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味地“赏识”

合集下载

最新赏识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1篇)

最新赏识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1篇)

最新赏识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赏识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1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第一篇: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青二小二年二班家长赵秀娟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学校邀请马来西亚沙巴洲崇正中学的校长-曾桂安先生给全体一年级家长讲授了赏识教育,学校也一直贯彻赏识教育。

一年多来通过赏识教育的学习,我深深地了解到赏识教育不是方法,而是对生命的态度。

赏识的同时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去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才会更的了解孩子的需求。

赏识教育要善于鼓励孩子,以前我总是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很少鼓励她做事,后来我发现她对什么事情都不是很热情,就是做了也行,不做也行,你表扬我,我也没有特别的冲动,你不表扬我,我也觉得无所谓......, 通过赏识教育的学习,我会经常使用一些鼓励性语言,如“经过努力你会成功的〞,“相信你会做得更〞,“试一试〞等。

鼓励孩子挑战自我、增强自信。

这方面她在拉小提琴上进步最大,以前她拉琴很紧张,整个身体都紧绷的,不能很的享受音乐,但经过半年多我的赏识和鼓励,孩子现在能很放松地拉琴,进步很大。

赏识教育也要对孩子多用积极性评价,让孩子感觉你赏识她。

如“你真棒〞、“你非常能干〞、“你做得很〞等。

我的孩子没上过学前班,写字有点费力,特别是一年级时,现在我经常对她说:“你的字越来越了〞,我发现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反响,因为她不仅字写得多了,而且她的日记和作也随之有进步。

以后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娱乐中,我都会以赏识的态度对待,相信孩子会很棒!!第二篇:赏识教育心得体会学习周弘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弘老师的讲话:“中国的家长太爱孩子,但是关键是会爱;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只有爱是不够,只有懂孩子才有美的未来。

〞我太赞同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法,周弘先生从对女儿周婷婷的家教开始,进而自觉地在学校、社会教育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真理,平凡而又重要,像阳光、空气,它在每个人身边,天天不可缺少,却看不见、摸不着,因而被忽略。

赏识与批评,正确把握教育的两翼

赏识与批评,正确把握教育的两翼

把握教育的“两翼”,在赏识中批评[内容摘要]教育,其实就是干预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这种干预的作用既需要赏识、鼓励,也需要正面批评以帮助孩子端正前进的方向。

赏识和批评,就像是鸟的两翼,缺一不可。

关爱不等于溺爱,批评不等于斥骂,处罚也不等于体罚。

赏识和批评都需要艺术,恰当的赏识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百倍,朋友提醒式的批评似和风细雨荡涤心灵叫人诚心接受。

[关键词]赏识批评把握换位思考一视同仁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赏识”和“批评”就像小鸟的两翼,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摒弃哪一方面。

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

一味的批评纵然不可取,一味的赏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成为滋生“问题学生”的温床。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因而,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它能催人奋进,即使对一个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老师的赏识往往也会使他的闪光点更为明亮,原来的不足也很明显地有所改进。

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赏识。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然而,赏识教育也不能只是单纯的表扬。

那种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夸大、无中生有的做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觉,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赏识的前提是“识”,认识他人的德行、才干和发展的潜质。

只有具备伯乐的眼光和识人的技巧,才能真正认识人、欣赏人、培养人、成就人。

所以,“赏识教育”重在“识”,由“识”带来“赏”。

“人非圣贤,孰无过?”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可以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质,而这正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作文5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作文5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作文5篇赏识教育心得体会作文1心理学家威廉_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赏识,其本质是爱。

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刚开始接触赏识教育,多着急于方法。

而实际上,赏识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视线问题。

要学会从内心真正赏识,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围着两个字“真”“信”,真心,真诚,真情和信任。

把基本的问题解决了,随手拈来都是方法。

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

在民主气氛下长大的孩子自信心强、性格独立。

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自由。

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绝对不能姑息迁就。

既要赏识也要批评。

既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也要指出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两者结合,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赏识教育要和责任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的基本责任是什么。

赏识教育要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尝到失败的滋味,培养对抗逆境的勇气。

要让孩子知道,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越是容易遇到或感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赏识教育要同道德教育相结合。

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尤其要让孩子懂得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教学感悟赏识教育-赏识,要把握好“度”

教学感悟赏识教育-赏识,要把握好“度”

