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特点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1)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期,有时往往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2)小学生的观察从含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含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

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含糊不清,特殊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他们的观察才干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

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l)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故意注意正在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这些都是无意注意的范畴。

由于小学生主导活动不断发生变化,从无目的的游戏到有目的、有要求的学习,所以他们的无意注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这一矛盾必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故意注意过渡。

(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注意的集中性即注意指向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

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艰难。

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者活动上。

关于注意保持的时间问题,有些心理学家认为:7~10 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 分钟,10-12 岁儿童约25 分钟,12 岁以上约30 分钟。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

但是,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

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誊写不应同时进行。

惟独当誊写已成为他们较熟练的技巧之后,才有可能同时进行。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一、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儿童观察能力是指儿童对于周围环境和现象的感知、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发展逐渐成熟:儿童的观察能力从出生开始逐渐发展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也逐渐增强。

在幼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和理解事物;到了学龄期,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2. 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儿童的观察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来提高的。

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模仿等方式来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 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发展: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还与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密切相关。

在幼儿期,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较为短暂和不稳定,难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事物;到了学龄期,随着大脑的发育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逐渐提高。

4. 形象思维和符号思维的转变:儿童的观察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形象思维到符号思维的转变。

在幼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和理解事物,对于抽象概念和符号的理解能力较弱;到了学龄期,随着大脑的发育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儿童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和符号思维的能力。

二、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为了促进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材料,如图书、图片、实物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认识和理解事物。

家长可以带着儿童去公园、博物馆等地方,让他们亲自观察和体验。

2.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满足他们对于事物的好奇心。

家长可以与儿童一起探索并寻找答案,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鼓励儿童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和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可以通过玩具拼图、找茬游戏等方式来锻炼儿童的观察力。

4. 提供实践机会:让儿童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小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生认知特点提高小学儿童认知能力是早期开发儿童脑功能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科教兴国的需要。

今天,店铺整理了小学生认知特点,以供考生复习。

小学生认知特点(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异刺激影响时,注意力就会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育的作用下,观察的目的性将不断提高。

(2)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则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则导致观察无宇,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

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只知道“是什么”,缺乏“为什么”的思考,使观察趋于肤浅,难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赋予观察更深刻的意义。

小学生认知特点(二):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学前儿童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总的发展趋势为由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

小学生认知特点(三):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低年级的小学生。

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兴奋抑制的产生比较迅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

随着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增多,学习活动仅靠无意注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迫使小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观察力的3个特点

儿童观察力的3个特点

儿童观察力的3个特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聪明不聪明来概括一个人的智力,而聪明顾名思义是耳聪目明之意,由此看来,聪明首先应当包括以感知为基础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孩子对于世界产生好奇,于是主动地去看、去听、去触摸,由观察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开始思索,从思索中学到知识,再由知识中加深对这个事物的了解就此形成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学习。

因此,观察力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你知道怎么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吗?龅牙兔的专家在此给出专家建议。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1.缺乏稳定性:幼儿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容易受到身边事物的突出外部特征及当时的个性情绪、兴趣所支配,并且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下去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具体的观察目标,任务描述得越具体,孩子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

2.持续时间短: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幼儿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大约能达到12分钟。

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有时不到一两分钟。

建议:家长尽可能选择能引起他们足够兴趣的,或者在某一方面有显著特点的观察对象。

3.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3岁幼儿在观察图形时,其眼球运动的轨迹是杂乱的,4-5岁幼儿的眼动轨迹越来越符合图形的轮廓,也就是说,幼儿在观察物体时尚缺乏系统性;同时,幼儿观察时往往也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缺乏概括性。

建议: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有效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线索,更有效地观察事物。

比如在寻找两幅图画的不同点时,可以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并做适当标记,而不要毫无顺序地胡乱比较。

教家长三个培养宝宝观察力的方法。

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敖汉徐桂华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随年级增高而提高,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出由低到高的不同阶段儿童观察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认识“个别对象”的阶段,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可以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的因果联系;(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

