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在解读诗词中的运用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个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有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很多.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艺术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在古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怀,还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这些地理知识不仅是对中国历史和地貌的真实记录,也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揭示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和理解。
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涵盖了山川、江河、湖泊、地貌等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山川描绘中了解到中国的地理特点。
比如诗人杜甫在《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中国山川的雄浑与壮美。
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其气势磅礴的山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流经山区进入海洋的壮丽景象,强调了黄河的长势巍峨和宏伟。
古代诗人对江河的描写同样生动而细腻。
例如司马迁在《卜居》中写道:“浣花溅水蕊心动,碣石鲸波胆气开。
”这首诗描绘了浣花小姑娘在江边洗花的场景,通过描写江水的波浪、浪花以及鲸的波动,将水流的形态、气势和声音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江河的壮美景色,还体现了古人对江河的熟悉和感受。
又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首诗刻画了船只驶入蓬莱的场景,描绘了岛屿的景色和黄昏时分的淡淡忧愁。
这些描写展示了中国沿海地区的一块独特风景。
除了山川和江河,中国古代诗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湖泊知识。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到:“白洲虽在,依旧宛然。
鬓微星,眉似月。
楚江玉蒲团,万载何年束?牛渚在何方?”这首诗以夜晚在牛渚岛泊船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湖泊周边的景色,表现了湖光山色的美妙。
还有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首诗展示了青海湖和玉门关的景色,通过描写湖泊的云雾和雪山,凸显了湖泊地区的雄奇和壮丽之美。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有趣的地理知识。
1.古诗词与月相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地理解析诗中“九月初三”是表示时间,“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
上娥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形状为一反“C”字形。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地理解析诗中“夜半”而“月落”,描写的是“上弦月”。
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形状为一大写的“D”字形。
2.古诗词与气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地理解析该句诗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地理解析该诗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在我国的江淮地区,每年六七月份都会出现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持续时间能达到一个月左右。
由于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人们称其为“梅雨”。
初夏时节,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与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相遇。
它们势均力敌,处于“拉锯”状态,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导致阴雨绵绵。
3.古诗词与河流将进酒(节选)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地理解析该诗句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但黄河水奔流入海之后真的“不复回”了吗?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河流汇入海洋的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降落到地面,成为地表径流,可能重新进入河流。
“天上”指巴彦克拉山脉。
“奔流到海”指渤海。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理解析昔日的大江大河所流经之地,现在已经成了“数家新住处”,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地理知识点呢!就像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白帝城和江陵之间的距离可
不近呢,他咋就能一日就到了呢?例子就是咱现在出门,要是相隔千里,一天能到吗?肯定很难呀!
再看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黄河那是
奔腾不息啊,那气势,就跟咱勇往直前的劲头似的。
那孤城在万仞山中,这地理环境得多特别呀!就好比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座孤零零的
小木屋。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广袤的沙漠,直直上升的孤烟,还有那缓缓落下的落日在长河之上,多有画面感啊!这不就是一幅绝
美的地理画卷嘛,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了那片大漠一样。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就是在说山的形态
和从不同角度看的变化嘛,这和我们去爬山看到的景象不是一样的吗?从这边看是一个样,走到另一边看又完全不同了。
古诗词里的这些地理知识啊,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它们就像是一把
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大门。
难道不是吗?它们让我
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壮丽的山河、辽阔的大漠。
这多神
奇呀!我们读着这些诗词,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怀,还能学到好多
地理知识呢。
所以呀,古诗词可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还是地理知识的宝库呢!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挖掘,去感受其中的魅力呀!。
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二、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一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_上册第五单元。
