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重点60930
传播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ECI 了解:社会信息系统的四特点;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理解: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掌握:信息定义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V 信息社会定义与特点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符号的定义与基本功能2.信号与象征符。
什么是意义及其产生象征性社会互动行为/理论/文化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以及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理解掌握,掌握香农—韦弗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了解:人内传播理解: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互动机制)内省的思考掌握: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了解:群体的定义;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组织传播的概念…种类。
掌握:群体行为(集合行为)的概念,•/种类库利的“镜中我” ;第七章大众传播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Eg 一特点、社会功能理解:对于大众传播的两种态度、现代信息环境、、拟态环境yZ5)“刻版成见”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了解:传播理论中的主要理论,掌握: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掌握:“媒体即讯息” 理解:新媒介的特点;把关人理论及其实质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了解:大众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本质,理理解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解:“拷贝的支配”原理理解:三种受众观,掌握:三种受众之——权利主体的受众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了解:传播效果论的一般进程;掌握:与传播效果相关的主要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相关的主要几个个性的指标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了解:70年代以来的主要几种“宏观效果”理论广电专业要理解掌握:“沉默的螺旋”理论+ “议题设置”理论+培养分析理论教技专业要理解掌握:培养分析理论+知沟理论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了解: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第十五章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符号人类用以表达和解读意义的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化载体。
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3.把关人指的是新闻传播选择过程中取舍传播内容的组织或个人,包括政府、传媒组织、编辑和记者等。
4、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5、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
读者、听众、观众都属于受众的范畴。
9、5W模式5W模式包括控制研究、文本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具体地说,就是研究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10、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p61)11、组织传播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12、流言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13、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通过机械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
14、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5、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16、新闻价值对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所作的价值判断。
17、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的个人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二、简答题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张亚军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他又是一种双向的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持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自然界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条件,便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制约。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传播隔阂:(1)指由于社会信息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背景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和有意曲解。
(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间的隔阂则包括个人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3)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
(4)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5)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fùxí)要点1.传播模式(móshì):分为单向(dān xiànɡ)传播模式双向传播(chuánbō)模式互动(hù dònɡ)传播模式三种2.批判学派登上学术舞台的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3. 麦克鲁汉指出的“高清晰度”的媒介是指热媒介4.“知识鸿沟论”起源时间:1970年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作者:拉扎斯菲尔德6.西方第一台手摇活字印刷机的发明者是:约翰·古登堡。
7.以心理学“刺激—反应”为基础的受众模式是:个人差异论个人差异论: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个人差异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服性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相应的讯息进行传播。
否则,与受众特点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绝。
提出了“选择性和注意性理解”。
因此,传播学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受众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认为人们对宣传信息的反映千差万别,主要是由于个人在以下态度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1)心理构成(2)先天条件与后天知识(3)个人在立场、价值观念、信仰 (4)个人所处社会环境 (5)个人成见在理解客观事物时带来的差异。
因此,这种理论认为,受传者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芸芸众生,而是主动、自信并带有成见的活生生的个体。
8.提出并完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学者是卡茨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论)是一种兴起于本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的受众研究理论。
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
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传播的定义(发生、分析、意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分析:①传播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消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②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以保存的手段。
③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传播基本要素:信源、讯息、信宿)媒介2.传播的特点: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受传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信息的三种分类: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①物理信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②生物信息:扬花授粉、鸡叫蛙鸣③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除人的生物和物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①从猿到人的转变,同时也就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转变。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②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分节化语言)2.人类传播的进程: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
(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3.口语传播:口语的产生无疑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历程局限性:①口语是靠人体的发生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②口语使用的声音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力。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
传播学原理复习要点1.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现象和过程。
传播学可以关注广告媒体、传媒理论、公共关系、政治宣传等各个领域的传播活动。
2.传播模型:传播模型是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理论框架。
