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甘薯发展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红薯如何种植能高产_高产栽培管理技术.doc

红薯如何种植能高产_高产栽培管理技术.doc

红薯如何种植能高产_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红薯如何种植能高产_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种植红薯的技术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

含糖量达到15%-20%。

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北方俗称地瓜、山芋。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

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红薯块根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1.5%-5%。

红薯块根具有活性成分,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美容等功效,有长寿食品美誉。

另外,块根常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也可制取淀粉、提取果胶等,制取的淀粉可以制作粉条和粉皮,可以制作美味的菜肴。

红薯的生长习性生长时期春薯生长期为160-200天,夏薯约为110-120天,根据红春在大田的生长特点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大体分为三个生长时期:(一)前期(从栽秧到封盆)。

春薯约历时60-70天,夏薯40天左右。

该期茎叶生长较慢,根系发展较快,是以生长纤维根为主的时期。

(二)中期(封盆到茎叶生长巅峰)。

春薯约历时50天,夏薯约30天。

该期块根膨大较慢,茎叶生长快,是以生长茎叶为主的时期。

(三)后期(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

春薯在8月下旬以后,夏薯在9月上旬以后。

该期是块根膨大的主要时期。

红薯的生长环境(一)温度。

红薯喜温怕冷,栽秧时5-10厘米、地温在10℃左右不发根,15℃需5天发根,17-18℃发根正常,20℃3天发根,27-30℃只一天即可发根。

气温25-28℃时茎叶生长快,30℃以上时茎叶生长更快,但薯块膨大慢。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一、施足底肥,合理整地1、施肥:由于红薯一般多种植在沙薄地上,必须施足底肥,提高地力,才能获得高产。

一般以亩施土杂粪5方左右,磷酸二铵25公斤、硫酸钾25公斤为宜。

2、整地:红薯是块根作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气性好的环境里。

深耕能加厚土层、改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薯块膨大。

深耕的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

地力较好的地块以起垄栽培为好,但是地力薄、含沙量大的沙地应以平栽或低垄栽培为宜。

二、选择优种、适时早栽、合理密植1、选种: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如脱毒北京553、脱毒徐薯18、新农1号、西农431、烟薯27、苏薯8号、豫薯7号等短蔓高产品种。

2、栽秧时间:因我地每年5月1日前,有一场晚霜,为躲过霜害,栽秧时间在5月1日以后为宜。

3、密度:长蔓品种、地力较肥的地块宜稀植,短蔓品种、薄地宜密植。

肥地、长蔓品种亩栽3000-3500株,薄地、短蔓品种亩栽4000株,行距60-70厘米,株距30厘米。

三、田间管理1、栽秧:选择壮苗以水平浅栽法栽植,秧苗头向东南、顺风向栽植,防止风刮伤秧苗。

以埋土1.5-2寸深,地上露3-4片叶为宜。

栽秧时浇足水,并及时补苗保证全苗。

2、早中耕、勤除草及前期管理。

中耕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红薯是耐旱作物,前期一般不应多浇水,但遇土壤过于干旱可浇小水。

长蔓品种在茎蔓长到1尺左右时摘心,促使茎蔓粗短、分枝多,对增产有一定效果。

3、中期控蔓:7-8月份是高温多雨的季节,茎叶生长快,而薯块膨大慢,应以控为主,防止茎叶徒长。

长蔓品种亩喷多效唑2-3次,短蔓品种如茎蔓旺也可适量喷施。

我地栽培红薯的农户都有雨后翻蔓的习惯,但翻蔓伤害茎叶,降低光合作用,不能增产,反而减产,应改翻蔓为提蔓。

因时提蔓,将茎蔓提起后,仍放回原处,不使茎叶损伤、翻转、有防止茎节生长不定根,控制茎叶徒长的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后期管理:我地在8月份以后,雨水较少,常发生干旱,影响薯块膨大。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栽培技术简单、营养丰富、用途广泛。

近年来我县部分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进行甘薯规模种植,收益可观。

其中一家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种植春薯33.33hm2,夏薯33.33hm2,春薯平均产量4000—5000kg/亩,高产地块鲜薯达6000kg/亩以上。

2012年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甘薯种植面积200h m2左右,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良好的途径。

为更好地服务于甘薯生产,现将有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育壮苗1.精选薯种根据甘薯用途、土壤状况及病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甘薯品种,尽可能选择正规种子部门或科研院校选育的国审、省审品种。

我区种植的主导品种主要有徐薯25—2、商薯19等。

2.种薯消毒种薯用50%多菌灵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5—10min,预防病害。

3.适期育苗春薯在3月上、中旬采用小拱棚双膜育苗,一般苗床宽1.0—1.2m 左右,排薯要适当稀些,薯块间隔1-2cm,且保持薯面上齐下不齐,密度18-20kg/m2,种薯排好后,撒一层细土,填充薯种间隙,浇水适量(约为种薯重的1.5倍),以种薯表面和床土完全湿润为宜。

种薯上覆湿润细砂土2-3cm厚,再覆地膜,注意地膜下撒些作物秸秆,留些空隙以防缺氧烂种。

最后苗床上拱膜,周围压实保温。

4.苗床管理当60%薯块出苗后,可揭掉地膜,苗齐时浇一次水,晴天气温20℃以上时,打开拱膜两端通风,防止高温烧苗,湿度以床土见干见湿为准。

薯苗长20cm左右,有展开叶6-7片时采用低温(18-20℃)炼苗,3-5d后,秧苗生长到22-25cm剪苗,剪二茬苗后,追施尿素200-250g/10m2,施肥后用清水淋洗叶面和浇水。

二、施足基肥,深耕起垄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计划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要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氮素化肥,增施磷钾肥。

将全部有机肥和氮肥用量的70%以上,以及大部分磷钾肥作为基肥,结合耕翻施用。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甘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它不仅可以作为食品,还可以用来提取淀粉、制作酒精等。

