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常见的八大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八大不明确
新的一年开始了,如何有效的考核,或是考核中有什么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事,看看绩效考核中的八个不明确,如能很好的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的考核就会行之有效。
1、考核目的不明确。
没有过程就一定不会有结果,这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常识。
但是,很多企业始终都弄不明白绩效考核到底是针对结果还是针对过程?其实,考核是要什么就考什么,所以,一定是针对企业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而不是只要考核结果。
绩效结果是需要将内部流程进行规范,是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希望通过考核实施内部流程的改善。
要是绩效考核只是针对结果,就必定会整体地忽略了过程的改善,自然就也就无法体现效果。
2、考核责任不明确。
考核到底是谁考核谁?谁应该对谁的的绩效成绩负责?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清。
正确的做法是实施“层级考核”,即上司必须直接考核下属,下属直接对上司负责,坚决不得跨层级或者跨部门进行考核,这样才符合组织原则,才能与组织流程保持一致。
否则,就会造成谁都不负责的局面。
但在实际中,很多公司的做法是由人力资源部统一进行考核,这就大错而特错。
3、考核流程不明确。
考核是一种管理,所以,必须用流程控制才会有效果。
考核包括数据收集统计流程、绩效评估流程、绩效反馈流程、及绩效结果运用流程等。
现在,公司并没有建立这些必须的流程,导致数据收集统计速度不一致,使大家对数据产生疑问,也导致绩效反馈不及时,结果运用不科学,所以,谁都对结果有意见。
4、考核方法不明确。
绩效方法有很多种,最好的方法是“适用公司的模式”,即考核对象自评,直接上司考评,人力资源部复评。
这种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才能减少疑惑和争议,也才能真正让被考核对象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持续改善。
但现在很多公司的做法是由人力资源部象保姆一样,什么事都替下面的人做了,下面的各级干部根本就没有了绩效责任,下属的绩效结果都与我无关,然后结果却偏离了。
5、绩效前提不明确。
管理三步曲是“做什么、怎样做和做到什么程度”。
绩效考核就是评估大家的工作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
浅谈绩效考核八大误区剖析
浅谈绩效考核八大误区剖析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有效地激励员工,改善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取得更好的绩效,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员工甚至一些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上还存一些误区,本文着重分析八大误区:考核力求完美性、考核只关注个人绩效、人力资源部承担绩效考核主角、考核敌不过情面、500强企业运用的绩效考核方法都是好的、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奖惩手段、只要考核体系合理,考核结果就公正。
误区一:考核力求完美性在与众多客户沟通过程中,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管理层和HR部门往往会进入一个追求完美绩效考评的误区,例如追求绩效表格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追求绩效工具和绩效方法的先进性,追求所有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追求绩效考核流程的规范性等。
然而,笔者认为,企业绩效考核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完善,是企业员工和管理层逐步接受的过程;而且,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为考核建立的方法和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因此,考核很难顾及全面。
同时,考核是要付出成本的,考核目标的选定,考核指标的设置和考核流程的执行是需要耗费时间,耗费成本的。
因此,企业在完善绩效考核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绩效考核的投入产生比。
同时,完美的考核往往会导致主次不分,导致考核目标过多容易分散精力,使员工无所适从。
换个角度讲,即使企业设计出详细而全面的、涉及员工方方面面的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中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定性指标,从而使得最终的考核结果更加难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误区二:考核只关注个人绩效在传统的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地规定员工的职责。
对岗位所要求任务的完成情况是考核的重点,考核强调要落实到个人。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过分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会把考核本身引入死胡同。
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强化了员工的本职行为,却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员工的超职责行为,淡化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介绍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绩效考核。
一、误区一:只考核数量,忽视质量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只注重于考核员工完成的任务数量,忽视了任务的质量。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员工出现过度强调任务数量而忽视任务质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解决对策: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既要考虑任务的数量,也要重视任务的质量。
可以设置相关指标,考核员工在任务数量达标的同时,是否达到了任务要求的质量标准,并对任务质量拥有考核权重。
二、误区二:激励重金属而轻技术有些企业的薪酬管理方式是以员工职称、特长、工作年限等为主要考核依据。
这种做法将金钱方面的考核放在了技术能力之上,会导致员工过度强调职称等硬性标准而忽视技术的提升和创新。
解决对策:在考核员工的绩效时,应该更多考虑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贡献。
正确的做法是将薪资与员工的工作内容紧密关联,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技能、创新能力等因素。
