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化学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糖类化学

第一章 糖类化学

D-(+)-甘露糖
D-(+)-半乳糖
D-(-)-果糖
3、构象-糖的立体结构
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 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 X-衍射表明, 糖分子中的C-C 键不在一个平 面上,可以扭 曲成椅式和船 式两种结构。
更稳定
小结
糖的概念及分类 单糖的概念及分类 D\L、(+)\(-)、α\β 重要单糖的直链式与环式结构——核糖 、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
旋光仪测量: 顺时针方向偏转,称为右旋(+)表示; 逆时针方向偏转,称为左旋(-)表示。
平面偏振光
Nicol棱镜 (偏振片)
晶轴 a b c d 普通光
只有一个振动平面的光
a 偏振光 旋光度—— 与棱镜晶 轴平行的 振动平面
旋光性物质 不旋光物质 光活性物质
有无数个振动平面,振动平面与光的前 进方向相垂直
CH2OH O OH HO O OH OH CH2OH O OH
~OH
α-1,4 –糖苷键
2)纤维二糖
(1) 纤维素水解的产物。水解产生 两分子β-葡 萄糖。 (2) 因为分子中保留了一个半缩醛羟基,能与 斐林试剂反应,是还原糖。
CH2OH O OH OH OH O OH O CH2OH OH
~ H, OH
D-(+)-甘露糖
D-(-)-果糖
5、 显色反应
与强酸共热生成糠醛: 戊糖 糠醛 +浓HCl 己糖 ↑ 羟甲基糠醛→乙酰丙酸 催化脱水 甲酸 CO、CO2
生成糠醛——羟基参加反应
应用:鉴定糖
( 1 ) Molisch 反 应:α-萘酚+ 糠醛 或羟甲基糠醛 = 紫 色。

第二章糖类化学

第二章糖类化学

糖胺聚糖
杂多糖糖胺聚糖又称为氨基多糖, 杂多糖糖胺聚糖又称为氨基多糖,一 糖胺聚糖又称为氨基多糖 般由N-乙酰氨基己糖和糖醛酸聚合而成 乙酰氨基己糖和糖醛酸聚合而成。 般由 乙酰氨基己糖和糖醛酸聚合而成。 因其溶液具有较大粘性,故又称为粘多 因其溶液具有较大粘性,故又称为粘多 糖。 糖胺聚糖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 糖胺聚糖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是许 多结缔组织基质的重要成分, 多结缔组织基质的重要成分,腺体与粘 膜的分泌液、 膜的分泌液、血及尿等体液都含有少量 糖胺聚糖。 糖胺聚糖。
α 偏光平面发 生了旋转
盛液管
偏振光 Nicol棱晶 棱晶 光源 普通光
偏振光通过旋光性物质 时偏光平面发生的变化
物质能使偏光的振动面发生旋转的 旋光性; 性质叫物质的旋光性 性质叫物质的旋光性; 具有旋光性的物质叫旋光性或光活 具有旋光性的物质叫旋光性或 旋光性 性物质; 性物质; 旋光性物质使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 的角度称为旋光度 旋光度; 的角度称为旋光度 规定用( ) 规定用(+)表示偏振面顺时针旋 称为右旋 右旋( 转,称为右旋(dextrotatory); ) 用(-)表示偏振面逆时针旋转, )表示偏振面逆时针旋转, 称为左旋 左旋( 称为左旋(levorotatory); ) 相应的物质称为右旋体 左旋体。 右旋体和 相应的物质称为右旋体和左旋体。
第三节 多糖 一、同多糖 二、杂多糖
多糖是一类高分子化 多糖是一类高分子化 合物,由许多单糖 合物, (或单糖衍生物)分 或单糖衍生物) 子之间脱水以糖苷键 相连而成。 相连而成。 多糖都与非糖物质构 复合糖。 成复合糖。
按照多糖的组成成分分为 同多糖(均多糖) 同多糖(均多糖) 杂多糖(异多糖) 杂多糖(异多糖)
平面偏振光 Nicol棱晶好象一个栅栏,只允 棱晶好象一个栅栏, 棱晶好象一个栅栏 许与棱晶晶轴相平行的平面内振 动的光通过, 动的光通过,而在其它平面内振 动的光线则被阻挡。 动的光线则被阻挡。 通过尼克尔棱晶后得到的只在一 个平面上振动的光叫平面偏振光 简称偏光。 简称偏光。

