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上传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登幽州台歌练习 (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电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电子教案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登幽州台歌》练习一、词语解释1、前:2、古人:3、后:4、来者:5、念:6、悠悠:7、怆(chuàng)然:8、涕:二、填空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字,人称“”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3、“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人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古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7 、“古人”“来者”指的是。

“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8、《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它的语言风格是。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望岳》练习题1、表达技巧:《望岳》中每一联都切着字写,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

2、思想内容: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 _。

3、表达技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秀美,用的是。

“阴阳割昏晓”句写泰山的,这是。

5、名句理解:(1)如何理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炼字: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七年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赏析及同步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赏析及同步习题(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赏析及同步习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

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眼泪横流!【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人通过抒发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以及因理想破灭而孤寂郁闷的情感,具有深刻而典型的社会意义。

此诗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着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直抒胸臆,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楼台高耸,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背景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念这首诗,我们深刻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令人为之激动。

【主题】本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写法】整首诗通过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登幽州台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七年级下 语文古诗五首检测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 语文古诗五首检测题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的贤明君主。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看这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广袤天地,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悲伤地落下泪来。

3.本诗直抒胸臆,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副词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

诗人俯仰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独”字凸现了诗人生命短暂、自己渺小、壮志难酬,孤独惆怅的悲愁。

4.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形容词---天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袤,写出了天地的空旷辽阔与亘古绵长,面对茫茫的天宇与原野,置身无穷的宇宙,个体生命渺小且短暂,使人产生苍茫的孤独感。

《望岳》1.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拔地而起,参天耸立高大形象的2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品析“钟”“割”二字好在何处?动词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的特点。

“钟”:聚集,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割”:分,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昏晓分明的奇丽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表诗人赞美之意。

3.请用“/”划出“阴阳割昏晓”的朗读节奏,说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阴阳/ 割 /昏晓”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描绘了一幅泰山昏晓分明的奇丽画面。

4.描述5、6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人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人之心胸为之荡漾;时已日暮,“我”睁大眼睛凝望,鸟儿投林还巢。

《登幽州台歌》阅读(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阅读(含答案)

重点古诗词五首【2 】演习题一.填空1.《登幽州台歌》选自《陈伯玉集》,作者是陈子昂,字伯玉,人称“初唐四杰”之一.2.点明诗人登台感触,表达报国无门忧愉快绪的诗句是:念寰宇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怆然”表达了作者愉快.悲怆的心境.4.“念寰宇之悠悠”既写出了寰宇之宽大,同时衬托出人生之微小.短促,从而表现诗人修齐治平.光宗耀祖.报效朝廷的任务感和紧急感.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惜的性命悲歌.诗人经由过程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叹,抒发了怀才不遇,幻想幻灭,孤寂沉郁的思惟情感.(2分)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爱才若命.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经由过程抚今追昔的感叹,深入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惟情感.同时因为它是在平定契丹兵变时所写,个中确定也包含愿望平定兵变.巩固国度同一的爱国情感.7.“前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爱才若命.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表现了作者孤单热闹悲凉的心境.整首诗经由过程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段,表达诗人的思惟情感,具有苍凉悲壮的情感基调.8.《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法是直抒胸臆,它的说话作风是沉郁悲壮.9.本诗中从寰宇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单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寰宇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懂得错误的一项是:DA.诗中的“前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C.“悠悠”与“独”相对比,加倍凸起作者的孤单.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本身的悲凉.2.对本诗懂得有误的一项是_____CA.诗中“前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B. “念寰宇之悠悠”是以空间宽敞衬托孤寂之感.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光的消失,空间的寥寂.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是以有感而发四.简答题1.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惟情怀?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叹,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贤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出人生的孤单感.2.请从“前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说明.(1分)前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光的长远和空间的宽大.3.请描述一下“念寰宇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我登上幽州台了望远方,思路万千,想到了曩昔.如今和将来;看这茫茫宇宙,固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觉得孤单热闹,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4.“念寰宇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别的意境.请扼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懂得把小我置放到宽敞豁达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小我显得微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单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5.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别之处,千百年来却一向不减它动听的力气.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懂得,并剖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这首诗传达出时光的绵长无尽,以及小我置身个中的孤单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本身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情感本身的力气来打动听.6.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在丰硕,请谈谈你的懂得.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了望,悲从中来.并以“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本身“生不逢时”的哀叹.说话奔放,富有沾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光的绵长;第三句登楼了望,写空间的广阔无穷;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如许前后互相映照,非分特别动听.7.“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如何的人生感叹?答:前人是指古代那些可以或许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本身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贰心境异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掉意的际遇和热闹苦闷的情怀.8.“念寰宇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答: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矢志不移,写出了空间的广阔.9、“独怆然而泣下”表现了什么?答:作者面临悠悠寰宇,不禁觉得孤单热闹,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大方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很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普遍的共识.10.本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述,而只是登台的感叹,却成为千古绝唱.其原因是:(1)描述了诗人孤单热闹悲哀苦闷的情感,两相映照,特别动听.(2)说话苍劲奔放 ,富有沾染力..。

