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案-新版.pdf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1-变动成本率)(三)保净利点及其计算1.保净利点的涵义保净利点又称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

目标净利润也称税后目标利润(记作TTP),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缴纳所得税后实现的利润目标。

2.保净利点的计算在保利点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可推导出如下保净利点的计算公式:保净利量( x″) =[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率)]/(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净利额( y″) =[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率)]/贡献边际率3.保本点、保利点与保净利点计算公式的比较从有关公式可见,不论是保本分析还是盈利分析,凡计算有关销售量指标时,均以单位贡献边际为分母;凡计算有关销售额指标时,则都用贡献边际率作分母(或可以用单价称以相关销售量),这是它们共性之所在;但这些公式的分子是不同的。

(四)保利成本及其计算1.保利成本的涵义保利成本是指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特定成本应当达到的水平,包括保利单位变动成本和保利固定成本两项指标。

2.保利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保利单位变动成本(记作b'),又称为实现目标利润应达到的单位变动成本。

3.保利固定成本的计算保利固定成本(记作a'),又称为实现目标利润应达到的固定成本。

(五)保利单价及其计算1.保利单价的涵义保利单价(记作p')是指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应当达到的单价,又称为目标单价。

2.保利单价的计算(六)利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利润(P)=(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安全边际销售量=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销售额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教案概述:
本课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组织内部进行管理决策和绩效评估。

教学目标:
1. 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管理会计概述
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第二课:成本与费用分析
1.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2.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3. 成本与费用分析的方法与应用。

第三课:预算与预测
1. 预算的定义与目的;
2. 预算的制定过程;
3. 预测方法与工具。

第四课:绩效评估
1. 绩效评估的概念与目的;
2. 绩效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3. 绩效评估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每节课2学时。

教学评估:
1. 学生小组案例分析报告;
2. 课堂问答与讨论;
3. 期末考试。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Home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
一、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 (一)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它
由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和制造费用。
1. 2. 3.制造费用: (1)间接材料 (2)间接人工 (3)其它制造费用
Home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
(二)非制造成本 非制造成本是指销售与行政管理方面发生的 费用。一般可以细分为行销或销售成本、管理成
-
成本
图 2
4
半 变 动 成 本 性 态
变动成本部分 固定成本部分
0
Home
产量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
3.延期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 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保持固定不变,但若突破该 业务量限度,其超额部分则随业务量的增加按正比 例增长的成本。
成本
图 2
-
5
延 期
变动成本部分




固定成本部分
散布图法的具体步骤是:
1、将各期业务量与相应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 作为点的坐标标注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
2、目测画一条直线,使其尽可能通过或接近 所有坐标点。
Home
•第二节 成本性态分析
3、在纵坐标上读出该直线的截矩值,即固定 成本总额a。
4、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假设其坐标值为(X, Y)。将它们代入下式计算单位变动成本b:


0
产量
Home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
4.曲线式成本。曲线式成本是指在没有业务 量的情况下有一个初始量,当有业务量发生时,成 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成直线关系, 而是成曲线关系。
成本
图 2
6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教案标题:管理会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理解管理会计在组织决策制定和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性。

3. 学习管理会计中使用的常见工具和技术。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

适用对象: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本科)的管理会计课程教案内容:一、导入部分(15分钟)1. 引入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兴趣。

2. 提出以下问题:- 你认为管理会计在组织中的作用是什么?-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什么区别?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强调其在组织决策和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性。

2. 介绍管理会计中常见的工具和技术,如成本-效益分析、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

三、案例分析(45分钟)1. 分发管理会计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进行解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就其优缺点展开讨论。

四、教学活动(30分钟)1. 设计一个小型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会计问题。

2. 提供实际案例或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团队中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

3.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需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

五、总结和评估(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评估学生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小测验或小组展示的形式。

教学资源:1. 管理会计教材和课件。

2. 管理会计案例和实际情景模拟题。

3. 小组分组表格和活动指导。

4. 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解决案例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的小测验和其他评估形式的成绩。

教案扩展:1. 组织实地考察或企业访问,了解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

2. 设计学生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

《管理会计》课程教案

《管理会计》课程教案

《管理会计》课程教案黎明2008-8第一章概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是全书的第一章,由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五节组成。

