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认为哮喘主要是由肺气虚、肺热、肺湿、痰浊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1. 肺气虚
中医学认为哮喘患者肺气虚,指的是肺气的功能失常,肺脏无法将气体顺畅地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导致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治疗时应重点补充肺气,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2. 肺热
中医学认为肺热是导致哮喘发生的原因之一,肺热会导致肺气阻塞,引起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治疗时应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

3. 肺湿
中医学认为肺湿是哮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此时肺部积聚过多的湿气,导致气道失畅,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

治疗时应使用除湿化痰的中药,如苏子、桔梗、葶苈子等。

4. 痰浊
中医学认为痰浊是哮喘的主要表现之一,痰浊可以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治疗时应使用化痰止咳的中药,如杏仁、桔梗、百部等。

总之,中医学治疗哮喘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强调防病治未病,常常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既能缓解哮喘症状,又
能改善身体内部环境,提升身体免疫力,达到治疗和预防哮喘的目的。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诊断最全有效方法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诊断最全有效方法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诊断最全有效方法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诊断最全有效方法;哮喘,中医:哮,喘,痰饮。

一,西医疾病分类代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为常见的发作性、肺部过敏性疾病。

发作一般有季节性。

大多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及粘膜纤毛功能障碍等变化。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1.过敏因素(外源性哮喘):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在吸入过敏性抗原微粒或发生感染时,均可引起发病。

致敏原主要是吸入花粉、屋尘、螨、动物毛屑、工业粉尘、真菌孢子;进食鱼、蟹、虾,或接触工业染料等,亦可导致过敏。

免疫学的研究表明吸入的过敏抗原,可产生多量的特异性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附着在支气管粘膜的肥大细胞及血液嗜碱粒细胞上。

若患者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抗原即与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发生过敏反应,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慢反应素、缓激肽等),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与腺体分泌增加,细支气管管腔狭窄,肺通气不畅而发困难,导致哮喘发作。

2.感染因素(内源性哮喘):由病毒或细菌,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逐渐形成和激发哮喘极为常见。

致敏原来自体内,为细菌或病毒的代谢产物,故与鼻、咽、扁桃体、肺或其他感染病灶未及时清除有密切关系。

但目前由感染而激发或形成哮喘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本病除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外,每常与气候骤变寒冷以及精神因素有关。

经神因素的性质和作用途径是复杂的,可能是大脑皮质作用于丘脑,使丘脑功能改变而导致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分泌乙酰胆碱,从而增加了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

3.遗传因素:哮喘患者常有家族性和遗传性。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1984年曾对200例哮喘患儿做过抽样调查,约50%有家族史。

中医病因本病的主要病因是痰饮内伏,平时可不发病,遇某种因素致使痰饮搏击于气道而发病。

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凡外感风寒暑热,未能及时表散,邪阻于肺,气不布津,聚液成痰。

中医哮喘的名词解释

中医哮喘的名词解释

中医哮喘的名词解释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呼气困难和喘息的发作性发作。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为肺部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所致,并将其归类为“喘证”。

1. 喘证的概念喘证是中医学中对诸如哮喘、喘息等疾病表现的总称。

喘证的特点是发作性呼吸困难、胸闷气急、喘息声响,常伴有咳嗽和痰多。

中医学认为,喘证的发生与肺气、脾气、肾气以及外感邪气的关系密切。

2. 喘证的病因中医学将哮喘的病因主要归结为肺气虚、肺阴亏损、脾气虚弱等,以及外感风寒、火热等因素。

肺气虚指肺气功能减退,肺阴亏损则指肺脏阴液不足,导致肺没有足够的润滑物质,使得肺组织失去正常的弹性。

脾气虚弱主要是指脾胃功能减退,消化不良,导致体内湿气凝聚,影响肺气的运行。

3. 喘证的病理机制中医学认为,喘证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肺气不足、痰湿阻肺、肝火上犯等。

