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日食和月食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特点以及观察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天文学的奥妙。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天文知识有较强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知道它们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2.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日食和月食的模型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呈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现象。
同时,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如使用太阳镜观察日食,用手指观察月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个日食和月食的模型道具,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日食和月食,还有哪些天文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有两个星球与它息息相关,你们能猜得到吗?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运动关系?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它们三者之间发生的奇妙的天文现象。
(二)播放有关日食的录像。
问: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天文现象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三)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交流日食现象: 同学们,关于日食,你知道些什么?看过日食吗?观察日食图片并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
2、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反复播放日食过程录像、引导仔细观察日食发生过程图,从这些特点中你们想到了什么?3、小组汇报整理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挡住它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挡住它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它的物体是运动着的。
(四) 猜测、推理日食成因。
1、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2、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
3、汇报讨论结果。
4、理清条理,抓住关键。
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5、突破重点如果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让我们根据观察到的日食特征来讨论这个问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日食|教科版
课题:
日食
备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 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 食(或月食)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小实心泡沫球,大的空心泡沫球,摄像头,球形大灯,铁架 子 课时准备: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这样一种现象,白昼会在突然之间变成黑夜,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生回答。 师:对了,是日食。关于日食这种大自然的天文奇观,人们既惊奇又恐惧,并由 此引发了无数的神话与传说。谁愿意来分享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谢谢你们的分享,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听故事的时候笑了,你们一定觉得古 人的思想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在自然科学比较成熟的今天,人们大多知道日食 属于正常现象,今天我们就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日食,小小科学家们,你们准 备好了么? 二、展开
2009 年的夏天,咱们江山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到底是什么大事情呢?请跟着老 师一起来看视频,注意: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收集以下重要信息:时间和你所 观察到的现象。 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 1、 猜测
大家觉得是谁挡住了太阳? 挡住太阳的物体有哪些特征呢? 三:实验验证 1、老师:同学们觉得日食产生的原因是月球把太阳遮住了?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自己的猜测呢? 老师:老师只提供这样一个小球?你觉得这个模拟实验应该怎么做呢?
模拟实验(6 分钟) 汇报结果:(6 分钟) 老师:实验时间到,请某某某到老师身边来,其他同学放下笔,看向黑板!通过 模拟实验你知道,日食发生的时候,月球应该在哪个位置? 你能描述月球的位置吗? 2、用摄像头模拟另一个实验 猜测:请你根据看到的现象,猜测一下地球上什么地方的人可以看见日食? 3、展示日食的时间。 四:小结 五:观看月食布置作业(2 分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4)
科学教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日食和月食教学内容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日食”,第二部分是“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已经听说过或观察过的天文现象。
把这两个现象作为学生的学习主题,不仅仅对学生来说有趣、有吸引力,还在于日食和月食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造成的,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
同时,这两个现象都反映了一个事实一宇宙天体是运动着的,这对学生在本单元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是必需的。
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之一。
日食和月食都是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它们同月球和地球的影子有直接的关系。
日食和月球的影子有关,月球影子投落到地球表面,是发生日食的原因。
当月球影子扫过地表某一地方时,因太阳被月球所遮挡,这一地区的人们会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变暗,这就是日食。
日食分为三种,即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而没有环食。
月球不会发生环食,是由于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地球的本影长度远远大于月球本影的长度,也大大超过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在本课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日食发生时,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处于月影中某一地区的人们就会看到太阳变暗,发生日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日食和月食|教科版《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第4课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疑问。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因此重在让学生自行获取证据来解释。
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被挡住时黑影的特点,模拟日、月食实验自己得到证据,进行解释。
利用课,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完善。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