赏识教育-赏识,要把握好“度”新课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平等、民主、和谐”教育理念的倡导,很多教师由批评压制学生转变为肯定赞扬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一个好处是让我们学会了爱、宽容、体谅,学会了以一种可以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给学生带来愉快和满足。

曾经以来,我认为“赏识”就不能否定,所以在课堂上,比过去小心谨慎,无论学生说得有无道理,都不置可否,或保持中立态度,或给予含糊肯定:“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或“你们说得都有一定道理”。

不敢触及一个“不”字,唯恐因此扼杀了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

偶尔一件事的发生,让我重新认识到:凡事都应有个度,一味的或不适当的赏识,会模糊学生的认识,淡薄孩子们的是非观念。

我班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漫不经心,考试成绩每次都是最差,经过多次教育也无效果,但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表明我对他的赏识,每次考试我都给他改得很松,尽量让他能得到一个及格分。

有一次考试,我给他了65分。

发下试卷,同学们都在认真查看,有的激动兴奋,有的神情沮丧。

只有这个男孩,接过试卷匆匆扫了一眼,就扔进课桌。

我心头一惊,对这种学生,继续赏识还有用吗?我走到他身边,向他要回了试卷,取出红笔重新批阅,结果他只得到了40多分。

我真诚地对他说:“你对了多少题,我就应该给你多少分,要取得好成绩,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

”这一招还真灵,一向顽皮的他在这堂课上听得还挺认真。

从此,他对学习不再抱无所谓的态度了,成绩也有所提高。

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教育方式,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课改的新形势下,给学生适当的逆耳忠言也不可缺少。

有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不无启示:在一个寒风刺骨、冷雨斜飞的秋夜,约翰想坐马车回家。

但马车夫说出的价格使他大吃一惊,他耐着性子与其讨价还价,马车夫不耐烦地说:“租不起马车,你不是还长着两条腿吗?”马车夫的话深深刺伤了约翰的心。

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即通过赏识和肯定来激励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会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夸奖和放任,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下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学习效果。

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和关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学生能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观念,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赏识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赏识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1.2 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

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他们能够更加认可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表现。

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赏识教育,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赏识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和探索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我价值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未来挑战,为建设人才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的鼓励、认可和赞扬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赏识教育的作用。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赏识教育心得体会篇1周弘的《赏识教育》讲座视频在学校公共区上挂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下下来看。

由于儿子在上幼儿园时期,有专家在家长会上介绍过有关要点,其中诸多观点令我十分认同,而且亦颇为感动,只是末了专家极力推销相关书籍,让人颇觉功利,兴致因此顿减。

前两天应组长要求,写一篇观后感,才又下了来观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如遇到了知音,连看两遍,感慨还真不少,且记录其中一、二,聊以交差。

赏识教育的理念是:让那些感到孤独的孩子,充满恐惧的孩子,失去自信的孩子,重新燃起生命之火,重新获得安全感。

孤独、恐惧、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总起来看都和人的情商有关,然而,正是情商的缺失,严重地限制了智商的发展,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家长的眼里是笨孩子,在教师的眼里是后进生,在同龄人中是淘气包或者受气包,走到那里都受到排挤和歧视,生活暗淡无光,更不要说什么快乐和幸福了。

而赏识,是认可、是包容、是接纳、是赞许、是鼓励,是承认这样的孩子也是某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是维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是鼓励他们去追求成功,是引领他们去找寻生命的意义,是带领他们去发现生命的美好,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爱生命。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感到孤独、恐惧、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造就的,是成人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过高的要求,过多的不满意,无休止的指责,不断地否定,盲目地比较,甚至成为成人争夺功利的牺牲品……于是孩子的人格被扭曲了,心灵被摧残了,自信被毁灭了,安全感没有了,幸福感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周弘的理念很正确,举的例子很生动,讲的故事也很感人,但真正要解救所有的孩子,路还很长,具体的措施亦需要更加的完善,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已经有了这个方面的认识了,权当孩子的一个盼头吧,权当当今教育的一缕希望之光吧。

赏识教育让孩子做人中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才美好。

周弘所说的教育孩子做人中人,主要意思是父母不要对孩子抱过高期望,一味地指望孩子成为人上人,势必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或者生活压力,最终导致孩子不堪重压,从而蜕变为上述所说的孤独的、恐惧的、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的的人。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李兰英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并取得求知的成功。