《登幽州台歌》练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练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解析】D、“涕”解释为“眼泪”。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解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三、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1、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2、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练习语文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练习语文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练习语文版(1)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东晋田园诗人,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__市北固山时,写下了这首《次北固山下》.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辞采,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__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2.主题解说《饮酒》(其五)主要写诗人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次北固山下》主要写诗人因长江的风景引发旅途的乡愁,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雁门太守行》通过描写边塞生活,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不惜为国捐躯的决心.《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3.重点突破《天净沙·秋思》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提示一: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的.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地统一于这首小令中,道出了游子的羁旅之悲.提示二:寓情于景,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深秋的黄昏,野外一片寂静,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这是一组令人感伤的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归巢之鸦,怎不让人生出思乡之情呢?“小桥流水人家”的乐景衬悲情,思乡之情又增一分.4.结构图解热爱饮结庐人境无车马喧→心远自然采菊东篱南山淡泊酒山气日夕飞鸟→悠然名利次北客路——青山外,绿水前江南固观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早春山景海日残夜,江春旧年游子下思乡——归雁,乡书思乡所见:时空的无限登幽州台歌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雁门边关落日首联:守军雄姿英发太将士守城颔联:战斗惊心动魄奋勇杀敌守援军颈联:友军驰援,双方苦战立志报国行活动尾联:誓死报国,豪情满怀枯藤老树昏鸦天写景小桥流水人家凄凉冷清净古道西风瘦马沙秋夕阳西下思抒情游子之悲断肠天涯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乡书何处达( )2.考考你.(1)《饮酒》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2)《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字________.后世称为陈拾遗.(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3.请你按下面的提示内容填写诗句.(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的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幽州台歌》中表达诗人孤单悲苦心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把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6.放飞思绪,想象一下《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如果有一天能与“亲人”相聚,他会说些什么呢?7.某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校正在举行以“古诗朗诵”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如果让你代表班级参加“汇报活动”,你打算如何汇报你班的活动形式?(2)如果你参加了“我的朗诵心得”这一交流环节,请你条理清晰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你熟悉的古诗朗诵技巧.(一)(20__·遵义)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_______;“风正”,帆才有___________的态势.1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1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5.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1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五)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7.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人名).18.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一)(20__·德州)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20.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21.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二)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①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2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3.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文言文对照翻译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请问先生如何能够这样呢?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了庐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山色秀丽,飞鸟合群结伴而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注释]结庐在人境: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结庐,盖房子.人境,人世间.车马喧:这里指世俗往来的纷扰.问君何能尔: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这是设问.尔,如此.心远地自偏: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东篱:东边的篱笆.自陶渊明这首诗后,“东篱”可指代菊圃.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南山:即陶渊明居所南面的庐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山色秀丽,飞鸟合群结伴而还.气,气象,景色.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辨,辨别,说明.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停舟于北固山下,只见大路绕着青山,行船在碧波上前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春天的气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给家乡写的信什么时候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注释]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潮平:潮水涨平了岸.阔:显得宽阔.风正:顺风.海日:江面上初升的太阳.残夜:夜将尽之时.海日生残夜:即“海日生于残夜”,省略介词“于”.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江南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乡书:家信.达:送达.归雁:北归的大雁.洛阳:诗人的故乡.何:疑问代词,什么.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天地高远辽阔,亘古无限.我独自悲伤地流下了眼泪.[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__市.前:向前看.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辽阔,遥远.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号角震天,凉秋更肃杀,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寒风中卷着红旗,轻骑驰抵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注释]黑云:比喻敌军.摧:毁.甲光向日金鳞开: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角:号角.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燕脂,现在写作“胭脂”.“塞土”有的版本作“塞上”.临:抵达.易水:水名,在今河北__县.声不起: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__县东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玉龙:宝剑的代称.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旁潺潺的)流水环绕着几处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西下,夕阳已经在西方落下,断肠人在天涯.(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注释]昏鸦:黄昏时的乌鸦.西下:向西方落下.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下,落下.断肠人:因悲哀而极度伤心的人,这里指游子.天涯:天边.参考答案25诗词五首1.(1)吵闹的声音(2)这样(3)比喻敌军(4)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2.(1)陶渊明东晋(2)唐陈子昂伯玉(3)马致远元曲牌名题目3.(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独怆然而涕下(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B(解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5.(1)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了庐山.(2)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3)战局像乌云重压着城墙,要把城墙摧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6.提示:想象合理,表达出长久漂泊在外的游子归乡后的激动心情即可.7.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8.(1)示例:我班有这样一些活动:①诵诗会,诵读内容有四项:一是指定内容背诵,二是诗句接龙赛,三是诗词知识抢答赛,四是自由发挥背诵.②诗文表演,其形式主要是诗配乐和诗文剧.③诗文图画展示.(2)示例: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平仄、韵脚.要注意轻重、快慢和语调,如军情紧急,就要读出情调激昂悲壮之语势.9.淡泊名利.10.“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11.宽阔悬空12.示例:诗人想到要借用归雁来给他传递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13.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14.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15.C(解析:C项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16.示例: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17.马致远18.C(解析:C项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离别,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19.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20.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21.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22.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23.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登幽州台歌》练习一、词语解释1、前:2、古人:3、后:4、来者:5、念:6、悠悠:7、怆(chuàng)然: 8、涕:二、填空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字,人称“”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3、“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人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古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7 、“古人”“来者”指的是。

