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中的误区有多少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的误区
误区之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为什么要管理企业及企业内员工的绩效?目的显而易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绩效管理系统同企业的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导入和实施绩效管理时仅着眼于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忽视甚至割裂绩效管理同企业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陷于该陷阱的企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没有利用绩效管理系统向企业所有员工发出完整的、正确的信息: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该战略目标?企业关注、注重的是什么?企业重视并奖励员工的何种行为?如何创造价值?……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是最适合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向员工传达企业的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目标,给员工描绘企业大的“图画”,激励全体员工为达成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而努力。
误区之二:照抄照搬,盲目模仿
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等。不顾企业自身特点,盲目模仿、沿用其他企业管理实践只能导致水土不服。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可能帮助该企业创造价值,但却不一定能帮助另一个企业创造价值。即使两家企业生产同一产品或提供同一服务、处于同一区域内、员工说同一语言或方言,两家企业肯定会存在差别。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实行“拿来主义”,如把别的企业(尤其是绩效优秀的跨国公司)的绩效管理表格和绩效评估打分方法拿来,或稍作修改、或原本造搬,即在本企业推行。尤其是目前流行的所谓“最佳实践”大行其道,加之不少咨询公司推波助澜,使不少急于提高企业绩效而又不知从何入手的管理者们纷纷仿效,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殊不知,在管理中没有“最佳的实践”,只有“最契合”的实践。同样,在绩效管理中,只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战略和经营目标、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进行充分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能解决本企业绩效问题的千金妙方。
绩效考核常见的八大误区
绩效考核常见的误区
绩效考评,把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各项工作联结在一起,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居于核心地位: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干部选拔等,都离不开绩效考评。因此,成功的绩效考评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设计绩效考评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如下误区,导致设计出来的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乃至完全失败。如果事先能够明确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可能陷入的误区,就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加以避免。
误区一:传统消极文化和意识观念影响考评系统的运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必然反映到考评系统中.比较典型的,诸如求同心理、官本位、人情、关系网等。求同心理反映到考评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拉不开差距;官本位反映到考评中,多表现为强调政治素养而且长官意识十分严重;人情和关系网反映到考评中,则是关系好或是网中人,考评结果就较好,反之则较差。
误区二:没有进行职位分析.在我国企业中,职位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这样,一是失去了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难以进行科学考评;二是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结果,在其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工没有被评为优秀。
误区三:考评结果全部由最高领导人审定。企业的每层上级都有权修改员工的考评评语。尽管各层领导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但是,官大说了算,最终以最高领导人的评定为准。这样,一方面,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感到自己没有实权而丧失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员工也会认为直接上级没有权威而不服从领导,走"上层路线”,使企业内的正常指挥秩序遭到破坏。此外,考评结果的最终裁决权掌握在最高领导者手中:很多情况下,考评结果最终会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去审批。结果,实际上是把员工对考评结果可能存在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现实中员工对企业领导人的不满大多数就是这样产生的。
绩效考核的七种常见误差及对策
绩效考核的七种常见误差及对策
误差一、考核指标理解差异化
由于考核人对考核指标的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误差。同样是"优、良、合格、不合格"等标准,但不同的考核人对这些标准的理解会有偏差,同样一个员工,对于某项相同的工作,甲考核人可能会选"良",乙考核人可能会选"合格"。
对策:(1)修改考核内容,让考核内容更加明晰,使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这样可以让考核人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考核;(2)避免让不同的考核人对相同职务的员工进行考核,尽可能让同一名考核人进行考核,员工之间的考核结果就具有了可比性;(3)避免对不同职务的员工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因为不同职务的考核人不同,所以不同职务之间的比较可靠性较差。
误差二、光环效应
当一个人有一个显著的优点的时候,人们会误以为他在其它方面也有同样的优点。这就是光环效应。在考核中也是如此,比如,被考核人工作非常积极主动,考核人可能会误以为他的工作业绩也非常优秀,从而给被考核人较高的评价,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对策:在进行考核时,被考核人将所有考核人的同一项考核内容同时考核,而不要以人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光环效应。
误差三、折中主义
考核人倾向于将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放置在中间的位置,这主要是由于考核人
害怕承担责任或对被考核人实际情况不熟悉所造成的。
对策:在考核前,对考核人员进行必要的绩效考核培训,消除考核人的后顾之忧,同时避免让对被考核人实际情况不熟悉的考核人进行考核。
误差四、近因误导
一般来说,人们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而对以前发生的事情印象浅显。考核人对被考核人某一阶段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时,往往会只注重近期的表现和成绩,以近期印象来代替被考核人在整个考核期的绩效表现情况,因而造成考核误差。如,在一年中的前年工作马马虎虎,等到最后的几个月才开始表现较好,照样能够得到好的评价。
