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妊高症病因研究中的展望
CCL2和CCR2在相关疾病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CCR2、CCR4,CCL2的生物学作用主要通过它的 G蛋 白耦联受体 CCR2而产生,CCR2是包括 7个疏水氨基 酸跨膜片段,由 350多个氨基酸组成胞外 N端、胞内 弯曲 C端的细胞受体。CCR2由单核细胞、小胶质细 胞、星形胶质细胞、上皮细胞、活化的 T细胞和树突状 细胞表达。CCL2和 CCR2在神经系统内,主要表达于 大脑皮层、海马、黑质、苍白球、丘脑室旁和下丘脑视上 核、小脑等。 2 CCL2及 CCR2在相关疾病中研究进展 2.1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中最常 见的痴呆原因,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记忆力下降和行为 障碍。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面认知障 碍,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斑块内 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 积,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过度磷酸化的 tau蛋白以 及神 经 元 变 性。 两 项 研 究 发 现 脑 脊 液 中 CCL2和 CCR2的水平与 MMSE评分呈负相关,并能预测认知 功能下 降 速 率[1,2]。有 研 究 使 用 多 变 量 线 性 回 归 模 型,同时包括脑脊液 CCL2、年龄、性别、MMSE总评分、 教育水平、APOE-ε4载体状态因素,发现只有 CSF中 CCL2水平与认知快速下降有联系,并且是导致痴呆的 独立因 素,同 时 MCI患 者 的 脑 脊 液 中 CCL2水 平 与 MMSE评分逐年下降有相关性[1]。AD患者痴呆严重 程度与大脑皮质层可溶性 Aβ物质水平有着很强的相 关性。趋化因子 CCL2和其受体 CCR2在招募炎性单 核细胞进入受损的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循环单核 细胞可以渗入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并且清除阿尔茨 海默病大脑中的 β-淀粉样蛋白,CCL2或 CCR2缺乏 可导致大脑中 Aβ清除减少。同时 CCR2缺乏刺激了 TGF-β1,TGF-β1受体表达,而 TGF-β1可引起细 胞内 Aβ沉积。Aβ沉积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其随 后产生促炎性神经毒害因子,如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氧 自由基[4]。也有研究提示 MCP-1通过 P38MAPK信 号转导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的小胶 质细胞可释放一系列促炎性神经毒害因子,可引起神 经细胞损 伤,从 而 影 响 认 知 功 能[4]。 CCR2低 表 达 可 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学中起潜在作用。在另一项研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同人群(EM患者与非EM
患者)逆流经血中的子宫内 膜碎片能否在“异地”(子宫 腔以外)黏附、侵袭、生长, 在位内膜是关键,在位内膜 的根本差异,是发生EM的
30038l,China)
the incentive of endometriesis
Abstract:Researches show that menstrual blood reflux
生,胶原沉积,与EM发生腹膜粘连及纤维化有关;
IL-8是促血管生成因子,还可通过整合素介导,促进 内膜细胞增生,增强其与纤维结合蛋白的黏附活性; IL一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T细胞增殖和自然杀 伤细胞活性等。 Ulukus等¨刮研究表明,EM在位和异位内膜微 血管内皮细胞受体异位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受体1 和2的表达显著增加,其与IL-8结合,促进血管内皮 细胞的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
ment-aggression-angiogenesis is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EM.Som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occur- fence of EM depends on the eutopic endometrium and the immune dysfun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 variety of cell activity fact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M.Therefore,multiple
hypophysitis[J].J
[16]杨义,苏长保,杨堤,等.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和肉芽肿性垂体炎 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11):
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
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胎膜早破(PROM)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对母儿均有影响,尤其对胎儿影响较大,围生儿死亡率为2.5%~11.0%。
本文就近年来早产的原因作综述如下。
1 胎膜早破的定义胎膜破裂发生于产程正式开始前称为胎膜早破,包括足月前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 及足月后胎膜早破(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tPROM)。
2 病因2.1 胎膜因素:胎膜由羊膜、绒毛膜及蜕膜组成,羊膜由表及里由羊膜上皮层、基底层、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层和海绵层组成。
孕期子宫增长,胎膜变薄,其张力和弹性主要依靠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维持。
因此,在妊娠过程中任何影响胶原纤维完整性、弹性和韧性的因素均可导致胎膜的破裂。
赖氨酰氧化酶(LOX)能氧化胶原纤维中的赖氨酸残基,是胶原纤维发育成熟的关键酶[1],微量元素铜(Cu)则是羊膜LOX的活性基团。
研究表明,未足月妊娠的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u、羊膜Cu、LOX和羊膜Ⅲ型胶原的水平降低与胎膜早破的发生直接相关。
所以,在发育过程中,饮食中缺铜可使成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合成减少,胎膜弹性降低。
维生素C也参与胶原的合成,缺乏可使胎膜的脆性增加[2]。
一旦附加其它因素,如宫内压增高,胎膜破裂随之发生。
目前的观点认为在胶原合成、分泌和溶解过程中的代谢失衡是胎膜破裂的最终机制[3]。
2.2 感染及炎症反应:感染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导致胎膜早破的最主要的因素。
目前人们认为超过60%的胎膜早破与感染及接下来的炎症反应相关[4]。
位于宫颈及穹窿部微生物的上行,引起宫内感染和炎症,包括B族链球菌、淋病双球菌、巨细胞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
细菌可以产生蛋白酶、胶质酶和弹性蛋白酶,而这些酶可以直接降解胎膜的基质及胶质,导致胎膜早破。
据俞玲等[5]胎膜早破临床病例分析,阴道炎症占易发因素的第一位。
mcp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是一种能促进单核细胞和其他细胞粘附、迁移以及诱导炎症反应的多功能趋化因子。
它在单侧输尿管开口周围的肾盂和肾盏中大量表达,并与肾脏血管生成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MCP-1主要表达于骨髓基质,并随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熟而释放到血液中;此外,它还存在于淋巴结、胸腺、脑和肝组织中。
来源及进化背景:MCP-1是一个由单核吞噬细胞(MDC)分泌的趋化因子,也是一个由单核吞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多克隆性炎症介质,在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MCP-1是由MCP-1/4 (MC4)双阳性的巨噬细胞分泌,它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Mφ)和T淋巴反应而发挥促炎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MCP-1主要由骨髓基质干细胞所分泌;当骨髓基质干细胞受损伤时,MCP-1会诱导大量巨噬细胞进入损伤部位发挥促炎作用;但同时亦有部分MCP-1由其他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核质蛋白所产生。
此外,在正常情况下,MCP-1还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合而释放出大量促炎蛋白。
作用机理:MCP-1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体系和T或B淋巴结系内的MCP-1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是单核吞噬细胞(MDC)和T或B淋巴细胞在组织损伤时释放出大量MCP-1从而导致单核巨噬体系和T淋巴受体(TCR)-1基因的表达;其次是MDC和T或B淋巴细胞在损伤部位释放出相应的MCP-1使其能刺激T或B淋巴系统而分泌各种促炎因子(如TNF-α、IL-6、IL-1β、IL-10等)及抗炎基因(如IL-4、IL-10);再次是单核吞噬细胞与肥大细胞在损伤部位产生大量MCP-1从而导致肥大细胞膜上CD3受体表达增加进而激活转录因子(NFAT)信号通路促进促炎反应。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子痫前期
SSt adr J . pn , 0 ,7 2 :3 . U , esn a ] S i 2 2 2 ( )2 0 h t[ e 0
