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绩效考评中的十大误区(上)
绩效管理:管理者在绩效评估中犯的十大错误重点
绩效管理:管理者在绩效评估中犯的十大错误在企业中,没有什么讨论比绩效评估更能让老板如此恐惧和担忧,让员工如此愤怒和不满的了。
上周,我和某全球性金融机构的一位资深员工一起喝了几杯。
几周前,他刚刚做了自己的年终绩效评估。
谈到绩效评估的经历时,他极其愤慨。
“我受够了那些家伙了。
****他们对我过去三年所做的工作一点都不在乎。
我现在做的工作,是2008年以前四个人的工作量,他们不感激也就算了,还想让我做更多。
我打算辞职不干了。
”“等等,”我说道,“在如今这种世道下?因为这种事辞职?”“那当然。
下个月我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绩效评估都会引发不满?以下十种方法,保证你的绩效报告成为伤人伤己的重磅炸弹:1.太含糊。
有些老板,在人力资源部门三番五次地催促骚扰后,才开始进行绩效评估,就只用10分钟,且通常是在每年的最后一周。
绩效评估会议通常全凭管理者的心血来潮:“嘿,萨莉,你能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吗?”他们的绩效评估尽可能地简短,对于员工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也不提出具体反馈。
通常老板会在谈话中说“做得不错”和“注意保持”。
但是,这怎么能算是反馈,员工又怎么依此在第二年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呢?管理者应该具体指出,员工的表现中,你满意和不喜欢的地方。
2.一切都很完美直到出问题了,你被解雇。
这个原因常常紧随第一种情况。
多年来,我听到过很多投诉和埋怨,一些被解雇的员工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被炒鱿鱼,由于他们看上去无法再完成工作,公司就把他们丢在一边,这令人苦涩不已。
他们每年的绩效评估都很好,但突然有一天,老板就把他们叫进办公室,让他们走人。
如果是因为公司突然面临危机,而这危机并非员工自己的问题,那么被解雇也通常不会令人心生怨恨,不过通常并非这种情况。
真正让人恼火的是,老板显然是对员工的某些表现不满意,但是却又从来都不说,直到员工被解雇之时。
“给点小意见就很好,这样我就可以努力在这方面进行改进提高,”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如此表示,他(她)就有过这种经历。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员工的激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也制约了企业的整体进步。
本篇文章将盘绕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进行述评,以期援助企业及管理者们更好地熟识并纠正这些误区,从而有效提升绩效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误区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过分重视表面形式,而轻忽绩效管理的实质,是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误区。
一些企业过分重视绩效评估的流程和工具,而轻忽了对员工绩效的真实评估和改进。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评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改进企业运营和推动员工成长的手段。
误区二:数字化唯一标准有些企业过分追求数字化的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认为数字化可以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
然而,这种做法轻忽了绩效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把复杂的员工表现简化为数字和数据。
应该意识到,数字化只是评估的手段之一,完全依靠数字化指标的评估方式往往轻忽了员工的奇特性和创设力,限制了绩效管理的进步。
误区三:以绩效考核为目标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将绩效考核作为唯一的目标,过度依靠于考核结果来决定奖惩措施。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员工的焦虑和紧张,削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设性。
绩效考核应该成为员工改进和成长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对员工的一种惩罚和嘉奖机制。
误区四:集中于结果,轻忽过程许多企业倾向于以结果为导向,过分追求绩效目标的完成,而轻忽了整个绩效过程的管理。
轻忽绩效过程的管理会导致员工只关注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
绩效管理应该把过程和结果相结合,重视员工对于工作和绩效目标的贡献过程,推动员工的成长和改进。
误区五:缺乏员工参与一些企业的绩效管理往往是由管理者单方面决定和评判,缺乏员工的参与和反馈。
员工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他们的参与和反馈对于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参与,让员工能够参与到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评估过程中,从而提高员工的满足度和绩效质量。
解析绩效评估中常见的误区
解析绩效评估中常见的误区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为业务决策提供参考。
然而,尽管绩效评估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人们在使用这个工具时经常会犯一些简单却显著的错误。
本文将解析绩效评估中常见的误区,明确正确的应用方法,使得它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误区一:单一指标评估许多公司依赖于单一指标来评估绩效,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误判。
例如,如果公司只关注销售业绩和销售量,忽略了客户服务和员工贡献,那么优秀的客户服务员或贡献突出的员工将受到负面影响。
因此,应该采用一个多元化的方法,将多个指标相结合来评估员工的表现。
正确的评估方法是根据工作性质和所处环境设计定制化的指标,这些指标应该覆盖全面的员工表现,包括工作成果、工作质量、团队合作、创新性等方面,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估结果,以反映一个员工的全面表现。
误区二:缺乏标准化在评估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方法会导致误判。
如果评审流程不够清晰、不够明确或者不够事实主义,员工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评估。
此外,基于主观的观点来评价绩效,也是这样的情况的一种表现。
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标准化的评估过程。
这种标准化过程应该包括一个清晰的评估标准,一份明确的评估计划,以及一个客观的评估流程。