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正确观看日食、月食。
教学准备:全班:日、月食课、录像;分组: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线、胶带。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节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类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对日食和月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知识,对于观察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学生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的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2.演示法:通过图片和实例来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2.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关注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利用日食和月食来探索宇宙的奥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4.日食和月食【教材简析】日食和月食是对学生(人类)有着极大吸引力的两种天文现象。
这两种现象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这两种现象的研究认识能有效地推进学生对于月球公转轨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体系化的地月系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因此,日食和月食的研究在本质上是月球公转运动的继续研究。
日食和月食,也是学生在前一课的研究基础上应该会产生的问题。
因此,本课教学就从月相的变化的学习共识和模拟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关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及值得研究的问题,并继续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解释、回答自己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并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月球运动的轨道模型。
让学生经历一个产生想法、提出问题,再想办法去研究看到的现象、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形成自己解释和认识的这样一个过程,重演一个人类发现、研究、解释日食(和月食)这两种现象的认识过程。
【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还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1.基于已获得的关于月球公转的认识和月球公转的模拟实验,继续通过模拟实验,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发现,月球公转能够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
2.继续通过日食和月食模拟实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自己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和解释的问题。
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3)
教学准备
三球仪、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
出示ppt。播放一段日食视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日食发生的全部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前概念因势利导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学生在教师自制的电子书中浏览,查找相关的资料
利用电子书查阅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资料并进行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
板书设计
《日食和月食》
日食
月食
2
出示ppt。日食出现瞬间的图片为学生认识日食形成的原因埋下伏笔
讨论的问题①太阳被遮挡的局部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的)
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
③太阳被遮挡的局部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
2
日食形成示意图出示ppt。,进一步验证学生的猜想。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月球的影子就会落到地球上处在月球的影子里,处于月影里的人就会看不见或看见部分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点拨、讲解
播放一段视频《日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 |教科版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第4课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疑问。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因此重在让学生自行获取证据来解释。
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被挡住时黑影的特点,模拟日、月食实验自己得到证据,进行解释。
利用课件,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完善。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
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正确观看日食、月食。
教学准备:全班:日、月食课件、录像;分组: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提出探究问题:公元前585年,小亚细亚有两个部落已交战5年之久,仍不肯罢休。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四课。
教材由日食和月食两部分组成。
从教材的内容安排上,日食的内容在2页中占了1页半,是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日食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1.日食的发生,主要通过日食发生过程图和视频,希望学生认识日食发生的特点,为后面的模拟实验做准备。
2.日食成因模拟实验,首先是根据日食发生的特点,作出成因的推测;然后根据推测,设计日食成因模拟实验;最后开展日食成因模拟实验。
3.日食成因,学生在日食成因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完成实验表格,对日食成因作出解释,教师补充视频资料完善学生的认知。
月食的内容教材安排的相对简单,所以我决定利用自己制作的月食4D书,让学生在课后自学并且完成日食和月食的4D书,通过4D 书这样的载体,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手段,也可以成为老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在下节课在进行一个总结反馈,加深学生的科学认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的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建立日食成因模型2.教学难点:利用相关资料(4D课件和视频)及模拟活动,逐步认识天体运动之间的规律。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4D课件、平板、板书、太阳灯2.学生:每组一套自制教具(小圆球、带孔的泡沫板)、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课前观看4D书,加深学生对天体的认识。
师:上课前让我们打开4D书城看看遨游太空的飞船是什么样的(播放彩蛋)小结:利用先进的科技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许多科学奥秘,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一)导入1.这是什么现象?(播放日食的视频)(预设1:月食-理由呢?可以再仔细观察下预设2:日食-你怎么确定的?说得很好)出示板书——日食。