三、误区三:过于关注某一维度忽视其他维度企业在设定考核指标时有时只关注某一维度,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维度,导致误判员工的绩效,同时也失去考核指标的全面性。
解决对策:在设置考核指标时,企业必须全面考虑员工的能力、精神面貌、团队协作等多维度,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表现,更好地给出考核意见。
四、误区四:考核之后不跟踪问题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后,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考核的过程,没有对考核结果进行跟踪。
这样做会使企业对员工产生轻视之感,也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失望和不满。
解决对策:企业在考核员工后,应该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进行追踪和反馈,查出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误区五:只重视长期绩效,忽视短期绩效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很多企业主要关注员工的长期绩效,而忽视了员工的短期绩效。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员工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和提高效率。
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会出现一些误区,这可能会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影响企业的发展。
以下是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及解决对策:误区一: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化有些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可能只考虑到一些简单的指标,例如销售额或完成任务的数量等。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员工对考核缺乏认同感,从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解决对策:绩效考核指标应该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例如客户满意度、质量控制、员工流失率等方面。
通过多角度的绩效评估来反映员工的综合能力和价值,使员工和企业更加合理地建立起考核关系。
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中往往会使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估,例如销售额、完成任务数等,这种指标往往是缺乏深度和长期的。
同时,对于一些比较困难或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的工作可能会被忽略,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员工错失一些重要的能力提高和对企业的贡献。
解决对策:除量化指标外,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深度的考核指标,主要突出技能、经验、素质等方面。
同时,对于没有量化指标的工作,可以通过复杂度、难度、专业性等因素来衡量其绩效,以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误区三:过度依赖具体事实而不关注员工整体能力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可能会过度关注员工的工作事实,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综合能力,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和能力缺乏认同,从而不利于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
解决对策:除了考虑员工的工作成果外,还应该考虑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其他能力。
只有全面评估员工的各方面表现,才能更好地发现员工的潜力和价值。
误区四:过分依赖数据,忽视具体情况无论是量化指标还是非量化指标,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都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和员工的实际表现,而有些企业可能过分依赖数据,而忽视了具体情况的变化。
解决对策: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根据员工的具体表现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及应对策略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决定着个人的晋升、奖金以及职业发展方向。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绩效考核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准确性,甚至引发员工的不满和组织的内部矛盾。
本文将探讨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以定性评价为主的误区绩效考核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过于重视定性评价,而忽视了定量指标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往往过于强调员工的行为表现、态度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偏重主观因素的考核方法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客观。
而忽视了实际业绩的定量指标,无法真实地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
应对策略:1.建立明确的绩效指标体系,将定量指标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和有效。
定量指标包括销售额、工作数量、工作效率等,而定性评价可以考察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2.制定标准化的评分标准,避免主观评价的干扰。
为每个指标设定具体的评分标准,使评价过程更加公平、明确。
二、过于关注短期目标的误区在绩效考核中,很多企业往往过于关注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员工的长期发展和潜力的评估。
这种短期目标的追求容易让员工只关注眼前的成绩,而不顾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个人的职业规划。
应对策略:1.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既要考虑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又要兼顾员工的长远发展。
