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流体力学系列课程建设的实践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
3 工 程 流 体 力 学 教 学 实 验 改革 内容 体力学可安排如下实验 内容 : 通过调压筒改变 静止液体上
方空气压 力, 别在静止液体上方 制造正压和 负压 . 分 测量液体不 同位 置点位置水头和压力水头以验证 流体静力学原理 : 观察一 元稳定流动 时不 同高程 、 管径 时压力水头和速 度水 头 的变化 . 析其 中的能量转 分 换情况 . 进而导 出伯 努利方程 : 观察 层流和湍流现象 并测算l 界 雷诺 l 缶 数: 测定不 同流速的沿程阻力 系数 . 分析影响沿程阻力 系数 的因素 . 并 加深对 自 模化现象的理解 ; 观察边界层分离和卡 门涡街等 流动现象 . 并分析流速对上述现象的影响。除此之外 , 根据具体情况 开设 一些开 放性实验 。 () 2 尽量创造学生的对手机会 . 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验课程 建设上 .可避免使 用一些 自动化程 度较高的实验设 备 。比如 . 在沿程阻力 实验 中测量流量时 , 可优先选用体积法 , 由两名 同学密切配合 , 分别使 用量杯 和秒表测体积流量 。 起初 , 两名同学的配 合并不好 , 随着实验的进行 . 默契逐渐达成 , 形成 了紧张忙碌 的实验场 面。 这样既创造了学 生的动手机会 . 提高 了动手能力 . 还增强了学 生的 团队意识 . 原本等靠要 实验数据 的现象消失 了 试想如果使用 浮子流 量计 , 该实验只需调节 阀门和读数 即可 , 此时该实验动手机会减少 . 读 数时该组 同学各 自为政 . 原先 的默 契配合不复存在 . 实验效果 明显下 降 。此外 , 为了保证 每位同学都有动手机会 , 在进行实验安排 时 . 每套 实验设备安排 1 2 — 名学生为宜 . 多不超过 3 最 人 但 由于实验设备 台 套数不足 .如此安 排必定导致全体 同学完成 同一实 验的周期大 大延 长, 为解决这个 问题 , 可在 实验室建设时安排 同类实验设备集 中存放 , 同时开设多个实验 台 . 但这样 以来 . 存在一个实验教 师同时指导 多组 不 同实验 的情况 . 重了实验教师 的负担 . 加 这可通 过聘请学生实 验助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
在研究背景指出流体力学作为重要的工程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则是分析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教师角色的探索以及课程评估与反馈的讨论,揭示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在对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流体力学、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动机、教师角色、课程评估、反馈、问题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流体力学》课程作为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涉及到了流体的基本性质、流动规律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流体力学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该课程的教学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研究背景进行全面了解。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和教师们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工程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开展《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流体力学》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的明晰和准确性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分析主要在于探讨当前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之处,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局限性。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为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流体力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建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精品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 、 、 建设 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 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 是以就业为导 向的高等教育 ,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 是在优质课程 的基础上 , 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 优
选的教学内容 、 的教学方法、 先进 优秀的教材 、 高水平 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 程 , , 因此 在高职人
例, 增加了二周的大实训环节 , 给予学生充分 的锻炼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指导。实行“ 考鉴合一” 即该门 , 课程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作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 书考核成绩 的一部分 , 在毕业前再通过鉴定站组 织的综合考试即可拿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 职业资格证书》 。这样既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
.
建设流体 力学泵与风机精 品课程的实践 与认识
黄蔚雯, 飙・ 朱
( 安徽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05 ) 30 1
[ 要] 精品课程是学校 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摘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课程是 充分反映 高职教育特 色的 精品课程。本文介绍“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精品课程的定位及精品课程建设过程 , 从教学 内 容的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教材建设、 实训环节的开展等方面详细地
维普资讯
黄蔚雯 。 朱
飙: 建设流体力学泵 与风机精品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在“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教学方 面 累了大量的实践与教学经验。我院的“ 水泵检修 ” “ 、 管阀检修 ”
、
“0 M 机组 的全仿真” 3 W 实训基地, 有专兼职教师 , 进行全省 电力系统水泵运行和水泵检修 的技能培 训 。并且一直承担全省“ 水泵值班员”“ 、水泵检修工”“ 、辅机检修工” 中级工 、 高级工、 的培训与技 技师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教法创新探索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教法创新探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教法创新探索。
通过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教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教法创新方法探索部分,介绍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教法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
结合实际成果,评价了教法创新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总结了教法创新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流体力学、教学、教法创新、探索、案例分析、成果展示、影响评价、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对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是教育界和科研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围绕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教法创新展开探讨,以期为流体力学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该领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发展。
通过教法创新,可以提高学生对流体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流体力学领域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教法创新可以促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及时引入最新的理论和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对流体力学课程进行教法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流体力学作为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等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难以理解和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
二 、课程建设 的具体做 法
1重 新 规 划课 程体 系 .