而甘薯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技术,可以为甘薯的生长和产量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将介绍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甘薯的生长环境要求甘薯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它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同时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这样的环境下,甘薯才能生长茂盛,产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甘薯膜下滴灌是一种以薄膜覆盖地面,将灌溉管路铺设在薄膜下进行滴灌的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蒸腾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保持土壤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甘薯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 节约用水:滴灌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水的用量,避免水分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 保护土壤: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蚀,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甘薯的生长;3. 提高产量:通过科学的滴灌技术,可以保证甘薯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从而提高产量;4. 减少劳动强度: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膜下滴灌可以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实施步骤1. 土壤准备: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同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2. 薄膜铺设:在甘薯种植前,需要先将薄膜覆盖在地面上,覆盖好后再进行排水、施肥等操作;3. 灌溉系统铺设:根据甘薯的生长情况和需水量,设计好滴灌管路,将滴灌管路铺设在薄膜下,使得水分可以均匀地渗透到土壤里;4. 种植甘薯:在薄膜上开孔,将甘薯种植在孔内,使其根系可以穿透薄膜,生长在土壤中;5. 灌溉管理: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水量,科学调控滴灌系统,保证甘薯在生长期内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四、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注意事项1. 控制灌溉水量:合理控制甘薯的灌溉水量,根据甘薯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科学调整水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2. 管路维护:定期检查滴灌管路的漏水和堵塞情况,及时进行修复和清理,保证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3. 合理施肥: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情况,科学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保证甘薯的养分供应;4. 薄膜管理:在甘薯生长期内,要及时修补薄膜破损部位,保持薄膜的完整,提高保温效果。

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75 1公 斤 泼施 。( ) . 0 — 3 夹边 肥 : 栽后 2 — 3 天 ,每亩 追 施 碳 酸 氢 铵 1公 5 0 5
斤 , 酸 钾 1公 斤 , 磷 酸 钙2 公斤 硫 5 过 5
( 生 物 有 机 肥 7 一 1 O 斤 / ) 或 O 0公 亩 。
() 外 追肥 : 期可 根 据 生 长 情 况 4根 后
栽 培 甘 薯 , 振 兴 农 业 经 济 具 有 十 薄 肥 。 对 .
为辅 , 、 、 平衡施 肥” 原则 。 氮 磷 钾 的 ( ) 肥 : 肥 占总 施 肥 量 的8%以 1基 基 O
上 , 肥 以 充分 腐 熟 的有机 肥 为主 , 基
配 合 施 用 速 效 肥 料 .一 般 农 家 肥 力, 特别在半干 旱和土壤贫瘠 地区 膜 , 苗 3 5 。 次 剪苗 假 植 后 施 20 - 20 公 斤/ , 磷 酸 钙 2 — 炼 — 天 每 00 50 亩 过 5 分 重 要 的 意义 。现 将 甘 薯 优质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介绍 如 下 :
亦 可 饲 用 、 工 业 等 原 料 。 甘 薯 还 烧 土 或 砻 糠 , 充 分 腐 熟 的 薄 粪 水 肥 为 主 、 轻 用 化肥 为 辅 , 肥 为 主 、 肥 基 追
有 “ 人 参 ” 称 , 有 健 身 和 防 病 浇灌 后盖 膜 。 土 之 具 之 功效 。甘 薯 茎 叶 是 公认 的绿 色 无 6苗 床 管 理 : 持 土 壤 持 水 量 . 保 污 染 蔬菜 , 国外 被 誉 为 “ 空 保 健 6% 8 %, 高 5 在 太 O一 O 苗 厘米 以上 , 天 揭 晴 食 品 ” 因 此 充 分 挖 掘 甘 薯 生 产 潜 膜 , 上盖 膜 。芽 苗 5 2 厘 米 全 揭 。 晚 — O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高产、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种植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甘薯产量,合理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甘薯栽培技术,帮助农民获得丰收的成果。

1. 地块选择与准备甘薯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选择地块时,应避免高地或易积水的低洼地。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杂草除草,保持地面整洁,并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翻耕,以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种薯选择与处理在选择种薯时,应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薯。

各地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种薯消毒处理,以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3. 栽植方式与密度甘薯的种植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是穴盘播种法,将种薯切割成小块后放入穴盘中,然后将穴盘移植到田地中;二是直接整株移植法,直接将整株种薯移植到田地中。

栽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5-90厘米,株距25-30厘米。

4. 施肥与水分管理甘薯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在施肥方面,可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进行适当的施肥,例如可以在种植前施入基肥,并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

水分管理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特别是在种植后的早期生长阶段更需关注,及时浇水。

5. 病虫害防治甘薯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病菌和害虫的侵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及时清除杂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

此外,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减轻病害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6. 铲土与收获甘薯生长期一般在90-120天左右,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收获前2-3周,可进行铲土,促进甘薯的膨大和增产。

收获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对甘薯造成损伤。

7. 储存与销售收获后的甘薯需要进行适当的储存和销售。

宜选择通风性好、干燥、阴凉的仓库进行储存,避免长时间暴晒和高温环境。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始 栽秧 ,一 般在 4月下 旬 到 5月 中旬 。栽秧 时 ,用
5 O %甲基 托布 津 1 0 0 0倍液 对苗 基部 6~1 0 e m 处浸 泡 1 0mi n ,可 防 治甘薯 黑斑 病 。
署 噎 分 1 育秧 1 . 1 建 苗 床 。选择 背风 向 阳 、排 水 良好 、
靠 近 水源 、地 势平 坦 、疏 松 肥沃 、管 理 方 源 的 地 块 。苗 床 宽 度 1 . 6 m,长 度 随 地 形
而 定 ,一 般不 超过 2 0 m。苗床 面积 要 根据
3 . 2 - 3 合 理密 植 。春 薯 一般 4 . 5万株 / h m 。插秧 时
秧 苗入 土 4~6节 ,秧 苗 顶 部 露 出地 面 3~5 c m, 露 出 3~4片叶 。 4 . 1 栽 植 后 管 理 。这 ~ 时 期 主 要 是 查苗 补 苗 ,确 保 苗 全 苗 壮 ,促 进 甘 薯 扎 根 缓 苗 、早 结 薯 、 早 封 垄 。栽秧 后 3~5 d进 行 田 问检 查 ,发 现 缺 苗 或 死
载 鬻

