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含解析)
史学研究方法专题训练
史学研究方法专题训练★高考地位近几年高考在试题命制中已经反映出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之一,容不得我们忽视!★专题简案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1)按内容分类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2)按学术价值分类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含义: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②第二手史料含义: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2.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3.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介,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4.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2.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五、历史研究的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一历史解释★高考链接例1.(11年广东)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含解析)
三、史学研究方法例7 (2015·上海高考)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三国志》B.《三国演义》C.《三国》D.《三国英杰传》理论指导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和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例8 (2014·北京高考)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理论指导(1)“史”作为历史材料,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高考热点 高考命题追捧的新史观(共计12页)[ 高考]
专题一学科特色恒热点热点1 高考命题追捧的新史观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观”,实际上是指的“史学范式”,属于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
从多种史学范式设计题目,实质上是引导和促使考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去认识丰富多样的历史现象,破解复杂深邃的历史问题。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
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发展为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近代化)范式等多种史学范式。
史实链接1.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等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奴隶制文明向封建制文明转变。
明清时期在迈向近代文明的门槛时,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大潮。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建立起来。
2.古希腊、罗马文明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世界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从15、16世纪之交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经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建立起来,同时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文明也逐步建立起来。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使资本主义精神文明辉煌灿烂。
4.社会主义文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随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明建立起来,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简论史学研究的方法
简论史学研究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历史考证、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和历史综合等环节。
史学研究的基础是史料搜集。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史学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类史料,包括文字、图片、实物等。
史料的搜集应该全面、系统,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整理是史学研究的第二步。
史料整理主要包括整理、分类、加工和存档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历史研究和利用。
史料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历史研究的结果,因此应该精心细致地进行。
历史考证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历史考证是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比对,查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历史考证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确保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四,历史比较是史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环节。
历史比较是指将不同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和共性,以便于深入理解历史问题。
历史比较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历史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第五,历史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历史分析是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意义。
历史分析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和辨证思维能力,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
历史综合是史学研究的总结性环节。
历史综合是指对历史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形成完整的历史研究结论。
历史综合需要研究者全面考虑历史事件的多方面因素,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和结论。
史学研究的方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历史考证、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和历史综合等环节。
只有正确运用这些方法,研究者才能够深入了解历史问题,揭示历史真相,为历史学研究贡献新的知识和思想。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了解史学研究的方法有所帮助。
【本文总字数:2115字】。
第二篇示例: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史料考证、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史学理论的构建等几个方面。
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如何考证史料的真伪。
辩伪:就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考辨历史文献中的伪书和伪文,以获取真实可靠的史料。
要考辨真伪就一定要有证据,证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书证、物证和理证。
书证,是指各种书籍文献;物证,是指实物或遗迹;理证,是指利用常识和推理证明。
要辨伪必须全面收集各种材料,认真分析,辨定真伪,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用作证据。
例1 (2015·某某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某某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某某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理论指导1.《某某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X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X安作《某某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3.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
比如说遗物、遗迹等。
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例2 (2015·某某高考)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理论指导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
高三历史专题史学研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史研精讲【史学研究部分】一、史料鉴别与运用[理论阐释] (1)我们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
(2)史料的分类:①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②按史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流传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
③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