内
容
对 应 章 节 第
一
构建 了 “ 体力学 ”的课程 体系 ,包括 “ 流 流体力 学基 本 理论 ” 、 “ 流体力学 应用题 解 ”、 “ 流体力学 实验拓 展 ”及 “ 流体力学数值模 拟( 选修) ”等 四部 分内容。后两部分 内容 集 中教学 。四部 分 内容的学 时比例 约为4 :0 1 :0 0 3 :0 3 ,其 中涉及 实际应用 内容 的学 时比例较原来J 1 0 %。 : ] 0  ̄J2
为教学重点 ,重新规划课程体系 ,重新安排实践环 节 ,改进 教
学方法与手段 ;同时加强课程资料建设 ,进行 考试改革 ,应特
别 重 视 教 师 队 伍建 设 。
5 课 程 内容 的模 块 化 处理 .
将本 课程理论 教学 内容划分 为 四个模 块 ,具体划分 情况
如表1 示 。 所 表1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章 节( 孔珑主编 工程流体力学 ( 第二版 ) 》)
沈 阳工 程 学 院应 用 型 本 科 《 程 流 体 力 学》 精 品课 建 设 的 思 路 和 具 体 做 法 , 旨在 通 过 课 程 建 设 推 动 “ 量 工 程 ” 建 设 , 为学 院 工 质
赢 得 学科 发展 的 品 牌优 势 。
关键 词 :应用型本科 ;精 品课建 设;质量工程 ;品牌优势
作者简介 :蛊伟(9 4 ) 男,辽宁沈 阳人 ,沈 阳工程 学院动 力系主任 ,教授 ,主要 研 究方向 :热 能动 力方面的教 学 与研 16 - ,
究 ; 卫运 钢 (9 1 ) 男 ,辽 宁 本 溪人 ,沈 阳 工程 学 院 动 力 系专 业 基 础教 研 室 主 任 ,副 教 授 ,主 要 研 究方 向 :动 力设 备 经 济 性 分 17 - ,
“多相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 . 加 强课 堂教 学 的互动
在很 多专业课 程 的教学 中, 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以教师为 中
心、 以课 堂为 中心 、 以书本为 中心 的传 递一 接 受的教学 方法。
在“ 深 化高等教 育改革 、 走 以提高质 量为核心的 内涵式 发 展 道路 ” 的政策 下, 如何做好 “ 多相流体力学”课程教 学是 目前
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 。
一
教师居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这种 “ 以教师为主 体 ”的传 统授课 形式 , 不利于 学生 主动性 、 创造性 的培养 和发 挥。 在多相流 的教学改革中, 为了改 变传 统的授课方式 , 改变课
程教学上缺乏互动的情形 , 每次课都增加了课 堂分组讨论环节,
密度及颗粒形状 等角度探讨颗粒所受各种力的量级关系及影 响 因数。
3 . 加 强教 学内容 归纳 与总结
授 课为主的教学方 法, 缺少与学生 的互动 , 也与我 国高等教育人
才 培养的目标 相错位。
1 . 教 学内容 的合 理 组 织
多相流体力学 的特点是 知识点 的分 散性 , 但各 个知识 点之 间又有相互 的交 联关 系, 如何将这 些知识 点进行 整合, 使 这些 知识点 成为一个有机 的整体 , 是 教师需要重 点关注 的问题 。比 如气液两相管 内一维 流动过程等章节 中, 内容包括气液 两相流 的参 数概念与计算 、 管 内流型分布及其判断方法、 管 内流动方程 及其 积分、 截面含气率 的计算 以及各种摩擦压 降的计算等知识 点, 其 中流型分布及其判 断方法 、 截 面含气率 和摩擦压 降均有 各种计 算模型和方法 , 且 这些模型和方法均 在不断的完善补充 中。 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些 内容间的关 系及 应用方法 , 在章节内容 开始与讲解结束 复习中, 构建如 图1 所示 的内容框 架图。 通 过这
流体力学课程设计后记
流体力学课程设计后记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流体、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流体流动和压强等基本概念。
在技能目标上,学生应能运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生应能认识流体力学在生活和科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流体力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基本概念、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流动和压强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流体的定义和性质:流体的概念、流体的分类、流体的性质。
2.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力学的守恒定律、流体的连续性方程、流体的动量方程。
3.流体流动:流体的流动类型、流速和流量、流体流动的模拟实验。
4.压强: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压强的测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流体力学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实例,提高学生对流体力学的认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流体流动和压强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流体力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流体力学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流体力学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流体力学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流体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压强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流体力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流体力学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人 的创新 意识 不是 与生 俱来 的, 是必 须通 过教 育培 养和 主观 努力 锻炼开 发出 来的 ,创 造与 灵 感 只能 奠基于 博学 、勤 思与 艰苦 实践 之上 。在 教学 中注 意营 造一 个宽 松、自 由、 活跃 、富 有吸 引 力 的学 术气氛 环境 ,十 分有 利于 学生 创新 意识 的培 养。 教师 一般 都对 本专业 的前 沿动 态和 发展 走 向 有比 较深刻 的了 解, 在讲 授基 本内 容的 同时 ,有 意识 地介 绍本 学科 有待解 决的 问题 ,可 以培 养 学 生的 广泛兴 趣和 求知 欲, 并使 学生 在研 究与 解决 问题 的过 程中 获得 无穷的 乐趣 。我 们在 讲授 流 体 力学 课程时 ,开 展了 “身 边的 流体 力学 ”专 题讨 论, 如大 雁飞 行为 什么会 排成 “人 ”字 形, 微 风 中的 花枝为 什么 垂直 来流 方向 摆动 等问 题, 大大 激发 了学 生的 学习 兴趣, 并将 大雁 飞行 原理 与 舰 艇的 减摇鳍 、船 舵工 作时 产生 自由 涡导 致升 力下 降、 阻力 上升 的现 象联系 起来 ,将 微风 绕流 花 枝 产生 卡门涡 街诱 发振 动与 潜艇 潜望 镜的 横向 摆动 联系 起来 ,等 等, 使抽象 、枯 燥的 流体 力学 理 论 与具 体的海 军武 器装 备紧 密结 合, 开拓 了学 生的 视野 ,激 发了 他们 的好奇 心和 求知 欲, 取得 了 好 的教 学效果 。 (三 )活 跃课 堂教 学气 氛, 鼓励 学生的 创造 性思 维 创 造性思 维的 外在 表现 形式 是灵 活、 多变 、思 路开 阔。 我们 鼓励 学生进 行创 造性 思维 的原 则 是: ( !) 尊重 标新 立异 ; ( ") 尊重 与众不 同的 观点 ; ( #) 证明 其观 点是 有价 值的 ; ( $) 给以 多 方 面 和多 样性机 会。 