甘 , E 薯 P 黑 3 斑  ̄
中下 旬 ,一般 在 栽秧 前 2 5 ~3 0 d 。如 果采
童 盘 用 地 膜覆 盖和 覆 膜 小拱 棚 设 施栽 培 ,种 薯 一 盘 上 床 时 间可 适 当提 前 5 1 0 d 。排 种 时 应
遵循 “ 薯 首 向上 , 薯尾 向下 , 阳 面 向 上 ,

2 苗 床管 理
苗 床 管理 “以催 为 主 , 以炼 为 辅 ,先
3次 。
催 后 炼 ,催 炼 结 合 ” 。前 期 高 温 催 芽 ,种
薯上 床后 迅速 将 床 温 调至 3 5℃ ~3 8℃ ,保 持 4 d , 然 后将床温 降至 3 0℃ ~3 2℃ ,直 到 出苗 ,一般 1 0 d 左 右幼 苗 出土 。中期平 温 长苗 , 自幼 苗 出土到 炼苗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甘薯又称番薯、山芋、地瓜等,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甘薯是主要旱粮作物。

甘薯营养价值较高,用途也很广。

它是制造淀粉、酒精和糖的原料。

又是重要的饲料作物,鲜、干茎叶和薯块以及加工后的粉渣等副产品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

甘薯的叶柄还可作为无公害蔬菜。

甘薯适应性较强,抗逆性很突出,除对温度要求较严外,对土壤及其他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很广。

比较耐旱,需肥虽较多却又耐瘠。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块根及茎叶均可作为繁殖器官。

甘薯在大田生产中主要采用薯块育苗的繁殖方法。

1个薯块一般有5-6列纵向排列的侧根,侧根枯死后,就留下了略微凹陷的根痕,位于根痕附近的不定芽原基萌动并穿透薯皮,即为发芽。

不定芽在薯块上分布,一般头部多于中部和尾部,朝向土表的阳面(背面)多于朝向垄心的阴面(腹面),块根的发芽存在顶端优势。

一、主要品种我市现在种植的主要有赤蓬-1、徐薯18、86-8、红宝宝、浙薯2号等品种。

若加工淀粉,可选用徐薯18、86-8。

作为食用可选用红宝宝、浙薯2号、赤蓬-1。

二、栽培技术1.育苗早育、育足壮苗,有利于形成既早又粗壮的不定根,使幼苗成活快,结薯早而多,产量高。

壮苗的标准是茎皮光滑,叶大色浓,浆汁多,一般苗长20-25厘米,百苗重1-1.5千克,无病虫害。

①准备好酿热温床。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管理方便、未种过薯类作物的地块做苗床,苗床长度依地势和需要而定,一般为4-6米,床宽1.2米,床深20-30厘米,下铺25-35厘米的牲畜粪、作物秸秆及青草等酿热物,撒施一些碳铵促进发酵,用铁锨略为拍实,盖上一层地膜。

床边四周开40厘米的深沟以利排水。

待酿热物增温至35℃左右,再踏实酿热物至不松不紧状态,上铺5厘米左右的细泥土后进行排薯。

②排好种薯。

于大田扦插前1个半月左右,每亩大田选好75千克左右的种薯,排10-13平方米的苗床。

种薯选用具有本品种特征、皮色鲜明、生活力强、单个重150-250克的健康种薯。

甘薯怎样栽培管理甘薯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怎样栽培管理甘薯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怎样栽培管理甘薯种植栽培技术要点甘薯是一种具备较强抗逆性的作物,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保证农户的收益,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今天我们谈谈甘薯怎样栽培管理,讲讲甘薯种植栽培技术要点,供朋友们参考。

一、甘薯种植前的准备甘薯要求土质疏松、耕层深厚、肥力适度的沙壤土。

整地时深耕25-30厘米,起垄做到垄距相等,垄形肥胖,垄沟深窄,一般垄宽60-80厘米,垄高25-30厘米。

丘陵旱地要起小垄,风沙地可不起垄。

施肥掌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底肥一般亩施有机肥3-5方、硫酸钾20- 25公斤、磷酸二15-20公斤、尿素8-10公斤。

二、甘薯秧苗处理方法壮苗的标准是茎粗壮,节间短,剪口多口浆;叶片肥厚且大小适中, 顶叶平齐;苗高20厘米左右,苗龄30天左右;组织充实老嫩适度,无病虫无口根,百株重500克以上。

秧苗消毒处理:采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薯苗基部6-10 厘米处浸泡20分钟,再栽苗,可防治黑斑病。

三、甘薯的田间管理技术1、甘薯的前期管理从薯秧栽插到茎叶封垄为生长前期。

此期的主要措施:一是及时查苗补苗,在栽秧后4-5天进行查苗,发现缺苗死苗的及时补栽,补栽壮苗,保证全苗。

二是及早中耕除草,在栽后及早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封垄前中耕除草2-3遍。

三是早追提苗肥,在缓苗期至伸蔓期追施提苗肥,亩追施尿素5-10kg,以壮株促长,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