标准化过程可以通过流程重现性检查、对比检查和实验室准确性验证等方法来验证其有效性。
误区三:忽视员工的参与员工的参与是一个成功的评估过程的必要条件。
如果员工参与的程度很低,那么他们对于评估结果的接受度也会降低。
此外,员工的主观认知很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这会影响他们对于评估结果的认可。
正确的做法是让员工参与评估过程。
例如,可以建立反馈机制,让员工定期与上司交流,评估过程中准备员工评估报告,让员工自行评估自己的表现,等等。
这样可以使员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并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评估结果。
误区四:没有及时调整绩效评估绩效评估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周期性的任务。
如果过程不连续,那么评估可能就过时了,不能反映出员工当前的表现水平。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1、从目标到责任人绩效考核不是孤立事件,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都具有相关联系,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目标责任体系和组织结构体系分解到各个事业单元,与对应的责任人挂钩。
2、从出发点到终点因目标不是独立部门可完成的,从任务出发点到终点,通过企业每一环节的优秀业绩,保证整体业绩的最优。
因此应根据业务流程图,明确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并对协作部门相互间的配合提出具体要求。
3、对目标责任的一致认可对工作目标的分解,要组织相关责任人多次研讨,分析可能性,避免执行阻力,直到目标由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达成一致,这时以责任书的方式统一发布,并要明确奖惩条件,由责任书发出者与责任书承担者双方签定责任书的方式确定。
绩效考核的目标责任体系管理层考核体系科莱斯平衡记分卡,包括财务、客户与伙伴、组织与流程、成长能力四个维度。
管理层考核,一般一年一次,越高层周期越长。
考核维度一般有十几项,围绕平衡记分卡进行的。
例如财务维度,管理层都要有,并占考核指标一大部分。
但是不同职能部门负责人侧重维度不一样,如销售部门侧重财务,可能财务占40%,而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只占30%。
最终考核结果以分数体现,将影响的奖金,甚至职位。
员工考核体系业绩、行为/态度、能力三方面。
对员工的考核,分为业绩、行为/态度和能力三部分。
其中员工行为态度和能力指标,与业务指标不一样,前者是定性的,后者是定量的。
例:J企业有21项定性指标,其中行为/态度指标7项,能力指标14项,全公司统一。
定性指标的分值等级用“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确定。
即通过行为定位等级评价表,定义各种水平具体行为等级及考评标准。
0~4分代表“缺乏满足客户的需求的愿望和态度;个人生活的独立性差,思考问题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交谈或办事可能常常表现出不耐烦或急躁,缺少热情”。
9~10分代表“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为客户的利益发展提供建议。
把发展客户与给予服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要求自己,并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和行为。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第一大困扰:绩效考评不考评绩效;绩效考核到底应该考核什么东西?我这里有一个案例讲给大家听听:景兴达电子公司是我的一个客户,半年前,决定实施绩效考评,并采用浮动工资制,浮动工资的多少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发放。
他们整个公司根据不同的岗位分成“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三大类。
三类人员分别使用三张不同的绩效考评表,每一张绩效考评表都包含三大方面的指标: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每月考评一次。
在第一次绩效考评的那几天,由于指标无法客观衡量,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打分,考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
在人力资源部的努力下,考评坚持了5个月,基本上是走形式,后来,公司决定取消绩效考评。
几个月的绩效考评最终草草收场,不欢而散,变成了一场风波而结束。
公司章总和人力资源部杨帆经理都在反思,知道考评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考评指标上!设想一下,全公司这么多不同的岗位,仅仅使用三套考评指标来分别考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能行吗?以“管理人员”为例,试问大家,什么叫“管理人员”?公司的老总是不是管理人员?一个部门主管算不算管理人员?事实上,每一位管理人员,其工作职责不同,工作任务也是不一样的。
既然他们干的工作不一样,又怎么能够拿同样的指标来套呢?另外,“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这些并不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为什么要拿来考评呢?这样考评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工作和考评两层皮”,设想一下,如果要做的事情不考评,员工干嘛还要认真做呢?并且,考评的内容,根本就不是员工们正在做和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考评还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上面案例讲到的所谓的绩效考评,根本就没有考评绩效。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只是体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例如:有的企业实施的所谓的绩效考评,全公司所有的人统统使用一张考评表,考评项目当然都是一样的“德、勤、能、绩”四大方面。
为什么在绩效考评中考评这些东西?绩效考评就应该考评绩效,干嘛非要把“德、勤、能”也搅在里面?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德、勤、能”、“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不重要,它们很重要。
绩效评估中的十种错误行为
绩效评估中的十种错误行为绩效评估毫无乐趣可言。
相反,它往往令人感到十分懊恼,因为经理人的绩效评估方式总是十分愚蠢,甚至把这一个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全都搞砸了。
第1种愚蠢行为: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绩效评估上,而不是花在绩效计划或持续不断的绩效交流上。