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属于(2)、(3)、(4)阶段。

二、小学生观察品质在逐渐发展1.观察的目的性初入学的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在观察活动中往往受刺激物的声音、形态、颜色等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中高年级小学生有所改善,但提高不多。

2.观察的精确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水平很低,他们观察事物不细心、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不能表述细节。

中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

高年级小学生的观察略优于中年级小学生。

3.观察的顺序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凌乱,不系统,没头没尾,看到哪里算哪里。

4.观察的深刻性低年级小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上作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

中年级小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有较大的提高。

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高年级小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更有显著发展,表现为观察力中的分辨力、判断力和系统化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因此,了解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特征和培养策略非常重要。

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儿童的观察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在婴儿期,儿童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对物体的视觉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在幼儿期,儿童的观察能力开始涉及到对物体的空间感知和记忆能力;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观察能力开始涉及到对事物的细节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观察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更倾向于对事物的细节和结构进行观察,而女性更倾向于对情感和社会因素进行观察。

3. 个体差异:儿童的观察能力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如智力
水平、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

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良好的观察环境: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材料,如
图书、图片、实物等,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自由的观察环境,让儿童能够自由地观察和探索。

2. 培养观察兴趣: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激发儿童对观察的
兴趣和好奇心,让儿童能够主动地观察和思考。

3. 教授观察方法:教给儿童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如比较、分类、推理等,让儿童能够有系统地观察事物。

4. 培养观察毅力:鼓励儿童在观察过程中持之以恒,不怕失败,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观察态度。

总之,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耐心和指导。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 儿童的观察力呀,那可是超级敏锐的呢!就像小侦探一样,一点点小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比如说,他们能一下子就发现家里的玩具被挪动了一点点位置。

2. 儿童观察事物可不会循规蹈矩哦!他们的视角独特极了,就好比能从一个奇怪的角度发现猫咪在偷偷藏东西呢。

3. 小朋友们对颜色的观察力那是杠杠的呀!能精确地指出红色和粉色的不同,这难道不厉害吗?
4. 儿童在观察人的表情方面可是很在行的哟!看到大人脸上的一丝不高兴,他们马上就能感受到呢,就像能读懂大人的心思一样。

5. 孩子们对于新奇事物的观察力简直惊人呀!去动物园第一次看到长颈鹿,他们能叽叽喳喳说出好多关于它的特点,多神奇呀!
6. 儿童观察力发展可快了呢!昨天还不太分得清的形状,今天就说得头头是道了,这不就像小树苗突然长高了一大截嘛。

7. 小朋友对于喜欢的东西的观察那叫一个仔细哟!自己最爱的布娃娃身上有个小线头都能发现呢。

8. 儿童的观察力有时候真能让大人都自叹不如呢!他们能注意到天上云朵形状的变化,还能兴奋地跟你讲,多有意思呀!
总之,儿童的观察力有着让人惊叹不已的特点,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强大武器呢。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转睛”、“呆视”等。
• 2.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 接耳。
•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
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几种状态[了解]
•1.真正的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积极的 智力活动,集中注意力的面部表情。
•2.表面上的不注意:外表上不注意,实际隐藏着深 刻的、稳定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 1.定义: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 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2.引起和保持条件 •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 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 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 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 深入地进行下去。
•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 培养。
(二)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
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 知觉的选择性。
• 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
• 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 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 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意后注意[了解]
• △定义: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 △产生条件: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 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达到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 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后者指小学儿 童注意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在 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 特点。[熟背]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与培养什么是观察? 观察不是随意看看,它是运用人的各种感官,有意识、有目的、比较持久的去感知客观事物,认识客观事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变化。

观察是儿童学习各门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儿童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认识过程各个环节的活动。

如果观察力差,获得的印象模糊不清,记忆的效果也差; 由于观察不清,头脑中得到的各种形象不清晰、不完整,就缺少加工组合成新形象的素材,影响想象力的发展。

可见,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对于发展智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一)观察由整体向比较分析过渡。