[8 Sre JEl nD At e i : ehnc i e 1 ] avr , lo M. l rdds m cais nmc g- J i e c i e nt aye g erdfr eue p cH gn J . pn ,04 ei l n i ee dcdt eI o ae [ ] Sie2 0 , c n or y
[ 9 B v M, i a snWJ AlnK e a. al ne 1 ] odL Rc r o , l D,t 1E r hd e y—o st
d g n rt n o e it re t b a ic a d v  ̄e rl e d p ae i e e e ai ft n e v re rl d s e b a n lt n o h n
【 键 词 ] 单 核 细 胞 趋 化 蛋 白 一1 子 痫 前 期 ; 性 反 应 关 ; 炎
子痫前期 ( r —el s ) Pe c mpi 是妊娠期特 有 的疾病 , a a 是导 致
妊 娠 妇 女 和 围产 儿 病 率 及 死 亡 率 增 高 的 主 要 原 因 。对 其 病 因 学 和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究 一 直 是 产 科 学 中 的 重 要 课 题 , 今 尚 未 至
关系。MC P—l 作为一种强效的趋 化细胞 因子 , 已越来越 引起
人们 的关 注 , 成为炎性免疫反应 的研究热点 。MC P一1 可能在 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本文就 MC P一1与
子痫前期的研究做一综述。
烈趋化作 用 , P一1在单 核 细胞上 有 高度 亲和 力特 异性 受 MC 体 。血液中单核 细胞在 MC P一1 所建 立的一个 化学趋 化性梯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糖尿病肾病
管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高血糖 、 高血压及 改善脂质代谢紊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慢 D N发生发 展的进程 , 但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问质纤维化以及 肾功能 的 持续 下 降 常 常无 法 避 免 , 终 导 致 E R 最 SD 的发 生。近 年来研 究 发现 其 特征 性 病理 变 化如
1 D 中的作 用 J 在 N 。以下就 M P1与糖 尿病 肾病 C-
的关 系展开综 述 。 1 M C - D 的关 系 P 1与 N
活性物质导致肾小球结构损伤 , 并可释放改变肾小 球功 能 的细 胞 因子 而 致 肾小 球 结 构 重 塑 。Moi r i 等_也发现 M P1 8 C 一 通过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在 肾小
22 促进肾脏表 达多种 因子 肾脏疾病 中 M P1 . C. 水平的升高能增强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 和合成。Vet i C等 研究发现 M Pl d C — 呈时间、 剂量 依赖性地增加 I- L6和细胞 间黏附分子(n r l a i e eur tc l ahs n o cl, A 在肾小 管上皮细胞 (uu dei l u I M) om e e C t . b 1 i ea cl T C 的表达和分泌, A 和 I一 a e t ll e ,E s) r p h i l I M C L
型趋化 因子; C趋 化 因子 ; C 3 ③ ④ X C趋 化 因子。
M Pl C- 可由体内多种细胞产生 , 包括内皮细胞 、 平滑 肌细胞 、 单核细胞 、 系膜细胞等 。 M P1 C . 的受体属于 G蛋 白偶联 的受体超家族 , 7 个富含疏水氨基酸的 螺旋 的跨膜片段, 相互之
21 趋化并激活单核 巨噬细胞 .
正常肾组织中, 微
量 M Pl C — 趋化少量的巨噬细胞吞噬有害物质 , 从而 发挥正常免疫 防御作用 。但若存在大量活化 的 J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陈沐林;杨陈;韩焕钦;陈婷;王双苗;刘华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尤其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由于血清肌酐值和尿量变化在早期诊断AKI和评判预后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寻找并获得有潜力的AKI生物标志物可对临床实践有诸多帮助,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相继被发现一些新型AKI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周期阻滞标志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质金属蛋白酶7、微RNA、血管紧张素原等,在评估AKI进展和不同病因引起的AKI方面具有应用前景.联合评估多种生物标志物不仅能明显提高早期诊断AK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测预后也更具优势.【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09【总页数】5页(P1761-1765)【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作者】陈沐林;杨陈;韩焕钦;陈婷;王双苗;刘华锋【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湛江 524023;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暨湛江市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代谢废物(如肌酐、尿素氮)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张新雪,李杨,赵宗江,等.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 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华中医药 杂志,2008,23(6):490—493. 9.吴泽成,刘慎微,董骏武,等.12一脂氧合酶抑制剂黄芩索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机制.中国中西医结 合肾病杂志,2009,10(2):116~119. 10.刘慰华,黄河清,邓艳辉,等.黄连素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肾 功能、氧化应激、肾脏醛糖还原酶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
・655・
1.张浩军,李平,赵静波,等.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 TGF-pl及MMP一9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 志,2009,10(4):290—294. 2.倪海祥,杨雪辉,朱峰,等.人参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基 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10(3):211—213. 3.JiL,YinXX,WuZM,et a1.Ginkgobiloba
节TGF一8惭ads信号传导系统:王月华等【ll J研究表明,益气养
阴消瘸通络中药(由黄芪、地龙、丹参、大黄等组成)能够减轻DN 大鼠病理损害,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是部分通过qV,F一口/Smads 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即降低受体激活型Smad表达,上调抑制 型Smad7表达。 5抗炎 5.1下调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1(MCP一1)的表达 研究表明,E(1M的聚集与。肾组织内单核细胞的广泛浸润有 关,而MCP一1是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趋化因子,它可以趋 化和激活单核细胞至炎症部位,启动炎症反应,因而通过干预 MCP一1,能够起到治疗或延缓DN的作用【12 J。赵宗江等【12 J研 究表明,糖肾平胶囊可能通过下调DN大鼠肾组织MCP一1蛋 白及mRNA表达而发挥治疗和预防DN的作用。 5.2抑制核转录因子~出(NF一出)或黏附分子表达 近年来,DM。肾脏病变被视为是一种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性 疾病。NF一出是炎症的中心调控因子,其激活后进入细胞核 内调节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等的表 达【13|。因此,抑制NF一出或黏附分子表达,可起到保护DM 或DN肾脏的作用。杨莉等【13J研究表明,0572292);山西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2006011loo) 医药大学2008级博士生,现工作于湖北中医药大学 (北京 lo0029) 医学院(太原030024) 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临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肾小管功能标志物、肾脏炎症标志物、纤维化标志物等诊断急性肾损知识要点
临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肾小管功能标志物、肾脏炎症标志物、纤维化标志物等诊断急性肾损知识要点一、肾小管损伤标志物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NGAL 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肾脏、肺、小肠等器官,正常时表达量低,肾小管损伤时显著升高。
诊断价值:其在 AKI 发生后 2 小时内即可在尿液中检测到升高,比血清肌酐和尿量更早反映损伤,且能监测疾病严重程度与预后。
2、尿肾损伤分子-1(KIM-1)KIM-1 由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在人体正常肾脏组织中表达极低,而在肾毒性药物及肾缺血引起损伤后,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并持续高表达。