2、甘薯的中期管理从封垄到茎叶生长量达到高峰,为生长中期。

此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调控茎叶平稳生长,促进块根膨大。

对于土壤肥力高的地块,以控制茎叶旺长,促进块根膨大为主;一般地块以促为主,使茎叶和块根均衡生长。

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 施肥
21 甘 薯 的需肥 特 点 .
小, 早栽的薯块大, 出干率高 , 质量好。
春薯 以 5 0c 1 m地 温 稳 定 在 1—7 时 为 栽 秧 6 1
据分 析 , 每生产 10 g 00k 鲜薯 , 吸收 N .k、 适期。春薯栽期过早 , 需 3 g 5 由于气温较低或遭受霜害而造
素促 进茎 叶生 长 , 磷钾促 进 了块根 的膨 大 。
22 施肥 技术 .
完 较为适 宜 。
42 合 理密植 .
甘薯高产 田的土壤肥力是 :有机质 1 %, % 2 全 甘薯的产量构成的三个 因素是 : 每亩株数 、 平均 氮 约 06 , 解 氮 约 5 m /g全 磷 约 01 速 效 磷 每株薯数和单薯重量。甘薯要获得高产 , . 水 % 0g , k .%, 必须协调群
于地 下部 。随着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 中心 的推 移 , 入生 长 中期 , 进 地 小薯的比例增多 , 切干率降低。据试验 , 6月 2 从 5日
下部的生长量大于地上部 ,地下部氮磷钾 的分配 比 至 7 5日, 月 每晚栽一天平均减产 1 %; 7 5日 . 从 月 5 率也逐步提高。至生长后期 , 地下部的生长比率明显 至 8 5日, 月 每晚栽一天平均减产 3 %。春夏薯 区的 地高于地上部 , 氮磷钾的分配比率也 占显著优势 。 氮 中 、 南部要求在 6 月底前栽完夏薯 , 北部在小暑前栽
2mg g 上 , 0 / 以 k 全钾 2 %以 上 . 速效 钾 10 /g以上 。 体 和个 体 的 发展 ,每 亩有 足 够 的株 数 和单 株 多 结 大 2mg k
但我国的甘薯多种植在贫瘠 的土壤上 ,施肥量也较 薯 , 栽秧过密 , 群体虽能达到较大 的发展 , 每亩结薯 少 , 了提高甘薯 的产量 , 为 必须增施有 机肥 , 配合施 较多 , 但个体发育不 良, 单株结薯少 , 薯形小 , 出干率

如何种植甘薯

如何种植甘薯

如何种植甘薯甘薯(Ipomoea batatas),又称红薯或者红薯薯,是一种常见的根茎类作物。

它以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适应性强而受到广泛种植。

本文将介绍如何种植甘薯,并提供相关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地点选择甘薯生长适温范围在20°C-30°C之间,最适温度为25°C。

因此,在种植甘薯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地点。

通常来说,选取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盐碱地和积水地。

此外,充足的阳光也是甘薯生长所需要的。

2. 耕作准备在种植甘薯之前,地面需要进行耕作准备。

首先,除去所有的杂草和残株,以免对甘薯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然后,松土并施入有机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最后,进行充分的平整,保证土壤表面平整,有利于甘薯块茎的生长。

3. 种植方式甘薯的种植方式可以选择扦插、块茎插秧或直接播种。

其中,扦插是最常用的方式。

将选好的健康甘薯块茎切成3-5厘米长的块,每个块茎上留有2-3个芽眼。

然后,将这些块茎插入已经准备好的土壤中,每株间距约30-40厘米,保证芽眼朝上。

插秧后轻轻覆土,并浇透水。

如果选择直接播种,那么在播种前需要将甘薯块茎进行发芽处理。

4. 管理与保护甘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管理与保护。

首先,保持适宜的湿度。

保持适度的土壤湿润可以促进甘薯的生长,但避免过度浇水,以免造成积水和媒介病害。

其次,定期进行除草工作,以免杂草竞争养分和空间。

此外,喷洒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也是必要的,以保持甘薯的健康生长。

5. 收获与储存一般来说,甘薯的生长周期在3-4个月左右。

当甘薯块茎长至足够大小时,就可以进行收获。

小心地使用锄头或者铲子将甘薯块茎从土壤中挖出。

收获后,将甘薯块茎进行清洗和晾晒,然后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

这样可以延长甘薯的保鲜期。

总结:种植甘薯需要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耕作准备,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并在生长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管理与保护。

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可以增加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甘薯(又称红薯、番薯)是一种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甘薯,合理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甘薯栽培的要点。

一、选种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并且抗逆性较强的优质品种。

常见的品种有红薯01、川蜜二号等。

2.病虫害抗性: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如抗病毒病、抗蚜虫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二、育苗1.基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病虫害较少的基地。

避免选择连作甘薯的地块。

2.地块消毒:可使用适量的化学消毒剂消毒地块,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3.良种选择:选取外观完整、无病害的种薯作为母株,进行良种繁育,以保证良好的生产效益。

4.育苗方法:可采用扦插苗法、穗条苗法等不同育苗方法。

在育苗期间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和温度,及时补充养分。

三、田间管理1.整地准备:进行翻耕、耙耙平、开沟沤腐等工作,为甘薯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2.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一般在土壤温度达到15℃以上时进行播种。

3.行距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行距和株距。

通常行距在75厘米左右,株距在30-35厘米之间。

4.施肥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特别是在萌芽期、生长期和扩叶期增加氮肥的施用量。

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5.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病毒检测等,以防止病害扩散。

6.除草管理:定期进行除草,以减少杂草对甘薯的竞争,保证甘薯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四、收获和储存1.收获时机:根据品种的生长周期和地上部分的枯黄程度,决定最佳的收获时机。

通常在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甘薯的挖掘。

2.甘薯挖掘:使用合适的工具,将甘薯小心地挖出,避免损伤甘薯。

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长时间暴露在外,防止甘薯晒伤。

3.储存条件:将甘薯放置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和温度过高。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旱地作物。

在过去粮食供求紧张时期,不少地方是“一季红薯半年粮”,为解决温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对红薯的认识又有新的飞跃。

