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

合集下载

六大绩效评估误区的对照表

六大绩效评估误区的对照表
评估时应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误区四:刻板印象
凭主观印象对员工进行评价,缺乏客观依据。
评估时应以事实为依据Βιβλιοθήκη 结合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数据进行客观评价。
误区五:中心化倾向
评估时过于集中于某一特定标准或方面,忽略其他重要因素。
评估时应确保标准全面且均衡,综合考虑员工的各方面表现。
误区六:对比误差
在评估过程中,将员工与其他人进行比较,而非根据客观标准进行独立评价。
六大绩效评估误区的对照表
误区
描述
对照
误区一:过度强调结果
只关注工作成果,忽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
应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误区二:近期效应
评估时易受员工近期表现的影响,忽略其长期稳定的贡献。
评估时应拉长考察期,结合员工的长期表现进行评价。
误区三:光环效应
对员工的某一突出特点产生偏见,影响对其他方面的客观评价。
评估时应遵循客观标准,对每个员工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价。
这个对照表列出了六大绩效评估误区及其描述,同时提供了相应的对照方法,以帮助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评估时避免这些误区,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绩效管理的十大陷阱,你至少陷进去过三个

绩效管理的十大陷阱,你至少陷进去过三个

绩效管理的十大陷阱,你至少陷进去过三个相信这一状况并不是企业和大多数员工想要的结果,但这却是很多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是存在的真实问题,在HR大力推行绩效管理时,最容易陷入到下面这十大误区之中:陷阱一: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很多人都会回答同样重要,考核以结果为导向,但没有好的过程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我常常听老板们说,我不看过程,只要结果给我,结果具体怎么做你们决定,这是很不恰当的一种思维。

陷阱二:与驱动力脱节有一个经典小故事,从前有只羊,每天干八个小时的活。

一天主人告诉它多干活有奖励,因为它每天干十个小时,然后主人每月把它身上的羊毛剪下1/3,年底到了,主人给它织了件毛衣,告诉它,这是你的奖励,明年继续努力吧,羊很生气,把它的故事写成童话,起名叫绩效工资。

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还是对增量价值的再分配,这是传统绩效与现代绩效的最大差别,考核的价值与其驱动力成正比。

陷阱三:大杂会指标乱拼盘因为以结果量化为鲜明特征的kpi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员工工作表现,加上客观操作上有很多有价值的工作,无法实现真正的量化管理,因此,为了追求评价衡量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把行为能力指标,比如责任感、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等与KPI指标进行搭配,形成一个看似全面的拼盘,但实际上他们是不可能在同一周期使用同一评价模式进行考核的。

陷阱四: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绩效考核绝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有职责,人力资源部只是绩效考核的战略性推动者与设计者,并不是具体层面的执行者和设计者,我更倾向于认为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个高端决策的问题,应该由CEO亲自主导的一项工作,而且所有的岗位都会有不同的责任。

陷阱五:标准与目标的混淆目标,一般以KPI作为考核工具,做加法,弹性大,正向激励强,要将高价值的工作目标化作目标管理,降低价值和基础性的工作标准化,明确规范与具体要求,做简式管理。

陷阱六:绩效管理保治百病将所有工作所有要求都进行绩效考核,是一种典型的绩效万能主义,只看结果,不关注过程也是一种绩效万能主义,绩效考核并不能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对于员工心态要通过企业文化团队管理来解决,对于基础性工作要通过流程构建制度规范来解决,要让绩效管理解决KPI达成的问题,而不是管理的问题。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1、从目标到责任人绩效考核不是孤立事件,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都具有相关联系,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目标责任体系和组织结构体系分解到各个事业单元,与对应的责任人挂钩。

2、从出发点到终点因目标不是独立部门可完成的,从任务出发点到终点,通过企业每一环节的优秀业绩,保证整体业绩的最优。

因此应根据业务流程图,明确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并对协作部门相互间的配合提出具体要求。

3、对目标责任的一致认可对工作目标的分解,要组织相关责任人多次研讨,分析可能性,避免执行阻力,直到目标由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达成一致,这时以责任书的方式统一发布,并要明确奖惩条件,由责任书发出者与责任书承担者双方签定责任书的方式确定。

绩效考核的目标责任体系管理层考核体系科莱斯平衡记分卡,包括财务、客户与伙伴、组织与流程、成长能力四个维度。

管理层考核,一般一年一次,越高层周期越长。

考核维度一般有十几项,围绕平衡记分卡进行的。

例如财务维度,管理层都要有,并占考核指标一大部分。

但是不同职能部门负责人侧重维度不一样,如销售部门侧重财务,可能财务占40%,而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只占30%。