常见的传播模型包括西雅图传播模型、拉斯维加斯传播模型、双步流程模型等。
传播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
3.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研究信息传播结果的影响因素。
传播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受众的反馈、行为变化等来衡量。
常见的传播效果包括认知效果、行为效果、社会效果等。
4.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
传播媒介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体。
传统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播媒介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5.受众研究:受众研究是研究信息接收者的特征和行为的学科。
受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传播策略和目标。
6.传播伦理:传播伦理研究的是在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传播伦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受众的权益和确保传播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7.传播策略:传播策略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传播行动计划。
传播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传播情境、受众特点和目标来制定。
总结起来,传播学原理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复习传播学原理的要点,我们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传播模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受众研究、传播伦理和传播策略等关键概念和理论。
这些要点帮助我们全面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传播活动中。
传播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传播(chuánbō)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zhòngdiǎn):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一、传播的特性(tèxìng)与本质传播学,研究(yánjiū)“传播(chuánbō)”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信息:什么都是信息。
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一、两种分类方法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②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二、自我传播三、人际传播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六、各类传播的特点各类“社会(shèhuì)传播”的特点(tèdiǎn)之比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手段(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机械化、电子化媒介规模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空间小中大周期不规则较规则规则角色随时交替有所限定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化)反馈灵活有点困难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起变化)信息(表达)不规范较规范规范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fāzhǎn)(重点:施拉姆)一、传播(chuánbō)研究的起源二、传播学诞生(dànshēng)的条件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三、传播学的形成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1.H·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
「传播学复习要点及详细内容」
第一章1、传播的概念: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信息活动;(2)社会信息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4、社会传播的五个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⑴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⑵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⑶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⑷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第二章1、动物传播的局限性:(1)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一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2、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能动性和创造性。
3、人类依靠什么手段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体外化和社会化的信息系统4、人类传播四个发展阶段:⑴口语传播时代;⑵文字传播时代;⑶印刷传播时代;⑷电子传播时代5、人类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及其意义:文字;⑴文字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⑵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⑶把信息传到遥远的地方;⑷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6、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7、哈特对传播媒介的分类:⑴出示的媒介系统;⑵再现的媒介系统;⑶机器媒介系统。
8、“全国信息高速公路”设想是1993年美国提出的,并在1995年提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设想。
第三章1、信息、符号、意三者之间的关系: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1.传播学基本概念:复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传播定义、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传播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
2.传播理论:掌握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传播学经典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回顾传播学经典理论如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威冯提德的态度变迁模型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并了解现代传播理论如传播生态学、演化传播学以及社交媒体传播等。
3.传播过程和效果:了解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变量,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媒介等。
同时,考虑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
复习量表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以评估传播过程和效果。
4.传播媒介:复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作用。
回顾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力,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同时了解新兴媒体的发展和特点,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
衡量媒介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变化。
5.社会媒介环境:复习社会媒介环境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
考虑传播自由、媒体所有权集中、信息多样性等社会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同时了解传播伦理和法律的规范,以及社会媒介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6.文化和传播:理解文化对于传播的影响。
考虑文化差异和传播的适应性,以及文化创意和文化认同的传播。
复习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7.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调查等。
复习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
8.传播技能和实践:回顾传播学所提供的实际应用和技能,如传播策划、媒体写作和公共关系等。
了解传播行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趋势,并思考如何将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复习传播学教程时,可以结合课本、课堂笔记和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同时,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以促进对传播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复习重点】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I 、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 2、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形态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 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施拉姆观点:传播学研究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
•施拉姆观点:传播学研究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
•梅尔文·德弗勒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应集中在社会与传播学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及传播效果上。
质及传播效果上。
•李彬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大众传播为主。
•李彬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大众传播为主。
