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一阶段第二次
管理学发展简史

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
• 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理论》
• 研究重点: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
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管理。 – 非人格化管理是指去除人为因素对管理行为的影响,让管理技术 化、制度化、理性化的管理机制 – 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 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 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指“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 激励因素指"得到后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的因素 • 管理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
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
• 任何一个组织及每个都代表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
• 要点:
– 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 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 – 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 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管理学发展简史
廖开际
管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初到30年代)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 第四阶段:企业再造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费根堡母(A. V. Feigenbaum) 的全面质量管理 (TQM)
管理思想百年脉络

理论特点:管理从经验性走向科学化
突出贡献: 1.英国的厄威克 2.美国的古立克 The 8 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Planing Organizing Staff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O Reporting Budgeting
【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又被称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霍桑试验”
2.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都从事行 为科学的研究,逐步完善了人家关系理论。
马斯洛 赫茨伯格
理论特点: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 重 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作用。
主要贡献: 1.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2.引起了管理方法的转变
管理科学学派(伯法)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 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理论特点:现代管理理论呈现多样化特征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后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源于美国。 1957年,德鲁克出版的《未来的里程碑——关于新的后现代世界的报告》
MIT斯隆管理学院的马隆和布林约尔夫森“后现代管理”
一、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推论】 社会经济活动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努 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 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组织更好的发展,通过组织内部
资源的合理配臵,提高组织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作为研究组织中管理活动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 如何合理配臵、高效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更好地完成组 织的目标。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周期起迄年代
科学
管理学第一章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管理的基本工具
(二)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员普遍认同、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 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影响就会是持续的、普遍的,而且 是低成本的。作为一种低成本的管理工具,文化的发挥作用是无意识的。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效益原理
效益是指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实现组织目标所付代价之间的一种比例 关系。追求组织活动的效益就是尽量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组织的既 定目标。
做正确 的事情
正确地 做事情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适度原理
管理活动中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选择,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 恰当的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适度组合。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在组织和协调群体活动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依循人本、系统、效益 及适度等基本原理,利用理性分析和直觉判断等基本方法,借助权力和文 化等基本工具。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
➢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理当是管理的首要原理。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 了人的管理”。
态随时间 而改变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
人造、开放、动态的社会经济组织系统虽然存在多种形式,但一般来 说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在组织管理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活动所要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 2. 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 3. 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二、管理的基本工具
(一)权力
权力本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的是组织中的相关个体在一 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一种关系。
把权力的实质理解为命令与服从,则权力关系是单向的。 把权力的实质理解为影响力,则权力关系必然是双向的。
《管理学》周三多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思维导图

管理学.总论1,2节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活动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得的过程管理学的特性综合性不精确应用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其核心还是人与人的关系二重性自然属性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化大生产&劳动社会化程度)社会属性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制度)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孔茨&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控制。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组织是根本职能与计划最密切的是控制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他管理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角色(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代表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这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技能(卡茨)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高层管理者:概念:技术:人际=3:1:2中层管理者:概念:技术:人际=2:2:2基层管理者:概念:技术:人际=1:3:2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代表作《孙子兵法》、《周礼》、《墨子》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纪莫尔的《乌托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分工可以增进技术技能分工可以减少时间分工可以简化劳动经济人观点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 经济活动 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小瓦特(管理和组织)和博尔(营销活动)的科学管理制度生产和销售:生产作业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成本管理: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进行工作研究,按研究结果确定支付办法福利制度:实行职工委员会管理医疗制度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欧文(人事管理学之父)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工作方法的研究: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主张按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汤·亨利1889年出版《收益分享》提出收益分享制度才能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来的不公平收益分享: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工资哈尔西的奖金方案1、给予每个员工每天的“保证工资”2、已过去员工业绩为基准超额者发放约正常工资的1/3的奖金作用:消除了以刺激工资而引起的劳资纠纷1891年发表《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指出计时的不积极,计件制的不公平,利润分享的收益不公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管理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著名实验搬运生铁实验工作定额铁锹实验标准化金属切割实验内容工作定额(搬运生铁快实验):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使用的工具与工作方式来确定员工的工作定额标准化(铁锹实验):员工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生产资料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就计件制: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有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只职能,由所有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功能吉尔布雷斯夫妇主要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甘特最重要的贡献是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对于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人以计件的方式给予奖金,对于完不成定额的只支付日工资自从有了组织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被称为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主要的贡献是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企业的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条原则(P14):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韦伯主要贡献: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认为在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之中只有第三个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特点(P15)认为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结构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时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形式。
《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导学重点《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学习包括六章: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建设第四章:计划概述第五章: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第六章:决策第一章管理概述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即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理论上讲,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是统一的,互补的,在管理实践中,这两者之间也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片面强调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管理的失败。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一、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计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计划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定的计划。
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状态,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节管理者一、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二、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解释“管理丛林”现象。
管理学(马工程)——第一章-第二章