为了 有效 地培 养和 提高 学生 创造 性思 维的 能力 ,我 们在教 学过 程中 通过 一题 多 解 、一物 多用 等生 动活 泼的 讨论 、练 习, 去开 拓学 生 的 思路 和 视 野, 经 常给 学 生 提出 一 些 问 题, 让他 们从 不同 角度 进行 思考 。教 师作 为培 养学 生创 造 力 的主 导 ,在 教 学 中注 意 培 养独 特 的 风 格, 精 心设 疑而不 落俗 套。 例如 在讲 授伯 努利 方程 的应 用时 ,我 们设 计了 一个疑 题: 仅有 一个 乒乓 球 和 一个 漏斗, 不提 供任 何其 它工 具, 如何 能 使 乒 乓 球 停 留 在 倒 置 的 漏 斗 中 而 不 掉 下 来? 问 题 一 出 ,气 氛顿时 活跃 起来 ,学 生积 极上 台演 示, 当教 师利 用伯 努利 方程 原理进 行解 释时 ,学 生恍 然 大 悟, 原来从 漏斗 咀上 方往 下吹 气竟 然可 以把 球吸 上来 ,这 种现 象与 我们日 常生 活中 的经 验感 受 相 反, 这就给 学生 的思 维过 程产 生了 一个 强烈 刺激 。教 师的 设疑 、释 疑过程 ,实 质上 是一 个不 断 激 发学 生求知 欲、 为学 生的 思维 活动 提供 持续 不断 的动 力源 泉的 过程 ,随着 设疑 质量 的提 高, 刺 激 强度 也随之 加大 ,这 种设 疑、 解疑 的循 环和 深入 ,可 以使 学生 创造 性思维 能力 逐渐 得以 培养 和 加 强。 (四 )摒 弃“ 模块 化” 、 “齐 步走” 的人 才教 育观 ,着 力培 养具 有鲜 明个 性特 点的 创新 人才 我 们在教 学中 ,设 计了 一些 似是 而非 的问 题供 学生 讨论 ,鼓 励学 生怀疑 书本 、否 定权 威。 在 对 学生 的成绩 进行 综合 评定 时, 我们 把学 生是 否独 立思 考、 主动 发言 、积极 讨论 、具 有不 同见 解 作为“ 个性 分” 记录 在 案, 注 重 把 培 养学 生 的 个 性 和 独 创精 神 放 在 重 要 的 位 置, 使 “ 个 性 强 ” 、 “爱 表现” 、 “ 好出 风头” 和 “异想 天开 ”等 现 象不 再 成为 他 们的 缺 点, 彻 底 解脱 他 们 心灵 深 处 的 禁 锢和 枷锁, 让他 们的 创造 潜能 得以 迸发 出来 。 (五 )注 重营 造有 利于 培养 创新 人才的 人文 环境 我 们注重 把构 建求 实、 创新 的学 术风 气放 在重 要位 置。 给学 生讲 述百年 来的 重大 科学 进展 无 不 是冲 破已有 定势 、求 异创 新的 结果 。此 外, 还注 重提 高学 生的 人文 素质, 努力 丰富 学生 的科 学 想象 力。 例如 ,我 们在 讲授 流体 的流 动特 性与 流动 阻力 时, 就 用 《孙 子 兵法 》 (虚 实 篇) 中 的 内 容来 描述 :夫 兵形 像 水, 水 之 形 避 高而 趋 下 ,兵 之 形 避 实 而击 虚 。 水因 地 而 制 流, 兵 因 形 而 制 胜 。故 兵无常 势, 水无 常形 。通 过这 些描 述, 不仅 加深 了学 生对 流体 流动现 象的 认识 ,更 重要 的 是 在潜 移默化 中提 高了 他们 的人 文素 质, 丰富 了他 们的 想象 力。 二 、提高 教学 起点 ,优 化教 学内 容 教 材是学 科专 业知 识与 技能 的体 系, 现有 的一 些教 材特 别是 一些 基础课 程内 容主 要反 映的 是 过 去几 十年甚 至几 百年 前的 认识 水平 ,是 人类 社会 积累 的已 经清 楚的 “定型 ”的 知识 ,以 单向 的 —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流体力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图。
每堂课后还可 以留下 一些思 考题让 学生独 立思考 , 学 使 生在解决 问题 的过程 中进一步理解理论 知识 , 过这种方式 , 通 培养学 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 ( ) 三 现代教学方法与传 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 , 以将流体 力学 中那些很 难 可 用语 言来描述 的物理 图像 用多媒 体展 示 出来 , 并且 通过 多媒 体 可以在规定 的课时 内将大量信 息传 授给学 生 , 由于其 图文 并茂, 且可 以加入动画和声 音 , 以多方面地刺激学生 的感官 可
、
课 程 体 系和 课 程 内容 改革
因此 , 在绪论课 上可以先 给学生介绍流体力 学的发展简史 、 研
究 内容 、 研究方法等 , 使学生对该门课 程有个全面 的了解。在 介绍流体力学 的发展历史的时候 , 以以图片的形式介绍 “ 可 铜
目前我 国流体力学教 材理论 体系 大致是这 样 的: 先讲 静
问题 、 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讲课方法 , 分 我们 以管嘴出流这一
节为例 , 管嘴出流流量计算 公式 的推 导是基 于前面所 学 的能 量方程 , 这部分 内容学 生可 以 自学 完成 。我们 可 以设 置这样 的问题 : 1 管 嘴出流和孔 口出流的区别是什 么?( ) () 2 管嘴 正 常工作应该满足哪两个 条件 。学 生通过 看书 自学 , 可 以解 是 决这两个 问题的 。解决完 这两个 问题 , 教师讲 解 的重 点可 以 放在流速系数和流量 系数 的物理 意义 、 流量公 式应用 的注 意
采用多媒体很难取得好 的教 学效果 , 还需 要采用 板书 等传统
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因为黑板推导理论公式教 师可 以根据 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 设置教学问题 , 还可 以给学生 留有一定 的记笔记和思考的时间。所 以该 门课 授课的时候采 图 2 房间 内的速度分 布图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力学性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本文主要探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问题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应用的实验环节。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
可以通过实验室环境模拟流体运动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的原理和规律。
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如参观水坝、水利工程等实际建筑,让学生亲眼目睹流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流体力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与流体力学相关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问题之三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流体力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点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综合运用。
可以通过解析典型问题、教授解题方法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独立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关键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流体力学综合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本次流体力学综合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加深对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流体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1. 流体力学基本实验(1)流体静力学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验证流体静力学基本公式。
(2)流体运动学实验: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流速和流线,研究流体运动规律。