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古诗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地理现象: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和流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冰雪融水形成河流,经过长途奔流,最终汇入海洋。
古诗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地理现象:描述了从山顶俯瞰周围山脉的景象。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地势的相对高度。
站在山顶,由于周围的山峰都比自己低,所以能够一览众山小。
古诗描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地理现象:描述了锋面雨带的移动。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天气系统的移动。
当锋面雨带从东向西移动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古诗描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地理现象: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详细说明: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有知己,就像在身边一样。
这体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尽管距离遥远,但在地球表面,人们仍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古诗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地理现象:描述了长江的流速和水流的方向。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长江的流速之快,使得船只可以在一天之内从江陵返回白帝城。
古诗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地理现象:描述了四川地区的地形和地势。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四川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复杂,使得道路难以通行,反映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诗描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地理现象:描述了山脉、河流和船只的景观。
详细说明:这首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了山脉的景观,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述了河流和船只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古诗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地理现象:描述了观察点的不同对景观的影响。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农业、工业、交通等诸多方面。
因此,将古诗词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如何应用古诗词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 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关的古诗词。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选择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讲解。
例如,在学习“气候”时,可以选择描写四季变化的古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形”时,可以选择描写山水的古诗词,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3. 利用古诗词进行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进行课堂互动,如让学生背诵或解释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古诗词。
例如,在学习“水文”时,可以选择描写河流的古诗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古诗词,或者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的地理活动。
例如,在学习“植被”时,可以选择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等。
5. 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古诗词。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古诗词,例如让学生用古诗词描述自己家乡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现象。
例如,在学习“农业”时,可以选择描写农业生产的古诗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
总之,将古诗词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地理知识呢!就说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难道不是在告诉咱们,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花儿开放的时间都不一样啦?这不就好比咱们爬山,越往上走越觉得冷嘛!
再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不是生动地描绘了夏季那种局部地区的天气差异?就像有时候咱们在小区里,这头阳光灿烂,那头却下起了小雨,神奇不?
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来类比冬天的大雪纷飞,多形象呀!这不就是在说北方冬天的寒冷和雪来得又快又猛嘛。
你想想看,古诗词里咋就有这么多地理知识呢?这是不是古人在有意给咱们留下的宝藏,让咱们从诗词中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觉得呀,古诗词不只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咱们了解地理现象的一扇神奇窗户。
通过它们,咱们能更有趣、更诗意地去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神奇的地理知识呢!就像李
白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在重庆奉节,江
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这可不就反映了长江的水流湍急嘛!还有“人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随着海
拔升高,气温会降低,山下的花都谢了,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才开呢。
你想想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黄河
奔腾的气势和周围高耸的山脉,不就展现出了西北地区的壮丽景象嘛!再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份就下雪,这要是
在南方简直不敢想象,这不就是北方和南方气候的巨大差异嘛!
古诗词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器,带我们穿梭到古代的各个地方。
比如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广袤的沙漠之中,感受到那份辽阔与孤寂。
又好比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把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咱们的老祖宗可真是厉害呀,用这么美的诗句就把地理知识传递给
了我们。