各节的内容共同构成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对理解和学习管理会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从总体上使学生对管理会计有一个基本的理论认识。

即明确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基本内容;管理会计与相关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人员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及其职业道德。

学习本章时,应要求学生把握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了解管理会计与其他管理工作的区别和联系,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内容,即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第一节和第三节,即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下列符号*表示重点掌握内容,其余内容一般了解。

)一、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2.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3.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二、管理会计的含义1.管理会计的定义*指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2.管理会计的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规划经营目标。

(4).控制经济过程。

(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1)、决策会计(2)、规划控制会计(3)、责任会计三、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注意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假设的区别与联系。

1、会计实体假设2、持续运作假设3、会计分期假设4、多种计量单位假设5、货币的时期价值假设6、成本性态可分假设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变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管理会计学》教案

《管理会计学》教案

《管理会计学》教案第一章管理会计学的概述●教学要求:了解管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原理,掌握管理会计的内容。

能够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现代会计二大体系在经济管理中的不同作用。

●教学内容:一、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是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独立的概念,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1.预测前景、2.参与决策、3.规划目标、4.控制过程、5.考评业绩三、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现代管理会计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三项基本内容。

四、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

2.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极其对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现代电脑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管理理论的促进等是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3.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五、管理会计假设与原则基本假设:管理会计主体;理论行为;合理预期;充分信息。

基本原则:最优化;效益性;相关性;及时性;重要性;灵活性等。

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同属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

同时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基本方法和工具。

3、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进行决策分析和规划控制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划分与分解。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保本点和保利点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如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以及多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管理会计计算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成本控制和利润规划问题,引出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定义: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会计,通过收集、分析和报告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规划控制。

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等。

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

2、成本性态分析成本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点: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

变动成本的特点: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高低点法:选择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单位变动成本,进而确定固定成本。

大学管理会计教案

大学管理会计教案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授课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2.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职能。

3. 熟悉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如成本计算、预算管理、责任会计等。

教学重点:1. 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职能。

3. 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

2. 管理会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 提出问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财务会计,还需要哪些会计工具和方法?二、讲授新课(50分钟)1. 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介绍管理会计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 分析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

2. 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职能- 阐述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如系统性、相关性、实用性、及时性等。

- 分析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成本计算、预算管理、责任会计、决策支持等。

3. 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介绍成本计算方法,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 讲解预算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分析责任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举例说明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成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管理会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2. 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论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和职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管理会计主要方法及其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熟悉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2.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熟悉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30分钟)1.教师介绍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学生听讲并做笔记;3.教师展示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案例。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0分钟)1.教师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学生积极提问和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各种管理会计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40分钟)1.教师介绍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2.学生分组参与案例分析,探讨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3.学生展示分析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六、教学工具:1.投影仪;2.实例案例;3.小组分组。

七、教学评价:1.课堂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2.作业评估:布置管理会计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管理会计的理解程度;3.小结评估:学生在课堂结束时填写反馈表,总结当天的学习收获和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对管理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学生参与积极,能够理解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

但在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 passative,下次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参与度。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职能。

2、帮助学生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基本方法和工具。

3、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管理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决策应用。

2、难点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计算和分析。

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和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成本核算、本量利分析等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一个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案例,引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管理会计概述(约 30 分钟)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目标和职能。

对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3、成本性态分析(约 60 分钟)介绍成本按性态的分类,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讲解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如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成本性态的分析和判断。

4、变动成本法(约 50 分钟)解释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

比较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计算和利润计算上的差异。

分析变动成本法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5、本量利分析(约 90 分钟)讲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公式。

介绍保本点和保利点的计算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如产品品种选择、生产规模确定等。

6、短期经营决策(约 90 分钟)讲解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重点介绍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存货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会计》全套教案

《管理会计》全套教案

《管理会计》全套教案《管理会计》全套教案课程概述《管理会计》是一门面向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和预算规划,具备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2、熟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相互关系,能够进行基本的财务核算和分析。

3、掌握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

4、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能够进行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和分析。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财务会计基础,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原则和会计报表等。