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我们翔宇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厌学,在他们的记忆、思维中受到的批评、歧视多,抵触教育的信息比较多,因而积累了一些学习困难,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虽然来我校后有重新开始学习的良好愿望,但碰到各种困难后不愿学、不想学,又成了他们的普遍心理。

面对这种情况,怎样落实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呢?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

”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我们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分析我班学生情况时,有一个矛盾需要及时解决: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困难大,上课听不懂就睡觉,睡醒了就玩手机或和周围同学说笑,对班里教育教学影响较大。

我逐一和他们交谈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入分析他们的优点、缺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有点滴进步就给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老师不但不歧视、不放弃,反而对他们的聪明、漂亮等等优势还有些偏爱和欣赏,使他们防范老师的心里逐渐放松,对老师的管理也逐渐接受。

心情好了上课开始听讲了。

班里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有了好转。

2.宽容学生——允许失误培养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过程,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毛病就会反复,表现似乎又回到原点。

我有时着急,但我坚信赏识教育一定是个好方法。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我不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从我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要尽力找出他的闪光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赏识、赞扬、鼓励、期望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他自省、自律,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

子女教育:孩子需要赏识但也需要有限度

子女教育:孩子需要赏识但也需要有限度

子女教育:孩子需要赏识但也需要有限度文章来源:网络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现在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

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这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的一剂良药。

在如果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又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

在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

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

赏识可能比其他任何手段都更重要;而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

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

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

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

如果父母过于强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可能是让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

为什么?因为恐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之后,我们又盼望保持住这种良好的感觉,我们会惧怕做事,因为它可能打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

在一部最近火热的韩国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男主角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绝对不要夸奖你的孩子聪明,要是那样,他们就永远不会学习。

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

2022班主任大赛-情景答辩-题目含答案

2022班主任大赛-情景答辩-题目含答案

1、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位班主任就在班级管理中多用、常用赏识教育,每天竖着大拇指说“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却发现教育效果并不好,他很困惑,赏识为啥无效呢?请你解答这个疑惑。

这位老师的困惑是没有正确运用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又称激励教育。

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捕捉、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赞扬、鼓励,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持理解态度,先扬后抑,善于引导,使其内心产生一种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愿望的一种教育方法。

许多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身为教师,确实应该努力去欣赏、去激励我们的学生,这一点,文中的班主任做的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文中的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走进了误区,他对学生的赏识缺少针对性。

他不论学生正确与否,不分原则地予以赏识,这种赏识早已过度。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大大背离了赏识教育的初衷。

所以班主任的赏识教育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且适度。

一、有时候班主任一味地夸奖孩子聪明,却毫无针对性,有时表扬孩子的话也是脱口而出,毫无具体的目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似乎并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如果孩子经常在这种状态下被表扬,意义就会失去一半,对于孩子来说班主任的表扬可能也会变得可有可无,反之可能激起学生骄傲的情绪。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肯定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确实优异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扬其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促进他们的成长,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那么对于做的不够好的学生,教师用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缺点、错误。

因为学生是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教师可以采用赏识思维,但是不能一味地夸奖,先肯定好的方面,冷静客观分析问题。

所以说赏识教育虽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教师也不能无原则地一味赏识学生,要把握好赏识的度,且赏识需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赏识学生的优点,赏识学生的个性,赏识学生的进步,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与不足,引导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激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赏识原则

赏识原则

赏识原则赏识,不只是一种“方法”,它包含着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对孩子成长的信心,包含着对社会的一种真正的责任感。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赏识原则的运用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

它可以鼓舞学生扬起创造的风帆,提供他们发挥潜在才能的无限空间。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

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

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

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人,信任他人,经常要求孩子们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某一个同学。

这种练习不仅使全班学生感到愉快,而且使他们在人格上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了自信。

一、明确赏识教育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赏识的原则,首先要明确赏识教育的原则。

赏识教育实际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教育”。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要坚持科学的导向,掌握好一个基本点。

这个基本点就是:学生是人,学生是生长发育中的人;学生是终将走向社会的独立的人。

既然是人,教师就应该平等地对待他,关爱他,尊重他并经常鼓励他,要根据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教育他。