绩效评估是一个随时都在进行的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一个基于经理人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的环节。
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预防可能影响绩效的问题,而不应该集中在年终来评估绩效。
如果经理人懂得细水长流,那么,评估过程可能很简单,而且也可能十分愉快,因为这样的评估结果往往不会出人意料。
第2种愚蠢行为:将员工进行比较。
想破坏感情、挫伤士气、破坏团队、互相猜忌吗?那就给员工排名次,或对员工进行比较吧!这方法准行。
此外,经理人不仅在员工之间制造了种种磨擦,而且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这就是经理人所获得的奖赏。
第3种愚蠢的行为:忘了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而不在于批评。
进行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绩效,而不是找一个典型,进行批评。
忘记这一点的经理人最后培养出来的员工可能不再信任他们,或者无法忍受他们。
那是因为批评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也于事无补。
如果说绩效评估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让经理人和员工携起手来,共同前进。
第4种愚蠢行为:认为某种评估表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工具。
许多公司利用评估表(比如,分为5等)来评估员工。
他们之所以乐意这么做,恐怕是因为这是这种方法特别快,但它未必就是正确的方法。
一旦经理人觉得这种等级划分是“正确的”,或是客观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这种评估充其量只能是主观的、不正确的。
比方说,你让两个人来评估同一名员工,你就会发现,评估结果很可能相去甚远。
这就是主观评估的表现。
你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划分等级是主观的、评估表是主观的、评估表是不可行的。
第5种愚蠢行为:如果个人工资与绩效评估脱钩的话,就停止评估。
这种现象相当普通。
经理人之所以进行绩效评估往往是为了将其结果作为加薪的依据。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作者:佚名 2004-2-5 来源:中审网误区1---像我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简历睛一亮。
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
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
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
因为他像你。
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
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
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
里头包括什么呢?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
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
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
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
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
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
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
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
这个误区在面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
误区2--晕轮效应什么叫晕轮效应?举一个面试中经常遇见的例子:一个女孩应聘总经理秘书,她穿了一身特别得体的套装,化着淡妆,微笑也适度,握手也那么合适。
从一见面,对她就有一个感觉,具备专业的总经理秘书形象,这个亮点太亮了,就慢慢晕染,变成了一个光环,把她背后那些事实都给掩盖了。
比如说,她应聘总经理秘书,但是她英语不太好,她的打字也不太快,计算机技巧也没有别人那么熟练。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1. 单一的考核标准:采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估员工的绩效,如仅仅关注工作成果或工作量,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工作质量、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
2.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没有为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可衡量的指标,导致员工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达到期望的绩效水平。
3. 过于强调个人绩效:过度关注个人绩效,而忽视了团队或组织的整体目标。
这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和不合作,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4. 不公正的评估:评估者可能存在偏见、主观判断或缺乏对工作的了解,导致不公正的评估结果,使员工感到不公平和受挫。
5. 短视的考核周期:只关注短期的绩效结果,而忽略了长期的发展和潜力。
这可能导致员工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组织长期成功的贡献。
6. 缺乏反馈和沟通:评估后缺乏及时、具体的反馈,员工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缺乏沟通也可能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不满和误解。
7. 不与激励机制挂钩: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适当的激励机制(如奖金、晋升、培训机会等)相结合,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去提高绩效。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组织应该确保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公正的评估、及时的反馈和与激励机制的结合,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
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绩效考核就像发展的企业一样,每一天都在优化,每一天都在进步。