这就好像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一把打开地理知识大门的钥匙,
让我们能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去探索、去发现。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真的是太丰富、太有趣啦!它们让我们在
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学到好多地理知识,这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呀!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去挖掘这些古诗词背后的地理奥秘,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世界啦!。
诗词中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词中,描述了地理现象、揭示了地理规律,现将有关诗词摘录如下:一、诗词与天气1、唐·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2、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3、唐·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史短的特点;4、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来形容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形象的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5、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西夜雨时”反映了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二、诗词与月亮1、唐·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2、唐·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3、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三、诗词与地貌1、唐·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2、北朝民歌中的“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3、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4、宋·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山环水绕,道路复杂的情况。
用地理知识解读古诗词
用地理知识解读古诗词摘要: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它们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本文特地从地理学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达到从诗词中来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也算是一种“文科综合”吧。
关键词:地理知识古诗词我国浩瀚的文字海洋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本文特地从地理学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来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这不仅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还能达到从诗词中来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也算是一种“文科综合”吧。
现总结如下:1.“日似金丸,月似金盘。
”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的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
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反映的地区是南岭一带的锋面雨。
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描述的是上弦月。
4.“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告诉我们北方由于纬度与海拔较高,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影响早,且降温幅度大,反映了“胡天”冬季长而严寒的气候特征。
农历八月即公历的九月份左右,此时我国南方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而长城以北已“飞雪”。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说明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6.“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指的是南岭。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这是描写下弦月的诗词。
9.“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这是下峨眉月出的时间。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博大精深的词意和艺术魅力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
在古代的中国,人们经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观点。
古诗词不仅充满哲理,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并从中领略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环境的感悟。
一、山水之间的诗意中国山水之美在古代诗人笔下得到了充分的诗意表达。
古代的山水诗常常描绘了山川江河的壮丽景色,并融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中的“牵牛织女星”指的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七夕节故事,故事背景是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诗人通过这个隐喻来描绘秋夜的冷凉和美丽。
二、河流的咏史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河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许多古代诗人都以河流为题材进行咏史创作。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入水闻钟》一诗中写道:“江声宛转送来音,竹露沾衣湿。
念星河欹枕短,欲到天明便。
”这首诗描述了秋夜中听到的江水声,通过江声的宛转传来的音乐,诗人感受到了小时候的记忆和河流的美丽景色。
三、山川之间的历史足迹中国的山川地形在历史上往往成为重要的战略地点,所以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山川来表达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
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首诗描述了凤凰台的壮丽景色以及历史的变迁。
凤凰台象征着当时的权力和荣耀,而历史的变迁却使得这个地方变得寂寥无人,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