(3)流体动力学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的阻力,分析流体动力学特性。
2.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1)流体流动可视化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流体流动状态,分析流动特点。
(2)管道流动实验:通过测量管道内流体流动参数,研究管道流动特性。
(3)湍流流动实验:通过测量湍流流动参数,研究湍流流动特性。
三、实训过程1. 流体静力学实验(1)实验原理: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公式,测量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验证公式。
(2)实验步骤:①将实验装置组装好;②将液体注入实验装置;③在不同深度处测量液体压强;④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验证流体静力学基本公式。
2. 流体运动学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流速和流线,研究流体运动规律。
(2)实验步骤:①将实验装置组装好;②将液体注入实验装置;③在不同位置测量流速;④绘制流线。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研究流体运动规律。
3. 流体动力学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的阻力,分析流体动力学特性。
(2)实验步骤:①将实验装置组装好;②将物体放入实验装置;③测量物体在不同流速下的阻力;④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分析流体动力学特性。
4. 流体流动可视化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实验观察流体流动状态,分析流动特点。
(2)实验步骤:①将实验装置组装好;②将液体注入实验装置;③观察流体流动状态;④记录实验现象。
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工程流体力学是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其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实验操作简单枯燥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1. 理论脱离实际传统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往往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际应用。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难以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实验操作简单枯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主要以简单的演示实验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引导和训练。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缺乏,难以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3. 缺乏案例分析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缺乏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难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作用。
三、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加强实践教学为了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来加强实践教学。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观察流体力学现象,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实验室成本,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强化工程案例分析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增加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通过分析真实工程案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工程流体力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的流体力学实验。
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流体力学的原理和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流体力学是机械工程等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研究了流体在运动和静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及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对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高校对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都在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目前关于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流体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说是有所欠缺。
有必要对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旨在通过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提高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效果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瓶颈和挑战,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系统分析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参考。
通过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流体力学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流体力学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水利水电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进行关键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探讨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关键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流体力学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流体力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激发了学 习兴趣。
一
图 1 流 体 微 团速 度 分 析
、
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 式教 学就是让 学生 充分 运用 他们拥 有的知识 和能 力 去正确 比较 、 分析、 综合、 判断、 概括 、 归纳和解决问题 , 探索结