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往往只是笼统的、不精确的去观察事物的整体,而不去注意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各部分不会进行比较精细的分析,在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汉字时,只把汉字当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去认识,记住了轮廓,而忽视了形近字之间的差异,如"大"和"太","刀"和"力"等很容易混淆。

这种"粗心大意",是低年级儿童观察的共同特点。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训练的加强,儿童在观察时就逐步学会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像识字时,他们会辨认是合体字还是独体字,是什么偏旁、部首,笔画构成特点怎样等等,去解剖字的结构,而不再"囫囵吞枣"地去识字。

当然,他们有时又会只抓住个别细节,而忽视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做进一步引导。

(二)观察的有意性、目的性有所发展。

观察的目的性、有意性,是小学儿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品质。

初入学儿童的观察往往是无意的,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强化和知识经验的增加,观察的选择性逐步提高,有意性、目的性也就逐步发展了。

这时,他们能够日益按照老师的要求,从感知对象中区分出基本需要观察的东西,观察的持续性也由短暂向持久过渡并继续发展。

简述儿童观察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儿童观察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儿童观察力发展的主要特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开始,通过观察和感知周围环境来获取信息、认识事物和理解世界的过程。

观察力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本文将简要介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首先,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在婴幼儿时期,儿童对外界信息的观察主要集中在身体感觉上,如光线、声音、味道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注重对物体的观察,逐渐形成对物体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

同时,儿童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情,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经验。

因此,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观察和体验,儿童的观察能力会逐步提高。

其次,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是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

注意力是儿童观察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注意力水平,儿童才能主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感兴趣的事物上,并进行有效的观察。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力的稳定性和集中程度逐渐提高,从最初的短暂注意到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注意力,从关注某个特定对象到能够同时观察多个对象,都是观察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最后,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是通过自我探索和与他人的互动相结合的。

儿童借助自己的感官器官和运动能力主动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物体,通过触摸、摸索、观察来获取信息。

同时,与他人的互动也是儿童观察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观察,儿童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儿童观察力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逐渐积累、与注意力密切相关以及自我探索与互动相结合。

了解这些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儿童的观察力发展,也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描述儿童观察力发展的主要特点:引言部分首先对本篇文章的概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儿童观察力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儿童的意义和启示。

儿童观察力的3个特点

儿童观察力的3个特点

3.家事学习法:做家事也能够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二三岁的小朋友,已经可以开始分摊一些简单的家务了。首先,把洗净晒干的衣物通通收进屋子里,然后请孩子帮你一起做分类的工作,哪些是爸爸的?哪些是妈妈的?哪些又是自己的?别小看这些分类的工作,让孩子从小参与一些这样的分类游戏,他们的观察力、秩序感等都能在无形中得到行之有效的培养。
TIPS:去菜市场或超市的时候别忘了带上宝宝,你可以预先和他商量你们要买哪些蔬菜,然后引导宝宝依据他平时的观察和记忆说出这些蔬菜的特征,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有说错的地方,妈妈可以先不断然否定,只是表示怀疑,进而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样也就使宝宝之后的观察更有目的性了;选购蔬菜的时候,妈妈别忘记提示宝宝对刚才说错的地方进行特别关注;回家后,再引导宝宝对蔬菜进行分类,可以按照颜色,也可以按照形状,这样就同时锻炼了宝宝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TIPS:用游戏来训练宝宝的观察力的要点在于让孩子有目的地观察事物。孩子在观察中往往目的不明确,喜欢凭自己的兴趣,只关心自己好奇的那一部分。家长要做的是要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去观察,观察之前告诉他们观察的任务,点明那些他们不容易注意的地方,这样效果会更好。如果要求孩子看图说话,简单地看一下,孩子是说不出什么所以然的。正确的方法是一边让孩子观察图中的内容,一边指点讲解: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是什么时间?人物在干什么?人物的神态表情怎样?人物间的关系等。在这样的指导下孩子得到了观察的训练,渐渐掌握了观察的要素。在以后的观察中他们也会向自己提出以上的问题,并以这些要求为目的,进行主动而有目的的观察。他的观察能力也就得到发展了。
建议: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有效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线索,更有效地观察事物。比如在寻找两幅图画的不同点时,可以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并做适当标记,而不要毫无顺序地胡乱比较。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在准确教育的影响下,学前晚期儿童已经具有观察力的初步表现。