诊断价值:对 AKI 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但早期预警效能相对较差,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TIMP-2 是 TIMP 家族成员之一,1 种相对分子质量为 21000 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参与肾脏病理的发生过程,包括肾小管与肾间质损伤、肾脏纤维组织增生与癌变。
IGFBP-7 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相对分子质量为29000 的分泌蛋白,广泛表达于机体多个器官组织,包括脑、肺、前列腺、胃肠道等,作为生长因子抑制剂参与如凋亡、细胞增殖、肿瘤抑制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
IMP-2 与 IGFBP-7 均为肾小管损伤早期细胞应激反应标志物,参与细胞 G1 期阻滞。
诊断价值:尿液中 TIMP-2 与 IGFBP-7 的乘积在脓毒症所致 AKI 中有较好预测效能,可识别危重症合并 AKI 患者。
二、肾小管功能标志物1、胱抑素C(CysC)胱抑素 C(Cystatin C, CysC)是一种由 120 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13000)、碱性非糖化蛋白质。
它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水平主要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但不受肌肉含量、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这使得 CysC 在评估肾功能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老年人、肌肉量变化较大或存在肌肉疾病的患者中。
泌尿系结石的研究新进展
泌尿系结石的研究新进展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一、泌尿系结石成因的新观点与假说1 细胞膜磷脂异常参与特发性草酸钙结石的形成膜草酸转运增加促进高草酸尿的形成, 导致草酸钙结石。
2 特发性复发含钙结石(IRCU):是一种发生在细胞水平的疾病, 氧化/抗氧化失衡、矿物质代谢紊乱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
血浆中抗氧化物质含量明显减少。
与血尿酸及白蛋白浓度降低、尿酸排泄增多以及代谢率降低相关, 可促进尿磷的排泄。
3 炎症与泌尿系成因的关系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是一种强效的趋化细胞因子,其中 MCP-1介导的炎症反应是结石形成早期的关键步骤。
MCP-1 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非感染性结石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4 缺氧诱导泌尿系形成肾乳头部缺氧可引起肾小管损伤, 使尿液酸化异常, 进而促进结晶附着。
如果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间质钙化,参与结石形成, 则低氧进一步加剧。
乳头部缺氧可增加对草酸毒性的敏感性。
草酸作用于小管和间质细胞,导致腔内结晶粘附。
5 特发性结石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特发性结石病是一类复杂的、多病因的疾病, 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明确认可的危险因子包括高草酸尿、高钙尿、低枸橼酸尿、高尿酸尿及成石抑制物缺乏, 可能参与这些危险因子作用的基因已被提出。
侧重于易感基因及主导基因的研究, 也是今后基因治疗的靶点。
已知可能的相关易感基因包括:( 1)特发性高草酸尿( 2)特发性高钙尿症( 3)特发性低枸橼酸尿( 4) 特发性草酸钙结石成石基质或抑制物异常6 胱氨酸尿症为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种遗传性疾病:胱氨酸在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进而引起胱氨酸在尿中的溶解度降低, 从而形成胱氨酸结石。
7 尿酸结石与草酸钙结石的相互关系尿酸晶体可通过取向附生机制诱发草酸钙结晶形成, 或通过降低尿中抑制因素水平, 从而促进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可溶性尿酸盐通过盐析作用从而促进草酸钙结石晶体的成核及聚集。
高尿酸血症相关肾病研究新进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 的提高 ,高尿酸血 症发病率显著增加 ,其 中多数是无痛风发作 的轻到
前瞻 陛治疗研究未能显示降低血尿酸浓度能减缓 或逆转 肾功能下降 ’ “ , 提示我们过去对 本病病 因 学、发病机制和治疗学 的认识有不全面的地方 。
中等程度 的高尿酸血症 。近十年来 ,国际上许多流 行病 学、动物实验或体外细胞生物学研 究结果显示
能不 良、病理性血管重 构有 】 。 尿酸具有促炎作 用,可通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 P . 1 ) 、生长因 子、促分裂原活化蛋 白激酶 ( MA P K) 、环氧化酶 2 ( C O X. 2 ) ,刺激小 鼠平滑肌细 胞增 殖| j I 4 J 。有人 在
导致 急性 肾功能衰竭 ;多年反复引起痛风的严重高 尿酸血症导致痛风 肾病 ; 高尿酸血症和威 高尿酸尿
致 尿酸生 成增加 。3 、大量细胞突变,如骨髓增生
中,仍有 1 / 3的痛风患者发生 肾损害,1 7 %  ̄2 5 % 的 痛风 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这两个数据 的比较意味 着本病 肾损害状况在将近 7 O 年 内没有显著改善 ,
作者单位:广州 5 1 0 6 3 0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 内科、泌尿疾病研究所
位。
、
过去对高尿酸血症 肾病 的认识
高尿酸血症相关 肾病是相 当古老的疾病 之一 。 最早记录的痛风性 肾损害可追溯到公元二世 纪。1 7 世纪 S y d e n h a m记载 了 “ 痛风时肾脏有结石生成 ” , 1 9世纪注意到痛风病人有蛋 白尿, G a r r o d发现本病 肾小管 间有尿酸 晶体沉积。如果我们 回顾过去八十 年 的历史 ,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困惑 的问题 。1 9 3 0 年 的统计结果是 ,痛风患者 肾炎发生率为 3 0 % ,因 并发 尿 毒症 而死 亡 的病 例 占 8 % 。而 在 1 9 9 5年 M a s s r y和 G l a s s o c k的肾脏病教科 书 ( T e x t b o o k o f
泌尿系结石成因及防治新进展演示文稿
3. 炎症与尿石成因的关系——MCP-1介导的炎症反应是结石 形成早期的关键步骤
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强效的趋化细胞因子,可在多种细胞中产生
2) 动物实验发现
用草酸钙结晶刺激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 MCP-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到结晶沉积部位并包绕结石结晶 形成结石
Jennings ML,Adame MF,Characterization of oxalate transport by the human erythrocyte band 3 protein.J Gen Physiol.1996,107(1):145-159
Bordin L,Brunati AM,Donella-Deana A,et al.Band 3 is an anchor protein and a target for SHP-2 tyrosine phosphatase in Human erythrocytes.Blood.2002,100(1):276-282
formers and healthy subjects. Scand J Urol Nephrol,1989,23(1):55-59.
5.
Goodman HO,Brommage R, Assimos DG, et al. Genes in idiopathic calcium oxalate stone disease. World J Urol,
2) 本病为多基因病,单个易感基因常见,足够多
的易感基因才能致病,环境因素亦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3) 多基因病随易感基因的增多,发病更严重、更多样,
发病时间更早,疗效更差
4) 发病年龄、发病频率及再发病严重性的重大差
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岛, MMP9与妊娠高血 压疾病关 系研究 的进展 情 .
况。
1 N .B T F I 以及 MMP 9的生物 学特 性 F x 、 G -1 I . 1 1 NFI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核 因 子.B( ul r . .B c I n c a c e
R I、 共 同存在 , . Ⅱ 缺一不可 。 6
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 的中心环节 , 而妊娠早期滋养 层细胞不完全侵入是某些妊高症发病 中的关 键特 征, 另外 , 免疫失调或免 疫不匹配可能与妊高症 的
发 生 有 着 重 要 联 系 。本 文 着 重 综 述 NF I T . .B, GF c
结形成的聚体 , 当二聚体结构被破 坏, 其活性也 就
成 。在细胞外刺激下, FI 3 N. c B三聚体复合物 中的
IB发生 磷 酸化 而 解 离 , NF ̄ I c 而 -B二 聚 体 由细 胞 质 移 位 至细胞 核 , 与 NF ̄ 应 基 因启 动 子 区域 的 并 -B反
I c B位点相结合 , 从而启动这些基 因的转录。这些基
因编码 的蛋 白有 : TNF a I - ̄ I -、 L6 趋 化 因 .、 L I 、 L2 I - 、
子 I-、 L8 炎症诱 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 间黏附分 子等。已有学者发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孕妇血浆 中升高的过 氧化物可以使 培养 的人脐静 脉内皮细 胞中 N - F ̄ B活化提高 2 5 . 倍并显著上调 细胞表 面 细胞 间黏 附 分 子 一1的 表 达 【l 示 NF ̄ 4。提 -B有 可
现 NFI 呼 吸系统 炎性 疾病 如 哮 喘 、 氧 性 肺 动 .B在 c 低
met mbael emar )使 瘤 细 胞 沿 着 缺 失 的 n me rn k tx , i i B 向周 围组 织 浸润 和转 移 ; 一 方 面 则 通 过 毛 细 M 另 血管 内生 、 生 血 管 生 成 等 促 进 肿 瘤 浸 润 和转 移 。 新 大量研究表 明, MMP9在 多 种 恶 性 肿 瘤 中呈 现 过 .