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 1.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 •方法的综合性•方法的综合性 2. 2.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 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 ※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有•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有 第一、实地调查法第一、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的研究步骤包括实地调查法的研究步骤包括 (1)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2)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3)确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案::随机抽样和非随即抽样随机抽样和非随即抽样 (4)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 (5)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第二、内容分析法第二、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早期的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早期的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内容分析一般分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内容分析一般分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1)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这个假设确定研究范围并根据这个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2)制定分类表)制定分类表,,包括两个层次包括两个层次(3)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 第三、实验法第三、实验法•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 •实验研究的实施程序•实验研究的实施程序 1.1.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提出假设2.2.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3.3.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4.4.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 第四、个案研究法第四、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不证实什么假设•个案研究的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不证实什么假设•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地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地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 •发展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坐标定比法”等•发展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坐标定比法”等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1010——20年代,形成于20世纪4040——5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经济背景1。
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3。
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2。
人类传播的形态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
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人文科学研究法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
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 实地调查法步骤①提出研究假设、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③确定抽样方案④设计调查问卷3。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四传播学与奠基人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2)卢因:场论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民众——舆论领袖—-媒体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
传播学考试重点
传播学考试重点传播学考试重点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9、大众传播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1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1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和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13、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14、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15、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
二、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2、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图表题六、案例分析第一讲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资源、资本、信息(一)产生诞生于上世纪40—50年代产生背景:① 需求② 行业③ 保障(详见笔记P1)美国人创立:① 政治② 经济③ 文化(二)发展(1)早期① 20—____年代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行为主义理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1.所谓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是人类关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能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1)拉斯威尔(1902一1977)美国著名政治家。
其主要观点为传播的“5W模式”和基于“5W”基础上的直线传播模式。
1-5W模式即who-谁-传者研究、 says What-说什么-内容研究、In Which Channel-经什么途径-通道研究、To whom-对谁说-受者研究、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研究。
5W模式虽然简单,但是指明了传播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指明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组成。
(2)勒温(或译为“卢因”)(1890—1947)勒温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传播学理论中“守门人”(“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群体动力学导师。
“守门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
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
“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大学传播学重点知识复习
第1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的定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符号与意义的统一、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的统一。
传播学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别的,正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社会信息系统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传播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标志。
人类语言的特性:1.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具有无限灵活性3.具有发音的经济性4.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区别: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传播区别于动物传播的根本特征。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5.网络传播时代。
第3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的基本要素。
符号的分类:1.语言符号:口语和文字。
2.非语言符号:语言的伴生符;体态语言;程式化符号。
符号的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
2.传达功能。
3.思考功能。
意义的定义:意义是人给事物赋予的含义,是符号代表的精神内容。
共通的意义空间:1.传受双方对传播中所使用符号含义的共通理解。
2.传受双方接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一、政治背景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0年)对历史的分析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传播活动和实践直接催化了传播学的形成。
二、经济背景传播学的兴起与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
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广告的发展)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大众传播业的发展)三、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一、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主要贡献:1,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2,提出“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
3,开创“内容分析法”,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立下功勋。
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主要贡献:1、场论与群体动理论:场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部分的性质由整体决定,整体特征并非部分之和。
场论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形成;群体动力论: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成员个体的制约和影响。