肺气不足是喘证的基本病机,即肺气功能减退,不能充分调节呼吸。

痰湿阻肺是指体内湿气凝聚,堵塞了肺气的运行,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

肝火上犯则是指情绪紧张、忧郁等因素导致肝火亢盛,进而影响肺气的正常运行。

4. 喘证的辨证分型根据病情的不同,中医医师将喘证分为寒哮、热哮、寒热错杂、痰湿哮、痰热哮等几种辨证类型。

其中,寒哮指的是体内受寒邪侵袭,导致肺气凝滞,表现出喘息,咳嗽等寒冷症状。

热哮则是指体内火热炽盛,导致肺气亢盛,表现出喘息声高亢,喉咙灼热等症状。

寒热错杂指体内同时存在寒邪和热邪,症状表现繁杂多样。

痰湿哮和痰热哮则分别指体内痰湿和痰热阻肺,导致呼吸困难和喘息。

5. 中医治疗哮喘的原则中医治疗哮喘的原则是调节肺气,祛除痰湿,平衡阴阳。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医师会调配相应的中药和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桔梗、陈皮、茯苓、白术等,用于祛除湿气、疏通肺气等。

针灸、推拿等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来促进气血的畅通,调和阴阳,缓解喘息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总之,中医哮喘的名词解释主要涵盖了喘证的概念、病因、病理机制、辨证分型和治疗原则等方面。

2016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支气管哮喘病因及发病机制最新考试试题库

2016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支气管哮喘病因及发病机制最新考试试题库

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的 CA.1天之内的B.2天之内的C.3天之内的D.4天之内的2、A.阻断D1、D2受体B.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下降C.阻断中枢胆碱受体D.对心肌β1受体有兴奋作用E.使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升高(1).苯海索【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苯海索为中枢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是最早治疗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

作用机制在于中枢抗胆碱作用,通过阻断纹状体胆碱受体,使相对增高的胆碱受体功能降低而起治疗作用。

(2).丙咪嗪【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丙咪嗪为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NA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递质浓度,增加NA和5-HT能神经作用。

碳酸锂用于抗躁狂症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脑内NA和DA的释放,并增加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递质浓度降低。

3、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最常见的是A.血源性B.损伤性C.腺源性D.牙源性E.药源性4、某县妇幼保健站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孕妇、产妇做健康方面检查。

检查的以下主要内容中属于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是 CA.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B.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C.为产妇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和指导D.对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医学意见5、某孕妇经产前检查,诊断出胎儿有严重缺陷。

做出这一诊断的行为属于医疗保健机构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活动中的 BA.母婴保健指导B.孕妇、产妇保健C.胎儿保健D.母婴健康检查6、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除了 AA.没有说明书B.标签破损、字迹不清C.血袋有破损、漏血D.血液中有明显凝块7、护士是指 DA.获得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中等文凭者B.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者C.护理员D.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8、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的部门是 DA.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B.国家计划生育主管部门C.各级人民政府母婴保健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9、A.苯吸入染毒B.氯气吸入染毒C.颗粒物吸入染毒D.SO2+颗粒物吸入染毒E.苯+颗粒物吸入染毒(1).压缩空气法适用于【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压缩空气法主要是将待染毒物质分散均匀,如将液体转化为气溶胶,将固体分散更均匀。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支气管哮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支气管哮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辩证论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鉴诊:1.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多见于老年人。

原因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二尖瓣狭窄或慢性肾炎等,发作以夜间阵发性多见。

症状为胸闷,呼吸急促而困难,有咳嗽及哮鸣音,严重者有发绀,面色灰暗,冷汗,精神紧张而恐惧,与哮喘急性发作相似。

患者除有哮鸣音外,常咯大量稀薄水样或泡沫状痰或可能为粉红色泡沫痰,并有典型的肺底湿啰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瓣膜杂音,心音可不规律甚至有奔马律。

胸部X线示心影可能扩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左心耳经常扩大。

肺部有肺水肿征象,血管阴影模糊。

由于肺水肿,叶间隔变阔,叶间隔线可下移至基底肺叶,对鉴别有帮助。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常年存在,有加重期。

患者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有肺气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啰音。