最终考核结果以分数体现,将影响的奖金,甚至职位。

员工考核体系业绩、行为/态度、能力三方面。

对员工的考核,分为业绩、行为/态度和能力三部分。

其中员工行为态度和能力指标,与业务指标不一样,前者是定性的,后者是定量的。

例:J企业有21项定性指标,其中行为/态度指标7项,能力指标14项,全公司统一。

定性指标的分值等级用“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确定。

即通过行为定位等级评价表,定义各种水平具体行为等级及考评标准。

0~4分代表“缺乏满足客户的需求的愿望和态度;个人生活的独立性差,思考问题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交谈或办事可能常常表现出不耐烦或急躁,缺少热情”。

9~10分代表“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为客户的利益发展提供建议。

把发展客户与给予服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要求自己,并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和行为。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介绍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绩效考核。

一、误区一:只考核数量,忽视质量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只注重于考核员工完成的任务数量,忽视了任务的质量。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员工出现过度强调任务数量而忽视任务质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解决对策: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既要考虑任务的数量,也要重视任务的质量。

可以设置相关指标,考核员工在任务数量达标的同时,是否达到了任务要求的质量标准,并对任务质量拥有考核权重。

二、误区二:激励重金属而轻技术有些企业的薪酬管理方式是以员工职称、特长、工作年限等为主要考核依据。

这种做法将金钱方面的考核放在了技术能力之上,会导致员工过度强调职称等硬性标准而忽视技术的提升和创新。

解决对策:在考核员工的绩效时,应该更多考虑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贡献。

正确的做法是将薪资与员工的工作内容紧密关联,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技能、创新能力等因素。

三、误区三:过于关注某一维度忽视其他维度企业在设定考核指标时有时只关注某一维度,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维度,导致误判员工的绩效,同时也失去考核指标的全面性。

解决对策:在设置考核指标时,企业必须全面考虑员工的能力、精神面貌、团队协作等多维度,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表现,更好地给出考核意见。

四、误区四:考核之后不跟踪问题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后,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考核的过程,没有对考核结果进行跟踪。

这样做会使企业对员工产生轻视之感,也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失望和不满。

解决对策:企业在考核员工后,应该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进行追踪和反馈,查出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误区五:只重视长期绩效,忽视短期绩效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很多企业主要关注员工的长期绩效,而忽视了员工的短期绩效。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却存在着对绩效管理的误解和误用,导致绩效管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绩效管理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绩效管理的误区1.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往往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导致绩效指标无法真正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

2.绩效考核不公平、不公正: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着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过程不透明、考核结果不公正等问题,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产生质疑和不信任。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一些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后,没有及时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支持,导致员工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4.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匹配: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过分强调业绩和奖励,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导致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脱节,无法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二、改进措施1.科学设置绩效指标: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绩效指标体系。

同时,应该注重指标的量化和管理性,确保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

2.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考核标准明确、考核过程透明、考核结果公正。

同时,应该加强对考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考核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支持。

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4.注重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融合:企业应该注重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融合,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绩效管理激励员工发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促进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员工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和提高效率。

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会出现一些误区,这可能会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影响企业的发展。

以下是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及解决对策:误区一: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化有些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可能只考虑到一些简单的指标,例如销售额或完成任务的数量等。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员工对考核缺乏认同感,从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解决对策:绩效考核指标应该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例如客户满意度、质量控制、员工流失率等方面。

通过多角度的绩效评估来反映员工的综合能力和价值,使员工和企业更加合理地建立起考核关系。

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中往往会使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估,例如销售额、完成任务数等,这种指标往往是缺乏深度和长期的。

同时,对于一些比较困难或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的工作可能会被忽略,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员工错失一些重要的能力提高和对企业的贡献。

解决对策:除量化指标外,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深度的考核指标,主要突出技能、经验、素质等方面。

同时,对于没有量化指标的工作,可以通过复杂度、难度、专业性等因素来衡量其绩效,以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误区三:过度依赖具体事实而不关注员工整体能力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可能会过度关注员工的工作事实,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综合能力,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和能力缺乏认同,从而不利于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

解决对策:除了考虑员工的工作成果外,还应该考虑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其他能力。

只有全面评估员工的各方面表现,才能更好地发现员工的潜力和价值。

误区四:过分依赖数据,忽视具体情况无论是量化指标还是非量化指标,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都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和员工的实际表现,而有些企业可能过分依赖数据,而忽视了具体情况的变化。

解决对策: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根据员工的具体表现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作者:佚名 2004-2-5 来源:中审网误区1---像我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简历睛一亮。

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

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

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

因为他像你。

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

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

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

里头包括什么呢?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

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

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

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

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

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

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

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

这个误区在面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

误区2--晕轮效应什么叫晕轮效应?举一个面试中经常遇见的例子:一个女孩应聘总经理秘书,她穿了一身特别得体的套装,化着淡妆,微笑也适度,握手也那么合适。

从一见面,对她就有一个感觉,具备专业的总经理秘书形象,这个亮点太亮了,就慢慢晕染,变成了一个光环,把她背后那些事实都给掩盖了。

比如说,她应聘总经理秘书,但是她英语不太好,她的打字也不太快,计算机技巧也没有别人那么熟练。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1. 单一的考核标准:采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估员工的绩效,如仅仅关注工作成果或工作量,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工作质量、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