解析绩效评估中常见的误区
解析绩效评估中常见的误区
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衡量员工的工
作表现,为业务决策提供参考。然而,尽管绩效评估已经被广泛
应用,但人们在使用这个工具时经常会犯一些简单却显著的错误。本文将解析绩效评估中常见的误区,明确正确的应用方法,使得
它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误区一:单一指标评估
许多公司依赖于单一指标来评估绩效,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误判。例如,如果公司只关注销售业绩和销售量,忽略了客户服务
和员工贡献,那么优秀的客户服务员或贡献突出的员工将受到负
面影响。因此,应该采用一个多元化的方法,将多个指标相结合
来评估员工的表现。
正确的评估方法是根据工作性质和所处环境设计定制化的指标,这些指标应该覆盖全面的员工表现,包括工作成果、工作质量、
团队合作、创新性等方面,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估结果,以反
映一个员工的全面表现。
误区二:缺乏标准化
在评估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方法会导致误判。如果评审流程不够清晰、不够明确或者不够事实主义,员工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评估。此外,基于主观的观点来评价绩效,也是这样的情况的一种表现。
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标准化的评估过程。这种标准化过程应该包括一个清晰的评估标准,一份明确的评估计划,以及一个客观的评估流程。标准化过程可以通过流程重现性检查、对比检查和实验室准确性验证等方法来验证其有效性。
误区三:忽视员工的参与
员工的参与是一个成功的评估过程的必要条件。如果员工参与的程度很低,那么他们对于评估结果的接受度也会降低。此外,员工的主观认知很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这会影响他们对于评估结果的认可。
绩效管理的十大陷阱,你至少陷进去过三个
绩效管理的十大陷阱,你至少陷进去过三个
相信这一状况并不是企业和大多数员工想要的结果,但这却是很多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是存在的真实问题,在HR大力推行绩效管理时,最容易陷入到下面这十大误区之中:
陷阱一: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
很多人都会回答同样重要,考核以结果为导向,但没有好的过程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我常常听老板们说,我不看过程,只要结果给我,结果具体怎么做你们决定,这是很不恰当的一种思维。
陷阱二:与驱动力脱节
有一个经典小故事,从前有只羊,每天干八个小时的活。一天主人告诉它多干活有奖励,因为它每天干十个小时,然后主人每月把它身上的羊毛剪下1/3,年底到了,主人给它织了件毛衣,告诉它,这是你的奖励,明年继续努力吧,羊很生气,把它的故事写成童话,起名叫绩效工资。
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还是对增量价值的再分配,这是传统绩效与现代绩效的最大差别,考核的价值与其驱动力成正比。
陷阱三:大杂会指标乱拼盘
因为以结果量化为鲜明特征的kpi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员工工作表现,加上客观操作上有很多有价值的工作,无法实现真正的量化管理,因此,为了追求评价衡量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把行为能力指标,比如责任感、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等与KPI指标进行搭配,形成一个看似全面的拼盘,但实际上他们是不可能在同一周期使用同一评价模式进行考核的。
陷阱四: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绩效考核绝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有职责,人力资源部只是绩效考核的战略性推动者与设计者,并不是具体层面的执行者和设计者,我更倾向于认为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个高端决策的问题,应该由CEO亲自主导的一项工作,而且所有的岗位都会有不同的责任。
绩效考核的七大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的七大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的七大误区有哪些
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都有有些误区存在,这些误区是呢?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绩效考核误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绩效考核的误区
误区之一:过分扩大绩效考核的作用
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考核进行薪酬的合理分配,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很多的企业,把绩效考核的作用进行了无限的放大,把绩效考核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去对待,把绩效考核当做企业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更把这个绩效看成不仅仅是个人绩效,还看成部门绩效、企业绩效。其实,如果企业的绩效能靠考核来实现,那做企业也就太简单了。
误区之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混淆
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很多的企业,搞不清楚何为绩效考核,何为绩效管理,把二者混为一谈。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个考核手段,目的是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进而与奖惩挂钩。绩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各项管理活动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执行上的混乱。
误区之三:设置过高的绩效考核指标
设置考核指标不能拍脑袋,过低的指标不合适,过高的指标同样也是不合适的。指标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参照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以及综合考核企业内外部的因素,进行系统考虑、科学设置。设置指标过高,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因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指标,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
误区之四:把考核责任推给人力资源部
企业的绩效考核,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完成的一项工作,一般应成立企业绩效考核委员会,或者成立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却存在着对绩效管理的误解和误用,导致绩效管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将分析绩效管理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绩效管理的误区
1.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往往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没有
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导致绩效指标无法真正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