糖类化学

糖类化学
D-果糖
D-葡萄糖
糖类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最初糖类化合物用Cn(H2O)m表示,统称碳水化合物。 但有很多例外:鼠李糖及岩藻糖(C6H12O5)、脱氧 核糖(C5H10O4);一些非糖物质:甲醛(CH2O)、 乙酸(C2H4O2)等。
2、糖的分类:
单糖( monosacchride ):不能水解的最简 单糖类,是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衍生物 (醛糖或酮糖)
CHO OH H OH OH CH 2OH COOH OH H OH OH CH 2OH CH 2OH C O HO H H OH H OH CH 2OH
H HO H H
Br2
H2O
H HO H H
Br2
H2O
=
D 葡萄糖
D 葡萄糖酸
D 果 糖
b 、弱氧化剂——Fehling试剂和Tollens氧化
D(+)-古洛糖 (gulose)
D(-)-艾杜糖 (idose)
D(+)-半乳糖 (galactose)
D(+)-塔罗糖 (talose)
D系酮糖的 立体结构
D(-)-赤藓酮糖
(erythrulose)
(dihytroasetone)
二羟丙酮
D(-)-核酮糖
(ribulose)
(xylulose)
差向异构体 又称异头物
CHO 多羟基 醛的开 环形式
HCOH HOCH HCOH HCOH CH2OH
吡喃糖
CH22OH OH CH
5 5
葡萄糖的结构
O OH O
1 1
OH OH OH OH
OH OH OH
CH CH 2OH 2OH
半缩醛

糖类的化学

糖类的化学
浙江玉环玉城中学
任毅
糖的概念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结构,以及 能够水解生成它们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叫 做糖类,旧称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m(H2O)n
具有
分类及相互转化
缩合
水解
(2~10)
低聚糖
缩聚
水解
缩合 水解
单糖
多糖
( >10)
葡萄糖
分 子 式 结构特点
果糖
多羟基酮
水果、蜂蜜
C6H12O6(同分异构体) 多羟基醛
CH2 OH(CHOH)3COCH2OH
蔗糖(甜菜糖)
分 子 式
物 理 性 质 无色晶体,溶于水
麦芽糖
白色晶体,溶于水,不 及蔗糖甜
C12H22O11(同分异构体)


甘蔗(11%~14%) 甜菜(14%~26%)
麦芽、薯类
组成与结构
无醛基
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各一分子
本身不发生银镜反应,水解后可进行
有醛基
化学性质
用 制
途 制药、制糖果、制镜 法 淀粉水解
食物
H
H
OH H
H2C
C
C
C
C
OH
CHO
OH OH OH H
H2C OH C O H H H C C OH H OH C C OH H OH
CH2 OH(CHOH)4 CHO
H
H 2C C
H
C
OH
C C O C H 2O H
OH OH OH H
HO CH2 O H2C OH C H OH C H C C OH OH H
白色晶体,溶于水
羟基性质:酯化反应 醛基性质:还原性(新制Cu(OH)2悬浊 液、银镜反应、溴水)、氧化性 生物作用:氧化反应

第1章 糖类化学

第1章 糖类化学
第一章 糖类化学
1.1 概述 1.2 单糖:结构、性质 1.3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1.4 三糖:棉子糖 1.5 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
1.1 概述 1.1.1 糖的分布
糖类是自然界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它广布 于所有生物体内。 动物体内的糖
血液:血糖( Glucose) 肝脏/肌肉:糖原 乳汁:乳糖 细胞:核糖,脱氧核糖
溶解度:溶于热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1.2.2.2 化学性 质
一、 有醛、酮产生 的性质 (一)单糖的氧化
还原糖通过烯醇 化变为烯二醇, 在金属离子作用 下被氧化成糖酸。
某些弱氧化剂(Cu2+、Ag+等)在碱性条件下使糖氧
化成糖酸。
常用于还原糖的定
淀粉
-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乙酰 溴化物与淀粉作用也生成乙酰麦芽糖, 由此可见淀粉的组成单位是麦芽糖。 用热水处理淀粉或用极性溶剂处理淀粉 都可以将淀粉分为两种成分;一种为可 溶部分,称为直链淀粉;另一种为不溶 部分,称为支链淀粉。
淀粉(starch)
淀粉是植物的贮存多糖。 各种植物淀粉含量不同:
C1
1C
1.2.2 单糖的性质
1.2.2.1 物理性质
旋光性:能使偏振光的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
α
t D
糖的旋光性用旋光率表示
变旋性:
α
t D =
× 100
L× C
α-葡萄糖 平衡 β-葡萄糖
+112.2º +52.5º +18.7º
甜度:果糖>转化糖>蔗糖>葡萄糖>木糖>鼠
李糖>麦芽糖>半乳糖>棉子糖>乳糖
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 (Glyceraldehyde) 最简单的酮糖是二羟丙酮 (Dihydroxyacetone)