四、自然景观中的象征意义古代的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观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并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景观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经常体现出一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智慧。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寄托了诗人追求进步和追求卓越的愿望。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包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1.《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地理解析:通过描绘九月初三夜晚的月相,反映出农历月初月亮的形状——弯如新月,同时诗人借景抒情,表现出季节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色之美。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地理解析:诗中描绘了太阳沿着地平线落下、黄河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体现了地理空间的辽阔和高低起伏的地貌特点。
3.《蜀道难》(唐·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地理解析:描述了四川盆地周边险峻崎岖的地理特征,尤其是秦岭山脉对于交通线路的巨大阻碍。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地理解析:诗中提到的秋季大风,反映的是特定季节气候条件下,由于大陆性气候和季风影响下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现象。
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地理解析:不仅描绘了黄河源头至下游流向的地理特征,还表达了河西走廊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春季湿润的东南季风难以到达的地理现象。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一、引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诗词的运用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地理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将地理知识以诗歌的形式展现,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地理诗词的运用策略1.导入新课:利用地理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新的地理知识领域。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词,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
2.知识理解:利用地理诗词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地理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海拔不同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引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
3.巩固知识:利用地理诗词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诗词生动地描述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气候类型和分布的理解。
三、实际案例分析以“中国地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三山五岳贵巍峨,百川千河自奔波。
纵然地势有高低,终归东流大海多。
”这首诗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以及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四、讨论与建议地理诗词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因此,教师应重视地理诗词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自然地理知识解释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词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他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被传颂至今。
本文将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解释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词,探讨其中蕴含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一、诗词背景《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于他任山南西道观察支使期间。
当时,白居易在大林寺偶遇桃花盛开的美景,受到启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此诗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唐代诗坛上的经典之作。
二、诗词解读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在大林寺所遇到的自然景观。
白居易先是行走在水穷之处,见到了水流逐渐干涸,而后坐下来,静观天空云起云涌。
这无疑是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和深沉体验。
2. 空蒙树色新,几许画图难这两句描绘了大林寺内桃花盛开的壮丽景象,树色新,桃花盛开之时景象如画,令人难以用笔墨描绘。
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3.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两句诗暗含诗人处境之感慨,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虚怀若谷。
抒发了对自然的无限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感叹。
三、自然地理知识自然地理是指研究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自然资源等的科学。
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自然地理学科知识,但其中蕴含着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体验。
结合自然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诗作。
1. 桃花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中描绘的桃花盛开景象,正是春季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桃花原产于我国,属于蔷薇科植物。
每年春天,桃花便盛开在枝头,花瓣粉嫩如玉,芬芳扑鼻。
在大自然景观中,桃花盛开往往给人一种美好、欢乐的感受,这也正是诗人所感受到的美景。
2. 水源干涸诗中提及“行到水穷处”,则暗含了对水资源枯竭的描绘。
这一现象也正是在自然地理学中的水文地理范畴中。
水文地理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等问题,而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这一自然地理现象,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暗含的地理知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暗含的地理知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大漠孤烟的景象和长河中夕阳的圆盘。