2.绩效考核不公平、不公正: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着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
过程不透明、考核结果不公正等问题,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产生质疑和不信任。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一些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后,没有及时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和存
在的问题,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支持,导致员工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4.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匹配: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过分强调业绩和奖励,而忽视了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导致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脱节,无法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二、改进措施
1.科学设置绩效指标: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
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绩效指标体系。同时,应该注重指标的量化和管理性,确保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
2.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考核标准明确、考核
过程透明、考核结果公正。同时,应该加强对考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考核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和存在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1、从目标到责任人
绩效考核不是孤立事件,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都具有相关联系,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目标责任体系和组织结构体系分解到各个事业单元,与对应的责任人挂钩。
2、从出发点到终点
因目标不是独立部门可完成的,从任务出发点到终点,通过企业每一环节的优秀业绩,保证整体业绩的最优。因此应根据业务流程图,明确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并对协作部门相互间的配合提出具体要求。
3、对目标责任的一致认可
对工作目标的分解,要组织相关责任人多次研讨,分析可能性,避免执行阻力,直到目标由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达成一致,这时以责任书的方式统一发布,并要明确奖惩条件,由责任书发出者与责任书承担者双方签定责任书的方式确定。
绩效考核的目标责任体系
管理层考核体系
科莱斯平衡记分卡,包括财务、客户与伙伴、组织与流程、成长能力四个维度。管理层考核,一般一年一次,越高层周期越长。考核维度一般有十几项,围绕平衡记分卡进行的。例如财务维度,管理层都要有,并占考核指标一大部分。
但是不同职能部门负责人侧重维度不一样,如销售部门侧重财务,可能财务占40%,而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只占30%。最终考核结果以分数体现,将影响的奖金,甚至职位。
员工考核体系
业绩、行为/态度、能力三方面。对员工的考核,分为业绩、行为/态度和能力三部分。其中员工行为态度和能力指标,与业务指标不一样,前者是定性的,后者是定量的。
例:J企业有21项定性指标,其中行为/态度指标7项,能力指标14项,全公司统一。定性指标的分值等级用“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确定。即通过行为定位等级评价表,定义各种水平具体行为等级及考评标准。0~4分代表“缺乏满足客户的需求的愿望和态度;个人生活的独立性差,思考问题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交谈或办事可能常常表现出不耐烦或急躁,缺少热情”。9~10分代表“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并为客户的利益发展提供建议。把发展客户与给予服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要求自己,并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和行为。
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绩效考核中常见的误区及应对策略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决定着个人的晋升、奖金以及职业发展方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绩效考核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准确性,甚至引发员工的不满和组织的内部矛盾。本文将探讨绩效考核中
常见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以定性评价为主的误区
绩效考核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过于重视定性评价,而忽视了定量指
标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往往过于强调员工的行为表现、态度和沟通能
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偏重主观因素的考核方法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
不客观。而忽视了实际业绩的定量指标,无法真实地衡量员工的工作
表现。
应对策略:
1.建立明确的绩效指标体系,将定量指标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使考
核结果更加客观和有效。定量指标包括销售额、工作数量、工作效率等,而定性评价可以考察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2.制定标准化的评分标准,避免主观评价的干扰。为每个指标设定
具体的评分标准,使评价过程更加公平、明确。
二、过于关注短期目标的误区
在绩效考核中,很多企业往往过于关注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
了员工的长期发展和潜力的评估。这种短期目标的追求容易让员工只
关注眼前的成绩,而不顾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个人的职业规划。
应对策略:
1.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既要考虑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又要兼顾
员工的长远发展。将绩效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给予相应
的权重,使员工在追求短期成绩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个人的职业发展。
2.注重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培养,为员工提供成长机会和晋升通道,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是什么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是什么
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需要认清所存在的误区。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误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绩效考核的误区