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1)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行的天文现象。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全过程,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科学态度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来认识自然事物的意识。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向他人解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重点: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难点:根根模拟实验现象解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材料准备:每组学生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插塑料棍的橡皮泥小球、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PPT(视频资料4个、图片资料6个、文字资料5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按要求听故事导入新课:听故事的时候请同学样想一想故事中讲的是什么自然现象?针对这种自然现象你想知道什么?(播放故事音像)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上有两个强盛的国家,他们为了争夺土地, 展开激烈的战斗, 战役一个接着一个,就这样一打就是5年。
一天,两军对阵,激烈的厮杀一直持续到太阳偏西。
忽然,士兵们发现,一个黑影闯入圆圆的日面,把太阳一点点吞食,眩目的太阳光盘逐渐减少,大地的亮度慢慢减弱,好像黄昏提前来到。
随即,太阳全被吞没,顿时天昏地暗,仿佛夜幕突然降临,一些亮星在昏暗的天空中闪烁。
士兵们从来没见过这种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停止了厮杀。
过了不久,太阳重新出现,但双方认为这是上天不满两国的战争而发出的警告,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这样化干戈为玉帛了。
2、学生小组讨论后选出本节的探究问题:日食的成因。
(设计意图:讲故事导入新课,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迎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
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观察日食学生猜测1、学生回忆发生在2009年7月22日的日食现象。
2、学生观看日食影像资料,猜测挡住太阳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播放武汉发生日全食的视频,并出示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图片.)3、学生小组讨论挡住太阳的物体的特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4日食和月食7-教科版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能用电筒、桌球、橡皮泥球做日食模拟实验。
能用简单的图示画出日食成因示意图能根据上述实验和发现,推测或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与他人合作。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有意愿和兴趣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宇宙天体带来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通过小组实验学生能正确理解日食、月食的成因;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难点在于用图示的方法自行解释日食成因,同时,运用这一发现迁移认识月食成因也属难点。
教学准备:桌球、电筒、橡皮泥球、棉签棒、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谁知道“天狗食月”的故事?真的是天狗把月亮吃了吗?2.揭示本课主题:日食和月食二.猜想日食的成因1.出示近年来我国境内部分发生日食月食信息,激发学生探知欲望。
2.出示日食全过程图(1)观察全日食发生过程图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试猜是什么物体挡住了太阳?(2)引导学生说出:挡住太阳的天体是月球三.验证猜想,实施实验1.明确日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2.制定实验计划(1)教师提示实验计划制定要点(2)小组自行讨论实验方法并汇报(3)提出实验观察要求(4)小组实施实验(5)小组汇报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及结论,并填写实验报告单3.介绍日食相关资料(1).日食发生的时间(2)日食的种类4.根据学习日食形成原因后试解释月食成因5.观看完整日食和月食成因教学录像4.课堂小结: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四.知识拓展(1)简介其他天文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五.课堂作业根据今天日食实验经验,做月食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板书设计:日食和月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2)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三球仪、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月食)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这叫什么现象?(日食)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课题板书)。
二、三球仪演示日食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来证实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交流: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介绍。
3、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图片展示4、展示日食发生的全图,了解日食的形成是从西边缘开始,从东边缘结束的。
5、日食发生的机率和观察日食的注意事项。
四、月食的成因。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其实这也是一种天文现象(月食)。
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1、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
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2、学生思考推测。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1)
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一、教材(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讨论交流,模拟实验,小组合作,类比推理。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2、学生准备:电灯泡、小皮球、乒乓球等。
三、教学过程上课前,我把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其中一名小组长,负责汇报交流,1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的现象,两名操作员,负责实验。
4人角色轮流担任,这样目的是保证每名学生全程参与探究。
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推理实验,积极探究;巩固应用,再现新知。
(一)、第一环节: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教学准备老师:课件、手电筒12、大小塑料球12、科学记录单12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三人游戏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做一个三人游戏,2个人面朝我,我面朝2个同学,中间的那个人可以移动,但是只能看我的手势,最后那个同学如果看不到我了,就举双手成圈。
如果看到我的左边就举左手,如果看到我的右边就举右手。
这个游戏考验2个方面,一是看中间那个同学能不能看懂第一个人的手势;二是看最后那个同学反应够不够快。
你们看,这个游戏中我们说话是很少的,但动作却很多,我们看哪个小组最有默契。
小组内可以交换着做。
刚才很多小组在游戏中非常默契,而这恰恰是我们科学课所需要的,在等下的课堂中我们也要靠同学们的默契。