这句诗所含的地理知识非常丰富,涉及到大漠、长河、落日等多个地理要素。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解读这句诗,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漠。
大漠是指广袤无垠的沙漠地带,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中国有三大沙漠,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塔格沙漠和河西走廊。
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之一。
大漠孤烟直的描绘了大漠的广袤和孤独,沙漠中的一片寂静和荒凉。
长河,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十多个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经的地区非常广阔,涵盖了中国的南方地区。
长河落日圆的描述了长江上夕阳的景象,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形成一个圆圆的光斑,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描绘给人一种壮美和宏伟的感觉。
大漠的广袤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而长河的宽广和流淌不息则展现了时间的长河。
这句诗所蕴含的意义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对比和融合,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自然给予人类的庄严和伟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也让人们想起了黄河。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经的地区是中国的中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文景观。
黄河的水质浑浊,所以又有“黄河滚滚”的形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给人一种黄河流域的感觉,黄河流经的地区也有着浩渺的大漠和壮丽的夕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孤烟”和“落日圆”是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漠和长河的景象。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让人们对大漠和长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了大漠和长河,这句诗还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大漠和长河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广袤和壮丽给人一种敬畏之心。
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面对大自然的伟力和美丽,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我
思
一
地 理 知 识 在 解 读 诗 词 中 的运 用
文/ 惠来县葵 潭中学 黄永发
在诗词中正 确地运用 丰富的地 理知识 ,可以增加诗词 的含量 ,对 浅底 ”鳞光晃动 ,活灵活现 ,四周
望无垠 ,旷野上风 吹草低 ,牛羊
成群 ,牛羊肥美 马健壮 ;是我 国畜
牧业生产最好和最大 的地方 ,具有
突 出了地形 因素引起 的气 候变 化 , 使 自然景观产生变化。海拔 较低 的
上名寺古刹的桃花刚刚盛开 ,这种
掌握 地势 的特点 ,更 好 地区 ,四月份花朵凋谢 殆尽 ,高山 地 凸现诗 词 内容 的气势 。
李 白的诗句 “ 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一气呵 ,
高、比海 阔 ,任凭翱翔和漫游 ,同
时也 表达 了中 国人 有能 力征 服 宇 宙、征服海洋 的雄心壮志 。从六十
掌 握 地 形 因 素 特 点 。 更 好地解 读诗 人 的心情 。
谚语 “ 三冬无雪落 ,四时有花
开”描写 出地处云贵高原的美丽春
城—— 昆 明 ,冬 暖夏 凉 、 四季 如
浓郁的民族 和地方色彩 。
掌 握 时 空概 念 ,更 好 地 领 略诗 人雄 才伟 略。
我们对人类赖 以生存 的唯一环
的景物美不胜收 ;诗人用富春江与
滇池作 比较 ,旨在赞誉春城风景如
诗词起 到了渲染氛 围 、衬 托意境 、 突显主题 、 拓展想象空间等作用 ; 掌 握一定 的地理知识 , 解读 、 对 分析 、 鉴赏诗词 十分有益 , 能更全面、 更准 确地领会诗词 的意境和情感 。
春 、山花烂漫 、气候舒适 以及环境 优美 。更有毛泽东的诗句 “ 莫道昆 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 富春江 ” 。滇 池之水 ,清澈见底 ,真可谓 “ 鱼翔
1 O 0
于第- g ̄ 的内蒙古高原 ,属 于非 - t 季风区 ,冬 冷夏热 ,降水较少 ,是
天然 的牧 区 ;天 和草原连成 一 片 ,
画, 此景 此情 , 可谓愉悦 , 可谓舒心 。 自居易的诗句 “ 人间 四月芳菲
尽 ,山寺桃花 始盛开 ” ,更 明显 地
境—— 地球知道多少 ?对地球之外 的又知道多少 ?毛泽东的诗句 “ 坐
地 日行 八万 里 , 天遥 看 一 千河 ” 巡 就是最好 的回答 :地球赤道周长约
览众 山小 ” ,写 出登 上泰 山 顶峰 ,
环 顾 四周 ,其 它 山头 显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 矮
小 ,凸现泰山的巍峨 、壮 观。泰 山 是 中国名山 “ 岳之祖 ”的东岳 , 五 海拔 1 3 5 3米 ,处于第 三 阶梯山东
蒙蒙细雨软绵绵 ,正值该地 区梅子 成熟 的时候 ,也是农家最心烦的季
节, 池塘的青 蛙呱呱叫 , 更叫人烦透
鳖 ,谈笑 凯歌还 ” “ 。 九天 ”是指 传说中的九重 天 ,这里泛指宇宙空
间; “ 五洋”泛指世界海洋 。从诗 中可 以 看 出伟人 毛 泽东 的 心 比天
了心 。这是南方地 区特有的景象 。 岑 参 的诗 句 “ 如一 夜 春 风 忽
来 ,千树万树 梨花 开” ,反映 的是
成锋 面, 强度不相上下 , 在江淮地 区 形成 了拉锯状态 , 锋面产生了降水 ,
泻千里 ,气势磅礴 。 杜甫的诗句 “ 当凌绝顶 ,一 会
空气 ,带来了大量 的降水 , 滋润着
神州大地。诗句展示 了诗人 面对祖 国 、胸怀世界、冷静思考 、运筹帷 幄的雄才伟略。 “ 可上九天 揽月 ,可下 五洋捉
4万千米 即 8万里 ,坐在赤 道任何
一
个地方 ,地球一天要 自西向东旋
转一周 ,遥望无边天际 ,巡视无 数
景象十分难得 ,非常惬 意 , 见诗 可 人情随景移 ,心花怒放 。
星河 ,悠然 自得 ,可见诗人 ,深邃
的 目光 ,广阔的视野。 “ 眼向洋看世 界 ,热 风吹 雨 冷 洒 江天” ,这是毛 泽东登庐 山时 写
成, 写出了黄河 的气 势。 黄河之水从
哪里来 ?—— 从天上来。“ 天上 ” 的
掌 握 气 候 特 点 。更 好 地
反 映诗 词 的地 区特 色。
赵师秀的诗句 “ 黄梅 时节家家
雨 ,青草 池塘处处 蛙” ,这是 典型 的江淮地 区梅雨季节 。梅雨 的形成
意 思即是 “ ” 远 ” 黄河发源 于 高 和“ : 青 藏 高 原 巴颜 喀 拉 山 北 麓 海 拔 50 00多米 高处 ,流经 9个 省区 , 全
年代 到今天 ,中国的神州 1 号到神
州 7 的升空 ,载着宇航员翱翔太 号
空 ,这一刻 中华儿女奏响凯歌 ,欢 呼雀跃 ,感到无 比高兴 、激动和 自 豪 ,神州 7号发射成功 ,具 有划 时
代 的意义 。探秘 海洋更 不在话 下 。
敕勒川 “ 天苍苍 ,野茫茫 ,风
吹草低见 牛羊 ” ,反 映出西北 地 区 大草原的 自然景观。西北地 区是处
长 56 44千米 ; 自西向东穿过三个 阶
下 的诗句 。诗人站在庐 山上 ,向东
对 着太 平 洋 ,面对 风 云变 幻 的世 界 ,特别是太平洋彼岸的美 国 ,冷
静地思考和分析国际形 势。从太平 洋吹上来的东南风 ,带来 了潮湿 的
梯, 注入渤海 , 地势落差大 , 水流急 ,
一
是 由于北方西伯利亚 的冷高气压和 太平 洋暖 高气压两 股气流相 遇 , 形
境 内,虽然. 高 ,却是 山东丘陵 山不 的最高处 ,异军 突起 ,兀立于群 山 之 中 ,俯 视 四周 “ 览众 山小 ” 一 , 气势雄伟壮 观。
北方地区在冬季气温突然下降 ,下
起 了鹅毛大雪 ,凋零的树枝到处挂 满 了雪花 ,好像梨树开花一样 ,白 雪皑皑一大片 。从 中不难看出北方 地区与南方地区气候差异所引发的 自然景观的不同。
诗人 的远见卓识和超前 思维 ,令人 敬佩 ,叹为观止 !
。
责任编辑
罗 峰
师道 ・ 教研 2 0 0 9年第 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