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点拨运用] (1)注意储备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并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2)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一般有: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考题例析] (2013.浙江高考)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历史学研究方法(历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学研究方法引言概述: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研究历史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获取准确的历史信息并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历史学研究的不同方法,并详细阐述每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文献研究方法1.1原始文献的获取:通过考古发掘、档案馆调查等手段,获取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原始文献资料。
1.2文献的鉴别和整理: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行鉴别真伪、辨别真实性和可信度。
1.3文献的解读和分析:对文献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意义。
1.4文献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文献的比较,找出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二、口述历史研究方法2.1口述资料收集:通过访谈、采访和录音等方式,获取相关历史事件的目击者或当事人的口述资料。
2.2口述资料的审核和整理:对所收集到的口述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和分类,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2.3口述资料的辅助研究:将口述资料与其他文献材料相结合,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三、考古学研究方法3.1考古发掘:通过地表勘探、挖掘和探察等手段,发掘历史遗址和文物,获取相关的考古资料。
3.2考古资料分析:对所获得的考古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鉴别,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演变过程。
3.3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考古学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地质学、物理学等,以获取更全面的历史信息。
四、比较研究方法4.1地域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历史资料、文化遗存和社会发展等,揭示地域间的差异和联系。
4.2时间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等,揭示时间的推移对历史的影响。
4.3社会群体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社会群体的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等,揭示社会群体间的异同。
五、理论分析方法5.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解释。
5.2结构功能主义:运用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研究历史事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3题型1技巧2抓准“题眼”快速推断谨慎选word版本
【课堂新坐标】(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3 题型1 技巧2 抓准“题眼”快速推断谨慎选[解题技巧]新课程下的高考,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
所谓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
第一步,审题干,抓准“题眼”。
首先应弄清题干的主旨,明确关键语句,再分析这个关键语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分析选项,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眼”要求,是否与“题眼”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验证结论。
根据“题眼”与正确选项相互印证,再结合试题和所学知识验证答案。
[高考示例](2016·全国丙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导学号:02792175】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技巧运用]第一步——抓准“题眼”题眼“诗界革命”。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应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
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A项与题眼不符,可排除。
B项: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时间不符,与题眼不符,可排除。
D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诗界革命”出现在甲午战争后,“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与“题眼”不符,可排除。
第三步——验证结论C项: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
【答案】 C[运用演练]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
最新版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配套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三二历史评价方法
二、历史评价方法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物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
1比较法。
历史现象、事件、人物纷繁复杂,千差万别,但大都可以从某个角度归纳。
同类的现象、事件、人物都有一定的关联,可以进行比较评价。
2综合法。
历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
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要求全面具体地分析综合,对重要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他们的全部活动。
3功过法。
历史上有不少重要人物,其活动有的符合国家民族利益,对社会发展、历史前进有重要意义。
有的则违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妨碍甚至阻碍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
例5(2015·北京高考)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
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理论指导所谓历史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的一种综合评定。
历史评价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是真实的,评价应当讲求客观、公正,不含任何主观偏见和感情因素。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历史评价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在同一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现象的评价也存在差异,体现了历史解读的时代性,这种解读使人类逝去的历史不再只是一个沉睡的瑰宝,而成为一个活的灵魂,从中也可窥视还原观点背后的时代背景。
例6(2015·重庆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
汝可勤学习。
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材料二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
方法技巧高三历史考前指导
高考高三历史考前指导一、总体指导1、答卷时间安排:选择题安排25分钟左右,包括仔细填涂答题卡的时间,务必在涂卡时就完成选择题的复查;材料题和问答题都要在草稿纸上列出简要提纲或整理、修改答题思路,在基本成型后再从容答题。
2、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
第一步:审中心词,即“围绕什么问题,答什么”。
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做到“准”和“全”。
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如反向设问、最佳性选择题,材料性选择题。
第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
这一步最为同学们所忽视,但命题人经常在此设置“陷阱”。
第三步审限制词,即“怎样答”。
近几年高考题的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有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角度限制、分值限制等。
这些限制条件,虽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答题思路中,起着路标的作用。
3、修改要慎重!谨记: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麻烦的题,冷静。
把容易题作对,难题就会变容易。
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低中档题能拿满分。
修改、矫正答案应当有90%以上的把握方可进行,因为这时候临近考试结束,考生头脑经过近2个小时紧张的考试,思维可能不很清晰,判断可能失误,因此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易地修改答案。
4、高考失分的主要因素:①审题不清②史实混乱③表述不清(没有做到条理化、段落化、序号化)④字迹潦草⑤超出区域二、题型分析:选择题部分(一)类型1、最佳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切合题意,其他各项看似也对,但因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就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做题中要反复比较后再选择。
