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合集下载

地理__选修5__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__选修5__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学习目标
1.列举实例,认识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掌握自然灾害的多种分类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灾害相关概念、成因机制、发生过程、危害、 防治措施。
3.运用地图分析洪涝、干旱、台风、寒 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4.运用图片,结合实例了解虫灾、鼠灾 等几种主要生物灾害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以及生物灾害的防治措施。
海啸
④烈度: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 破坏程度的指标,分为12级。震级越大,烈 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 越小,烈度越大。地质越不稳定,烈度越大。
震中


距离震中远近不同,地震的烈度也不同
⑤按震级分类: 微震(﹤3级) 破坏性地震(﹥5级)
⑥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70千 米)、中源地震(70~300千米)、深 源地震(﹥300千米)
(1)地震
①地震概念:一定区域内的地面震动现 象,它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 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
②地震构造:震源、震源深度、震中、 震中距、等震线
震中 震 源 深 度
震源
地震结构
地震后,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 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
震中
震 源 深 度
等震线
震源
③震级: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答:是自然灾害。因为既在自然界发 生,又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 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 然。
答:是自然灾害。因为既在自然界发 生,又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
4.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 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 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 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自然灾害与防治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防治和减灾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系统内部或外部的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构成威胁的现象。

-自然灾害按照其产生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地震、洪水、风暴、干旱、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冰雪灾害等。

2.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地球自转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自然灾害的分布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灾害在地球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发生规律和频率。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自然灾害能够改变地理环境,形成新的地貌地形。

5.自然灾害的防治原则:-预测和预警:通过科学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并通过预警系统传达给公众。

-减灾和控制:通过修建抗灾工程、调整土地利用和规划、合理开发资源等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救援和恢复:对受灾地区的人口提供紧急救助,恢复受损基础设施和疏散人群。

6.不同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地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地震预测和监测能力。

-洪水:修建防洪堤坝、河道疏浚和抢险救援设备的建设。

-风暴: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风能力,提高风暴预测和预警系统的精度。

-干旱:建设水库和水利灌溉系统,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火山喷发:建立火山监测系统,制定疏散和救援方案。

-地质滑坡:合理规划和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修筑坡面支护结构。

-冰雪灾害:修筑防雪墙、开展除冰和积雪清理工作。

7.国际合作与自然灾害防治:-自然灾害通常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进行综合防治。

-各国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和组织机构等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自然灾害。

以上是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一些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成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原则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课时安排:4课时
教案目标: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防灾与减灾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概要资料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概要资料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台风台风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 C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天气特征狂风暴雨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7-11月最频繁);空间分布: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

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具体见必修1P48)防御措施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2、干旱和旱灾干旱旱灾概念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特点(我国)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形成原因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影响或发生地区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影响的主要地区副热带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带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我国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ppt
答:不属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 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 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 木,苗稼荡然。
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 瓦木等财产损失。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 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 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 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 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 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 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 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 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 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 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 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 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冰雪灾害
一、自然灾害
1、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 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 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三者的共同作用。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 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高中地理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中地理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
地震: 台湾、华北、西北、西南
滑坡、泥石流: 西南
低温冷害: 东北
台风: 东南沿海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人员伤亡(成灾人口)损失大:
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
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
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恢复过程缓慢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2.自然灾害: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
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区别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
二、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震中:地面正对震源的点
等震线: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震中距:地面上的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级:(里克特-“里氏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中释放的能量多少)。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
3级以下:微震 3-5级:有感地震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三、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
1.孕灾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 2.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3.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
四、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生理伤害(伤残、死亡) 心理伤害(恐慌、忧愁、痛苦)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一选修5地理素材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一选修5地理素材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判断自然灾害的标准〕〔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灾情大小的判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生理〔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心理和精神伤害(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2〕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

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造成的损毁等。

〔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持久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其影响X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取决于资源种类属性被破坏后情况等〕a 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b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4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防抗灾能力差异,导致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高,但放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危害程度高;反之,那么危害程度低。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海水温度在26°C以上广阔的暖洋面。

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X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共36张ppt)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2015 年 5 月 5 日,距美国俄勒冈海岸 300 英里外的轴海山火山 (Axial Seamount)一带,一个多星期来已发生几千次轻微地震,火山口 出现喷发熔岩迹象,显示熔岩正从地壳深处涌到表面。当地海床也降 低将近八英尺,进一步显示岩浆正从火山峰底下的熔岩池流出来。研 究人员强调,无论如何,这种喷发不致威胁沿海居民。火山引起的地 震很轻微,海床移动也很缓慢,不会引起海啸。这种火山喷发属于自 然灾害吗?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灾情的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主要影响 (1)人员伤亡 人类在自然灾害中除了受到伤亡等生理伤害,同时还会由于断水、 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 理和精神的伤害。 (2)财产损失 ①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 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②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 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 直接经济损失。
要点二 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有:(1)生理伤害: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 等。(2)心理和精神伤害: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 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 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如下图:
此受灾后所表现出的灾情特点也不同。
受灾体
灾情特点
人员、财产
直接可见、持续时间短
自然资源 灾情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
和环境
性和持久性
(2)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
4.自然灾害的危害存在地域差异 (1)差异性的表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共6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共64张PPT)

5、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动力: 冬春大风天气比较多;
气候: 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 华