但是,他们的观察目的往往是不自觉的,还不会自己独立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他们的观察通常是无计划的,很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观察的持续时间也不长。

初入学儿童一般也具有上述这些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持续向儿童提出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要求,促使儿童的观察力逐步地发展起来。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具有以下—·些特点:1、观察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低年级儿童不会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观察周围相关事物的任务,他们往往是东张西望,而刁工会有目的地去察看,往往是随随便便地听,而不会有目的地倾听。

低年级儿童的观察很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或儿童自己的情绪兴趣的影响,使观察离开观察的目的。

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察老师的板书、挂图、实物或标本时,常常离开老师提出的观察要求,把注意溜到与观察要求不相干的方面去。

观察时,他们往往想尽快地把某一对象“猜中”,而不是努力地先把对象仔细看几眼。

但是,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儿童不能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必须学会摆脱那些不相干的事物,使自己的知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将观察保持在观察对象上。

通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准确指导下,儿童观察的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步发展起来,中、高年级小学生已能长时间地、对事物实行有意识、有目的观察。

例如有些高年级儿童为了学习制作航空模型,能对别人的制作过程实行长时间的观察。

2、观察的计划性、精确性的发展。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低年级儿童的知觉和观察计划性差,经常需要教师的提醒。

他们的知觉笼统、欠精确。

例如,没有经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经常把6和9、5和2、b和d、p和q混淆起来。

把“初’’写成“初”,把“低”写成“低”,把“笛”写成“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着儿童分析综合水平的发展,儿童观察的计划性和精确性逐步发展起来。

中、高年级小学生已能有计划地对挂图和模型实行观察,观察也相当精确。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

简述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和培养策略一、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特征观察能力是指儿童对周围环境和事物进行感知、认知和理解的能力。

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 阶段性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和提升。

在早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经验来认知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和抽象概念的理解。

2. 逐步建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

儿童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和知识,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方式。

从最初的简单观察到逐渐形成系统化的观察能力,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3. 多元化表现:儿童的观察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现。

早期的观察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和运动反应,随着发展,儿童逐渐能够进行思维活动和抽象推理,表现为观察、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儿童的观察能力发展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和良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

二、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为了促进儿童观察能力的全面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对象和情境,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事物和环境。

可以带他们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经验。

2. 培养观察能力的习惯:鼓励儿童养成观察能力的习惯,比如经常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

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4. 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如图书、玩具、游戏等,以激发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这些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和问题,让儿童主动参与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浅论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及其能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及其能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及其能力的培养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观察力是指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窗,敞开这扇门窗,让外界信息大量地涌现出来,智力活动就有了源泉和开端。

观察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开端,发展思维的基础,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

就是学习书本知识, 也必须以观察为基础。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俐略19岁时,就是从观察教堂里的铜吊灯的摆动开始,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

科学家研究科学,作家写作,画家画画,工人做工,农民种田,那一样工作能离开观察呢?所以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对他的学生说:〃应该先学会观察。

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并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所以就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及其能力的培养浅谈一点自己的粗略认识。

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活动和班团队活动及其它各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小学生的观察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观察的目的性、有意识性逐步提高。

一般来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仍然具有学前幼儿的观察特点,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识性较差,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兴趣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如他们做作业时,该把观察力集中在题目上,但不少孩子却容易被课本中的鲜艳插图或周围的无关事物所吸引,从而转移了观察的视线,到了中、高年级,有良好的习惯,学生可以把观察力集中到该完成的作业上或学习上去,几乎不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

但是,就整个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观察力的发展,以及观察指向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兴趣的影响。

