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1)

合集下载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十篇复习要点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十篇复习要点

2012 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十篇复习要点(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广泛地向周围人学习的句子),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2中考课标16篇文言文重点词句翻译归纳

2012中考课标16篇文言文重点词句翻译归纳

中考课标文言文知识归纳——重点词句翻译1 《出师表》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重点词:崩殂:指帝王之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疲弊:困苦穷乏。

诚:实在。

秋:时候。

先帝开创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重点词:陟:提升,提拔。

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

臧:好。

否:恶。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重点词:小人:人格卑鄙的人。

倾颓:衰亡、衰败。

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重点词:贞良:忠良,忠正诚信。

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重点词:布衣:平民。

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

卑鄙:低微鄙陋。

枉屈:指屈尊就卑。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重点词:受任:接受任务。

奉命:奉命出使。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2012年中考复习文言文重点篇目重点知识(15篇)之一

2012年中考复习文言文重点篇目重点知识(15篇)之一

初中语文重点篇目重点知识梳理(一)班级:姓名:●1《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2、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4、俟其欣悦俟:等到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热水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报”穿着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4、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

求教之难。

中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中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2年中考总复习--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一、陋室铭刘禹锡(八上)【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主要内容】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清幽环境和室内生活图景。

【主题思想】通过对陋室环境及室内生活情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典型例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则素湍绿潭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B、【金】浮光跃金阅金经C、【乱】猿鸟乱鸣人影散乱苟全性命于乱世行拂乱其所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无丝竹之乱耳吾视其辙乱D、【劳】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E、【形】而形貌昳丽无案牍之劳形山岳潜形F、【上】苔痕上阶绿负势竞上上下天光受上赏G、【名】有仙则名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1、理解默写:①文中描写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3.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5、试做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的言外之意。

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答: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

2012年中考10篇文言文重难点

2012年中考10篇文言文重难点

2012年中考10篇文言文重难点(一)论语十则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案: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

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它强调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这是值得提倡的处事方法.(二)曹刿论战三、课文分析1.内容:文章以长勺之战为背景,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作战中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能详察敌情、掌握战机是以弱胜强的必要条件2、人物分析(对话、行动)&8226; 曹刿:远谋a对国事有责任感,b政治上远谋,有取信于民的思想c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临战从容,谨慎,善于观察敌情把握战机)庄公:鄙(平庸的国君,但不是昏君)A: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急躁冒进(“将战”“将鼓”“将驰”“公问其故”)B: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醒悟(认识到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答: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答: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21、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填空。

(每题3分,共6分)(l)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 ( l )齐鲁长勺之战(l 分);信于民(l 分),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2012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重要资料荟萃

2012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重要资料荟萃

【而、乃、其、为、以、于、则、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2012中考课内文言文常识和主旨

2012中考课内文言文常识和主旨
名翟
课文记载了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的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
为学
《白鹤堂集》
彭端淑

文学家
本文阐明了无论是做事还是求学,易与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转化的条件决定于人们的主观努力,“为”与“不为”。
曹刿论战
《左传》
左丘明
春秋
史官
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捕蛇者说
《柳河东集》
柳宗元

文学家
哲学家
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
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害,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登泰山记
《惜抱轩诗文集》
姚鼐

桐城派
古文家
号惜抱先生
记叙了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初的经过,描绘了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黠鼠赋
《东坡全集》
苏轼

文学家
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
文章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逃脱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被老鼠所骗,原因全在疏忽大意,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文学家
字柳泉
号聊斋先生
本文写了屠户从遇狼、惧狼、避狼到毙狼的经过,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启示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记承天寺夜游
《东坡志林》
苏轼

文学家
书画家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义:更、更加。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2)文言文内容梳理一

201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2)文言文内容梳理一

第十四讲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 ( 一)篇目提示(2) 请说.之 (3) 胡.不已.乎 (4) 以牒.为械 (5) 吾知所.以.距子矣 (6) 不可谓知.类. (7) 请.献十金(8)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矣 (9)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0) 天下顺.之 (11) 人恒.过然后能改 (12) 困于心衡.于虑 (13)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 故不为苟.得也 (15) 故患.有所不辟也 (16)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 蹴尔而与.之 (18) 妻妾之奉. (19) 此之谓失其本心.. (20) 惠子相.梁 (21)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2) 非梧桐不止. (23) 安知鱼之乐 (24) 是鱼之乐也(25)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提示17. 公输 18.《孟子》两章19. 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教材精梳理1. 重点字音楩.( ) 鹓.( ) 郢.( ) 蹴.( )鸱.( )醴.泉 ( ) 敝舆.( ) 犀.兕.( ) 鼋.鼍.( ) 鲋.鱼(文梓.( ) 守圉.( ) 畎.亩 ( ) 傅说.( ) 胶鬲.( 拂.士 ( ) 苟.得 ( )—箪.食 ( )一豆羹.( )濠.梁(第五单元)))鯈.鱼( )pi cn yu m b i g cu d oi 2. 重点词义(1) 起.于鲁mg c g eng u ch h a o tia oy u x is i yu tu o f u z u qu an yu e g e(I) 起:出发,动身。