1、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然而,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却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2、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现实中不少企业在每年年底进行考核的时候,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审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这样,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发生了脱节现象,就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
3、绩效考核的主观性。健全的人事考评制度就是旨在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评价,判断其潜在发展能力,并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但在实践中,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作者:佚名 2004-2-5 来源:中审网
误区1---像我
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简历睛一亮。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
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因为他像你。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
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里头包括什么呢?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
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
这个误区在面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
绩效管理的误区分析
绩效管理的误区分析
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然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往往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陷入了一些误区,导致绩效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将对绩效管理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误区分析
1.过于强调数字指标: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中过于强调数字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等,而
忽视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员工只关注数字指标,而忽略了其他重要方面,如客户满意度、团队合作等。
2.缺乏沟通与反馈: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缺乏与员工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导致员工对绩
效管理的认识不足,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3.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只关注短期目标,而忽略了长期战略
目标的实现。这种做法容易导致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同时也会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
4.过度依赖绩效考核结果:很多企业过度依赖绩效考核结果来决定员工的晋升、薪酬等,
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员工只关注考核结果,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员工对绩效管
理的参与度不高,同时也缺乏动力去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
二、建议措施
1.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数字指标、行为指
标、目标设定、沟通反馈等方面。同时,还应该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制定符合员工职业发展的绩效指标。
2.加强沟通与反馈:企业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
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还应该注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3.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绩效指标:企业应该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制定
对绩效考评最常见的六种误解
对绩效考评最常见的六种误解
绩效考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
多企业在实施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解,以下是对绩效考
评最常见的六种误解的详细描述:
一、绩效考评过于注重个人表现,而忽略团队协作
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只关注员工各自的表现,而忽略
了团队工作中的协作和合作。这种做法会导致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会带来不良竞争和排斥感。因此,在绩效考评中,应该注重员
工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将团队的表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
二、绩效考评目标制定不合理
企业中许多员工在绩效考评时,能不能获得好的评价往往与目
标制定的合理性直接相关。不少企业在目标制定时,对员工职责和
实际能力不进行科学评估,致使员工无法达成不合理的目标,最终
导致评价不公。因此,企业应该对员工职责和实际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制定合理的目标,以保证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绩效考评结果过于片面
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只注重工作表现中的量化指标,
并忽略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的其他方面,如德行、团队合作等。
这种做法将导致绩效考评结果过于片面,最终无法客观评估员工综
合素质。因此,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应该将员工的工作表现、敬业
精神、诚信等多个方面纳入考评范畴。
四、绩效考评目标不透明
企业在制定绩效考评目标时,没有与员工充分沟通,员工不清
楚自己应该达成哪些指标,所以很容易在工作中偏离目标。为了避
免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在制定目标前,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和
协商,之后让员工清楚知道自己需要达成哪些目标。
五、绩效考评不及时
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往往存在过分延迟考评时间的情况,
员工绩效评估的常见误区与避免策略
员工绩效评估的常见误区与避免策略绩效评估是组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然而,在进行员工绩效评估时,往往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本文将介绍员工绩效评估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避免策略。通过正确认识这些误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企业能够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从而更好地激励员工,促进组织发展。