但是不要忽视了绩效管理的误区哦,下面给大家介绍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欢迎阅读!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误区一: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很多人都会回答:同样重要。
考核以结果为导向,但没有好的过程不可能会产生好的结果。
我常常听老板们说:我不看过程,我只要结果。
给我结果,具体怎么做,你们决定。
误区二:与驱动力脱节经典小故事:从前有只羊,每天干8个小时的活。
一天,主人告诉它,多干活有奖励,于是它每天干10个小时。
然后,主人每月把它身上的羊毛剪下三分之一。
年底到了,主人给它织了件毛衣,告诉它:“诺,这是你的奖励,明年继续努力吧!”羊很生气,把它的故事写成童话,起名叫绩效工资!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还是对增量价值的再分配?这是传统绩效与现代绩效的最大差别。
考核的价值与其驱动力成正比。
误区三:为求全面错误拼盘因为以结果、量化为鲜明特征的KPI考核,具有不能全面反映员工工作表现的局限性,加上在客观操作上,很多有价值的工作无法实现真正的`量化管理,因此,为了追求评价衡量的全面性、整体性,将一些行为能力指标(如责任感、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等)与KPI指标进行搭配,形成一个看似全面的拼盘,但实际上,他们是不可能在同一周期使用同一评价模式进行考核的。
误区四: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专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绩效考核绝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专有职责。
人力资源部只是绩效考核的战略性推动者与设计者,并不是具体层面的执行者、设计者。
我更倾向于认为,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个高端决策问题,应该由CEO亲自主导的一项工作,而企业所有的岗位都负有不同的责任。
绩效管理的四大角色分工:企业老总:绩效管理的支持者和推动者;HR经理: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和咨询专家;直线经理:绩效管理执行者和反馈者,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并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人力资源部;员工:绩效管理的主人,拥有并产生绩效。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之道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之道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中常见的管理工具,旨在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激励其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导致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本文将探讨绩效考核的典型误区,并提出解决之道,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
误区一:过于依赖定量指标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过于依赖定量指标,如销售额、生产量等。
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努力和职业发展,以及对公司发展的贡献。
单纯追求定量指标可能会导致员工过度竞争、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规划。
此外,将员工的价值仅量化为数字往往忽视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软实力的重要性。
解决之道: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为了解决过于依赖定量指标的问题,企业可以考虑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可以衡量员工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如销售额反映销售人员的业绩;定性指标则可以衡量员工在其他方面的贡献,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通过综合评估定量和定性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使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得到更合理、公正的认可。
误区二: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绩效考核往往被视为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
员工只在绩效考核期间才了解自己的表现和公司对自己的评价,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提供及时指导和激励,还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的下降和工作动力的减弱。
解决之道:建立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为了解决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的问题,企业可以建立定期的绩效面谈和沟通机制。
面谈时,领导应向员工提供具体的评价和改进建议,并与员工共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此外,定期的团队会议或交流活动也是提供及时反馈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通过及时反馈和沟通,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公司对员工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
误区三:忽视员工发展和培训在绩效考核中,有些企业往往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和培训需求。
他们将绩效考核仅仅作为评估员工的手段,而忽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有多少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有多少?又到年末,又准备论功行赏。
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乐事,可如果处理不当,一不留神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平添了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心病。
本文将一些用人单位年末绩效考核已知的误区找出来并进行归纳,给正实施这一计划的用人单位提个醒,期望劳资双方能在和谐、喜庆的气氛下各有所得,共同迈向新一年。
