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决策模式
决策的模型与影响因素
隐含偏好模型流程图
识 别 问 题
选择隐含偏好方 案B
确定选择性候选
将隐 含偏 好方 案与
隐含偏好方案B>证 实性方案C
方案A,C,D
证实
性候
确定证实性候选 方案C
选方
案比 较
选择偏好 方案B
返回
4,直觉决策模型
含义:
一种从经验中提取信息的无意识加工过程, 一种不经过复杂的逻辑操作而直接、迅速地感
第三步:给标准分配权重
评为10分
决策标准
权重
1 受聘可能性
10
2 事业发展空间 10
3 企业名气
9
4 收入水平
8
5 专业对口
7
6 地理位置
6
7 业余生活质量 4
8 企业规模
3
9 与父母的距离 2
10 周边环境
2
依据该标准,为剩 下的标准评分
最优化决策模型
识别问题 确定标准 分配权重 开发方案 评估方案 作出抉择
特点: 备选方案的先后顺序对决策结果非 常重要;决策者往往通常从容易得到 的方案开始,而富有创造性、独到的 方案可能没有机会参与评选决策过程 就结束了。
返回
3,隐含偏好模型
含义: 在决策过程开始时,决策者已经选择 了一个自己偏爱的方案(有时他自己并 没有意识到),其后的决策分析过程只 是使自己和周围的人确信他的隐含偏爱 方案确实是“恰当的”。
返回
(二)群体决策模型
1,渐进决策模式
含义: 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 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 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 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主要原则:
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
渐进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的异同点1、不同点:(见表格)(1)模型的理论假设不同,理性模型是假设人是一个经济人、有限理性人,而渐进模型则是假设人是一个有限理性人(2)手段与目的不同,理性模型是从目标到手段,而渐进模型是从手段到目标(3)认识论基础不同,理性模型是奠定在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的,而渐进模型则是奠定在后实证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
(4)政策制定的依据不同,理性模型具有科学性、技术性,而渐进模型具有政治性、价值型(5)行为与结构不同,理性模型是个体及组织行为,而渐进模型则是结构、制度(6)民主与精英的取向不同,理性模型趋向精英化,而渐进模型趋向民主化2、相同点(1)两者都遵循事物的前进法则。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决策活动采取渐进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前进,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
渐进决策模型正是对这一规律深陈家刚-被误导的关系:渐进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9刻认识的体现。
理性决策模型也并不主张违背这一法则,而是充分尊重这一法则。
为此,它主张,决策必须对前途充满信心,对现实有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正视客观现实,充分重视前进中的阻碍因素。
遵循事物的前进法则,是理性决策现实性的根本保障之一。
(2)两者都能体现知行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
渐进决策的过程与之完全一致: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逐渐地迈向预定目标。
这就是渐进决策过程的一种描述。
理性决策也同样遵循这一决策过程的引导。
它是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
它既强调认识的实践来源,也强调认识的实践运用和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脱离实践的决策不会具有现实性,脱离认识的决策不可能体现理性。
违背实践与认识辩证法的决策,不可能是理性的或实践的。
实现知行观的统一,是理性决策的理性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又一根本保障因素。
现代管理学复习题-判断填空
三、判断说明题1.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判断:正确。
说明:管理学应该而且能够广泛运用数学知识,实现更高程度的科学化与精确化;另一方面,人作为管理最重要的资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情况下只能进行定性分析.2.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满意决策准则”。
判断:错误。
说明: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决策准则”.理性决策模式认为,决策者是理性的,可以从方案设计中选出最优的决策方案.3.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采取低组织高关心的领导方式,其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就高。
判断:错误。
说明:领导四分图理论认为采用高组织高关心领导方式,对组织和对人都关心的领导者,其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才高。
4.行为研究和价值研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范畴,在实际应用中应将二者截然分开。
判断:错误。
说明:行为研究和价值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范畴,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行为研究经常会涉及价值或价值判断,所以不能将二者截然分开。
5.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决策辅助技术,离不开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的支撑。
判断:正确。
说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分析过程就是在系统分析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所以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决策辅助技术,离不开各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的支撑。
6.管理层次的数量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判断:正确。
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7.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判断:错误 .说明:传统人力资源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招募人员,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
8.赫伯特•西蒙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可能达到最优程度,而只能追求一种满意的决策结果.判断:正确。
说明:因为人们没有求得“最优化”的才智和条件,所以在现实决策中只能满足于“令人满意 "的标准。
9.系统优化的进程是绝对的,可以使系统达到最优。
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的关系讲稿
导入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决策中有理性的思维,也有非理性的情绪,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孰优孰劣的讨论。
理性决策理性是一种在大脑清醒,无任何感情色彩下的一种状态。
任何问题,在加入感情以后往往会偏离你在理性状态下的思考路线。