维生素D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0717)通信作者:李英,E m a i l :l i y i n gh e b e i @126.c o m 维生素D 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王 雪,李 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近年来,糖尿病肾病(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D N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的防治手段来阻止其进展㊂研究发现维生素D (V i t a m i nD ,V D )除调节钙磷代谢外,还具有抗炎㊁抗氧化㊁调节细胞凋亡㊁维持免疫㊁降低尿蛋白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㊂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V D 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延缓D N 发生㊁发展,为D N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㊂本文就V D 在延缓D N 进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㊂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维生素D 中图分类号:R 3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3-0267-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8.03.020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估测显示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预计将从2013年的3.82亿逐渐增加到2035年的5.92亿,与此相关的并发症也逐年上升,如肾脏病变[1]㊂据调查,糖尿病肾病(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D N )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 n d -s t a g e r e n a l d i s e a s e ,E S R D )的主要原因[2]㊂D N 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糖脂代谢紊乱㊁血流动力学异常㊁氧化应激㊁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及遗传基因易感性等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阻止D N 的进展㊂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 (v i t a m i nD ,V D )与D N 密切相关,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对D N 产生积极的影响㊂V D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其本身没有生物活性,需经连续两次羟基化反应加工成活性维生素D [1,25(O H )2-D 3]后才能在人体内发挥生理作用㊂肾脏作为V D 的主要靶器官,其生物学效应由特定维生素D 受体(v i t a m i n Dr e c e p t o r ,V D R )调节,研究发现V D R 选择性地高表达于近端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集合管上皮细胞,肾小球旁器以及足细胞[3]㊂研究表明V D 的功能远超过调节钙磷代谢,其还与抗炎㊁抗氧化应激㊁调节细胞凋亡㊁维持免疫㊁降低尿蛋白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4-6]㊂最近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低水平的25-羟维生素D [25(O H )D<20n g/m l ]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7]㊂现本文就V D 在延缓D N 进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㊂1 抑制炎症反应大量体外实验㊁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炎症是D N 主要致病机制[8]㊂英国先前公布的数据表明,91%的糖尿病患者V D 缺乏[25(O H )D ]<30n g/m l ],32%的患者存在严重缺乏[25(O H )D<10n g /m l ][9],补充V D 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10]㊂M a o 等[11]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较健康对照者血清C 反应蛋白(C R P )㊁肿瘤坏死因子α(t u m o r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α,T N F -α)和白细胞介素(I L )-6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给予骨化三醇0.25μg /d 干预6个月后,上述患者血清内25(O H )V D 水平提高,C R P ㊁T N F -α和I L -6水平下降,与此同时患者蛋白尿水平也显著降低,提示V D 可通过抗炎作用延缓D N 的进展㊂核因子κB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κB ,N F -κB )作为促炎因子,调节多种因子参与肾脏纤维化发生,如T N F -α㊁转化生长因子-β(t r a n s f o r m i n gg r o w t h f a c t o r -β1,T G F -β1),单核趋化蛋白1(m o n o c y t ec h e m o a t t r a c t a n t p r o t e i n -1,M C P -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 l a s m i n o g e na c t i v a t o r i n h i b i t o r -1,P A I -1),这些因子在肾脏疾病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㊂体外实验证实1,25(O H )2-D 3通过阻断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 F -κB 的激活,抑制高糖诱导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 C P -1)㊁血管紧张素原(a n g i o t e n s i n o ge n ,A G T )的表达和炎症诱导的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 A I -1)的表达起到肾保护作用[12]㊂X u 等[13]提取正常小鼠足细胞和V D R 基因敲除的小鼠足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给予V D 干预,观察到V D 及其受体可通过介导N F -κB 信号途径调节T G F -β,A G T 的表达以及足细胞凋亡来延缓D N 的进展㊂另有相关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 o l l 样受体4(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t o r s ,T L R 4)的表达增加,且与炎症反应相㊃762㊃‘临床荟萃“ 2018年3月5日第33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r c h5,2018,V o l 33,N o .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关[14]㊂给予链脲佐菌素(S T 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高剂量的1,25(O H)2D3[0.3μg/(k g㊃d)]能够阻止糖尿病所致的动脉病理改变和胶原纤维沉积,这可能是通过减少T L R4,N F-κB p65等的表达来实现的[15]㊂Y a n g等[16]应用V D3干预2型糖尿病及D N尿毒症患者的血清标本,发现V D3可以抑制T L R4和N F-κB p65的表达,从而减少了上述患者血清标本中促炎介质I L-6和M C P-1的分泌,进一步证实V D3可能通过T L R4/N F-κB p65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㊂2抑制氧化应激高糖可诱导细胞内的多元醇通路和蛋白激酶C 的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积聚,氧化应激及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㊂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r e a c t i v e o x y g e ns p e c i e s,R O S)可损害血管内皮的功能,抑制高糖诱导的R O S过度生成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措施㊂研究发现,V D R激动剂能减少肾脏细胞内R O S生成和D N A损伤[17]㊂K e n t a r o 等[18]利用马沙骨化醇干预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发现:马沙骨化醇能调节N r f2-K e a p1信号通路,减少8-O H d G㊁N F-κB p65㊁N A D P H氧化酶等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和系膜基质扩张,从而延缓D N的进展㊂V D与氧化应激的另一重要的分子联系是α-k l o t h o蛋白,α-k l o t h o蛋白最初被定义为一个抗衰老的因子[19]㊂肾脏是循环中α-k l o t h o蛋白的重要来源,慢性肾脏病患者循环中α-k l o t h o蛋白数量减少[20],给予V D类似物可增加循环中α-k l o t h o的浓度对肾脏起保护作用[21-22]㊂D e n g 等[23]利用腹腔注射S T Z诱导D N大鼠模型,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1个月,发现:V D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 n g i o t e n s i nⅡr e c e p t o r a n t a g o n i s t s,A R B s)在D N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不仅抑制肾素表达,氧化物质丙二醛(M D A)含量也显著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 r i n a r y a l b u m i n/ c r e a t i n i n e r a t i o,U A C R)和肾小球超微结构明显改善㊂进一步分析表明,骨化三醇显著增加了肾脏主要抗氧化物质M n S O D㊁G P X1和S O D1m R N A的表达㊂上述实验证明V D发挥D N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肾素表达,减少氧化应激,增加肾脏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来实现㊂同样,帕立骨化醇也能显著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和增加抗氧化的能力[10]㊂在尿毒症大鼠模型中,帕立骨化醇显著改善尿毒症依赖的肾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C u Z n-S O D)的下调,从而减少尿毒症诱导的肾脏氧化应激[24]㊂另一个V D类似物,骨化三醇在饮食肥胖诱导的肾脏疾病小鼠模型中也证明可明显减少小鼠肾组织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25]㊂3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 e n i n-a n g i o t e n s i n s y s t e m,R A S)R A S激活是D N的关键,其活化后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肾脏纤维化加速形成,最终发展成E S R D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 e n i n-a