二、管理的基本工具
(一)权力
权力本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的是组织中的相关个体在一 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一种关系。
把权力的实质理解为命令与服从,则权力关系是单向的。 把权力的实质理解为影响力,则权力关系必然是双向的。
不完全平等的权力地位是权力关系的基本特征。权力关系中相对权力 地位或相对影响力不一样的原因是行为主体拥有的权力资源不同:专门知 识或技能;经验和能力;个人品质;奖励或惩罚他人的可能性。
三、市场化
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 织生产经营;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组织的特征、企业的特征? 2. 简述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3. 如何理解管理的本质?它对我们的管理实践活动有哪些启示? 4. 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简述其主要思想。 5. 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6. 如何认识理性分析与直觉判断的关系? 7. 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明确的目 标
特殊的活 动
一、组织与管理
(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物质 产品或非物质的服务)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企业的生产活动包括:
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工作
资源 筹措
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资源 转换
借助特定渠道把特定产品利用特定方式转 移到需要这种产品的特定消费者手中
综上,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 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管理学习计划和目标描述

管理学习计划和目标描述在当今社会,管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和能力。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环境中,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管理学习计划和目标,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1.提高领导能力:学习如何有效地领导团队,激励员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提升沟通能力:学习如何与员工和同事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团队协作中。
3.学习决策技巧: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学会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4.学习团队管理:了解团队管理的核心理念,学会有效地管理团队。
5.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绪,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6.学习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能够更好地规划和执行项目。
7.学习创新管理:了解创新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计划:1.阅读管理学相关书籍:定期阅读经典的管理学著作,学习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参加管理学培训课程:报名参加相关的管理学培训班或研讨会,学习管理学的最新理论和技能。
3.和优秀的管理者交流:多和优秀的管理者交流,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和技巧。
4.跟随优秀的领导者学习:在工作中,尽量多观察、学习、模仿优秀的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5.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的管理学课程、视频教学和博客文章,了解管理学的最新发展和思想。
6.参加管理学竞赛和活动:积极参加管理学竞赛和相关活动,锻炼自己的管理实践能力。
7.建立学习小组:建立管理学习小组,和同学或同事一起学习和讨论管理学知识和经验。
8.定期总结和反思:定期总结自己的管理学习成果,及时纠正错误,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习计划的阶段目标:1.第一阶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建立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2.第二阶段:系统学习沟通技巧,提高和员工和同事沟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1管理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21管理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在管理学界,有划分为三个阶段,也有划分为四个阶段。
本课程采用四阶段的划分方法,即将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新思想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
经过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已达到一定的高度,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时在美国、法国、德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都产生了科学管理,从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
在美国表现为弗雷德里克•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亨利•法约尔创建的一般管理理论;在德国表现为马克斯•韦伯创建的行政管理理论。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到50年代。
20世纪20~30年代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梅奥和他的同事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
人际关系学说是行为科学研究的前期内容,1953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行为科学的概念。
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第四阶段----当代管理新思想: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这些理论包括: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等。
考考你学到这里,我要提问啦,你可要开动脑筋想想哟!在管理学界,管理理论发展的三阶段论是如何划分管理理论的?提示提示:管理学界,管理理论的三阶段论是这样划分的: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北邮大管理学第一次阶段作业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1.在企业面临外部机遇并且明显处于劣势的时候,企业应选择的战略方案是扭转型战略。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2.“田忌赛马”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内中的道理体现了扬长避短战略原则。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3.目标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让下属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参与进来,共同达成各项工作目标。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4.根据计划灵活性原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都应有灵活性。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5.Y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X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6.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提出了职工是“经济人”而不是“社会人”的观点。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7.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8.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原理和例外原理等。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9.一个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有领导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三种。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0.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实践具有创造性。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1.企业进行环境分析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
孙子(兵家)
韩非子(法家)
墨子(墨家) 释迦摩尼(释家、佛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顺道无为思想 ➢ 重人求和思想 ➢ 预谋慎战思想 ➢ 依法治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 • “辨道顺道”,是指在认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
• (二)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1.确定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核心地位。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②商务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
酬、集权与分权、等级与“跳板”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
•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管理理论
的丛林)。这一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
世纪80年代,管理思想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的
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 人物。(主要有11个管理理论流派)
•
第四阶段为当代管理理论。
•
一般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
§2—1古代与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设备。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代表作《论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
•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
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
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就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得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就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得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得中心问题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得工人",并且要使她们掌握标准化得操作方法;对工人得激励采取"有差别得计件工资制";工人与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得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得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得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得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得理论贡献体现在她得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得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得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得、正式得、非人格化得"理想得行政组织体系",她认为这就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得最合理手段,就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得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与可靠性方面优于其她组织。
她得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与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她一些先驱者创立得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得许多管理学者研究与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管理学概论