“ 流体力学 ” 课程 是我 国高等 院校 工科各专业 的一 门主干
专业 基础课 。 该课 程是 联系前期 “ 高 等数学 ”、“ 理论力学 ” 等 基础 课程和后续 专业 课程 的桥 梁和纽带, 在学 生能力培养和知 识体 系构建 过程 中起着 “ 承上启下 ”的作用 。 【 1 当前 的 “ 流体力 学 ”主要以经典理 论或 实验内容为主, 教材 中包含 大量 的计算
点的速度 全部 写出, 如图1 所示 。 然后分别用红笔标 出c、 D 点 和 A、 B 两点x 方 向速度 的第三项 , 让 学生观察两者 的差 别, 学生很 快发 现D 点 比C 点、 A 点 比B 点在x 方 向的速 度大 , 这势必产生一 个与垂直 方向的夹角。 接着, 笔者又用蓝色笔标出, c、 B 点和D、 A 两点Y方向速度 的第二项 , 让学 生观察两者 的差 别 , 学生很快
公式及理论 推导,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 一定 的高等 数学知识及 较
高的综合分析和处 理 问题能力 。 但 由于大 多工科 学生数学知识 相对薄 弱, 再加上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较差 , 导致教 师难教、 学
发现B 点比c 点、 A 点 比D 点 在Y方 向的速度大 , 这势必产生一 个 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这样 , 学生很 自然就画出了流体 微团的角变
方 法 的同时 , 还要 教会 学生 多视角 、 多层次 的分析 问题 和解决
流体力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设计及教学应用
流体力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设计及教学应用1. 引言1.1 课程背景流体力学作为工程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主要研究流体的力学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流体力学在机械、航空航天、水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工程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流体力学课程背景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流体力学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和理解工程流体现象的基础。
通过学习流体力学,学生可以掌握流体在各种流动条件下的力学特性,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2. 流体力学的知识和理论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液压传动、空气动力学等。
对于机械、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的学生来说,掌握流体力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3. 通过学习流体力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流体力学的课程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工程学科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流体力学作为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液体和气体的运动以及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流体力学在航空航天、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和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流体力学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工程设计:通过研究流体力学,可以深入了解气体和液体在工程系统中的运动规律,从而优化流体力学作用下的设计方案,提高工程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2. 理解自然现象:流体力学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大气、海洋运动,地球内部熔岩的流动等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3. 应用于新技术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流体力学在微流体、纳米颗粒悬浮物流动等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4. 促进跨学科合作:流体力学是涉及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研究流体力学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学科发展的交叉融合。
深入研究流体力学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工程技术发展、解决现实问题以及推动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能力在课程具体建 设过程 中得 到充分 的发挥 和锻炼 , 业 务能力
和教、 科 研 水平 显 著 提 高 。
置相 应的实验 教学仪器 , 用于开展常规 实验、 综合 性实验 和设
计 性试验 。 根据现场教学的需要, 补充测压仪表 、 保留管路 实验
中图 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1 3 — 0 1 0 5 — 0 2
“ 工程流体力学” 为黑龙 江科技学 院 ( 以下简称 “ 我校”) 机械 、 采矿、 环境 、 安全 、 土 建等专 业重 要 的专业技 术基 础课 程。 由于面 向的专业范围广、 学生 层次多 , 因此要将该课建设 成
( 3 ) 送出去培养 与在职提高相结合, 通过读硕、 读博 , 努力
提高课程组教师的学历水平。 ( 4 ) 鼓 励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学 院及学校举 办的教 师教学
省级 精品课 程 , 对师资 队伍 和教学条 件等 要求高 , 需要改革 的 环节多 , 课程 建设 的难度大 。 我们 在深入解 读省级精 品课程 指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将精品课 程评 审指标体系中所有 二级指标 的主要观测 点概括 为 “ 德”、“ 才 ”、“ 勤”、“ 能”四个方面, 并从这 四个方面
体力学” 纸质及电子资料库。
2 安 验 室建设 将 实验室建设纳入课程建设 规划 。 与课程需要相适应 的实
打造一流 的师 资队伍 。 通过 对课 程组教 师进行优化 组合, 充分
根 据实 际情况 , 我 们将 拓宽知识领 域 、 提 高知 识层 次 ( 重 点是专业理论 知识 、 实践能力、 教学能力 、 教研能力以及 学历 、
浅谈"流体力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科研互动
用的方法进行教学一科研互动。 对于偏重基础理论的内容 , 比如 纳维一斯 托克斯方程 、 欧拉方程 、 湍流 和流动显示 等, 可以结合 流体力学 的学术研 究 向学生讲 述科学研 究 的思路 与方法 , 同时 介绍这些 流体力学 科学 问题 的最新 研究进 展 , 为学生将来从事 科研工作和进 一步深造打下有益 的基础 。 比如湍流 , 这是流体力 学中1 0 0 多年来公认 的难 题 , 但 是近年来关于湍流模 型和标度率 等方面的研究 进展很快 。因此在讲述湍流时, 授课 老师可以—方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战场、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在 煤气化领