糖类的化学

糖类的化学

E. 糖酸
糖酸是由醛糖衍生的羧酸,通过醛糖的C-1的氧化可以生 成葡糖酸,或者是通过最高编号的碳的氧化产生葡糖醛酸。
F. 糖苷
单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可以与另一个化合物 形成缩醛(或缩酮),也称为糖苷。
两者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糖苷键,化合物可以是一 个醇、一个胺、一个碱基(嘌呤或嘧啶)或另外一个糖等。
糖的异头碳可能通过O、N、C与这些化合物连接,根 据连接类型,糖苷又分为O-苷、N-苷或C-苷等。
将H-C-OH或OH-C-H 插入到C1和C2之间,分别 生成相应的多一个碳的酮 糖。
同样数目碳的酮糖比 醛糖的手性碳数少,酮丁 糖有D-赤藓酮糖和L-赤藓 酮糖;
醛丁糖有4个立体异构体。
2)单糖的环式结构:
一种于30℃的乙醇中结晶葡萄糖刚配制的溶液最初测定的 比旋光度为+112.2゜,随时间延长,比旋逐渐降至+52.5゜。
-构型和-构型 之间的转换就是 变旋现象。
Haworth投影式
表示环状结构,异
头碳OH位置朝下 定义为α构型,朝 上定义为β构型
- D-吡喃葡萄糖
在溶液中,有能力形成环结构的醛糖和酮糖,不 同环式和开链形式处于平衡中。处于平衡中的单糖的 各种不同形式的丰度反映了每种形式的相对稳定性。
例如在31℃下,D-葡萄糖以大约64%的-D-吡喃 葡萄糖和36% -D-吡喃葡萄糖的平衡混合物存在,溶 液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以呋喃或开链形式存在。
根据异头碳OH位置定义α和β构型
-构型中OH位于 异头碳右侧
-构型中OH位于
异头碳左侧
-D-葡萄糖
(36%) 比旋+112.2°
葡萄糖开链形式
-D-葡萄糖
(64%) 比旋+18.7°

糖的化学

糖的化学

第三章糖的化学第一节概述一、糖的命名糖类是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分子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

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过去误认为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实际上这一名称并不确切,如脱氧核糖、鼠李糖等糖类不符合通式,而甲醛、乙酸等虽符合这个通式但并不是糖。

只是“碳水化合物”沿用已久,一些较老的书仍采用。

我国将此类化合物统称为糖,而在英语中只将具有甜味的单糖和简单的寡糖称为糖(sugar)。

二、糖的分类根据分子的构成,糖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和衍生糖。

1.单糖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

葡萄糖,果糖都是常见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根据碳原子数目,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

2.寡糖寡糖由2-6个单糖分子构成,其中以双糖最普遍。

寡糖和单糖都可溶于水,多数有甜味。

3.多糖多糖由多个单糖聚合而成,又可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

同聚多糖由同一种单糖构成,杂聚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构成。

4.结合糖糖链与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构成的复合分子称为结合糖。

其中的糖链一般是杂聚寡糖或杂聚多糖。

如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

5.衍生糖由单糖衍生而来,如糖胺、糖醛酸等。

三、糖的分布与功能1.分布糖在生物界中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糖。

糖占植物干重的80%,微生物干重的10-30%,动物干重的2%。

糖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而动物则用蛋白质和脂类代替,所以行动更灵活,适应性强。