“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8、《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它的语言风格是。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望岳》练习题1、表达技巧:《望岳》中每一联都切着字写,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

2、思想内容: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 _。

3、表达技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秀美,用的是。

“阴阳割昏晓”句写泰山的,这是。

5、名句理解:(1)如何理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炼字: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

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参考答案: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前两句是说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诗人却无缘相见。

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后两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可见,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二、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

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望岳》:结尾两句由“望岳”转为“岳望”。

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不禁产生了一种登山的渴望。

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诗句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登飞来峰》:结尾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

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

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

联系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坚决斗争等行为,这可以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三、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

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新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参考译文】飞来峰顶端有座高耸入云的高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自然是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诗歌赏析】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阅读理解】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怆然..(不尽)..而涕下(悲伤的样子) B.齐鲁青未了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D.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文学家B.《登飞来峰》——王安石——宋——唐宋八大家C.《望岳》——杜甫——唐——浪漫主义诗人D.《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思想家、文学家4.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②符合诗歌的意境。

③不少于60字。

5.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宝库的明珠。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世界文明中蔚为壮观。

为了让学生亲近古诗词,拓展知识面,与文人雅客倾心对话,感受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育才中学将举办以“诗风词韵经典共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许多古诗词名句脍炙人口,至今广为流传,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对联的形式为大家推荐几句吧。

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壮志凌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矢志不渝(2)思乡是古代诗歌中的永恒主题,写出令你印象最深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并简单进行赏析。

(3)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写的阅读古诗的感受,请你续写一句话,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排比句。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灿烂盛开。

七年级语文《登幽州台歌》 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登幽州台歌》 测试题(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测试题一、单选题(共3道,每道2分)1.“幽州台”在建设初始的时候的用处是( )A.军事用地B.君王议政C.招贤纳士D.娱乐场所答案:C解题思路: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2.“古人”和“来者”具体指代的是( )A.古代的人,未来的人B.古代的不被重用的官员臣子,未来那些不被重视的官员臣子C.古代的招贤的圣君,后世的求才的贤明君主D.走过去的人,走过来的人答案:C解题思路:“古人”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指的是: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词语释义3.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借古代诉说今天的形式,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答案:D解题思路:《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本诗借幽州台抒发登台感慨,语调苍劲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二、填空题(共2道,每道2分)4.诗中渲染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的一个字是____。

答案:独解题思路:末句的“独”字,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步点明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突出了诗人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

这种强烈的情怀,也代表了封建时代众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曲,具有令人一唱三叹的感染力。

试题难度:知识点:诗文理解5.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____,____。

答案: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解题思路:想到天地的伟大,自己觉得空落留下眼泪。

试题难度:知识点:诗文理解。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同步练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同步练习

登幽州台歌同步操练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六合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1、给全诗区分朗诵节奏。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爱情?。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经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慨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爱情。

4、请从“古人”和“悠悠”中挑选一个进行解说。

5、“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

“独”字体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经过选用_______的体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爱情,具有_____的爱情基调。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详细指代的什么人?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慨叹?8、请描绘一下“念六合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这个画面。

(2分)9、“念六合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两句诗营建了一种极端特别的意境。

请扼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了解。

10、“念六合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征?11、“独怆但是泣下”体现了什么?1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别之处,千百年来却一向不减它动听的力气。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了解,并剖析它在艺术体现上的特征。

答案: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六合/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体现了诗人生不逢时、大材小用、不能实现远大政治志向的悲惨、压抑感和孤独感。

3、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大材小用,志向幻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4、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描述时刻的长远和空间的宽广。

5、像燕昭王那样爱才如命、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孤寂凄凉;直抒胸臆;凄凉悲惨。

6、“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今后的贤明君主。

7、古人是指古代那些可以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志向不能实现,这使他心境十分苦闷。

《登幽州台歌》练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练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解析】D、“涕”解释为“眼泪”。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解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三、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1、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2、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1登幽州台歌 专项训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1登幽州台歌 专项训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

前言:该专项训练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专项训练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专项训练)1 登幽州台歌名句默写1.2017·鄂州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2.2015·娄底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3.2018·龙东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2018·日照]模拟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2018·日照模拟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

3.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识才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4.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日照模拟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参考答案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5、“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6、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7、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