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知识点.doc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
今天继续给各位同学整理了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小编整理了一版超级详细的给大家,但由于太长,想要获取剩下全部资料-word版本的话,文章底部有方法唷~嘻嘻)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意义(一)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2.指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
果的总体。构成了两方面: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1.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2.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3.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影响人们的行动。“地位赋予”功能。二、传播效果的
类型及研究课题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时间);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积极效果、消极效果和逆反效果(效果的性质)英国,戈尔丁,大众传播效果的四种类型:1.短期的预期效果。包括“个人的反应”和“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2.短期的非预期效果。“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发反应”。3.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推广与普及,知识的传播等。4.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每一个具体传播过程的每一要素或环节都会对传播效果产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wenku.baidu.com
最
新
版
本
目录
01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
02 和基本问题[视频讲 解...
03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 史与发展[视频讲解]
04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 号和意义[视频讲解]
3.2 重难点解读
3.1 知识框架图 与重点导读
3.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 统结构[视频讲...
4.2 重难点解读
4.1 知识框架图 与重点导读
4.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视频讲解]
5.2 重难点解读
5.1 知识框架图 与重点导读
5.3 考研真题与 典型题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 众变迁[视频讲解]
012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 究[视频讲解]
目录
013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 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视...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
015 史和主要学派[视频 讲...
014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 全球传播[视频讲解]
016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
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
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
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
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
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
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
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
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
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
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
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
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十九)、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十九)、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3)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
(一)国际传播:鹤木真关于“国际传播”的定义P237
(二)全球传播:全球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弗里德利克)P239
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全球信息化传播系统形成对人类世界发生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P240;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对传统国际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形式:国际广播转为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内容:对外宣传转为全面的文化输出)P241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信息富有国”与“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P243
二、“新世界秩序”论争:
第一阶段:《阿尔及尔宣言》(1973)
第二阶段:《大众传媒宣言》(197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0)、《塔瓦罗宣言》(1981)
第三阶段:“信息主权”“文化冲突”等新问题P247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新世界信息秩序”争论核心问题P248
一、国际报道中新闻价值问题:“媒介中的外国新闻”研究的6个结论P249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信息主权的概念及其三方面内容P251、发展中国家学者的主张P252
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文化帝国主义主义的三个特点P253、研究媒介帝国主义主义的两个现实问题P253-254
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
答:国际传播就是超越国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这种传播活动古已有之,适用范围广,例如各国元首的出访、外交家的斡旋以及各国间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等,都可以归入国际传播的范畴。国
(完整word版)传播学教程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章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是依次叠加)
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
第四章
传播过程构成要素(完整):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5W模式(英国麦奎尔作图)单向直线模式
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这个模式没有解释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传播的直线模式有两种: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数学模式)
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传播过程有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传播学教程 知识点
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第一章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章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
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
3、思考功能第四章
传播过程构成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
4、媒介;
5、反馈
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5W 模式单向直线模式
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这个模式没有解释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传播的直线模式有两种: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
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传播过程有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
核心知识点: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社会传播的特点精神交往理论人类传播的发展进
程信息社会符号/意义象征性互动理论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消费文化)人内传播5W模式传播总过程研究人际传播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霍桑实验企业识别系统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李普曼/拟态环境极权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民主参与理论大众传媒的特点“把关人”麦克卢
汉“电视人”与“容器人”理论受众大众社会理论“拷贝支配”理论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子弹论传播流研
究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两级传播《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多级传播“有限效果”理论“说服性传播”研究(耶鲁研究)“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免疫效果”/“警钟效果”自信心假说“使用与满足”研究“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分析”“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传播学的形成与诞生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
拉姆香农/维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第一章
★与传播学的相关学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重点要搞清楚传播学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三个学科的关系。
1、新闻学:新闻媒体的实践原则和标准、新闻学的主流理论(如第八章的那几个媒介规范理论)都给了传播学很大启示,特别是早期传播学就诞生在新闻学院之中,还可以注意一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卡方人”(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者)和“绿眼罩”(带有偏见的新闻从业人员与研究人员)之争。这些都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梳理】