将绩效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给予相应的权重,使员工在追求短期成绩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个人的职业发展。
2.注重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培养,为员工提供成长机会和晋升通道,激励员工在长期发展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忽视员工的自我评价的误区在绩效考核中,很多企业只关注主管对员工的评价,而忽视了员工对自己工作表现的自我评价。
这种单向评价容易让员工觉得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降低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可度。
应对策略:1.建立员工自我评价的机制,鼓励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可以通过定期的员工自评表,要求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
当前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八大误区
当前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八大误区作者:融汇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首席顾问王小刚来源:《网印工业》 2014年第5期融汇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首席顾问王小刚误区一:绩效指标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我有一个客户,3年前制定了一个目标,3-5年内实现订单结构转型,60%为高端客户订单,新品收入占年度收入20%,企业确定目标3年了,都没有完成,老板和销售总监也不知道如何去完成这个目标。
所以老板很困惑:我们也有绩效管理系统。
我们在了解了这家企业销售业务员的考核指标:销售计划达成率、销售预测准确率、应收帐款及时率、客户满意度、销售费用。
业务员只要完成这几个指标就可以拿到当月的奖金,跟公司的目标:新产品没关系,业务员自然就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开发高端客户了。
我向老板建议:增加一个指标——新产品收入比重。
老板同意了,6个月后,当我再到企业的时候,老板很高兴的告诉我:新品订单已经开始进入了。
假如您企业的绩效指标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目标当然就完不成了。
随便设计绩效指标,考核指标没有跟企业目标相挂钩,那么企业当然无法达成年度目标。
误区二:员工绩效考核表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我有一个汽车行业客户,3000多人的企业,规模比较大。
绩效考核流程,步骤1:员工月初写下当月的工作计划,请自己的部门经理确认;步骤2:到了下月初,员工进行自我总结,自评(20%)和上交主管打分(80%);步骤3:计算员工绩效分数;步骤4:计算绩效工资。
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标准,随意性很强。
这种绩效考核表会导致员工的行为不能有效地支撑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目标会落空。
误区三:绩效计划缺失我有一个客户,由于业务发展很好,新招聘了很多的业务人员。
销售部总监根据自己的经验粗略地将业务部门的业务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资深的业务员;第二个层次为有经验的业务员;第三个层次为新进的业务员。
资深业务员的销售收入指标值为有经验业务员的2倍,为新进业务员的3倍。
第一季度过去后,新进业务员的季度绩效普遍都很差,绩效奖金也被扣减了不少。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1. 单一的考核标准:采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估员工的绩效,如仅仅关注工作成果或工作量,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工作质量、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
2.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没有为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可衡量的指标,导致员工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达到期望的绩效水平。
3. 过于强调个人绩效:过度关注个人绩效,而忽视了团队或组织的整体目标。
这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和不合作,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4. 不公正的评估:评估者可能存在偏见、主观判断或缺乏对工作的了解,导致不公正的评估结果,使员工感到不公平和受挫。
5. 短视的考核周期:只关注短期的绩效结果,而忽略了长期的发展和潜力。
这可能导致员工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组织长期成功的贡献。
6. 缺乏反馈和沟通:评估后缺乏及时、具体的反馈,员工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缺乏沟通也可能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不满和误解。
7. 不与激励机制挂钩: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适当的激励机制(如奖金、晋升、培训机会等)相结合,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去提高绩效。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组织应该确保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公正的评估、及时的反馈和与激励机制的结合,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
绩效考核七大误区
绩效考核七大误区误区之一:过分扩大绩效考核的作用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考核进行薪酬的合理分配,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很多的企业,把绩效考核的作用进行了无限放大,把绩效考核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去对待,把绩效考核当作企业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更把这个绩效看成不仅仅是个人绩效,还看成部门绩效、企业绩效。
其实,如果企业的绩效能靠考核来实现,那做企业也就太简单了。
误区之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混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有很多的企业,搞不清楚何为绩效考核,何为绩效管理,把二者混为一谈。