一、概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学理论的演进
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 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back
管理学理论的演进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本世纪初到30年代)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30 年代到60年代)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 关系的时代(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 第四阶段:企业再造时代(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第五阶段: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90 年代以后)
管理的基本手段
1.计划 2.组织 3.领导(指挥和协调) 4.控制
计划
计划: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包括: 1. 研究活动条件:
A.内部能力研究; B.外部环境研究;
2. 制定业务决策 3. 编制行动计划。
back
组织
1.设计组织:
A 机构设计 B 结构设计
1、主动性、积极性、跟进性强; 2、领导能力强; 3、具备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 5、具有创新性、革新性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6、做事计划性强; 7、具有一定技术能力; 8、诚实、正直。
解难能力测试
第一部分:读图题(约12题) 题目给出A,B,C三家公司15年中各自销售成本占销 售额的百分比曲线,读此曲线回答问题。各题目 运算简单,有单就某公司情况提问,如A公司有 几年其销售成本占销售额的百分比高于40%;有 就三家公司或其中两家综合提问,如三家公司间 销售成本占销售额百分比之差额小于15%的共有 几年?等等。
管理学发展简史

• 管理者应当仔细评价其报酬结构,把"努力成绩-报酬-满足"这一. 连锁关系结合到整个
费根堡母(A. V. Feigenbaum) 的全面质量管理 (TQM)
• “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的思想开始引起管 理界的重视,
.
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 论
• 任何一个组织及每个都代表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 合在一起的工作群体,
• 不同层次的人具有不同的需求, • 主管人员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来激励,尤其应
设法提高人们的成就需要。
.
麦格雷戈(D. M. 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
• X理论假设:一般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话会逃 避工作。大部分人对集体(公司,机构,单位或组织等)的目标不关 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强迫、威胁处罚、指导、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 人们的工作源动力。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只有在指导下才愿意接受工 作,因此管理者需要对他们施加压力。
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管理。 – 非人格化管理是指去除人为因素对管理行为的影响,让管理技术
化、制度化、理性化的管理机制 – 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
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
古典管理理论小结
的智慧》 – 史蒂文.L.戈德曼(S.L.Glodman)等的《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 – 野中郁次郎与同事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出版的《创新
求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西方行政管理学是以研究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及其融合为基础,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学、行政科学与现代管理学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反映出西方社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变化等状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学,是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变革,而激发出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康拉德的科学管理思想、法拉第的行政管理学说,以及莱斯特的行政学说等,这些研究理论都是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但他们全都是围绕着改善工作效率为主要内容,虽然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影响和范围不同,但是他们学说的发展都具有相同的拓展历史意义,对现代管理学的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行政科学,其特点是重视实证研究,把行政问题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注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学者把行政的研究从单纯的观察实践转到了理论研究,提出了“实证”、“模型分析”等方法,由此建立起了行政科学的理论框架,实现了从理论到行政实践的有机联系,它的发展创造了西方行政管理学的抽象、系统性及科学性的新理论。
第三阶段,现代管理学,是经过历次实践、发展,建立起行政科学的基础,在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把西方行政管理的精髓概括出来,形成了现代管理学。