理性决策通俗来说便是,你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候的答案。
当发生任何事的时候,在思考解决时。
只以问题为中心,而没有参加自己或者能波动到你的人的情绪,那时候的答案是最理智的。
以旁观的角度来思索自己的问题,你便能理性。
定义:具有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所做的完全客观的和合乎逻辑的决策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
说到理性决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理性决策模型,简称理性模型(rational modal)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的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
"经济人"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
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二是完全理性。
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理性决策的重要假设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问题是清晰的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目的是给定的、单一的并且是明确的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简述消费者决策的四种模式
简述消费者决策的四种模式
消费者决策的四种模式包括:理性决策模式、认知取舍模式、经验决策模式和情感决策模式。
1. 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基于逻辑和思考,消费者会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评估各种选择的优劣,并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做出决策。
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会衡量各种因素,如价格、质量、功能等,以找到最佳的选择。
2. 认知取舍模式:认知取舍模式指的是消费者从多个选择中做出折中或权衡的决策。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能会在价格、质量、品牌声誉等多个因素之间进行取舍,并根据个人偏好和权衡来做出决策,而不是追求单一的最优选择。
3. 经验决策模式:经验决策模式基于消费者过去的经验和习惯。
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倾向于购买他们过去认为可靠和满意的品牌或产品。
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遵循习惯和惯例,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其他选择。
4. 情感决策模式:情感决策模式是指消费者根据个人的情感需求和欲望做出决策。
消费者可能会受到品牌形象、广告、社会影响等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选择符合其情感需求和个人形象的产品或品牌。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可能更多地受到直觉和情感的驱动,而不是理性考虑。
公共部门决策名词解释
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2、渐进模式
这一模式的大意是,政策制订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它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订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
3、公共部门决策体制:
4.系统性
5.可行性 (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环境)
6.应变性
11、灵感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联想就是从已有的概念或事件引出新的结论或办法
12、效果预测:是分析决策方案实施的客观条件变化以及各种可能的后果,以评估和完善行政方案
13、效果是指决策方案的实施所产生的有效结果;
是指公共部门决策的组织机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行政决策体制:
是指用制度加以固定的承担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权、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总称
5、信息:
人们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获得的有关事物的特征 及运动状态的表述
特点:广泛性、无限性、共享性、可开发性、时效性、可传递性
6、决策信息:
是指为决策而收集整理的,或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对决策有用的情报资料。有特有的表现形式、书写格式、传递要求,覆盖面广、权威性强、灵敏度高。
7、决策控制系统:
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对决策过程实行控制的组织系统
8、问题:
问题:因人的预期、需求与实际满足状态间出现差距,而欲谋求解决的情境或状态
效益分析就是将每一方案的预期效果与实施这一方案所付出的成本加以对照、比较
14、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着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科学决策是把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运用于决策分析,还包含了民主性
外交决策研究中的理性选择模式
外交决策研究中的理性选择模式一、本文概述《外交决策研究中的理性选择模式》一文旨在探讨理性选择理论在外交决策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力。
理性选择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决策分析工具,为理解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介绍了理性选择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其核心概念、假设以及在外交决策中的应用方式。
随后,文章详细分析了理性选择模式在外交决策中的实际运用,包括政策制定者的决策过程、影响决策的因素以及决策结果的评估等。
本文还讨论了理性选择模式的局限性和挑战,包括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决策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决策者的心理和行为因素等。
文章总结了理性选择模式在外交决策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剖析理性选择模式在外交决策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框架,以更好地认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决策机制。
本文也希望能为外交决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二、理性选择模式概述理性选择模式(Rational Choice Model)是外交决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框架,它源于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并在国际关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该模式假定国家行为体在做出外交决策时,会基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理性的计算和选择。
理性选择模式强调决策者的理性、自利和计算能力,认为决策者会根据各种可能的结果和利益得失来评估不同的政策选项,并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案。