一、过度关注个人表现而忽略团队合作
在绩效评估过程中,一些企业过度关注员工的个人表现,而忽略了团队合作对绩效的重要影响。这种偏重个人表现的评估方法不利于培养员工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此,企业应该注意在绩效评估中充分考虑员工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并通过设立相应的评估指标来衡量员工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工作表现。此举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还能激励员工更好地与团队合作,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二、过度依赖主观评价而忽视客观数据
主观评价是绩效评估中常见的一种评估方法,该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公正性。过度依赖主观评价容易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和偏见。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客观数据来辅助绩效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与员工工作表现相关的数据,如销售额、工作完成量等,可以客观地评估员工的绩效,并为绩效评估结果提供可靠的
依据。同时,企业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绩效评估软件等,提高评
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缺乏及时反馈和明确目标设定
绩效评估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评价,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指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常常缺乏及时的反馈和明确的目标设定,这
绩效考评常见的六种误解
绩效考评常见的六种误解
临近年末,企业里都开始搞年终绩效考评。可在实际操作中,对绩效考核尚存许多误解,归纳起来,大致有六种。
误解一:绩效考评就是对人进行考核
绩效两字,英文原意是“表现”。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绩效考评,本意应该是对工作表现的考核。这就意味着在考核对象方面打破了传统。
传统的考核是对人的德、能、勤、绩的考核,这是从行政部门的考核中延伸过来的,它实际上考核的是人,而不是人的工作表现。而现代的绩效考评则强调:我们不是考核人。
对一个人来说,组织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作为组织,对一个人进行考核,也并不需要考核他的全部,只需考核这个人与组织目标相关的部分。
过去我们在搞考评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评价,如某人表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按照现在绩效考核的要求来讲,这话几乎等于废话。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的绩效考核只考核他和组织目标相关的部分,至于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那首先要看是否跟组织目标有关系。
误解二:绩效等于业绩
既然绩效考评是对工作表现的考核,有些管理者又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把绩效等同于业绩,把绩效考核简化为对某几个财务指标的考核。
这就错了。对一个员工的绩效考评,并不是简简单单一二个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它应该包括很多内容,至少要有来自客户的指标、来自管理方面的指标、来自学习发展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正确地评价一个人对于组织的贡献和价值。
误解三:考评就是为了发奖金
为什么要考核?这是企业经常会忽略的问题。最多的回答是:“考核是为了年底发奖金嘛!”从国际企业通行的情况来看,绩效考核有两大目的:
绩效考核八大误区
绩效考核八大误区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众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觉得目前企业的绩效管理存在如下八大误区:
1、忽略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管理基础.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想在公司进行绩效管理,我觉得都应该对企业目前所处的行业和现状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这样我们可以明确这个企业是否需要采取绩效管理或者选择绩效管理的方法,比如初创的企业我觉得就不需要采取绩效管理,因为这个时候人数不多;经营业务较单一;组织机构简单,管理层次少;组建团队、建章立制、开拓业务是最主要的,更需要一种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需要绩效管理,但是绩效管理的方法和侧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到了衰退期,绩效管理和初创期一样,又显得不重要了,这个时候企业面临的是企业业务战略的转型和创新.同样,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可以先把企业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做好,同时协助公司的其他部门理顺各类流程和制度,等这些基础管理没有问题了,再开展绩效管理。
2、“性本恶”的人性假设.我见过很多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的时候,喜欢假定所有员工“性本恶”,导致在制定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非常苛刻,有的老板经常说:万一他那样做怎么办?对员工缺少基本的信任.这种文化对员工产生了极大的伤害,特别是和工资挂钩后,处罚力度很大却没有任何奖励,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最终整个企业绩效越来越差,绩效管理完全失败。
3、以考核代替管理。绩效管理或绩效考核,都是以结果作为导向,但是考核仅仅是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管理。很多公司把绩效管理当成灵丹妙药,以为只要有了考核,什么都上去了,凡事都和考核挂钩,比如很多公司在设计考核指标时,非常多,追求“大、而、全”,其实,有些指标是属于日常管理内容的,完全可以通过制度、流程来规范,根本不需要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有多少?又到年末,又准备论功行赏。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乐事,可如果处理不当,一不留神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平添了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心病。本文将一些用人单位年末绩效考核已知的误区找出来并进行归纳,给正实施这一计划的用人单位提个醒,期望劳资双方能在和谐、喜庆的气氛下各有所得,共同迈向新一年。误区一: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员工的绩效,通过绩效考核激励绩优者做出更好的业绩,也促使绩效平平或者较差的员工更加努力,改善自我。但在考核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过分注重评定结果在物质上的体现,忽略了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修正的反馈引导。这种误区导致员工将绩效考核看成是一种惩罚,是公司扣工资的一种手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核操作者本身的水平和认识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目标未被细化或者细化不够。例如,考核表上将目标值设成100分,但对超过目标值没有激励指标;也有的本身目标值已够高所致。但反映在考核表上,目标值的分数仅是60分,这两种设法都会导致员工虽然完成了目标却仍然被扣发