一、基本概念
1.传播( communication)的定义
①《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传播学钢要)(陈力丹)“共享”是传播的基本内涵,表明传播的本意是双向、互动的,是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的六种话语
①传播是传递。传播是信息的传递。(传播5W模式:信息论;传播的数学模式)
②传播是控制。传播是传者控制受者的过程。(控制论:李普曼;霍夫兰)
③传播是游戏。传播是传者进行的主观游戏。(赫伊津哈;传播游戏理论)
④传播是权力。传播中渗透着无形的权力,语言中蕴含着让我们觉察不到的强迫。(阿尔都塞: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霍尔)
⑤传播是撒播。传播应该是一种绝对自由的没有控制的过程。(罗兰・巴尔特:德里达)
⑥传播是共享和互动。传播是彼此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其中传受双方获得相互理解和共识。(杜威:卡里;哈贝马斯)
●话语与话语研究
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语境( context)中的特定文本(text)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话语研究不再关注事物的本质,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利表述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3.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梳理】
一、基本概念
1.传播( communication)的定义
①《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传播学钢要)(陈力丹)“共享”是传播的基本内涵,表明传播的本意是双向、互动的,是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的六种话语
①传播是传递。传播是信息的传递。(传播5W模式:信息论;传播的数学模式)
②传播是控制。传播是传者控制受者的过程。(控制论:李普曼;霍夫兰)
③传播是游戏。传播是传者进行的主观游戏。(赫伊津哈;传播游戏理论)
④传播是权力。传播中渗透着无形的权力,语言中蕴含着让我们觉察不到的强迫。(阿尔都塞: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霍尔)
⑤传播是撒播。传播应该是一种绝对自由的没有控制的过程。(罗兰・巴尔特:德里达)
⑥传播是共享和互动。传播是彼此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其中传受双方获得相互理解和共识。(杜威:卡里;哈贝马斯)
●话语与话语研究
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语境( context)中的特定文本(text)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话语研究不再关注事物的本质,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利表述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3.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
11.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1.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2.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3.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14.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读书笔记
非新传专业写课程论文需要一些传播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还行没基础看着也不吃 力**读书上只有这个复习版本的有些内容重复了不过还是有用的。
精彩摘录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定利益、意识形态和文化背 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劳动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 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定利益、意识 形态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是媒介进化的基本动力。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一、群体传播(重点,必记)
1、群体
(1)群体的概念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群体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2)群体的特征
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3)群体的分类
美国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德国韦伯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或机构作为分类标准:拥有管理组
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其他则属于一般群体;
德国威瑟组织性的强弱: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1)群体的社会功能
群体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群体通过社会分工和协作,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群体的个人意义
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负面意义: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社会分工;群体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3、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1)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
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2)群体传播的概念
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岩原勉)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3)群体意识的定义
爱他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资料历年真题参考书目
2014 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精品辅导资料
1、《新闻学概论》学习笔记《新闻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
2、《传播学教程》学习笔记《传播学教程》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
3、《中国新闻史》学习笔记《中国新闻史》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
4、《外国新闻史》学习笔记《外国新闻史》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
5、《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学习辅导与重点归纳
6、近年新闻热点、网络事件汇总及深度解析
7、新闻传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2006-2011)
新闻史论2000,2002-2005年
新闻综合知识2002-2005年
传播史论2003-2005年
传播实务2002-2005年
8、2012独家更新资料优秀新闻传播学考研精品套餐笔记
2012 年独家更新资料,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精品笔记套餐(165页):资料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部信息,包括新闻传播学院新
闻传播学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导师信息,联系方式,我们提供导师邮箱,方便同学联系导师,师兄考研的时候,也是给自己的导师发过邮件,在考研过程中就给自己想考的导师发过邮件,在考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教导。学长认为,电子邮件是联系导师的最理想方式。大家要坚持给导师发邮件,不能问完问题,就间断了。斤三年来新闻学传播学的考研招生人数和参考书目变化情况,近三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复试上线人数,近三年新闻传播学保送名单,近三年南师大新闻传播复试线,已经考上的经验,第二部分为考研精品笔记,主要是按照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总结,考上的研究生学长已经将考点在后面注明,比如某个考点是名词解释,后面就有表明名词解释考点,第二部分是初试五本参考书的经典笔记。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八)、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八)、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3)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类传播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考察社会传播。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体系统,人内传播。
2、个体系统与其他各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马莱兹克的系统传播模式:《大众传播心理学》67页
把大众传播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包括:
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
3、影响和制约媒介和讯息的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制约媒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传者对媒介的印象,这种印象是基于平时的媒体接触经验形成的。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把传播看做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函授专升本-课程复习资料-新闻学-传播学概论-自学指导书
传播学概论自学指导书
课程名称:传播学教程
编写者:
自学时间安排:
私用范围:函授(专升本)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有两大支柱,一是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产业,二是从事新闻与信息产品生产的媒体产业。新闻传播学作为将这两大领域有机联结的桥梁,在今后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播学教程》是作者在多年来的教学与科研基础上写成的。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对社会实践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弄清诸如“传播”、“符号”等一些基本概念、人类传播发展史、传播模式、传播类型、大众传播的内涵与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传播与传播制度关系、受众与媒体关系、基本传播理论、传播的主要学派、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等。
二、学习方法
理论与案例结合的学习方法,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实
现传播学本土化的方法,要从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一宗旨出发的方法。
三、学习进度表
四、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分章节列出)第一讲重点:传播概念、传播特点、传播类型
思考题:
1.什么是传播?传播特点是什么?