2.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没有为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可衡量的指标,导致员工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达到期望的绩效水平。

3. 过于强调个人绩效:过度关注个人绩效,而忽视了团队或组织的整体目标。

这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和不合作,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4. 不公正的评估:评估者可能存在偏见、主观判断或缺乏对工作的了解,导致不公正的评估结果,使员工感到不公平和受挫。

5. 短视的考核周期:只关注短期的绩效结果,而忽略了长期的发展和潜力。

这可能导致员工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组织长期成功的贡献。

6. 缺乏反馈和沟通:评估后缺乏及时、具体的反馈,员工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缺乏沟通也可能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不满和误解。

7. 不与激励机制挂钩: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适当的激励机制(如奖金、晋升、培训机会等)相结合,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去提高绩效。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组织应该确保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公正的评估、及时的反馈和与激励机制的结合,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

绩效考核七大误区

绩效考核七大误区

绩效考核七大误区误区之一:过分扩大绩效考核的作用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考核进行薪酬的合理分配,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很多的企业,把绩效考核的作用进行了无限放大,把绩效考核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去对待,把绩效考核当作企业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更把这个绩效看成不仅仅是个人绩效,还看成部门绩效、企业绩效。

其实,如果企业的绩效能靠考核来实现,那做企业也就太简单了。

误区之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混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有很多的企业,搞不清楚何为绩效考核,何为绩效管理,把二者混为一谈。

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个考核手段,目的是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进而与奖惩挂钩。

绩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各项管理活动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对这两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执行上的混乱。

误区之三:设置过高的绩效考核指标请设置考核指标不能拍脑袋,过低的指标不合适,过高的指标同样也是不合适的。

指标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参照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以及综合考核企业内外部的其他因素,进行系统考虑、科学设置。

设置指标过高,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因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指标,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

误区之四:把考核责任推给人力资源部企业的绩效考核,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完成的一项工作,一般应成立企业绩效考核委员会,或者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

如果仅仅把绩效考核推给人力资源部门,这项工作肯定做不好。

对绩效考核的各项内容,应该按照专业管理的分工,由各相关专业部门提出考核意见。

误区之五:把考核结果用于员工评价请不少的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对员工个人的评价,这是绩效考核走进死胡同的主要问题。

对绩效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事”的考核评价,而不是对“人”的考核评价。

企业中的很多“事”,有的可以用财务数据来衡量,有的不能用财务数据来衡量。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激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也制约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本篇文章将围绕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进行述评,以期帮助企业及管理者们更好地认识并纠正这些误区,从而有效提升绩效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误区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过分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绩效管理的实质,是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误区。

一些企业过分注重绩效评估的流程和工具,而忽略了对员工绩效的真实评估和改进。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评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改进企业运营和推动员工成长的手段。

误区二:数字化唯一标准有些企业过分追求数字化的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认为数字化可以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

然而,这种做法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把复杂的员工表现简化为数字和数据。

应该意识到,数字化只是评估的手段之一,完全依赖数字化指标的评估方式往往忽略了员工的独特性和创造力,限制了绩效管理的发展。

误区三:以绩效考核为目的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将绩效考核作为唯一的目的,过度依赖于考核结果来决定奖惩措施。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员工的焦虑和紧张,削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绩效考核应该成为员工改进和成长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对员工的一种惩罚和奖励机制。

误区四:集中于结果,忽略过程许多企业倾向于以结果为导向,过分追求绩效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了整个绩效过程的管理。

忽略绩效过程的管理会导致员工只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

绩效管理应该把过程和结果相结合,重视员工对于工作和绩效目标的贡献过程,推动员工的成长和改进。

误区五:缺乏员工参与一些企业的绩效管理往往是由管理者单方面决定和评价,缺乏员工的参与和反馈。

员工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他们的参与和反馈对于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参与,让员工能够参与到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评估过程中,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质量。

绩效评估中千万不能犯这十种错

绩效评估中千万不能犯这十种错

绩效考评中千万不能犯这十种错绩效考评,把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各项工作联结在一起,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居于核心地位: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干部选拔等,都离不开绩效考评。

因此,成功的绩效考评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陶冶纵横与企业的实际接触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绩效考评毫无乐趣可言。

相反,它往往令人感到十分懊恼,因为经理人的绩效考评方式总是犯几种错误,这些错误是在班得瑞户外营几次的活动都无法解决的。

第1种错误:绩效考评是一个随时都在进行的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花太多的时间在绩效考评上,而不是花在绩效计划或持续不断的绩效交流上。