2、管理会计基础,包括成本计算、成本会计和成本分析等。

3、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预算评估等。

4、财务分析,包括财务比率分析、财务趋势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等。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参考资料为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建议学生参考以下资料:1、《管理会计》,作者:某知名教授,出版社:某知名出版社。

2、《财务会计》,作者:某知名教授,出版社:某知名出版社。

3、《成本会计》,作者:某知名教授,出版社:某知名出版社。

4、《预算与管理》,作者:某知名教授,出版社:某知名出版社。

5、《财务分析》,作者:某知名教授,出版社:某知名出版社。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其中,课堂表现和作业可以反映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会计学》教案

《管理会计学》教案

《管理会计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 理解管理会计学的定义、发展和意义;2. 掌握管理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3. 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4. 了解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会计体系,并能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5. 熟悉管理会计的核算和决策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案例;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会计学的概述a. 管理会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管理会计学的特点和意义2. 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a.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b.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与计算c. 制造费用和非制造费用的区别d.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概念与计算3. 管理会计学与财务会计的关系a.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b. 管理会计信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4. 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会计体系a. 制造型组织的管理会计体系b. 非制造型组织的管理会计体系5. 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a. 成本核算方法与过程成本法b. 直接成本法和全成本法的应用6. 管理会计的决策方法a. 盈亏分析法b. 边际成本分析法c. 投资决策中的管理会计方法7. 管理会计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a. 生产成本控制与优化b. 经营绩效评估与改进c. 投资项目评估与决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学的基本内容。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究管理会计案例,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视频展示法:选用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看和分析,加深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小组讨论和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管理会计教学设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学设计(教案)
(1)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m=p—b
(2)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T cm=(p—b)x
2.边际贡献率
如果说边际贡献是以绝对值来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那么边际贡献率则是以相对值来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所谓边际贡献率就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的具体步骤
(1)确定高低点坐标;(2)计算b值;(3)计算a值;(4)建立成本性态模型
★散布图法――散布图法又称布点图法或目测画线法,是指将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数据标注在坐标纸上,通过目测画一条尽可能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线,并据此来推算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
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
完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
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
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
二、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三、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
课后作业
思考题:
1.什么是变动成本法?
2.变动成本法的生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3.变动成本法的有哪些特点?
习题:一、二
参考资料
管理会计案例4、相关教材。
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
第2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课时
2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掌握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并结合实例,明确在成本构成、存货计价以及分期损益计算上存在的差异,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教学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使学生对管理会计有个总括的概念,并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熟悉管理会计的地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会计与管理的关系一、管理的意义和性质1、管理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需要。

2、管理是生产力—生产要素的乘数作用。

3、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一)经验管理阶段(18世纪80年代—19世纪末)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管理目标是维护和扩大资本家的利润。

(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生产规模扩大、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开始分离,管理成为专门的职业。

泰罗(Taylor)和法约尔(Fayol)(三)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今)行为科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数量管理:模型、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系统管理:企业是由人和物组成的完整系统,管理应从整体出发权变管理:不确定因素信息经济学:信息有价值代理理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三、会计与管理的关系会计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活动,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

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规划经营目标4.控制经济过程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三、管理会计的内容: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

四、管理会计的原则:(一) 最优化原则。

(二) 效益性原则,有两层含义:1 是信息质量应有助于管理会计总体目标的实现;2 是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三) 决策有用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使管理会计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