一般小学生更乐于观察动态的事物,不大乐意观察静态的事物,如,我教学《林海》这一课,运用看书上图来分析讲解的方法,却没有比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运用了活动幻灯片分析讲解的效果好。

由于采用电教媒体就能使所讲解的事物,观察的事物更为形象具体,使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就更具目的性和意识性。

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

(三)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2.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 ※3.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 ※4.观察时要运用言语 (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具体指导方法:
1.利用图片、模型、实物、幻灯等进行直观教学, 给学生观察的机会。
Hale Waihona Puke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在指导学生学写观察日记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的:秋天来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学校里哪一棵树 首先落叶恰好掉在你的脚下?它是什么颜色的?又是什 么样子的?……
(二)明确目的,指点方法 儿童不善于按规定要求进行自觉的 、有目的的观察, 在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下,观察就会离开既定的对象。 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在训练观察时要加强目的导向,以 提高儿童的观察的有意性。儿童一旦明确了观察的目的 和具体要求,就能大大提高观察效果。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一)目的性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是很少带有 目的性,往往的是出于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观察。 (二)顺序性 小学生在低年级时,观察事物比较随意、零乱,没 有明确的顺序,往往是观察到哪里就是哪里。 (三)精确性 低年级的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水平很低,他们很难把 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在这方面能力比较弱。 (四)深刻性 低年级小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有较深刻地认识, 即深刻性不足。
2.课外,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物 模型、图形。 3.我们还根据农村不同季节的特点,搞一些有意 义的校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 4.还注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学生家长给 学生观察的机会。
(三)创设情境,引导实践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观察情境,提供实践机会, 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习观察。

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 哎呀,观察力发展那可真是有趣得很呢!就像小娃娃的时候,对啥都稀奇得很,一点点小动静就能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力,你看那小宝贝看到一只蝴蝶飞过都会兴奋老半天呢!这就是最初级又纯真的观察力呀。

2. 等长大一点了,可就不一样咯!孩子们开始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啦,比如为啥妈妈今天看起来不太高兴呀。

这就好像是在拼图,一点点拼凑出对世界和他人的认知,就像小明看到爸爸皱着眉头,就猜到爸爸可能工作遇到烦心事啦。

3. 再后来呀,青少年时期的观察力发展得更深入啦!他们能从一些细节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好比说从朋友的一个眼神里就能察觉到朋友的心情,这不就和侦探一样嘛。

就像小红通过同学的细微表情,就知道同学其实不太喜欢正在讲的这个话题。

4. 到了成年,那观察力可就更厉害了!可以从职场中各种微妙的氛围里察觉出不对劲,这简直就是神奇的技能呀!比如小李能从同事们的交谈中感觉出有项目要变动。

5. 观察力还具有持续性呢,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啊。

就像我们一直锻炼的肌肉一样,越用越厉害,从未停止过进步。

就像王叔叔经历了很多事情后,看人的眼光更加精准了。

6. 而且观察力发展也很有针对性哟!每个人感兴趣的点不一样,观察的方向也就不同啦。

像热爱艺术的小张,对色彩和构图的观察就格外敏锐。

7. 最后啊,我想说,观察力的发展真的太重要啦!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与人相处呀!没有好的观察力,那很多美好和重要的东西不都错过了嘛!。

《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特点

《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特点

⼩学⼉童观察⼒的发展⽔平随年级增⾼⽽提⾼,具体表现在两⼤⽅⾯。

1.⼩学⼉童观察能⼒的发展我国学者对幼⼉园到⼩学⾼年级⼉童观察图画能⼒发展的研究,发现有下列四个阶段: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童只看到个别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个⽅⾯;②认识“空间联系”阶段,⼉童可以看到各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③认识“因果联系”阶段,⼉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④认识“对象总体”阶段,⼉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

⼩学⼉童分属于②、③、④阶段。

其中⼩学低年级⼉童⼤部分属于认识“空间联系”和“因果联系”阶段;⼩学中年级⼉童⼤部分属于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学⾼年级⼉童⼤部分属于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2.⼩学⼉童观察品质的发展与特点(1)观察的⽬的性。