发展红薯生产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红薯含有蛋白质、磷、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

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

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

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红薯的鲜茎叶柔嫩多汁,富含粗蛋白等营养成分,作饲料用价值比一般饲草高。

红薯鲜茎叶含碳水化合物9.5%,粗蛋白质2.23%,粗脂肪0.85%,是牲畜理想的青饲料,茎叶鲜重一般每亩1000—1500公斤,可供养1—2头成猪。

红薯对土壤及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都强,需肥较多却耐脊薄。

在高肥水条件下栽培,亩鲜薯产量可达5000公斤,在土壤条件较差或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也较其它作物稳产;同时红薯耐阴蔽,适宜与高杆作物间作套种,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红薯的特征特性。

1、根:按来源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按形态分为细根(须根、纤维根)、块根(可食用的薯块)、粗根(大懒根、牛旁根、柴根)。

2、茎(蔓):红薯的茎通称蔓或藤,长短、粗细、刚柔、颜色、节间疏密,分枝多、表面茸毛分布状况、含乳汁多少,均依不同品种而异。

茎有着地生根的习性,生产上就是利用这种再生能力进行繁殖的。

3、叶:红薯的叶为单叶,只有叶片、叶柄、没有托叶,属不完全叶。

按形状分心脏形、掌状形、戟形、三角形、鸡爪形等,按颜色分绿色、褐色、紫色等。

延平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延平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延平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甘薯又称红薯、地瓜等,属旋花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铁、铜、钙等微量元素,同时具有保持血管弹性、通便、排毒、抗癌等疾病。

甘薯在我区具有一定发展历史和栽培经验,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抗旱、耐脊,多用途集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于一体的作物。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甘薯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地位又重新引起重视。

目前市场甘薯销售价格在3-4元/kg,因此大力发展甘薯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薯是一种高产粮食作物,在栽培上必须狠抓九个栽培技术关键措施:一、选用良种近年来我区主要推广甘薯品种有广薯87、龙薯15号等。

(1)广薯87,广东省农科院研究所育成,亩产2330kg,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顶叶绿色、叶形深复、叶脉浅紫色、茎为绿色,萌芽性好,苗期生长旺,单株分枝数7-11条,单株结薯4-7个,薯块下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

鲜薯亩产2500-2800kg,晒干率28.84%,出粉率18.31%,抗薯温病,口感好,商品性好,适应性较强。

(2)龙薯15号,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该品种食饲兼用型,适宜加工地瓜干。

株型短蔓米直立,单株分枝数6-9条,成叶心形,成叶、叶柄、茎均为绿色,顶叶紫色,薯肉桔红色。

鲜薯亩产2500-3100kg,晒干率21.59%,出粉率11.69%,抗薯蔓割病,威薯温病,耐储存性好。

二、种薯育苗采用酿热物温床育苗,能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利用没有发酵过的农作物蒿杆和家畜粪便来提高温床,促进薯块提高发芽,做法是:选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管理方便的地方挖坑,坑宽1m、深30-50cm、长度以地块而定,坑的四周加深7cm左右的沟,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龟壳型。

四周堆放酿热物,使内外温度一致。

每10㎡温床约需大豆杆、花生藤、稻草350kg,干的猪、牛粪150kg,土杂肥300kg和适量的人粪尿。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镁磷肥 60 7 0k/m 纯钾 l2 ~ 3.k/m ( 0 — 5 g 2 h l. 15 h Z折合钾肥 5 0g
2 5k/m , 2 g 2不要低 于 2 5 m ) h 2k 2为宜 , 氮磷 钾的 比例 为 21 。 :: 3 甘 薯 是忌 氯 作物 。 当施 用氯 化 铵 、 化钾 等含 氯 化肥 超 过 一 氯 定量时。 不但 会使 薯块 淀粉 含量 降低 , 而且 薯块 不耐 贮藏 。 甘 薯 虽 具 有 耐瘠 特 性 。 其 生长 期 长 , 肥 力 强 , 但 吸 消耗
根 据 不 同的 用途 . 薯 可分 以 下几 种 类型 : 是淀 粉加 甘 一
工 型 , 现 有 品 种皖 薯 3号 、 薯 4号 、 薯 2 、 薯 1号 、 如 皖 阜 4皖
受 光 , 于甘 薯生 长 。 斜坡 地 上 , 垄要 保 持 与斜 坡 呈垂 利 在 打 直方向, 以减 少土 壤冲 刷 , 且使 用地 膜覆盖 技 术 。 并
甘 薯 是 我 国 第 四大 粮 食 作物 , 种 植 面 积 和 总 产 量 均 其
3・合 理 密 植
居 世 界第 l 。 薯是 高产 稳产 作 物 , 位 甘 无论是 经 济 产量 还 是
生 物 产量 中都 储 存有 很 多 的能量 物 质 。 上 营养价 值 高 , 加 用
春栽 , 当地 温 达 1 ~ 8℃时 , 淮 薯 区谷 雨 后 , 71 黄 即可 栽 插 。 地土 质 肥 沃 , 稀 植 , 般 按 垄 宽 8 m、 距 2 m, 春 宜 一 0e 株 7c
要 获 得高 产 , 需 要 良好 的 土壤 条件 。 薯的 生长 与 土壤 的 仍 甘 关 系极 为密 切 , 不仅 从 土壤 中吸收 养 分与 水分 , 且薯 块 它 而