在理性选择模式下,外交决策被视为一个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决策者会根据国内外环境、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规则等多种因素,构建一个决策模型或决策函数,通过比较不同政策选项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来选择最优的外交策略。
理性选择模式强调决策过程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认为外交决策应该是基于客观分析和理性计算的结果,而非受到主观情感、价值观念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干扰。
理性选择模式在外交决策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8第八章行政决策
这是由亚当·斯密提出,被西蒙称之为经济人的无限理 性决策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人被假定为具有全知全能理性的人,经 济人能为他要完成的特定目标采取各种措施,选择最佳方 案,即选择经济效益(利润)的最大化决策者能够通过其 理性的认识能力确切知晓整个社会的价值重心,能够寻找 到达成目标的所有决策方案及其后果,知道每个决策选择 方案的收益与费用比例,知道每个方案的价值和优劣性, 从而排出优先顺序,然后从中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方案
(4)并非所有行政人员做出所有决定的过程都属于行 政决策,强调行政决策是在为实现较重要的行政目标时 进行的。
3、行政决策与政策制定
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都是一种决策过程,但并不 是所有的决策过程都是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显然, 决策的外延比政策的外延要大得多,因为决策有大 有小,政策则只是一种重要决定。
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这是西蒙在批评了理性决策模式之后提出的 一种决策模式。
西蒙认为纯粹理性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第 一,人的知识具有不完备性,要受主观认知、理 解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第二,预见的困难性。 第三,选择范围的有限性。第四,时效的局限性。
正是由于理性有限,决策者不可能达到如理性决策 模式所要求的那幺完善,只能在有限且力所能及的范 围内,对可能找到的备选方案作出“满意的”决策, 因此,行政决策的模式只能是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这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 理性决策模式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决策模式。
林德布洛姆认为:①人的理性由于受到种种不利因素的 制约,因而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的决策必备的条件是不现实 的。②理性决策分析过分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强化政府 权力,减少了公民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可能性。③理性决策 分析无法解决决策面对的价值冲突和不确定性政策问题, 与政府实际的决策活动不大相符。
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
3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2、模型的分类 (1)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 (2)抽象模型:主要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 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3、模型的特点
(1)相似性和真实性
(2)抽象性和简单性 (3)模拟性和关联性
4
第 1节
23
(二)评 价
合理性 :
1.客观上,现今在任何政治制度下,总是少数 人统治着多数人; 2.在任何社会中,政治精英对政治参与的态度 可能是影响该社会政治参与性质的一个最具决定 性的因素,大众的参与是消极的、有限的; 3.人类政治民主的理想形式是最广大的人民直 接管理国家,但政治民主的内涵在本质上是由社 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只要代议制民 主制依然是现阶段人类政治民主的主要形式,精 英决策就不可避免。
2、意义: (1)提供了“力求最优”的指导思想。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 斯下矣。” (2)适于简单而时间宽裕的问题。 (3)可以与其他决策方法结合应用。
11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三、渐进决策模型
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 德布洛姆提出。
(一)渐进决策提出的社会背景 1.分立制衡的权力构架; 2.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及其活跃的利益表 达; 3.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 共 政 策 学
第11章
公共政策模型
本章要点
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精英模型 集团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2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管理学第四章第二节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归因偏差
过度自信
决策 反应
二、行为决策
(二)行为决策代表性模型
2. HS模型——由宏和斯坦于1998年提出的模型,研究重点在不同作用者 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
观察消息者 • 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
局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
动量交易者 • 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
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
理性在决策中究竟发挥何等 程度的作用?
目的 理性
价值
工具
理性
理性
情感 理性
价值 理性
三、非理性决策
(一)渐进决策模型——林德布洛姆
渐进决策,是说在以往的政策、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新政策,新政策是对 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与修改。
不必过多地分析 与评估新的备选
方案
着意于政策目标 和备选方案之间
的相互调适
不关心政策制定 基础的变化
决策者必须保留 对以往政策的承
诺
稳妥可靠 渐进发展
是一种保守的补 救措施
三、非理性决策
(二)政治协调决策模型
政治协调决策模型实质是把公共政策看成利益集团斗争的产物。它是决 策者制定政策时,广泛地通过对话、协商、讨论,协调利益关系,在达成妥 协、谅解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这一模型的缺点是过分夸大了利益集团的重要性,认为政府甚至立法和 司法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一)理性决策的理论基础
在古典决策理论的基础上,西蒙等人提出以“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 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完善了这一理论。理性决策的过程主要包括:
明确和界定问题
分析目标及其轻 重次序
组织决策模型有哪几种,各自的观点?