要按照社会的标准去培养他,要允许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缺点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用宽容的、谅解的、耐心的态度去认真看待。

应该仔细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缺点,热情帮助他逐步地克服这些缺点,纠正这些错误,从而促使他健康成长。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原则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学生的心,是年轻的心,敏感而脆弱,它特别需要鼓励,需要喝彩与掌声。

当学生对问题总是答不出或答不全、答案不对的时候,教师不能将学生弃之不顾,而叫别的学生回答,或者采取简单否定甚至训斥的态度,这样只能是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事实表明,教师如果能运用赏识的原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亲切热情地对待学生,从学生回答中找出哪怕是极微小的正确部分,他们微弱的瞬息即逝的求知火苗就有可能燃烧起来。

赏识有度 批评得法

赏识有度 批评得法

赏识有度批评得法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表现。

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

赏识,更是为师之道,作为一位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赏识学生无疑会激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但是如果我们的表扬很随意或者过于夸张,则会适得其反。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孩子内心非常脆弱,严厉批评、过度惩罚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的孩子的确需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

但这并不是说对于所有的学生,批评就失去了作用。

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响鼓还需重锤敲。

”对于有些孩子,长期的一味地赏识、赞扬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是我们近几年一直讳言的“批评” 更能对症下药。

从事过一线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有许多问题单靠一种教育方法是难以解决的。

事实已经证明:过分、单一地强调赏识教育会使学生从开始的兴奋逐步感到“肉麻”,由“肉麻”发展到“麻木”,并逐步迷失在“孤芳自赏”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遵循批评学生的原则: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即使在课改的今天也是可以借鉴的。

谁都知道,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起自然界的雪雨风霜。

同样,在过度人性化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人,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样,虽美轮美奂,却脆弱至极,一击即碎!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赏识和激励固然重要,但应把握一个度,切忌一味赏识。

毫无目的的一味赏识、过度赏识,甚至不实事求是的赏识,结果会是什么样?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老师的表扬。

赏识,犹如滋润学生灵魂的阳光雨露,成为当今行之有效的一种教育模式。

但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仿佛成了开启学生心灵的“万能钥匙”。

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无节制的表扬,使孩子滋生了虚荣、自负、骄傲心理。

在此起彼伏的“你真行!”、“你真棒!”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孩子们,一旦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生活的挫折,他们又将如何?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

赏识有度 批评有法

赏识有度 批评有法

赏识有度批评有法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适度的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如果无原则地一味赏识也会造成负面效应,降低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赏识教育要把握一定的分寸,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本文从赏识语言的策略性、赏识行动的鼓励性、赏识过程的艺术性以及赏识与批评的合理运用等方面论述了在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赏识”的具体方法、应遵循的规律和应把握的尺度。

标签:赏识合理运用策略性鼓励性艺术性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它能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

赏识教育正是抓住了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应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诸如考100分、得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

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成功是全面的成功,即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充满自信、有爱心、心智发展健全的人。

怎樣将赏识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抓住在校教育主阵地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始终把赏识教育贯穿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到我的一言一行中。

首先我非常注重语言的策略性。

当我们的学生取得成绩时,往往会把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

这时常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都能考得好。

”“虽然这次有了进步,但离更高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这种教育方法事实上造成了学生强烈的压抑感。

如果改成:“这次考得不错,继续努力,下次你一定考得更好。

老师相信你有这种能力。

”效果就不一样,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

所以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能行。

”“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

”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确处理“赏识”与“批评”

正确处理“赏识”与“批评”

准确处理“赏识”与“批评”作为一名教师,应是能够深入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思想脉搏,进而体察学生细微变化的灵魂工程师。

因为每个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所以,个体差异,思维差异,再加上自控水平的不一,最终表现在行为上的差异就大不一样。

所以对教师来说,实行因人施教,坚持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持续追求。

大家都知道“赏识”与“批评”是教育管理学生的双翼。

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者摒弃哪一方面。

一味的“批评”纵然不可取,一味的“赏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成为滋生“问题学生”的温床。

所以准确处理“赏识”和“批评”的关系,是教师教育管理学生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诚然,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动新课程标准课堂的今天,“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进步与发展的代表,高调欢歌,汹涌而来。

因为她尊重了学生主体价值,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了学生个性特点,业已成为当今中国众多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的育人宝典。