误区一: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员工的绩效,通过绩效考核激励绩优者做出更好的业绩,也促使绩效平平或者较差的员工更加努力,改善自我。
但在考核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过分注重评定结果在物质上的体现,忽略了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修正的反馈引导。
这种误区导致员工将绩效考核看成是一种惩罚,是公司扣工资的一种手段。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核操作者本身的水平和认识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目标未被细化或者细化不够。
例如,考核表上将目标值设成100分,但对超过目标值没有激励指标;也有的本身目标值已够高所致。
但反映在考核表上,目标值的分数仅是60分,这两种设法都会导致员工虽然完成了目标却仍然被扣发薪金,进而引起员工的不平心理。
误区二: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企业在推行绩效考核时,常常会碰见这样一种情景: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就考核事宜进行沟通,在经过百般解释后,部门负责人扔下一句话,这是你们人力资源部的事,我们只是配合你们的工作。
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考核中,人力资源部起着组织、策划、管理、指导和监督作用,而各部门管理者则需要主动参加、配合执行。
绩效考核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也是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首先,绩效考核的结果影响着被考核者的薪酬与晋升,因此与被考核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看,绩效考核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关注的事,更是被考核者关心的事。
而不论是哪个部门的被考核者,最了解其表现的人,肯定是该部门的主管。
其次,在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对多个不同的指标进行考核,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而这些数值与结果的获得都需要不同部门的大力配合。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绩效管理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我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存在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阻碍企业实现良好的绩效管理与运营。
本文将详细探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大误区:单一指标评价绩效在过去的绩效管理中,许多企业都倾向于采用单一指标来评价绩效,比如只看销售额、利润、生产速度等。
这样的做法过于片面,忽视了绩效管理的综合性。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因素都纳入考量。
第二大误区:绩效管理与薪酬挂钩许多企业将绩效管理与员工薪酬直接挂钩,这容易导致员工的不正当竞争和低效率。
正确的方法是将绩效管理与员工个别发展和目标协调起来,给予员工各种晋升、培训和发展的机会,激发其内在动力。
第三大误区:过度依赖定量数据传统上,企业绩效管理更加依赖定量数据,而忽视了定性数据的重要性。
定性数据对于评价员工行为和组织文化非常重要,应该与定量数据相结合使用。
企业可以借助360度评估等方法,收集多方面的数据,全面评价员工的绩效。
第四大误区:强调短期绩效企业过于关注短期绩效可能导致忽视了中长期发展目标。
绩效管理应该更加注重长期目标的达成,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大误区:绩效评估过于频繁一些企业往往过于频繁地进行绩效评估,这给员工带来了过度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估周期,适当考虑到员工的实际工作进展。
第六大误区:忽视员工自我评价许多企业在绩效评估中忽视了员工的自我评价,而仅仅由上级评价来决定。
员工的自我评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工作情况,应该充分尊重和重视。
第七大误区:缺乏有效反馈机制绩效管理应该是一个有反馈、有改进的过程。
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导致员工无法了解自己的改进方向。
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反馈和改进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然而,绩效考核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展开讨论。
误区一:单一考核指标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只考虑到一个指标,比如销售额、业绩等等。
这种单一考核指标的做法实际上是片面的,因为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和他所能创造的价值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如果只考虑一个指标,就容易忽略其他重要的因素,导致了不公平的考核结果和员工不满的情绪。
解决方法:绩效考核应该是多方面的,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创造力、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指标。
并且在考核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权重分配,让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更明确。
误区二:目标不清有些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目标不够具体和清晰,或者没有把目标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导致员工无法理解和落实目标,不能按照预期完成任务。
解决方法:要求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目标必须具体、可衡量、可执行。
并且企业要把绩效考核目标与企业战略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让员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目标。
同时,企业也要为员工提供支持和资源,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完成任务。
误区三:过度强调结果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过度强调结果,过分追求高业绩和高收益,而忽略了员工的健康和职业成长。