一个基于经理人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的环节。

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预防可能影响绩效的问题,而不应该集中在年终来考评绩效。

如果经理人懂得细水长流,那么,考评过程可能很简单,而且也可能十分愉快,因为这样的考评结果往往不会出人意料。

第2种错误:将员工进行比较。

想破坏感情、挫伤士气、破坏团队、互相猜忌吗?那就给员工排名次,或对员工进行比较吧!这方法准行。

此外,经理人不仅在员工之间制造了种种磨擦,而且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这就是经理人所获得的奖赏。

第3种愚蠢的行为:忘了考评的目的在于提高,而不在于批评。

进行绩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绩效,而不是找一个典型,进行批评。

忘记这一点的经理人最后培养出来的员工可能不再信任他们,或者无法忍受他们。

那是因为批评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也于事无补。

如果说绩效考评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让经理人和员工携起手来,共同前进。

第4种错误:认为某种考评表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工具。

许多公司利用考评表(比如,分为5等)来考评员工。

他们之所以乐意这么做,恐怕是因为这是这种方法特别快,但它未必就是正确的方法。

一旦经理人觉得这种等级划分是“正确的”,或是客观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这种考评充其量只能是主观的、不正确的。

比方说,你让两个人来考评同一名员工,你就会发现,考评结果很可能相去甚远。

绩效考核的10大误区

绩效考核的10大误区

绩效考核的10大误区“绩效考核”不等于“绩效管理”,考核能让你发现问题,但考核却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绩效考核”等于“绩效管理”吗?在管理和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老板都已经认识到绩效管理的意义,大部分企业也都在用绩效考核进行管理(《老板顾问》调查表明超过90%的企业都说自己有绩效考核)。

但我同时也发现老板对用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管理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借此机会总结一下我看到的“绩效考核的10大误区”。

1.相信“绩效考核,一考就灵”。

以前没有做过绩效考核的老板接触了绩效考核的思想之后会认为自己以前所有管理问题都是没有绩效考核、没有目标管理、没有量化管理造成的,因而对绩效考核的引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认为“绩效考核,一考就灵”,诸如员工的执行力问题、工作积极性问题、办事效率问题都能通过它得到解决。

其实绩效考核只是众多管理工具中的一种或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只有系统地做好经营和管理的梳理工作(战略、模式、组织、人员匹配、制度、流程等),才能让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

2.用考核代替管理。

很多人把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考核上,以为只要通过绩效约定让员工了解自己的目标,了解完成目标后的奖励和完不成目标后的惩罚,就不需要其他的管理了。

但绩效考核管理的重点其实不是考核,而是利用考核进行管理。

使用这个工具的管理者可以和员工明确其任务和目标,及时发现员工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偏失,以便及时对员工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和管理。

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一个员工完不成任务通常不是因为他不愿意完成,而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完成。

帮助员工是老板和高层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考核无法取代的。

考核能让你发现问题,但考核却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如果通过考核和辅导你发现一个员工根本不适合他现在的岗位,就需要做决定替换他。

但这也不是考核的事情,而是考核之后要做的另一项管理工作。

3.设计过分复杂的考核体系。

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发挥作用,根本的原因就是设计的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太复杂,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为了得综合高分而失去了工作重点。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之道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之道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之道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中常见的管理工具,旨在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激励其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导致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本文将探讨绩效考核的典型误区,并提出解决之道,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

误区一:过于依赖定量指标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过于依赖定量指标,如销售额、生产量等。

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努力和职业发展,以及对公司发展的贡献。

单纯追求定量指标可能会导致员工过度竞争、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规划。

此外,将员工的价值仅量化为数字往往忽视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软实力的重要性。

解决之道: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为了解决过于依赖定量指标的问题,企业可以考虑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可以衡量员工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如销售额反映销售人员的业绩;定性指标则可以衡量员工在其他方面的贡献,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通过综合评估定量和定性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使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得到更合理、公正的认可。

误区二: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绩效考核往往被视为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

员工只在绩效考核期间才了解自己的表现和公司对自己的评价,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提供及时指导和激励,还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的下降和工作动力的减弱。

解决之道:建立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为了解决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的问题,企业可以建立定期的绩效面谈和沟通机制。

面谈时,领导应向员工提供具体的评价和改进建议,并与员工共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此外,定期的团队会议或交流活动也是提供及时反馈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通过及时反馈和沟通,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公司对员工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

误区三:忽视员工发展和培训在绩效考核中,有些企业往往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和培训需求。

他们将绩效考核仅仅作为评估员工的手段,而忽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第一大困扰:绩效考评不考评绩效;绩效考核到底应该考核什么东西?我这里有一个案例讲给大家听听:景兴达电子公司是我的一个客户,半年前,决定实施绩效考评,并采用浮动工资制,浮动工资的多少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发放。