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个考核手段,目的是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进而与奖惩挂钩。
绩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各项管理活动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对这两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执行上的混乱。
误区之三:设置过高的绩效考核指标请设置考核指标不能拍脑袋,过低的指标不合适,过高的指标同样也是不合适的。
指标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参照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以及综合考核企业内外部的其他因素,进行系统考虑、科学设置。
设置指标过高,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因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指标,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
误区之四:把考核责任推给人力资源部企业的绩效考核,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完成的一项工作,一般应成立企业绩效考核委员会,或者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
如果仅仅把绩效考核推给人力资源部门,这项工作肯定做不好。
对绩效考核的各项内容,应该按照专业管理的分工,由各相关专业部门提出考核意见。
误区之五:把考核结果用于员工评价请不少的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对员工个人的评价,这是绩效考核走进死胡同的主要问题。
对绩效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事”的考核评价,而不是对“人”的考核评价。
企业中的很多“事”,有的可以用财务数据来衡量,有的不能用财务数据来衡量。
绩效管理的八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八大误区
1.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无关
2.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
3.重考核,忽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
4.轻视和忽略绩效辅导沟通的作用
5.过于追求量化指标,轻视过程考核,否认主观因素在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
6.过于注重公平、公正,过于追求考核指标全面,忽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
7.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控制
8.对推行绩效管理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持之以恒
济南金智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经验,在企业绩效管理、薪酬设计、培训体系、劳动关系、流程优化与再造、企业文化、流程再造等领域形成了“五步连环绩效指标设计法”、“转化+量化”技术、“T-M-A(理论-工具-行为)铸模式强化训练系统”、“STT(问题解决技术)”等一套独具特色的咨询理论与方法体系。
济南金智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秉藉方案能落地、绩效有保障、目标必达成理念,务实的作风以及高水准的专业化能力,倡导“让人力资源来赢利”,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的战略转型与管理升级,引领中国“第二代管理咨询---教练式咨询”的方向。
金智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经验,在企业绩效管理、薪酬设计、培训体系、劳动关系、流程优化与再造、企业文化、流程再造等领域形成了“五步连环绩效指标设计法”、“转化+量化”技术、“T-M-A(理论-工具-行为)铸模式强化训练系统”、“STT(问题解决技术)”等一套独具特色的咨询理论与方法体系。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企业绩效考核是评价企业内部人员以及部门的业绩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可以督促企业人员持续进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
但是,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误区一:以基础信息为主要指标许多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将人员的基础信息(如年龄、学历、职称等)作为考核指标之一,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
因为基础信息不一定能反映出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评定标准不明确也难以实施。
比如,年龄大的职工是否就业绩比年龄小的差?学历高的职工是否总是比学历低的表现更好?很明显,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情况。
解决对策: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并根据公司业务特点建立不同的考核指标。
在考核指标选取上,应该重视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注重关注绩效的实质内容,比如业务量、业务质量、客户评价、工作态度等。
误区二:低效率考核有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效率低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管理,导致耗时长、结果不合理等问题。
例如,有些企业使用人工录入形式,需要逐一输入每个人的信息和各项指标得分,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有些企业自己研发了绩效考核系统,而且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持,导致系统更新慢、功能不全、易用性较差等问题。
企业应该采用先进的绩效考核系统,实现信息的标准化、自动化处理,目的是保证绩效考核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企业的ERP系统或专业的绩效考核软件,实现信息的自动化输入、处理和分析。
另外,企业要保证系统的完善性和稳定性,有选择地引入专业服务提供商,确保系统的持续优化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误区三:缺乏关注“人”的角度企业在考核过程中,有些企业过于强调“数字”层面的绩效,缺乏关注“人”的角度,容易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产生“愚民政策”的负面效果。
绩效考核八大误区
