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ww)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2.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掌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 导入(10分钟)以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自然资源是什么?2.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3.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资源?2. 课堂讲解(25分钟)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1.如何保护水资源?2.如何保护土地资源?3.如何保护生物资源?4. 展示与总结(15分钟)请学生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包括:1.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有没有掌握?2.学生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否有清晰的认识?3.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效的自然资源保护措施?教学反思是为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知识摘要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知识结构)钢材 D.蔗糖)鱼 D.金矿3.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 .封山育林, 永不采伐D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5.下图中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①a 村落b 林地c 耕地 ② a 林地b 果园c 耕地③a 耕地b 林地c 村落 ④ a 林地b 村落c 耕地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回答6-8题。

6.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7.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8.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B.是低投入、高产出效益的模式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9. 读右图,与阴影部分含义相符的一项是()A.核能 B.地热能 C.水能 D.风能10.关于自然资源数量有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资源分布规律限制,数量有限B.受空间分布限制,数量有限C.受技术水平限制,数量有限D.受时间分布限制,数量有限二、综合题11.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分析下列问题。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明确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难点:各类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如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5. 总结:强调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掌握合理利用的原则。

2. 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资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2. 合理利用的原则:节约、高效、可持续。

3. 自然资源保护的方法: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践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难点: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节约优先、循环利用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调控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4.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3. 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自然资源的概念;2.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3. 探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实例,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2. 掌握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2. 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合理利用、节约使用、保护生态环境;3.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2. 讲解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环保意识。

第三章: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过度开发、污染、生态破坏;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3.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实例,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自然资源管理与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2. 掌握自然资源政策的内容;3. 培养学生的政策意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案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入:(问题引入)材料:日本东京以南1200千米处有个冲之鸟岛,涨潮时只有两块小礁石露出水面0.45米,岛上既无人烟又无矿产,但日本政府于1987年投资300亿日元,用3年时间抢救加固这个小岛(修建了一个直径为50米的铁质环形防波堤,并用特种防水混凝土填充加固,并在一块岩礁上建了一座7米高的铁塔)。

问题:仅两块床垫大小的礁石,为何引起日本如此大的兴趣呢?【生】略【师】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政府拆巨资加固弹丸小岛,是为了获得对其专属经济区范围内资源勘探、开发等权利。

【师】(看人地关系示意图)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是联系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纽带,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请同学将书本打开到P101,阅读第一部分“自然资源的概述”,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及其分类。

【提问】棉花、原始森林、汽油、闪电、铁矿石、太阳能、焦炭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为什么?【生】自然资源:原始森林、铁矿石、太阳能【师】自然资源的概念应把握其本质特点:⏹第一,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第二,经济属性,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即“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凡是既符合一、又满足二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提问】自然资源的涵义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试举例说明。

【生】略【师】自然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属于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受认知能力和科学水平的制约,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所包括的范围和种类会不断扩大,一些环境要素不断地被纳入资源的范畴,如气象、自然风光、海底锰结核和可燃冰等(图片)。

因此,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突破思路高中学生对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已有初步的认识。

本节介绍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各不相同。

本节可采用“问题探究一同步理解一迁移运用”的思路,先明确自然资源的分类,然后以煤炭为例再扩展迁移到其他自然资源,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利用废旧轮胎发电英国伯明翰一家公司新建了一家工厂,拟用高温分解的办法从废旧汽车轮胎中“炼油”。

据称,从5万吨废旧轮胎中可提炼出2万吨燃料油。

英国苏格兰建成每年可焚烧800万只废旧轮胎的热电厂,向25万个家庭供电。

可燃冰有一种由天然气、甲烷的水溶液凝结成的冰,可作燃料用。

在世界的一些海洋中,由于大量死亡生物遗体沉积到海底,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环境下,经过分解逐渐演化成可燃性气体,并储存在海底裂缝和孔隙中,随着地质历史的变迁,酷寒的气候使这些海洋封冻,成了“万年冰”。

而可燃性气体也冻结在冰里,成为外形与冰酷似的天然气矿层。

“可燃冰”在温度很低时,能老老实实地以冰的状态“冬眠”,当温度升高时,开始融化,变成比原体积大100倍的气体,它不需要转化或分解即可以燃烧。

据勘察研究,“可燃冰”的储量比化石燃料的总和还多。

利用气象因子发电雨滴体积越大,落地速度越快,利用它发电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雨能的介质是水,水的能量比空气约大900倍,在同等条件下,雨能的发电量超过风能。

利用雨能发电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雨滴所产生的力产生电流;二是雨水发电,是先由集流装置将雨水集中,然后再让雨水往下流动发电;三是雨滴和雨水能联合发电。

