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步测量表

合集下载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站15- 1 仪器高1.597 m 测站高程102.6729m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 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4仪器高 1.679m 测站高程103.8049M 后视点15-5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 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6仪器高 1.639m 测站高程103.8729M 后视点15- 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7仪器高 1.458m 测站高程102.3439 后视点15-8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8仪器高 1.546m 测站高程101.6609M后视点15-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 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10仪器高 1.641m 测站高程100.1949M 后视点15-9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1补测仪器高 1.512m 测站高程102.6729M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4补测仪器高10461m 测站高程102.822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5仪器高 1.572m 测站高程100.5369M 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9补测高 1.498m 测站高程102.2319m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

碎步测量记录表格(1~6)

碎步测量记录表格(1~6)
1.412
0
07 20 06
7.3
0.000
100.076
E7
10
0
18 10 24
8.1
0.012
100.088
E8
1.443
1.378
0.065
1.412
0
45 14 00
6.5
0.000
100.076
E9
1.443
1.350
0.093
1.398
0
55 21 12
0.261
1.442
0
74 16 06
26.1
-0.034
99.751
碎步点号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尺间隔L
m
中丝读数
:视线高v
竖直角α
水平角β
° ′ 〞
水平距离
D=KLcos2α
高差m
h=Dtanα+i-v
高程m
H=测站高程+h
点号
备注
B11
1.610
1.282
0.328
1.447
0
77 00 06
15.3
-0.087
99.836
C16
1.581
1.397
0.184
1.488
0
113 02 48
18.4
-0.068
99.855
C17
1.583
1.380
0.203
1.482
0
119 10 48
20.3
-0.062
99.861
C18
1.580
1.335
0.245

RTK测量记录表

RTK测量记录表
IRTK碎步测量记录表
项目名称 测量时间: 年 月 坐标系统: 基准站 仪器型号: 流动站 仪器型号: 测点 点名 固 定 差 改 正 固定差改正数: 点号 点名 点 校 核 日 天气: 组长: 高程系统: 仪器编号: 数据链方式: 仪器编号: 数据链方式: 已知点X坐标 实测点X坐标 已知点Y坐标 实测点Y坐标 已知点H坐标 湿度: 测量员: 中央子午线: 参数计算: 实测点H坐标 计量单位:m 记录员:
备注
X已知/X实测
△X
Y已知/Y实测
△Y
H已知/H实测
△H
计算:平均△X= 点号 点名
;平均△Y= X(观测) Y(观测)
H(观测)
;平均△H= X平均数 Y平均数
H平均数
备注
碎 步 测 量
IRTK碎步测量记录表
项目名称 测量时间: 点号 年 月 天气: 日 湿度: 点名 X(观测) Y(观测) 组长: H(观测) X平均数 测量员: H平均数 计量单位:m

校园碎步测量

校园碎步测量

校园碎步测量
测区概况
实习区域位于咸阳师范学院西门家属楼周边区域,地势平坦,地理位置良好,周边地物有道路若干条,家属楼若干,还有绿化区域,民族餐厅,居味苑等等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会利用全站仪进行碎步测量,掌握碎步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要求熟练掌握利用CASS绘制地形图的方法与技巧。

二、仪器与工具
全站仪1个,三脚架1个,对中杆2个,棱镜2个,卷尺1把,说明书1本.
三、实验步骤
1、碎步点的选择:1)选取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2)选择地物轮廓线的转折点。

2、施测步骤:1)在控制点上架好全站仪,开机进行对中,整平;2)打开已存测绘文件,在测站设置中进行测站定向;3)仪器定向后,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步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步点上的棱镜,操作仪器并记录;4)之后,自动回到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碎步点上的棱镜,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步点的三维坐标。

3、内业数据传输及成图的方法及具体过程:1)打开全站仪,打开所测文件,在文件菜单下,点击导出,选择“.dxf”文件导出到硬盘中,完成内业数据传输;2)在CASS软件中打开
该数据,进行成图;3)运用CASS相关功能,以所测得的点为依据,绘制出平面图。

四、内业处理
平面图见附录
五、注意事项
1)保护好全站仪等外业测量仪器、工具;2)每测完一个点就要在草图上标记,便于明确已测地物;3)进行碎步点测量时,不能过多或过少,要做好碎步点测量的选取工作;
六、个人总结
七、附录。

测量·碎步

测量·碎步

4. 碎步测量4. 1 碎步点的选择地形图是根据测绘在图纸上的碎步点来勾绘的,因此碎步点的正确选择是保证成图质量和提高测图效率的关键。

一般碎步点应该选在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上。

我组在选择地物特征点的时候都选择了可以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例如房屋的房角,河流、道路的方向转变点,道路交叉点等。

我组为求精确,确定了三百多个碎步点。

连接所选特征点,便简单地绘出地物形状。

测地貌时,碎步点我们选择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山脚、谷口、洼地、台地、沟底、河川湖池岸旁的坡度和方向变化处。

为了能如实地反映地面情况,即使在地面平坦或坡度变化不大的地方,我们也是每隔一段距离就采点立尺测量。

4. 2 碎步点的测量方法经纬仪测图法是按极坐标定位的解析测图法。

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再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出测站点至碎步点的平距及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首先安置仪器,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A上,对中、整平,量出仪器高度i。

瞄准点B,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将绘图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体一致。

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ab线即为图上起始方向线;然后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圆心固定在a点上。

然后立尺。

在立尺之前,立尺员应根据实地情况及本测站实测范围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然后依次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

接着是观测。

观测员转动经纬仪照准部,瞄准1点视距尺,读取下、上、中三丝读数,然后读取竖盘数和水平角,同法观测2、3…各点。

在观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其归零差不应超过4′;否则,应重新定向,并检查已测的碎步点。