但临床上严格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区分有时十分困难,用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吸入激素作治疗性诊断可能有所帮助,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3.变态反应性肺浸润这是一组肺嗜酸细胞浸润的疾病,包括单纯性嗜酸细胞性肺炎、迁延性嗜酸细胞肺炎、哮喘性嗜酸细胞肺炎、热带性肺嗜酸细胞增多症及肺坏死性血管炎等病都可列入本组疾病,它们都可能有哮喘症状,特别是哮喘性嗜酸细胞性肺炎尤为明显。

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大多数与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有关。

患者对曲霉菌呈过敏状态,故又名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患者常有发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反复再发。

肺组织活检有助于鉴别。

4.气管、主支气管肺癌由于癌肿压迫或侵犯气管或主支气管,使上呼吸道管腔狭窄或不完全阻塞,出现咳嗽或喘息,甚至伴哮鸣音。

但病人通常无哮喘发作史,咯痰可带血,喘息症状多呈吸气性呼吸困难,或哮鸣音为局限性,平喘药物治疗无效。

只要考虑到本病,进一步做胸部X线检查、CT、痰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就不难鉴别。

喉癌的诊断和治疗:证候:声音嘶哑,咽喉疼痛,颈部肿核,恶心腹胀,大便溏泄,白带黄粘,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脉沉滑。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一)——病因病机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一)——病因病机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一)——病因病机导语:一般认为,哮喘之病因以痰为主,是“夙根”,哮喘之病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相关。

现代医家对哮喘的病因病机有一些新的看法。

现从“邪实”“正虚”“正虚邪实”三方面撮要论述。

壹邪实1.风印会河先生认为哮喘主因是风,故本病时作时止,不留痕迹。

而风的发病又有寒热之分,但无论寒热,都必须注意“定风”。

江育仁先生认为,典型的外源性哮喘多因致敏因素刺激诱发,可骤然起病,或突然好转,或伴皮肤风团、湿疹、喷嚏鼻痒等症,与中医学“风性善行数变”的特点一致。

同时哮喘发作时支气管呈痉挛状态,也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理论相吻合,是风邪入于肺络的直接反应。

2. 湿热、湿毒刘渡舟先生认为,因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质朝着“湿热型”发展。

湿浊在上者则出现湿温咳喘(也作“湿热咳喘”),其表现为:痰多黏稠,色白或黄,胸中发满,脘胀纳呆,身体酸倦,咽喉不利;兼有低烧晡热,小便色黄,大便黏腻不爽,舌苔白腻,脉浮濡。

如果按照风寒火热医治,非但不见功效,且越治越重。

3. 瘀胡希恕先生认为,哮喘多实证,病因主要是痰饮与瘀血。

瘀血一说,过去医家多未能明确,而胡氏认为这是哮喘之重要病因。

他曾说:“气喘由于瘀血者甚多,大都不是由风寒诱发之证,时休时止,永喘无休,按少腹每有压痛。

”4. 肝气、肝火一些医家重视肝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而从肝与肺的关系立论。

从病因角度看,邪实者主要是肝气、肝火,正虚则是肝阴虚。

因难以截然分割论述,这里将肝阴虚也一并纳入,请读者谅之。

如钱今阳先生指出,金本克木,而一旦金病,则又常易受木气反侮,慢性肺病者尤其如此。

如肝失条达,一身气机升降乖乱,肺失肃降;或木郁化火,火性上炎克伐肺金;或肝阴不足,下吸肾水,子盗母气,肺少清润。

5. 食积所致实热毕可恩先生指出,有一类属实热喘,是由于饮食失节,长期以膏粱厚味为主食。

一方面食停中焦伤脾,脾散精于肺的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则积热上蒸,熏灼于肺,肺失宣肃;或积热灼津,气道干涩,也可致喘。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病因病理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病因病理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病因病理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常考的一个知识点,下面进行总结: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①吸入物;②感染;③食物;④药物;⑤其他因素,如剧烈运动、气候骤然变化、妊娠、月经、精神因素,接触工业染料、农药等也可诱发哮喘。

(2)发病机制:①免疫学机制;②气道炎症;③气道高反应性;④神经机制。

2.病理
哮喘早期,很少有器质性改变。

随着疾病的发展,肉眼可见肺膨胀及肺气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有黏稠痰液及黏液栓。