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大 田 定植 。前 作 秋 芥 菜 采 收 . 后 及 时 翻 耕 作 畦 , 带 沟 宽 l3 , 畦 _米 开 双 行 锯 齿 形 种 植 穴 位 。株 行 距 4 x 0厘米 。定植 前 每 亩 用 2 55 5公 斤 复合 肥 、 1公 斤 多 元 素 硼 锌 肥 作 为
基 肥施 人 种 植 穴 底 .与 穴 底 土 壤 拌
拓 宽 。由于 优 质 甘 薯 富 含 胡 萝 素 、 生 素 C、 维 可溶 性 糖 、 白 质 及 人 体 所 必须 的 氨 基 酸 , 且 干 率 中 蛋 并
等 、 维 少 、 味 好 、 块 氧 化 性 弱 、 酚 类 物 质 少 纤 食 薯 多 而 倍 受 消 费 者 的 喜 爱 , 样 既促 进 了优 质 甘 薯 的进 这
2产 量稳 价格 好 , . 种植 效 益 高 。几年 来 , 市甘 我
择 地 下 水 位 低 、 土壤 疏 松 肥 沃 的地
薯 种 植 面 积 能 够 较 大 回升 发 展 , 且优 质 甘薯 的推 而
广 面积 还 在 迅 速 扩 大 , 要 得 益 于优 质 甘 薯 产 量稳 主
块 做 苗 床 ,每平 方米 泼施 2公 斤 腐 熟 人 粪 尿 、0克 过 磷 酸 钙 作 基 肥 。 5 1 月 上 旬 播 种 .苗 龄 控 制 在 2 1 5天 左右。 当幼 苗 长 到 4 5片 叶 时 就 可 —
两次淋施 : 莲座期和结球初期 。 在 亩 施复合肥 l 5公 斤 、尿 素 5公 斤 , 在
0 南 安市甘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 7 . 5万亩左右, 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
物 。 力推 广 甘 薯 优 质 高产 栽 培 技 术 , 大 有利 于 提 高 甘 薯 的 产 量和 质量 、 提升 行 间 开 沟深 施 , 盖 土 。 生长 期 保 后 全 种 薯 效 益 、 加 农 民收 入 和 促进 农业 生产 可 持 续 发 展 。 现 将 优 质 甘 薯 的 经 增 持 土 壤 湿 润 。 止 积水 。 苗期 以浇 防 幼 济 效 益 及 高 产 栽培 技术 介 绍 如 下 。 水 为 主 :莲 座期 至结 球 期 ,需 水 量 推 广 优 质 甘 薯 的 经 济效 益分 析 大 , 供 给 充 足 水 分 ; 球 紧实 期 至 应 结

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春 甘 薯 的栽 插 适 期 以 5 ~ 1 0厘 米 地 温 稳 定 在 1 5 o C、气温 稳 定
产, 提 高甘 薯 产 量 . 有效地服务农业生产 , 特 提 出 以 下 几点 甘
薯 高产 栽 培 的技 术要 点 。

在1 8 ℃以上栽插为宜, 一 般 在 4月 底 5月 初 栽 插 。 夏 甘 薯 应
“ 7 ” 型) , 放大窝 , 浇 足水 , 严封窝。 四、 田 间管 理 ( 一) 查 苗 补 苗 甘 薯 栽 后 要 及 时查 苗补 苗 ,一 般 栽 后 2 ~ 3天 随 查 随 补 。
Hale Waihona Puke 分积累 , 有 利 于 薯 块膨 大 , 早结薯 , 多结 薯 , 一 般 起 垄 比 未 起
【 关 键 词】 甘 薯 高 产 技 术 研 究
甘薯 又称 红 薯 、 地瓜 、 山芋 、 红 苕, 是 世 界 第 七 大 作物 。 近 年来 ,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和 膳 食 结 构 的 调 整 . 甘薯 的 用 途 已 由单 一 的粮 食 作 物 转 变 为重 要 的 饲 料 、 能 源 和经 济 作 物。 人 们 对 甘薯 的 需求 量 越 来 越 大 。冈此 甘 薯 优 质 高 产栽 培
进 行 灌 水 。雨 后 要 注 意 排水 防涝 。 ( 三) 提 蔓 不 翻
在薯蔓生长过旺时期 , 不 少 群 众 习 惯 采 用 翻 蔓 倒 向技 术 来控 制 不 定 根 , 抑制茎叶徒 长, 但试 验 结 果 证 明 , 翻 蔓 害 多 利 少。 分析原 因, 一 是 翻蔓 降 低 了茎 叶制 造 养 分的 能 力 , 由 于 翻 蔓 导致 机 械 损 伤 , 叶 面积 减 少 , 使 植 株 制造 养 分 能力 减 弱 : 二

甘薯的栽植与管理

甘薯的栽植与管理

气温达到 1 5  ̄ C以下就会停止生长 ; 培育壮苗应保持 2 2  ̄ ( 3 ~2 5  ̄ C; 薯苗栽插后需要 1 8  ̄ ( 2 以上的温度才能发根。 光照 : 甘薯属于喜光不耐阴的短 日照作物 , 光照不足会导致 叶色枯黄。  ̄5 - ) - : 甘薯因根系发达而耐旱。土壤水分以最大持水量6 0 — 8 0 % 为宜, 生长期若阴雨天 多常造成减产。 土壤 : 甘薯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 又耐酸碱 , 在微酸微碱环境 下都有利于地瓜生长发育。 4栽 植 与管 理 育苗 : 甘薯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 就是利用薯块的萌芽特 性育成薯苗。 薯块要选用根痕多、 芽眼较多的品种, 以重量在半斤 以上—斤以下 , 并且质量好的秋薯块作为种薯。可采取人工加温 的温床或用各种各样的火炕 , 也可使用微生物分解酿热物放出热 能的酿热温床和电热温床等。 栽种 : 一般采用垄作 , 因为垄作能加深土层 , 改善通气 , 加快 吸热和散热, 还能够有利于排涝抗旱 。如果能适时栽种则可延长 生长期, 使产量显著增加。 栽种利用壮苗, 能够发根快 , 成活率高, 结薯早, 收成好 。当薯苗高达 2 0 —2 5 c m时即可进行栽植 。
来。
养分 , 而成为我们食用的美味薯块 , 分布在 5 ~3 0 c m深的耕土中。 块 根形 状 多 种 多样 , 有梨形的 、 球形的 、 纺锤 形 的 和 椭 圆 形 的 等 等; 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分 白、 黄、 大部分都是靠种子繁殖 后代的 , 个别作物也有依靠根或茎来繁殖的 , 而甘薯却有一个 独 特的本领 , 身上任何一个部位 , 比如块根 、 籽实、 藤蔓甚至叶片 , 都 可以离开母体发育成为新的植株 。 3生物 学 特性 温度 : 甘薯性喜温 , 不耐寒, 温度过低会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