n g i o t e n s i n-a l d o s t e r o n e s y s t e m, R A A S)阻断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 n g i o t e n s i n c o n v e r t i n g e n z y m e i n h i b i t o r s,A C E I s)和A R B s两大类,它们因其降低尿蛋白及肾保护作用广泛用于D N的治疗㊂虽然,A C E I s和A R B s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是二者可引起继发性肾素增加,从而进一步刺激血管紧张素Ⅱ(A n gⅡ)转换,限制了R A S抑制剂的效果,增加D N患者的氧化应激㊂近年来,V D作为R A S的负性调节剂已经得到流行病学㊁生理㊁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支持,证明其能帮助A C E I s和A R B s药物改善D N㊂在V I T A L研究中,给予D N患者R A A S抑制剂联合帕立骨化醇(2μg/d)治疗,上述患者的血压和U A C R显著下降[26]㊂另一国外研究也表明,帕立骨化醇通过抑制R A S有效的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27]㊂同样,在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中也发现1型糖尿病和D N存在蛋白尿的患者应用帕立骨化醇能抑制R A A S,干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28],这进一步强调了V D作为强有力R A S抑制剂的作用㊂A n gⅡ作为R A S活化的主要效应分子,是介导肾脏纤维化重要因子[29],其可扩张肾脏入球小动脉,收缩出球小动脉,导致肾小球高灌注㊁高压力和高滤过,在D N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同时A n gⅡ还能诱导氧化应激,刺激炎症因子㊁细胞因子的产生,进一步促进肾小球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共同导致肾脏损伤[30]㊂已证实,活性V D可通过降低肾素基因启动子上的c AM 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活性来抑制肾素的表达,从而降低A n gⅡ的水平[31]㊂T G F-β是产生和储存细胞外基质(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m a t r i x c,E C M)的潜在形式,是肾脏纤维化的关键调节因子,高糖环境下T G F-β表达增加,在糖尿病肾小球硬化中起关键作用[32]㊂已有研究表明,A n gⅡ可诱导T G F-β,促进R O S的生成,增强肾脏炎症反应,给予V D干预后,A n gⅡ表达被抑制,肾脏中T G F-β明显减少,E C M合成减少,从而延缓D N的发生发展[33]㊂4保护足细胞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㊃862㊃‘临床荟萃“2018年3月5日第33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r c h5,2018,V o l33,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能阻止白蛋白和其他大分子物质从肾小球丢失,在肾脏肾小球滤过中起着关键作用㊂D N以蛋白尿增加及肾功能逐步丧失为特征,病理性蛋白尿(>30 m g/d)与E S R D的死亡风险和疾病进展相关[34]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足细胞作为肾小球滤过膜的最后屏障,其功能改变和破坏可能是尿蛋白滤过的关键因素㊂近些年有关V D对足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广泛展开㊂研究发现肾小球滤过屏障上的硫酸乙酰肝素(h e p a r a ns u l f a t e,H S)丢失与蛋白尿的进展相关[35]㊂肾小球H S裂解酶-乙酰肝素酶表达增加可导致蛋白尿患者H S下降㊂G a r s e n等[36]研究显示V D治疗能减少足细胞乙酰肝素酶的表达,降低尿蛋白㊂目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 r o k i n a s e-t y p e p l a s m i n o g e n a c t i v a t o r r e c e p t o r,u P A R)已被证明能够协调足细胞的能动性并对足细胞足突结构和功能调节有直接作用[37]㊂研究发现,u P A R参与足细胞足突消失㊁蛋白尿的发生[38-39]㊂在两个肾损伤动物模型中1,25 (O H)2-D3能够抑制足细胞尿激酶受体(u P A R)表达,起到改善足细胞损伤和减少蛋白尿的作用[40]㊂另外,n e p h r i n和p o d o c i n作为足细胞的标志性蛋白,其表达异常是足细胞损伤的特征性标志[41]㊂相关研究发现,1,25(O H)2D3转录可刺激n e p h r i n的表达[42]㊂体外研究发现,P I3K参与了N e p h r i n介导的足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A k t是P I3K重要的下游效应分子,N e p h r i n通过P I3K-A k t信号通路调节足细胞存活状态,因此,N e p h r i n-P I3K紊乱可导致足细胞损伤,产生蛋白尿[43]㊂宋志霞等[44]通过研究S T Z诱导的D N大鼠模型,发现D N大鼠肾组织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 e p h r i n和P o d o c i n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 V D R㊁P I3K-p85以及p-A k t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而足细胞损伤的标志蛋白D e s m i n的表达显著增加,在给予活性V D干预后这一变化逆转,同时大鼠足细胞损伤减轻,尿蛋白下降㊂足细胞凋亡在蛋白尿和D N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善和维持足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以减轻糖尿病肾损伤㊂一项针对S T 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实验显示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细胞丢失与自噬和抗凋亡基因(L C3Ⅱ,L C31,b e c l i n-1,B c l2)表达显著降低以及促凋亡基因(B a x,c y t o c h r o m e-ca n dc a s p a s e-3)表达增加有关,给予V D类似物马沙骨化醇可以增强自噬及抑制足细胞凋亡,降低血糖和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糖尿病肾脏病理结构,阻止D N的进展[45]㊂综上所述,D N作为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导致E S R D的原因之一,对患者㊁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㊂尽管目前对D N患者进行有益的干预措施,大多数患者仍向E S R D进展㊂在过去10年里人们已经对1,25(O H)2-D3代谢及其生物活性有了深入研究㊂活性V D可通过抗炎㊁抗氧化应激㊁抑制R A S,改善足细胞损伤等肾保护作用延缓D N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成为D N治疗的新突破,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成熟,仍需大规模临床及动物实验来探讨和证实㊂参考文献:[1] G u a r i g u a t a L,W h i t i n g D R,H a m b l e t o n I,e t a l.G l o b a le s t i m a t e so fd i a b e t e s p r e v a l e n c ef o r2013a n d p r o j e c t i o n sf o r2035[J].D i a b e t e sR e sC l i nP r a c t,2014,103(2):137-149.[2] F o r o u h i N G,Y e Z,R i c k a r d A P,e t a l.C i r c u l a t i n g25-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 D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r i s k o f t y p e2d i a be t e s:r e s u l t sf r o mt h eE u r o p e a nP r o s p e c t i v eI n v e s t ig a t i o ni n t oC a n c e r(E P I C)-N o r f o l kc o h o r t a n du p d a t e d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 p r o s p e c t i v es t u d i e s[J].D i a b e t o l o g i a,2012,55(8):2173-2182.[3] G u a nX,Y a n g H,Z h a n g W,e t a l.V i t a m i nDr e c e p t o r a n d i t sp r o t e c t i v e r o l e i n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J].C h i n M e dJ,2014, 127(2):365-369.[4] M i r k o v i c K,V a nd B J,N a v i s G,e ta l.V i t a m i n Di n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n e w p o t e n t i a l f o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J].C u r rD r u gT a r g e t s,2011,12(1):42-53.[5] C h e n g X,Z h a o X,K h u r a n aS,e ta l.M i c r o a r r a y a n a l y s e so f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a n dv i t a m i n D3t a r g e t g e n e si n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n gc u l t u r e dh u m a n p od o c y te s[J].P l o sO n e,2013,8(4):e60213.[6] T a l a e iA,M o h a m a d iM,A d g iZ.T h ee f f e c to fv i t a m i n D o n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D i a b e t o lM e t a bS y n d r,2013,5(1):8-12.[7] H e r r m a n n M,S u l l i v a n D R,V e i l l a r d A S,e ta l.S e r u m25-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 D:a p r e d i c t o r o f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 a n d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J].D i a b e t e sC a r e,2015,38(3):521-528.[8] N a v a r r o g o n z췍l e zJ F,M o r a f e r n췍n d e z C,M u r o s d F M,e t a l.I n f l a mm a t o r y m o l e c u l e sa n d p a t h w a y s i n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d i a b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J].N a tR e v N e p h r o l,2011,7(6):327-340.