2、反向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做题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仔细阅读。
3、演绎推理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推理而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如实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基本原因、直接原因、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等。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史学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DIERBUFEN史学研究方法理论指导一、什么是历史学?1.历史,包含着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二是对过往之事的理解。
即包含两层含义:客观的历史过程和主观的历史认识。
2.历史学又称“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
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
具体讲,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像把它表示出来的一门学问。
“史实”“史识”“史论”是构成历史学的“三要素”。
史实是根据史料复原的事实。
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二、什么是史料?史料是指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残留或保存下来的各种痕迹、实物和文字资料,是指研究或讨论历史时可以作为根据的东西,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史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明确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只有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考证,才能对历史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史料分类按表现形式: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民俗史料。
按学术价值:直接史料、间接史料(或称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1.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纸、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等。
(2)价值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性①文字资料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
②往往受到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发现、探索历史真实。
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
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在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中,史学研究问题往往占据一定的分值,对学生的史学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1.掌握基本史学概念和理论2.了解历史研究方法和途径3.熟悉历史资料的分类和特点4.提高史学研究素养和分析能力5.应对考试策略和技巧1. 掌握基本史学概念和理论要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首先需要掌握基本史学概念和理论。
史学概念和理论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包括历史观念、历史分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阅读历史书籍、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步积累和巩固这些知识。
2. 了解历史研究方法和途径历史研究方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了解和掌握历史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史学研究能力。
常见的历史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档案、古籍等资料,搜集和整理历史信息。
2.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历史遗址、古迹、民间传说等,获取第一手资料。
3.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国家或文化的比较,揭示历史规律。
4.计量研究:运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了解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在解答高考历史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答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熟悉历史资料的分类和特点历史资料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熟悉历史资料的分类和特点是提高史学研究能力的关键。
历史资料可分为:1.原始资料:包括历史文献、档案、古籍、遗址、古迹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二手资料:包括历史书籍、论文、报告等,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论。
3.近人著述:包括历史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了解不同类型资料的特点,有助于在解答高考历史问题时,能够准确地运用相关资料,提高答案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 提高史学研究素养和分析能力史学研究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评价和分析能力。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考前冲刺攻略第2讲高考所涉及的初步的史学研究问题
第2讲 高考所涉及的初步的史学研究问题概念解读:史学研究就是对历史科学的研究。
它有三大要素,即“史实〞“史论〞“史识〞。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确定史实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区分史料的真伪与价值,形成“史论〞离不开历史的评价方法。
当我们做到了以上这些,就容易得出科学的“史识〞了。
1.史学研究方法史学研究的六大基本方法(1)哲学方法: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2)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将政史地综合、文史综合、文理科综合进行分析。
(3)历史比拟法:即将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拟,获取结论。
一般从两个角度即同类不同期的纵向比拟与同期不同类的横向比拟。
(4)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视考古遗物对历史文献材料的佐证;运用“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历史的真实。
(5)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即运用历史开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
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苛求古人〞。
(6)多元史观解读法:即运用多种史观解读一个历史时代或者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实际就是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的方法。
典例1 [2016·北京高考]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海昏侯刘贺(前92~前59年)墓墓葬位置只符合局部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致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 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出土器物 具有汉代特征 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侯臣贺〞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总结专题重点问题讲解课件
(三)口述资料:口头(kǒutóu)讲述并被记录下来 的资料
• 1、种类 神话、传说(chuánshuō)、故事、史诗、俗谚、 ①2经(è、z过ih)局一:ǒ限代n又gl一代遗人训的,传回承忆,录口、述对资料话会录与、本采来访面记貌、有座较大谈差录距等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 五、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介, 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
• 六、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jiǎodù) 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 论)
第十一页,共31页。
★高考(ɡāo
kǎo)链接
• 1(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 分散走向(zǒuxiàng)整体。下列项中,与 “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 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 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 3、史料(shǐliǎo)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xuǎnzé) 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多学科交叉
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
D.③正确,①②错误