红薯发展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

红薯发展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5期农艺学红薯发展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刘心岗(萧县赵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萧县235241)摘要红薯的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环保性好,还具有加工、饲用等多个方面的用途,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对红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基于萧县农业生产实际,总结了红薯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科学育苗、选地做垄、栽插、中耕除草及提蔓、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大力推广红薯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薯;发展前景;高效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3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016-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0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红薯,又称地瓜、甘薯等,为蔓生草本植物[1]。

红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黏多糖、矿物质、可食纤维素、淀粉等,有“长寿食品”之称[2]。

红薯的生长周期较短、产量高,既是粮食作物,也是制造乙醇、加工食品(如红薯干等)的一类重要原材料,且红薯的叶片、根茎均是优良饲料。

因此,发展红薯种植有着较好的前景[1]。

近些年,萧县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扶持红薯、胡萝卜、葡萄等当地的特色产业,将其作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以提高红薯等特色作物的规模化种植。

现结合萧县地区的实际,将红薯的发展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发展前景分析1.1稳产性好,可以与高秆作物间种红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具有抗旱、耐肥、抗贫瘠等特点,块根、叶、茎部位表现出很强的再生能力,遇到自然灾害后,可快速恢复生长,继续保持块根不断膨大的趋势。

因此,红薯具有稳产性,是保收的作物之一。

红薯茎叶匍匐生长,可在玉米等各类高秆作物行间进行间作,以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产出率[2]。

1.2营养价值高,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红薯的淀粉含量高,作为食物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热能以及营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甘薯发展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王洋等
来源:《吉林蔬菜》2015年第01期
甘薯(Ipomoea betatas Lam)属旋花科甘薯属草本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食品加工、化工、能源的原料作物。

甘薯原产于美洲,引进我国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其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已成为我国当前低投入、高产出的主要粮食作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甘薯营养、保健的重视,特别是甘薯抗癌保健作用为世界所公认后,人们对甘薯的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甘薯市场持续走强,甘薯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作物之一。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是目前我国最北的甘薯种植区一部分,因甘薯生长期,昼夜温差大,甘薯干物质积累多,营养丰富,甘薯食味佳,甘薯的高品质已成为吉林省甘薯独有的特点,加之,甘薯的保健作用、独特的碱性食物,具有促进和保持人体血液酸碱平衡的功能,在东北几乎不用农药的生产特点,使甘薯成为吉林人餐桌上非常受欢迎的食品,在此背景下,吉林的甘薯生产效益持续上涨,农民的生产热情高涨,甘薯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

1 吉林省甘薯栽培历史和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甘薯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70%~75%,单产达到19t/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0%。

吉林省甘薯种植,据李宝树文章,清朝末年(1900年前后)传入吉林省,首先在公主岭市的范家屯和吉林市郊区栽培。

甘薯在吉林省一直是耐脊救饥作物,早期,种植面积基本没有统计,80年代统计面积在10万亩左右,2000年后,研究者对甘薯的功能不断开发,甘薯抗癌保健作用为世界所公认,甘薯不再是传统的耐脊救饥作物,而被定位为营养最均衡的食品,甘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近年来,吉林省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且品种的功能性得以考虑,特用紫薯开始推广种植。

在栽培学上,一般认为甘薯性喜高温,适于在年平均气温10℃以上,全生长期的积温至少在3000℃的地区栽培。

吉林省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部分地区似乎不适合甘薯栽培,但调查发现,吉林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有甘薯栽培,吉林省甘薯按我国的划分方法属于北方春薯区,一年一季,种植春薯。

栽培基本模式是,温室、土炕、小温棚等方式育苗,5月中下旬定植,9月中旬收获。

2 吉林省甘薯生产特点、发展潜力
吉林省甘薯受地域和消费习惯的制约表现出明显区域生产特点,从生产时间看,有季节性的严格限制,育苗、栽植时间,收获时间相对固定,产品供应市场时间短而集中,一般在9月中旬至春节前;从用途上看,吉林省甘薯基本都用作鲜食,就鲜食本身吉林地产甘薯又主要用
于蒸、煮,菜用的炸、烤产品,以及超市的紫甘薯主要来源于山东等地;从经济效益上看,吉林省甘薯单季栽培,生长季节相对较长,按照现代甘薯生产技术,甘薯基本产量在35000kg/公顷,市场价格按1.5元/kg,则产值在52500元/公顷,较同为薯类作物的马铃薯效益更为可观;从产区条件看,吉林省甘薯产区基本坐落在松辽平原上,土壤为黑沙壤土,土地肥沃,而且,新区特点明显,整个生育期基本无病虫害,基本无需打药;从储藏上看,吉林省到11月中旬就进入冬季储藏期,农民一般利用土炕或取暖的空屋进行小量的储藏,极少数的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利用暖窖、暖室进行种薯的储藏。

吉林省甘薯有其独有的特点,就有其发展的潜力空间。

2.1 市场潜力
吉林省甘薯市场以鲜薯食用、菜用为主,90%是山东、辽宁甘薯,特别是炸、烤产品,以及超市的紫甘薯,以前受消费习惯和自身没有重视的制约,市场完全为外省所占有,吉林省无特用甘薯品种,随着吉林省本地甘薯的发展,靠其品质优的特点,有能力抢占自己的市场,潜力巨大。