他们整个公司根据不同的岗位分成“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三大类。

三类人员分别使用三张不同的绩效考评表,每一张绩效考评表都包含三大方面的指标: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每月考评一次。

在第一次绩效考评的那几天,由于指标无法客观衡量,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打分,考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

在人力资源部的努力下,考评坚持了5个月,基本上是走形式,后来,公司决定取消绩效考评。

几个月的绩效考评最终草草收场,不欢而散,变成了一场风波而结束。

公司章总和人力资源部杨帆经理都在反思,知道考评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考评指标上!设想一下,全公司这么多不同的岗位,仅仅使用三套考评指标来分别考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能行吗?以“管理人员”为例,试问大家,什么叫“管理人员”?公司的老总是不是管理人员?一个部门主管算不算管理人员?事实上,每一位管理人员,其工作职责不同,工作任务也是不一样的。

既然他们干的工作不一样,又怎么能够拿同样的指标来套呢?另外,“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这些并不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为什么要拿来考评呢?这样考评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工作和考评两层皮”,设想一下,如果要做的事情不考评,员工干嘛还要认真做呢?并且,考评的内容,根本就不是员工们正在做和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考评还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上面案例讲到的所谓的绩效考评,根本就没有考评绩效。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只是体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例如:有的企业实施的所谓的绩效考评,全公司所有的人统统使用一张考评表,考评项目当然都是一样的“德、勤、能、绩”四大方面。

为什么在绩效考评中考评这些东西?绩效考评就应该考评绩效,干嘛非要把“德、勤、能”也搅在里面?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德、勤、能”、“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不重要,它们很重要。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绩效管理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我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存在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阻碍企业实现良好的绩效管理与运营。

本文将详细探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大误区:单一指标评价绩效在过去的绩效管理中,许多企业都倾向于采用单一指标来评价绩效,比如只看销售额、利润、生产速度等。

这样的做法过于片面,忽视了绩效管理的综合性。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因素都纳入考量。

第二大误区:绩效管理与薪酬挂钩许多企业将绩效管理与员工薪酬直接挂钩,这容易导致员工的不正当竞争和低效率。

正确的方法是将绩效管理与员工个别发展和目标协调起来,给予员工各种晋升、培训和发展的机会,激发其内在动力。

第三大误区:过度依赖定量数据传统上,企业绩效管理更加依赖定量数据,而忽视了定性数据的重要性。

定性数据对于评价员工行为和组织文化非常重要,应该与定量数据相结合使用。

企业可以借助360度评估等方法,收集多方面的数据,全面评价员工的绩效。

第四大误区:强调短期绩效企业过于关注短期绩效可能导致忽视了中长期发展目标。

绩效管理应该更加注重长期目标的达成,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大误区:绩效评估过于频繁一些企业往往过于频繁地进行绩效评估,这给员工带来了过度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估周期,适当考虑到员工的实际工作进展。

第六大误区:忽视员工自我评价许多企业在绩效评估中忽视了员工的自我评价,而仅仅由上级评价来决定。

员工的自我评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工作情况,应该充分尊重和重视。

第七大误区:缺乏有效反馈机制绩效管理应该是一个有反馈、有改进的过程。

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导致员工无法了解自己的改进方向。

绩效管理的十个误区

绩效管理的十个误区

管理学家说:“成功(管理绩效)的企业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

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关键之一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高绩效文化,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绩效。

新年将临,本报特总结出绩效管理的十大认识和执行误区。

误区之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为什么要管理企业及企业内员工的绩效?目的显而易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系统同企业的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导入和实施绩效管理时仅着眼于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忽视甚至割裂绩效管理同企业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

陷于该陷阱的企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没有利用绩效管理系统向企业所有员工发出完整的、正确的信息。

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是最适合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向员工传达企业的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目标,给员工描绘企业大的“图画”,激励全体员工为达成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而努力。

误区之二:照抄照搬,盲目模仿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等。

不顾企业自身特点,盲目模仿、沿用其他企业管理实践只能导致水土不服。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实行“拿来主义”,目前流行的所谓“最佳实践”大行其道,加之不少咨询公司推波助澜,使不少急于提高企业绩效而又不知从何入手的管理者们纷纷仿效,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殊不知,在管理中没有“最佳的实践”,只有“最契合”的实践。

同样,在绩效管理中,只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战略和经营目标、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进行充分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能解决本企业绩效问题的千金妙方。

误区之三:重绩效考核,轻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乃一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和发展等四个阶段。

然而,不幸的现实是不少本土企业多关注绩效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尤其是绩效反馈。

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流程的一环。

仅关注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做法如同一学生仅关注测试结果而忽视平时学习和知识提高一样荒谬。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企业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考核企业员工的表现,从而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绩效。

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管理效果,还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下面就是一些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以及解决对策。