题目:组织决策模型有哪些种类?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学术界对决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种,决策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可能有统一的看法。
关于决策的定义,赫尔伯特·西蒙对决策的解释较为宽泛,他对决策做了系统的研究,最著名的观点是“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
组织决策的模型就是对组织决策过程的刻画和再现,无论是哪一种组织决策模型,其核心问题都是:“组织的决策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组织决策时如何产生的?教材上第三章给我们介绍了3种决策模型:1、决策的理性模型。
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的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
其主要观点是:我们假设管理决策是理性的,即管理者会做出符合逻辑和具有一致性的选择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管理者有各种工具和技术帮助他们成为理性的决策者。
(理性的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式完全客观而且合乎逻辑的,他会认真确定问题并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还知道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和可能产生的结果,最后他会始终瞄准选择使目标最大化的备选方案)(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3)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
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2、有限理性模型。
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
理性抉择与直觉抉择的关系
Page 3
理性决策的重要假设
1. 决策问题是清晰的 2. 决策目的是给定的、单一的并且是明 确的 3. 决策者认知能力是无限的 4. 决策者的偏好是明确的、稳定的 5. 决策制定过程不受时间和消耗的约束
Page 4
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 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 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 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 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 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 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 比重 5. 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Page 12
理性决策和直觉决பைடு நூலகம்的关系
1. 无论是凭借经验还是依赖外在的条件,都是人们 面对复杂环境而自身能力又有限的时候,做出的 理智应对。 2. 直觉是大脑非常有效的一种理性决策方式,只不 过和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相比,直觉的理性程度 低一点 3. 决策者应当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 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4. 直觉是凭借多年的经验累积所产生的悟性。正因 为如此,在做决策时,既要有理性也要考虑直觉
Page 6
对理论决策的评价
优点
1. 理性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 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 2. 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 价值的行动为对策,使决策的结果一定 是正确的 3. 在决策的过程中以及决策后避免负面的 情绪 4. 决策结果的可辩解程度最高
Page 7
直觉决策(intuitive decision making) 1.直觉决策(intuitive decision making)是以决策者的经 验为基础,在决策者认知模式、实施、情感、环 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通过情景估计,对决策 问题进行整体把握并通过逐步挖掘的过程来找到 满意方案,最终做出决策的一种决策模式 2.研究者对管理者运用直觉决策进行了研究,识别 出五种不同的直觉,分别为基于经验的决策、基 于认知的决策、基于价值观或道德的决策、影响 发动的决策以及潜意识的心理过程
理性决策模式到底是什么
理性决策模式到底是什么作者:蔡仁赐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2期(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罗定 527200)摘要:理性决策模式具有一个核心和三个基本点,它的核心是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三个基本点是寻找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方案、尽量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以及根据实现目的的程度比较各个方案。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决策;理性模式一种观点认为,理性决策模式(简称为“理性模式”)需要“全知全能”的人,“有一种浓重的过于理想化的色彩”[1],“是一种理想的政策制定模型”[2],“太过理想化而难以应用”[3],因而“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模式”[4]。
所以,理性模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是国内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研究对理性模式的普遍意见。
跟这些意见不同,对理性模式的评价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看法。
“许多作者都曾提出替代或调整理性模型,但还未出现能起支配作用的有竞争力的典范。
……今天大多数政策分析的作者和实践者都主张使用理性模型的变体形式及一种综合了科学技术方法和规范政治方法的形式。
”[5]尽管他们承认“现实中的人们并不像模型中所说的那样行事。
”[5]《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在解释“满意化”时,对理性模式(最大化模式)进行了评论:“西蒙的满意化概念认为,满意的利润水平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设定的……但由于其在使用上缺乏精确性与应用性而受到批评,事实上,还没有提出和发展成为一个真正能代替利润最大化的模式,至少在长期。
因此,管理经济学在绝大多数分析中仍使用利润最大化模式。
”[6]一、理性决策模式的原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安德森指出:“或许最著名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决定形成理论,是理性—全面的决定形成理论。
”[7]他概括了理性决策模式(简称为“理性模式”)的要点:[7](1)决定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以同其他问题相互区别,或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重要的;(2)引导决定者作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决定者一一考虑;(4)决定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代价和利益)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和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能与其他选择方案相比较;(6)决定者将采用其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的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个方案。