绩效考核八大误区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众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觉得目前企业的绩效管理存在如下八大误区:1、忽略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管理基础.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想在公司进行绩效管理,我觉得都应该对企业目前所处的行业和现状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这样我们可以明确这个企业是否需要采取绩效管理或者选择绩效管理的方法,比如初创的企业我觉得就不需要采取绩效管理,因为这个时候人数不多;经营业务较单一;组织机构简单,管理层次少;组建团队、建章立制、开拓业务是最主要的,更需要一种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需要绩效管理,但是绩效管理的方法和侧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到了衰退期,绩效管理和初创期一样,又显得不重要了,这个时候企业面临的是企业业务战略的转型和创新.同样,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可以先把企业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做好,同时协助公司的其他部门理顺各类流程和制度,等这些基础管理没有问题了,再开展绩效管理。
2、“性本恶”的人性假设.我见过很多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的时候,喜欢假定所有员工“性本恶”,导致在制定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非常苛刻,有的老板经常说:万一他那样做怎么办?对员工缺少基本的信任.这种文化对员工产生了极大的伤害,特别是和工资挂钩后,处罚力度很大却没有任何奖励,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最终整个企业绩效越来越差,绩效管理完全失败。
3、以考核代替管理。
绩效管理或绩效考核,都是以结果作为导向,但是考核仅仅是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管理。
很多公司把绩效管理当成灵丹妙药,以为只要有了考核,什么都上去了,凡事都和考核挂钩,比如很多公司在设计考核指标时,非常多,追求“大、而、全”,其实,有些指标是属于日常管理内容的,完全可以通过制度、流程来规范,根本不需要考核.有一家公司人事助理岗位的考核表格,直接通过岗位说明书来设定指标,总共37项,这样的考核能出效果吗?我敢断言:肯定不能!为什么?-—-太多的考核就是没有考核.如果考核就是根据岗位说明书来确定指标,那为什么需要目标管理(MBO)?为什么需要关键绩效指标(KPI)?使用KPI 或MBO的目的就是要求管理者学会抓住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即我们通常说的“抓大放小”4、方案过于复杂.现在的一些咨询公司或者同仁,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把绩效管理方案设计的非常复杂,似乎复杂的绩效管理系统才能显示设计者的水平,但是,这可苦了直线经理,因为他们很难完全理解绩效方案的含义和流程,而且越是复杂,考核时越费时、越费力。
绩效考核常见的八大误区
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绩效考评,把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各项工作联结在一起,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居于核心地位: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干部选拔等,都离不开绩效考评。
因此,成功的绩效考评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设计绩效考评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如下误区,导致设计出来的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乃至完全失败。
如果事先能够明确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可能陷入的误区,就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加以避免.误区一:传统消极文化和意识观念影响考评系统的运作。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必然反映到考评系统中。
比较典型的,诸如求同心理、官本位、人情、关系网等。
求同心理反映到考评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拉不开差距;官本位反映到考评中,多表现为强调政治素养而且长官意识十分严重;人情和关系网反映到考评中,则是关系好或是网中人,考评结果就较好,反之则较差.误区二:没有进行职位分析。
在我国企业中,职位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这样,一是失去了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难以进行科学考评;二是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
结果,在其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工没有被评为优秀.误区三:考评结果全部由最高领导人审定。
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
尽管各层领导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但是,官大说了算,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这样,一方面,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走”上层路线”,使企业内的正常指挥秩序遭到破坏.此外,考评结果的最终裁决权掌握在最高领导者手中:很多情况下,考评结果最终会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去审批。
《对绩效管理看法的八大误区》--安权(精)
对绩效管理看法的八大误区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各个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对绩效管理的一些误解,导致其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
在这里,笔者总结了八大对绩效管理的误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绩效管理,正确应对各种挑战。
误区一:绩效管理只是简单的考核绩效管理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考核过程,它应该被看作是企业战略落地和人才管理的重要手段。
只有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切实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误区二: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评分和排名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是帮助企业进行人才梯队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