2.2 产量提升
吉林省甘薯生产处于半原始生产状态,品种杂乱,脱毒种薯利用率极低,生产技术粗放,现代甘薯领域研究的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利用,集约化生产程度低,生产的随机性强,致使吉林省甘薯产量较底,改变农业生产技术,会极大提高甘薯产量。

2.3 品种更新提升效益
吉林省甘薯都为传统鲜食型品种,炸、烤类型以及紫甘薯专用品种没有得到开发,而烤地瓜类型产量高,效益更高,特用紫薯价格高,效益好,开发不同专用品种对吉林省甘薯效益有较大提高。

2.4 生产规模
吉林省甘薯生产处于简单生产阶段,提高技术,增加效益,市场拉动,可快速加大生产规模,预计未来几年,吉林甘薯可发展到百万亩。

2.5 产品加工
甘薯加工产品众多,淀粉、粉条、薯条,花青素等产品附加值非常高,随着吉林省甘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甘薯产品加工必然会得到发展。

3 吉林省甘薯产业发展优势
吉林省甘薯生产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有地处东北冷凉的不利因素,却有一年一季生长期长的优势,有新区技术相对落后的缺点,却也有新区病虫害轻的好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发展吉林省甘薯产业。

3.1 科研生产日益得到重视
吉林省甘薯科研多年来一直是个空白点,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薯已由过去的杂粮作物,成为粮饲兼用、工业原料为主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甘薯抗癌保健功能的认识,消费量的增加,甘薯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吉林省科技厅和长春市科技局已经将甘薯的新品种选育和甘薯的产业化发展列入了科研计划,开始予以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设立了专业甘薯研究室,该研究室主要工作是开展甘薯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同时,也开展脱毒种苗繁育、技术培训推广、产品加工示范等工作,立足吉林,面向东北,全力推动甘薯产业化发展。

3.2 甘薯的消费市场广阔
甘薯作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吉林省甘薯消费市场消费量持续增长,我国东北地区甘薯种植以辽宁、吉林为主,黑龙江仅有少部分地区种植,而进入秋季的鲜食甘薯需求和冬季大量的烤地瓜用量,使吉林甘薯市场出现大量缺口,专用型品种的缺乏使得甘薯市场供应主要依靠外调。

面对吉林巨大的鲜薯消费市场,现有生产能力无疑于杯水车薪。

随着甘薯加工业的发展,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也成为我省甘薯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契机。

3.3 甘薯的种植效益极高
甘薯的平均产量稍高于同是块根、块茎类地下作物的马铃薯,而市场销售价近乎成倍高于已是经济作物的马铃薯,与其它大田作物比经济效益就更为突出,加之,甘薯本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东北病虫害轻或不发生,即使遇到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特别是近年推广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适宜种植区域扩大,单产水平大幅提高,高的公顷产量可达70000千克以上。

公顷纯收入可达40000~50000元,比种植其它粮食和经济作物高3~6倍,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

利用这些优势,我们要抓住契机大力发展具有吉林特色的甘薯产业。

4 大力推广吉林省甘薯栽培技术
4.1 示范、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
吉林省在改进品种的,使用脱毒种薯(苗)的基础上还比较落后,甘薯在我省是小作物,科研推广工作未被重视,近年来,我国南方产区普遍推广的脱毒种苗技术、高剪苗技术,薯蔓不翻秧技术,大垅双行技术等现代甘薯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在吉林省产区普及程度和认识深度上都极为有限,农户在甘薯生产中、认识上存在着许多误区。

例如,施肥上由过去大量施用
氮肥变为超量只施磷肥,对高剪苗技术不信任,为防止薯蔓疯长,采用了不灌水、怕消耗养分采取提蔓、翻蔓等错误作法,导致甘薯需求营养失衡,地上茎蔓生长量不足,使甘薯的高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降低了经济效益。

要想把吉林省的甘薯产业做大,必须就当前我省甘薯生产技术落后问题,应积极示范推广更多的先进栽培技术。

4.2 高剪苗技术急待推广利用
我省甘薯生产中使用的甘薯种苗大部分都是经过苗床育苗后,拔苗栽植,在产量、防病以及生产率上都落后于高剪苗生产方式,因此,积极提倡改变此落后的生产技术。

选用高剪苗的优点:剪苗可以减轻薯苗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等病原物的携带量,薯块携带的病菌从根部缓慢向苗顶部移动,高剪苗可极大地减少带菌量;其次,剪苗比拔苗采苗量多(剪苗不破坏芽原基),拔苗造成薯皮破坏,易感染病害,引起烂床;另外,剪苗栽插后发根返苗快,新生根容易发育成块根,从而增加产量,拔苗的薯苗基部带有须根,这些根不容易形成薯块,有影响栽插入土节数,影响产量。

4.3 甘薯不翻蔓生产技术
吉林省甘薯生产传统观念认为,薯蔓节间处接触地面产生的细根消耗养分,造成减产,传统上通过翻蔓切断这种根系,让叶片朝下,架空茎部,不使其接触地面。

多处试验表明,翻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原因是:翻蔓打乱了均衡的茎叶分布,藤蔓反转后有一周时间,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翻蔓时扯断茎蔓,造成减产;甘薯育种单位在不翻蔓条件下育种,新品种适应自然生长状态,不需要费力、废时进行翻蔓,不翻蔓对产量没有影响,应推广此项先进技术。

5 结束语
吉林省甘薯品质独特,但甘薯生产技术落后,空白点多,发展潜力大,需做的工作多,经过努力可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

参考文献
[1] 李宝树,齐心.寒地甘薯栽培讲座(1).吉林蔬菜,2005(1).
[2] 杨志刚.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76-384.
[3] 邱瑞镰.我国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及其前景[J].中国甘薯,1988(2):75-79.
[4]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报,2004(9):2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