2 0 1 2 年8 月2 9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国务委员刘延 东在 出席 “ 科教 结合协 同育人行 动计 划” 启 动仪式 时强调 , 要认 真
域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 殷切希望实验 室全体师生 : “ 攀登科学高峰 , 为振兴 中华作 贡献 ! ” 实验 室建 有多套用于流体力学研究 的实验装 置 , 拥有诸如 激光 多普 勒动态粒子分析仪、 热线风 速仪 、 粒子 图像 测速仪 、 高 速摄像仪 、 马尔文激 光测 粒仪 、 马尔 文雾滴测试 系统和旋转 流变 仪等 一大批先进 的流体测量仪器 , 还拥有F l u e n t 6 . 1 、 P h o e n i e s 3 . 0 等计算 流体力学软件和D E L L 高性 能计算平台。 这些流体力学方 面的软硬件 条件为流体力学 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可供师生参
77
创新十大案例 ” 称号, 已推广应用3 0 余 家企 业, 并成 功出口 到美
国, 产生了较大 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 2 0 1 2 年5 月1 4 日, 中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委员刘延东 , 全国政协 副主席、 科 技部部长 万钢 , 教育部 副部长郝 平在上海 市委副 书记 、 市长 韩正及 上海
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 出来 的情 感 、 学 习策 略 、 合作 精神 等 因素进行 全 面 的
综 合评 价 。
学生 的专 业知 识 , 而在 于提 高学 生 的综 合 素质 l _ 5 ] , 这 就 要 求 教师 要从 知识 传授 型教 学模 式 向研究 型教 学模 式
转变 , 使 学生从 知识 接受 者 变为 知识 的探究 者 , 从传 统
道水 力计算 的内容 , 重在 解决 实 际工 程 问题 ; 适 当扩 展 了后 续 程涉 及 到的基 本知 识 , 如量 级分 析法 、 涡轮 机
从 实践效 果来 看 , 学生 参与课 后 学习 的积极 性很 高 , 虽 然 完成 专题 作业 与论 文 的 水平 参 差 不 齐 , 但 基 本 能够 自主完 成 , 达 到课 外锻 炼 的 目的 。
性 问题 , 锻炼 学生 自主 学 习能 力 ,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力 。
( 3 )教学 内容 由面 向单 学科 向面 向多学科 转 变 。 在这样 的原则 下 , 课 程 教 学 中减 少 了理 想 流 体 的 复杂 理论 知 识 , 增加 了实际黏性流体 的流动、 受 力 分 析 。例如 : 删减 了实际应 用很 少 的漩 涡三 大定 理 、 诱 导 速度 场等 理想 流体 漩 涡理 论 部 分 内容 ; 增 加 了实 际 管
的重 教轻 学 向“ 教 主于学 ” 转 变_ 6 ] 。研究 型 教学模 式 包 括很 多方 面 的 内容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探 索 了包 括 实 施 案 例教 学法 、 推进学 习创新、 改 革 考 核 方 式 在 内 的 多 种
方式 : ( 1 )提倡 基 于工 程实 际 问题 的案 例式 教 学 法 。教 师在 课堂 上根 据教 学 目标 和 内容 的需 要 , 利 用 工 程 案 例 组 织学 生进 行学 习 、 讨论 , 以锻 炼学 生 的分析 、 归纳 、 总结 的能 力 。课程 组精 心设 计 了一些 习题 课与 专题 讨 论 课 来解 决与 课程 基 本 理论 相 关 的实 际 问 题 , 提 升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例 如 在学 习管 道 水 力 计算 时 , 课
高校“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2021年6月·第17期(总第681期)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ND205121)、湖南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Y201946)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一夫(1978-),男,黑龙江绥化人,副教授,从事安全技术工程研究;易灿南(1981-),女,湖南宁乡人,教授,从事安全人因工程研究;胡鸿(1979-),男,湖南邵阳人,教授,从事安全人因工程研究;刘爱群(1965-),女,湖南衡阳人,副教授,从事安全人因工程研究;谢倩楠(1981-),女,辽宁营口人,从事安全人因工程研究。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来,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思想政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流体力学是研究平衡和运动规律的一门课程,在机械、化工、能源、动力、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该课程是力学、机械、土木、安全等众多工科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受众面较广。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流体力学教学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通常,对于一个简单、枯燥的理论知识,如果能将其赋予一定的含义和哲理,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且会欣然接受。
因此,教师讲授流体力学知识时,如果能高校“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张一夫,易灿南,胡鸿,刘爱群,谢倩楠(湖南工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要:结合流体力学课程特点与教学实践,提出构建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内容的相关性原则和思政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从思政内容的契合度、切入方式的合理性、讲授时间的适度性、思政内容的必要性等方面,对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
最后,从教学思政的实践过程中凝练出“适当引入、适时切入、高度契合、正确引导”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相关性原则;切入方式;实践效果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15-03泽》中说道:“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
能源动力类流体力学教学中以产、科、教融合促进学生学科交叉能力的提升
能源动力类流体力学教学中以产、科、教融合促进学生学科交叉能力的提升?发布时间:2021-08-31T02:11:40.3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第13期作者:潘洪刚1,傅玉栋1,崔洁1,高宇1,马珊珊1[导读] 新工科背景下,针对“流体力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流体力学课程的性质、特点,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经历和教学体会,提出基于产、科、教融合模式的以问题促进学生学科交叉能力的提升?杨硕1,?,潘洪刚1,傅玉栋1,崔洁1,高宇1,马珊珊11)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省洁净燃烧发电与供热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沈阳,110136摘要:新工科背景下,针对“流体力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流体力学课程的性质、特点,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经历和教学体会,提出基于产、科、教融合模式的以问题、工程案例和科研课题为导向的课堂创新教学,实现以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为主向教学互动和实践等过程考核为主的转变。