解决问题的决策模式
解决问题的决策模式决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一个重要环节。
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小事还是组织管理中的重大决策,都需要我们运用一种合理的决策模式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决策模式,并详细探讨它们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一、常规决策模式常规决策模式是最常见且最基本的一种决策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根据个人的判断做出决策。
常规决策模式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适用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选择一款手机、确定晚餐吃什么等。
然而,由于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和感觉,常规决策模式可能存在主观性强、不够全面等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不适用。
二、权衡决策模式权衡决策模式是一种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决策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会系统地收集问题相关的信息,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做出相对全面和理性的决策。
权衡决策模式适用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例如购买房产、选择职业等。
它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对后果进行评估,能够做出较为全面的决策。
然而,权衡决策模式也存在收集信息不全面、评估标准不准确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三、集体决策模式集体决策模式是在组织和团队环境下常见的一种决策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决策者通过集思广益,征求和考虑多方意见,共同做出决策。
集体决策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融合多种观点和技能,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此外,集体决策模式还能够增强组织或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然而,集体决策模式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需要统筹各方关系,避免出现决策的拖延和困惑。
四、数据驱动决策模式数据驱动决策模式是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的一种决策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决策者倚重数据分析、搜集大数据等手段,通过科学和客观的方法做出决策。
数据驱动决策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消除主观偏见、减少决策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此外,数据驱动决策模式还能够帮助决策者发现隐藏的规律和趋势,做出更为科学和有效的决策。
简述理性决策的基本程序。
简述理性决策的基本程序。
理性决策是以严谨的步骤进行的决策过程,即“把给定的有限资源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过程”。
它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最有效的决策,也就是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绩效,从而达到最好的结果。
理性决策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识别问题
第一步是进行问题认知,以便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步:分析问题
第二步是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解决的根源。
第三步:制定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制定解决方案,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考虑到有限的资源。
第四步:评估风险和成本
第四步是评估相关的风险和成本,以便在决策过程中作出更有效的决定。
第五步:拟定行动计划
第五步是拟定行动计划,以便把决策付诸实施,以实现期望的目标。
第六步:评价效果
第六步是仔细评价所做出的决策,确定决策效果和影响,以便更
有效地改进决策。
详述:
进行理性决策的基本程序是一个有序步骤,并被认为是较有效的决策模式。
简而言之,理性决策的基本程序是一个以问题认知、分析、解决方案、风险和成本评估、行动计划、效果评价为基础的决策过程。
识别问题是理性决策的基础,因为只有在有限的信息和资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更有效的决策。
问题识别需要仔细思考和深入讨论,以便准确描述和定义问题,以便确定准确的解决方案。
在识别问题后,接下来需要分析问题,以便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种分析可以采用问题建模、决策树和决策空间等不同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有助于下一步的决策。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制定解决方案。
决策模型归纳
一是在就目标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决策者需要选择其满意的标准,是考虑客观环境之后的一个可能达到的水平;
二是在确定决策者满意的标准后,第一个满足或超过决策者期望或需求的行动方案就会被选择。满意标准本身是变动的。
3、该模型描述了四个过程:问题流程-答案流程-参与者流程-决策机会。
决策过程就像垃圾桶一样,垃圾桶内不同参与者会抛出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时间、地点、内容都不一样。四个过程分别在决策过程中出现、流动、消失,只有当与决策过程相关的四个流程相互融合时,决策才可能发生。
4、存在三种结果:
一是决策结果是问题得到解决,即恰当的问题、时缝合适的参与者、在恰当的决策机会中,找到了恰当的解决方案。
三是每个政策选择预期了大量的有利、不利结果,使得难以对他们进行比较。
西蒙总结出,理性决策模型在实际的公共决策中并不会使收益减去成本的值最大化,而是仅仅倾向于得到决策者们在有关事件中为自己的设定的标准。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1、20世纪50年代,美国行为主义科学家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是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无法按照充分理性模式去行动,即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各种选择方案,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
三是并非同时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比较选择,而是按照顺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两两比较。
②渐进决策模型林德布罗姆提出
渐进决模型
1、内容:
把分析范围限制在一些较熟悉的政策选择的分析限制,它们与现状只稍有差别;
不要把政策目标等价值观的分析与问题的方案过早连接在一起;
在分析时比较注重需要纠正的弊端,而不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积极目标;
第十三节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
时间1 时间2
时间3
时间4
时间5
3.渐进决策的内涵
(1)目标和手段是融合在一起的; (2)决策者只考虑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方案的一部分;
(3)决策者只评价每一政策方案的某些重要后果;
(4)决策者面临问题经常被重新界定;
(5)好政策的标准就是一致同意的政策;
(6)渐进决策具有补救性;
……