初⼊学的⼉童,观察的⽬的性较低。

他们⼀般还不会独⽴地给⾃⼰提出观察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扰,集中注意观察的⽬的。

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兴趣、爱好所决定。

因此,⼩学⼀年级⼉童观察的时间短,错误较多。

三、五年级⼉童有所改善,但提⾼不多。

(2)观察的精确性。

低年级⼩学⽣观察事物极不细⼼、全⾯,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等个别属性。

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不能表述。

例如,在刚学写字时,常常不是多⼀点就是少⼀横,“⼰”和“已”、“析”和“折”等形近字常混淆。

三年级学⽣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

五年级学⽣只是略优于三年级学⽣。

(3)观察的顺序性。

低年级学⽣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常常东看⼀下西看⼀下,看到哪⾥算哪⾥。

中、⾼年级学⽣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发展,⼀般能做系统观察,⽽且在表述观察的情况前,往往能先想⼀下再做表述,即把观察到的点滴材料进⾏加⼯,使观察内容更加系统化。

(4)观察的深刻性。

低年级学⽣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的、明显的、⽆意义的特征,⽽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

《心理学教程》期考试题

《心理学教程》期考试题

《心理学教程》期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注意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动作、无关动作的停止、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2、知觉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等四方面特性。

3、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把想象分为、。

4、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为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5、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把情感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6、儿童思维的概括水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7、品德心理结构由、、、。

8、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具有由他律到自律、、三方面的规律。

9、小学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由、理解向、的理解过渡。

10、小学儿童品德教育中常用的几种心理学方法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

( C )A、概括性B、灵活性C、间接性D、直觉性2、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的思维过程是。

()A、抽象B、概括C、具体化D、综合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出、想不出的问题叫遗忘。

()A、暂时B、永久C、一般D、特殊4、当我们在阅读《阿Q正传》时,大脑中出现的阿Q形象是属于想象。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5、列宁看书“一目十行”,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6、边听课边做课堂笔记,这属于注意的。

()A、广度B、转移C、分配D、稳定性7、“鹤立鸡群”易引人注目这是刺激物的引起的。

()A、新异性B、运动变化C、强度D、对比关系8、在小学儿童品德教育方法中强调榜样的力量对儿童品德形成的重要价值。

()A、说理法B、仿效法C、强化法D、陶冶法9、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支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以实现一定的道德动机的过程。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有实验反映5岁到7岁的儿童对成人不公正的惩罚,多数持肯定态度,而9岁的儿童则对成人的不公正的惩罚提出异议,这表明9岁的儿童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具有了特点。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学前晚期⼉童已经具有观察⼒的初步表现。

但是,他们的观察⽬的往往是不⾃觉的,还不会⾃⼰独⽴地提出观察的⽬的任务,他们的观察通常是⽆计划的,很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观察的持续时间也不长。

初⼊学⼉童⼀般也具有上述这些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向⼉童提出有⽬的、有计划的观察要求,促使⼉童的观察⼒逐步地发展起来。

⼩学⽣观察⼒的发展具有以下—·些特点:1、观察的有意性、⽬的性的发展。

低年级⼉童不会⾃觉地给⾃⼰提出观察周围有关事物的任务,他们往往是东张西望,⽽刁⼯会有⽬的地去察看,往往是随随便便地听,⽽不会有⽬的地倾听。

低年级⼉童的观察很容易受不相⼲的事物或⼉童⾃⼰的情绪兴趣的影响,使观察离开观察的⽬的。

例如⼀年级⼉童在观察⽼师的板书、挂图、实物或标本时,常常离开⽼师提出的观察要求,把注意溜到与观察要求不相⼲的⽅⾯去。

观察时,他们往往想尽快地把某⼀对象“猜中”,⽽不是努⼒地先把对象仔细看⼏眼。

但是,教学是有⽬的、有计划的活动。

⼉童不能只注意⾃⼰感兴趣的事物,他必须学会摆脱那些不相⼲的事物,使⾃⼰的知觉服从于⼀定的⽬的、将观察保持在观察对象上。

通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童观察的有意性和⽬的性逐步发展起来,中、⾼年级⼩学⽣已能长时间地、对事物进⾏有意识、有⽬的观察。