毋庸置疑,教育管理学生中奉行“赏识教育”没有错。

赏识能够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能够体现学生智慧之境,能够培植学生理性之魂,能够让学生在被赏识的意境中走向崇高,走向新生。

所以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在管理中力求成功使用“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赏识每一个学生,协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作出具有激励性评价。

诸如:“你向老师证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的想法只有你想得出来”、“每次量化标准中的加分,证明了你是最优秀学生”、“这么棒的形象思维水平,真是当作家的料”、“班里有你这样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真是一种幸福”、“你乐于助人,大家对你都心存感激”“你对别人的包容性在班中具有榜样的力量”等等。

当赏识性评语针对问题学生时,一定要注意针对性、艺术性、即时性,对表现暂时差的学生,更要注意多一些赏识,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一点进步,也要即时肯定鼓励,协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立志向上的进取心。

慎用赏识,巧用挫折

慎用赏识,巧用挫折

慎用赏识,巧用挫折近年来,赏识教育的观点提出后,许多著名学者肯定其作用。

教育界同仁先后对于赏识教育的观点加以强化,并不同程度地表示认同。

一时间,在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中,一提起教育,言必称赏识,仿佛教育就应该是赏识的天下,如果一位老师不对学生采用赏识的教育方式,而是运用了惩罚教育、挫折教育,便违背了教育界的天条,与新课改的精神格格不入,而这位老师便是不合格的老师、不懂得教育的老师。

面对这种现状,笔者想表达不同意见。

一、我对赏识教育的认识1.赏识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无疑是正确的。

对于学生在某个问题、某次活动或某次考试中的进步给予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欲望,与老师更好地配合,并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得教师所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地完成,实现了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的高度统一。

从这个角度来讲,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赏识内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

2.赏识教育是有原则可循的,要因人而异。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出至关重要的问题赏识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赏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之所以赏识学生,是因为他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的表现是值得赏识的。

赏识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趋理性。

如果我们为了自己能在学生和家长的评议中得到一些利益而讨好学生并赏识之,这显然违背了赏识的初衷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

例如,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们不断地赏识,如果学生本身有较高的自省意识,将老师的赏识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我们是否应该考虑问题的另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群体是未成年人,其心智是很不成熟的,如果一味地赏识优等生而不对其身上的缺点加以否定,很可能会诱发其自我膨胀、目中无人,而淡忘了对集体或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旦自己的目标不切实际或与期望有所偏离而触发出心理问题,是否也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警觉?再如:如果面对一个差生(我们这里提及的差生绝对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的学习) 我们仍在不断地赏识,那么将很有可能导致他是非观念的迷失,对正确与错误的认识界限模糊,最终将会误入歧途。

一味地赏识学生并非好事

一味地赏识学生并非好事

一味地赏识学生并非好事导读:本文一味地赏识学生并非好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味地赏识学生并非好事濮阳县渠村乡安邱小学马振发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教育过程中,同样也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确切的说,肩负着重担的班主任的我,在教学中,更应该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赏识每一位学生。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激烈碰撞的今天,我们每位教师都很苦恼。

为了让自己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激烈碰撞的激流中更好的生存。

我们每位老师都积极的探索和寻找更完美的教育方式。

赏识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比较完美的教育方式,大家都竞相套用、模仿。

通过验证,一切事实都证明赏识教育确实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式,有时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所引起的震撼要比斥责大的多,它能让人充满向上的力量。

所以,我觉得,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快乐的,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幸福的。

因为,赏识是唤醒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

比起那些陈旧老套“灌输式”、“填压式”的教育方式要好上一百倍。

在现代的教育中,表扬是应该的,但适当的批评也是不能少的。

玉不琢不成器,小树不修不成材,对于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批评,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是非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好处。

适当的批评可以帮学生去掉身上的“娇气”和“骄气”.适度的关爱,犹如春雨,点点都是甘霖,润物无尽;而失度的关爱,犹如洪水,点点都是猛兽,伤害无穷。

老师关爱学生,对他们进行赏识,没有错。

然而,老师仅仅从自己的良好愿望出发,却忽略了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

一次两次的表扬,是对学生的鼓励,学生也愿意听,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然而过度的赏识,容易引发学生反感,容易让他们产生“赞美疲劳”.同时大家还要注意,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会有不良反应的,什么东西用久了都会出毛病的,教育方式也不例外。