沙 尘
①春季农田开垦、地表裸露

物质 ②人口压力大,毁林开荒,森林
覆盖率降低;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阅读案例8 6、总结沙尘暴的危害
阅读案例8 6、总结沙尘暴的危害
(1)使空气混浊,影响交通和人们的出行 (2)危害人体健康 (3)造成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4)造成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5、南北灾害表现:
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降 温、冻害、雨雪等。
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①东北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 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②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 害农牧业生产。
寒潮给人们有利的影响是什么?
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缓 解冬春旱情;天然“杀虫剂”;净 化城市空气;带来风能资源等
A
B
O
试在下列坐标图中分别作出上图中沿AB线的气压、气温、 降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气压
气温
降水
O
O
O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 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
台风路径频次图
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 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 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
7-8月:华北、东北 六月:江淮地区 9月5月: 南南撤部到沿南海部地沿区海
5月:南部沿海 ---华南雨季
6月:江淮地区 ---梅雨季节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一、自然灾害的类型:二、地质灾害:1.地震:(1)主要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或位于地壳断层处;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容易断裂,造成地震。

(2)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自然因素:震级的大小,震源的深浅,距震中的远近,次生灾害(火灾、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疫病蔓延等)。

⏹人为因素:灾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自救、互救能力,国家的救援程度,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防震意识,防灾减灾工程。

(3)防御措施:⏹建立地震灾情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提高人们防震意识。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国家及时救援。

2.滑坡、泥石流灾害:(1)产生原因:⏹地形:分布在山区,地势陡峻。

⏹岩石疏松、破碎(云贵高原)或者土层疏松(黄土高原)。

⏹夏季多暴雨。

⏹植被破坏严重或者开矿导致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

(2)泥石流:(3)滑坡:(4)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5)防御方面:⏹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提高人们防灾意识。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3.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说明: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原因及危害如下图所示:制作:陕西省丹凤中学叶佳三、气象灾害:1.干旱:(1)产生原因: ⏹ 华北的春旱: 自然原因:雨季未到,降水量少;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蒸发量大;人文原因: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人均地表径流少。

⏹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持续偏少;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台风到达的次数少,或者比较弱。

⏹ 西南地区的干旱: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少雨;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地形崎岖,地表水停留时间短;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防灾意识不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共4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共49张PPT)

三、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雪灾 地震 滑坡、泥石流 洪涝 旱灾 台风、风暴潮 低温冷害
中 部 灾 害 带


灾 害 带
东洋 南灾 沿害
海带



1.海洋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受海洋环境影响
台风、风暴潮、 赤潮等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的交界处
⑵、结合材料二分析,台湾西 部遭受 地震灾害的损失比东部 地区严重的原因。
西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2.东南沿海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连云港以南的 东南沿海地区
受海洋与陆地 双重环境影响
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 海水入侵等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3.东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海洋灾害带
第三级阶梯
平原最集中、也 是许多大江大河 的下游地区,季 风环流不稳定
中国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和高山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 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亚欧大陆

中国 太平洋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并思考这对我国的自然灾害有 何影响?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 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 的移动,导致我国频繁的旱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λ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λ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λ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λ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λ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λ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λ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三、自然灾害与环境λ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λ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四、防灾与减灾λ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λ 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λ 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λ 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

从区域角度看。

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经典例题1] (2006年高考广东卷)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表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

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案】BC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①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

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经典例题2](2006年高考北京卷)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A.35° B.25° C.20° D.15°(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A.① B.② C.③ D.④(3)图示四个区域中()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解析】(1)根据本题附图图例,图中找到180°经线,看出在该经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分布北界位于北纬10°~20°之间。

(2)大西洋地区的强热带气旋称之为飓风,根据世界国家和大洋分布位置,在图中60°W经线附近海区应该为美国附近的大西洋,故图中④处为影响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飓风生成地。

(3)读图得知:①位于70°E,10°N附近,按照世界大洋分布位置,该处为印度洋,而北印度洋洋流系统为季风环流,属风海流。

根据洋流分布,②处为暖流经过海区,④处附近海区的洋流为风海流。

根据世界主要渔场分布,③处没有洋流交汇也没有上升海流的作用,故不能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

【答案】(1)D (2)D (3)A2.干旱(1)干旱和和旱灾(2)旱灾的特点: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构造地震示意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4)造成的影响(5)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经典例题3]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

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米。

图中A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国家)的首都。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解析】(1)依据等深线,图中地区的海拔最低处为-7 450米。

题干中提醒,该火山的海拔高度为813米,“相对高度”为两地海拔高度的差额,即813-(-7 450)=8 263米。

通过经纬度和海域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为印度尼西亚,其首都为雅加达。

(2)(3)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区,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主要表现为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多火山、地震现象。

【答案】(1)8263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2)板块边界为挤压型(消亡边界、海沟俯冲型),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3)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2.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1.洪涝(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2)成因和多发地区(3)危害2.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经典例题4] (2005年高考,广东卷)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

回答(1)-(2)题。

(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解析】(1)海啸从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形成的海啸、海底地质作用引起的地震海啸。

印度洋海啸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大地震形成的海啸。

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板块学说原理,自然贴切。

(2)本题体现了“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考查。

防灾减灾措施既要有科学性,又要结合实际,不能违反自然规律。

题中B、C两项叙述明显不正确。

【答案】(1)BD (2)AD(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1.病害(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2.虫害和鼠害(1)虫害的常见类型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

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