⑵说:解释。

(3) 胡:为什么。

已:停止。

⑷牒:木片。

⑸所以:用来……方法。

⑹知类:明白事理。

(7) 请:请允许我。

(8) 寇:入侵。

(9) 域: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

(10) 顺:归顺,服从。

(II) 恒:常。

(12) 衡:通“横”,梗塞,不顺。

(13) 喻:了解。

(14) 苟:苟且。

(15J患:祸患,灾难。

(16) 是:这样。

(17) 与:给予。

2012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

2012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

中考八下《小石潭记》【基础积累】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huáng)竹】竹林。

【珮(pâi)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quán)】弯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 ā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y 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cī)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归纳(10篇)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归纳(10篇)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归纳(10篇)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一、《三峡》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朝:早晨。

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4、区别:属:属引凄异绝:久绝。

自三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绝献:极自非……属予作文以记之。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的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结构。

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012年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

2012年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PPT课件1

翻译
4、文段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
选择、填空、简答
5、 语音、文学常识等 选择、填空
2011年中考题
实战演练一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5—8题(12分)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 )(3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手: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3、翻译题。

▪ 2011:8.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3分﹚ ▪ 2010:9.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2分﹚ ▪ 2009: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分﹚ ▪ 2008: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分﹚
精读篇目中的重要句子
2011.附加题4.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被:通“披 ” ,穿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
7.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2010.附加题9.且人患志之不立
课外文段中较浅显的重要句子
4、简答题
2010:9.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 什么?﹙2分﹚
2009: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 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2分﹚
2008:8.文中画线句”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论证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表达 “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4分﹚ 虽以填空形式出现,但仍属于用原文回答的简答题。

武汉市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武汉市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武汉市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感知中考题型:武汉市近三年来中考文言文的题型考点小结(主要是课外文言文阅读)8.实词理解与解释(常用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现象)。

遇到课外语段中的词语解释怎么办?首先,联想推断,即联想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然后,语境推断即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实词的意思。

文言实词复习思路:善于归类、认真积累、巧用推断。

9.虚词辨析(而、其、为、以、于、之)。

解题时,先判断其用法,后推断其意义。

10.理解文意,拓展延伸(“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等题型)理解拓展题的考点及题型:(1).归纳文章要点(2).概括主旨大意(3).评价人物形象(4).评析文章手法(5).评价作品思想(6).评析语言特点(7).联系实际阐发等11.翻译句子。

翻译考点:(1)有深层含义、揭示文章主旨抒情议论的句子,(2)用了修辞手法富有表现力的句子,(3)句式特殊的句子,(4)有常用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词的句子。

还应注意“三个原则”及“五种方法”翻译的原则: 信(准确无误)、达(通顺畅达)、雅(文辞优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留、补、删、调、意译知识点小结:(详见《中考语文新视野》)武汉市近几年调考、中考试题集锦(武汉市2007中考)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童趣》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2、《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

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二、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è癞lài虾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9)强:通“僵”,僵硬。

(通假字)(10)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11)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2)为之怡然称快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现在: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三、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背诵)。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译文: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012年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30篇

2012年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30篇

2012年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桃花源记》成语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派的鼻祖选自《陶渊明集》中心:通过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的憧憬。

林洞源生活风尚桃花源无法找寻说明《捕蛇者说》成语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朝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通过对蒋氏三代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登泰山记》作者:姚鼐,字姬传,清朝桐城派古文家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中心: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路途山路晚景日出之景冬日之景《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成语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穷和尚:《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儒家的主张是成语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中心论点:运用、论证方法,从到,提出治国之道《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成语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分析晏子如何回击楚王的挑衅《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中心:讲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012中考文言文复习

2012中考文言文复习

2012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一、《论语十则》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 [时习] 时,(又:按一定时间)。

习,。

[朋] [亦] [自][(不)知] [愠(yùn)] [君子][三省(xǐng)] 。

三,。

省,。

[为(wâi)] [谋] [忠][交] [信] [传][故] [罔(wǎng)] [殆(dài)][诲(huì)] [知(之)] [是][贤] [齐] [内[善者] [从] [士][弘(hïng)毅] [任] [重。

[已] [岁寒[凋(diāo)[其] [恕(shù)] [欲] [勿(wù)] 。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 ]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 ] 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 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乐趣:。

③为人态度:。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3. 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4. 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的辩证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一、易误读的字1、七年级七上:鹤唳(lì)怡然(yí)土砾(lì)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Lún)碧瓦飞甍(mãng)倏忽(shū)高垣(yuán)睥睨(pìnì)连亘(gân)黯(àn)然缥缈七下:环谒(yâ)称前时之闻(chân)机杼(zhù)赴戎(rïng)机可汗(kâhán)大点兵辔头(pâi)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朔气传金柝(tuî)燕(yān)山胡骑(jì)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曳(yâ)屋许许声(hǔ)缀(zhuì)行甚远狼亦黠矣(xi á)二、通假字1、七年级七上: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童趣》)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论语>十则》)尊君在不“不”通“否”。

(《与陈太丘友期》)七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伤仲永》)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满坐寂然“坐”通“座”(《口技》)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两小儿辩日》)止有剩骨“止”通“只”(《狼》)2、八年级八上: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选贤与能“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峡》)八下: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

(《马说》)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岳阳楼记》)三、九年级九上: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

(《陈涉世家》)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隆中对》)九下: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公输盘》)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章》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也》)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愚公移山》)意将遂(suì)入以攻其后也假寐(mâi)三、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

(“锐不可当”)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度:1、duï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分:fēn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â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号:háo 1、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3、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

(号令召三老……)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靠(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令:1、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