评分和排名只是绩效管理的手段和过程,而不是最重要的目的。
企业应从员工能力培养和激励方面进行探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评分和排名。
误区三:绩效管理是领导的事情绩效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领导仅仅是其中一环。
如果企业中只有领导在绩效管理方面用心,而员工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那么绩效管理将会失败。
因此,企业需要让所有员工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误区四:绩效管理只能用指标衡量绩效管理的指标与员工的个人情况相关,企业只有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避免将结果简单归结为指标的得分。
误区五:绩效管理导致员工竞争过度一些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过于关注员工之间的竞争,导致员工没有团队协作的意识,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利益。
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避免过于竞争化,要关注到员工之间的协作以及企业的整体运作。
误区六:绩效管理以奖金为导向虽然奖励是绩效管理的一种手段,但是过于强调奖金的导向性会导致员工的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心态。
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避免过度强调奖金导向,并在制定绩效方案时,更加关注到员工的个人情况和能力。
误区七:绩效管理是静态的绩效管理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一次性考核。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企业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考核企业员工的表现,从而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绩效。
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管理效果,还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下面就是一些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以及解决对策。
误区1: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不能充分反映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会将考核指标简单地定义为“完成任务”、“按时交货”等单一性指标,而不考虑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这样可能导致员工们只注重目前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与任务相关但并不直接与任务相关的重要方面,如团队协作、技能提升等。
解决对策:应该将考核指标根据个人的岗位及职责,我们可以将考核指标论述为“任务完成质量”、“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指标,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误区2:对员工的评价不身体力行。
企业的绩效考核应该是完整的,这意味着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应该成为评价和监督员工表现的主要参与者。
然而,在某些公司中,管理层却没有有效地执行自己制定的绩效标准。
这样就容易导致员工们感到被误解和不公正的待遇。
解决对策:领导要及时给予奖励,也要勇于承担困难角色,及时响应并解决员工的问题。
同时,管理人员应该经常与员工协商,了解员工的需求,以及关注员工在工作中的反馈和感受。
误区3:绩效考核强制性过于强,没有考虑个体的因素在某些公司中,绩效考核有时会强制要求员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
而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和状态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对员工的任务只关注于固定或简单的目标时,不足以全面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解决对策: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状态都是不同的,应该在绩效考核中采用更多的定量分析,如个人能力的投入等,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表现情况。
误区4:过度依赖绩效考核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虽然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但是仅仅依赖于它,过于强调绩效效果,往往会引起员工的压抑感和反感情绪。
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反馈和改进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然而,绩效考核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展开讨论。
误区一:单一考核指标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只考虑到一个指标,比如销售额、业绩等等。
这种单一考核指标的做法实际上是片面的,因为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和他所能创造的价值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如果只考虑一个指标,就容易忽略其他重要的因素,导致了不公平的考核结果和员工不满的情绪。
解决方法:绩效考核应该是多方面的,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创造力、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指标。
并且在考核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权重分配,让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更明确。
误区二:目标不清有些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目标不够具体和清晰,或者没有把目标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导致员工无法理解和落实目标,不能按照预期完成任务。
解决方法:要求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目标必须具体、可衡量、可执行。