支气管壁增厚,黏膜充血肿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致局部肺不张。

支气管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致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导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吐不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畏冷,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
证候:气粗息涌,咳呛阵作,喉中哮鸣,胸高胁胀,烦闷不安,汗出,口渴喜饮,面赤口苦,咳痰色黄或色白,黏浊稠厚,咯吐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
证候:喘促气短,语声低微,面色白,自汗畏风,咯痰清稀色白,多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2.脾虚证
证候:倦怠无力,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无华,痰多而黏,咯吐不爽,胸脘满闷,恶心纳呆,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而诱发,舌质淡,苔白滑或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3.肾虚证
证候:平素息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为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腿软,脑转耳鸣,劳累后哮喘易发,或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汗,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况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况
天 ,总 有效 率 9.2 。 73 %
论 著
T e t rai s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lo tn m dcn n tnp amay hns ora fe o eiiea d e ohr c h h ・2 ・ 3
量 、中医证候及 不 良反 应等 方面优 于对 照组 ,从 而说 明 了 癌性疼痛 以益气化 瘀 为法论治 的合 理性 ,可用 于癌痛病 人 的辅助治疗 。 4 外治 法治疗癌痛 4 1 中药外治 . 中药外治为体表直接给药 ,经皮 肤或黏膜 表面吸 收后 , 药力直达病所 ,止痛迅 速有效 ,且可避 免 口服经 消化道 吸 收所遇到 的多环节灭 活作 用及一 些药 物 内服带来 的某 些不 良反应 。特别是 晚期癌 症患者 正气 已虚 ,脾 胃吸 收功 能减 弱 ,单靠 内服 药 效 果 不 佳 ,中药 外 治 更 具 优 势。袁 会 诚 等… 探讨 马钱止 痛 贴 ( 癌痛 贴 ) 治疗 癌性 疼 痛 的 临床 效 果 。方法癌症患者共 6 ,分 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 ,治疗 组 2例 用马钱止痛贴贴 于痛 处 ,2 h换 药 1次 ,7 4 d为 1疗程 ;对 照组用盐酸布桂嗪 ,每次 lO ,2次/ ,肌 肉注射 。结果 O mg d 癌痛贴治疗组显效率 为 7 . % ,总有效 率 9 . % ;对 照组 41 03 显效率 为 4 . % ,总 有 效 率 6 . % ,有 显 著 差 异 ( 19 78 P< 00 ) .5 。王凡 星等 观察 以痛 为 腧 中药 外涂 治疗 癌 性疼 痛 的临床疗效。对 4 O例确诊为癌性 疼痛 的患 者 ,采用 以痛 为 腧中药外涂 的方法 进行 治疗 ,1个疗 程 观察 疗效 ,总有 效 率为 9 . o 00 %。得出结论 :采 用以痛为腧 中药外涂治疗癌 性 疼痛 能 取 得 较 好 疗 效 。 4 2 针 灸 治 疗 癌 痛 . 针刺疗法作为传 统 中医疗法 之一 ,控 制癌 痛既 无西 药 的依 赖 性 、成 瘾 性 ,也 无戒 断 性 ,具 有 安全 、止 痛迅 速 、 操作 简便 、经 济实 用 、不 良反应少 等特 点 ,无需 特殊 的设 备 和场所 ,可反复 多次选 择 ,明显 减轻 患者死 亡前 一段 时 间的疼痛 之苦 ,提 高生 活质量 。以痛为 腧针刺 治疗 癌性 疼 痛疗效观察 。针刺组 和药物 组均 可有效 控 制癌痛 ,但针刺 组作用 明显优 于药物组 ,针 刺组 总有效 率 为 9 . % ,药 物 41 组 总有 效率 为 8 . % ,2组疗 效 差 异有显 著 性 意义 ( 75 P< 00 ) .5 。汪德家 应用第 二掌 骨侧 针刺 疗法 治疗 癌性 疼 痛 患者 3 2例 ,取 得较 好 的止 痛 效 果。总 缓解 率 为 8. 5 12 %。 显效 时间最 短 1 i mn止痛 ,最 长 5 i ,一 般 2 n左 右 。缓 mn mi 解时 问最短 4 mi,最 长 5 ,一 般 2~3 。胡侠 等 观察 0 n h h 腕踝针对 癌性 疼痛 的 镇痛 效果 。随机 选 8 6例肝 癌 疼痛 患 者 ,单纯腕踝针治疗 3 6例 ,按 照三阶梯止痛 原则单纯 服药 组5 0例 ,比较其在镇痛疗效上 与不 良反 应上 的差 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为 9 .4 ,愈显 率 8 . 1 ;接 受腕踝 针治 41% 6 1% 疗 的患者与按 三 阶梯 服药 的患 者镇 痛疗 效 上无 显著 差 异 , 持续缓解时间较服药组长 ,且 无毒 副作用 。蔡 圣朝等 采 用隔药灸治疗癌性 疼痛 3 例疗 效观察 ,提示艾灸对 癌性疼 l 痛有积极镇痛作用 。