赏识学生是件好事,但是赞赏学生过度,会使学生患上“赞美疲劳症”.教师为了仿效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不该表扬的滥表扬、对学生的行为该表扬的更是大加赞扬,过度的夸奖。

[转]过度赏识让孩子失却平常心

[转]过度赏识让孩子失却平常心

过度赏识让孩子失却平常心鲍风据报载,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生,“因为竞选班长落败,从学校不辞而别”。

据这位学生的班主任介绍,每年十月前后,各中小学都忙着改选学生干部。

“每到这时,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往往会接到来自各方的‘说情电话’,希望给某某一个‘展示的机会’。

”这些说情的电话,有来自学校老师的、关系单位的、上级领导的。

”据说,家长们之所以如此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当班干部,是因为当班干部能接近老师,有管人的权力。

孩子当不了班长就离家出走,小小年纪竟想当官到了这个程度,可能是其父母永远也想不到的。

我们很难想像,这样下去,孩子真的受到一些无法弥补的挫折后,会是一个什么结局。

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生,为什么那么心高气傲?为什么养成了那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为什么对自己估计那么高?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中心,一定要受到大家的重视与关注?这与我们家庭教育中奉为至宝的赏识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客观上成了一个甚至是几个家庭的中心,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是在容易让孩子过度自我膨胀、产生自我中心意识的环境里,我们的许多家长还不厌其烦地赏识孩子、毫无来由地鼓励孩子,教孩子说自己是“天下第一”,“要做就做天下最好的”,等等。

我历来不反对赏识教育,但我也历来反对对赏识教育方法的过度使用。

总是毫无理由地、毫无根据地鼓励孩子,时间长了,孩子自然感到自己天下无双,感到自己是天下最优秀的。

让孩子从小便有了狂傲之心,而少了一种极为宝贵的平常心。

这样的孩子,即使真的有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也有可能经不起挫折的打击,更多的孩子是没有能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的,于是受压抑的心理便开始滋长,时间长了,不出心理问题,那才是问题!让孩子有一颗平常心,让孩子从小就淡然在处世,这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比赏识教育更重要!。

【经典话语】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

【经典话语】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

【经典话语】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1.身体发育良好。

虽然它并不美丽,但它并没有失去健康的天性。

2.聪明可爱,也会装疯卖傻。

3.了解书本和礼仪,相互尊重。

4.顺从听话,却不失个性独立。

5.心满意足,不要对男人要求太多。

6.角色多变,本色依然。

7.爱房子和乌克兰,宽容和博爱。

8.帮助男人,成就男人。

一个8岁的女孩在她的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如果我是一名城市经理,当我看到母亲在街上卖红薯时,我可以把她慢慢地赶走。

”成功男人的标志:3岁,不尿裤子;5岁,能自己吃饭;18岁,能自己开车;20岁,有性生活;30岁,有钱;40岁,有钱;50岁,有钱;60岁,有性生活;70岁,能自己开车;80岁,能自己吃饭;90岁,不尿裤子。

哎,生活就是一个轮回啊……不转播对不起自己。

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是一生的幸福;在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是一种心痛;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是荒谬的;在错误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是一种叹息。

若无聚点,怎能相识,好好开始,好好告别。

感谢与你擦肩而过的人,珍惜还在身边的那些人。

人的前半生:不要犹豫;后半辈子:不要后悔;活在当下,抓住每一个机会,因为机会转瞬即逝,为你的人生找到出路!小事情,幽默地说;你不确定的事,要谨慎地说;快乐的事情,看着现场说;当你看到别人时,不要谈论悲伤的事情;别人的事,小心说;倾听内心对自己事务的看法;做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未来就是未来。

所有的忧伤都是过往,当时间慢慢沉淀,你会发现,自己的快乐比想象的多得多。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能带给我什么,而是因为我爱你,愿意接受你带给我的一切。

真爱是我不指望你让我在别人面前夸耀,但我心里有一个保证:即使所有人都不支持我,你也会站在我身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研修】
Xiao ben yan xiu
不能一味地"^窻賜®
只有赏识的教育,没有适度惩罚的教 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将赏识与惩罚并 举,才能达到育人的最佳效果。

