吸入汞蒸汽(>1mg/m3):1.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2.口腔-牙龈炎3.急性胃肠炎 3.汞毒性皮炎4. 间质性肺炎5.尿蛋白、红细胞、管型口服汞盐:1.急性腐蚀性胃肠炎2.汞毒性肾炎3.急性口腔-牙龈炎4.急性肾衰(四)诊断及处理原则:诊断依据:①职业史② 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③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诊断分级:观察对象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五)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为巯基络合物①二巯基丙磺酸钠(肌注)②二巯基丁二酸钠(静注)③ 2,3-二巯基1-丙磺酸(口服)④四巯基丁二酸(口服)使汞与蛋白质结合口服汞盐患者不应洗胃。

需尽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也可用0.2%~0.5%的活性炭吸附汞。

苯(benzene,C6H6)1.理化特性芳香气味、脂溶性、极易挥发的液体,蒸气比重重于空气,易沉积于空气的下方溶于有机溶剂,易燃易爆(爆炸极限1.4%〜8%)3.毒理:呼吸道吸入 (皮肤吸收少量消化道吸收意义不大)10%分布于骨髓、脑、神经系统产生毒作用毒作用机制:急性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慢性毒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认为主要是苯的代谢产物被转运到骨髓或其他器官而表现为骨髓毒性,或引起白血病。

➢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与分化调节➢DNA损害➢苯的代谢产物氢醌与纺垂体蛋白共价结合抑制细胞增殖➢ras、c-fos、c-myc等癌基因被激活5. 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轻度:粘膜刺激症状,皮肤潮红、兴奋、酒醉状态,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重度:上述症状加重→昏迷、谵妄、抽搐、脉细、呼吸浅表、BP↓→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慢性中毒1)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综合症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2)造血系统(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点)白细胞异常(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有中毒性颗粒、空泡和破碎细胞)血小板↓,伴有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出血及紫癜,月经过多全血细胞减少(再障)白血病多为急粒3)其它:皮肤干燥、脱屑,以致皲裂;过敏性湿疹,自然流产及畸形儿↑,乳汁分泌↓5.诊断急性: ①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史②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表现慢性: ①较长时间接苯作业史②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调查资料③造血功能障碍注意:对血象的动态观察,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

7.治疗:(1)急性中毒:1)迅速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的场所,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2)静脉注射葡萄糖醛酸或VitC的使用(辅助解毒),忌用肾上腺素(2)慢性中毒:同内科。

重点是恢复造血功能,如用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和升白细胞药物等,并给予对症治疗。

8.预防: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作业9.健康监护:各种血液疾病、月经过多、血象低者禁忌从事苯作业;定期体检,重点监测血象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1.理化特性:多数沸点高,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醇、醚、氯仿及其他有机溶剂。

这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脂溶性,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尤其是液态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2.毒作用共同点1.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Hb)(苯胺和硝基苯为最典型)在RBC中存在MeHb还原酶系统,在其作用下,可使MeHb还原成HbFe2+。

因此,体内已形成的少量MeHb在停止接触或积极治疗后,可逐渐减少。

2.溶血作用:苯胺、硝基苯〉〉苯胺、硝基苯:1)RBC内的还原型GSH↓〉〉RBC膜失去保护2)珠蛋白分子中的-SH〉〉珠蛋白变性〉〉“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RBC破裂>>溶血Heinz小体的量与溶血的轻重程度不一定呈平行关系3.肝脏损害:(1) 直接:三硝基甲苯(TNT)、硝基苯、二硝基苯等可损害肝脏细胞,而引起中毒性肝病。

(2) 间接:大量的RBC被破坏,血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物沉积于肝脏,引起继发性肝损害,但较易恢复。

4. 泌尿系统的损害1)引起肾实质性损害,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出现血尿2)严重者发生化学性膀胱炎,如5-氯-邻甲苯胺引起出血性膀胱炎5. 皮肤粘膜的损害和致敏作用此类化合物易经皮肤吸收,故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如对苯二胺、二硝基氯苯等皮肤和眼睛的强烈刺激,如二氨基甲苯6. 晶体损害:中毒性白内障7. 致癌作用:联苯胺、α-萘胺、β-萘胺等可引起膀胱癌。

1.苯胺(C6H5NH2)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挥发,具有特殊臭味,久置颜色可变为褐色(1)毒理:主要经皮肤(2)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缺氧溶血2)慢性中毒:类神经症皮肤损害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等体征;红细胞中可出现赫恩小体2.三硝基甲苯(TNT)1)急性中毒(生产条件少见)轻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部及右季肋部疼、口唇呈蓝紫色,可扩展到鼻尖、耳廓等。

重度:上述症状加重,尚有意识不清,呼吸浅表、频速、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角膜及腱反射消失,重者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2)慢性中毒中毒性肝损害中毒性白内障血液改变皮肤改变其他刺激性气体中毒1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急性中毒。

2.毒作用:对机体作用的共同点:对眼、呼吸道粘膜以及皮肤有刺激作用。

与水溶性、空气中的浓度及接触时间有关1.水溶性:大→局部损害明显:Cl2、SO2、NH3、HCl 小→呼吸道深部→肺水肿: NxOx、COCl22.接触的浓度和时间:1)浓度低、时间短——局部刺激为主2)浓度高——局部损害和全身反应:如喉痉挛、支气管痉挛。

反射性中枢抑制→昏迷、休克肺水肿是刺激性气体引起的最严重的病变之一。

3.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1)眼结膜及上呼吸道炎症:流泪、畏光、结膜充血、流涕、喷嚏、咽部肿痛、呛咳、胸闷等(2)喉头水肿或痉挛:呼吸困难、紫绀等(3)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4)皮肤损伤(5)中毒性肺水肿:分为四期**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1.刺激期:表现为上呼吸道炎或合并有支气管肺炎。

症状:呛咳、气急、流涕、咽干、咽痛、胸闷、呼吸困难及全身症状2.潜伏期:刺激期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相对稳定,但潜在的肺部病变仍在发展,为“假象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