通过多层次的流体力学知识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科交叉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流体力学,产、科、教融合,学科交叉,新工科0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核心的任务便是培养青年人才,而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核心便是课程质量的提升,它又与教学方法的革新密不可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寻求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正是高校教师的担当所在、使命所系。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规律,流体与固壁相互作用力的一门学科。
中国各高校的土木工程、机械、农林、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专业均开设了流体力学这门专业基础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次流体力学系列课程建设的实践摘要: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在流体力学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需要,结合在流体力学系列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提炼了多层次、进阶式的流体力学系列课程的整体化建设思路和特色,总结了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中的经验和作用,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归纳了多层次流体力学系列课程建设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并对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方向和规划。
关键词:多层次;流体力学;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能力;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9-0140-03收稿日期:2019-03-20作者简介:刘全忠(1978-),男(汉族),河南浚县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通讯作者:刘全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在老一辈教师许耀铭、苏尔皇、陈卓如、金朝铭等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团队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黑龙江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形成了多层次的流体力学系列课程。
一、多层次流体力学系列课程的体系特色多层次流体力学系列课程以工程流体力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高等流体力学(哈工大研究生精品课程)、粘性流体力学、多相流体动力学为主,另外建设了气液两相流等专业特色课,流体力学多尺度创新实验课、现代CFD 技术在流体机械中的应用创新研修课、复杂多相流及过程强化技术创新研修课。
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在多层次的流体力学系列课程中,工程流体力学为本科生技术基础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更深层次的流体力学相关课程奠定基础;高等流体力学为研究生公共学位课,进一步深入讲解流体力学理论知识;粘性流体力学、多相流体动力学针对特定流体对象进行深入讲授和分析;流体动力先进测试技术侧重于介绍LDV 、PIV 等先进测试手段在流体力学的应用;针对本科生又开设了现代CFD 技术在流体机械中的应用创新研修课、复杂多相流与过程强化创新研修课、流体力学多尺度创新实验课、气液两相流专业特色课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流体力学发展的前沿领域,掌握先进的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
图2表示流体力学课程系列中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课程设置体现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培养的连贯性,遵循从强化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到基础理论提高、科研能力培养的进阶模式,建立了完整的流体力学课程层次体系,并且在国家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条件支持下,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知识面拓展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培养等途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了完整而精细的培养模式。
二、实践环节对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实践环节在多层次流体力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工信部实验示范教学中心、黑龙江省虚拟刘全忠,王洪杰,宫汝志(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图1多层次流体力学系列课程的组成部分图2多层次流体力学系列课程关系图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教学团队开设了本科生的流体力学基础实验课、流体力学多尺度创新实验课,研究生的先进流体动力学测试技术课程。
针对流体力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将实验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以及前沿性实验。
首先,强化基本实验,加强实验的思考性和启发性,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强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新的实验技术,增加基础实验的新颖性和信息量;对学生进行现代测试方法和现代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流体力学基础实验部分共开设9个实验,包含恩氏粘度计测量液体粘度实验、平面静水总压实验、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动量定理实验、临界雷诺数测定实验、孔口管嘴出流实验、沿程阻力测定实验、局部阻力测定实验、气流边界层综合实验,年均培养学生700多人,年均开设实验2000人次。
其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如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由学生根据问题的性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订实施实验方案的具体步骤。
流体力学多尺度创新实验课面向全校大二及大二以上学生开放选课,实验内容的流体流动尺度从常规尺度、介观尺度到微尺度,流体性质从牛顿流体、粘弹性流体,再到气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并同时为学生创新创业及节能减排大赛提供支持。