支气管哮喘的病机探讨

支气管哮喘的病机探讨

肺居 上焦 , 阳 , 胃上 输 之精 气 均 有 赖 肺 阳 的宣 属 脾
发 。肺 阳亏 虚 , 一不 能 水精 四布 , 五经 并行 ; 二不 能 通调 水道 , 下输膀 胱 , 痰饮 留于肺 内成 为 哮病发 生 的 根本 原 因。于少 泓… 根据 孙 广 仁教 授 “ 五脏 一精 气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1 R Hale Waihona Puke .2文献 标 志 码 : A
肺气 宣降失 常 , 致痰 鸣如 吼 , 而 气息 喘促 。患者 虽有 伏痰 , 但无外 感邪 气 干肺 , 动伏 痰 , 不 会 发为 哮 引 也 病 。正如 陈修 园在《 时方 妙 用》 言 : 哮 喘 之病 , 所 “ 寒 邪伏 于肺俞 , 痰巢 结 于肺 膜 , 内外 相 应 , 遇风 寒暑 一 湿燥火 六气 之 伤 即发 , 酒 伤 食 亦 发 , 怒 动 气亦 伤 动
发, 劳役 房 劳亦发 。 ”
3 肝 肺 升 降 失 常 为 哮 病 发 生 的 病 理 表 现
支 气管 哮喘属 于 中 医哮 病 的 范畴 , 主要 表 现 为
“ 时 喉中哮 鸣有声 , 发 呼吸气 促 困 难 , 则 喘 息 不 能 甚
平 卧 ” 黄帝 内经》 。《 时就有该 病 的记 载 , 《 问 ・ 如 素
阴阳别论 篇 》 : 起 则 熏肺 , 人 喘呜 。 汉 代 的 张 说 “ 使 ” 仲 景论述 了该病 的病 因 、 病机 、 疗 等 , 所 创 的方 治 其
剂, 沿用 至今 。元 代 的 朱 丹 溪 首创 “ 喘 ” 名 , 哮 之 阐
其 病机 。然 至 今 支 气 管 哮 喘 仍 是 顽 症 , 疗 困难 。 治 故 在此结 合 临床经验 及领悟 对支气 管哮 喘 的病 机作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哮喘病机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哮喘病机

哮喘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的产⽣主要由于⼈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成,如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候、饮⾷、情志、劳累等诱发,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其中尤以⽓候变化为主。

哮喘“夙根”论的实质,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液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精,肾不能蒸化⽔液,⽽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潜在的病理因素。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升,⽓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致痰鸣如吼,⽓息喘促。

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闭,以邪实为主。

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如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引起发作者,可以表现为外寒内热的寒包热哮;痰浊伏肺,肺⽓壅实,风邪触发者则表现为风痰哮;反复发作,正⽓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者,可表现为虚哮。

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脾、肾等脏⽓虚弱之候。

肺虚不能主⽓,⽓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权,并因卫外不固,⽽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脾虚不能化⽔⾕为精微,上输养肺,反⽽积湿⽣痰,上贮于肺,则影响肺⽓的升降;肾虚精⽓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泛为痰,或阴虚虚⽕灼津成痰,上⼲于肺,加重肺⽓之升降失常。