这一阶段发展的管理理论主要涉及到企业组织管理、领导管理、团队协作、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它们可以清楚地表现出西方行政管理模式的不同特点,帮助管理者更科学地实施西方行政管理理论。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从古典管理学的劳动科学理论到行政科学的实证研究法,再到现代管理学的多元化组织理论,把对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实践适用性联系起来,形成了现代行政管理的完整系统,是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西方行政管理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从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古典管理学到行政科学,再到现代管理学,各个阶段对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为现代管理理论的立足奠定了基础,而且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关于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关于西方古典管理理论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发展历程。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管理”这一概念所代表的意义。
管理是一种领导和组织人员、物品、财务等资源的过程。
它旨在使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紧密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管理学是研究这一过程的学科。
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管理学的爆发始于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催生了一系列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世界各国出现了许多管理学派别和学派,如泰罗(Taylor)的科学管理学、费奥尔德(Fayol)的行政学、麦克格雷戈(McGregor)的X理论和Y理论等。
在总体上,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科学管理学,主要以泰罗为代表,始于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管理学家主张工业化生产过程应该获得可预见性和标准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第二阶段是人性化管理学,以马斯洛(Maslow)等人为代表,主张优先考虑员工的人性需求,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第三阶段是现代管理学,以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和杜拉克(Tom Peters)等人为代表。
现代管理学强调管理的战略思考和组织的灵活性。
毕业总结:管理学是一个涵盖广泛、历史悠久的学科,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
通过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管理学的本质和实践,从而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理解泰勒科学管理思路的原理及影响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泰勒科学管理思路的原理和影响。
泰勒科学管理学是管理学的第一阶段,以泰勒为代表。
泰勒的科学管理学强调生产过程的可预见性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泰勒的科学管理学的四个基本原理是:1)科学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2)设计分工和专业化;3)建立标准化的工作程序;4)为每个工人分配特定的任务和责任。
这些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泰勒的科学管理学对工业化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质量管理学基础-阶段作业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1.产品包括有形产品(装配型产品或流程型材料)和无形产品(情报或概念)。
A.正确B.错误2.全面质量管理与消费者没有关系。
A.正确B.错误3.质量特征值是以数值表示的数量化的质量特征。
A.正确B.错误4.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A.正确B.错误5.标准偏差表示数据与质量标准的差异程度。
A.正确B.错误6.正态分布是一种离散型分布。
A.正确B.错误7.偶然因素是指对产品质量偶然起作用的因素。
A.正确B.错误8.检查表是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的一种工具。
A.正确B.错误9.如果预先制定出标准,就没有必要画直方图了。
A.正确B.错误10.(错误)生产处于稳定状态时产品质量没有波动。
A.正确B.错误1.缺陷数控制图的样本量要求是固定的。
A.正确B.错误2.控制图的控制上限是由上级下达的质量标准决定的。
A.正确B.错误3.不合格品数控制图称为P控制图。
A.正确B.错误4.极差的分布是对称的。
A.正确B.错误5.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出现界外的点就可判断生产过程异常。
A.正确B.错误6.预防周期性维护方式是仅在需要维护时采取措施的维护方式。
A.正确B.错误7.(错误)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做好计划。
A.正确B.错误8.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若点恰好落在控制界限上,则作界外处理。
A.正确B.错误9.标准偏差表示数据与质量标准的差异程度。
A.正确B.错误10.(错误)偶然因素具有四个特点:经常存在,影响微小,各件不同,难以排除。
A.正确B.错误(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管理理论的五个阶段