薪金,进而引起员工的不平心理。误区二: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企业在推行绩效考核时,常常会碰见这样一种情景: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就考核事宜进行沟通,在经过百般解释后,部门负责人扔下一句话,这是你们人力资源部的事,我们只是配合你们的工作。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考核中,人力资源部起着组织、策划、管理、指导和监督作用,而各部门管理者则需要主动参加、配合执行。绩效考核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也是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绩效考核的结果影响着被考核者的薪酬与晋升,因此与被考核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绩效考核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关注的事,更是被
考核者关心的事。而不论是哪个部门的被考核者,最了解其表现的人,肯定是该部门的主管。其次,在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对多个不同的指标进行考核,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而这些数值与结果的获得都需要不同部门的大力配合。例如,要考核营销人员的绩效,销售收入及回款的数值就成为直接的评价指标,而这些数值的取得既需要营销部门的如实反馈,也需要财务部门的报表统计。这体现了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对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而这种协
调配合绝非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所能完成误区三:重个人绩效轻组织绩效作为企业来讲,推行绩效考核至少分两个层面。一是组织即各部门的绩效,二是员工个人绩效。组织绩效以企业确定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为主,员工绩效则以岗位说明书中的职责与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主。但实际中,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时常常过于关注员工绩效而忽略了团队绩效和流程绩效。这样的考核强化了员工的本职行为,却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员工的超职责行为,淡化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定时,首先需根据企业自上而下的战略目标分解设定团队目标,然后根据团队目标及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将目标分解至部门、个人,使公司目标层层传递,让每个员工都明确本年度的工作重点,集中精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绩效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团队意识,鼓励团队合作,以提升团队绩效,要鼓励职能部门之间良性竞争,促使部门整体水平改善。员工并不是单一的个人,只需一味追求个人高绩效,他是“组织人”,需要把个人绩效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为组织绩效而努力。误区四:把绩效考核与素质考核混为一谈有些企业把政府机关用来考评干部的“德能勤绩”模式搬到了企业的绩效考评中,
将品德、能力、态度也列入了绩效考评标准表。其实,绩效考评所考评的就是绩效,即员工或团队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行为。而对员工品德、能力、态度的考评则都属于素质考评的范畴,与绩效考评不是一回事。绩效考评主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即与利益分配挂钩;而素质考评则主要与人员的提拔、任用挂钩。严格来说,德、能、勤等素质的考评都属于晋级考评,不属于绩效考评。原因很简
单,晋级考评的目的是评价你是否适合上一级的某个岗位,而绩效考评的目的则是评价你是否适合现在的这个岗位。与绩效考评相比,素质考评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更强,一般的考评者根本不具备这种技能,也不具备公平、公正的心态。如果硬要将素质考评加入到绩效考评中,那么绩效考评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发生变质而简单化为人际关系考评。其结果往往是“溜须拍马者”、“老好人”和“庸人”的考评分数最高。这无疑会引导员工将主要精力由“做事”转到“为人”上,使员工过分重视个人修为和人际关系而不讲实效、不敢创新。对企业来说,这样的绩效考评还不如不做。误区五:一张考核表考核多个岗位实践中,企业的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再到各个岗位,就得到各个岗位的“岗位任务”和“岗位
职责”。如果工作分析已为每个岗位制定了一份工作说明书,那么绩效考评就应该依据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责”这两大项内容,为每个岗位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考评标准表。这就是目前最先进的“一岗一书(工作说明书)一表(绩效考评表)制”。随着企业的不断变化发展,企业的目标和责任在不断地变化,每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也跟着在不断地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对工作说明书作相应的修改,同时,也必须不断地对绩效考评标准表作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我们的绩效考评才能保证企业从上到下的所有结果和行为始终都在支撑企业战略目标。但现实操作中,考核者往往无视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在任务和职责上的巨大差异,一上来就试图用一张考评表来考评多个甚至全部岗位,于是就费尽心机地设计这张考评表。可是做来做去,却总也做不出十全十美的考评表来,往往是顾了这个岗位就顾不了那个岗位。对某一具体的岗位而言就是,有些应该考评的内容没有进行考评,而有些不该考评的内容却进行了考评。为了让这张考评表最终能够考评多个甚至全部岗位,表中考评指标的数目就不得不变得越来越多,内容也不得不变得越来越抽象,最终使这张考评表变成了脱离岗位实际
的空中楼阁。这无疑令绩效考评失去了针对性而流于形式,进而导致员工的行为脱离其岗位具体的任务和职责,只是围绕着同一张考评表上那几个泛泛的指标打转,使得企业战略目标和各项责任的实现失去了最基础的支撑和保障。误区六:重上级考核轻周边考核
目前不少企业在实施绩效考评时,上级考核权重占的比重过大,有些甚至是完完全全的上级考核。其实,不同的考评者对不同的考评指标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指标上级最了解,有的指标下级最清楚,还有的指标则是同级同事最有发言权……对某一具体的考评指标而言,让不了解该指标的考评者也参与对该指标的考评,其考评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不同的考评指标应由不同的考评者来进行考评。那么,如何为每一个考评指标选择最有发言权的考评者呢?其实答案也在岗位工作说明书中。每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关系”都有与该岗位打交道的各个方面的关系主体,包括上级、下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等。每个岗位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其实分别对应着“岗位关系”中的各个方面的关系主体。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关系主体,在“岗位任务”和“岗位职责”中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