2.有哪几种类型的传播?
第二讲重点:传播学奠基人、传播的几种模式
思考题
1.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第三讲重点:麦克卢汉理论、议程设置理论
思考题
1.怎样理解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理论?
第四讲重点: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介的各自特点、媒介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
单选:
1、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能指:也叫做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么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
所指:也叫做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实物的概念。
如一个国家的国歌,歌词和乐曲构成了国歌的能指,而他们代表的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则是国歌的所指。
3、符号与事物的对应关系是人类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
4、库利的理论:镜中我、初级群体理论
5、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和“冷媒介”
其中最核心的是媒介即讯息
6、“把关人”的概念是库尔特·卢因提出的
7、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极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民主参与(后三项属于资本主义
制度下的传播制度)
8、受众的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9、大众传播效果四种类型: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
效果。(播效果的类型判断,看例子P173)
10、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11、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为何诞生在美国
原因:1)从传播媒介发展情况来说,此时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已高度普及,作为新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也发展迅速,媒介的增加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发展情况:媒介发展迅速,关注度升高,开始研究。)
2)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处于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宣传,信息心理战在战争进程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这一切使得社会科学家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历史、社会环境:战争宣传、信息心理战影响巨大,宣传研究成热点。)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
核心知识点: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社会传播的特点精神交往理论人类传播的发展进
程信息社会符号/意义象征性互动理论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消费文化)人内传播5W模式传播总过程研究人际传播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霍桑实验企业识别系统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李普曼/拟态环境极权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民主参与理论大众传媒的特点“把关人”麦克卢
汉“电视人”与“容器人”理论受众大众社会理论“拷贝支配”理论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子弹论传播流研
究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两级传播《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多级传播“有限效果”理论“说服性传播”研究(耶鲁研究)“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免疫效果”/“警钟效果”自信心假说“使用与满足”研究“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分析”“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传播学的形成与诞生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
拉姆香农/维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第一章
★与传播学的相关学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重点要搞清楚传播学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三个学科的关系。
1、新闻学:新闻媒体的实践原则和标准、新闻学的主流理论(如第八章的那几个媒介规范理论)都给了传播学很大启示,特别是早期传播学就诞生在新闻学院之中,还可以注意一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卡方人”(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者)和“绿眼罩”(带有偏见的新闻从业人员与研究人员)之争。这些都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八大理论板块:传播科学论、传播过程论、传播主体论、传播客体论、传播载体论、传播对象论、传播方法论、传播环境论。
Laswell 5 W模式衍生:传播者研究、传播内容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研究以及效杲研究.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根本原因:1、传播媒介发展迅速,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2、经济层面:企业为推销产品、树立形彖而做的大量广告与传媒相互依赖。
3、政治层面:政党利用媒介作为斗争的工具,如政党报纸。
4、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是战争的影响
5、这一时期,与传播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
化人类学等充分发展,为英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直接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2、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纳粹迫害流亡到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A欧洲源流
塔尔德“模仿理论”和齐美尔“传播网络理论”
B美国源流
杜威:实用主义(目的)、实证主义(方法)
库利:“镜屮我”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评估自我。
帕克:芝加哥学派领袖“社会互动理论”
米德: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李普曼:“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拉斯韦尔:模式、3项基本功能
2、卢因:提出“把关人”的概念
3、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
4、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影响最大)