美国、日本等国正在建设这种大型雨能发电站。

日本科学家还提出以积雪发电的大胆设想,秋田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已获成功。

他们将高山上的雪水引来,冷却产生氟氯苯气体,在其受冷液化时放出很强的能量,从而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严寒与阳光一样,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能源。

在可能情况下充分利用天然低温,这与充分利用太阳能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2)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2)运用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建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及对策;(2)如何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2)学生分享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学生分析案例,提出保护自然资源的建议。

5.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练习题;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案例分析;(3)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与倡议。

2.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自然资源的策略和方法;(3)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I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I

曲线,看看从哪年开始,石油消费量超过生产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用电许多地区出现了电力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

仅①说一说,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各是什么?②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阶段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 强 较强 减弱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气候、水文、地形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降,后天资源的地位上升。

举例 地形平坦、气经大庆、克拉以美国“硅【板书设计】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2、属性3、分类按自然属性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按自我再生性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为例1、前煤炭时期:时间:18世纪中期。

主要能源:木柴,水能。

煤炭利用:初级阶段。

特点:“木柴时代”2、煤炭时期:时间:产业革命至20世纪60年代初。

煤炭利用:规模大。

特点: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形成,进入“煤炭时代”。

意义:对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3、后煤炭时期:时间:20世纪初以来。

特点:石油消费量超过煤炭,石油、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4、能源发展方向:从传统的石化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化利用阶段。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依赖自然: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等对生产的影响大。

2、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储备状况和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因矿产开采形成矿业城市。

3、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影响日趋减弱。

【教学反思】备课资料中国能源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过度依赖石化燃料,对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压力。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利用现状3.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指可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物质、能源和其他自然元素。

根据资源的来源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有生气资源:如森林、动物、昆虫、微生物等;•无生气资源:如岩石、矿物、地下水、土地等;•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等;•水资源:如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大气资源: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 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利用现状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如食物、住房、燃料、交通工具、医药品等。

但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利用过度、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等问题。

3.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矿产资源开采:地表裸露、矿产废料、采矿污染等;•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灌溉、围垦等;•工业生产: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城市建设:土地开垦、水源开采、垃圾处理等;•能源消耗:燃料燃烧、核能辐射等。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可再生能源;•推广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促进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在思政课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现状,更要带领同学们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争取把环保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要善于抓住开展环保行动、支持环保组织、倡导绿色生活这些切入口,动员和引导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行动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责任心。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多媒体教学3.分组讨论和PPT展示4.观察和实验四、教学建议1.每天课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新闻、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环保话题,激发同学的环保意识;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新闻案例和政策文件,激发同学学习自然资源保护的兴趣;3.实践活动:开展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环保清洁行动等实践活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湘教版必修地理Ⅰ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谢海波(315800)【设计思想】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归纳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论,本课程教学采用事例教学法、知识构建法和图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新课学习和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以煤炭资源为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进而能够以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又使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属于历史范畴,表现为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历史阶段)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成为自然资源,对同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深化,其根本原因是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自然资源来自于自然地理环境,而地理Ⅰ第二章到第三章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组成、形成和特征,而地理Ⅱ则主要讲述人类活动的具体表现,所以自然资源和能源成为了联系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纽带,也就造就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建议以本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学生和交流。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一部分自然资源的知识,并且对生产生活中资源的利用过程也不乏感性认识,而作为理性的知识距学生的生活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需师生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挖究学习中理解知识,并转化为能力。

【三维目标】1、通过知识的事例化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4)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4)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三课时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相关的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文材料。

【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首先,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短片。

请大家认真观看。

(播放短片《航拍中国》——阿尔泰山三号坑)导言:从短片中大家了解到:今天我们能够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的原材料都是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中获得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也得益于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们应怎样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今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三课时: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题目)导言: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多媒体展示课标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再次走进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自然资源。

进入课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温故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然资源是怎样分类的?回答(总结):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在短片中观赏到了哪些自然资源?并按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分类。

回答(总结):森林,冰川——可再生资源;稀有金属——非可再生资源总结:可以说可再生资源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我们开发可再生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也会造成资源的紧缺。

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进入课堂探究的第二个环节:知新导言:接下来我们将以石油资源为例,探究自然资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湘教版必修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word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开发方式的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板书】一、自然资源概述(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讲解】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自然性、价值性。

【巩固练习】下列物质与能量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煤炭、焦炭、铁矿石、水能、雷电、自来水、蔬菜【点拨】雷电、台风、地震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们注定就不会成为自然资源呢?【思考】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特征?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巩固练习】(1)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这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属性。