[9] A l a m U,N a j a m O,A l-H i m d a n iS,e ta l.M a r k e dv i t a m i n Dd e f i c i e n c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i a b e t e si nt h e U K:e t h n i ca n ds e a s o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n d a na s s o c i a t i o nw i t hd y s l i p i d a e m i a[J].D i a b e tM e d,2012,29(10):1343-1345.[10]I z q u i e r d o M J,C a v i a M,M uñi zP,e ta l.P a r i c a l c i t o lr e d u c e s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a n d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h e m o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s[J].B M CN e p h r o l,2012,13(159):1-7.[11] M a oL,J iF,L i u Y,e ta l.C a l c i t r i o l p l a y sa p r o t e c t i v er o l e i nd i a b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 t h r o u g ha n t i-i nf l a mm a t o r y e f f e c t s[J].I n t JC l i nE x p M e d,2014,7(12):5437-5444.[12] Z h a n g Z,Y u a n W,S u nL,e t a l.1,25-D i 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D(3)t a r g e t i n g o f N F-[k a p p a]B s u p p r e s s e sh i g h g l u c o s ei n d u c e dM C P-1e x p r e s s i o n i nm e s a n g i a l c e l l s[J].K i d n e y I n t,2007,72: 193-201.[13] X uL,Z h a n g P,G u a n H,e ta l.V i t a m i n D a n di t sr e c e p t o rr e g u l a t e 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i n d u c e d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g r o w t hf a c t o r-β,a ng i o t e n s i n o g e ne x p r e s s i o na n d p o d o c y t e sa p o p t o s i s㊃962㊃‘临床荟萃“2018年3月5日第33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r c h5,2018,V o l33,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 h r o u g h t h e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κB p a t h w a y[J].J D i a b e t e sI n v e s t i g,2016,7(5):680-688.[14] D a s u M R,D e v a r a j S,P a r kS,e t a l.I n c r e a s e d t o l l-l i k e r e c e p t o r(T L R)a c t i v a t i o n a n dT L R l i g a n d s i n r e c e n t l y d i a g n o s e d t y p e2d i a be t i c s u b j e c t s[J].D i a b e t e sC a r e,2010,33(4):861-868.[15] L iF,L i u P,Z h a n g X,e t a l.1,25(O H)2D3-m e d i a t e da m e l i o r a t i o no f a o r t i c i n j u r y i ns t r e p t o z o t o c i n-i n d u c e dd i ab e t i cr a t s[J].I n f l a mm a t i o n,2013,36(6):1334-1343.[16] Y a n g M X,X u J,Y u J,e t a l.A n t i i n f l a mm a t o r y e f f e c t s o f1,25d i 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 D3i n m o n o c y te sc u l t u r e di n s e r u mf r o m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a n d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w i t hu r e m i av i a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 t o r4a n d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κB p65[J].M o lM e dR e p,2015,12(6):8215-8222.[17] R a i P,S i n g h T,L e d e r m a n R,e ta l.H y p e r g l y c e m i ae n h a n c e sk i d n e y c e l li n j u r y i n H I V A N t h r o u g h d o w n-r e g u l a t i o n o f v i t a m i nDr e c e p t o r s[J].C e l l S i g n a l,2015,27(3):460-469.[18] N a k a iK,F u j i iH,K o n oK,e t a l.V i t a m i nDa c t i v a t e s t h eN r f2-K e a p1a n t i o x i d a n t p a t h w a y a n d a m e l i o r a t e s n e p h r o p a t h y i nd i a be t i c r a t s[J].A mJH y p e r t e n s,2014,27(4):586.[19] K u r o o M,M a t s u m u r a Y,A i z a w a H,e ta l.M u t a t i o no ft h em o u s ek l o t h o g e n e l e a d s t o a s y n d r o m e r e s e m b l i n g a g e i n g[J].N a t u r e,1997,390(6655):45-51.[20] B a r k e r S L,P a s t o rJ,C a r r a n z aD,e ta l.T h e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o fK l o t h o d e f i c i e n c y i nh u m a n 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w i t h a n o v e l s y n t h e t i c a n t i b o d y[J].N e p h r o lD i a l,2015,30(2):223-233.[21] W e i L L,L e a f E M,M i n g C H,e t a l.V i t a m i n D r e c e p t o ra g o n i s t si n c r e a s e k l o t h o a n d o s t e o p o n t i n w h i l e d e c r e a s i n ga o r t i c 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i n m i c e w i t h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f e dah i g h p h o s p h a t e d i e t[J].K i d n e y I n t,2012,82(12):1261-1270.[22] F o r s t e rR E,J u r u t k aP W,H s i e hJ C,e t a l.V i t a m i nDr e c e p t o rc o n t r o l s e x p r e s s i o no f t h e a n t i-a g i n g k l o t h o g e n e i nm o u s e a n dh u m a n r e n a l c e l l s[J].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R e sC o mm u n,2011,414(3):557-562.[23] D e n g X,C h e n g J,S h e n M.V i t a m i n D i m p r o v e s 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 i n r a t sb y i n h i b i t i n g r e n i na n dr e l i e v i n g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J].JE n d o c r i n o l I n v e s t,2016,39(6):657-666.[24] F i n c hJ L,S u a r e zE B,H u s a i nK,e t a l.E f f e c to f c o m b i n i n g a nA C Ei n h i b i t o ra n d a V D R a c t i v a t o ro n g l o m e r u l o s c l e r o s i s,p r o t e i n u r i a,a n d r e n a l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i nu r e m i c r a t s[J].A mJP h y s i o lR e n a l P h y s i o l,2012,302(1):F141-F149.[25] W a n g X X,J i a n g T,S h e nY,e t a l.V i t a m i nDr e c e p t o r a g o n i s td o xe r c a l c if e r o lm o d u l a t e s d i e t a r y f a t-i n d u c e dr e n a l d i s e a s ea n dr e n a l l i p i dm e t a b o l i s m[J].A mJP h y s i o lR e n a l P h y s i o l,2011, 300(3):F801-F810.[26] D eZ D,A g a r w a l R,A m d a h l M,e ta l.S e l e c t i v e v i t a m i n Dr e c e p t o r a c t i v a t i o n w i t h p a r i c a l c i t o l f o r r e d u c t i o n o fa lb u m i n u r i a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V I T A Ls t u d y):ar a n d o m i s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J].L a n c e t,2010,376(9752): 1543-1551.[27] T h e t h iT K,B a j w aMA,G h a n i m H,e t a l.E f f e c t o f p a r i c a l c i t o lo n e n d o t h e l i a l f u n c t i o n a n d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 a n dc h r o n i ck id ne y d i s e a s e[J].JD i a b e t e s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2015,29(3):433-437.[28]J o e r g e n s e nC,T a r n o wL,G o e t z e J P,e t a l.V i t a m i nDa n a l o g u et h e r a p y,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i s k a n d k i d n e y f u n c t i o n i n p e o p l ew i t hT y p e1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a n d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a r a n d o m i z e d t r i a l[J].D i a b e tM e d,2015,32(3):374-381.