误区1: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不能充分反映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会将考核指标简单地定义为“完成任务”、“按时交货”等单一性指标,而不考虑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这样可能导致员工们只注重目前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与任务相关但并不直接与任务相关的重要方面,如团队协作、技能提升等。

解决对策:应该将考核指标根据个人的岗位及职责,我们可以将考核指标论述为“任务完成质量”、“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指标,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误区2:对员工的评价不身体力行。

企业的绩效考核应该是完整的,这意味着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应该成为评价和监督员工表现的主要参与者。

然而,在某些公司中,管理层却没有有效地执行自己制定的绩效标准。

这样就容易导致员工们感到被误解和不公正的待遇。

解决对策:领导要及时给予奖励,也要勇于承担困难角色,及时响应并解决员工的问题。

同时,管理人员应该经常与员工协商,了解员工的需求,以及关注员工在工作中的反馈和感受。

误区3:绩效考核强制性过于强,没有考虑个体的因素在某些公司中,绩效考核有时会强制要求员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

而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和状态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对员工的任务只关注于固定或简单的目标时,不足以全面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解决对策: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状态都是不同的,应该在绩效考核中采用更多的定量分析,如个人能力的投入等,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表现情况。

误区4:过度依赖绩效考核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虽然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但是仅仅依赖于它,过于强调绩效效果,往往会引起员工的压抑感和反感情绪。

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反馈和改进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然而,绩效考核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绩效考核中的常见误区展开讨论。

误区一:单一考核指标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只考虑到一个指标,比如销售额、业绩等等。

这种单一考核指标的做法实际上是片面的,因为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和他所能创造的价值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如果只考虑一个指标,就容易忽略其他重要的因素,导致了不公平的考核结果和员工不满的情绪。

解决方法:绩效考核应该是多方面的,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创造力、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指标。

并且在考核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权重分配,让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更明确。

误区二:目标不清有些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目标不够具体和清晰,或者没有把目标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导致员工无法理解和落实目标,不能按照预期完成任务。

解决方法:要求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时,目标必须具体、可衡量、可执行。

并且企业要把绩效考核目标与企业战略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让员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目标。

同时,企业也要为员工提供支持和资源,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完成任务。

误区三:过度强调结果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过度强调结果,过分追求高业绩和高收益,而忽略了员工的健康和职业成长。

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员工带来精神压力和忧虑,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和创造力减弱。

解决方法:企业要我们注意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健康状况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所以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要适当强调结果,但是更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健康、创造力等方面,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赢。

误区四: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导致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实际表现和成果,也不清楚自己能否得到合理的奖励和认可。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使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

企业绩效考核的常见误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绩效考核已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许多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考核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误区一:考核指标不合理许多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职责,导致指标过于笼统、模糊或者不切实际。

例如,对于销售人员,仅仅以销售额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而忽略了客户满意度、市场开拓等重要因素;对于研发人员,过于强调项目的完成时间,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和技术突破。

这样的考核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容易导致员工为了完成指标而采取短视的行为,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一些企业在设置考核指标时,没有充分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协商,导致员工对指标不理解、不认同,从而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有一些企业的考核指标过于复杂,包含了过多的细枝末节,使得员工难以把握重点,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和成本。

误区二:考核标准不明确明确的考核标准是确保绩效考核公正、客观的基础。

然而,不少企业在考核标准方面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比如,在评价员工的工作质量时,只是简单地用“好”“较好”“一般”“差”等模糊的词汇来描述,而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和说明。

这使得考核者在评价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同的考核者可能会对同一员工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从而引发员工的不满和争议。

另外,一些企业的考核标准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

例如,当市场竞争加剧时,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但考核标准却没有相应地调整,导致考核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贡献。

误区三:考核过程不公正公正的考核过程是保证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关键。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存在考核过程不公正的现象。

一方面,考核者可能由于个人偏见、主观喜好或者与被考核者的关系亲疏等因素,对员工的评价不够客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第一大困扰:绩效考评不考评绩效;绩效考核到底应该考核什么东西我这里有一个案例讲给大家听听:景兴达电子公司是我的一个客户,半年前,决定实施绩效考评,并采用浮动工资制,浮动工资的多少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发放。

他们整个公司根据不同的岗位分成“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三大类。

三类人员分别使用三张不同的绩效考评表,每一张绩效考评表都包含三大方面的指标: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每月考评一次。

在第一次绩效考评的那几天,由于指标无法客观衡量,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打分,考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

在人力资源部的努力下,考评坚持了5个月,基本上是走形式,后来,公司决定取消绩效考评。

几个月的绩效考评最终草草收场,不欢而散,变成了一场风波而结束。

公司章总和人力资源部杨帆经理都在反思,知道考评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考评指标上!设想一下,全公司这么多不同的岗位,仅仅使用三套考评指标来分别考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能行吗以“管理人员”为例,试问大家,什么叫“管理人员”公司的老总是不是管理人员一个部门主管算不算管理人员事实上,每一位管理人员,其工作职责不同,工作任务也是不一样的。