(2)提倡节约和珍惜用水是因为自然资源具有()属性(3)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水,说明了资源的()属性。

(4)对森林主要的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属性。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教材版本】高中«天文»〔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共1课时【教学内容剖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局部,第一局部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引见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第二局部是以煤炭为案例剖析自然资源及其应用;第三局部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这局部外容对先生来说相对较容易,我是这样处置教材内容:教学中仍分三局部,第一局部引见自然资源与分类;第二局部结合动力与资源剖析不同社会形状下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把教材的二三局部综合起来;第三局部把动力独自提出来,剖析动力的状况与动力效果的处置。

由于动力效果比拟普遍,复杂,所以让先生讨论就没有眉目,所以教学时以图为例,教会先生经过识图看法中国动力消费结构与动力效果,给先生一个实在可行的讨论主题。

经过这样处置教材,让先生学会剖析理想效果,构成效果处置的思绪。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所以教学中采用可燃冰为线索,以先生活动设计为主题,培育先生剖析效果的才干,在活动中充沛落实先生的天文中心素养。

【学情剖析】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先生。

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先生基本掌握了自然天文,在第四单元转化人文天文的学习中,难度大大降低,但高中先生不同与初中先生,内敛很多,习气跟着教员学的传统形式,关于自主学习显得不是那么冷静,并且协作与探求交流不太擅长,能够与我们高中教员的教学方式与课堂容量大有关。

把课堂交给先生,让先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员需求转化的教学格式,因此结合相对容易的教学内容,课堂无看法的给先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平台,让先生动起来,本节课就提供先生活动的平台。

而针对高一的先生,教员更应该设计出契合先生需求的活动,让先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兴味中学会。

【天文中心素养培育目的】本课对应的课程规范要求为:〝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消费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活与开展的意义。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2.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1)按属性划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性质划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前煤炭时期(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能源:木柴(在上图中字母A所示能源)、水力等。

2.煤炭时期煤炭工业的建立和以煤(在上图中字母B所示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形成。

3.后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取代煤炭占优势地位(如上图),又叫“石油时代”。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3.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地位迅速上升。

思考1.水、草原、森林等可再生资源永远不会枯竭吗?答案不会。

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相对的。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如果利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其再生的数量或速度,或者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就会出现资源的短缺或枯竭。

2.“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生活在哪一能源时代?此时的主体能源是什么?答案木柴时代。

主体能源是木柴、水力。

探究点一自然资源利用的演变探究活动读“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850年以来木柴消费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在前煤炭时期,由于______________不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少,能源以__________、水力等为主。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农业社会时期________在能源消费中占主要地位,到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______时代。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案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Word版含答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案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际,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以外,还要充分利用配套地图册中的图片配合完成本节的教学。

一、知识拓展主要能源的特点、分布、相关热点归纳。

(1)煤炭:优点是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技术难度不大,运费较低;缺点是发热量不如石油,会产生废气、废渣、粉尘等污染环境。

我国煤炭南方少、北方多,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世界上煤炭储量丰富的地带有亚欧大陆、北美、澳大利亚和南非。

相关热点有煤变油技术;粉煤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构建节约型社会等。

(2)石油:优点是开采运输、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废物排放量少等。

缺点是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

我国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世界石油的主产地有中东、拉美、俄罗斯、亚洲、北美、西欧等。

相关热点有中哈石油管线建设,东海、南海油气开发,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策略等。

(3)水能:优点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综合效益佳。

缺点是分布和利用受地形和气候的制约明显。

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中南、西南、西北;世界上水能丰富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等。

相关热点有三峡工程、其他新建的水电站等。

(4)核能:优点是能量密集、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缺点是核废料不易处理,核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

我国核电站主要有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等;世界核发电量最多的是美国,核能比重最大的是法国。

相关热点是德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和节省成本,计划在今后20年内关闭所有核电站。

(5)太阳能:优点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量巨大;缺点是能量分散,不易利用和储存。

我国太阳能非季风区多于季风区,青藏高原最为丰富,四川盆地较为贫乏。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值得关注的热点。

二、问题拓展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用图表示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呼玛高中王晓梅
一、教学内容整合
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二部分是一煤炭为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于自然资源是属性、特点,因教材理论性和概括性都教强,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老师要结合举实例分析说明。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式很多,指导学生明确按自然属性和再生性质分类即可,并重点剖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关于自然资源极其利用,教材改变了以前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每一种自然资源的状况,而是以煤炭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并能加以区别;了解其基本特点。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以煤炭资源为例,使学生理解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
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获取自然资源的有关知识,并将这
些地理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地理学习过程中;
3、通过对我国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开发方式的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理思维。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三、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数、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及特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