动物中只有昆虫等少数采用多糖构成外骨胳,其形体大小受到很大限制。

在人体中,糖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1)以糖原形式贮藏在肝和肌肉中。

糖原代谢速度很快,对维持血糖浓度衡定,满足机体对糖的需求有重要意义。

(2)以葡萄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它作为细胞的内环境条件之一,浓度相当衡定。

第一章 糖类化学

第一章 糖类化学

鉴定戊糖,常用来 测RNA含量
糠醛或糠醛衍生物
蒽酮
蓝绿色
F弱碱的作用:异构化 弱碱作用下,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三者都可通 过烯醇化而相互转化。
HO H
O C
H
Ba(OH)2
CHOH C OH
Ba(OH)
2
C C
H O
H C OH
CH2OH
CH2OH
烯二醇
不同的糠醛或糠醛衍生物能与酚类物质作 用产生特有颜色反应,可用作糖的鉴定。
OH
OH
OH
CH3
OH
HO
OH
HO
OH
α- 萘酚
间苯二酚
间苯三酚
甲基间苯二酚
A.Molisch’s test (莫利希试验)

浓H2SO4 脱水
糠醛或糠醛衍生物
α- 萘酚
紫色
鉴定糖类的共同反应
B.Seliwanoff’s test (西里瓦诺夫试验) 鉴定酮糖 浓HCl, 间苯二酚
误认为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故称碳水化合物。
糖类概念
糖类的现代概念
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的 总称。
有些糖类物质,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
C5H10O4;
非糖的物质:甲醛CH2O、乳酸C3H6O3;
有些糖类化合物:除C、H、O外,还有N、S、P。
糖类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吡喃 -D-吡喃葡萄糖 -D-呋喃葡萄糖
呋喃
-D-吡喃果糖
-D-呋喃果糖
吡喃型和呋喃型的D-葡萄糖和D-果糖(Haworth式)
Fisher式变为Haworth式
Fisher投影式改为Haworth透视式遵循的原则:

第3章糖类化学

第3章糖类化学

1.2 单糖
CHO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Fisher (德) 1891
CH2OH
H
OH
OH OH
H
H OH
OH
Haworth (英) 1926
一、单糖的结构
包括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两种形式。
(一)单糖的链状结构 以葡萄糖(Glc)为例
链状结构一般用Fisher投影式表示:碳骨架竖直写;
二、糖的种类
单糖: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
糖类化合物
寡聚糖:水解成2-10个单糖
多糖
同多糖 简单多糖
杂多糖
结合多糖:糖蛋白、糖脂
(1)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按特征官能团分类:醛糖和酮糖
按碳原子数目分类:三、四、五、六……碳 糖 又称丙糖,丁糖,戊糖、己糖……。
自然界分布最广、意义最大的是戊糖、己 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及核糖。
(2)寡糖:2-10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以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蔗糖、乳糖、麦芽糖
(3)多糖:可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按单糖糖基相同与否分为:
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 维素、几丁质(壳多糖)
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 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 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5)糖衍生物: 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150℃
150℃熔化
粘稠黄色
5-羟甲基糠 醛+黑腐质
菜肴 挂霜、拔丝
美拉德反应:蔗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与含有蛋白质等氨基化 合物一起高温加热,发生羰氨反应。
19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第十七章 糖类(saccharide)

有机化学:第十七章  糖类(saccharide)

OH
O
O
糖类分子中既有C=O,又在g- 或 d-位存在—OH, 故可发生分子内羟醛缩合反应,形成环状半缩醛。
糖的环状半缩醛较稳定,通常为四碳一氧的五元 杂环(呋喃糖)或五碳一氧的六元杂环(吡喃糖)。羰基 碳变成手性中心,故有α、β两种异构体。这种仅端 基不同的异构体称端基异构体或异头物。
该环状结构式称为
在右——D-构型糖,在左——L-构型糖。
D-甘油醛
L-葡萄糖 D-葡萄糖
二. 单糖的环状结构及构象
单糖是多羟基醛(酮)的开链结构,得到了一些化学反 应的证实。但单糖的其它一些性质却是开链结构不能解释的。
(1) 单糖晶体IR谱无羰基的伸缩振动峰;醛糖PMR谱 无醛氢的特征峰。
谱图中1800~1600cm-1处无吸收峰,表明测不出羰基; 2700cm-1附近也无吸收峰,表明未测出醛基氢—CHO;
方法1:可以用R/S构型(复杂)。如两个葡萄糖:
1
2
1为:(2S,3R,4S,5S)-2,3,4,5,6-五羟基己醛 2为:(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
方法2:同一对对映体之间,用D/L构型命名法加以区别。
(1) 醛糖或酮糖按严格的Fischer投影式书写,竖线 表示碳链,羰基具有最小编号。 (2) 以D-甘油醛为标准。编号最大的手性碳的-OH
C6H12O6 + 6O2 Glucose
绝大多数糖类分子由C、H、O三中元素组成,大多 数化合物具有通式Cn(H2O)m,但有些糖[鼠李糖 (C6H12O5)]并不符合这个通式。因此碳水化合物只 是沿用习惯的称呼。
定义: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酮以及通过
水解产生这些醛酮的物质。
如葡萄糖的结构为:

第九章糖类化学

第九章糖类化学
CHO CHOH CH2OH 甘油 醛 CH2OH C O
CH2OH 二 羟丙 酮
糖类也称为碳水化合物: C m (H2O) n 葡萄糖 C6H12O6
麦芽糖 C12H22O11
不符合通式的糖:
鼠李糖 C6H12O5 脱氧核糖 C5H10O4
符合通式但不属于糖: 乳酸 C3H6O3
二、糖的分类(根据其能否被水解)
HO
HO
从开链或环式改写成哈沃斯式,要将左侧 原子或原子团写在上方,右侧原子或原子团写 在下方。
构象式(立体结构):
a
a
e a a e a a CH 2OH H e e
e
e H HO
O
H OH OH
O
HO H
H
船式构象
椅式构象
椅式构象:
H HO HO H CH 2OH H H OH OH H
O
HO
H - C CH 2OH
甘油醛构型
CHO * H C OH CHO * HO C H
CH2OH D 甘油 醛
CH2OH L 甘油 醛
葡萄糖 开链式结构与构型
1 *
CHO
2
H C
OH
H - C - OH HO - C - H H - C - OH H - C - OH CH2OH
6 * 5 * 4 * 3
β -D-葡萄糖
α -D-葡萄糖
1 *
CHO
2
H C
OH
H - C - OH HO - C - H H - C - OH H - C - OH CH 2OH
6 * 5 * 4 * 3
H - C OH HO - C - H H - C H - C CH 2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二糖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水而成的化合物,也可以看成是苷。

二糖的物理性质类似于单糖。

易溶于水,多数具有甜味。

一、二糖的结构和性质二糖既然是苷,则形成苷键的两个羟基中,必有一个是半缩醛羟基,另一个可以是半缩醛羟基或醇羟基。

这样,两上单糖分子以苷键结合成二糖时,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单糖分子都以其半缩醛羟基脱水形成二糖,如蔗糖。