既然他们干的工作不一样,又怎么能够拿同样的指标来套呢另外,“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这些并不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为什么要拿来考评呢这样考评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工作和考评两层皮”,设想一下,如果要做的事情不考评,员工干嘛还要认真做呢并且,考评的内容,根本就不是员工们正在做和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考评还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上面案例讲到的所谓的绩效考评,根本就没有考评绩效。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只是体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例如:有的企业实施的所谓的绩效考评,全公司所有的人统统使用一张考评表,考评项目当然都是一样的“德、勤、能、绩”四大方面。

为什么在绩效考评中考评这些东西绩效考评就应该考评绩效,干嘛非要把“德、勤、能”也搅在里面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德、勤、能”、“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不重要,它们很重要。

但是,不要把这四样东西放到一起考评。

而是应该放到“员工招聘/干部晋升/任用/岗位调整”等等的考评上。

不要把这么多内容统统都放到绩效考评这个筐里!这个筐的容量是有限的,这个筐的设计是针对“绩效”的,并不适合装别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绩效呢所谓的绩效,就是该岗位的职责履行得如何,对任务完成得如何该干的活,干得如何这才是绩效。

其余别的东西都不是绩效,就不应该放在绩效考核中。

所以,应该是员工做什么就考什么,没干的事情根本不要考评!由此,我们还应该有一个结论,那就是:考评之前必须要做一件事,就是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如果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都不清晰,不知道各个岗位该干什么,那么凭什么说人家干的如何呢并且,有些内容根本不要考评。

例如,“工作态度”。

你说我“态度不好”,你态度还不好呢!凭什么啊结果是吵架。

还有一种情况,大家都打成一样的分数。

当然,关于“工作态度”并不是绝对不能考评。

要分清楚情况,如果是服务业,例如,酒楼,宾馆或旅行社。

那么“工作态度”就是提供给客户的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工作态度”将会影响这类企业的服务质量。

当然,“工作态度”也就是员工的工作内容了。

我们说过“干什么,就考评什么!”,这种情况下,当然就应该考评“工作态度”!但是,这时,我们应该把“工作态度”分解成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

对不同的岗位,应该作不同的分解。

例如:酒楼的迎宾小姐的工作态度就应该是:“1、面带微笑,2、双唇微开,露出牙齿,3、目视客人,上身向前微倾4、右手展开,向酒楼方向呈45度角指引客人,5、同时说道:欢迎光临食为天酒楼,请问……”这就是迎宾的“工作态度”!考评指标中,并不出现抽象的“工作态度”这四个字,而是一些可以客观衡量的行为规范。

还有,为什么我们做绩效考评的时候,又经常说“KPI-关键绩效指标”呢因为,我们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把考评指标弄了一大堆,二十几项,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

考评就会实施不下去。

所以我们不是什么都去考,而是只抓最重要的,把它们设成KPI。

站在被考评者的角度,考评指标有什么,他们就重视什么。

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个人所干的所有的内容都考评,否则,就无法突出重点,而导致考评过程复杂。

考评指标必须是企业重视的内容。

“你重视什么就考评什么,员工会做好你所考评的,而不是做好你心里所希望的事”,让员工做好你希望事情的方法就是,把希望做好的事,纳入考评指标。

总结一下,三句话:第一:干什么就考评什么。

第二:公司重视什么就考评什么。

第三:不要把“德、勤、能”“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这些内容纳入绩效考评,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绩效”。

第二大困扰,总经理不参与绩效考核总经理不参与绩效考评,这个非常麻烦。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绩效考评、绩效管理应该由谁来做”带着这个问题,先说说一个真实的案例:广州一家很大的集团公司,500多人,但有近100多亿的资产,2006年,老总下决心全力推行绩效管理,于是请我这个顾问做辅导。

第一次开会,由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主持,来了10大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公司常务副总裁也亲自参加。

开会伊始,人力资源总监便说,“我们集团公司非常重视绩效考核,……”,接着常务副总裁,讲了15分钟话,说集团如何重视绩效考核,并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如何重视等等,说完便离开了会场。

后来,人力资源总监问我,曹老师,你给我们建议建议吧,推行绩效管理,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说,就从今天的这个会议开始说吧,绩效管理的会,参加的人怎么全是你们人力资源干部呢这不对,你们人力资源干部怎么做绩效考核绩效指标怎么订,你们订得了吗应该是集团总裁给各个分公司分配任务,集团总裁和各分公司的老总共同商定出各个分公司的指标,各个分公司总经理的指标再分解给各自的下属。

他说,我们也知道我们订不了各个分公司总经理的指标,可是,订不了也得订,这是总裁安排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正在为此苦恼呢。