并且企业要把绩效考核目标与企业战略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让员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目标。
同时,企业也要为员工提供支持和资源,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完成任务。
误区三:过度强调结果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过度强调结果,过分追求高业绩和高收益,而忽略了员工的健康和职业成长。
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员工带来精神压力和忧虑,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和创造力减弱。
解决方法:企业要我们注意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健康状况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所以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要适当强调结果,但是更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健康、创造力等方面,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赢。
误区四: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导致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实际表现和成果,也不清楚自己能否得到合理的奖励和认可。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使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对绩效管理看法的八大误区
对绩效管理看法的八大误区一、施行绩效管理应当加工资薪资调整属于薪资管理的范围。
虽然绩效管理与薪资管理联络严密,绩效管理的考核后果也正常状况先用于对薪资实行考核发放,似乎否应当添加职工全体的薪酬程度,与能否施行绩效管理并无间接联络。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员工的薪酬发放规范正常状况由政府确定。
工资添加局部,由财政埋单。
所以,行政事业员工"加工资",等于添加了员工的年度薪资支出。
而对公司特殊是国有垄断公司,状况就不一样了。
以国有电力零碎为例,职工的总体薪酬程度由可运用的工资基金(正常状况含基数工资、效益工资、各项单项奖金、累计工资基金结余等)和国度的微观工资总额调控政策所决议,正常状况状况下,某一公司年度内可运用的工资基金是确定的,假如职工正常的工资表上的工资添加,其他工资支出局部就相应增加――"加工资"并不意味着添加年度工资支出。
虽然施行绩效管理与添加职工全体的薪酬程度无间接联络。
但为了便于推行绩效管理,公司正常状况会对职工的薪酬构造作适当调整,如增加固定薪酬局部,添加考核浮动局部,同时经过增量调整不同类别或层次职工的安排构造,使职工看起来都"加工资"了,一直而发生以上曲解。
假如经过施行绩效管理,进步了公司效益,工资基金来源添加了,职工的全体工资支出程度将会得以进步,但这完全是施行绩效管理的后果。
二、期望经过施行绩效管了解决用人法规方面的疑问。
明白岗位职责和任务规范,标准业务流程,使每个岗位的任务量饱和并肯定平衡,是施行绩效管理的前提。
对布置了事而不干或干得不好的状况,经过施行绩效管理,能够会有所改观;希望经过施行绩效管理,处理人浮于事的疑问,是不抱负的。
用人法规方面存在的疑问,只能经过变革用人法规来处理。
三、施行绩效管理可立见成效。
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腕。
绩效管理法规需求不时修正完善,是的经过闻名的征询公司做的方案,也须依据施行中所遇到的疑问和状况的开展变化,不时予以修订;绩效的改良和进步,也需求一个较长的进程,才能够见到作用。
绩效评价环节容易出现的8个问题
导读绩效管理是一个科学严谨的系统,很多企业老板、HR小白对绩效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稀里糊涂的进行设计,往往会走偏方向。
导入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评价环节容易出现的8个问题:1、绩效管理的目标过于狭隘很多人为了做绩效管理而做绩效管理,并没有上升到与企业目标相结合的统一高度来,更没有与员工挂钩、为员工制定发展目标、改进员工当前状况。
仅停留于绩效评估的层面上,做的是“秋后算账”的工作(一个绩效周期下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衡量,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对应的奖惩)。
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2、绩效评价方案设计不合理绩效考核方案设计不合理,通常表现:1)在考核的目的、方向不明确。
员工不知道做了这些之后,会有哪些好的改变。
2)考核的标准描述过于抽象、笼统,并不能清晰明了的反映出该项指标具体要做什么、有哪些操作规定。
3)考核内容、指标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并无关联性。
4)同一部门,不同岗位的考核内容、标准并不相挂钩、做不到很好的联动统一,从而导致各自为政,目标不一致。
3、对绩效评价的理解存在差异性大部分企业制定完一套方案之后,就马上推行。
并没有做中间的宣导、与员工沟通的步骤。
导致了员工对做绩效方案的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而做,慢慢的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想法。
从而,有了抵触、不配合、甚至谩骂管理者、设计者。
4、评价过程过于形式化由于很多管理者本身对绩效的认识存在了偏差,再加上人情社会主义,在评定过程中往往出现了主观意识为主的现象。
慢慢的,绩效评价就成为了一个过场性的东西,并没有带来过多的实际性的作用。
5、绩效评价信息来源片面在审核考核信息的时候,由于大多数的上下级关系,存在深厚的感情,以及管理者本身事情繁多,无暇顾及绩效,往往会草率了事,听信一言之词就进行了评定。
6、评价者的态度出现问题由于考核标准的不明确、模棱两可。
管理者在评定下属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主观、偏私的行为产生。
反之,也有些管理者对员工不满时,也会体现在评价上。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绩效考核已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许多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考核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误区一:考核指标不合理许多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职责,导致指标过于笼统、模糊或者不切实际。
例如,对于销售人员,仅仅以销售额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而忽略了客户满意度、市场开拓等重要因素;对于研发人员,过于强调项目的完成时间,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和技术突破。