由于三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表现肺脾⽓虚或肺肾两虚之象。

肺肾两虚⽽痰浊⼜复壅盛,严重者肺不能治理调节⼼⾎的运⾏,肾虚命门之⽕不能上济于⼼,则⼼阳亦同时受累,甚⾄发⽣喘脱危候。

中医关于“喘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喘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喘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为六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

一、病因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袭表犯肺,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宜畅,或因风热犯肺,肺为热壅,清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为喘。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有蕴热,寒邪外束,热不得泄,热为寒郁,或热蒸液聚成痰,痰热壅肺,肺失宜降,气逆而喘。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云:“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非风寒则火邪耳。

2.饮食不当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损伤脾胃,以致脾湿不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肺气塞阻,升降不利,发为喘促。

如复加外感诱发,可见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的错杂证候。

若痰湿郁久化热,或肺热素盛,痰火交阻于肺,痰塞火迫,上逆为喘。

若湿痰寒化,可见寒饮伏肺,常因外邪袭表犯肺,引动伏饮,塞阻气道,发为喘促。

3.情志所伤情志不遂,忧思气结,气机不利,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则气逆而喘。

明·李梴《医学入门·喘》所载“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即属此类。

4.劳欲久病久咳伤肺,或病久肺虚,气失所主,气阴亏耗,因而短气喘促。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喘》云:“肺虚则少气而喘。

”若劳欲伤肾,精气内夺,真元损耗,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气逆喘促。

明·赵献可《医贯·喘》言:“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原也。

”或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气凌心,心阳不振,肺气上逆致喘。

此外,如中气虚弱,肺气失于充养,亦可因气虚而喘。

二、病机1.喘证的基本病机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2.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但与肝脾有关,甚则及心。

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华盖,乃气机出入升降之枢纽,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小儿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小儿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小儿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我们搜集整理了“【小儿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病因病机
1.病因
哮喘的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之夙根。

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

2.发作期的病机
哮喘的发作,都是内有痰饮留伏,外受邪气引动而诱发。

感受外邪,以六淫为主,六淫之邪,以风寒、风热为多。

邪入肺经,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引动伏痰,痰气交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不利,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间痰鸣哮吼,发为哮喘。

此外,嗜食咸酸厚味、鱼腥发物,接触花粉、绒毛、油漆等异常气味,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也都能剌激机体,触动伏痰,阻于气道,影响肺的通降功能,而诱发哮喘。

本病的发病都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其发作之病机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

若是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或素体阳虚,寒痰内伏,则发为寒性哮喘;若是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或素体阴虚,痰热内伏,则发为热性哮喘。

若是外寒未解,内热已起,可见外寒内热
之证;若痰饮壅肺未消,肾阳虚衰已显,又成肺实肾虚之证。

3.缓解期的病机
哮喘患儿,本为肺、脾、肾三脏不足之身体素质,反复发作,又常导致肺之气阴耗伤、脾之气阳受损、肾之阴阳亏虚,因而形成缓解期虽然痰饮留伏未动,但出现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的不同证候。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但亦有发作期、缓解期不明显,发作迁延,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支气管哮喘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支气管哮喘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支气管哮喘支哮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控制急性发作的主要药物种类1.支气管哮喘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哮喘为特征,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

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

常有个人或家庭过敏性疾病史。

临床表现(问:内源性和外源性哮喘如何鉴别?重要考点。

)2.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大量白色泡沫痰, 甚至出现发纽等,有时咳嗽为惟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什么是重症哮喘,很重要名词解释)。

3.体检: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组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

(问:为什么会有奇脉?还有哪些疾病可产生奇脉?)【诊断】(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呼气流量锋值H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20%。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

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病情允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

可先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

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

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水泡音。

3.支气管肺癌中心型肺癌致支气管狭窄伴感染或类癌综合征时, 可出现喘鸣或哮喘样呼吸困难。

支气管哮喘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研究近况

支气管哮喘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研究近况

支气管哮喘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研究近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对有关哮喘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哮喘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痰饮伏肺、风盛痰阻、气郁气逆、脏腑虚衰,重点阐述了“夙根”学说的发展;近年来哮喘的辨证分型研究借用了包括影像学、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现代医学的手段,对冷哮、热哮、虚哮及其他证型进行了量化和客观化的研究,以期为哮喘的实验研究和哮喘的诊治及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思路。