例如有些⾼年级⼉童为了学习制作航空模型,能对别⼈的制作过程进⾏长时间的观察。

2、观察的计划性、精确性的发展。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低年级⼉童的知觉和观察计划性差,经常需要教师的提醒。

他们的知觉笼统、⽋精确。

例如,没有经过学前教育的⼀年级学⽣,经常把6和9、5和2、b和d、p和q混淆起来。

把“初’’写成“初”,把“低”写成“低”,把“笛”写成“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着⼉童分析综合能⼒的发展,⼉童观察的计划性和精确性逐步发展起来。

中、⾼年级⼩学⽣已能有计划地对挂图和模型进⾏观察,观察也相当精确。

例如,⼀个五年级学⽣对“从预备钟响到教师⾛进教室”这⼀过程的观察,是这样写的:“当!”预备钟响了,操场上的⼀切活动停⽌了,沸腾的校园⼀下⼦平静下来。

1.儿童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具有哪些特点

1.儿童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具有哪些特点

1 .儿童认知发展的各阶段具有哪些特点?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特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的发展须建立在感知觉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它所认识的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是观察的基础。

观察力是认知活动的先决条件。

随着小学生对声音、颜色、时间、运动等的感知觉的发展,观察力也在发展着。

1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可分为四个阶段:( 1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某一个方面。

( 2 )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此阶段儿童能感知到各个对象之间能直接感知到的空间联系。

幼儿的图画认识能力大部分属于认识“个别对象”和“空间联系”阶段。

( 3 )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

( 4 )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此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的把握对象整体,理解图画主题。

小学低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阶段;中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认识“因果联系”阶段;高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另外,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也受材料熟悉程度的影响。

若所观察的对象是儿童生活中经验过的,能为他们所理解的,就能表现出较高的观察水平;反之,所观察的若是儿童不熟悉的材料,观察水平就不高。

2 .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有研究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 )观察的精确性方面:小学一年级学生不能全面细致的感知对象的细节,只能说出对象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精确性水平很低;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五年级又优于三年级。

( 2 )观察的有序性方面: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不系统、零乱,看到哪里就是哪里;中高年级学生的观察有序性明显提高,一般能从头到尾进行观察,而且在表述观察结果时常常先想后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水平随年级增高而提高,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

1.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
我国学者对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儿童观察图画能力发展的研究,发现有下列四个阶段: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个别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②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③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④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

小学儿童分属于②、③、④阶段。

其中小学低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空间联系”和“因果联系”阶段;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小学高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2.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与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

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集中注意观察的目的。

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

因此,小学一年级儿童观察的时间短,错误较多。

三、五年级儿童有所改善,但提高不多。

(2)观察的精确性。

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

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不能表述。

例如,在刚学写字时,常常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横,“己”和“已”、“析”和“折”等形近字常混淆。

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

五年级学生只是略优于三年级学生。

(3)观察的顺序性。

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算哪里。

中、高年级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做系统观察,而且在表述观察的情况前,往往能先想一下再做表述,即把观察到的点滴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内容更加系统化。

(4)观察的深刻性。

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

例如,有位教师将语文课本第三册《美丽的公鸡》这课的插图涂上色彩,并且放大,让学生观察。

许多学生只看到公鸡的大红鸡冠、美丽的羽毛和金黄色的爪子,而偏偏就没有看到公鸡站在水边欣赏自己的形象、表现出洋洋得意的骄傲神态。

三年级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有较大的提高。

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五年级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更有显著发展,表现为正确判断明显提高。

从以上小学生观察各品质的发展,可以看出小学一年级学生各方面的水平都较低,而经过两年的教育到小学三年级时,已有明显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