政策的制定是根据过 去的经验,经过逐渐 变迁的过程,而获得 的共同一致的结果。
(James March)、奥尔森(Johan Olson)等人于1972年提出。 稍后为克顿(Kingdon) 所采纳,并且被用来解释美国 联邦政府许多政策的决策过程。
垃圾桶决策模式是 一种强调偶然性因 素(决策时机)对 决策过程影响的决
策模式。
2.垃圾桶决策模式的构成要素
(1)问题(problems); (2)解决方案(solutions) ; (3)参与者(participants); (4)决策机会(垃圾桶)(opportunities) ;
引言
理性决策模式是一种理论假定的最理想化的决策模式, 能够保证决策实现帕累托最优。
本节主要内容: 一、渊源和架构 二、基本内容 三、必备条件 四、理性决策的障碍 五、对理性决策模式的评价
引言:什么是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rational modal),也称完全或纯粹理性
决策模式,是强调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人而依据完整 而全面的信息做出选择的一种理想化的决策方式。
决策,是行为主体为了 实现特定目的,按照一 定要求或标准从多种行 为可能性中选取一种行 为可能的行为过程。
一、渊源和架构
1.理性决策模式的渊源 理性决策模式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与19世纪
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一.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二.决策理论的观点决策理论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
西蒙因其在决策理论、决策应用等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理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决策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了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
如果决策失误,组织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
西蒙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研究了决策过程中冲突的解决方法。
(三)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认为组织是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因此,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三.代表理论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类。
1.完全理性决策论。
2.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3.理性组织决策论。
4.现实渐进决策论。
5.非理性决策论。
四.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通常也被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式。
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
管理中决策模式有哪些
管理中决策模式有哪些在管理领域中,决策是领导和管理人员每天都需要做出的重要行为。
决策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和绩效。
管理中的决策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需要不同的决策方式。
以下将对常见的管理中决策模式进行介绍:1. 规则型决策规则型决策是指基于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的决策。
这种决策模式适用于重复性、常规性的问题,决策者可以根据规则和流程进行操作。
规则型决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主观判断带来的风险。
2. 经验型决策经验型决策是指基于决策者的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决策。
在面对新领域或复杂问题时,决策者可能依靠个人经验和感觉做出决策。
经验型决策能够快速应对问题,但也存在主观性和偏见的风险。
3. 理性型决策理性型决策是一种基于理性分析和数据评估的决策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决策者会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权衡和比较,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理性型决策通常用于复杂和重要的问题,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直觉型决策直觉型决策是基于决策者的直觉和内在感觉进行的决策。
有些情况下,决策者可能无法准确获取足够的信息和数据,只能依靠直觉和感觉做出决策。
直觉型决策常见于紧急和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决策者快速做出决策。
5. 集体型决策集体型决策是指由团队或群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决策过程。
在集体型决策中,不同成员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和协商最终达成共识。
集体型决策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减少个人主观偏见,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可接受性。
6. 领导型决策领导型决策是指由领导者单独进行决策的模式。
在一些情况下,领导者需要承担决策的责任和风险,单独做出决策。
领导型决策适用于需要快速决断和决策者具有权威性的情况。
以上是常见的管理中决策模式,不同的决策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模式,以达到最佳的决策效果。
管理者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决策能力和技巧,不断优化决策过程,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二.决策理论的观点
决策理论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
西蒙因其在决策理论、决策应用等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理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决策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了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
如果决策失误,组织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
西蒙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研究了决策过程中冲突的解决方法。
(三)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认为组织是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因此,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三.代表理论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类。
1.完全理性决策论。
2.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3.理性组织决策论。
4.现实渐进决策论。
5.非理性决策论。
四.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通常也被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式。
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
因为这种理论已经提出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化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在这一理论原则的指导下,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决策分析手段的现代化,人们迫切地希望使决策成为完全理性的和十分科学的事情,因而逐渐地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理性决策模式的理论和学说。