【关键词】哮喘/中医病机哮喘/病因学辨证分型综述,指导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症状,中医学称之为“哮病”。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的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的现代化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自《内经》始,历代医家对哮喘的症状、病因病机就有较多相关的描述。

《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秦景明《症因脉治》曰:“哮病之因, 痰饮留伏, 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注:“……伏饮者,乃饮留膈上伏而不出,发作有时者也;即今之或值秋寒,或感春风,发则必喘满咳吐痰盛,寒热,背痛腰疼,咳剧则目泣自出,咳甚则振振身动,世俗所谓吼喘病也。

”可见,历代医家多认可哮病的“夙根”学说,认为痰饮伏肺为哮病之“夙根”。

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哮病的诊断疗效标准[1] ,该标准亦认为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吼中痰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

近年来,现代医家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发展了“夙根”学说。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内科学辅导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内科学辅导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内科学辅导
1、发病机制: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
宿根――宿痰伏肺
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
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
(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中医治疗
寒哮――射干麻黄汤
热哮――定喘汤
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哮喘病的中医基础理论

哮喘病的中医基础理论

哮喘病的中医基础理论本文摘自:青岛过敏中心李明华教授主编的《哮喘病学》。

哮喘,即祖国医学之哮证,为一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的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其特征,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疾病。

第一节中医对哮喘病的研究历史祖国医学对哮喘病的描述或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无哮证的病名,但有类似哮喘特征的散在记载。

《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水热穴论》“水病下为月付肿大腹,上为喘呼。

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

“喘鸣”、“喘呼”均指呼吸急促而有痰鸣呼叫声,虽泛指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症状,但亦当包括哮证在内。

并且指出病变部位主要在肺。

在病因方面,已认识到与外邪有关。

《素问·太阴阳明论》“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阳受之则入六府,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明确指出了哮证发作时的特征和治疗方药,“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在《痰饮咳嗽病》篇中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具体描述了哮证发作时的典型症状。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候》提到“肺病令人上气,兼胸膈痰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

……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

明确论述本病的发生与痰有直接关系,宋·严用和在《济生方·总论》中也论及到了哮证的病机,“亦有痰停胃脘,痰与气搏,肺道壅塞,亦令人上气,此又不可不知”。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指出本病有家族遗传性。

“此病有苦至终身者,亦有母子相传者。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主要是由于外邪入侵、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辨证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中医理论,支气管哮喘可以分为寒热两型、阳虚阴盛型和气滞血瘀型等几种不同的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辨证治疗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寒热两型是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证型。

寒型支气管哮喘多由寒邪入侵、阳气不足而导致,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喘息、咳嗽有痰白而稀,舌苔白腻。

中医治疗常采用温化寒邪的方法,如使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附子、肉桂等,以温补阳气,祛除寒邪。

热型支气管哮喘则多由外邪入侵、气滞化热而引起,主要特点是咳嗽、咳痰,痰黄而粘稠,舌苔黄腻。

治疗时以清热解毒为主,如使用黄连、连翘等清热药物,以解除热邪的侵袭,舒缓气管炎症症状。

阳虚阴盛型支气管哮喘多由情志不畅、脏腑失调而引起。

此型患者常有胸闷气促、气短、少气懒言等症状,舌苔胖白,脉涩。

治疗时应以温补阳气、益气养阴为主,如使用人参、黄耆等具有温补作用的药物,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

气滞血瘀型支气管哮喘多由情志不畅、气滞血瘀而导致,主要特点是胸闷、气促、咳嗽、舌苔紫暗,舌脉青紫或结节。

治疗时应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如使用柴胡、香附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药物,以减少气滞血瘀导致的症状。

在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时,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艾灸等辅助疗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机的目的。

中医还注重调整饮食、情志,从而达到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不同的证型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综合调理机体的功能,并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治疗需要具有较高的临床经验和辨证能力,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由有经验的中医医生进行指导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