另外,还培育前沿性教学实验,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和在实验方面具有潜能和兴趣的学生,讲授并使用先进流体动力学测试技术,包括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DV )以及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 )等,同时已将流动实验尺度从常规尺度拓展到了微尺度。
培养学生应用高新技术和发挥创造性的能力,通过引入新材料、新系统形式、新实验技术,努力将学科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在校企联合方面,教学团队依托企业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示范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立了一整套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和体系,为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研究生实践教育等环节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全国节能减排科技竞赛并获奖。
三、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多层次流体力学课程体系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不仅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主力和后备教学队伍,还要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教学团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来促进课程团队教学能力的提高。
1.努力创造一个民主、严谨、和谐的学术气氛。
教学团队既是教学组又是课题组,成员们经常在一起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点、疑点,对授课方式进行讨论,相互启发,拓宽思路。
2.聘请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上讲台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经常就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向教学组青年教师介绍讲授要点与体会,提供教案讲义。
3.作为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在单位,教学团队参加了有关全国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研讨会、全国力学基地建设成果交流会和其他教指委组织的有关教改会议并做了报告。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团队先后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学和交流,促进了流体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在课程建设期间,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前来进行讲学活动。
团队已经邀请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胡晖Practice of Multi-level Fluid Dynamics Series Course ConstructionLIU Quan-zhong,WANG Hong-jie,GONG Ru-zhi(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specialties in fluid mechanics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luid mechanics course system,this paper refines the idea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and advanced fluid mechanics course series,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role of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ourse construction.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 reform,teaching team building an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achievemen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hod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multi-level fluid mechanics course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and plan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Key words :multi-level;Fluid Mechanic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practical ability;teaching reform教授、东京理科大学川口靖夫教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王归仁教授、挪威科技大学水能实验室主任Nielsen 教授、莫斯科航空学院的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Timouchev 教授等进行学术报告,为科研成果转化教学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
5.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受到了校内外有关单位的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先后有几十人次(如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博士团队、韩国汉阳大学团队)来实验教学中心参观。
四、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推广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兄弟院校及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保证多层次流体力学课程体系持续完善和进步的有利条件,同时教学团队也十分重视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重点教材《工程流体力学》1995年开始,历经三次修订,得到国内知名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已被全国多所高校使用;《高等流体力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目前应用于哈工大校本部及深圳分校的课程教学,并被国内多所高校选为研究生教材。
2.以教学团队教师为主要成员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目前该项赛事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普遍认同的国家级主题竞赛之一,并在全社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