第四页,共31页。
•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 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 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
• 可能是
•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史学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尚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基本的研究方法1、考据法,即搜集和考证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2、计量史学,通常通过一些统计的数据进行计量,然后得出一些结论3、口述史学方法,也称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人们口述的历史资料,用来研究历史的新学科。
口述历史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实地调查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4、比较史学,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史学方法,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
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6、跨学科史学方法,跨学科学是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科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学科。
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解决日益复杂的许多重大问题又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不断涌现与传统学科分类迥异的新学科。
拓展阅读: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前言历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历史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因而它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发展的60年历程中,中国史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方法方面,成绩显著,成果独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坦率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是有很多缺憾和失误。
特别是由于种种时代因素的制约,我们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视野和思维空间始终不能充分拓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本来可以取得的更大成绩。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3 诠释两题型,领悟高考规范答题 题型1 技巧3 定时空、
C [解答本题注意定时空、明关键,根据材料中“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 行驳斥”“要求对方也守约”等信息说明随着国门被打开,清政府在与外国的交往中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关系上逐渐近代化,故 C 项正确。]
8.罗斯福曾针对大萧条指出:谨慎地考虑一下我国国民生活未来有可能突发 的不测,我们必须建立起某种手段,为美国人民的未来提供更为有力的经济保障; 谁也不能担保我们的国家不再出现萧条的危险,但我们可以减少这种危险。最能 说明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新政举措是( )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和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的正常信贷活动 B.规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与雇主谈判的权利 C.同农场主签订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农牧产品,屠杀牲畜 D.颁布《社会保障法》,积极扩大联邦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责任
D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为美国人民的未来提供更为有力的经济保障”,颁布 《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能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故 D 项正 确;A、B、C 三项都是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措施,但不能充分保障人民利益, 故排除。]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技巧运用] 第一步 ——定时空、明关键 东汉王充《论衡》表明是汉代,明关键:汉承秦制。“文书”泛指古代的国 家档案文献,“收拾文书”“文书之力”是关键信息。 第二步 ——题干选项对照 A 项,可用题干参照法排除,汉初实行“无为而治”,并不是崇尚儒家政策。
[解题技巧] 第一步 定时空、明关键 1.定时空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 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 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几率。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1.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元明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答案 C解析从宋元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得到强化,到明清时期变得僵化,反映在题干中就是“从尊曹魏为正统到尊蜀汉为正统的变化”,说明社会主流的思想影响到了文学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故C项正确。
2.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这反映出( )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C.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D.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答案 B解析不同历史时代的评价不同说明历史解释有主观性,故A项错误;当时和今天评价不同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故B项正确;两种评价体现不了哪个更准确,故C项错误;两种不同的事物说明不了哪个更客观,故D项错误。
3.(2018·泰兴联考)2004年发掘了隋朝国家粮库“回洛仓”遗址,现已探明翔实仓窑布局,仓窑数量约710座,专家说本次考古发现,直接推翻了古人多本历史文献的记载。
这说明( )A.年代久远使历史事实难以明确B.印证历史的重要方式是专家推论C.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D.历史文献史料的记载没有可信度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掘探明翔实仓窑布局,推翻了历史文献的记述是因为考古发现是原始史料,比历史文献更具说服力,因此材料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C项正确。
4.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
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答案 B解析题干中两种观点虽然不同,但都是依据相关史实得出的结论,所以其结论可以成立,故A项错误;题干中两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行省制度,所以其结论不同,故B项正确;两种观点都是依据相关史实得出的结论,所以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两种观点并不能看出其就是第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史学方法类试题逐渐进入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研究好此类试题对于备战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指阐释】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历史与历史学:⑴历史: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⑵历史学: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
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⑶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
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
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⑷历史学的功能:经世致用,“以史为鉴”,“读史明智”……都在强调着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
2.史料的分类:⑴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⑵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⑶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⑷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另一种分法:⑴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⑵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3.获取史料的途径:⑴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高中历史研究方法
高中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涉及到各个时期的事件、人物、文化等多个方面。