这样的考核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容易导致员工为了完成指标而采取短视的行为,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一些企业在设置考核指标时,没有充分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协商,导致员工对指标不理解、不认同,从而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有一些企业的考核指标过于复杂,包含了过多的细枝末节,使得员工难以把握重点,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和成本。
误区二:考核标准不明确明确的考核标准是确保绩效考核公正、客观的基础。
然而,不少企业在考核标准方面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比如,在评价员工的工作质量时,只是简单地用“好”“较好”“一般”“差”等模糊的词汇来描述,而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和说明。
这使得考核者在评价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同的考核者可能会对同一员工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从而引发员工的不满和争议。
另外,一些企业的考核标准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
例如,当市场竞争加剧时,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但考核标准却没有相应地调整,导致考核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贡献。
误区三:考核过程不公正公正的考核过程是保证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关键。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存在考核过程不公正的现象。
一方面,考核者可能由于个人偏见、主观喜好或者与被考核者的关系亲疏等因素,对员工的评价不够客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
绩效考评,把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各项工作联结在一起,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居于核心地位: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干部选拔等,都离不开绩效考评。
因此,成功的绩效考评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设计绩效考评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如下误区,导致设计出来的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乃至完全失败。
如果事先能够明确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可能陷入的误区,就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加以避免。
误区一:传统消极文化和意识观念影响考评系统的运作。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必然反映到考评系统中。
比较典型的,诸如求同心理、官本位、人情、关系网等。
求同心理反映到考评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拉不开差距;官本位反映到考评中,多表现为强调政治素养而且长官意识十分严重;人情和关系网反映到考评中,则是关系好或是网中人,考评结果就较好,反之则较差。
误区二:没有进行职位分析。
在我国企业中,职位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
这样,一是失去了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难以进行科学考评;二是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
结果,在其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工没有被评为优秀。
误区三:考评结果全部由最高领导人审定。
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
尽管各层领导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但是,官大说了算,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
这样,一方面,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走"上层路线",使企业内的正常指挥秩序遭到破坏。
此外,考评结果的最终裁决权掌握在最高领导者手中:很多情况下,考评结果最终会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去审批。
结果,实际上是把员工对考评结果可能存在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现实中员工对企业领导人的不满大多数就是这样产生的。
误区四:采用单一的、省时省力的综合标准。
这样的标准,不仅模糊性大而且执行偏差也大。
结果,评先进变成评"人缘",选拔干部变成搞平衡,存在着轮流坐庄现象。
并且,综合标准有千篇一律的倾向--不论是高级领导人还是初、中级员工,往往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没有顾及人才有能级差异的客观现实。
误区五:将考评等同于考察。
考评与考察,一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去甚远: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手段、内容表述和结果表现形式上。
考察,在手段上,一般采用谈话、了解情况的方式,任前考察是最主要的手段,其他如年度考察、专项考察等一般不受重视,要提拔才考察、不提拔则不考察已经成为无形的惯例;在内容表述上,空洞,优点一大堆,缺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不触及实质问题,对成绩的取得往往缺乏真正科学的评价,常常是一个成绩大家用,一顶帽子大家戴;在结果表现上,体现为考察报告,泛泛而谈,达标即止。
误区六:黑箱作业,缺乏反馈。
原有的人事考评主观色彩极浓,缺乏可以随时公开的客观资料,或者由于主管不愿与员工面对面地检讨,往往是将考评表格填完之后,就直接送到人事部门归档。
这样,员工不知道自己业绩的好坏,不仅成为滋生"干多干少一个样"思想的温床,也无从改进绩效。
从而,绩效考评也就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激励和改进作用。
误区七:没有就考评结果与员工面谈。
考评面谈可以有效地检讨员工的工作绩效,使员工有机会提出改进工作绩效的办法,主管也得以借此修正员工的工作责任、目标及绩效指标,并且可以进一步了解员工是否需要接受更多的训练和辅导。
此外,考评面谈还能发展出一种主管与员工的共同联系渠道。
误区八:没有让考评结果充分发挥效用。
在一些企业中,由于平均主义的思想残余还十分严重,因而考评结果的使用力度不大,缺乏吸引力。
或者,由于配套机制的缺乏,诸如岗位目标责任制、能上能下制度、奖惩制度等尚不完善,导致在实践中对考评结果的使用即使"有心"但却奈何"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