管理理论的五个阶段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管理学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质量管理学基础

二 全面质量管理(TQC、TQM)
1 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本手段,目的 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 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管理学基础
●宗旨: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的交流与互助,并扩
大在文化、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主要活动: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紧密配合制定全球协调一致的ISO国际标准
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报导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同其它国际性组织合作研究标准化有关问题
●组织:ISO按专业性质设定技术委员会(TC)负责起草各种标准
业赢利也必须以造福社会(用户满意)为前提的新的经营哲学。
因此,强调TQC的整体性、全面性,他们不是把TQC看作一项专业管理,而是看
作紧密围绕经营目标(质量、利润、产量、交货期、售后服务)以及企业和社会效益
等进行综合管理的理论和模式。
质量管理学基础
五 ISO9000现象的出现
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ISO/TC176(质量 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发展已成为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
● 低劣质量不仅会给顾客带来不良反应,也给产品的生产者增加开支(生产成本和销售、
服务成本)
● 在美国提出“以顾客为目标全面质量经营”的概念
﹡制定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战略
﹡全面质量经营: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从事生产,达到“高质量、低成本”的经
营
目标;质量要讲效益,要创造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质量
管理学知识重点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1.管理的定义:P3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基本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信息等,有效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内涵:P4(1)管理是一个围绕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的复杂过程(2)优化配置,协调使用各种资源,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管理努力实现:低资源浪费高目标达成3.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者的定义:P20把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级去完成任务职责的组织成员称为管理者。
5.管理者的分类:P20(1)按从事的业务分:从事计划,统计,财会,技术,人事,销售工作的管理者(2)按组织结构中的层次分: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6.管理者的作用:P22(1)人际关系方面:代表性、沟通、指挥和激励下级有效地完成任务。
(2)信息方面:发现信息、加工信息、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
(3)决策方面:提出供决策的用方案、调配资源,实施计划、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好内部的矛盾和分歧。
7.成为一名成功管理者应具备基本职能:P24技术,人际关系,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劳动分工:P37亚当斯密与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的内容:P40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3.法约尔的管理职能:P44技术性,商业性,财会性,会计性,安全性,管理性,法约尔经过分析后发现,工人主要要求的是技术职能。
4.法约尔的管理原则:P44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与分权,跳板原则,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5.霍桑试验——阶段:P49第一阶段: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第二阶段: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增加产量第三阶段:_影响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中形成的人群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第四阶段:第一,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题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2)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可选答案:
1.计划
2.激励
3.领导
4.协调
第2题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下面叙述正确的是(3)
可选答案:
1.计划层次越高,其内容越明确、具体
2.计划层次越低,其内容越抽象、笼统
3.计划层次越高,其内容越抽象、笼统
4.不论计划层次的高低,其内容都应明确、具体
第3题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下面哪个不是组织目标应该解决的问题(2)
可选答案:
1.目标的内容
2.目标的实现方式
3.目标的实现时间
4.目标的具体指标和价值
第4题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计划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必须强调(3)
可选答案:
1.利润
2.时间
3.效率
4.可操作
第5题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管理者是组织的高层领导。
正确错误
第6题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仅靠书本就能掌握管理学
正确错误
第7题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管理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正确错误
第8题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是动态状态下组织的管理与结构设计。
正确错误
第9题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计划是计划工作的结果文件,其中记录了组织未来所采取行动的规划和安排正确错误
第10题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
正确错误
答案:
率: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