我说,这个会啊,今天跟你们说说可以,但没什么用,你下一次把你们老板找来。

他说,我们老板难得见一面。

我说,难得见一面也得见,这样吧,下一次准备约我再来,把总裁和各分公司总经理都叫过来,加上各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我们一起开个会,我来跟他们讲一下,绩效管理应该有他们参加,并且他们是主体,你们人力资源部门是配合他们的,让他们转变观念:第一,考评是大家的事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各位老总是主角。

这不是人力资源部干的活,因为你们不懂业务啊!怎么卖房子你知道吗怎么搞建筑你知道吗你们都不知道。

不知道你怎么定考核指标呢人力资源部要做的事,主要是为大家提供方法、工具、培训、信息,但是要订的这些目标、指标,是总裁给下面的总经理来安排任务,然后总经理再给下面的人安排活;绩效考核指标也一定是由各个部门的主管和总经理共同商定出来的,这些,你们人力资源部是搀和不进去的,所以总经理必须要参与。

也就是说,如果总经理是旁观者,光来看人力资源部来安排,这不行。

如果老总们不懂得绩效管理是谁的责任、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工具,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来推进。

绩效管理就根本搞不好。

所以我们讲,“总经理是第一人力资源总监”。

老总是绩效管理第一责任人,你不光要看,而且亲自要干。

另外,没有总经理直接参与,人力资源部门往往无法有效调度其他部门的总监/经理,特别是一些强势部门(例如销售/市场/营销部门)经理。

导致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没有各个部门经理的全情参与,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往往不完善。

还有,总经理不参与,各级干部以及广大员工在实施绩效考评时,往往敷衍了事,导致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总经理不参与,各个部门经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由谁来定人力资源部门定不出来,各个部门自己也无法给自己定指标。

必须是总经理才能定出各个部门的指标!其实,总经理参加与否,很大程度上向公司全体员工表明了一种态度:绩效考评到底有多重要总经理亲自抓这件事,会让公司各级干部感觉到“绩效管理很重要”。

当然,成功的概率也会高很多。

第二,总经理之外的其他人都有人考评,而总经理不被考评,也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在绩效管理体系里,绩效考核指标有三个层次:总经理的考核指标;部门经理的考核指标;各个岗位的考核指标。

各个岗位的指标由部门经理的指标分解而来,部门经理指标是总经理的指标分解出来。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总经理的考核指标,那部门经理的指标哪里来实际上,公司总经理的指标承载了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关键所在。

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首先,必须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出总经理的考核指标,这个过程需要全体高层共同参与,花费很多时间讨论论证,最后形成文档。

所以一定要考核老总。

第三大困扰,各级经理的抗拒;一些部门经理,他们觉得,“人力资源管理是我额外的事,这怎么是我干的活”我的一个客户,是一家旅游景点,想要建立3P体系(职责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薪酬体系)。

等做好了指标,实施绩效考核的时候,发生了情况。

老总是特别积极,特别想把这事做下来;所以,各个经理主管们也都非常配合,开会的时候非常认真去记笔记,但就是公司的一个副总,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不参与,觉得不用在乎这事。

轮到他考评下面的人的时候,按规定本来是由直接上司来打分,他觉得绩效考核占用了他很多时间,结果,他很简单,把考评表发给下属,让下属们自己去打。

这位副总不知道对他下属的考核其实就是他应该做的事。

还有一次,我们给一家知名电子制造企业做内训,公司要求所有的部门经理来参加,结果有一些部门经理发火,说没时间,不来!有些派他的助理或下面的人来。

“关我什么事,我忙还忙不过来。

”他们觉得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所以不参加。

部门经理抗拒绩效考核。

这反映什么问题不少经理,徒有虚名,并不具备经理人的素质,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经理。

管理者不管理,还把自己当成一个超级销售员,把自己当成一个高级工程师,“看,我活干得棒,我多牛啊。

”还在暗暗庆幸。

自己这个活干得比别人都好,比部下都好。

其实,既然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就不是一个超级销售员,不是说你抓订单,把客户搞定了,就可以了。

搞定客户固然重要,也的确值得庆值得喜,但同时你更是一个管理者。

同样,你也不应该仅仅是一个高级研发人员,或是生产线上的高级技术工人。

什么叫管理者你要给下属们要分配任务;你要能够识别、辨别谁干得如何;你要评价他们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贡献度。

同时,你还要激励你的下属,并培训他们,让他们更高效的工作,这就是该你干的事。

管理者必须要管理。

“我还忙着呢”不少经理人用这样的托词。

但,该你干的事你不干,你忙什么忙越是处于高的岗位,你的精力就越是应该更多地放在管理你的下属上。

光你一个人,即使是吕布再世,又能够杀几个敌想当年项羽刘邦的帝王之争,即使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武略,但最终仍是刘邦赢得胜利,不能不说,把人才管理好,是刘邦的制胜法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