高中历史课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和后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中历史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历史学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言行和事件详情。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要注重对文献的筛选和评估,选择可信度高、来源可靠的文献进行研究。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献解读方法,善于分析文献中的信息,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综合推断。
二、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指研究者亲自到研究对象所在的地方进行观察、调查和记录。
对于研究历史事件或古代文化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来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
例如,我们可以前往历史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交流访谈,并将所得到的信息与文献记载进行对比和验证,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
三、口述历史法口述历史法是一种主要用于研究近现代历史的方法。
通过与亲历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
在进行口述历史研究时,我们需要注意采访技巧,善于引导被采访者回忆过去,并将口述的内容及时记录和整理。
同时,要注意对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将其与其他证据进行对比分析。
四、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一种经济解释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数量方面的结论,并从中推断出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同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合理的解读和推断。
五、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事件的异同,并从中找到一些规律和特点。
在进行比较研究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将其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六、学科交叉法历史研究常常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辅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注意史论结合。
2
重要方法:结构分析和阶级分析。
3其他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学方法、地理学方法、人类学方法、民族学方法、民俗学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
例7 (2015·上海高考)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B.《三国演义》
C.《三国》
D.《三国英杰传》
理论指导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
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和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例8 (2014·北京高考)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理论指导
(1)“史”作为历史材料,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论”是通过对历史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对历史史料的分析、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正确的历史理论直接来源于史料,又指导着对史料的研究。
对史料的研究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历史教学、研究的真正价值。
(2)史论结合不仅仅是撰写历史作品的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认识论问题,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历史阐释方面的最高要求,是历史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
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往往是运用什么理论观点为指导,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转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使史实、史论、史法有机地结合,得出科学的结论。
1.(2015·威海名校调研)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史记》的记载
B.秦简的记载
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
2.(2015·自贡校际交流卷)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经过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等各种历史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又通过复杂的染色体DNA全序检测法,最终得出曹操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
对此你认为复旦大学得出这一研究成果的基本方法最应该是( )
A.充分利用并整理了原始资料
B.注意掌握了唯物史观等史学观点
C.充分利用了最新高科技技术
D.收集、整理、研究材料,得出结论
3.(2015·开封适应练)“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可靠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2015·济宁五校联考)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近日透露,自己即将离开央视,重返传媒大学进行“口述历史”的教学和研究。
“留住过去的声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口述史学正在兴起。
下列主题不适合今天按口述史方法研究的是( )
A.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B.“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众的生活
C.南京大屠杀证据研究
D.二战期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5.(2015·眉山调研)下图为英、德、意三国营盘遗址。
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
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 )
英国营盘德国营盘意大利营盘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6.(2015·孝感联考)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方法(如词汇的运用)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叙述历史的方法之一。
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
据此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
A.英荷战争
B.抗日战争
C.巴黎条约
D.一国两制
答案精析
三、史学研究方法
例7 A [在四个选项中,小说、电视剧、电脑游戏均是艺术加工的作品,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情绪,不是信史,也不是第一手史料,只有作为史书的《三国志》内容的真实性较高,属于一手史料,故选A。
]
例8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明题意,理解各选项。
A项仅仅从《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无法判断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材料不充分。
B项以点代面,论据不充分。
扬州一个城市的人口比重并不能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论据不充分,故D项错误。
C项论据充分,结论合理,故C项正确。
]
针对训练
1.B [秦简是当时人留下的记录,属于第一手资料,应该最可信,故选B。
《史记》和史家的学术观点是后世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研究结果,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A、D项;民间传说可能包含着某些历史事实,也可能与历史无关,排除C项。
]
2.D [据题干材料“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等各种历史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体现了收集、整理材料,“染色体DNA全序检测法”的运用是研究材料,得出“曹操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的结论,A、B、C三项说法都不全面,故选D项。
]
3.D [据题干观点,A、B两项属于史实;C项属于史论,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属于史识,故选D项。
]
4.A [鸦片战争的时间为1840年~1842年,而口述史学兴起在近期,故无法采访到亲身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A项错误,符合题意。
“文化大革命”时期为1966年到1976年,南京大屠杀为1937年,二战为1939年到1945年,都有亲历者生活在现今,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5.D [《辛丑条约》规定:“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
6.B [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笔法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英荷战争”提法客观介绍交战双方,“巴黎条约”介绍了条约签订地点,“一国两制”介绍此项制度的内容,都不包含作者的主观看法,A、C、D三项错误;“抗日战争”这一概念道出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表明了作者的看法立场,故选B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