(四) 及时性原则。

(五) 重要性原则。

贯彻重要性原则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决策有用原则性的要求。

(六) 灵活性原则。

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会计主体不同。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管理会计电子教案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功能和目标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管理会计的定义和目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管理会计应用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第二章:成本计算2.1 教学目标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学会计算本量和本利平衡点2.2 教学内容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本量和本利平衡点的计算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互动教学法:学生参与计算练习,加深对成本计算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成本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本计算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第三章:预算编制3.1 教学目标掌握预算编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不同类型的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等)学会制定预算计划并进行预算控制3.2 教学内容预算编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不同类型的预算及其编制过程预算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预算编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预算编制和控制的理解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预算编制和控制的实际案例第四章:成本效益分析4.1 教学目标掌握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成本效益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学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进行决策4.2 教学内容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成本效益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的计算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互动教学法:学生参与计算练习,加深对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解4.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本效益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第五章:标准成本与差异分析5.1 教学目标掌握标准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学会使用差异分析来解决问题5.2 教学内容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应用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标准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互动教学法:学生参与计算练习,加深对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的理解5.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差异分析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第六章:财务报表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财务比率分析来评估企业绩效6.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解读财务比率分析(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解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第七章:风险与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7.1 教学目标理解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概念掌握管理会计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中的应用学会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和应对策略7.2 教学内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对企业的影响管理会计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中的作用风险评估工具和应对策略(如风险价值、敏感性分析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管理方法互动教学法:学生参与风险评估练习,加深对风险管理会计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学生进行风险评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风险管理会计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第八章:绩效评价与管理会计8.1 教学目标掌握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学会设计绩效评价系统和指标8.2 教学内容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应用(如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绩效评价的理解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第九章:管理会计与战略决策9.1 教学目标理解管理会计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掌握战略决策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使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战略决策9.2 教学内容管理会计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战略决策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管理会计工具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如成本结构分析、价值链分析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战略决策管理会计的理解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理会计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第十章: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趋势掌握管理会计的创新工具和方法理解技术进步对管理会计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趋势管理会计的创新工具和方法(如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步对管理会计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创新工具互动教学法:学生参与讨论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目标: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是学习管理会计的基础。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5.作业及思考题:
P43,思考题1、2。
练习题
6.其他
阅读文献
课时计划表
课题
第二章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本量利分析
讲课节数
2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第2周第1节
第2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以及有关因素的变动对本量利分析的影响,运用本量利分析的方法进行经营决策的相关分析。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编制贡献式利润表。
课时计划表
课题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讲课节数
2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节
第1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应在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涵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能力目标:能掌握管理会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一)回归分析法
(二)二次曲线法
三、判断分析法(约10分钟)
1。营销人员意见综合判断法
2。专家小组法
3。德尔菲法
四、市场调查法(约10分钟)
Ⅲ、课堂小结
Ⅳ、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1.教学方法应用:
以案例导入并说明预测分析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师生互动:
通过课堂练习引发学生的兴趣.
I。组织教学
注视全班,清点人数,集中学生注意力。
II.讲授新课
第一步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实例。
第二步:讲授新课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管理会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4.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5.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3.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六、教学资源1.教材:《管理会计》2.参考书:《管理会计基础》、《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等3.课件:PPT、视频等4.实践环节:企业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模拟决策等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课时管理会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讲授、案例分析第二课时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讲授、案例分析第三课时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讲授、案例分析第四课时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讲授、案例分析第五课时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讲授、案例分析第六课时企业实地考察实践第七课时案例分析讨论第八课时模拟决策实践第九课时期末考试考试八、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特点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加强讲解和案例分析;同时,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积极,但对于模拟决策的操作还需加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环节的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2017 学年第 1 学期教案授课科目:管理会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所属系部:经济贸易系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会计授课总学时讲授学时实验/上机学时所用教材教学参考书1.《管理会计》,吴大军、牛彦秀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2.《管理会计》理论实务案例习题,余绪缨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3.《管理会计学》,王福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4.《管理会计》,陈振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考核方式考试管理会计教案课程简介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它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巧妙地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管理会计》课程,要求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企业管理会计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在实践之中。

课程的基本内容《管理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学科,其职能在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主要内容阐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本课程共分十二章。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定义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一)狭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20年代-70年代)狭义的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狭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二)广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义的管理会计,是指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会计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内容的一个范畴。

广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从狭义上定义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学的定义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必须将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对待,因为管理会计属于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的范畴;而管理会计学属于会计学分类的范畴,是有关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形成的理论知识体系。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萌芽阶段)-传统管理会计阶段(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二)经济理论的发展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三)管理会计的形成形成现代管理会计的萌芽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二战以后,生产经营发生了变化:(二)经济理论的迅速发展1、行为科学2、系统理论3、决策理论(三)管理会计的发展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个专门词汇,管理会计正式形成。

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世纪70年代1、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二)经济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点:重视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西蒙1981年,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