[29] W a n g Y,D e bD K,Z h a n g Z,e t a l.V i t a m i nDr e c e p t o r s i g n a l i n gi n p o d o c y t e s p r o t e c t sa g a i n s t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J].JA mS o cN e p h r o l,2012,23(12):1977-1986.[30] V a i d y aA,W i l l i a m sJ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v i t a m i n Da n dt h er e n i n-a n g i o t e n s i ns y s t e m i nt h e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h y p e r t e n s i o n,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a n d d i a b e t e s[J].M e t a b C l i nE x p,2012,61(4):450-458.[31] Y u a n W,P a n W,K o n g J,e ta l.1,25-d i 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 D3s u p p r e s s e s r e n i n g e n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b y b l o c k i n g t h ea c t i v i t y o f t h e c y c l i cAM Pr e s p o n s ee l e m e n t i nt h er e n i n g e n e p r o m o t e r[J].JB i o l C h e m,2007,282(41):29821-29830. [32] M c C l e l l a n dA D,H e r m a n-E d e l s t e i n M,K o m e r sR,e ta l.m i R-21p r o m o t e s r e n a l f i b r o s i s i n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b y t a r g e t i n gP T E Na n dS MA D7[J].C l i n.S c i,2015,129(12):1237-1249.[33] Z h a n g Z,Z h a n g Y,N i n g G,e ta l.C o m b i n a t i o nt h e r a p y w i t hA T1b l o c k e r a n d V i t a m i n D a n a l o g m a r k e d l y a m e l i o r a t e sd i a b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b l o c k a d e of c o m p e n s a t o r y r e n i n i n c r e a s e[J].P r o cN a t lA c a dS c iUSA,2008,105(41):15896-15901.[34] O r t i z A,F e r n a n d e z-F e r n a n d e z B.H u m b l e k i d n e y s p r e d i c tm i g h t y h e a r t t r o u b l e s[J].L a n c e tD i a b e t e sE n d o c r i n o l,2015,3(7):489-491.[35] G a r s e n M,R o p s A L,R a b e l i n k T J,e t a l.T h e r o l e o fh e p a r a n a s e a n dt h ee n d o t h e l i a l g l y c o c a l y x 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r o t e i n u r i a[J].N e p h r o lD i a lT r a n s p l a n t,2014,29(1):49-55.[36] G a r s e n M,S o n n e v e l dR,R o p sA L,e t a l.V i t a m i nDa t t e n u a t e sp r o t e i n u r i a b y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h e p a r a n a s e e x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p o d o c y t e[J].JP a t h o l,2015,237(4):472-481.[37] W e i C,Möl l e rC C,A l t i n t a s MM,e t a l.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fk i d n e yb a r r i e r f u nc t i o nb y t h e u r o k i n a s e r e c e p t o r[J].N a tM e d,2008,14(1):55-63.[38] Z h a n g B,X i e S,S h i W,e ta l.A m i l o r i d e o f f-t a r g e t e f f e c ti n h i b i t s p o d o c y t eu r o k i n a s er e c e p t o re x p r e s s i o na n dr e d u c e sp r o t e i n u r i a[J].N e p h r o lD i a lT r a n s p l a n t,2012,27(5):1746-1755.[39] Z h a n g B,S h iW,M a J,e t a l.T h e c a l c i n e u r i n-N F A T p a t h w a ya l l o w s f o r u r o k i n a s e r e c e p t o r-m e d i a t e db e t a3i n t e g r i n s i g n a l i n gt o c a u s e p o d o c y t e i n j u r y[J].JM o lM e d,2012,90(12):1407–1420.[40] M aJ,Z h a n g B,L i u S,e ta l.1,25-d i 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 D(3)i n h i b i t s p o d o c y t e u P A R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r e d u c e s p r o t e i n u r i a[J].P l o sO n e,2013,8(5):e64912.[41]J e f f e r s o n J A,S h a n k l a n d S J,P i c h l e rR H.P r o t e i n u r i a i n d i a b e t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am e c h a n i s t i c v i e w p o i n t[J].K i d n e y I n t,2008, 74(1):22-36.[42] D e b D K,W a n g Y,Z h a n g Z,e t a l.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u n d e r l y i n g1,25-d i 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n e p h r i ng e n ee x p r e s s i o n[J].J B i o l C h e m,2011,286(37):32011-32017.[43]梁伟,韦忠平,任志龙,等.n e p h r i n通过P I3K-A k t途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10):746-751.[44]宋志霞,郭银凤,张晓良,等.活性维生素D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4,30(10):777-783.[45] H a m z a w y M,S a a G,R a s h i d L,e ta l.T h ec e l l u l a rs e l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a p o p t o s i sa n da u t o p h a g y:r o l e so fv i t a m i n D,g l uc o s ea n d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i nd i a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J].E n d oc r i n e,2017,58(1):66-80.收稿日期:2017-11-19编辑:张卫国㊃072㊃‘临床荟萃“2018年3月5日第33卷第3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r c h5,2018,V o l33,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α-SMA\MCP-1的表达及意义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α-SMA\MCP-1的表达及意义目的研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α-SMA、MCP-1在INS 患者耐药中的作用及介导耐药的可能机制,以期筛选出有利于早期预警并诊断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生物学标记志。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成人INS患者肾穿刺活检组织中α-SMA、MCP-1的表达,并按其对GC 的治疗反应分激素敏感型(SSNS)和激素激素抵抗型(SRNS)。
结果①SRNS 组患者肾组织中α-SMA、MCP-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SSNS组(P<0.05);②肾组织中α-SMA、MCP-1成正相关。
结论α-SMA、MCP-1可能參与SRNS的发病机制,均可作为一种早期预警SRNS的指标,两者联合使用,可增强早期预警SRNS的准确性。
标签:原发性肾病综合征;α-平滑肌肌动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是成人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30g/L)、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IN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糖皮质激素(GC)是INS的首选和基础用药,临床上以INS使用常规剂量(强地松1mg/kg/d)的GC治疗8~12w(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为16周)的临床疗效分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与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这样不但延误了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者的治疗时机,还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因此亟需寻找早期预警并诊断SRNS的生物学标记。
文献报道在实验大鼠肾组织中发现α-SMA与肾功能正相关[1~3];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主要是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或某些T细胞亚群,刺激成纤维细胞、角化细胞的产生[4],在NS起关键作用[5]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癫痫
C i Ne ri hnJ uommu o n l& Ne rl 0 2 uo 2 1 ,Vo. 9 No 5 11 , .