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员工带来精神压力和忧虑,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和创造力减弱。
解决方法:企业要我们注意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健康状况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所以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要适当强调结果,但是更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健康、创造力等方面,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赢。
误区四: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导致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实际表现和成果,也不清楚自己能否得到合理的奖励和认可。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使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绩效考核的10大误区
“绩效考核”等于“绩效管理”吗?在管理和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老板都已经认识到绩效管理的意义,大部分企业也都在用进行管理(《老板顾问》调查表明超过90%的企业都说自己有)。
但我同时也发现老板对用的方式进行管理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借此机会总结一下我看到的“的10大误区”。
1.相信“,一考就灵”。
以前没有做过的老板接触了的思想之后会认为自己以前所有管理问题都是没有、没有目标管理、没有量化管理造成的,因而对的引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认为“,一考就灵”,诸如员工的执行力问题、工作积极性问题、办事效率问题都能通过它得到解决。
其实只是众多管理工具中的一种或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只有系统地做好经营和管理的梳理工作(战略、模式、组织、人员匹配、制度、流程等),才能让的作用发挥出来。
2.用考核代替管理。
很多人把的重点放在考核上,以为只要通过绩效约定让员工了解自己的目标,了解完成目标后的奖励和完不成目标后的惩罚,就不需要其他的管理了。
但管理的重点其实不是考核,而是利用考核进行管理。
使用这个工具的管理者可以和员工明确其任务和目标,及时发现员工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偏失,以便及时对员工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和管理。
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一个员工完不成任务通常不是因为他不愿意完成,而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完成。
帮助员工是老板和高层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考核无法取代的。
考核能让你发现问题,但考核却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如果通过考核和辅导你发现一个员工根本不适合他现在的岗位,就需要做决定替换他。
但这也不是考核的事情,而是考核之后要做的另一项管理工作。
3.设计过分复杂的考核体系。
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发挥作用,根本的原因就是设计的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太复杂,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为了得综合高分而失去了工作重点。
我建议对底层员工的考核指标不要超过3个,对管理者的考核指标不要超过5个。
4.绩效考核体系要么不专业,要么追求形式主义。
不专业体现在指标和目标设计的不合理上,例如,指标和目标经常被随意改变;指标分配不当,一个人无法对他自己的目标负责等。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是什么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是什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是什么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需要认清所存在的误区。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绩效考核的误区1、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
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
包括了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
然而,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却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2、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现实中不少企业在每年年底进行考核的时候,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审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
这样,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发生了脱节现象,就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
3、绩效考核的主观性。
健全的人事考评制度就是旨在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评价,判断其潜在发展能力,并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
但在实践中,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
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
绩效考核指标中存在的误区1、如果竞争对手使用某几项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公司也必须跟着使用。
这是一目前国内企业常常误闯的误区之一。
绩效考核常见的八大误区
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绩效考评,把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各项工作联结在一起,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居于核心地位: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干部选拔等,都离不开绩效考评。