好,那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一.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跟(板书)日食有关,大家听说过或看到过日食现象吗?(如果这里学生说出被月球挡住,回复:好的,有待验证!或者说你怎么知道的?)下面我带大家重温一下一个2009年非常重要的天文现象。
(放视频)解说:2009年7月22日。
那是一个炎热的早晨,尽管是暑假,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是六月初一,我起了个大早,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观察日食的眼镜,只等这一个一生难得一见的奇观!过了一会儿,8点过后,太阳突然缺了一角,这就是天文学上所称的“初亏”。
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2)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教学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引导学生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7)
《日食和月食》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科学探究:通过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解能力。
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
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条件一、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自西向东公转同时又自转;条件二、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每月的初一;条件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条件四、在地球上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
这样具备4个条件就会发生——日食教学准备课件1(日食的过程);课件2(日食及月食的成因);三球仪、乒乓球;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直径38厘米的实心圆。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故事一则;2、日食过程图片。
谈话:天文现象中的日食和月食一样,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只能看到这么一次,甚至一次也看不到。
所以,我很愿意了解他们的成因。
(板书:日食和月食)现实生活中你看到过日食现象吗?它是怎样的呢?想看吗?二、推想:日食是怎样形成的?1、借着学生的疑问提出问题: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日食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2、学生讨论推测日食形成的原因3、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猜测的说说,日食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如最容易想到日、月、地三者形成一条直线)4、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引导分析(1)如:学生提出日食形成的条件之一:太阳、月球、地球要形成一条直线。
可放开让学生说一说,并可以出示三球仪让学生实验演示。
(注意教师要补充三球仪的有关知识如;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形状、距离、位置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日食和月食|教科版《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第4课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疑问。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因此重在让学生自行获取证据来解释。
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被挡住时黑影的特点,模拟日、月食实验自己得到证据,进行解释。
利用课件,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完善。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
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正确观看日食、月食。
教学准备:全班:日、月食课件、录像;分组: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线、胶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追求简约的课堂形态;
.关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
.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重视活动后的交流研讨。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
《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在本课之前编排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我们来造环形山》三课,通过对这三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知道了月球的基本概况,如:是地球的卫星、比地球小、不发光、绕着地球公转等等。
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本课的教材编排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以及更好地在本单元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由于日食和月食两种现象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活动。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即只解决“日食”成因的研究,而把“月食”的探究作为延伸活动,期望达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效果。
事实上,如果当学生弄清了日食的成因后,月食的成因也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而关于日食的研究,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较为真实地经历一个比较接近人类认识、探索日食现象的科学探究过程,重演一次前人在认识日食现象中,通过观察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想法、问题,再去研究,最后形成自己认识
的这样一个过程。
本课设计强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学为本,把更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模拟情境,把抽象的研究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观察记录和交流研讨来获得关于“日食”现象更加深刻的认识。
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实际操作中还会出现较多的问题。
【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发现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时,地球上的人会看见太阳被遮住一部分或全部遮住,就是发生了日食。
.通过观察整理、分析推理、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和变化过程,以及研究、发现日食过程中的更多信息。
并能根据实验发现,用模型或图示解释各类日食的成因和更多的现象。
.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胆表达对日食现象的更多看法。
进而产生继续研究关于日食和月食更多现象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月球的公转运动,观察、研究、发现日食的成因和变化过程。
难点:基于模拟实验中日食的现象,推测月球的运动轨迹,理解月球的运行轨道对日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活动
.观察分析:
()出示日食照片:这是什么?有谁在实际生活中见过日食?
()播放视频:观察到日食发生时的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又告诉我们什么?
.聚集问题:月球什么情况下会挡住太阳而发生日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会是日全食,或是日偏食和日环食?
二、探究活动
.建立模型,明确任务
小组活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