2、把关“概念的提出。
传播者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观念,不仅要考虑其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其所属的群体因素。
家庭主妇是家庭消费新食品的把关人。
三、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1,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舆论领袖“、提出”两级传播“概念;破除“枪弹论“→”有线效果论“《人民的选择》2,研究论创新: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3,开创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两级传播理论:讯息和影响先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舆论领袖,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是间接的,并且会受到社会基层舆论领袖的影响而削弱。
舆论领袖:人们所认识和信赖的人,往往跟他们有相同的社会地位,被认为具有某些专长和对某些问题见解深刻。
舆论领袖能够向人们提供建议和解释,改变他们的态度和影响他们的行为。
与社会正规组织的领导人物不一样,舆论领袖是非正式的领导,给人出谋划策,其影响力常常比大众传媒更大。
四、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主要贡献:1,由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全面总结;2,”控制实验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代表作:《传播与说服》五、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巨大贡献:1,综合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研究,系统化、结构化前人成果,创立了新学科——传播学。
创立传播学的标志: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
2,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壮大;代表作:《大众传播学》、、《报刊的四种理论》3,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
《报刊的四种理论》: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
第二章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传播学研究方法一、定量研究方法系统量化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操作程序:1.确立研究假设。
2.确立研究方法。
3.收集各种数据。
4.整理分析数据。
5.提出研究结论,以验证最初的假设。
(一)抽样调查法: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特点:1,推断总体的目的性;2,推断形式的整体性;3,样本抽取的随机性;4,样本误差的可控性。
分为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问卷设计:问卷构成:1,基本项目(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家庭人口等);2,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3,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
(二)内容分析法: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程序:1,提出研究假设,根据假设确定研究范围;2,制定分类表,将研究内容分为若干大类与分析单元;3,将讯息内容分类编码归类,计算各类别比例关系及各分析单元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4,验证假设,提出结论。
(三)实验法:控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控制实验法适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程序:1,提出假设;2,简化影响因素,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与因变量;3,控制、实验:分出控制组、实验组4,统计、分析给实验组提供经过简化并确定的自变量,给控制组提供普通的、非研究所用的自变量自然实验法:克服人为因素与缺陷,更真实客观,但难于控制第三章传播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1,符号和信号时代复杂程度有限传播速度缓慢——生理局限性2,说话和语言时代口语传播的局限1)发声功能传递信息—人体能量限制—近距离内传递和交流;2)音声符号转瞬即逝—保存和积累性弱。
3,文字时代1)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信息长久保存;2)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从传播的角度看,统治权直接表现为话语权。
印刷媒介的出现才开始被打破这一垄断。
3,印刷时代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指出,新媒介在四个方面比早期的媒介更有效:表达性,记录永久性,迅速性:分布性:从世界范围看,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这一系列事物的生成相一致、相同步的。
4,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19世纪开始电子媒介诞生的里程碑意义:“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播。
”5,网络传播时代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密切相关;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财富的直接产物。
第四章信息、符号与讯息(一)三论中的信息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1)信息论申农:信息、熵与比特;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式(2)控制论维纳:反馈(3)系统论贝塔朗菲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三论”中的信息概念:1.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
2.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人们借助信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减少对事物的不确定性)。
3.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联系、差异的产物。
(二)基本分类:社会信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自然信息(三)其他几个重要概念▲噪音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即噪音。
▲冗余信息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反馈“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
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施拉姆第二节:符号一、符号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失的一种基本要素。
二、符号的特性1、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
2、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
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
例:大众银行广告3、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
三、符号的类型实际上,人类的传播符号经常是混合使用的。
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爱伯特·梅热比传播类型他人了解他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了解自我表露的定义:扩大这一区域最为有效的办法。
III、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在群体内部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广义上讲,组织是一种有固定目标和形式的群体,组织传播是群体传播的一种。
狭义上讲,群体传播特指在非组织化的群体中进行的传播活动。
组织传播就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具体而言,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一、什么是组织?组织就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二、组织传播的方向1、自上而下2、自下而上3、水平4、内外之间三、组织传播的形式正规的和非正规的1、自上而下:布置工作、发布命令和指令、召开会议等2、自下而上: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等3、水平:工作交流、信息协作等4、内外之间:信息输入与输出输入:DSS决策支援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POS销售/服务数据系统输出:CIS企业识别系统、广告、公关宣传四、组织传播的手段1、文字。
包括文件、报告、信件等。
2、会议。
3、电话。
4、组织内部的公共媒体,如内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
5、内部网络。
五、组织传播的功能1、内部协调,形成整体。
2、控制环境,决策应变。
3、形成共识,进行情感交流。
4、鼓舞士气。
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的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
”——梅尔文·德福勒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征: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2、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3、大众传播的媒介为机械化和电子化的媒介4、受众广泛,成分复杂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七、学者早期探究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最早对传播社会功能做出全面的分析)(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2、赖特的四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2)解释规定功能(3)社会化功能(4)提供娱乐功能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隐性功能:授予地位的功能和促进社会准则实行的功能;负功能:麻醉精神的功能。
4、传播学者施拉姆1、社会雷达,监视社会环境2、操纵、管理和规定3、指导和教育4、娱乐八、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1,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理论拟态环境: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创造出来的,来源于真实环境却又不尽一致的一个媒介环境,是一种间接的感知,却常常被社会公众当作真实世界而接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