因此,成功的绩效考评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设计绩效考评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如下误区,导致设计出来的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乃至完全失败。
如果事先能够明确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可能陷入的误区,就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加以避免.误区一:传统消极文化和意识观念影响考评系统的运作。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必然反映到考评系统中。
比较典型的,诸如求同心理、官本位、人情、关系网等。
求同心理反映到考评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拉不开差距;官本位反映到考评中,多表现为强调政治素养而且长官意识十分严重;人情和关系网反映到考评中,则是关系好或是网中人,考评结果就较好,反之则较差.误区二:没有进行职位分析。
在我国企业中,职位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这样,一是失去了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难以进行科学考评;二是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
结果,在其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工没有被评为优秀.误区三:考评结果全部由最高领导人审定。
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
尽管各层领导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但是,官大说了算,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这样,一方面,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走”上层路线”,使企业内的正常指挥秩序遭到破坏.此外,考评结果的最终裁决权掌握在最高领导者手中:很多情况下,考评结果最终会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去审批。
精编【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中十个误区
【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中十个误区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绩效管理中十四个误区--------------------------------------------------------------------- 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对产品的更高的期望、投资者的回报要求、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种种关心。
这一切都迫使全球企业越来越关注绩效,“有衡量才能有管理”的理念越来越深入管理者的心灵。
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那些专注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锻造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舞台中获得一席之地。
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以上的压力再加上外资企业的咄咄攻势和近年来欧美等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是卷入竞争的暴风眼中。
绩效管理如今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显词”。
跨国公司一直重视绩效管理,自然不必多言。
中国本土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其领导人至少在理论上已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虽然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还在被“上(绩效),还是不上”的哈姆雷特式问题所困惑,不少早起的鸟儿已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中开始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建立绩效管理系统,实施绩效管理和衡量,把绩效管理同企业其他管理体系联系起来。
部分企业已经收获到绩效管理的果实。
然而,绩效管理在中国毕竟是一个较新的理念。
传统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仍在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的任何一名员工。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管理文化和意识的影响、对新的绩效管理理念的不完整的理解、绩效体系设计和执行者的经验和技能的局限等原因,种种误区充斥于绩效管理实践中。
笔者根据多年的绩效管理实践、绩效管理咨询和绩效管理教育的丰富经验,在众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绩效管理实践乱像中总结出绩效管理的十四个认识和执行误区以示众人,希望能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管理者避免绩效管理的陷阱,走出绩效管理的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一)【本讲重点】介绍前五种误区:像我晕轮效应政治压力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相比错误小张和小杨都是公司部门总管,通过参加这次管理培训会认识的。
在午餐的时候,他们坐在一起,通过交流发现两人都是东北人,都喜欢体育活动,而且都是足球迷,平时喜欢游泳,户口在北京,结婚了,但没有小孩。
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方的感觉是:请选择______________A巧合B遇见同乡很高兴C同我很相象D留下好印象如果换一个场合,他们中一个是部门经理,一个是员工,经过这番谈话后,考核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绩效考核前五大误区(1)像我(2)晕轮效应(3)政治压力(4)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5)相比错误误区1———像我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简历睛一亮。
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
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
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
因为他像你。