这样的二糖,分子中不再含半缩醛羟基,不能开环再出现醛基,无变旋现象,也无还原性,称为非还原性二糖。

另一种是一个单糖分子以半缩醛羟基和另一个单糖的醇羟基之间脱水形成二糖。

这样的二糖分子中还有一个半缩醛羟基未参与形成苷键,在溶液中可以开环,因此有变旋现象,有还原性,称为还原性二糖。

重要的还原性二糖有麦芽糖、纤维二糖和乳糖。

单糖的环状结构有α-和β-两种构型,因此由α型的半缩醛羟基形成的苷键,称为α-苷键;由β型半缩醛羟基形成的苷键,称为β-苷键。

麦芽糖和纤维二糖就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通过不同的苷键组成的二糖。

上二式中,麦芽糖分子中的苷键是α-1,4-苷键(α-1是指糖的部分在C-1上的α-型半缩醛羟基,4是指苷元C-4上的羟基),纤维二糖的苷键是β-1,4-苷键。

α-苷键和β-苷键都可被酸水解,也可被某些有立体特异性的酶水解。

人体内的麦芽糖酶只能水解α-苷键而不能水解β-苷键。

苦杏仁苷酶则只能水解β苷键而不能水解α-苷键。

二、重要的二糖1.蔗糖蔗糖广泛地分布在各种植物中,甘蔗中约含26%,甜菜中含20%,故又称甜菜糖,各种植物的果实中几乎都含有蔗糖。

平时食用的白糖就是蔗糖,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而来。

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

蔗糖为无色晶体,熔点186℃,易溶于水,水溶液的比旋光度为+66.7°。

蔗糖水解后得到等分子的D-葡萄糖和D-果糖的混合物,其比旋光度为-19.65°,与水解前的旋光方向相反,因而把蔗糖的水解过程称为转化,水解后的混合液称为转化糖。

促使蔗糖水解的酶称为转化酶。

蔗糖是α-D-葡萄糖用C-1的半缩醛羟基与β-D-果糖C-2的半缩醛羟基脱水而组成的二糖,故蔗糖分子中的苷键既是α-1,2-苷键,又是β-2,1-苷键。

由于蔗糖分子中已无半缩醛羟基,故蔗糖无变旋现象,也无还原性,是非还原性二糖。

2.麦芽糖麦芽糖因存在于麦芽中而得此俗名。

麦芽中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在人体内,摄入食物中的淀粉被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再经麦芽糖酶水解为D-葡萄糖。

所以,麦芽糖是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

麦芽糖在酸作用下也能水解。

麦芽糖是由一分子α-D-葡萄糖用其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脱水,通过α-1,4-苷键组成的二糖。

因此,麦芽糖有变旋现象,能还原费林试剂和吐伦试剂,属于还原性二糖。

麦芽糖是无色晶体,通常含一分子结晶水,熔点102℃,易溶于水,比旋光度为+136。

3.蔗糖与麦芽糖的区别(1)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组成相同,都是C12H22O11,但分子结构不同,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是一种非还原性糖,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是一种还原性糖。

所以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2)蔗糖和麦芽糖性质上相似之处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且都生成二分子单糖,但产物不同,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麦芽糖水解生成二分子葡萄糖。

(3)蔗糖和麦芽糖的性质不同之处是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而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因此水解后的生成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4)蔗糖和麦芽糖的来源不同。

蔗糖来源于植物体内,而麦芽糖则由淀粉在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而得到。

4.乳糖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人乳中含5%-8%,牛乳中含4%-6%,有些水果中也含有乳糖。

乳糖是含一分子结晶水的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202℃,易溶于水,比旋光度为+53.5°。

乳糖是β-D-葡萄糖用半缩醛羟基与α-D-葡萄糖的C-4羟基脱水,通过β-1,4-苷键形成的二糖。

因此,乳糖有变旋现象,有还原性,是还原性二糖。

乳糖被人体小肠中乳糖酶(一种能水解β-半乳糖苷的酶)水解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

乳糖有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半乳糖以β糖苷键连接而成。

二糖是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一类低聚糖。

二糖可看作是由两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化合物,其重要代表物是蔗糖和麦芽糖,两者分子式都是C12H22O11。

海藻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存在于真菌及细菌之中。

5.寡糖是由3-10个单糖构成的小分子多糖。

较重要的有:1)棉子糖:由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构成。

2)水苏糖:由组成棉子糖的三糖再加上一个半乳糖组成。

以上两种主存在于豆类食品中,因在肠道中不被消化吸收,产生气体和产物,可造成肠胀气;而有些寡糖可被肠道有益细菌利用,而促进这些菌群的增加而有保健作用。

第三节低聚糖低聚糖一般是指由2~10个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糖类的总称。

蔗糖、乳糖、麦芽糖等也属于低聚糖,但是与近年来开发的新型低聚糖相比,它们不具备预防龋齿、降低血脂和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等生理功能,所以称为普通低聚糖。

以耦合糖、乳酮糖、帕拉金糖、蔗果低聚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低聚龙胆糖等为代表的新型低聚糖一般都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预防龋齿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1~4],所以又称为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对于食品、化工、制药、饲料等行业有重要意义,是国内外食品、生物、化学工业界研究的热门领域。

由于社会老龄化、营养失衡、精神压力、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引起人体菌群失调日益突出,经过多年的应用发现间接利用双岐因子调节肠道平衡比直接移入双岐杆菌更有意义,功能性低聚糖是较为理想的保健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已不满足于其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因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功能食品的热潮。

功能食品也即保健食品,它强调食品的第三功能,也就是调节人体生理活性,促进机体向健康态转化的功能。

在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调节作用的成分称为生理活性成分,也称功能因子。

功能性低聚糖就是这样的功能因子。

低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构成的低聚合度的糖类,而功能性低聚糖则是具有一种或多种生理调节功能的低聚糖,它们有的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能选择性地被人体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成为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有的具有防龋齿功能;有的还有抑制肠道腐败菌生长的作用。

功能性低聚糖一般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甜度,甜度为蔗糖的30%~60%,因此它还是功能性甜味剂的一个组成部分。