《碎部测量》PPT课件

《碎部测量》PPT课件

●测站A安置全站仪,后视B;
后视B
● A、B坐标和高程以及测站
数据预置于全站仪内。
9.4 电子全站 仪数字化测图
●测点P放置棱镜,对P点
进行坐标测量,全站仪
中 自动记录P点的三维坐
国 地

(测点代码须输入),
质 逐点观测。

学●将全站仪内数据文件输
信 工
入计算机,经测图软件 处理、编辑成数字化地
学 形图。
1. 测定地貌特征点 2. 连接地性线 3. 求等高线通过点 4. 连接等高线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内插等高线通过点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信 工 学 院
2022/2/17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h=2m
A点高程:21.2m,B点高程:27.6m
中 d0=48mm



大 学
h1 h0
信 工
d1 d0
900

国 地
800




700
工 学
800
院 2022/2/17
900
梁新美
1000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3、 展绘控制点
将图幅内所有控制点展
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
右侧以分数形式注明点
中 国
号及高程。最后用比例
地 质
尺量出各招邻控制点之
大 间的距离,与相应的实

地距离比较,其差值不
信 工
应超过图上0.3mm。
◆人工编辑
梁新美
显示屏 软盘 打印机 绘图仪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9.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碎步测量实验报告

碎步测量实验报告

#### 引言碎步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记录行走步数和步伐长度,可以评估个体的行走能力和身体平衡状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碎步测量方法,对实验者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 实验目的1. 了解碎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评估实验者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

3. 分析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 实验原理碎步测量是通过记录行走步数和步伐长度来评估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的一种方法。

实验者按照指定路线行走,记录步数和步伐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行走速度、步频等指标。

#### 实验材料1. 全站仪2. 碎步测量记录表3. 步频计4. 年龄、性别调查问卷#### 实验步骤1. 实验者按照指定路线行走,记录行走步数和步伐长度。

2. 使用全站仪测量行走距离,并记录数据。

3. 使用步频计测量步频,并记录数据。

4.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行走速度、步频等指标。

5. 收集实验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6.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

####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行走速度分析表1:实验者行走速度统计表| 实验者编号 | 年龄(岁) | 性别 | 行走速度(m/min) || :--------: | :-------: | :--: | :--------------: || 1 | 25 | 男 | 105 || 2 | 30 | 女 | 100 || 3 | 35 | 男 | 95 || 4 | 40 | 女 | 90 || 5 | 45 | 男 | 85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实验者的行走速度逐渐降低。

2. 步频分析表2:实验者步频统计表| 实验者编号 | 年龄(岁) | 性别 | 步频(步/min) || :--------: | :-------: | :--: | :-----------: || 1 | 25 | 男 | 140 || 2 | 30 | 女 | 130 || 3 | 35 | 男 | 120 || 4 | 40 | 女 | 110 || 5 | 45 | 男 | 100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实验者的步频逐渐降低。

碎步测量

碎步测量

碎部测量一.概念碎步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特征点碎部测量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工作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碎部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图、地面数字测图及航空摄影测量等。

2.传统测图传统测图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

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传统测图工作程序:①在收集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拟定技术计划;②进行测区的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③进行测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保证测图工作顺利进行;④在测站点密度不够时要对测站点进行加密;⑤逐点完成碎部测图工作;⑥进行图边测图和野外接图;⑦组织检查和验收;⑧野外原图整饰及清绘等工作二.测图方法(一)传统测图1.准备工作: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测图规范、地形图图式、控制点成果以及任务书和技术计划书等。

仪器与工具准备:种类繁多,小物件较多,认真准备,以免遗漏,对测图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检验与校正,使其能满足测图要求。

图板准备: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经纬仪测图所用图纸:一面打毛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0.07~0.1mm,并经过热定型处理。

具有伸缩性小、无色透明、不怕潮湿等优点,便于使用和保管。

测图前,要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直角坐标格网,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0×10cm方格网。

坐标格网绘制可采用绘图仪、专用格网尺等工具进行。

坐标格网绘制好后,必须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方格网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3mm;各小方格的顶点应在同一条对角线上,小方格的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1mm;图廓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2mm。

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填写范本

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填写范本

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填写范本---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单位: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施工者:____________检测点编号初始标高(m) 测量标高(m) 高差(m) 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注:1. 检测点编号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2. 初始标高为已经固定的点位标高。

3. 测量标高为本次测量的实际标高。

4. 高差为测量标高减去初始标高得出的数值。

5. 备注栏填写特殊情况,如测量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泥碎石稳定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水准测量则是评价水泥碎石稳定层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准确记录水泥碎石稳定层的水准测量数据,我们需要填写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

这个表格可以帮助施工者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水准数据,进而为工程质量的监控提供依据。

首先需要确定填写的单位和工程名称,这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管理。

接下来要填写的是日期和施工者的尊称,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追溯数据记录的时间和责任人员。

在填写具体的测量数据时,需要按照检测点编号进行编号,并填写初始标高、测量标高和高差等数据。

在填写时,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在填写高差时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

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情况,例如设备故障或者外界因素干扰了测量结果,都可以在备注栏中进行记录。

在本次文章中,我将从水泥碎石稳定层的定义和施工作用入手,逐步展开对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的填写范本进行解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清晰、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从简单到复杂的角度,对水泥碎石稳定层水准测量记录表的填写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对于水泥碎石稳定层的定义和施工作用,我们首先要明确水泥碎石稳定层是指将碎石与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地面上形成的一种材料层。

这种材料层可以起到增强地面承载能力、防止地基沉降和抗冲刷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