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
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
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
里头包括什么呢?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
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
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
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
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
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
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
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
这个误区在面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一)【本讲重点】介绍前五种误区:像我晕轮效应政治压力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相比错误小张和小杨都是公司部门总管,通过参加这次管理培训会认识的。
在午餐的时候,他们坐在一起,通过交流发现两人都是东北人,都喜欢体育活动,而且都是足球迷,平时喜欢游泳,户口在北京,结婚了,但没有小孩。
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方的感觉是:请选择______________A巧合B遇见同乡很高兴C同我很相象D留下好印象如果换一个场合,他们中一个是部门经理,一个是员工,经过这番谈话后,考核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绩效考核前五大误区(1)像我(2)晕轮效应(3)政治压力(4)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5)相比错误误区1———像我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简历睛一亮。
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
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
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
因为他像你。
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
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
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
里头包括什么呢?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
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
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
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
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
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
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
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
这个误区在面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
误区2——晕轮效应什么叫晕轮效应?举一个面试中经常遇见的例子:一个女孩应聘总经理秘书,她穿了一身特别得体的套装,化着淡妆,微笑也适度,握手也那么合适。
从一见面,对她就有一个感觉,具备专业的总经理秘书形象,这个亮点太亮了,就慢慢晕染,变成了一个光环,把她背后那些事实都给掩盖了。
比如说,她应聘总经理秘书,但是她英语不太好,她的打字也不太快,计算机技巧也没有别人那么熟练。
这一系列的事实都掩盖在这个光晕的后面了,这就叫晕轮效应。
绩效考评中,如果这个员工在考评期内有什么非常显著的缺点,比如说,一个月就迟到了三回,结果都让老板抓住了,你的老板会一想起你,就老记着你迟到三回。
这个缺点太亮了,太突出,它就成了一个光晕,把你那些好事儿,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还开发了许多新客户,还有很多的创新等,都会被连续迟到这个晕环给罩住,经理的打分就偏了。
这就叫晕轮效应。
反过来如果你有什么优点太亮的话,也容易把你背后那些缺点罩住,经理给你的评分就会相应的提高。
这也是晕轮效应。
怎么避免晕轮效应呢?其实误区跟误差还不一样。
误差是有可能去掉的,或者减到最低。
误区往往没有办法根除,只能在考评期间对这些误区,不断复习,脑子里不断灌输,多加以注意。
比如,人天生都有晕轮效应,在考评这个员工的时候,更要注意,拿出他的工作日志和关键事件,用事实来说话,哪件事儿做得好,哪件事儿做得不好,而不能让某种比较独特的光亮来湮灭他所做的事情,采用关键事件法有效的走出这个误区。
误区3——政治压力什么叫政治压力呢?一个部门里,有上司派过来的亲戚,或者为了维护住这个客户,照顾客户的亲戚在公司里工作。
这些情况,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给公司造成一种压力这就叫政治压力。
这种情况下,给他们打考评,你自己的感觉会下不了手。
明明知道他的绩效不好,但不敢打低分,如果给他评一分,评完后老板第二天就会找来,第二天客户也找你,想不想要这单子了?这就是明显的政治压力。
作为公司的员工,又不得不让他们参加公司的绩效考评,这时候你怎么办?有一高招是:对他们千万不要采用人跟人比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排行法;第二种方法是平行比较法;第三种是硬性分布,你只要一用这三种方法,雇员跟雇员比,十有八九他是排在老末的或者是倒数第几名,这样人跟人一比,你的客户关系可能就丢了,你的老板可能就生气了,因为,通常这种照顾进来的人,他不具备绩效特别优秀的能力。
这时候你怎么办呢?【自检】在你的工作中是否遇见上述情况?你的感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遇见上述情况时,你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当采用自己跟自己的短期目标比。
采用目标管理,给其设定短期目标。
比如说,3个月之内要完成什么任务,或者一个月一评完成什么任务,不同别人比,也不给他排名,而是说,达到了他自己制定的目标,就算达标,就是3分。
在这个考评期内超过了他自己的目标,他就得4分、5分,他该拿多少奖金、涨多少工资,公司就按照这个比例给他。
这样做,不拿他跟别人比,一跟别人比,别的员工看,明摆着他不如我,为什么他靠前?为什么给他打那么高的分?他跟他自己目标比,他会说,我今年做的不错,我明年更努力地做得好一些。
如果,他今年做得实在不行呢?也不会觉得太丢脸。
因为,他没有参加排名。
所以,一旦你的部门有这种政治压力,一定要个别情况个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