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和开发最早是在日本开始的,己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目前在世界低聚糖市场中,日本也占着绝对的优势。

继日本之后,欧洲各国对功能性低聚糖的开发热情日渐升温。

各种功能性低聚糖在国外已广泛用在不同食品的制造中,包括饮料、酸奶、冷饮、乳品、糖果、糕点等方面。

功能性低聚糖的加入赋予了这些食品不同的保健功能。

使其产品档次和价格都上了一个台阶。

我国在80年代末开始对功能性低聚糖进行研制和应用开发,较早研究开发的是以蔗糖为原料制取低聚果糖和以淀粉为原料制取低聚异麦芽糖,这两种低聚糖现已大量生产,并投放市场,其它功能性低聚糖,如大豆低聚糖,低聚甘露糖,低聚乳果糖等也在研制开发中。

功能性低聚糖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如大豆低聚糖可从大豆中提取,棉子糖可从甜菜中提取。

但大部分功能性低聚糖在天然植物中含量太低或在自然界分布较分散难以收集,现代工业往往采用生物技术的酶法来制取,其原料多为糖类,如蔗糖、淀粉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新的功能性低聚糖不断出现,同时应用基因工程改造酶类,改善低聚糖生产工艺,造就低聚糖新的生理功能,功能性低聚糖作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

蔗糖是存在于自然界中最广泛的低聚糖,由于它不具备调节生理活性的功能,因此不属于功能性低聚糖。

但是蔗糖可作为制取功能性低聚糖的原料。

蔗糖分子是由一个葡萄糖残基和一个果糖残基经a-1,2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的二糖,水解酶可破坏a-1,2键使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分子和果糖分子,再通过转移酶的作用,在特定的羟基上产生新的糖苷键(俗称转苷),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新低聚糖。

例如,果糖苷酶催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而果糖基转移酶则起果糖基转移反应,使果糖分子转移到另一蔗糖分子的果糖基的C1-OH上,形成β-1,2键相接成为低聚果糖。

功能性低聚糖的兴起无疑为蔗糖的深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也从一个方面提示我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来处理蔗糖,以获取具有实用价值的生物化工制品已成为蔗糖深加工的发展趋势。

目前已开发出来的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低聚糖品种很多。

低聚果糖是较早开发的功能性低聚糖之一,日本于1983年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它的优良保健功能和生理活性已被广泛认可,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功能性低聚糖。

一、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低聚果糖又称蔗果低聚糖或果寡糖。

其组成主要是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的混合糖浆。

是以蔗糖为原料,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果糖基转移酶转化、精制而成。

低聚果糖以其独特的保健功能和优越的食品配料的双重品格,商品化程度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美国IFT(美国食品工艺协会)和日本医学院等研究机构应用现代科学研究反复测试得出结论,以果糖基转化酶转化而成的低聚果糖分子结构和保健功能,与天然存在于果蔬植物中的完全相同。

1.分子结构及消化代谢特性低聚果糖又称蔗果三糖族低聚糖,它是在蔗糖分子的果糖基上通过β-1,2糖苷键连接1~3个果糖基而形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及其混合物。

天然的和微生物酶法得到的低聚糖几乎都是直链的,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低聚果糖经口腔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不能被各种消化酶分解,因而经过胃、小肠不能被吸收,几乎未受影响地进入大肠。

低聚果糖在大肠内可被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选择利用,使它们快速和大量繁殖。

同时双歧杆菌对低聚果糖进行酵解,部分转化为短链脂肪酸和少量气体。

其中,大约40%的低聚果糖被菌体利用排出体外,10%转化为CO2H2CH4等气体,近50%转变为醋酸、丙酸、丁酸和乳酸等。

部分短链脂肪酸经结肠粘膜吸收后,再进入肝脏,进一步代谢而转变为摄食者可吸收的能量,但其能量值很低,仅占蔗糖的1/3。

2.主要生理功能(1)高效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低聚果糖不会被人体小肠吸收,能进入大肠被有益菌双歧杆菌选择性地利用,使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细菌群的平衡,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生长,提高机能的免疫功能,低聚果糖的摄入对腹泻及便秘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低热值。

由于低聚果糖不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酶类所水解,很难被消化吸收,故提供的热值很低,摄入后不会导致肥胖。

(3)低聚果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且摄入后不会引起血糖值和胰岛素水平的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