理性决策模式主要由以下六个要点构成,或者说,它把决策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决策程序理论
(1)发现问题。
决策者之所以要进行决策,首先是因为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面对一个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2)提出目标。
理性决策模式理论假设作为决策主体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他根据自己的目的或价值观,针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进行排列或组合。
(3)设计方案。
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一一列举出来,以供备用。
(4)预测后果。
决策者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每一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预测执行该方案后所要达到的结果及其可能带来的新问题。
(5)分析比较。
决策者将各个方案进行一一对比,在比较的基础上排列出先后顺序
(6)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者在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取其中一个预期效果与目标最为一致的方案作为决策的最佳方案。
在上述六个步骤中,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动都是理性的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的成分,整个决策过程都是理性化的。
从理想的角度而言,这一模式确实是一个非常科学化的模式。
但是,决策活动是一项非常现实的活动,它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
因此,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人们很难严格地遵从这一模式,因为它在应用中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详细决策信息
•能够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能够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
•能够准确地预测和正确地估计每一方案所产生的全部后果
•能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决策方案
五.理性决策模式的局限性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一方面承认理性行为模式有有限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这就是说:
第一,理性行为模式在具备严格条件的有限范围内可以获得有效结果,例如,条件和事实都已十分清楚的有些简单决策,技术性较强而所含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很少的决策,以及作为一个复杂决策组成部分的某些单纯性决策等,均可用理性行为模式来作决策。
另外,对于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可以暂时抛开一些次要因素,对已经较为清楚的最主要因素,按理性方法作出初步分析结果,以供最后决策参考,也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
第二,决策的理性方法本身也会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得到发展,因而决策的理性行为模式的适应范围也将逐渐扩大,例如,现代决策方法学中不断开发出来的把非量化因素加以量化的方法以及处理模糊信息的方法,就使理性方法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不少。
第三,认识到理性行为模式不是万能的模式,也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适用的最佳模式,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于其他行为模式。
以上是已经确定的必讲内容,下面是我根据韩琳的论文重新整理的内容,还没有确定要不要讲,明天再定,先给你发一份,你们看着做课件吧。
其实上面的内容也全都是根据你找的那个ppt上的内容整理的,我还没有把书上这部分的内容看完,(*^__^*) ……等明天我再完善一下。
理性决策的原型是完全理性决策模式。
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指出:“或许最著名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决定形成理论,是理性—全面的决定形成理论。
”他概括了理性决策模式(简称为“理性模式”)的要点:(1)决定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以同其他问题相互区别,或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重要的;(2)引导决定者作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决定者一一考虑;(4)决定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代价和利益)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和其可能出现的结
果能与其他选择方案相比较;(6)决定者将采用其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的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个方案。
林德布洛姆在《政策制定过程》一书中提到的完全理性理论的要点,跟安德森的概括是一致的。
这些要点组成了理性模式的原型,即完全理性模式,主要包括:①明确和界定面临的问题;②分析所有的目的和目标及其轻重次序;③寻找所有的可能行动方案;④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结果;⑤比较每个方案实现目的和目标的程度;⑥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目的和目标的方案。
五.理性决策模式的内容
①认识问题;②分析问题;③寻找可选择的办法;④选择解决方法;⑤实施解决办法;⑥评估效果
六.理性决策模式的精髓: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以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为核心,寻找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方案,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然后根据实现目的的程度比较各个方案的活动,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就是寻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或者节约资源的问题解决方案。
其中隐含着一个假设:人在面对其它问题时,常常希望最大限度的实现某种目的或节约某种资源。
确定最佳方案,要求找寻、预测、评估和比较所有方案,是一个反复研究和反复思考的过程,正如下面的图示
(双线箭头表示三个基本点服务于核心;在单线箭头中,实线表示落实三个基本点的必经路线,虚线表示可能需要循环反复的路线))
七.理性决策模式的分类
理性决策模式可以分为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实用理性决策模式和泛理性决策模式。
完全理性决策模式一定要发现并选择最佳方案;实用理性决策模式要寻求最佳方案,即尽量找到和尽量选择最佳方案;泛理性决策模式没有明确要求任何“最”的程度,只是指这样一种决策框架:问题界定、确认目标、尽力寻找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确定最终行动方案。
因为没有理论家和分析家经常严格坚持完全理性模式,还因为泛理性模式省略了理性模式的核心,泛化了理性特征。
所以,一般所说的理性模式指的是实用理性决策模式,其含义是:寻求公共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的政策制定模式,可以直观表述如下:
八.理性决策模式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