第三节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一)会计实体假设又称多重主体假设管理会计主体具有多层次性:整个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二)持续运作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三)会计分期假设灵活分期(四)货币时间价值分期假设货币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五)成本性态可分假设成本按性态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六)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以目标利润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并且能够实现(七)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决策按风险大小的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二、管理会计的对象国内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现金流动论理由:P14(二)价值差量论(三) 资金总运动论(四)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1、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2、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并以价值差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3、从实践角度看,具有复合性的特点。

三、管理会计的目标最终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分目标:1、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四、管理会计的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规划经营目标。

4、控制经济过程。

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五、实现职能应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六、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1、确认2、计量3、归集4、分析5、编报与解释6、传递七、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相关性2、准确性3、一贯性4、客观性5、灵活性6、及时性7、简明性8、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性第四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1、职能不同核算、监督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反映过去规划未来报帐型会计经营管理型会计2、服务对象主要对外服务主要对内服务对外报告会计对内报告会计3、约束条件统一会计制度管理会计理论(主要依据)灵活性较小灵活性较大4、报告期间规定的期间根据需要5、会计主体整个企业整个企业、内部责任单位多层次的6、计算方法一般数学方法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7、信息精确程度力求精确准确,相对精确8、计量尺度货币量度货币量度与非货币量度9、方法程序稳定灵活10、体系完善程度很完善比较完善、不够完整11、观念取向注重结果注重过程、结果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起源相同起源传统会计,同属现代会计2、目标相同获得最大利润,提高经济效益3、基本信息同源相互分享部分信息4、服务对象交叉5、某些概念相同第五节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第二章变动成本法掌握成本性态的概念及成本按性态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历史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含义及二者的比较。

了解成本按经济用途及相关性分类,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及对二者的评价,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多样化第一节成本分类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一)生产成本(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制造费用(二)非生产成本(非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二、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

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一)固定成本(a)1、定义: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2、举例3、特征(1)固定成本总额(a)的不变性(2)单位固定成本(a/x)的反比例变动性4、分类依据:固定性的强弱或支出数额是否能改变或是否受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的影响(1)酌量性固定成本又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任意性固定成本属于”经营方针“成本举例性质:“存在成本”节约途径:降低 a(2)约束性固定成本又称承诺性固定成本成本(称作经营能力成本)定义举例性质:“能量成本”节约途径:提高X5、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定义:不会改变固定成本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相关范围。

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狭义相关范围。

期间范围: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空间范围:某一特定业务量内具有固定性注意:当原有的相关范围被打破,自然就有新的相关范围;原有的固定成本变化了,也自然又有了新的相关范围。

例:(二)变动成本1、定义2、举例3、特征(1)变动成本总额(bx)成正比例变化( 2 ) 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4、分类(1)酌量性变动成本(2)约束性变动成本5、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特定期间,特定业务量范围内(三)混合成本1、定义: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着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2、混合成本数学模型Y= a+bx3、分类(1)半变动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举例数学模型 y = a+bx图示2、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变动成本)特征举例图示半固定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别:相关范围不同3、延伸变动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特征图示(四)相关范围1、定义: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相关范围。

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狭义相关范围。

2、相关范围的意义(1)离开相关范围的约束,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便不存在。

(2)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使各类成本的性态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能转化性。

三、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1、决策相关成本2、决策无关成本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又称成本性态分析混合成本分解的含义和目的含义: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目的:应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本量利分析,实行短期决策、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的操作和落实责任会计奠定基础。

一、历史成本法基本原理:基本做法:(一)高低点法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 y= a+bx做法:1、高低点法计算原理高点的成本性态 y1= a+bx1低点的成本性态 y2= a+bx2b=(y1-y2)/(x1-x2)例:某公司2000年7-12月合同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如下:月份 7 8 9 10 11 12 合计维修工时 4000 4500 3000 5000 4300 4800 25600维修费 2200 2400 2000 2600 2300 2500 14000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高点(5000,2600);低点(3000,2000)单位变动维修费b=(2600-2000)÷(5000-3000)=0.3元/小时固定成本a=y1-bx1=2600-0.3×5000=1100元或a=2000-0.3×3000=1100元代入模型:y=a+bx=1100+0.3x2、高低点法的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容易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