单 核 细 胞 趋化 蛋 白一 1和癫 痫
吕 日琅 赵 永 波
C C亚家 族 的代表 被
发现 的人 类趋化 因子 。MC 一 P 1基 因 以簇 聚方 式 定
位 于人 1 7号 染 色 体 和 小 鼠 1 1号 染 色 体 , 熟 成
亚家 族 中近 N 端 的 2个半 胱 氨 酸残 基 之 间相 隔 1 一 个任 意氨 基 酸 , 要 趋 化 中性 粒 细 胞 ; X C 亚 家 主 C 3 族 2 半 胱氨 酸残 基 之 间插 入 了 3个不 同 的氨 基 个
酸 。 1 2 MCP 1的 蛋 白 结 构 及 作 用 . 一 MC 一 P 1属 于
难治 性癫 痫患儿 脑组 织 中 MC 一 蛋 白表 达 明显 增 P1
多 ; u等 在 基 因芯 片基 础 上 , 过 免 疫 组 化 和 w 通
Wetr ltig的方 法观 察到 难治性 癫痫 患者 脑 senbot n
组织 MC 一 mR P1 NA 和 蛋 白表 达 较 对 照 组 明显 增 多, 提示 MC 一 P 1在 难 治性 癫 痫 的发 病 机制 中可 能 起重 要作 用 。大量 动 物 实验 研 究 结 果显 示 癫 痫 发
位于 1 、 6 1 、2位 , 两位 和后 两位半 胱氨 酸分 1 3 、2 5 前 别 形成 链 内二硫键 。
复杂 。近 年来越 来 越 多 的证 据 显示 炎 性 反 应 可能
在癫痫 发病 过程 中发挥 了重 要作用 [ ] 】 。单 核 细胞 趋化 蛋 白一 ( P 1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细胞 趋 化 因 1 MC 一 )
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省湛江市 524001摘要糖尿病肾病(Dia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原因。
目前主要依靠尿白蛋白排泄率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诊断糖尿病肾病,但缺乏灵敏度和特异度。
近年来,DK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热点,以实现DKD的精准治疗。
本文就DK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生肾病生物标志物近几十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1],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预计为9.3%(4.63亿人),到2045年将上升至10.9%(7亿人)。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全球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病率从 2000 年的 19.0% 增加到 2015 年的 29.7%,而糖尿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发病率从 22.1% 增加到 31.3%[2]。
一项我国 T2DM 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近五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肾脏并发症[3]。
肾脏病理活检是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操作,主要用于非糖尿病肾病的鉴别诊断,就糖尿病肾病是否积极进行肾活检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前主要依靠微量白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糖尿病肾病,随着非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
早期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以期早期诊治糖尿病肾病,延缓疾病进展。
本文将对糖尿病肾病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肾小球损伤标志物1.1 Podocalyxin足细胞是位于基底膜外侧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终末分化细胞,足细胞损伤会导致蛋白尿和糖尿病肾病加重。
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 是位于足细胞顶膜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唾液酸化糖蛋白,对维持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即使在正常白蛋白尿阶段,糖尿病患者尿Podocalyxin可升高。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摘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是一种作用很强的单核细胞趋化、活化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异位病灶组织中MCP-1的含量增加,它通过募集并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进入腹腔,导致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而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但可以认为EM患者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含量及活性增加所诱发的一系列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的变化在该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
而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为终末细胞,本身不具增殖能力,因此在EM的发病过程中,外周血单核细胞迁入腹腔,导致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近来人们致力于研究导致腹腔内巨噬细胞增多的始动因素,许多作者认为MCP-1在此环节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2,3]。
单核细胞在体内的迁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为MCP-1,其通过募集并激活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迁入腹腔,导致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而参与EM的发病机制。
本文就目前对于MCP-1与EM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MCP-1的生物学活性MCP-1是一条由7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碱性蛋白质,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11、2-12,为一种为对单核细胞具有特异性趋化及激活活性的细胞因子,是吸引单核细胞浸润到肿瘤及组织中的有效介质。
在单核/噬细胞表面有MCP-1高亲合力的特异性结合受体,125I标记的MCP-1能很迅速地与单核细胞相结合。
当只存在一个跨内皮细胞层的浓度梯度时,MCP-1才能促进单核细胞的迁移,说明其作用是可溶性趋化,而非接触性趋化。
MCP-1特异性地作用于血液单核细胞,使细胞内Ca++浓度增加和呼吸暴发(respiratory burst),产生和释放超氧阴离子,释放溶酶体酶,最终活化成为巨噬细胞。
MCP-1还能诱导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因子IL-1和IL-6的表达,可调节单核细胞的多种功能。
母胎界面MCP-1表达异常与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母胎界面MCP-1表达异常与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关系张钰;李俊霞;顾艳;李奕【摘要】目的:探讨绒毛、蜕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异常与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ER-SA)的关系.方法:选取VERSA患者30例(UERSA组)以及同孕龄正常早孕妇女30例(正常早孕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中MCP-1蛋白的含量.结果: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均有MCP-1 mRNA的表达;VERSA组绒毛、蜕膜组织中MCP-1 mRNA的表达量(1.96±0.39,3.67±0.98)均较正常早孕组(1.42±0.28,1.90±0.85)显著升高(P<0.01);UERSA组血清MCP-1蛋白含量为85.74±12.31pg/ml,较正常早孕组(59.41±9.70pg/ml)显著升高(P<0.01);血清MCP-1蛋白的含量与绒毛、蜕膜组织中MCP-1mRNA的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 = 0.595,0.655).结论 MCP-1表达于早孕母胎界面,绒毛、蜕膜组织MCP-1 mRNA高表达可能与VERSA的发病机制有关,提示血清MCP-1升高在胚胎停育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normal expressions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 1 (MCP -1) mRNA in villus and decidua and unexplained early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 UERSA).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MCP - 1 mRNA in villus and decidua tissues of 30 UERSA patients (UERSA group) and 30 normal early pregnancy women (normal early pregnancy group) were determined by real -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he maternal serum levels of MCP -1 were detected by ELJSA. Results: The MCP -1 mRNA expressions in first - trimester placental villus and decidua tissues in UERSA group were 1.96±0.39 and 3.67 ±0.98 r 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early pregnancy group (1.42 ±0.28, 1.90±0.85, P<0.01).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MCP - 1 in UERSA group was 85. 74 ± 12.31 pg/ml,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early pregnancy group (59.41 ±9.70 pg/ml, P<0.01). The serum MCP -1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CP -1 mRNA levels in villus and decidua (r = 0. 595 and 0. 655 respectively, P < 0. 01). Conclusion: MCP - 1 was expressed in villus and deciduas. The higher MCP -1 mRNA expression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ERSA.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 of serum MCP -1 could be used as a tool for diagnosing embryonic death.【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11(019)010【总页数】5页(P596-600)【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复发性流产;绒毛;蜕膜【作者】张钰;李俊霞;顾艳;李奕【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300211【正文语种】中文早期复发性流产(ERSA)发病率为3% ~5%。
孕早期血生化指标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孕早期血生化指标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宋玉洁;朱启英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1
【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高,且对母儿近期及远期健康均可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早期发现GDM高危孕妇,尽早进行临床干预,对改善母婴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研究发现,多种血生化指标在孕早期与GDM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包括糖类指标、血脂指标、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等。
本文对孕早期血生化指标预测GD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建立合理的GDM孕早期预测模型提供依据。
【总页数】7页(P1915-1921)
【作者】宋玉洁;朱启英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再孕早期血生化指标的变化
2.妊娠期糖尿病与孕早期母体肝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3.孕早期生化及超声指标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4.孕
早期常见血生化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5.孕早期代谢指标预测
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妊高症病因研究中的
展望
【摘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具有趋化和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而子痫前期的病因学说中目前研究证实在胎盘滋养细胞中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导致胎盘浅找床有关,而大量研究证实MPC-1与机体胰岛素抵抗,动脉硬化有关系,作者总结了MCP1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该因子与妊高症子痫前期的发病可能有关系。
【关键词】子痫前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展望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起始于胎盘,可累及全身多个靶器官,一旦发生,给孕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目前该病的发病机理仍然没有明确,虽然临床有大量9研究,但是目前没有找到一个好的预测子痫发病的机制V isfatin 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细胞因子, 其相
对分子质量为52kDa, 基因编码区由491个氨基酸组成。
对V isfa tin进行基因序列测定显示, 其cDNA片段编码与前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 pre- B cell colony- enhanc ing factor, PBEF) 相符合。
PBEF是一种前B 细胞的生长因子, 主要在骨髓、肝脏、肌肉以及有活性的淋巴细胞中高表达。
有实验证明, PBEF 在败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