_、赏识教育下的人性关怀
赏识的本质是爱。

教师要怀着赏识的 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对待学生。

赏识每个学 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 光里,让他们尽情地舒展自己的个性,尽情 享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那么,如何才能做 到“赏识教育”呢?首先,心中要充满着 对孩子的爱,要蹲下来看孩子,对孩子的闪 光点要给予赏识、赞美。

其次,要尊重孩子 的人格,理解孩子的思想,激发孩子的潜 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拥有阳光 的心态。

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 语,一次轻轻的抚摸,就是“赏识教育”。

它 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少年时 期的爱因斯坦,是个性格沉静而孤僻的孩 子,后脑勺大大的,而且长得很不匀称,说 话特别迟缓,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

他的 家族都认为这孩子一生算完了。

可是他的 父母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 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 的光彩。

他那有着很高文化修养、懂文学、爱音乐、会弹钢琴的母亲,在一次沉醉于自 己弹奏的钢琴曲中时,感觉身后有人,转过 头来却看见自己的儿子闪着聪明的眼睛, 认真地听钢琴演奏,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 情中,表明他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 道他理解了吗?母亲停住了手,把爱因斯 坦拉住,抱起亲他,用赏识的语言说:“我 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看你这样子像个 大教授似的……”后来音乐和爱因斯坦结 下了不解之缘,他虽然没有走音乐家的道 路,但不得不说音乐开启了他智慧的门窗,而在这其中,他的母亲的“赏识教育”发
挥了奇妙的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更不要吝啬
自己的赞美之辞。

也许你的一点付出就能
满足孩子们的自尊和需要。

因为在学生的
心里,老师的语言就是一片艳阳天,老师的
赞美就是兴奋剂。

在赏识的教育下,每个孩
子都能尝到受宠的滋味,沐浴在爱的阳光
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惩罚教育下的深沉之爱
对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学生来说,
“惩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处于心理
的“断乳期”,思想正介于成熟与半成熟的
状态,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萌芽
阶段,是非善恶观念不明确,心理上渴望摆
脱束缚而行为上又常常要偏离规范的轨
道。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这个关
键期。

我想仅凭“赏识的教育”是无法达
到最优的育人效果,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
纪律的约束,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度
的翻教育。

1920年,美国一位年仅11岁的男孩
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
12.5美元。

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下
蛋的母鸡。

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误
后,父亲要他对过失负责。

父亲说:“钱我
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
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

半年后,
他终于还清了父亲的12.5美元。

这个男孩
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我不知道,
经历了这件事的里根是否对他的成长起了
巨大的作用,但我知道,他父亲的所作所为
是为了让他懂得:犯了错就会得到惩罚,
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
卸责任。

他父亲是怀着怎样深沉的爱来教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张树花
育里根的?而在这怀着深沉的爱的“惩罚
教育”中,里根得到了怎样的历练,又得到
了怎样的可贵品质?这值得我们深思。

对处于关键期的学生来说,使用惩罚
教育就要建立在充分的关怀、爱护之下,适
时适度地开展,不仅让学生在接受了惩罚
教育后心服口服,痛定思痛,下决心改正错
误,使其行为得以规范,而且使学生打心底
里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老师给予的
深沉之爱。

值得注意的是,惩罚的开始和结
束要明确,惩罚完毕,一切便已过去,教师
不要经常提起学生的“伤疤'要保护好学
生的自尊心。

三、赏识与惩罚并举的完美教

赏识教育也好,惩罚教育也好,要把握
好“度”。

教师要当赏识时给予及时的适度
的赏识教育;当惩罚时给予及时的适度的
惩罚教育,并且在赏识教育失度的前提下
进行惩罚教育,在惩罚教育收到一定效果
的前提下进行赏识教育。

在适度中将二者
完美地结合,培养出具有“真善美”的新
时代的人才。

记得我班曾有个“混世魔王”小宇,
就是通过赏识与惩罚结合的教育,将过去
一个无拘无束、玩世不恭的调皮学生塑造
成了一个遵章守纪、勤学上进的合格学生。

在赏识教育中让他看到了身上的优点和缺
点,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潜能;在惩罚教
育中使他不断完善、提高,最终实现了美丽
的蜕变。

总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
孩子深层的精神需要。

为此,我们要适时适
度地给予他们赏识和惩罚的教育,让每一
个孩子都成为上帝的安琪儿!
28《四川教育》2018年第5期(下半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