5、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创立(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问题,而且为传播学勾画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使Z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1)香农:提出“噪音”和“冗余信息”等问题
(2)威纳:控制论与传播。《控制论》,使控制论成为与信息论具有同等重要影响的20世纪新兴科学。
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根木分歧在于社会观与传播观的差异。
批判学派:(1)法兰克福学派一一批判学派的大本营
(2)英国文化研究派
(3)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英尼斯
麦克卢汉奠定其媒介思想的三本著作:《古登堡群英》(1962年)、《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9年)。
(4)政治经济学派
定量研究:是目前各国传播学界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假设不能更改,只能证实或证伪。
定性研究:假设可以变化,随时可以修改。
内容分析法(定量研究)定义: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十大步骤:1.选择主题:深入一点、再深入一点
2.决定样本或普查
3.定义要计算的概念
柠播起什么作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传播一词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 有传播。”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耍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因为信息的传播必须经过符号化,
就有编码和解码这两个符号化的过程。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的模式:(1)单向传播模式:
主要有拉斯韦尔的“五W 模式”: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WHO-SAY WIIAT -> IN WHICH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 0
对单向传播模式的简评:抓住了传播的主要方面,缺点是:使复杂的人类传播简单化,不适用于人际传播, 忽略了受众的反馈活动,过分强调信息的劝服性。
(2)双向传播模式
主要包括维纳的“信息控制模式”,奥斯古徳的“双行为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徳弗勒的“环形 模式”(明确提出反馈的要素、坏节和渠道)。
简评:这类模式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复杂性,但仍有理想化、简单化的倾向,不能用来分析和解释 人类的全部传播现彖。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三功能说”:3、监测环境;b 、社会协调;c 、传承遗产。
传播学者查尔斯•赖特“四功能说”:纸监测环境;b 、大众传播的协调、解释和规定作用;c 、大众传 播的社会化功能;d^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施拉姆:传播的经济功能
4. 建构类别
5. 制作编码表
监视(收隼情植} 内容分方
⑶能通
(4)非/胡调「解释情报匚制定、 内容分启传播和执行政策) ⑴对内 (2)对暗社会遗产、粽律和习俗师 传播:JI 传递 的运行。 传播的员 是希望Z
传播的茱
经济功隔
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 会前信息 解秤这种信息,制定经济 政策;活跌和管理市场
开创经济冇为 一股社会功能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倍
息;接受或拒键它们 协调公众的了燃和意愿,行
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 范和作用的
规定
统 娱乐〔消逍活动.機脫工作 的
和现实冋题.附带地学习和
社会化)
拉扎斯费尔德和R •默顿:传播的负功能:麻醉精神一一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
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却还沾沾自喜地误以为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②新闻传播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念、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新闻敏感
③专门从事新闻工作并以此谋生;
④从事新闻工作有一定的职业标准和新闻组织,拥有同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同等的社会地位。
职业传播者的权利和责任:一般权利:指的是普通公民都享有的传播权利,如言论自由权、出版权、著作权、通信自由权等。
专业权利:指釆访权、报道权、批评权、专业保密权、安全保护权责任:契约性责任、社会性责任、法规性责任、国际性责任
“守门人”理论(“把关人”):卢因提出“把关人”的概念,美国学者怀特将之整理成理论并将其纳入新闻媒介生产信息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中。
四种传播制度理论:极权主义理论:即权威主义,关键词为“服从” “检查”“法律制裁”“对当权者负责” 自由主义理论:“观点的自由市场”,关键词为“出版自由”“批评”“观点与谬课同样得到传播” 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的一种修正,强调“责任和义务” 民主参与理论:受众参与理论。“为民众开放”“任何人”“合乎社会理想”世界上没有不受控制和约束的新闻自由,媒介最终只是某种权势的代言人而已。媒介的新闻自由受到各种关系形式的制约,如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形式、非正式形式等。
大众传播是传播机构借助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大众传达一定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并对公众施加影响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活动。具有大众传媒提供的产品具有商品和文化的双重属性。
的特点。
电视、原子能与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事件”•(德国社会学家W. 林格斯
语)
电视带来了宏大的社会景观。
印刷媒介的特征:第一,携带方便,可以反复阅读。
第二,适合传播信息容量较大的内容。
第三,获取成本相对低廉,尤以报纸为最。
第四,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
电子媒介的特征:第一,传播速度比较快、时效性比较强。
第二,生动形象,能营造出真实感与现场感。
第三,受众的参与度。
第四,信息往往稍纵即逝、不易保存。
“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并不是显示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这种加工具有隐蔽性.
麦氏媒介理论:(1)“媒介即讯息”观点,并非微观考察的结果,而是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之后的概括。
(2)“媒介即人的延伸”,指的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3)“冷媒介”与“热媒介”:“冷媒介”传递的信息通常不明确、需要受众付出较多的想象努力,受众的参与程度比较高。相对于“冷媒介”,“热媒介”则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受众无须过多的参与即可获得。麦克卢汉把照片、书籍、报纸、无声电影、广播等媒介归入“热媒介”,而将电视、漫画与有声电影等归入“冷媒介”。
简评:优点:前瞻性、技术决定论、地球村预言
缺点:忽视传播活动的社会性,著述缺乏规范性
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1)新闻信息的客观屈性:真实性、及时性以及新意;(2 )受到新闻制作中的业务标
准和新闻传播屮的市场标准制约,如新闻价值
符号学的两位著名人物:皮尔斯模式:符号二物理形式+精神上的概念
索绪尔模式: < 普通氓•言学教程 > 符号=符号具+符号义或符号+能指+所指两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